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吴倩李佳航乔振宇胡意旋汤晶媚杨雨潼海陆邓萃雯白澍张康乐韩烨洲侯长荣张逗逗叶祖新韩宇辰
类型:剧情悬疑古装国产导演:臧溪川 状态:全25集 年份:2023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0.0分热度:78 ℃ 时间:2024-06-11 17:53:34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得知《九义人》改编自豆瓣阅读的同名小说,而小说是致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于是有了兴趣。未曾想到,由此进入了追剧的坑,每天等着更新。
看剧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动,悲哀,欢笑,沉痛,扼腕。这些年很少有一部国产剧让人这么投入,这么共情。也不止一次为导演编剧鼓掌叫好,那些场景、台词、细节,既展现了女性的情义与智慧,也深刻再现了女性困境和突围之难。
难能可贵的是,它是以真实动人的戏剧场面表现出来的,而非教条与说教。一个个角色生动饱满,有他们的动机、心思、利益计算、阴暗与阳光。他们不是提线木偶,为了表现某种主义而说话和行动。他们是有血肉的生命,有其喜怒哀乐,也走入了他们莫可名测的命运。
最想说的,还是两位女主:如兰和孟宛。遭遇不公的她们,为了与之抗争爆发出强大生命力,展现出极其珍贵的品质:重情重义,天真单纯,正直公正,坚韧不屈。但在污脏的现实面前,她们一败涂地。
还是那句老话: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毁灭给人看。《九义人》的上阕,正是这样一出悲剧,它向你展现,作为人类美好一面的如兰,如何一步步不可避免地、被逼向死亡。
《九义人》下阕是一场救赎,走不出如兰之死的孟宛谋划七年,以洞悉人心的智慧召集了因如兰案改变命运的人们,开启了一场复仇大戏。
尽管人们各怀动机,曾入狱七年的前捕快刘薪为了报断腿之仇;柳三娘为了情郎复仇;冯大是为了报恩……但这一切,又都是因为七年前的如兰案而起。每个人为了自己,汇聚一起就成了实现正义的星火。
在如兰和孟宛身上,你看到了太多女性的美好、痛苦和艰难。她们的存在和遭遇,至今仍是千千万万女性处境的反映。很想写一写从她们身上看到的事。
如兰是“小天使”一样的女孩。很多家境良好、父母疼爱、本性又单纯的女孩子,都会长成这样。她们会以最大的善意对待身边人,因为被好好爱过而知道如何去爱;也嫉恶如仇,有种路见不平拨刀相助的侠气。
《九义人》第一集,如兰的个性就表露无遗。她会在好姐妹孟宛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态度坚定地要求对方道歉;会在绣楼同学丁茹坠井后维护她的声名,不惜和污蔑她的人吵架起冲突;会在丁茹父母无助之时,主动带他们去丁茹房间收拾遗物。
当她听到孟宛说不想嫁人,只想用刺绣的手艺养活自己时,也欣然接受。哪怕孟宛自己都感到不安,问她:“你不觉得我这个念头很怪吗?”她却能一语道出爱的真义:“真正爱你的人,自然会盼着你过得好,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活。”
许多这样的细节,塑造了一个真实可爱、一身正气的角色如兰,也为后来她遭遇欺骗与不公时的反应铺陈了背景。她是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对公道、正义的坚持认定发自内心,甚至如飞蛾扑火。她在阳光与温暖下成长,容不下污垢与肮脏。
所以当她明白了与吴廉之间并非爱情,吴廉只是耍手段玩弄她后,决意告官,向世人揭露他的真面目。哪怕遭遇了孟宛和丁茹父亲的劝阻,也决不放弃。
让我印象极深的对话,便来自这两个劝阻的片段。它们再深刻不过地揭露出儒家社会的质地:女性是被圈禁的对象,枷锁既来自律法也来自道德,“清白”与“贞节”比生命更重要,也因此成为女性被奴役的最方便工具。
剧中,天真单纯的如兰,有着对正义最朴素的感知和追求,面对孟宛的劝阻,她发出最本质的诉求:“他毁了这么多人,难道不该付出代价吗?难道这个世界没有公道吗?”
孟宛出自本能地懂得现实逻辑,她劝说如兰:“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付出代价的人不是他,却是我们呢?就算真的讨回了公道,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毁了一生,这公道真的值吗?”
如兰坚定:“值。”
而丁茹的父亲,讲出了更大的现实:“大哥家的元儿,已经因为这事退了婚。再要搬到公堂,丁家的那些女眷,都得绞了头发做姑子。”
“你以为,说清了真相又如何?我们丁家只会变成这淮州府里茶余饭后的谈资,我只盼着此事尽快平息,莫要再生事端。”
“茹儿要是愿意说出真相,她就不会到寻死的地步了。茹儿是我亲闺女,她出事,我比谁都难受。可人不能那么自私,她没了,活着的人还得继续活着。这人哪,就得认命。只怪我家茹儿命不好,我只愿她,下辈子托个男儿身。你走吧,以后不要再来了,我们只想安安生生地过日子。”
但如兰依然不信命,她说:“这原就不是我们的错,为何该如此认命?既然这世道不公,那就更要为自己,挣出一条命来。”
直到此时,如兰依然坚定行走在寻求正义的路上。但大部分观众或许都明白,在一个根子上对女性不公平的社会,如兰是赢不了的,失败是早晚的事。就像官司败了后另一位绣楼受害女子高程程说的话:
“吴廉是会被定罪,烟雨绣楼可能会倒,但更重要的是那些踏入过烟雨绣楼的绣女,无论她们有没有被侵犯过,她们的名声也就全都完了。你到现在还不明白吗?这件事里根本没有输赢,你是在维护你想要维护的声誉,她们也一样。这件事,你从一开始便输了。”
在一个所有规则都是由男性制定、为男性制定的社会,女性哪怕是遭到了侵犯,也只会因此背上污点、成为一个“不清白”的人,遭到社会的唾弃。在这样一个严重失衡的社会,怎么可能有女性为此申张正义的空间呢?
也像剧中人物、妓女柳三娘所说,一语道出了“贞节”的本质:“这世上,有什么东西,让我们被指点,被侮辱,还放不下的,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看着如兰为这样的东西步步溃败、直至失去生命,实在是痛苦的过程。然而直到今天,中国女性也不能说完全摆脱了这坏东西。这也是这部剧存在的现实意义。
如果说如兰是上阕的主角,展现了理想主义的溃败。孟宛则是下阕的主角,是正义失效之后的复仇,是对理想主义的救赎。
孟宛也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女性:生于一个不幸福的家庭,父亲酗酒、家暴,母亲软弱,这让她从小就认识到现实残忍阴暗的一面,对男性和婚姻失望。如兰的存在治愈了她,让她重拾对世界的希望,也让她拼了命想要保护如兰,却在强大的压迫之下溃不成军。
她为此隐忍沉伏,谋划七年,终于拥有了复仇的资本,等来了实现正义的机会。
对复仇的讲述,也是《九义人》让我觉得非常不错的地方:尊重现实,符合逻辑,有头脑,有智商,也有人性。
要扳倒一个权势人物,让他为自己所做丑恶之事付出代价,靠的从来都不是一腔义愤和热血,而是另一种权势。就像一句话所说:终结强权的,是另一种强权。听上去不中听,但在某些国家与社会,这是历来的现实。
但“九义人”所面临的问题是:他们只是一群无权无势的小人物。刚从小妾转正的深闺女子,所嫁之人也非大富大贵,不过是略有些头脸;刚出狱的前捕快、瘸子;妓女;皇城司的小头目;镖局的押镖人;绣庄小老板;尼姑;小偷。
一如剧的介绍所写,这样一群小人物要扳倒大人物,就如蚂蚁扳倒大象。但他们却做到了,靠的便是因势利导、智慧筹谋,穿针引线之间卸掉了大人物的靠山,引入了足以抗衡大人物的新力量,借力打力,击败对方。
领导这一切的是改姓换名的孟宛。经历了蜕骨之变,七年后的孟宛一出场,便展现了性格上的深刻变化。她不再是那个隐忍、沉默、息事宁人的女子,而是敢于在下人说闲话时一巴掌打过去的狠人孟宛。
她不急不躁,懂得“天下之事,急之则丧,缓之则得”。她一步步走到吴廉的靠山宁国公夫人面前,成为在她面前说话管用的智囊团,并施计离间吴廉和国公夫人的关系。
她知道能断案明是非的,“胆识,智慧,权力,缺一不可”,便设计引来朝廷大官,留在淮州府审判吴廉。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联合诸位义人们共同完成。她知道他们各怀所需、各有所求,尊重他们的需求,也将他们引向共同的目标,告诉他们,“这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她也有失策,也会遭遇阻击。被吴廉识破了身份后,国公夫人也不再让她登门。但她的计策还是起了作用,国公夫人终究还是弃用了吴廉。形势比人强,这国公夫人比谁都懂。吴廉已成困兽,她不能把自己也给搭进去。
至此,吴廉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加速坠落。
如今,剧播了一半,接下来吴廉将如何跌倒、受审,正义如何实现,还在进展之中。
而最大的谜题与困境,也埋在了前半剧情中:孟宛所求的,是吴廉因为加害如兰等诸多绣楼女子而受到惩罚,但如此一来,所有进过烟雨绣楼的女子,或都将蒙上“不清白”的名声。对于剧中所处的封建社会来说,这样的结局是否会将这些女子推入深渊?当大环境处于非正义状态,个体的正义到底要如何实现?一部剧要如何突破剧中历史环境的局限,实现当代语境下的正义与价值?
