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  Another Day of Hope

337人已评分
神作
10.0

主演:宋宁峰张歆艺郭柯宇孙之鸿金咖刘奕铁刘亦然石纯子

类型:剧情导演:刘泰风 状态:HD 年份:2023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0.0分热度:173 ℃ 时间:2024-09-30 14:03:10

简介:详情  车祸、裁员、失业,家里还有一个即将中考痴迷游戏的学渣考生,倒霉的事情都赶到一起怎么办?危力(宋宁峰 饰)是一家外卖平台的高管,不慎开车撞倒了自己公司赶时间送货的外卖员。在这场区分车祸谁是谁非的追责中,面对法律和人性的...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车祸、裁员、失业,家里还有一个即将中考痴迷游戏的学渣考生,倒霉的事情都赶到一起怎么办?危力(宋宁峰 饰)是一家外卖平台的高管,不慎开车撞倒了自己公司赶时间送货的外卖员。在这场区分车祸谁是谁非的追责中,面对法律和人性的双重拷问,危力对自己坚信不移的价值逐渐产生了怀疑,隐藏在算法洪流中的真相逐渐显露狰狞…
  • 头像
    焉止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一共定档了三次,分别是2024年4月19日,8月9日,8月16日。尽管5月20日戛纳展映获得好评,暑期国内七城路演反响也不错,目前票房依旧惨淡,排片也依旧少得可怜。9月11日,影片引入北大百讲“艺术鉴赏”系列,映后访谈上,提及主角危力的肾结石是否有某种意义的隐喻时,刘泰风导演说:

    你不觉得,这部电影就像电影市场中的一块结石,刚刚从肾里滑出来吗?

    影片呈现的多重意义的现实主义,在这个时代确实显得格格不入:其纪实风格完全背反了娱乐化主流,其题材和细节又与现实生活贴得实在太近,或许让不少人感到压抑和不适。

    形式的纪实性

    影片的现实主义风格首先体现在其媒介——16mm胶片上。胶片决定了电影在物理意义上的纪录性,而16mm在电影史上更是与纪录影像密不可分。对胶片、对16mm的回归,其中的纪实意味是显而易见的。而记录在16mm胶片拍摄的影像,经过胶转磁,投影到大银幕上,其胶片的质感和瑕疵被放大到肉眼可见,形成了一种媒介的自我展示。这并非技术失误,而是导演的有意彰显。导演在映后中提到拍摄时采用了16mm的全画幅,保留了胶片的毛边。

    其实当时做剪辑后期的时候我和剪辑师商量过,我说咱们要不把这个16毫米手指甲盖那么小的片门记录下来的影像全部放到大银幕上。他很赞同。因为我们觉得生活中充满了杂质和没办法剔除的瑕疵。这(毛边)可能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能带给观众的肉眼让的直观感受,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不那么完美。

    胶片质感配合着手持摄影的微微晃动,不仅昭告着风格上的现实主义策略,也在视觉上营造着一种焦灼、压抑的心理危机感受,与影片叙事形成呼应。对叙事套路的背反

    题材的当下性

    算法与人?

    而影片对“算法与人”这个热点话题的处理,其实也并没有停留在单纯控诉算法的反人性,而是保留更深层面思考的可能性。危力主导开发的算法系统,导致“生活外卖”的骑手普遍逆行闯红灯,万千逆行闯红灯骑手之一撞上了危力的车子,导致危力的生活开始陷入危机,由此可引申出算法对开发者的反噬。作为中层开发者的危力,作为底层劳动力的金亚鹏,都成了算法的受害者。

    危力和徐晓霞之间的矛盾,之所以让人看了感到压抑,不仅因为二者都是算法的受害者,还因为双方都相当真诚纯粹,观众感受到的其实是双方的认知冲突而非利益冲突。徐晓霞作为来自小县城或农村的妇女,不懂法律,但持有一种传统而朴素的、重视结果正义的是非观:无论前因后果,撞了人就该赔,起码该道个歉表个态。而危力作为城市互联网从业者,不仅懂得、而且认同法律的程序正义。他们争执的焦点在于是主要/次要责任还是全责/无责,虽然判决结果涉及日后赡养费用问题,但就当下而言,徐晓霞并非在向危力本人要钱,只是希望能走他的保险;危力也不完全是不愿给救命钱,他也真心觉得自己没错,从开车到开发算法都没错,所以就是不该负任何责任。

