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张鲁一于和伟陈瑾王子文林永健李小冉王传君张帆白客涂松岩刘敏寇振海杨蓉孔琳张峻宁柯南·何裴李则慧赵健何杜娟孔连顺韩青黎明明张铭恩朱戬郭靖宇江南蔡佳胡杰于洋侯鸿亮梁振华费振翔高亚麟季晨马东唐家三少白一骢杨磊贾士凯王薇王羽铮于歆玥潘晓莉蔡盈盈
类型:剧情科幻国产导演:杨磊 状态:全30集 年份:2023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 豆瓣:8.7分热度:48 ℃ 时间:2023-08-14 15:48:45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1月25日更新:看了《流浪地球2》,已经完全看不进去剧版三体了,就是……完全没有打开的欲望,想想就索然无味。看到第8集了,给的机会够多了,忍到第8集节奏还是乱七八糟,直接给2星弃了。我一个会员,消费者,我天然拥有评价的权利且没有义务忍着烦躁给一部节奏失调的作品贡献收视率。剧粉别跳,这玩意儿前8集依托答辩,拿最后10集来洗质量?那以后导演们直接拍一集45分钟的作品,剪成80集,前79集放ppt,最后一集精彩纷呈,你们岂不是全打五🌟?别拿你的审美来绑架我,你谁啊?你觉得好看跟我觉得难看有什么关系吗?跟你想法一样才是客观评论,跟你想法不一样就是主观臆想是吧?精神饭圈人,你喜欢的哥哥你喜欢的剧绝不能有人喷呢,喷就是黑子就是收钱啦😄
——————————————
以下影评正文:
充分理解各位剧粉、原著粉对影视剧的维护之情,但是也别堵嘴,你有滤镜不代表大家都有滤镜,大家各自代表各自的立场说话,我没想改变你的想法,你也别妄图改变我的。想夸这剧就自己去写五星好评,别来我这里找存在感。
预警:这是一个主要说缺点的帖子,玻璃心剧粉马上撤离,马上撤离!
一、演员水平差距明显。
王传君,你欠我的丁仪用什么还!
有一说一,王传君看起来压根儿不像个科学家,更像是什么街头艺人、流浪诗人之类的,但他不是三体里唯一一个外形不适合角色的演员。林永健、于和伟严格说来也不符合原著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但是林永健、于和伟的演技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这种违和感,尤其是林永健,人家这台词功底,我愿跪下唱一夜征服。只看脸我十分出戏,但是林永健一动起来,举手投足和台词马上又让我入戏了,还有于和伟也是,台词太舒服了,强到可以让我忽略违和感的程度。但你王传君在干什么?
面对这样的丁仪,我无论如何也联想不到几百年后他在水滴旁边喊出“傻孩子们,快跑啊”的样子。丁仪不是疯疯癫癫的,他是对物理学充满执着的,一个洒脱、从容,甚至后期给人感觉很慈祥的人,不是疯汉,不是酒懵子,不是流浪艺术家,更不是恋爱脑!
王传君,练练你那台词吧,吃字、吞字、咬字不清、逻辑重音、断句停连没一样赶趟的,没字幕的话根本猜不出你在说啥。跟其他人演对手戏仿佛不在一个时空,演技有壁!醉酒戏一点不真实,仿佛在喝假酒,装醉。整段表演看不出一点伤心痛苦,眼神里全是轻浮,没有理性和悲凉,仿佛杨冬只是你结婚生子的工具人,根本感受不到你对她的爱。
这不是丁仪!
同样有问题的还有杨蓉。
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不用原音?!杨蓉的台词一直都不错,完全不拉垮,用配音干嘛啊?纯纯一个画蛇添足了属于是!而且导演审美真的low,选了一个二次元风格强烈的动漫风少女音,有一种大女主秒变傻白甜的别扭感。当然不是配音演员的责任,人家拿钱办事,除了声线和风格不贴合,人家台词水平还是挺好的。问题就在导演审美!你说你换配音干嘛!真的气人!
暮星这个角色塑造也很失败。出场就是个犯罪分子,为了套消息不择手段。故意撞坏史强的车,坑了保险公司一笔,偷偷录音还被拆穿,手段真的又下作又低智,毫无人格魅力。塑造这个人物的意义是什么,恶熏观众吗?这就是编剧塑造“精明”人物的水平,贻笑大方了属于是。
二、核心问题:节奏拖沓,故弄玄虚。
注水,鹅的保留项目了,我是没想到《三体》这种剧也会注水,是我孤陋寡闻了。
首先,前四集,多次闪回的文革镜头,真的完全就是水时长!咱就是说,要么你给长一点的剧情,交代点有意义的内容,慢慢串联成叶文洁的一生,咱也算你玩了一手双线叙事;要么你就偶尔穿插一两段,我就当你在渲染氛围,反正也不耽误主线叙事。但你搁这儿四五六七八段的硬插闪回,全是背影和空镜,内容高度重复,完全没有有效信息,这什么玩意儿?你搁这玩谜语人呢?
