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台湾往事

台湾往事  My Bitter Sweet Taiwan,台湾往事

90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蒋雯丽冯汉元王雪菁崔林潘兴强刘蔚森白凡郑振瑶

类型:剧情历史导演:郑洞天 状态:HD 年份:2004 地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 语言:汉语普通话 豆瓣:7.6分热度:5 ℃ 时间:2023-08-16 14:42:01

简介:详情一百多年前,林家的祖先辗转坎坷来到台湾岛,从此在这里定居。在20世纪初,林家两辈从医。祖父精通中医,他的儿子林汉敏擅长西医外科。汉敏平日里在日本人八重开设的诊所内上班。某晚,汉敏的妻子(蒋雯丽饰)待产,主刀医生八重却醉卧...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一百多年前,林家的祖先辗转坎坷来到台湾岛,从此在这里定居。在20世纪初,林家两辈从医。祖父精通中医,他的儿子林汉敏擅长西医外科。汉敏平日里在日本人八重开设的诊所内上班。某晚,汉敏的妻子(蒋雯丽饰)待产,主刀医生八重却醉卧斗室。手足无措的汉敏只得硬着头皮为妻子剖腹。1928年4月9日,就在台湾被日本侵占的第33个年头,林家迎来了新的生命。而他们一家人,也注定在这纷乱时代中经历无数的悲欢离合……本片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8周年、台湾光复58周年纪念作品,并荣获2004年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会最佳导演奖、2003年金鸡奖最佳电影音乐奖、2004年华表奖最佳女主角(蒋雯丽)和最佳导演奖
  • 头像
    狄恭至
    最近看了这几部电影。台湾往事-----这部DVD是在谍报杂志里附送的正版,我很早以前看过的,记得当时很感动、只不过故事情节想不起来,因此就买了杂志要了这张碟。看过了、总算想起来了-------而且想起来的时候居然还是在碟片快放完了的时候。不由地感叹,唉,多么铭心刻骨的感受终究难免被忘记,既然如此, 感动的记忆显得多么的‘浪费’?反正要被忘记的,各么痛苦也好愉快也罢,总归记不住喽?

    说到这里,我想起每次看到那些糊里糊涂的老头老太太的时候我不免替他们难过。人家说,“老小孩儿”就是指年纪大了,什么都记不住,而且容易发小孩子脾气的老年人。我难过得是, 也许命在延续,其实真正有意义的那些人和事请其实已经过眼云烟已经被遗忘的好像没发生一样,GOD!这该多么可怕?! 然而事实上大部分人就这样生活着。

    往事啊! 多么可贵的记忆,怎么能够留存它们呢? 只好尽最大努力记录&刷新。 可惜就算记得再多,也是枉然!不是‘物是人非’你记得住人家没记住、空留你一人感慨昔日的甜蜜or辉煌,不是更加郁闷;要么就是即便你们都记得、除了眼睁睁看着一切不可重来,今日的你们连再走出门的力气都没了,怎么重温旧梦?还不是抱头痛哭,感慨人生、到头来也还是郁闷啊。
  • 头像