    危力始终站在开发者的立场,即便已经被公司优化掉了,面对冯源、面对妻子时都依然坚持对算法的绝对自信,坚持认为算法造福了消费者,且如果骑手按照算法给出的路线,不必逆行闯红灯也能按时完成配送。但徐晓霞迫使他看到,现实中没有骑手能做到这点。客观来讲,这其实是因为算法还不够完美,没有考虑到电梯门禁,也没算上交通事故的概率。明明算法是不完美的,开发者何以形成算法本身不会有问题的认知?因为开发者和骑手之间没有理解,没有沟通,甚至若不是这次事故,二者根本都没有接触。

    这才是真正可怕的问题:经济阶层的持续分化,不同阶层从物理上、到精神上、到立场上完全隔绝,相互理解、乃至对话发生的可能,已经消失。算法的出现加剧了阶层分化及这一系列后续问题,同时又用“算法与人”掩盖了“人与人”的问题。影片中,危力在妻子的压力下,已经难能可贵地去和徐晓霞见了面、说了话,但未能达成有效沟通,直到影片结束也没能达成相互理解。而真正的获利者,公司高层、资本持有者,在影片中甚至根本就没出现:相比于中层和底层的隔阂,高层和中层的隔阂甚至更为彻底、更为绝望,以致于高层甚至完全不必参与影片中发生的事件,该事件最终也对高层毫无影响。影片中出镜的公司最高领导应该也只是个CEO,没有出现或指涉到真正的高层,或许是迫于一定的压力无法指涉,或许是有意将其隐去;但总归给观众留了足够的思考和解读空间。 如果说让危力和徐晓霞无法和解,是对传统现实主义题材影片叙事套路的背反;那么让资本持有者缺席影片,或许刻意称得上是某种超越。同时这一切处理又相当出色地映照着当下社会现实。

    其它社会议题

    除了“算法与人”这一话题之外,影片还触碰了诸多当下社会问题,以致于显得有些野心太大。 男主角危力,“生活外卖”的一个中层管理者,40岁,在公园老伯口中“最好的年纪”上,被公司“优化”掉了,重新找工作又四处碰壁。危力去找大学同学蒋权,酒业老板的声色宴会和互联网精英的团建文化形成鲜明对比,对于危力无疑是在失业上雪上加霜,对他的心理和自我认知都构成了巨大冲击。这是互联网行业的中年危机。

    危力被裁后,与妻子沈筠怡之间的矛盾逐渐显露、扩大、爆发,她意识到丈夫对自己隐瞒失业的事,比起和自己一起协力面对困难,他更在意维护自己可怜的自尊;她意识到丈夫或许从来没把自己以及自己对家庭的贡献当回事,愤然出走。从娘家回来之后,沈筠怡提出放弃财产管理权,夫妻矛盾并未缓和,而是以一种极端的权力重新分配收场。夫妻关系产生了一道难以再弥合的裂痕,崩坏开始发生。这是家庭性别分工问题。

    而夫妻俩与女儿梦梦的关系也很僵,沈筠怡在说教上力不从心,而危力则在女儿的成长过程中完全缺席,不只是工作忙、没时间,而且是心理上根本不重视女儿的教育和成长。梦梦数学考了32分那天晚上,沈筠怡大骂了她一场摔门而去,梦梦一头扎进被窝,危力作为父亲却一句话没有,没有责备,没有安慰,没有开导,只有沉默;甚至连沉默都不能持久,他也匆匆离开了女儿的卧室。这似乎也是众多中国家庭的写照:人生教育的缺失,陪伴的缺席,非暴力沟通的缺位,当然也还有大环境的教育内卷,使得父母和子女都仿佛笼中困兽,这是家庭和社会层面的教育问题。

    而被撞的金亚鹏和妻子徐晓霞这边,金亚鹏是外卖骑手,徐晓霞是上门保姆,两人都没有劳动合同,就这样已经在城市生活了十多年,法律程序却要求他们提供工作证明,显然已经与当下的灵活就业形式脱节。而若不是有律师冯源主动找上徐晓霞,她靠自己根本难以应付如此繁琐复杂的法律流程,而这或许也体现着法律援助的缺位。更过分的当属极不人性的“本人亲自受理”,完全没考虑到本人可能躺在ICU里昏迷不醒、没法亲自受理,这是法律体系的问题。

    出事前,夫妻俩心疼钱、不买保险、只有3块钱的平台险,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济基金又显然杯水车薪,才导致徐晓霞和律师冯源费尽心思想走危力的保险赔偿,双方的交涉和矛盾也因此深化。而这一切的背后是高昂的医疗费用对低收入人群形成的毁灭式压力,这是医疗医保体系的问题。