纵观历史上的经典作品,无论是悬疑题材还是科幻题材,这些作品之所以精彩,让人觉得紧张刺激目不暇接,根本原因就是信息量!在有限的片长里节奏紧凑的抛出巨大的信息量,这才叫“烧脑”。你剧版三体把一段一段重复的无意义的夸张片段反复播放,那不叫烧脑,那叫烧钱,浪费成本还拉低质量。
同样问题还出现在台词设计上。
一句宇宙闪烁,同一集,在不同场景里重复了4遍!还有这句“倒计时的尽头”
注意看,以上8张截图,不是我重复截图,是他真的问了8遍!观众不是聋子,观众也不是傻子,同样的信息重复这么多遍,根本不会调动观众的胃口,只会消解观众的好奇心,让人犯困。
还有汪淼倒计时那段剧情,从第二集结尾开始,一直到第四集,这么点事儿拍了三集!三集啊救命!
就倒计时这一件事,换了四个场景(汪淼家,马路,医院,汪淼公司)动用了三个人物(汪淼妻子,医生,史强),几乎没有其他任何有效剧情,核心就这么点事,来回重复,来回重复,不停的渲染紧张氛围,音乐、画面全是闪回和特效,明明应该很精彩的地方,拍的极其冗长乏味,不开倍速我真的完全看不下去!
节奏问题,属于作品的核心问题,不是细枝末节的问题,节奏的失败只能证明导演水平差,没有其他借口。
三、细节失真,场景廉价。
我一直认为,好的服化道不在做多、做新,而在于做真、做旧。
先看两张其他科幻作品里的生活场景
再看看三体的场景搭建:
同样都是科幻,真实的场景搭建是要有一定的杂乱无序的,那是作品烟火气的来源。国产剧服化道的通病:虚伪、华丽、清洁,归根究底,是因为无知。因为以导演、主创为代表的日入百万的影视从业者们,忘记了真实生活的忙碌、凌乱、尘朴。镜头里的无序杂乱使他们不舒服,认为影响了镜头的美感,一定要像自己家天天有保姆收拾的600平别墅一样,光洁如新。啊,这才是生活啊,谁家会不爱干净呢?尤其是医生、科学家、政治高层,他们怎么可能因为工作忙碌、黑白颠倒就疏于整理家务,他们就应该是洁癖、强迫症。尤其是在代表未来的科幻作品里,应该把布景的所有烟火气阉割掉,未来应该是一丝不苟井井有条的,至于灰尘,那都是影响画面美感的时代污点,越是先进的社会越不该存在,越是超前的科幻作品越不能凌乱,这就是整个内鱼影视剧的审美倾向。
三体的场景搭建,给我感觉就是团队低价租了一栋烂尾楼,找了几个房间用一周装修出几个样板间,直接开拍。拍完了在镜头上疯狂叠加霓虹光滤镜来增加科技感,但仍旧遮不住透出屏幕的廉价,因为导演根本就没有见过真实的生活,全靠想象布景,真是辛苦了呢。
四、乱用滤镜,不明就里。
我不是专业人士,对于镜头、滤镜是一知半解,有专业人士懂的,辛苦您解答一下,我真的很纳闷。
我个人理解,滤镜这个东西,除了某些花瓶女演员的美颜滤镜除外,大部分都是起到一个“锚定”效应的。比如,锚定时间,锚定情节,锚定场景等。最常见的,多线叙事,用不同颜色的滤镜锚定时间线、人物视角、幻想与现实之类的。
但是三体这部剧,滤镜到底是干嘛用的?
就是看着看着,屏幕突然变黄了,或者突然变成霓虹色,突然变灰,突然变白,但是我没发现任何时间或者视角指向,好乱啊!
以上几张截图都在同一集,大概10分钟的时间里画面颜色疯狂切换,灯光滤镜随机变色,导演你是彩虹之子吗?这就是你对颜色的审美?好像我家五六岁年龄正喜欢花里胡哨连衣裙的小侄女啊🤔
还有打台球那里,台球剧情一共五六分钟,多次突然给黑白色滤镜和重复的闪回,让剧情变得非常磨叽。
还有各种莫名其妙的霓虹色滤镜和特效,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这什么,银翼杀手?赛博朋克?
这种故弄玄虚的霓虹色光线和滤镜给的非常重复,也没有明显的指向性意义,删掉也不影响叙事,甚至删了剧情更顺畅,眼睛更舒服。就……无意义的炫技跟垃圾之间的区别就是,垃圾可以回收利用,而滤镜只会伤眼睛。
行吧,弃了,8集了还没有质的突破,突出一个中规中矩平平无奇,尤其是第8集,把你们的滤镜摘下来告诉我,这集打一星有问题?