我对导演编剧如何回答这样的问题,充满期待。
无论如何,这样一部剧拍出来,拍得如此优秀,就已值得赞美。希望更多的女孩子看到它,能够辨别何为一段平等有爱的感情,何为非正常状态下的PUA;不为“清白”和“贞节”这等腐朽观念所侵蚀、束缚,拿回对自己身体和情感的主导权、话语权;也能够在遭遇侵犯后,大胆回击,有勇有谋。
借用《九义人》原著小说里的一段话吧,“愿施主此灯长明,日后转燃,再得百千万亿无量无数光明。”也借用原著作者李薄茧的一句剧评:敬如兰。敬孟宛。敬薪火点起的那一灯。敬百千万盏灯。
《九义人》改编自豆瓣阅读连载小说《九义人》,作者李薄茧。
故事围绕着一座颇负盛名的“烟雨绣楼”展开:少女蔺如兰(胡意旋 饰)不顾挚友孟宛(吴倩 饰)的反对,赌上自己的名节状告绣楼主人吴廉(乔振宇 饰),然而多方投告无门,孤立无援,最终自尽以证清白。孟宛卧薪尝胆七年,攒聚与如兰案有千丝万缕 联系的刘薪(李佳航 饰)等“九义人”集结成复仇战队,谋定翻案,而当年少女被埋没于时光里的挣扎和奋战,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浮现出来。
看第一集前半集的时候,我以为这部剧只是普通古偶,背一个悬疑的名做噱头罢了。吴倩跟胡意旋在第一集前半集的部分演得都不怎么样。恰好我最近重温了《上错花轿嫁对郎》,两相对照,不得不说,现在的古装剧仪态跟以前的古装剧一比,根本没有那种刻入骨髓的优雅从容的教养感,单纯只剩矫揉造作了。
而且剧里滤镜开得太大了,乔振宇的五官都快糊了。
可是,看到第一集后半集吴廉逼迫孟婉的部分,我才意识到这部剧的题材有点意思。看了四集之后,总结得出:这是一部女性向复仇爽剧。
单数集是七年前,蔺如兰不惧流言蜚语,不畏强权的要告吴廉强·奸她。
双数集是七年后,孟宛苦心孤诣,步步为营,谋划七年,带着主角团来为蔺如兰复仇。
七年后的戏份吴倩也演得比七年前对味多了。这口姐妹情深,我又暗戳戳地磕了。
浮生可憎,苦海无边,我搅风搅雨,杀人无形,告慰故人在天之灵。
这部剧我之前没有看过原著,但是在我意识到这个题材非常沉重后,我搜索了一下原著,就是一篇短篇小说,可能也就两三万字的体量。我飞快地看完了原著,才接着看的剧。
原著很短,讲述的就是一个被渣男诱骗的少女,意识到自己被骗被强迫且不只有自己被骗被强迫后,一腔血勇,奋起反抗,以为自己能讨得一个公道,却不知人心险恶,人言可畏,在这种时候,连父母都会变成死亡的推手而不是身后的助力。
她只能去死了。而她死后,有九个人,谋划七年,为她,为她们,复仇。
最后,细皮嫩肉的吴廉被扔到了穷凶极恶的犯人堆里,很隐晦地暗示了吴廉凄惨的结局。只是他结局不好,却也没有真正大快人心。毕竟,没有正大光明牌匾下的惊堂木,也没有白纸黑字的一纸判决书。毕竟,一个罄竹难书的罪人被路过的超雄暴躁患者给捅了几十刀死了,跟被GJ板上钉钉地判决吃花生米了,真的是两种感觉。
只是死了,如何抹得平那经年吞咽下的苦楚,如何告慰那小小坟茔里的红颜枯骨?
恶人就该接受律法与道德的审判,无关天意,当此结局。
也不知道算不算职业病,任何事情,只要没有发公函,没有红头文件盖红章,我就总觉得不够正式。
而这部剧要在本来就很短的原著上扩容出25集的长度,这注定要加很多内容,多到大概率要注水。
目前看来,就给原著里那个面目模糊的王妃加了不少戏份,也对王妃与吴廉的利益体做了深度的绑定:王府没落了,王妃用吴廉的绣品讨好太后。
这一点其实经不起推敲的,王妃可能是因为喜欢吴廉的绣品而对吴廉青睐有加,但是太后的寿礼连续十来年都送同一个人的绣品,平头百姓会决定吴廉的绣品很金贵,可是太后年年有,想要多少有多少,就不值钱了呀。
而且这样一添,把原著里那种落魄权贵也能压死许多人的权力威压感冲淡了许多。
原著里,吴廉把绣坊里的姑娘当玩物,用同样的套路分别PUA他能欺辱的无权无势的姑娘。而他的风光都是靠绣品依附在一个没落的王府权势上,王妃喜欢他的绣品,他出事了,知府也不敢动他。王妃对他的绣品审美疲劳了,还是同一件事,他就被知府悄无声息的给安排了。
电视剧里王妃要依仗他的手艺去向太后邀宠,这样的利益链条自然不容易被敲断。所以,主角团应该是在一点点地磨掉王妃对他的依仗,对他的耐心。刘薪伪装道士去给王妃算命暗示吴廉跟她八字不合应该只是第一步。
可问题出就出在这些地方了:如果只是吴廉绣花技艺高超,他跟王妃是没有必要绑定这么深的。可是他一个绣坊的老板,一个手艺人,又凭什么跟王妃做利益共同体呢?哪怕他是皇商都不见得能绑定啊。
而且不少地方编剧还采用了国产剧的老套路——用降低配角的智商情商来衬托主角的聪明伶俐情商高。
真的是看得人头皮发麻。我们正常人就算是心里看不起一个人,会在背后嚼舌根,也断然没有当面嘲讽的。能干出当面嘲讽这种事情,说话还不是阴阳怪气而是实打实的难听,这就很让人好奇这些低智商低情商的姑娘是怎么嫁进高门大户做当家主母,还能被放出来惹是生非的。
当然,这么短的故事改成电影长度更适合。这个编剧也是真的不太行。我对后续的剧情真的不是很乐观。
而导演其实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毕竟像朱锐斌那种酷爱大灯+迷之角度的导演也还是比较少的。可是这个导演多节奏的把控也是不太行,一部古装剧情悬疑片,大多数时候被拍得像一部古偶。导演你就算是没钱做质感的服化道,那你打光能不能有水准一点?镜头能不能有张力一点?
感觉内娱不只是演员的综合素质在退步,连同编剧、导演也都是一茬不如一茬的。
这么好的题材,既然有人投资了,导演编剧拿出真本事来,用点心,讲一个让观众共情且加强这方面的防范意识的故事,有这么难吗?