    影片在触碰以上所有对社会问题的时候,都并没有刻意锐化矛盾,而是以一种反套路的、近乎无形式的叙事方式,呈现着生活本身。甚至可以说,和现实情况相比,片中的人物其实都是好人:愿意帮助穷人的律师,不对医院法院死缠烂打的家属,不讹患者钱的医院,不玩消失的当事人,绝对可以算高质量律师、高质量家属、高质量医院和高质量当事人了。即便如此,这些角色依旧陷入困境,依旧不可避免地走向崩坏。影片以这种颇为冷静的方式,让观众自己看到、想到事件背后的结构性问题;通过银幕呈现,试图让观众有所反思,从而试图对当下社会现实产生一点点影响,由此种下变革的希望的种子。正如戴老师所说:

    (影片)经由银幕的形态,去审视我们置身其间的现实……使得那些好像我们不得不承受的现实变成问题,让我们可以去回答、去寻找改变的路径、方案和可能。

    这种对社会现实的介入性,或者起码是介入的意愿,在当下是相当难能可贵的。

    细节的生活性

    除了议题的当下性,影片中充满了极具生活感的种种细节。映后访谈时,刘泰风导演提到,

    那些小的细节其实是这部电影中的填充剂。我相信这些事情、这些声音是存在在我们身边的社会中的,只要你竖起耳朵就能听到的东西。我只是调转了镜头,偏向这边,让大家能清晰地听到环境。

    所以,这些细节不仅是在视听上还原了一种生活实感,而且是一种刻意呈现的现实,旨在让观众审视未曾认真审视过的现实,在表意上蕴含着导演隐性的呼吁:要竖起耳朵听到周围的环境音。影片中清晰地呈现了环境声:影片开头的施工声,危力家楼里的装修声,街上的车流声,夜晚广场舞的音响声……正如用16mm胶片的全画幅取代了高清数码,导演也用复杂的环境声取代了配乐;这与无形式的叙事策略也相吻合,共同形成了影片的现实主义气息。

    在电影大银幕上,我希望用一种直接的语言去剔除掉粉饰过的画面,娱乐化的情景,让大家看到生活的本质,看到我们在这个环境、这个社会、这个时代当中真正遇到的困境。也许这个困境是残忍的,但是第一部就是我们要知道,它存在。

    影片中还有一些或许可以称之为“意象”的细节,在映后访谈的观众提问环节被提到。

    结石

    影片开头,伴随着令人烦躁的施工、装修一起出场的,是危力的肾结石。体内小小的结石,是把咖啡当水喝的现代生活的产物,然而现代医学对此束手无策,只是劝患者多喝水、多跳绳,然后忍着。导演说,危力体内的结石

    与其说是隐喻,我觉得(不如说)这是对现实的认识。这种体验感,和社会当下每一个人的体验感是有共鸣的。

    这当然不能直接推出现代生活是不好的;客观来说,这也只是现代医学还不够完美,而现代医学总有一天能发展到可以无痛医治肾结石和其它所有慢性病。可是,现在正在真切地忍受着疼痛的人是危力们,也只是危力们。危力们背负了现代科技岗位工作和现代医疗之间发展速度差异造成的困难,正如金亚鹏和徐晓霞们背负了算法主导的骑手工作和相关法律之间发展速度差异造成的困难。

    在这个意义上,“医疗与人”的问题,以及推而广之的“法律与人”,“互联网企业与人” ,“教育系统与人”,“家庭结构与人” 的问题,和“算法与人”形成同构;在这个意义上,“算法与人”根本不是什么新鲜现象,只是古已有之的“系统与人”在当今社会的一次重演。

    希望?绝望?

    导演解释影片题目的时候提到,“希望”其实是对日常生活中的希望话术的一种呈现:打卡时弹出的“元气满满的一天”之类的句子,公司或学校里关于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标语,以及影片中直接给到镜头的,外卖员在早晨出发前作为例行仪式喊出的“我快乐”的口号。片名中的“希望”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反语;对某些人来说,它或许就是实打实的希望,正如那些正能量标语和口号确实能激励到一部分人;对另一些人,比如导演,它或许就是一种面对绝望的生活态度。

    “充满希望的一天”最后出现在那辆公交车的车身上,那辆危力和老伯一起等、一起坐上的公交车,开向下一站,开出镜框之外,不知开向何方。

    希望存在,但不知去向何方。危力最终在领导孙总面前提了出租车司机拜托他反映的,多年前电动车起火烧死外卖骑手的案子,然后说出了《推销员之死》中那句“人不是橘子,不能吃完就把皮扔了”,由此与推销员威利(Willy Loman)形成对照。危力选择了人的尊严,而非被公司的返聘收买,这意味着他会从开车的阶层坠落到做公交的阶层,这是绝望;但他明知后果仍愿意如此坚持,何尝不是希望?老伯对危力讲起自己曾经是电影放映员,那个年代的工作是如此直接而自然的为人民服务,与当今高度异化的工作形成鲜明对比,而危力甚至不一定听得出这层意思,这是绝望;但“多听就明白了”,老伯在讲述,危力也真正开始听,何尝不是希望?