各位追剧的也别来杠我,我写这个不是黑也不是全盘否定,不然我打个一星就溜了,根本不会给2星还费时费力讨论这么多。我只是觉得,像我这样比较注重节奏、细节、表现力的观众,也应该有自己的互联网嘴替。认为一部作品应该只有一种声音的,麻烦先去看看自己脑子里是不是只有一根筋。
差评不是罪,堵嘴才是。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对三体原著的感情不应该移植到剧版。我想,是不是动画版太烂,让吃多了答辩的普通观众饿坏了,对比产生美,所以它才被如此过誉。
建议家人们看看流浪地球2会有新感受。
欢迎友好交流,我会回复,毕竟在公众平台发声就应该接受其他人有质疑我的权利。但人身攻击的、吵架的、没事找事刷存在感的,我不会搭理,反正我们都改变不了彼此的观点,无意义的讨论没有进行的必要。但我会拉黑,毕竟你在公众平台回复我,也要接受自己有被拉黑的风险,是吧。
如果有评论被删除,要么是层主自删要么是骂人被举抱了,作者从不删评论,其一作者不是玻璃心,也根本不care剧粉怎么想,不好意思我早就学会独立行走了,谁也影响不了我的审美。其二是怕那些恼摊言论没人看到,让他们痛失丢人现眼的机会。自己对比一下留言,明显能看出剧粉和非剧粉的素质差距,这事儿也挺有趣的不是吗?
可以说几乎是1:1还原三体了,就是拿本小说放旁边也没有什么差池,而且用了大量的意象来描绘文字表达的空白,张鲁一的表演也没话说,音乐氛围感十足,叙事节奏上来讲可能稍微慢了点,但其实原文也是这么写的,艺术感的表达需要大家静下心来慢慢深入,非原著党前面肯定有点懵懂,但没办法,三体第一部其实就是这么抽象,沉下去往后面看就一定能感受到三体所带来的震撼。
我国第一部科幻剧剧集《三体》刚刚播出完第一轮,在国内和海外都引起了可喜的观影热潮和好评,豆瓣打分已经升到8.4分,IMDB(国际影视资料库)的打分也节节升到8.0。它的导演杨磊是我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8班的学生,毕业于2002年。
疫情原因,我还没有去过影院看电影,但是中国影院春节档期的票房前五名的国产新片中,就有三部的导演也是毕业于我们北京电影学院:第一名张艺谋(摄影系1978班)导演的《满江红》,票房超过43.1亿;第二名郭帆(本科海南大学法学院、2009年电影学院管理系硕士)导演的《流浪地球2》,票房37.3亿;第四名程耳(电影学院导演系1994班)导演的《无名》8.7亿。在为中外亿万观众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中,我院毕业生能占有这么大的比例,这又该让我这个老教师感到骄傲和自豪了!
看了这个名单你会发现,做出成绩的导演,本科并不全是从导演系毕业的,来自学习摄影、制片、演员、美工等传媒影视各行各业的都有。百多年的影视历史证明,在传媒影视制作业中,“条条道路通导演”早已是个不争的事实。影视导演的职责是制作中“艺术创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凡是从事影视制作业的、创作欲望强烈、具备才华的人,无不梦想着自己去掌握一部作品的艺术创作领导和组织权。那么这就引起我去思考现存的大学本科导演教学中的问题。
传媒、影视院校的本科教育,应改变现今的“细分科”,转为传媒视听的“综合培养”。
我们现行传媒影视高校本科专业的设置,来源于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莫斯科电影学院的“细分科”模式,就是17、8岁的高中毕业生一入学就要分成编、导、演、摄、录、美、制等不同的具体专业,“一考定终生”,很死板,四年中不能改专业也不能换班级;而毕业后10年、20 年中的“导演成活率”又很低。而今天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影视、传媒高校的本科教育多是综合培养,到研究生教育时期再细分科、深造。所以我主张,现在本科招生时还可以有部分的“细分科选拔”,使新生中包含有在文学写作、美术绘画、音乐演艺、管理技术等不同方面特长的各种人才;但在教学中就要按照“南方科技大学”的模式:全学分制,“书院管理”,一二年级综合培养,上文化和影视专业“通识课程”,三四年级根据学业和个人兴趣再选择不同的“专业课”深造。重点是让学生在广泛接触传媒、视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中去发现及选择自己的潜能和才华的方向。我在《电影导演创作》一书中提出了影视导演的三个必备能力 —— 1、视觉形象的感悟力,2、艺术作品的构思力,3、创作实践的执行力。年轻的高中毕业生一般还不具备和不知道自己在这三方面的能力状况与潜力,要通过本科、研究生,更主要是进入创作、制作实践中去开发、积累。大学期间,要给学生选择和改变专业的机会,更要让本科生毕业前学到一两种在未来就业中能够生存的影视制作手艺,以保证毕业后不被迫转行,能进入影视传媒业之中继续发展。
学校培养不了天才,但是可以给天才创造成长的条件。我常说电影学院在改革开放的头30年中发现了两位“天才”:张艺谋是个“视觉创作天才”、贾樟柯是位“电影人文天才”,而这二位当年都是由于不符合高考录取标准而被破格录取的,一个年龄超龄、一个考分不够;一个学摄影,一个学电影理论,最后都成为了成绩斐然的国家、世界级导演。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们毕业后在事业上做出的成绩,证明了当年“不拘一格降人才”决定的正确。
我不知道张艺谋上学学摄影时是否就产生了做导演的念头,记得1980年,做为年轻教师的我,还为他们78摄影及录音班学生上过导演讲座,教室里挤得满满的,桌子空道间都坐满了人;也许是那时能听到跨专业老师的课,实属难得。可惜那时的我也才刚拍了两部“革命”电影(《火娃》《向导》),给他们讲不出什么有用的导演技艺。《三体》剧集的导演杨磊是我们尝试导演系教学改革试点的98班的学生,30多位本科学生头两年综合学习影视导演知识与技能,后两年分成了三个不同部分:剧情、广告、节目制作导演;我教的是剧情班,记得杨磊是学广告导演的,常来看剧情班的课。毕业后,他在做广告导演为主的创作中积累了视听制作的扎实技艺,后来又主动跟随故事片《茉莉花开》(侯咏导演、章子怡主演)做副导演兼剪辑,并在不少电影、电视剧中做视频总监、执行导演,2008年才正式转向成为电视剧《闯关东2》的导演;之后的《红色》《乱世书香》等数十上百集的电影、电视剧的磨练,才使他在2023年拿出了这么出色、完整、精彩的中国科幻剧集 ——《三体》!