最后夸一下乔振宇跟李佳航。
乔振宇把吴廉这个徒有其表的人渣演得真是入木三分。这么帅,又这么坏。但是我三观基本不跟五官走,建议吴廉最后被千刀万剐。
因为身为女性更能感受到这个角色的狠毒与无耻,便宜是他占了,偏偏因为性别优势,他还能抢占话语权,只要一抖开,横竖都是女人该死。
难怪叫吴廉呢,毫无廉耻。
李佳航这个演员给过我不少惊喜了,这次也一样。他的演技不说浑然天成,至少是很对味了。造型又沧桑又帅气,我甚至觉得他可以轻易演酒剑仙了。
本剧里,他一个吃完原告吃被告的小捕头,道德没有那么高尚,但是也没有那么低劣。
他收了蔺如兰的珠钗,就得替她办好事。她活着一样,她死了也一样。拖着一条瘸腿,要替自己讨公道,也要替蔺如兰讨公道。我居然在这个人物身上看到了久违的侠气。
原著里,是刘薪一手策划促成了为蔺如兰翻案,他的帮手也都是一些贩夫走卒,扒手混混,贵妇尼姑。就是一部小人物联合起来对抗权贵的故事,可惜最后也没动摇权贵,只是让权贵的附庸吴廉无法再攀附权贵了,甚至都没有办法对他判案定性。哎,世道艰难啊。
不过,今天我在他这里学到了一个很高级的嘲讽词汇“肾水冻结不通之症”,骂人不行都骂得这么高级。
而这个角色这样骂吴廉是在烟雨楼死了第一个姑娘的时候,这是不是也说明:对于吴廉那点事,这些老爷们一看就知道,只是大家都在装聋作哑罢了。毕竟被欺负的小姑娘也不是自己家的。
因为题材,还有部分演员不错的表现,还是给四星吧。这样的题材都值得人追一追了。
【原创声明:本文为公众号“今天娱乐调查局” 独家原创,欢迎转发,但严禁任何形式无授权转载到其他平台,发现必追责到底!】
文:踏歌
编:喵局长
图:net&截图
许多女宝的一生是这样的,爱上教官、爱上教师、爱上教练,爱上帮自己看世界的人,却唯独忘了自己才是世界的主人。
《九义人》用古装的语境几乎一比一还原了现下的时空。
我很难想象,假如里面的事情用现代场景去拍,拍出来了还能不能被看见。毕飞宇讲莫泊桑的《项链》如何能在中国改编,第一件重要的事讲的就是原小说里的小公务员怎么才能合适地对应到我们环境中的某个职级…因此,虚荣的情感虽然是通用的,如何妥帖地、并且尽可能大的扩大受众范围去讲述它,却并非易事。
《九义人》的就选择了相当聪明的做法。
原著小说仅有两万多字,从篇章式的多视角叙事展开了这个故事。作为一个女性复仇故事,电视剧《九义人》则在原著多视角的基础上,选择了奇数集讲七年前,偶数集讲七年后的时间线上下分阕的做法。
穿插时空的讲述在许多大爆剧集中也有体现并且为人熟知。《九义人》的创新在于明确了上下阕不同的情绪基调,七年前受苦,七年后主打复仇,把隐忍的时限降低,在一次两集的观影中调动足够多的反差情绪。
同时,也引入了美剧单元模式和结尾打点,每吸纳一位复仇者后便让主角孟宛点燃一盏灯,做足了创新感。
对于二十多集体量的剧集而言,不断引入新角色其实是危险的。如何在保持主线的同时不断引入新角色,同时编织进原有的故事,剧集选择了把新人物按照时间线和主角讲述逻辑渐次引入的做法。
因为每个人物都足够亮眼,人设足够新奇,很容易能纳入整个故事的语境。甚至连九义人之外的配角,都足够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三娘的相好主君哥,他救风尘为三娘赎身,尊重她的意愿,在她不愿拖累家业时又放她飞走。流落街头三年,与旧爱重逢时,已经自身难保,第一反应却是问对方饿不饿,有没有受苦。
看到这个段落的时候,弹幕齐刷刷飘过去“这个主君是个纯爱战士吧”。人物的极致化展现,也是《九义人》在强形式强概念下的一种选择。
即便如此,在人物关系上,比如反派吴廉与妻子章氏的同盟,都给如兰的受苦增加了更多注脚。因为作恶的不仅是坏人,还有无所作为的平庸之恶。而夫妻的绑定本来就容不下一个邪恶的丈夫身边有个正义之妻,除非他们决定决裂。
人际关系和社会系统的网状结构也在本剧中有很好的体现。当宁国公府、淮州衙门、烟雨绣楼三块牌匾被共同挂在伸冤的高堂之上,我们就知道,恶行的发生从来不是因为不完美受害人的欲念,而是有人的私欲都在系统中不断膨胀却未加以节制,由此导致的腐烂。
在看预告片的时候,我就惊讶于吴倩台词怎么这么好,以前都没有察觉。在小默笙之后,她终于迎来了第二个非常贴脸又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她有少女的稚气与倔强,也有成熟女性的沉稳和骄傲。
孟宛一张口就有一种运筹帷幄的感觉,懂得收买人心。组团复仇的设定也让人想到那句话: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自己干到死。
年轻人的特点是话多,而成熟之后则懂得用沉默博弈的艺术。比如孟宛能够在他人的追问下不予回答,依然保持自己的主场,保持谈话在自己的节奏下进行,这就是时间带来的定力。
印象比较深的一场戏是孟宛拉拢前捕快刘瘸子的时候。如兰死前为了讨好刘捕快帮忙办事,送了他一支自己的发簪。七年后,刘捕快想把发簪还给孟宛,但孟宛却不收,让他自己留着,既表明了自己的信任,也暗示了刘捕快要为七年前的事情负责。这就是比台词更有力的动作。
《九义人》的故事有黑暗的一面,也有童话般美好的一面。这些年来,我已经厌倦了女性话题下那些扫兴的正确,那些看似头头是道的习得性无助。
《九义人》的亮眼之处还在于,如兰始终满怀希望,在死之前,她想的都是反抗。她不是弱女,命运把她摆到了无权无势无保障的位置,但她从未放弃。
女女互助是一个美好的期许,但并不是义务、更不是救命稻草。即使在孟宛因为母亲的阻拦而辜负了她两次的时候,她依然没有放弃复仇的希望。
孟宛在去尼姑庵劝说另一位受害者的时候,和住持也有一番对话。她承认,自己7年的复仇执念是出于私心。这让本剧的立意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承认自己的执念、承认自己的自私、承认自己的欲念,比装作一个什么都不在乎的人要更难。恶人总是能更坦然的面对一切,好人却总要受到羞耻心的折磨。《九义人》中的几位,虽说的义人,但各个都有“污点”,也有与自己的人生有关的私心,虽然有污点、有私心,却不妨碍他们真的因为自己认定的公义集结起来,去做些什么。
难道因为不是完美的人,就不配为自己争取一次吗?
用小成本,在小空间里讲述一个如此跨度的故事,《九义人》做出了不错的示范。
不断地解除枷锁,不断地打碎重建,直到所有既往以为的权威都不能迫使人改变自己的心意,这是一个女性从仰慕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过程。
因为她足够勇敢到直接享受世界,她和世界之间,不必永远隔着一位老师。
因为这部剧的原著就发在豆瓣阅读,所以早有耳闻。首先,题材颇新鲜,可以说是另辟蹊径,主角不再是传统的帝王将相或王公贵族,主角都是一些来路迥异的普通老百姓。他们之中,有捕快、有扒手、有贵妇、有书生、有生意人……
这群人,聚在一起,所为何事?都说“江湖风波恶,人间行路难”,和为了利益而聚在一起的人不同,这些人聚在一起,是为了一个“义”字。
小人物的燃爽复仇,主打一个代入感
故事从一座久负盛名的绣楼开始。绣楼主人,名为吴廉,气质儒雅,擅长刺绣。他开的楼实际上有些类似于一个培训学校,广纳想精进绣艺的年轻女子。
虽然从一开始就猜测到了这个男主是个面善心恶的伪君子,但让乔振宇演这样的角色,我还是于心不忍的。乔振宇的扮相也算风度翩翩,气韵不凡,让我不忍心将他和人渣联系在一起。但后来,转念一想,这选角,简直精妙!正是因为他这种白衣公子之姿,才把蔺如兰和其他绣女骗得团团转。
再来说说事情因谁而起。少女蔺如兰本是烟雨绣楼的一名普通绣女,在目睹绣楼中发生血案及楼主诱骗、玷污绣女后,她赌上了自己的名节,状告绣楼主人吴廉,然而多方投告无门,在悲愤之下,她选择了自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可以说,在最初,“九义人”并非义人,他们也曾惶恐,也曾接受世间太多不公之事,以一己之力,难以解决。然而,少女的自尽,让他们在瞬间醒悟了过来,原来不是退后和妥协就能换来一生无忧。他们身上的“义”是被蔺如兰身上的“勇”给激发出来的。
所以,在剧中,你可以看到孟宛的七年蛰伏与机关算尽,也可以看到刘薪从玩世不恭,随遇而安,变成了一个精心伪装的复仇者……
相较之于有超能力的人而言,“九义人”们实则没有多么高强的武功和背景,他们有的,只是心中的一团烈火与一腔热血。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复仇的燃爽让我这种的普通人格外有代入感。
上阙,下阕,双线叙事,烧脑到停不下来
如果说对这部剧有什么观剧提示,我想一定是“不要快进”,真的,这剧的情节点特别密集,错过一点细节,你就看不懂了。好的悬疑剧就是如此,没有废话。
什么是上阙,什么是下阕呢?
我来解释一下,上阙其实就是说七年前的事情,时间点是蔺如兰发现吴廉作恶和自尽之事;下阕是说复仇,也就是七年后的事情。
之前有幸看了一下编剧手记,这部剧是两个编剧主编的,一个写的是上阙,一个写的是下阕,那么,显而易见,上阙是忍耐,是一群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而下阕就是复仇。
有人会问,为啥不按照时间线走啊?这就是这部剧最为精妙的地方啦。在单双集的节奏里,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人物在七年前和七年后想法和行为的不同。
以第三集为例,孟宛和蔺如兰在雨中争吵,孟宛说,这么多绣女都被玷污了,而吴廉又只手遮天,凭借她们的力量,是翻不出多大浪花的。而蔺如兰则据理力争,觉得应该讨回女孩们的清白。然后下一集,再一转,你会发现那个息事宁人,被拿捏,被侮辱的孟宛成长了,她变得更加稳重,更加有智慧。
这种角色性格变化和成长也同样发生在捕快刘薪身上。在蔺如兰还没有自尽的时候,他也觉得这事儿就这么算了,案子不好办,然而七年后,他决定成为“九义人”的其中之一。
复仇就是埋线,不停的埋线,所以看剧的时候真的不要快进。看孟宛一步步的接近目标,会有抽丝剥茧的感觉。
在这部剧里,看到真正的女性救赎姐妹情
当下女性话题正是热点,但打动我的题材和故事并不多。
《九义人》妙在什么地方呢?妙在它用一个毫不违和的古装外壳,说了一个现代价值观的故事。
古代和现代的价值观是完全不同的,但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从未停歇。
其实在古代的戏曲里,就有蛮多女性击鼓鸣冤之事,但事情被解决多半是有一个包公一样的角色,可以斩尽世间丑恶。而在这部剧里,让真相大白的是小人物的联手。
可以说,孟宛这个女性角色格外的不一般,首先,她没啥后台,也就是说,完全只能靠自己,这使得她在一开始被吴廉玷污后,根本不敢站出来。她想的是,抓紧学刺绣功夫,学完了,离开这个鬼地方,用刺绣能力讨个生活。
非常贴近我们世俗生活的一个人,或者说,她有一个并不出彩的身世背景。然而,当镜头转到七年后的孟宛时,看见她穿着一身华丽刺绣的衣服,与国公夫人对话,我意识到,她变了。七年的沉潜,七年之间,她是不是无数遍的回想过,到底要怎么救下好姐妹蔺如兰?