    #每日一片# 今天资料馆放映的是《台湾往事》,看片名会以为是台湾导演的作品,不过导演是大陆第四代著名导演郑洞天。影片由蒋雯丽主演,展现了台湾日据时期一户普通人家的生活。这是我第一次看郑洞天的电影,意外地发现他的镜头语言还挺舒服的,有台湾和日本电影那种清新静美的味道,节奏偏舒缓,不太像大陆电影的风格。n电影中没有强烈的抗日意味,大量空镜头描绘出了台湾草木茂盛的美好自然风光,但是一派宁静旖旎下仍能够感受到日据时期台湾平静表象下两族人的剑拔弩张与紧张的政治氛围如一潭静水下肆涌的暗流。n可惜剧本略微留有遗憾,不过似乎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有些地方不大好改动。整体剧情发软,不够深邃且略微煽情。但能察觉到导演有意剥离强烈的戏剧性想走偏纪实的稳健风格,可惜要做到如安哲罗普洛斯的影片那般质朴深刻动人却很难。不过好在没有某些大陆导演那种使人尴尬的强硬烘托和煽情手段,即便剧作稍显疲软还是挺优秀的片子,也就是说在对待“日本”这部分不过火。比较明显的剧作部分在于蒋雯丽饰演的台湾母亲三次妊娠都伴随了三次剧情上的小高潮,也就是三次创痛(丈夫为自己剖宫产、长子同日本孩子打架致使全家受辱、丈夫去世)。而结尾母子由于历史问题相隔两岸后的处理稍显狗尾续貂(不过真人真事没办法),两人30年后在东京见面从剧作上来看远不如从此再未谋面的悲剧性来得强烈。虽然批评了许多,但仍然要表扬一下电影在细节上的处理,还是颇为感人的。例如影片中的日本人,没有一刀切地表现他们“坏”的一面,而是能感觉到都是现世生活中很平凡很普通的人。比如“村长”,经常赔笑出现,在被老阿公甩了脸子后也是讪讪的表情。秀子是心地很善良和蔼的日本女孩,一直努力在双方的敌对情绪中周转斡旋,她深知日本的“不义”与自己地位的尴尬。而她的父亲八重医生也是,尽管嘴上很硬说吸鸦片的台湾人意志薄弱,却羞于启齿自己内心中对林医生(父亲)的愧疚悔恨。日本男孩因为拿了家里的苹果送给台湾女孩被父亲狠狠教训,长大后也成长为父亲一般偏执的大男子主义。表现台湾人和日本人的冲突整体上显得很轻微,不过这恐怕也是当时的真实状况,双方外表相安无事,内心里相互厌恶(也有少数真诚友善的交往),学校里说日语,回到家必须说汉语(闽南语)。也正是清朝、日据、民国翻来覆去的割让、殖民、光复才使得台湾人的国族认同无比混乱,即使当年自福建移居台湾不忘祖宗家法的先人子孙经历几代之后恐怕对家族源头的追溯意愿也消磨殆尽了,谁会在乎自己家曾经是不是“清河衍派”呢?被称作“亚细亚的孤儿”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似乎真怪不得台湾人,不过这段殖民历史倒是使得台湾融合了中日两种文化风格。实际上台湾当时为日本的侵华也是出了不少力的,不过或许正如影片中清文的境遇,即便国族认同是中国人,为了升学还是得进入日本人开班的中学校,在学校里学习日语,向前辈鞠躬,甚至进行军事演练时刻像其他日本学生一样准备着“为天皇陛下玉碎”。而尽管他并未正式参军,却仍有飞机投下炸弹炸死了他无辜又善良的最好的朋友。台湾沦为日本附庸的代价是惨痛的,很多事情发生得很莫名、无道理,但相比较中国大陆而言还是过着较为平和的日子,比如片中“美国和日本打起来了!”“老师说要为‘圣战’交后援金”“好像被日本招纳去做‘看护妇’了”等等台词都能看出当时大家对具体发生了什么其实并不很了解,可能连日本侵略的是中国都不知道,只是过着自己的日子,但好像事情就越来越不对头。“母亲包的粽子”是个重要意象,是主角清文最爱吃的东西,在影片中串联起母子二人,比如在家法伺候后母亲又亲自为清文上药,清晨醒来后床柜上摆放着一碗粽子。以及曾经颐指气使的武夫在战败后回到台湾后十分潦倒以摆摊为生,母亲送给了他几个亲手包的粽子。两次同父亲去钓鱼,第一次父亲在火车驶来前飞快地抱着清文跑过铁轨。第二次父亲被日本人释放后精神崩溃面对铁轨呆若木鸡。这些剧情的设计、细节的描写都是很有意思的。n电影中母亲、父亲、阿公、阿忠、武夫、村庄以及医生父女等角色的塑造都可以说是比较成功的。蒋雯丽作为主角自不必说,母亲这个角色是牵动全片的重中之重,她的发挥可以说是挑不出毛病的。父亲的扮演者白凡是位看起来书卷气很重又浑身正气的男演员,尽管不知名但表现也很不错。冯汉元先生是老演员了,阿公代表了身为中国人的气节与不忘祖宗的执拗,几乎是个功能性角色。青年阿忠是个挺憨厚老实的孩子,却不幸成了牺牲品,不知道他最后未说完的那句话到底是什么,挺让人心疼的。演员叫做刘蔚森,演这个片子的时候只是个微胖的男孩子,结果现在居然胖到这种程度未免太可怕了…n不过影片描绘的仅仅是偏向于中国一边的知识分子一家,台湾的其他群众呢?他们在那段时间的生活是怎么样的并没有讲到。这恐怕也是郑洞天身为大陆人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吧。

  • 头像
    仙玉

    一、角色设置的安排

    n在这个故事中,男性的角色被削弱了,以此突出母亲温婉坚韧的女性力量。

    在那个日据台湾时代,男性即阳刚之气被阉割,所以国家积贫积弱,但同时母亲的角色又象征着中华血脉和文化的坚韧不息,这种两性角色的设置值得深思。

    母亲在生三个孩子时基本都处于苦难之中,大儿子难产,由丈夫开刀,却让丈夫再也不能拿刀,(这一行为背后也许有更深层次的象征);二儿子因为大儿子闯祸而早产;三姑娘则在父亲下葬当天出生。三个孩子的出生视觉化了母亲的苦难。而同时男性是无法依靠的,父亲被日本警察局折磨疯,早早去世,阿公年纪大,甚至目盲,新来的陈叔叔与母亲无缘,终于长大的林清文却被隔绝在大陆,难以承欢膝下。