所以说培养或诞生一个好的、成功的、创作生命力长的导演,是学校教育、实践积累、自身开掘、长久努力方可开花结果。大学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是个开端,是个基础;采取科学的本科教育模式和方法,分外重要。
以上只是一些个人的感想,说说而已。
终于在腾讯之“提前点映”中把《三体》剧集看完了,最后五集十分精彩,促使我给这部戏打出了高分!
我不是个科幻小说迷,凡尔纳的小说年轻时也是只读过1、2部。2016年受邀去成都参加“国际科幻电影周”,我才得知中国也有不少好的科幻作家及作品,才发现和阅读了刘慈欣的小说《三体》,那时它的第一部已经出版了10年,在2015年还获得了科幻文学的国际最高奖“雨果奖”。在豆瓣上还可以查到我2016年10月12日阅读过小说三部曲的打分和评语:《三体》I, 三颗星。“好看。”《三体》II,四颗星。“三本中最好的,想象力好,获得极大地阅读满足感。”《三体》III,两颗星,“越写越差,科技道理篇幅过大,情节戏剧性差,拖了很长时间阅读不完。”可见我不是个《三体》科幻迷。但是我一直关心着这部小说坎坷的影视改编之旅,也听说了小说已经翻译成10多国语言发行,中文版销售超过700万册,英文版销售超过70万册,并将被奈飞Netflix 搬上网络平台,因此对国内拍摄的这部30集的连续剧就分外留心。今天看到它最终以如此完整、精彩、引人的视听化面貌出现,分外高兴。
小说文字表达转换为视听叙述不容易,科技理论的幻想转换为普通观众能懂的屏幕表现更为不易。我赞赏剧集编导、制片团队的“以现实主义风格讲述科幻故事”的创作方针,也赞赏寻找到将拍摄的写实故事与动画描绘的“三体游戏”交织呈现的表现方式,赞赏最后令人叹为观止的“古筝行动”场面的震撼,更赞赏演员们的恰当选择和精彩演绎,无论是青、老年的叶文洁,还是史强、汪淼的塑造,都比小说有着更丰富的光彩和说服力。本剧小的缺欠是前几集的叙事有些拖沓,如将“三体游戏”的情节提前二三集出现,可能会削弱这一缺点。
我打出满分,以支持这个中国第一部科幻系列剧,鼓励它更好地走向国内及国际市场,祝它远航成功,并祝第二、第三部继续拍摄成功!
前四集完完整整不开倍速的看下来,公正来讲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槽点,前三集有点拖沓,第四集节奏对了,1星那几个王八蛋是用腚在看么?这质量再不符合审美也不至于1星吧?不按原著拍按啥拍?按你们的阅读理解拍?我觉得你们也不是在惋惜电视剧拍的好不好,你就是纯粹想恶心人呗,你要真看啥都觉得没意思干脆也别看电视了,给视网膜上刻上幽灵倒计时到点抠了去吧。
分割线–––––––––––––––––––––––––
更新在1月18日凌晨,刚看完第六集。
本来是不想回复了,但是不知道说了2句水军是戳中了哪些人敏感的神经,疯狂的对号入座,那我就再统一回复一下吧。
1,我说那些打1星是水军不是骂你,恰恰是夸你,为你不成熟的做法找了个成熟的借口,挣钱嘛,不寒碜。
如果你非要解释自己不是水军,那我只能当你心理有某种疾病,或者有反社会人格吧,去看看吧,不寒碜。
2,以上的说法针对于那些打1星毫无任何立得住的理由,颠倒黑白,强词夺理,为了黑而黑的人。并不包括那些确实有正当理由,或者可能存在与某演职人员有私人恩怨的人,我完全尊重你的观点,但是尊重不代表认同。
3,如果你只是觉得它不值得5星,那你也没必要喷我,我们讨论的不是一个事情,这世界没有非黑即白的事情吧?它值不值5星跟它应不应该1星压根不是一个概念。
我还是捍卫我的观点,就目前为止这个质量,绝不应该是被评1星的。n当然如果你非要对号入座,觉得我在骂你,那我也没办法。
另外,本人嘴也比较笨,很多地方也没说到点子上,引用一下大佬水余风的帖子当嘴替,表达一下想法
原文:给某些人的一点小想法
–––––––––––––––––––––––––
更新在1月18日晚上,挂个比较经典的。看都不看,看见别人给5星就喷的。
经典“客观评论逻辑”,别人一问就破防。
小巷人家
外科风云
永夜星河
火线三兄弟
陈情令
一起长大的约定
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棉纺厂家属区一条小巷...