孟宛的成长型人设格外的打动我,她不是突如其来的变成了一个更加智慧、稳重的人,而是在七年的时间里,像打磨一块玉一样,打磨自己,只为给好姐妹报仇,惩奸除恶。
在剧里,吴廉面对跑过去和他对峙的蔺如兰说:“这绣品本来就是供人赏玩的。”这句话让我寒毛直竖,瞬间想起来了古代诸多闺阁女子的命运。
最后还是来说说这部剧的立意吧。服化道整体我是满意的,这个就略过了。一部剧看到最后,看的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情仇,更是看它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从这一点来看,《九义人》的完成度极高,它承袭了中国传统叙事中的侠义情结,又将现代价值观融入其中。同时,更是将女性遭受的不公作为叙事主体。
我想,每一个观剧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在剧里找到当下现实的影子。而我们清楚,在那个由想象构筑起来的光影世界之中,我们终于可以借着主人公之手,扬善除恶,一吐在现实世界中的诸多不快。
前两个月,因为某个热点事件,我和朋友围绕“师生恋”吵了起来。
在我看来,人世间只有一种“师生恋”,那就是利用地位和信息的不对称欺负人;而我那个朋友觉得,虽然的确是有相当多校园性骚扰甚至性侵的案件,但你也不能因此就对“师生恋”一棍子打死,万一人家是真爱呢?得,正好为了看乔振宇追了四集《九义人》(无会员的痛),不得不说,这个剧可真是把“师生恋”那张好看的皮都给揭开来了——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烟雨绣楼”的地方,相当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高端女校,在这里学习绣工的女孩,也相当于当今中产家庭的女孩——这两点在剧中有好几个细节为证:1. 蔺如兰家里是开药铺的,可以想一下许仙他们家供许仕林考功名,而古代平均四个人干农活才能供养一个人读书,据此可以估算开药铺的经济地位属于中等;2. 刘薪拿了吴廉的红包后,下属跟他有个对话,说这些姑娘一个人一个屋,这爹娘得交多少学费,暗示了一般人上不起这学校;3. 吴廉做的烟雨绣是要进贡朝廷的,相当于聂卫平开的围棋班,你就说这学费能低么?4. 孟宛跟蔺如兰的对话里说,她不想嫁人,反正靠刺绣能养活自己,说明烟雨绣楼出来的姑娘绣工很贵,那么她们交的学费也不可能便宜。
这个剧里安排的这类细节真的非常多,可以看出编剧或者原著作者的细心,这里就暂且收住。总之,这是一个在贵族学园里的故事:一个风流倜傥、玉树临风、才貌双全的男老师,还有一群情窦初开的女学生——其中的一个,是天真活泼的蔺如兰。
如兰一开始并没有被老师注意到,因为她学习不好,脑子笨,老师甚至直接语言攻击:“他日你出去了,可别说是从我们这毕业的。”就像一切励志故事一样,如兰发愤图强,放学后也一个人在教室练习,她的努力终于获得了老师的肯定,只是这肯定……如兰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多心。
就在她无法确定老师到底是有心还是无意时,某天,老师又带她去看梨花。在一片花海之中,他说:虽然我的绝技从不教人,但若是你想学,也不是没办法。说罢,他一手揽住她,一手指向阳光下的梨花;待女孩凝神观花,他的眼睛却又痴痴落在女孩脸上。这时,风中吹来一阵乐音,如兰心喜,说:我特别喜欢这支曲子。老师笑说:好啊,等有机会,我吹给你听。
这种言情剧或少女漫里才会出现的桥段,试问,哪个女孩不会心里小鹿乱撞?更何况是好家庭出身的十几岁姑娘,这辈子除了爹和哥哥,几乎没见过男人,对方又是一张乔振宇的脸(对不起),这几乎是情场老鹰对出壳小鸡仔的降维打击。
但到这里还不够。第二天,吴老师又变脸了。
估计大多数女孩这个时候都会露出如兰这种惊愕的表情。我做错什么了?为什么老师突然收回了对我的称赞?之前不是还说要教我他的绝技吗?不是还要吹曲子给我听吗?心理学告诉我们,这种认知错乱会让人陷入心理陷阱,也就是咱们今天说的被PUA了(不知道的可以去百度《煤气灯下》,是利用认知错乱让人精神出问题的经典案例)。再接下来,只要吴老师找个理由,就能让如兰缴械投降了。
而事情发生之后呢?如兰告诉自己,这是因为爱慕;吴老师也如她所愿,为她吹曲,哄她开心(不得不说胡意旋这一出戏,真的把一个女学生美滋滋的心给演活了)。可当东窗事发,如兰发现自己不是唯一,甚至不是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吴廉马上原形毕露:你不是自愿的么?我可是为了帮助你学艺精进呢。怎么,难道你还想让我娶你?你一个女孩子好意思提出这种要求么?
这段戏真的太真实了,真实到可怕。在我读书的年代,类似的故事不知道听过多少:某老师把女学生肚子搞大了,家里闹到学校了,给了二十万打孩子;某老师和女生搞婚外情,承诺离婚,结果女生空等了十年,老师日子该咋咋过……当然,也有成功上位的,或者叫“同学变师母”,当事人或许还有过一丝得意。可嫁给老师真的就能幸福么?看看剧里的吴廉的正妻吴大娘子,面对绣女来跟丈夫闹,她也只能说一句:“把这些收拾了。”而在现实中,这些“师母”也或者如此,或者每天24小时盯着“老师”,疑神疑鬼,生怕他重蹈覆辙;或者老夫少妻,妻子无法选择职业,只能给“老师”当一辈子的助教+保姆……
而更可悲的是,对于这种明显的恶,社会并没有足够的严惩机制。其实在剧里我们就能看到,对于烟雨绣楼这些腌臜事,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但他们干了什么呢?刘薪到烟雨绣楼查案子,见到吴廉,他说:你这地方这么多如花似玉的姑娘,万一出了点什么事儿,传出去怕是不好听吧?这显然是心知肚明敲边鼓。而后,吴廉也确实识趣地送上了银子。再比如,丁茹出殡,路人在一旁吃瓜,说这姑娘大了肚子、脏了身子,他们难道不知道事主是谁?连如兰一个小姑娘都想得到:咱们一个月也就一日休沐,怎么可能……那些结婚生娃的大老爷们,自然一眼就懂。可他们干了什么呢?吃瓜。
所以,对于那些师生恋的伪童话,《九义人》真的是一剂解毒药。作为一位常年在豆瓣当知心大姐姐的豆瓣鹅,我想在此郑重提醒每一个女孩子:千万不要爱上你的老师,也千万不要相信你的老师的爱。因为你再怎么聪明,也斗不过他的套路(也没必要)。退一亿步,如果真的是一生挚爱,有什么理由不能等到你毕业呢?如果他不肯等,要么是他必须借助老师的身份控制你,要么是他知道,当你成为成熟的女性,他将毫无吸引力。
最后说说这个剧有趣的结构,据弹幕说是什么“上下阕”,说大白话就是单数集就是“上阕”,是讲7年前,蔺如兰被吴廉凌辱后报官;双数集就是“下阕”,讲7年后,孟宛团结其他义人一起向吴廉寻仇。或者说,上阕七年前(单数集)是蔺如兰从被凌辱,到生命一步一步走向终点;下阕七年后(双数集)是以孟宛为首的九义人,怀着复仇的心向吴廉一步一步逼近。再不然,也可以用一句话形容:上阕七年前是小女孩被老男人骚扰的过往,下阕七年后是小女孩长成大女人后回来爆老男人狗头的当下。
为什么我说这个结构有趣呢?如果有小伙伴最近看了《奥本海默》,应该记得里面也是这样的结构:彩色画面是当年奥本海默跟伙伴们发明了原子弹,结果被施特劳斯当众凌辱并撤销了他的安全许可;而黑白画面是多年之后,施特劳斯想当商务部长,结果因为奥本海默的事最终恶人有恶报。
还有一个今年爆火的剧也是采用了类似的结构,只是在剧集安排上没有这么明显,那就是《狂飙》。《狂飙》开篇就是“现在”,即工作组来到京海市,想要团结安欣调查高启强,并最终实现扫黑除恶;另一条线则是通过安欣等人的回忆,展现高启强如何从一个卖鱼的一步一步成为京海恶势力的霸主。
今年最火的一部电影和一部网剧都采用了这一结构,当然不是偶然——因为双时空推进能在“过去”和“当下”两个时间之间自然形成张力,最大程度勾起观众的好奇心: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用说,这七年的时空跨度还不只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而是九个义人,一个群像,这就更让人期待了。
说到群像,不得不说《九义人》的群像安排也很有意思。它让我想起作家阿来的《空山》三部曲,就是用三部小说,讲了互相独立的6个大故事,12个小故事。而按阿来自己的话说,他是想用这些故事展现“机村”这个村庄的面貌。比起故事里的人,这些人交织而呈现出的那个人群的面貌,才是这部作品真正的主角。从这个角度说,《九义人》的主角也不是一个蔺如兰、孟宛,或是一个刘薪、吴廉,而是每个角色的言语、行动,勾勒出的一副社会百景图。
我期待,《九义人》最终能让我们看到一个围绕女性受害的故事全貌。如果最终喜剧收场,我会感谢它,给了我们抗争的力量;如果最终悲剧收场,我也会感谢它,用真实戳破更多虚伪的谎言。
如果女孩的一生注定到处都是陷阱,那就让我们挽着手,同行。
小巷人家
外科风云
永夜星河
火线三兄弟
陈情令
卿本佳人2024
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棉纺厂家属区一条小巷...