    母亲生命中的男性都是靠不住的,她只能独自坚韧地担负起责任,显露着中国人特有的骨气与行为分寸,在日本村长面前决不按日本人规则行事的果决,抚育孩子的外在严格和内里温厚,都表现出中国人不屈服的精神。她对孩子的人格教育尤其出色,始终保持着中国人尊严,不卑不亢的应对日本人,但在战后面对曾欺负自己孩子的日本青年时,却留下了代表温厚母爱的粽子。

    母亲就是林清文的精神依恋。母亲的角色设计和性格塑造完全体现了导演的人文精神,这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的表达,象征着传统温婉的女性。

    (这种经常存在于传统和过去的女性知书达理且傲骨铮铮,识大局懂分寸,闪耀着女性光辉,当的起颂扬和效仿,无关纲常和封建。只是现在的影视作品和文学小说中的传统女性形象太过一知半解,不是撒泼打滚就是天真无脑,只会喊喊女性独立的口号,基本上都惹人讨厌,其实大多是创作者没见过这种女性,同时无知肤浅且创作水平低下。)

    二、历史事件的正确表达

    n影片的基本风格是成熟冷静,散文化的叙事不动声色地讲述了记忆中的乡土故事,艺术表达收敛而细致深入。

    作为一个明显具有政治意识表达的故事,导演分寸感到位,没有显要的教化褒贬,却让故事内里展现意义。

    影片对于占领者的高傲威压和台湾人民的抵拒情绪,没有直截了当的直露表现,而是隐藏在行云流水般的乡村故事中。

    创作者在影像构筑的情绪中时刻告知我们,日本统治政权的无处不在。在故事进程中,我们感知到整天混迹于乡野的日本警察到来的微妙影响,日本人村长对中国人骨子里的傲慢态度,日本孩子无礼蛮横的行为举止,暗示中国人处在低人一等的被异族统治的状态。

    而百姓的怨恨在村人为木偶戏中孙悟空棒打的妖怪却是日本人的欢呼声中、在母亲艰难抚育孩子保护家庭的经历中、在爷爷的唠叨与期盼中、在父亲莫名其妙地被拘捕受难后从坚忍的大夫变态为神经质的异常中,我们更感知了生活的反常和不合理状态。清晰的立场和依靠镜头显示而不是直露说教的方法,对中国电影纠正非艺术的表白通病给予了良好的启示。

    三、关于主旋律的问题思索

    n《台湾往事》应该归属为主旋律电影,因为它表达了坚韧的中华民族精神,而且以情动人,更何况表达方式又是中国传统的散文叙事,影像更是具有中国古典意味,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民族电影,更是接地气讲人话的艺术电影。主旋律不是简单的指对电影主题的过度要求,导致无视差异性和艺术的非多样性。主旋律是精神气质上的高昂动人,是指思想内涵高标准要求的艺术精品,绝对不能局限于题材的红专正,只着眼于表现新中国革命历史事件和战争以及革命英雄个人传记,纵观第五代之后的主旋律作品,基本局限于以上两种题材的表现,偶有个性化创作,但属实稀少。所以创作者应该改变创作思维,主旋律要求主题正确,题材和表现形式可多样化。而《台湾往事》缝合了政治话语和主流意识,是当之无愧的主旋律作品。所以应该尝试打开思维,应该多多支持《台湾往事》这种艺术创作,可将其纳入主旋律电影范围之内,予以资金和技术支持,主旋律作品整体质量便可提升。

    就总体而言,《台湾往事》散文化的叙事故事中,收敛的表演、含蓄的情感表达、精致的镜头语言、诗化的氤氲气息,都显示了郑洞天电影的最好状态,也是中国散文电影艺术表现的最好显示。

    四、第四代导演的独特性

    其一,厚德载物可以形容第四代电影人的精神存在。就精神传扬而言,他们的价值更多在传统的继承上。

    其二,悲悯情怀是第四代的内在气质。对人性关怀和人生命运关注是本源于第四代电影人的悲悯心态。

    其三,社会道义是第四代电影的关注中心。他们的教育背景和经历的哺育带来社会人心的关注,对责任义无反顾的义务感。

    其四,心有余力不足是第四代电影的艺术成就与拖累。他们在文革耽误后努力创造新的形态电影并取得成就,包括后来在与崛起的新一代竞争中努力适应时潮,但显然在继承传统精华上更为出色而创造新声画上气力不足。

    其五,坚持坚守韧性的过于变通导致艺术风格的游移不定并遭致怀疑。他们的教育背景和肩负的传统都导致遵守责任而坚守大义不足。

    而《台湾往事》涉及乡土怀念、文化牵挂、亲情感念、人性揭示和隐含的意识形态诉求,使第四代电影人的责任感、大局意识、政治信念、情感文化内涵等都得充分体现。

    n另外台湾是唱歌仔戏的,台湾早期的本土电影基本用来补充歌仔戏的背景内容的。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