播放指数:13978℃
1月25日更新:看了《流浪地球2》,已经完全看不进去剧版三体了,就是……完全没有打开的欲望,想想就索然无味。看到第8集了,给的机会够多了,忍到第8集节奏还是乱七八糟,直接给2星弃了。我一个会员,消费者,我天然拥有评价的权利且没有义务忍着烦躁给一部节奏失调的作品贡献收视率。剧粉别跳,这玩意儿前8集依托答辩,拿最后10集来洗质量?那以后导演们直接拍一集45分钟的作品,剪成80集,前79集放ppt,最后一集精彩纷呈,你们岂不是全打五🌟?别拿你的审美来绑架我,你谁啊?你觉得好看跟我觉得难看有什么关系吗?跟你想法一样才是客观评论,跟你想法不一样就是主观臆想是吧?精神饭圈人,你喜欢的哥哥你喜欢的剧绝不能有人喷呢,喷就是黑子就是收钱啦😄
——————————————
以下影评正文:
充分理解各位剧粉、原著粉对影视剧的维护之情,但是也别堵嘴,你有滤镜不代表大家都有滤镜,大家各自代表各自的立场说话,我没想改变你的想法,你也别妄图改变我的。想夸这剧就自己去写五星好评,别来我这里找存在感。
预警:这是一个主要说缺点的帖子,玻璃心剧粉马上撤离,马上撤离!
一、演员水平差距明显。
王传君,你欠我的丁仪用什么还!
有一说一,王传君看起来压根儿不像个科学家,更像是什么街头艺人、流浪诗人之类的,但他不是三体里唯一一个外形不适合角色的演员。林永健、于和伟严格说来也不符合原著中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但是林永健、于和伟的演技在很大程度上消弭了这种违和感,尤其是林永健,人家这台词功底,我愿跪下唱一夜征服。只看脸我十分出戏,但是林永健一动起来,举手投足和台词马上又让我入戏了,还有于和伟也是,台词太舒服了,强到可以让我忽略违和感的程度。但你王传君在干什么?
面对这样的丁仪,我无论如何也联想不到几百年后他在水滴旁边喊出“傻孩子们,快跑啊”的样子。丁仪不是疯疯癫癫的,他是对物理学充满执着的,一个洒脱、从容,甚至后期给人感觉很慈祥的人,不是疯汉,不是酒懵子,不是流浪艺术家,更不是恋爱脑!
王传君,练练你那台词吧,吃字、吞字、咬字不清、逻辑重音、断句停连没一样赶趟的,没字幕的话根本猜不出你在说啥。跟其他人演对手戏仿佛不在一个时空,演技有壁!醉酒戏一点不真实,仿佛在喝假酒,装醉。整段表演看不出一点伤心痛苦,眼神里全是轻浮,没有理性和悲凉,仿佛杨冬只是你结婚生子的工具人,根本感受不到你对她的爱。
这不是丁仪!
同样有问题的还有杨蓉。
我真的不理解,为什么不用原音?!杨蓉的台词一直都不错,完全不拉垮,用配音干嘛啊?纯纯一个画蛇添足了属于是!而且导演审美真的low,选了一个二次元风格强烈的动漫风少女音,有一种大女主秒变傻白甜的别扭感。当然不是配音演员的责任,人家拿钱办事,除了声线和风格不贴合,人家台词水平还是挺好的。问题就在导演审美!你说你换配音干嘛!真的气人!
暮星这个角色塑造也很失败。出场就是个犯罪分子,为了套消息不择手段。故意撞坏史强的车,坑了保险公司一笔,偷偷录音还被拆穿,手段真的又下作又低智,毫无人格魅力。塑造这个人物的意义是什么,恶熏观众吗?这就是编剧塑造“精明”人物的水平,贻笑大方了属于是。
二、核心问题:节奏拖沓,故弄玄虚。
注水,鹅的保留项目了,我是没想到《三体》这种剧也会注水,是我孤陋寡闻了。
首先,前四集,多次闪回的文革镜头,真的完全就是水时长!咱就是说,要么你给长一点的剧情,交代点有意义的内容,慢慢串联成叶文洁的一生,咱也算你玩了一手双线叙事;要么你就偶尔穿插一两段,我就当你在渲染氛围,反正也不耽误主线叙事。但你搁这儿四五六七八段的硬插闪回,全是背影和空镜,内容高度重复,完全没有有效信息,这什么玩意儿?你搁这玩谜语人呢?