播放指数:13937℃
得知《九义人》改编自豆瓣阅读的同名小说,而小说是致敬《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于是有了兴趣。未曾想到,由此进入了追剧的坑,每天等着更新。
看剧的心情跌宕起伏,感动,悲哀,欢笑,沉痛,扼腕。这些年很少有一部国产剧让人这么投入,这么共情。也不止一次为导演编剧鼓掌叫好,那些场景、台词、细节,既展现了女性的情义与智慧,也深刻再现了女性困境和突围之难。
难能可贵的是,它是以真实动人的戏剧场面表现出来的,而非教条与说教。一个个角色生动饱满,有他们的动机、心思、利益计算、阴暗与阳光。他们不是提线木偶,为了表现某种主义而说话和行动。他们是有血肉的生命,有其喜怒哀乐,也走入了他们莫可名测的命运。
最想说的,还是两位女主:如兰和孟宛。遭遇不公的她们,为了与之抗争爆发出强大生命力,展现出极其珍贵的品质:重情重义,天真单纯,正直公正,坚韧不屈。但在污脏的现实面前,她们一败涂地。
还是那句老话:所谓悲剧,就是把美好毁灭给人看。《九义人》的上阕,正是这样一出悲剧,它向你展现,作为人类美好一面的如兰,如何一步步不可避免地、被逼向死亡。
《九义人》下阕是一场救赎,走不出如兰之死的孟宛谋划七年,以洞悉人心的智慧召集了因如兰案改变命运的人们,开启了一场复仇大戏。
尽管人们各怀动机,曾入狱七年的前捕快刘薪为了报断腿之仇;柳三娘为了情郎复仇;冯大是为了报恩……但这一切,又都是因为七年前的如兰案而起。每个人为了自己,汇聚一起就成了实现正义的星火。
在如兰和孟宛身上,你看到了太多女性的美好、痛苦和艰难。她们的存在和遭遇,至今仍是千千万万女性处境的反映。很想写一写从她们身上看到的事。
1、如兰:她的美好值得一切,却被毁灭
如兰是“小天使”一样的女孩。很多家境良好、父母疼爱、本性又单纯的女孩子,都会长成这样。她们会以最大的善意对待身边人,因为被好好爱过而知道如何去爱;也嫉恶如仇,有种路见不平拨刀相助的侠气。
《九义人》第一集,如兰的个性就表露无遗。她会在好姐妹孟宛被欺负时,挺身而出,态度坚定地要求对方道歉;会在绣楼同学丁茹坠井后维护她的声名,不惜和污蔑她的人吵架起冲突;会在丁茹父母无助之时,主动带他们去丁茹房间收拾遗物。
当她听到孟宛说不想嫁人,只想用刺绣的手艺养活自己时,也欣然接受。哪怕孟宛自己都感到不安,问她:“你不觉得我这个念头很怪吗?”她却能一语道出爱的真义:“真正爱你的人,自然会盼着你过得好,能按照自己的心意活。”
许多这样的细节,塑造了一个真实可爱、一身正气的角色如兰,也为后来她遭遇欺骗与不公时的反应铺陈了背景。她是一个彻底的理想主义者,对公道、正义的坚持认定发自内心,甚至如飞蛾扑火。她在阳光与温暖下成长,容不下污垢与肮脏。
所以当她明白了与吴廉之间并非爱情,吴廉只是耍手段玩弄她后,决意告官,向世人揭露他的真面目。哪怕遭遇了孟宛和丁茹父亲的劝阻,也决不放弃。
让我印象极深的对话,便来自这两个劝阻的片段。它们再深刻不过地揭露出儒家社会的质地:女性是被圈禁的对象,枷锁既来自律法也来自道德,“清白”与“贞节”比生命更重要,也因此成为女性被奴役的最方便工具。
剧中,天真单纯的如兰,有着对正义最朴素的感知和追求,面对孟宛的劝阻,她发出最本质的诉求:“他毁了这么多人,难道不该付出代价吗?难道这个世界没有公道吗?”
孟宛出自本能地懂得现实逻辑,她劝说如兰:“你有没有想过,万一付出代价的人不是他,却是我们呢?就算真的讨回了公道,需要付出的代价是毁了一生,这公道真的值吗?”
如兰坚定:“值。”
而丁茹的父亲,讲出了更大的现实:“大哥家的元儿,已经因为这事退了婚。再要搬到公堂,丁家的那些女眷,都得绞了头发做姑子。”
“你以为,说清了真相又如何?我们丁家只会变成这淮州府里茶余饭后的谈资,我只盼着此事尽快平息,莫要再生事端。”
“茹儿要是愿意说出真相,她就不会到寻死的地步了。茹儿是我亲闺女,她出事,我比谁都难受。可人不能那么自私,她没了,活着的人还得继续活着。这人哪,就得认命。只怪我家茹儿命不好,我只愿她,下辈子托个男儿身。你走吧,以后不要再来了,我们只想安安生生地过日子。”
但如兰依然不信命,她说:“这原就不是我们的错,为何该如此认命?既然这世道不公,那就更要为自己,挣出一条命来。”
直到此时,如兰依然坚定行走在寻求正义的路上。但大部分观众或许都明白,在一个根子上对女性不公平的社会,如兰是赢不了的,失败是早晚的事。就像官司败了后另一位绣楼受害女子高程程说的话:
“吴廉是会被定罪,烟雨绣楼可能会倒,但更重要的是那些踏入过烟雨绣楼的绣女,无论她们有没有被侵犯过,她们的名声也就全都完了。你到现在还不明白吗?这件事里根本没有输赢,你是在维护你想要维护的声誉,她们也一样。这件事,你从一开始便输了。”
在一个所有规则都是由男性制定、为男性制定的社会,女性哪怕是遭到了侵犯,也只会因此背上污点、成为一个“不清白”的人,遭到社会的唾弃。在这样一个严重失衡的社会,怎么可能有女性为此申张正义的空间呢?
也像剧中人物、妓女柳三娘所说,一语道出了“贞节”的本质:“这世上,有什么东西,让我们被指点,被侮辱,还放不下的,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
看着如兰为这样的东西步步溃败、直至失去生命,实在是痛苦的过程。然而直到今天,中国女性也不能说完全摆脱了这坏东西。这也是这部剧存在的现实意义。
2、孟宛:正义的实现,需要博弈和筹谋
如果说如兰是上阕的主角,展现了理想主义的溃败。孟宛则是下阕的主角,是正义失效之后的复仇,是对理想主义的救赎。
孟宛也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女性:生于一个不幸福的家庭,父亲酗酒、家暴,母亲软弱,这让她从小就认识到现实残忍阴暗的一面,对男性和婚姻失望。如兰的存在治愈了她,让她重拾对世界的希望,也让她拼了命想要保护如兰,却在强大的压迫之下溃不成军。
她为此隐忍沉伏,谋划七年,终于拥有了复仇的资本,等来了实现正义的机会。
对复仇的讲述,也是《九义人》让我觉得非常不错的地方:尊重现实,符合逻辑,有头脑,有智商,也有人性。
要扳倒一个权势人物,让他为自己所做丑恶之事付出代价,靠的从来都不是一腔义愤和热血,而是另一种权势。就像一句话所说:终结强权的,是另一种强权。听上去不中听,但在某些国家与社会,这是历来的现实。
但“九义人”所面临的问题是:他们只是一群无权无势的小人物。刚从小妾转正的深闺女子,所嫁之人也非大富大贵,不过是略有些头脸;刚出狱的前捕快、瘸子;妓女;皇城司的小头目;镖局的押镖人;绣庄小老板;尼姑;小偷。
一如剧的介绍所写,这样一群小人物要扳倒大人物,就如蚂蚁扳倒大象。但他们却做到了,靠的便是因势利导、智慧筹谋,穿针引线之间卸掉了大人物的靠山,引入了足以抗衡大人物的新力量,借力打力,击败对方。
领导这一切的是改姓换名的孟宛。经历了蜕骨之变,七年后的孟宛一出场,便展现了性格上的深刻变化。她不再是那个隐忍、沉默、息事宁人的女子,而是敢于在下人说闲话时一巴掌打过去的狠人孟宛。
她不急不躁,懂得“天下之事,急之则丧,缓之则得”。她一步步走到吴廉的靠山宁国公夫人面前,成为在她面前说话管用的智囊团,并施计离间吴廉和国公夫人的关系。
她知道能断案明是非的,“胆识,智慧,权力,缺一不可”,便设计引来朝廷大官,留在淮州府审判吴廉。
她所做的一切,都是联合诸位义人们共同完成。她知道他们各怀所需、各有所求,尊重他们的需求,也将他们引向共同的目标,告诉他们,“这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
她也有失策,也会遭遇阻击。被吴廉识破了身份后,国公夫人也不再让她登门。但她的计策还是起了作用,国公夫人终究还是弃用了吴廉。形势比人强,这国公夫人比谁都懂。吴廉已成困兽,她不能把自己也给搭进去。
至此,吴廉失去了最大的靠山,加速坠落。
如今,剧播了一半,接下来吴廉将如何跌倒、受审,正义如何实现,还在进展之中。
而最大的谜题与困境,也埋在了前半剧情中:孟宛所求的,是吴廉因为加害如兰等诸多绣楼女子而受到惩罚,但如此一来,所有进过烟雨绣楼的女子,或都将蒙上“不清白”的名声。对于剧中所处的封建社会来说,这样的结局是否会将这些女子推入深渊?当大环境处于非正义状态,个体的正义到底要如何实现?一部剧要如何突破剧中历史环境的局限,实现当代语境下的正义与价值?