纵观历史上的经典作品,无论是悬疑题材还是科幻题材,这些作品之所以精彩,让人觉得紧张刺激目不暇接,根本原因就是信息量!在有限的片长里节奏紧凑的抛出巨大的信息量,这才叫“烧脑”。你剧版三体把一段一段重复的无意义的夸张片段反复播放,那不叫烧脑,那叫烧钱,浪费成本还拉低质量。
同样问题还出现在台词设计上。
一句宇宙闪烁,同一集,在不同场景里重复了4遍!还有这句“倒计时的尽头”
注意看,以上8张截图,不是我重复截图,是他真的问了8遍!观众不是聋子,观众也不是傻子,同样的信息重复这么多遍,根本不会调动观众的胃口,只会消解观众的好奇心,让人犯困。
还有汪淼倒计时那段剧情,从第二集结尾开始,一直到第四集,这么点事儿拍了三集!三集啊救命!
就倒计时这一件事,换了四个场景(汪淼家,马路,医院,汪淼公司)动用了三个人物(汪淼妻子,医生,史强),几乎没有其他任何有效剧情,核心就这么点事,来回重复,来回重复,不停的渲染紧张氛围,音乐、画面全是闪回和特效,明明应该很精彩的地方,拍的极其冗长乏味,不开倍速我真的完全看不下去!
节奏问题,属于作品的核心问题,不是细枝末节的问题,节奏的失败只能证明导演水平差,没有其他借口。
三、细节失真,场景廉价。
我一直认为,好的服化道不在做多、做新,而在于做真、做旧。
先看两张其他科幻作品里的生活场景
再看看三体的场景搭建:
同样都是科幻,真实的场景搭建是要有一定的杂乱无序的,那是作品烟火气的来源。国产剧服化道的通病:虚伪、华丽、清洁,归根究底,是因为无知。因为以导演、主创为代表的日入百万的影视从业者们,忘记了真实生活的忙碌、凌乱、尘朴。镜头里的无序杂乱使他们不舒服,认为影响了镜头的美感,一定要像自己家天天有保姆收拾的600平别墅一样,光洁如新。啊,这才是生活啊,谁家会不爱干净呢?尤其是医生、科学家、政治高层,他们怎么可能因为工作忙碌、黑白颠倒就疏于整理家务,他们就应该是洁癖、强迫症。尤其是在代表未来的科幻作品里,应该把布景的所有烟火气阉割掉,未来应该是一丝不苟井井有条的,至于灰尘,那都是影响画面美感的时代污点,越是先进的社会越不该存在,越是超前的科幻作品越不能凌乱,这就是整个内鱼影视剧的审美倾向。
三体的场景搭建,给我感觉就是团队低价租了一栋烂尾楼,找了几个房间用一周装修出几个样板间,直接开拍。拍完了在镜头上疯狂叠加霓虹光滤镜来增加科技感,但仍旧遮不住透出屏幕的廉价,因为导演根本就没有见过真实的生活,全靠想象布景,真是辛苦了呢。
四、乱用滤镜,不明就里。
我不是专业人士,对于镜头、滤镜是一知半解,有专业人士懂的,辛苦您解答一下,我真的很纳闷。
我个人理解,滤镜这个东西,除了某些花瓶女演员的美颜滤镜除外,大部分都是起到一个“锚定”效应的。比如,锚定时间,锚定情节,锚定场景等。最常见的,多线叙事,用不同颜色的滤镜锚定时间线、人物视角、幻想与现实之类的。
但是三体这部剧,滤镜到底是干嘛用的?
就是看着看着,屏幕突然变黄了,或者突然变成霓虹色,突然变灰,突然变白,但是我没发现任何时间或者视角指向,好乱啊!
以上几张截图都在同一集,大概10分钟的时间里画面颜色疯狂切换,灯光滤镜随机变色,导演你是彩虹之子吗?这就是你对颜色的审美?好像我家五六岁年龄正喜欢花里胡哨连衣裙的小侄女啊🤔
还有打台球那里,台球剧情一共五六分钟,多次突然给黑白色滤镜和重复的闪回,让剧情变得非常磨叽。
还有各种莫名其妙的霓虹色滤镜和特效,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这什么,银翼杀手?赛博朋克?
这种故弄玄虚的霓虹色光线和滤镜给的非常重复,也没有明显的指向性意义,删掉也不影响叙事,甚至删了剧情更顺畅,眼睛更舒服。就……无意义的炫技跟垃圾之间的区别就是,垃圾可以回收利用,而滤镜只会伤眼睛。
行吧,弃了,8集了还没有质的突破,突出一个中规中矩平平无奇,尤其是第8集,把你们的滤镜摘下来告诉我,这集打一星有问题?
各位追剧的也别来杠我,我写这个不是黑也不是全盘否定,不然我打个一星就溜了,根本不会给2星还费时费力讨论这么多。我只是觉得,像我这样比较注重节奏、细节、表现力的观众,也应该有自己的互联网嘴替。认为一部作品应该只有一种声音的,麻烦先去看看自己脑子里是不是只有一根筋。
差评不是罪,堵嘴才是。
若批评不自由,则赞美无意义。对三体原著的感情不应该移植到剧版。我想,是不是动画版太烂,让吃多了答辩的普通观众饿坏了,对比产生美,所以它才被如此过誉。
建议家人们看看流浪地球2会有新感受。
欢迎友好交流,我会回复,毕竟在公众平台发声就应该接受其他人有质疑我的权利。但人身攻击的、吵架的、没事找事刷存在感的,我不会搭理,反正我们都改变不了彼此的观点,无意义的讨论没有进行的必要。但我会拉黑,毕竟你在公众平台回复我,也要接受自己有被拉黑的风险,是吧。
如果有评论被删除,要么是层主自删要么是骂人被举抱了,作者从不删评论,其一作者不是玻璃心,也根本不care剧粉怎么想,不好意思我早就学会独立行走了,谁也影响不了我的审美。其二是怕那些恼摊言论没人看到,让他们痛失丢人现眼的机会。自己对比一下留言,明显能看出剧粉和非剧粉的素质差距,这事儿也挺有趣的不是吗?