我对导演编剧如何回答这样的问题,充满期待。
无论如何,这样一部剧拍出来,拍得如此优秀,就已值得赞美。希望更多的女孩子看到它,能够辨别何为一段平等有爱的感情,何为非正常状态下的PUA;不为“清白”和“贞节”这等腐朽观念所侵蚀、束缚,拿回对自己身体和情感的主导权、话语权;也能够在遭遇侵犯后,大胆回击,有勇有谋。
借用《九义人》原著小说里的一段话吧,“愿施主此灯长明,日后转燃,再得百千万亿无量无数光明。”也借用原著作者李薄茧的一句剧评:敬如兰。敬孟宛。敬薪火点起的那一灯。敬百千万盏灯。
《九义人》改编自豆瓣阅读连载小说《九义人》,作者李薄茧。
故事围绕着一座颇负盛名的“烟雨绣楼”展开:少女蔺如兰(胡意旋 饰)不顾挚友孟宛(吴倩 饰)的反对,赌上自己的名节状告绣楼主人吴廉(乔振宇 饰),然而多方投告无门,孤立无援,最终自尽以证清白。孟宛卧薪尝胆七年,攒聚与如兰案有千丝万缕 联系的刘薪(李佳航 饰)等“九义人”集结成复仇战队,谋定翻案,而当年少女被埋没于时光里的挣扎和奋战,也在这个过程中渐渐浮现出来。
看第一集前半集的时候,我以为这部剧只是普通古偶,背一个悬疑的名做噱头罢了。吴倩跟胡意旋在第一集前半集的部分演得都不怎么样。恰好我最近重温了《上错花轿嫁对郎》,两相对照,不得不说,现在的古装剧仪态跟以前的古装剧一比,根本没有那种刻入骨髓的优雅从容的教养感,单纯只剩矫揉造作了。
而且剧里滤镜开得太大了,乔振宇的五官都快糊了。
可是,看到第一集后半集吴廉逼迫孟婉的部分,我才意识到这部剧的题材有点意思。看了四集之后,总结得出:这是一部女性向复仇爽剧。
单数集是七年前,蔺如兰不惧流言蜚语,不畏强权的要告吴廉强·奸她。
双数集是七年后,孟宛苦心孤诣,步步为营,谋划七年,带着主角团来为蔺如兰复仇。
七年后的戏份吴倩也演得比七年前对味多了。这口姐妹情深,我又暗戳戳地磕了。
浮生可憎,苦海无边,我搅风搅雨,杀人无形,告慰故人在天之灵。
这部剧我之前没有看过原著,但是在我意识到这个题材非常沉重后,我搜索了一下原著,就是一篇短篇小说,可能也就两三万字的体量。我飞快地看完了原著,才接着看的剧。
原著很短,讲述的就是一个被渣男诱骗的少女,意识到自己被骗被强迫且不只有自己被骗被强迫后,一腔血勇,奋起反抗,以为自己能讨得一个公道,却不知人心险恶,人言可畏,在这种时候,连父母都会变成死亡的推手而不是身后的助力。
她只能去死了。而她死后,有九个人,谋划七年,为她,为她们,复仇。
最后,细皮嫩肉的吴廉被扔到了穷凶极恶的犯人堆里,很隐晦地暗示了吴廉凄惨的结局。只是他结局不好,却也没有真正大快人心。毕竟,没有正大光明牌匾下的惊堂木,也没有白纸黑字的一纸判决书。毕竟,一个罄竹难书的罪人被路过的超雄暴躁患者给捅了几十刀死了,跟被GJ板上钉钉地判决吃花生米了,真的是两种感觉。
只是死了,如何抹得平那经年吞咽下的苦楚,如何告慰那小小坟茔里的红颜枯骨?
恶人就该接受律法与道德的审判,无关天意,当此结局。
也不知道算不算职业病,任何事情,只要没有发公函,没有红头文件盖红章,我就总觉得不够正式。
而这部剧要在本来就很短的原著上扩容出25集的长度,这注定要加很多内容,多到大概率要注水。
目前看来,就给原著里那个面目模糊的王妃加了不少戏份,也对王妃与吴廉的利益体做了深度的绑定:王府没落了,王妃用吴廉的绣品讨好太后。
这一点其实经不起推敲的,王妃可能是因为喜欢吴廉的绣品而对吴廉青睐有加,但是太后的寿礼连续十来年都送同一个人的绣品,平头百姓会决定吴廉的绣品很金贵,可是太后年年有,想要多少有多少,就不值钱了呀。
而且这样一添,把原著里那种落魄权贵也能压死许多人的权力威压感冲淡了许多。
原著里,吴廉把绣坊里的姑娘当玩物,用同样的套路分别PUA他能欺辱的无权无势的姑娘。而他的风光都是靠绣品依附在一个没落的王府权势上,王妃喜欢他的绣品,他出事了,知府也不敢动他。王妃对他的绣品审美疲劳了,还是同一件事,他就被知府悄无声息的给安排了。
电视剧里王妃要依仗他的手艺去向太后邀宠,这样的利益链条自然不容易被敲断。所以,主角团应该是在一点点地磨掉王妃对他的依仗,对他的耐心。刘薪伪装道士去给王妃算命暗示吴廉跟她八字不合应该只是第一步。
可问题出就出在这些地方了:如果只是吴廉绣花技艺高超,他跟王妃是没有必要绑定这么深的。可是他一个绣坊的老板,一个手艺人,又凭什么跟王妃做利益共同体呢?哪怕他是皇商都不见得能绑定啊。
而且不少地方编剧还采用了国产剧的老套路——用降低配角的智商情商来衬托主角的聪明伶俐情商高。
真的是看得人头皮发麻。我们正常人就算是心里看不起一个人,会在背后嚼舌根,也断然没有当面嘲讽的。能干出当面嘲讽这种事情,说话还不是阴阳怪气而是实打实的难听,这就很让人好奇这些低智商低情商的姑娘是怎么嫁进高门大户做当家主母,还能被放出来惹是生非的。
当然,这么短的故事改成电影长度更适合。这个编剧也是真的不太行。我对后续的剧情真的不是很乐观。
而导演其实是没有太大问题的,毕竟像朱锐斌那种酷爱大灯+迷之角度的导演也还是比较少的。可是这个导演多节奏的把控也是不太行,一部古装剧情悬疑片,大多数时候被拍得像一部古偶。导演你就算是没钱做质感的服化道,那你打光能不能有水准一点?镜头能不能有张力一点?
感觉内娱不只是演员的综合素质在退步,连同编剧、导演也都是一茬不如一茬的。
这么好的题材,既然有人投资了,导演编剧拿出真本事来,用点心,讲一个让观众共情且加强这方面的防范意识的故事,有这么难吗?
最后夸一下乔振宇跟李佳航。
乔振宇把吴廉这个徒有其表的人渣演得真是入木三分。这么帅,又这么坏。但是我三观基本不跟五官走,建议吴廉最后被千刀万剐。
因为身为女性更能感受到这个角色的狠毒与无耻,便宜是他占了,偏偏因为性别优势,他还能抢占话语权,只要一抖开,横竖都是女人该死。
难怪叫吴廉呢,毫无廉耻。
李佳航这个演员给过我不少惊喜了,这次也一样。他的演技不说浑然天成,至少是很对味了。造型又沧桑又帅气,我甚至觉得他可以轻易演酒剑仙了。
本剧里,他一个吃完原告吃被告的小捕头,道德没有那么高尚,但是也没有那么低劣。
他收了蔺如兰的珠钗,就得替她办好事。她活着一样,她死了也一样。拖着一条瘸腿,要替自己讨公道,也要替蔺如兰讨公道。我居然在这个人物身上看到了久违的侠气。
原著里,是刘薪一手策划促成了为蔺如兰翻案,他的帮手也都是一些贩夫走卒,扒手混混,贵妇尼姑。就是一部小人物联合起来对抗权贵的故事,可惜最后也没动摇权贵,只是让权贵的附庸吴廉无法再攀附权贵了,甚至都没有办法对他判案定性。哎,世道艰难啊。
不过,今天我在他这里学到了一个很高级的嘲讽词汇“肾水冻结不通之症”,骂人不行都骂得这么高级。
而这个角色这样骂吴廉是在烟雨楼死了第一个姑娘的时候,这是不是也说明:对于吴廉那点事,这些老爷们一看就知道,只是大家都在装聋作哑罢了。毕竟被欺负的小姑娘也不是自己家的。
因为题材,还有部分演员不错的表现,还是给四星吧。这样的题材都值得人追一追了。
【原创声明:本文为公众号“今天娱乐调查局” 独家原创,欢迎转发,但严禁任何形式无授权转载到其他平台,发现必追责到底!】
文:踏歌
编:喵局长
图:net&截图
许多女宝的一生是这样的,爱上教官、爱上教师、爱上教练,爱上帮自己看世界的人,却唯独忘了自己才是世界的主人。
《九义人》用古装的语境几乎一比一还原了现下的时空。
我很难想象,假如里面的事情用现代场景去拍,拍出来了还能不能被看见。毕飞宇讲莫泊桑的《项链》如何能在中国改编,第一件重要的事讲的就是原小说里的小公务员怎么才能合适地对应到我们环境中的某个职级…因此,虚荣的情感虽然是通用的,如何妥帖地、并且尽可能大的扩大受众范围去讲述它,却并非易事。
《九义人》的就选择了相当聪明的做法。
原著小说仅有两万多字,从篇章式的多视角叙事展开了这个故事。作为一个女性复仇故事,电视剧《九义人》则在原著多视角的基础上,选择了奇数集讲七年前,偶数集讲七年后的时间线上下分阕的做法。
穿插时空的讲述在许多大爆剧集中也有体现并且为人熟知。《九义人》的创新在于明确了上下阕不同的情绪基调,七年前受苦,七年后主打复仇,把隐忍的时限降低,在一次两集的观影中调动足够多的反差情绪。
同时,也引入了美剧单元模式和结尾打点,每吸纳一位复仇者后便让主角孟宛点燃一盏灯,做足了创新感。
对于二十多集体量的剧集而言,不断引入新角色其实是危险的。如何在保持主线的同时不断引入新角色,同时编织进原有的故事,剧集选择了把新人物按照时间线和主角讲述逻辑渐次引入的做法。
因为每个人物都足够亮眼,人设足够新奇,很容易能纳入整个故事的语境。甚至连九义人之外的配角,都足够让人印象深刻。尤其是三娘的相好主君哥,他救风尘为三娘赎身,尊重她的意愿,在她不愿拖累家业时又放她飞走。流落街头三年,与旧爱重逢时,已经自身难保,第一反应却是问对方饿不饿,有没有受苦。
看到这个段落的时候,弹幕齐刷刷飘过去“这个主君是个纯爱战士吧”。人物的极致化展现,也是《九义人》在强形式强概念下的一种选择。
即便如此,在人物关系上,比如反派吴廉与妻子章氏的同盟,都给如兰的受苦增加了更多注脚。因为作恶的不仅是坏人,还有无所作为的平庸之恶。而夫妻的绑定本来就容不下一个邪恶的丈夫身边有个正义之妻,除非他们决定决裂。
人际关系和社会系统的网状结构也在本剧中有很好的体现。当宁国公府、淮州衙门、烟雨绣楼三块牌匾被共同挂在伸冤的高堂之上,我们就知道,恶行的发生从来不是因为不完美受害人的欲念,而是有人的私欲都在系统中不断膨胀却未加以节制,由此导致的腐烂。
在看预告片的时候,我就惊讶于吴倩台词怎么这么好,以前都没有察觉。在小默笙之后,她终于迎来了第二个非常贴脸又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她有少女的稚气与倔强,也有成熟女性的沉稳和骄傲。
孟宛一张口就有一种运筹帷幄的感觉,懂得收买人心。组团复仇的设定也让人想到那句话:不会带团队你就只能自己干到死。
年轻人的特点是话多,而成熟之后则懂得用沉默博弈的艺术。比如孟宛能够在他人的追问下不予回答,依然保持自己的主场,保持谈话在自己的节奏下进行,这就是时间带来的定力。
印象比较深的一场戏是孟宛拉拢前捕快刘瘸子的时候。如兰死前为了讨好刘捕快帮忙办事,送了他一支自己的发簪。七年后,刘捕快想把发簪还给孟宛,但孟宛却不收,让他自己留着,既表明了自己的信任,也暗示了刘捕快要为七年前的事情负责。这就是比台词更有力的动作。
《九义人》的故事有黑暗的一面,也有童话般美好的一面。这些年来,我已经厌倦了女性话题下那些扫兴的正确,那些看似头头是道的习得性无助。
《九义人》的亮眼之处还在于,如兰始终满怀希望,在死之前,她想的都是反抗。她不是弱女,命运把她摆到了无权无势无保障的位置,但她从未放弃。
女女互助是一个美好的期许,但并不是义务、更不是救命稻草。即使在孟宛因为母亲的阻拦而辜负了她两次的时候,她依然没有放弃复仇的希望。
孟宛在去尼姑庵劝说另一位受害者的时候,和住持也有一番对话。她承认,自己7年的复仇执念是出于私心。这让本剧的立意上升到了另一个高度。
承认自己的执念、承认自己的自私、承认自己的欲念,比装作一个什么都不在乎的人要更难。恶人总是能更坦然的面对一切,好人却总要受到羞耻心的折磨。《九义人》中的几位,虽说的义人,但各个都有“污点”,也有与自己的人生有关的私心,虽然有污点、有私心,却不妨碍他们真的因为自己认定的公义集结起来,去做些什么。
难道因为不是完美的人,就不配为自己争取一次吗?
用小成本,在小空间里讲述一个如此跨度的故事,《九义人》做出了不错的示范。
不断地解除枷锁,不断地打碎重建,直到所有既往以为的权威都不能迫使人改变自己的心意,这是一个女性从仰慕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过程。
因为她足够勇敢到直接享受世界,她和世界之间,不必永远隔着一位老师。
因为这部剧的原著就发在豆瓣阅读,所以早有耳闻。首先,题材颇新鲜,可以说是另辟蹊径,主角不再是传统的帝王将相或王公贵族,主角都是一些来路迥异的普通老百姓。他们之中,有捕快、有扒手、有贵妇、有书生、有生意人……
这群人,聚在一起,所为何事?都说“江湖风波恶,人间行路难”,和为了利益而聚在一起的人不同,这些人聚在一起,是为了一个“义”字。
小人物的燃爽复仇,主打一个代入感
故事从一座久负盛名的绣楼开始。绣楼主人,名为吴廉,气质儒雅,擅长刺绣。他开的楼实际上有些类似于一个培训学校,广纳想精进绣艺的年轻女子。
虽然从一开始就猜测到了这个男主是个面善心恶的伪君子,但让乔振宇演这样的角色,我还是于心不忍的。乔振宇的扮相也算风度翩翩,气韵不凡,让我不忍心将他和人渣联系在一起。但后来,转念一想,这选角,简直精妙!正是因为他这种白衣公子之姿,才把蔺如兰和其他绣女骗得团团转。
再来说说事情因谁而起。少女蔺如兰本是烟雨绣楼的一名普通绣女,在目睹绣楼中发生血案及楼主诱骗、玷污绣女后,她赌上了自己的名节,状告绣楼主人吴廉,然而多方投告无门,在悲愤之下,她选择了自尽来证明自己的清白。
可以说,在最初,“九义人”并非义人,他们也曾惶恐,也曾接受世间太多不公之事,以一己之力,难以解决。然而,少女的自尽,让他们在瞬间醒悟了过来,原来不是退后和妥协就能换来一生无忧。他们身上的“义”是被蔺如兰身上的“勇”给激发出来的。
所以,在剧中,你可以看到孟宛的七年蛰伏与机关算尽,也可以看到刘薪从玩世不恭,随遇而安,变成了一个精心伪装的复仇者……
相较之于有超能力的人而言,“九义人”们实则没有多么高强的武功和背景,他们有的,只是心中的一团烈火与一腔热血。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复仇的燃爽让我这种的普通人格外有代入感。
上阙,下阕,双线叙事,烧脑到停不下来
如果说对这部剧有什么观剧提示,我想一定是“不要快进”,真的,这剧的情节点特别密集,错过一点细节,你就看不懂了。好的悬疑剧就是如此,没有废话。
什么是上阙,什么是下阕呢?
我来解释一下,上阙其实就是说七年前的事情,时间点是蔺如兰发现吴廉作恶和自尽之事;下阕是说复仇,也就是七年后的事情。
之前有幸看了一下编剧手记,这部剧是两个编剧主编的,一个写的是上阙,一个写的是下阕,那么,显而易见,上阙是忍耐,是一群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人,而下阕就是复仇。
有人会问,为啥不按照时间线走啊?这就是这部剧最为精妙的地方啦。在单双集的节奏里,你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人物在七年前和七年后想法和行为的不同。
以第三集为例,孟宛和蔺如兰在雨中争吵,孟宛说,这么多绣女都被玷污了,而吴廉又只手遮天,凭借她们的力量,是翻不出多大浪花的。而蔺如兰则据理力争,觉得应该讨回女孩们的清白。然后下一集,再一转,你会发现那个息事宁人,被拿捏,被侮辱的孟宛成长了,她变得更加稳重,更加有智慧。
这种角色性格变化和成长也同样发生在捕快刘薪身上。在蔺如兰还没有自尽的时候,他也觉得这事儿就这么算了,案子不好办,然而七年后,他决定成为“九义人”的其中之一。
复仇就是埋线,不停的埋线,所以看剧的时候真的不要快进。看孟宛一步步的接近目标,会有抽丝剥茧的感觉。
在这部剧里,看到真正的女性救赎姐妹情
当下女性话题正是热点,但打动我的题材和故事并不多。
《九义人》妙在什么地方呢?妙在它用一个毫不违和的古装外壳,说了一个现代价值观的故事。
古代和现代的价值观是完全不同的,但人们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从未停歇。
其实在古代的戏曲里,就有蛮多女性击鼓鸣冤之事,但事情被解决多半是有一个包公一样的角色,可以斩尽世间丑恶。而在这部剧里,让真相大白的是小人物的联手。
可以说,孟宛这个女性角色格外的不一般,首先,她没啥后台,也就是说,完全只能靠自己,这使得她在一开始被吴廉玷污后,根本不敢站出来。她想的是,抓紧学刺绣功夫,学完了,离开这个鬼地方,用刺绣能力讨个生活。
非常贴近我们世俗生活的一个人,或者说,她有一个并不出彩的身世背景。然而,当镜头转到七年后的孟宛时,看见她穿着一身华丽刺绣的衣服,与国公夫人对话,我意识到,她变了。七年的沉潜,七年之间,她是不是无数遍的回想过,到底要怎么救下好姐妹蔺如兰?