可以说几乎是1:1还原三体了,就是拿本小说放旁边也没有什么差池,而且用了大量的意象来描绘文字表达的空白,张鲁一的表演也没话说,音乐氛围感十足,叙事节奏上来讲可能稍微慢了点,但其实原文也是这么写的,艺术感的表达需要大家静下心来慢慢深入,非原著党前面肯定有点懵懂,但没办法,三体第一部其实就是这么抽象,沉下去往后面看就一定能感受到三体所带来的震撼。
我国第一部科幻剧剧集《三体》刚刚播出完第一轮,在国内和海外都引起了可喜的观影热潮和好评,豆瓣打分已经升到8.4分,IMDB(国际影视资料库)的打分也节节升到8.0。它的导演杨磊是我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8班的学生,毕业于2002年。
疫情原因,我还没有去过影院看电影,但是中国影院春节档期的票房前五名的国产新片中,就有三部的导演也是毕业于我们北京电影学院:第一名张艺谋(摄影系1978班)导演的《满江红》,票房超过43.1亿;第二名郭帆(本科海南大学法学院、2009年电影学院管理系硕士)导演的《流浪地球2》,票房37.3亿;第四名程耳(电影学院导演系1994班)导演的《无名》8.7亿。在为中外亿万观众提供优秀的精神文化产品中,我院毕业生能占有这么大的比例,这又该让我这个老教师感到骄傲和自豪了!
看了这个名单你会发现,做出成绩的导演,本科并不全是从导演系毕业的,来自学习摄影、制片、演员、美工等传媒影视各行各业的都有。百多年的影视历史证明,在传媒影视制作业中,“条条道路通导演”早已是个不争的事实。影视导演的职责是制作中“艺术创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凡是从事影视制作业的、创作欲望强烈、具备才华的人,无不梦想着自己去掌握一部作品的艺术创作领导和组织权。那么这就引起我去思考现存的大学本科导演教学中的问题。
传媒、影视院校的本科教育,应改变现今的“细分科”,转为传媒视听的“综合培养”。
我们现行传媒影视高校本科专业的设置,来源于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莫斯科电影学院的“细分科”模式,就是17、8岁的高中毕业生一入学就要分成编、导、演、摄、录、美、制等不同的具体专业,“一考定终生”,很死板,四年中不能改专业也不能换班级;而毕业后10年、20 年中的“导演成活率”又很低。而今天世界上多数国家的影视、传媒高校的本科教育多是综合培养,到研究生教育时期再细分科、深造。所以我主张,现在本科招生时还可以有部分的“细分科选拔”,使新生中包含有在文学写作、美术绘画、音乐演艺、管理技术等不同方面特长的各种人才;但在教学中就要按照“南方科技大学”的模式:全学分制,“书院管理”,一二年级综合培养,上文化和影视专业“通识课程”,三四年级根据学业和个人兴趣再选择不同的“专业课”深造。重点是让学生在广泛接触传媒、视听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中去发现及选择自己的潜能和才华的方向。我在《电影导演创作》一书中提出了影视导演的三个必备能力 —— 1、视觉形象的感悟力,2、艺术作品的构思力,3、创作实践的执行力。年轻的高中毕业生一般还不具备和不知道自己在这三方面的能力状况与潜力,要通过本科、研究生,更主要是进入创作、制作实践中去开发、积累。大学期间,要给学生选择和改变专业的机会,更要让本科生毕业前学到一两种在未来就业中能够生存的影视制作手艺,以保证毕业后不被迫转行,能进入影视传媒业之中继续发展。
学校培养不了天才,但是可以给天才创造成长的条件。我常说电影学院在改革开放的头30年中发现了两位“天才”:张艺谋是个“视觉创作天才”、贾樟柯是位“电影人文天才”,而这二位当年都是由于不符合高考录取标准而被破格录取的,一个年龄超龄、一个考分不够;一个学摄影,一个学电影理论,最后都成为了成绩斐然的国家、世界级导演。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们毕业后在事业上做出的成绩,证明了当年“不拘一格降人才”决定的正确。
我不知道张艺谋上学学摄影时是否就产生了做导演的念头,记得1980年,做为年轻教师的我,还为他们78摄影及录音班学生上过导演讲座,教室里挤得满满的,桌子空道间都坐满了人;也许是那时能听到跨专业老师的课,实属难得。可惜那时的我也才刚拍了两部“革命”电影(《火娃》《向导》),给他们讲不出什么有用的导演技艺。《三体》剧集的导演杨磊是我们尝试导演系教学改革试点的98班的学生,30多位本科学生头两年综合学习影视导演知识与技能,后两年分成了三个不同部分:剧情、广告、节目制作导演;我教的是剧情班,记得杨磊是学广告导演的,常来看剧情班的课。毕业后,他在做广告导演为主的创作中积累了视听制作的扎实技艺,后来又主动跟随故事片《茉莉花开》(侯咏导演、章子怡主演)做副导演兼剪辑,并在不少电影、电视剧中做视频总监、执行导演,2008年才正式转向成为电视剧《闯关东2》的导演;之后的《红色》《乱世书香》等数十上百集的电影、电视剧的磨练,才使他在2023年拿出了这么出色、完整、精彩的中国科幻剧集 ——《三体》!