孟宛的成长型人设格外的打动我,她不是突如其来的变成了一个更加智慧、稳重的人,而是在七年的时间里,像打磨一块玉一样,打磨自己,只为给好姐妹报仇,惩奸除恶。
在剧里,吴廉面对跑过去和他对峙的蔺如兰说:“这绣品本来就是供人赏玩的。”这句话让我寒毛直竖,瞬间想起来了古代诸多闺阁女子的命运。
最后还是来说说这部剧的立意吧。服化道整体我是满意的,这个就略过了。一部剧看到最后,看的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恩怨情仇,更是看它到底想要表达什么。从这一点来看,《九义人》的完成度极高,它承袭了中国传统叙事中的侠义情结,又将现代价值观融入其中。同时,更是将女性遭受的不公作为叙事主体。
我想,每一个观剧的人,或多或少,都会在剧里找到当下现实的影子。而我们清楚,在那个由想象构筑起来的光影世界之中,我们终于可以借着主人公之手,扬善除恶,一吐在现实世界中的诸多不快。
前两个月,因为某个热点事件,我和朋友围绕“师生恋”吵了起来。
在我看来,人世间只有一种“师生恋”,那就是利用地位和信息的不对称欺负人;而我那个朋友觉得,虽然的确是有相当多校园性骚扰甚至性侵的案件,但你也不能因此就对“师生恋”一棍子打死,万一人家是真爱呢?得,正好为了看乔振宇追了四集《九义人》(无会员的痛),不得不说,这个剧可真是把“师生恋”那张好看的皮都给揭开来了——
(1)过于真实的狩猎环境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烟雨绣楼”的地方,相当于我们这个时代的高端女校,在这里学习绣工的女孩,也相当于当今中产家庭的女孩——这两点在剧中有好几个细节为证:1. 蔺如兰家里是开药铺的,可以想一下许仙他们家供许仕林考功名,而古代平均四个人干农活才能供养一个人读书,据此可以估算开药铺的经济地位属于中等;2. 刘薪拿了吴廉的红包后,下属跟他有个对话,说这些姑娘一个人一个屋,这爹娘得交多少学费,暗示了一般人上不起这学校;3. 吴廉做的烟雨绣是要进贡朝廷的,相当于聂卫平开的围棋班,你就说这学费能低么?4. 孟宛跟蔺如兰的对话里说,她不想嫁人,反正靠刺绣能养活自己,说明烟雨绣楼出来的姑娘绣工很贵,那么她们交的学费也不可能便宜。
这个剧里安排的这类细节真的非常多,可以看出编剧或者原著作者的细心,这里就暂且收住。总之,这是一个在贵族学园里的故事:一个风流倜傥、玉树临风、才貌双全的男老师,还有一群情窦初开的女学生——其中的一个,是天真活泼的蔺如兰。
如兰一开始并没有被老师注意到,因为她学习不好,脑子笨,老师甚至直接语言攻击:“他日你出去了,可别说是从我们这毕业的。”就像一切励志故事一样,如兰发愤图强,放学后也一个人在教室练习,她的努力终于获得了老师的肯定,只是这肯定……如兰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多心。
就在她无法确定老师到底是有心还是无意时,某天,老师又带她去看梨花。在一片花海之中,他说:虽然我的绝技从不教人,但若是你想学,也不是没办法。说罢,他一手揽住她,一手指向阳光下的梨花;待女孩凝神观花,他的眼睛却又痴痴落在女孩脸上。这时,风中吹来一阵乐音,如兰心喜,说:我特别喜欢这支曲子。老师笑说:好啊,等有机会,我吹给你听。
这种言情剧或少女漫里才会出现的桥段,试问,哪个女孩不会心里小鹿乱撞?更何况是好家庭出身的十几岁姑娘,这辈子除了爹和哥哥,几乎没见过男人,对方又是一张乔振宇的脸(对不起),这几乎是情场老鹰对出壳小鸡仔的降维打击。
但到这里还不够。第二天,吴老师又变脸了。
估计大多数女孩这个时候都会露出如兰这种惊愕的表情。我做错什么了?为什么老师突然收回了对我的称赞?之前不是还说要教我他的绝技吗?不是还要吹曲子给我听吗?心理学告诉我们,这种认知错乱会让人陷入心理陷阱,也就是咱们今天说的被PUA了(不知道的可以去百度《煤气灯下》,是利用认知错乱让人精神出问题的经典案例)。再接下来,只要吴老师找个理由,就能让如兰缴械投降了。
而事情发生之后呢?如兰告诉自己,这是因为爱慕;吴老师也如她所愿,为她吹曲,哄她开心(不得不说胡意旋这一出戏,真的把一个女学生美滋滋的心给演活了)。可当东窗事发,如兰发现自己不是唯一,甚至不是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吴廉马上原形毕露:你不是自愿的么?我可是为了帮助你学艺精进呢。怎么,难道你还想让我娶你?你一个女孩子好意思提出这种要求么?
这段戏真的太真实了,真实到可怕。在我读书的年代,类似的故事不知道听过多少:某老师把女学生肚子搞大了,家里闹到学校了,给了二十万打孩子;某老师和女生搞婚外情,承诺离婚,结果女生空等了十年,老师日子该咋咋过……当然,也有成功上位的,或者叫“同学变师母”,当事人或许还有过一丝得意。可嫁给老师真的就能幸福么?看看剧里的吴廉的正妻吴大娘子,面对绣女来跟丈夫闹,她也只能说一句:“把这些收拾了。”而在现实中,这些“师母”也或者如此,或者每天24小时盯着“老师”,疑神疑鬼,生怕他重蹈覆辙;或者老夫少妻,妻子无法选择职业,只能给“老师”当一辈子的助教+保姆……
而更可悲的是,对于这种明显的恶,社会并没有足够的严惩机制。其实在剧里我们就能看到,对于烟雨绣楼这些腌臜事,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但他们干了什么呢?刘薪到烟雨绣楼查案子,见到吴廉,他说:你这地方这么多如花似玉的姑娘,万一出了点什么事儿,传出去怕是不好听吧?这显然是心知肚明敲边鼓。而后,吴廉也确实识趣地送上了银子。再比如,丁茹出殡,路人在一旁吃瓜,说这姑娘大了肚子、脏了身子,他们难道不知道事主是谁?连如兰一个小姑娘都想得到:咱们一个月也就一日休沐,怎么可能……那些结婚生娃的大老爷们,自然一眼就懂。可他们干了什么呢?吃瓜。
所以,对于那些师生恋的伪童话,《九义人》真的是一剂解毒药。作为一位常年在豆瓣当知心大姐姐的豆瓣鹅,我想在此郑重提醒每一个女孩子:千万不要爱上你的老师,也千万不要相信你的老师的爱。因为你再怎么聪明,也斗不过他的套路(也没必要)。退一亿步,如果真的是一生挚爱,有什么理由不能等到你毕业呢?如果他不肯等,要么是他必须借助老师的身份控制你,要么是他知道,当你成为成熟的女性,他将毫无吸引力。
(2)有趣的双时空推进和群像剧
最后说说这个剧有趣的结构,据弹幕说是什么“上下阕”,说大白话就是单数集就是“上阕”,是讲7年前,蔺如兰被吴廉凌辱后报官;双数集就是“下阕”,讲7年后,孟宛团结其他义人一起向吴廉寻仇。或者说,上阕七年前(单数集)是蔺如兰从被凌辱,到生命一步一步走向终点;下阕七年后(双数集)是以孟宛为首的九义人,怀着复仇的心向吴廉一步一步逼近。再不然,也可以用一句话形容:上阕七年前是小女孩被老男人骚扰的过往,下阕七年后是小女孩长成大女人后回来爆老男人狗头的当下。
为什么我说这个结构有趣呢?如果有小伙伴最近看了《奥本海默》,应该记得里面也是这样的结构:彩色画面是当年奥本海默跟伙伴们发明了原子弹,结果被施特劳斯当众凌辱并撤销了他的安全许可;而黑白画面是多年之后,施特劳斯想当商务部长,结果因为奥本海默的事最终恶人有恶报。
还有一个今年爆火的剧也是采用了类似的结构,只是在剧集安排上没有这么明显,那就是《狂飙》。《狂飙》开篇就是“现在”,即工作组来到京海市,想要团结安欣调查高启强,并最终实现扫黑除恶;另一条线则是通过安欣等人的回忆,展现高启强如何从一个卖鱼的一步一步成为京海恶势力的霸主。
今年最火的一部电影和一部网剧都采用了这一结构,当然不是偶然——因为双时空推进能在“过去”和“当下”两个时间之间自然形成张力,最大程度勾起观众的好奇心: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用说,这七年的时空跨度还不只是发生在一个人身上,而是九个义人,一个群像,这就更让人期待了。
说到群像,不得不说《九义人》的群像安排也很有意思。它让我想起作家阿来的《空山》三部曲,就是用三部小说,讲了互相独立的6个大故事,12个小故事。而按阿来自己的话说,他是想用这些故事展现“机村”这个村庄的面貌。比起故事里的人,这些人交织而呈现出的那个人群的面貌,才是这部作品真正的主角。从这个角度说,《九义人》的主角也不是一个蔺如兰、孟宛,或是一个刘薪、吴廉,而是每个角色的言语、行动,勾勒出的一副社会百景图。
我期待,《九义人》最终能让我们看到一个围绕女性受害的故事全貌。如果最终喜剧收场,我会感谢它,给了我们抗争的力量;如果最终悲剧收场,我也会感谢它,用真实戳破更多虚伪的谎言。
如果女孩的一生注定到处都是陷阱,那就让我们挽着手,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