所以说培养或诞生一个好的、成功的、创作生命力长的导演,是学校教育、实践积累、自身开掘、长久努力方可开花结果。大学教育,特别是本科教育是个开端,是个基础;采取科学的本科教育模式和方法,分外重要。
以上只是一些个人的感想,说说而已。
终于在腾讯之“提前点映”中把《三体》剧集看完了,最后五集十分精彩,促使我给这部戏打出了高分!
我不是个科幻小说迷,凡尔纳的小说年轻时也是只读过1、2部。2016年受邀去成都参加“国际科幻电影周”,我才得知中国也有不少好的科幻作家及作品,才发现和阅读了刘慈欣的小说《三体》,那时它的第一部已经出版了10年,在2015年还获得了科幻文学的国际最高奖“雨果奖”。在豆瓣上还可以查到我2016年10月12日阅读过小说三部曲的打分和评语:《三体》I, 三颗星。“好看。”《三体》II,四颗星。“三本中最好的,想象力好,获得极大地阅读满足感。”《三体》III,两颗星,“越写越差,科技道理篇幅过大,情节戏剧性差,拖了很长时间阅读不完。”可见我不是个《三体》科幻迷。但是我一直关心着这部小说坎坷的影视改编之旅,也听说了小说已经翻译成10多国语言发行,中文版销售超过700万册,英文版销售超过70万册,并将被奈飞Netflix 搬上网络平台,因此对国内拍摄的这部30集的连续剧就分外留心。今天看到它最终以如此完整、精彩、引人的视听化面貌出现,分外高兴。
小说文字表达转换为视听叙述不容易,科技理论的幻想转换为普通观众能懂的屏幕表现更为不易。我赞赏剧集编导、制片团队的“以现实主义风格讲述科幻故事”的创作方针,也赞赏寻找到将拍摄的写实故事与动画描绘的“三体游戏”交织呈现的表现方式,赞赏最后令人叹为观止的“古筝行动”场面的震撼,更赞赏演员们的恰当选择和精彩演绎,无论是青、老年的叶文洁,还是史强、汪淼的塑造,都比小说有着更丰富的光彩和说服力。本剧小的缺欠是前几集的叙事有些拖沓,如将“三体游戏”的情节提前二三集出现,可能会削弱这一缺点。
我打出满分,以支持这个中国第一部科幻系列剧,鼓励它更好地走向国内及国际市场,祝它远航成功,并祝第二、第三部继续拍摄成功!
前四集完完整整不开倍速的看下来,公正来讲基本没有什么太大的槽点,前三集有点拖沓,第四集节奏对了,1星那几个王八蛋是用腚在看么?这质量再不符合审美也不至于1星吧?不按原著拍按啥拍?按你们的阅读理解拍?我觉得你们也不是在惋惜电视剧拍的好不好,你就是纯粹想恶心人呗,你要真看啥都觉得没意思干脆也别看电视了,给视网膜上刻上幽灵倒计时到点抠了去吧。
分割线–––––––––––––––––––––––––
更新在1月18日凌晨,刚看完第六集。
本来是不想回复了,但是不知道说了2句水军是戳中了哪些人敏感的神经,疯狂的对号入座,那我就再统一回复一下吧。
1,我说那些打1星是水军不是骂你,恰恰是夸你,为你不成熟的做法找了个成熟的借口,挣钱嘛,不寒碜。
如果你非要解释自己不是水军,那我只能当你心理有某种疾病,或者有反社会人格吧,去看看吧,不寒碜。
2,以上的说法针对于那些打1星毫无任何立得住的理由,颠倒黑白,强词夺理,为了黑而黑的人。并不包括那些确实有正当理由,或者可能存在与某演职人员有私人恩怨的人,我完全尊重你的观点,但是尊重不代表认同。
3,如果你只是觉得它不值得5星,那你也没必要喷我,我们讨论的不是一个事情,这世界没有非黑即白的事情吧?它值不值5星跟它应不应该1星压根不是一个概念。
我还是捍卫我的观点,就目前为止这个质量,绝不应该是被评1星的。n当然如果你非要对号入座,觉得我在骂你,那我也没办法。
另外,本人嘴也比较笨,很多地方也没说到点子上,引用一下大佬水余风的帖子当嘴替,表达一下想法
原文:给某些人的一点小想法
–––––––––––––––––––––––––
更新在1月18日晚上,挂个比较经典的。看都不看,看见别人给5星就喷的。
经典“客观评论逻辑”,别人一问就破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