    希望还出现在沈筠怡与徐晓霞这两位女性角色身上。沈筠怡在丈夫出车祸随后失业的冲击下努力维持着家庭的运转,虽然她的努力不被丈夫看见,但被她自己喊了出来。徐晓霞则是在丈夫被撞昏迷之后勇敢而坚定地承担起责任,并坚持自己的主张。徐晓霞私下里找到沈筠怡的那场戏,二人一边背负着丈夫未能分身处理的责任,一边似乎又在彼此之间达成了某种跨越阶层的沟通和理解;两位女性做到了男性做不到,或者拒绝做的事情。

    而希望与绝望的纠葛,也体现在影片结尾沈筠怡怀了新的孩子。导演说新生儿可以被视为绝望,也可以被视为希望。但制片人朱桐说,作为一名职业女性,她认为新生命的到来对沈筠怡而言是一种新的绝望。但终归是保留了一定的开放性、暧昧性和复杂性,如导演所说,正如生活本身。n

    最后,还是用戴老师在映后开头的一句话来结尾:

    我觉得这部电影,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用心去体会,其实就够了。

    因为影片足够复杂,足够尊重现实的复杂性。只要是生活过的人,总能在其中看到自己或自己身边人的影子,然后有所触动。 这,也就是现实主义作品的魅力和力量所在吧。


    注:文中引用均来自2024年9月11日百讲映后对谈中导演刘泰风、制片人朱桐及戴锦华老师所讲内容

  • 头像
    伊索人_

    中国一直很缺纯现实主义的片子,但一旦拍出来来就一定是佳作——尤其能够得到奖项的认可(《爱情神话》《走走停停》)。n因为这种片子容易有两个问题,一是片子极强的现实性可能导致与观众的价值观背离,二是要冒着极强的“说正事”的风险在提高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的同时与商业片割离。这两个问题无疑会对票房与口碑产生极大的影响。n《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的主题我个人是很感兴趣的,因为外卖员的问题大多都出现在新闻报道和春晚小品的煽情中。所以我很期待电影对其的艺术加工会达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来看二姐,从《我不是潘金莲》开始就对二姐的演技所折服了。n故事的前半部分是很生活化的,鸡毛蒜皮的各种小事,却因为一件事故发生了极度的变化,在结合上我个人的生活经历感觉十分真实,每个人物的立场我也都能理解,男性的理性与执着,女性的感性与细腻。大量的特写聚焦于人物的表情,进而体现出心理的挣扎与徘徊。不依赖于音乐,凸显严肃与深刻,“此时无声胜有声”。n可故事到后半程陷入了矛盾与解决的双重加重。坑越挖越大,不可控因素越来越多,事件越来越不好处理。最致命的是,这是生活啊。是不能依靠某种神奇的设定就能拯救的,所以我妄断主创老师们也陷入了这种难题中,故事怎么收场?从我个人而言,我觉得这个结局有些理想主义了,被撞的外卖员究竟得到了怎样的帮助?这一家三口的未来又是什么?二胎是从何而来?等等等等都对故事原本的现实主义进行了不小的冲击。n窃以为可以缩短一些篇幅,让结局更开放一些。真正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不是告诉观众结果如何,而是把一切摆在观众面前请君自行品味。n总之,我认为主创们的尝试是合格的,这类题材的未来是广阔的。社会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空间,值得更多的笔墨去介绍。

  • 头像
    年轻的流匪

    今时今日在上海,在现在,看到这样一部影片,已经属实难得

    更幸运的是映后宋宁峰和导演惊喜现身

    前半段轻描淡写的日常,实则点滴片刻都是那段时间的历历在目

    现实往往就是这样

    往前看,期盼希望

    往下看,一地鸡毛

    能看到导演为了上映想做的努力了,或者说,妥协了,但是有部分情节和人物刻画也就此断片了

    比如

    1. 女儿成绩差和她爱踢球,有什么关系?和家人没有理解的矛盾那么深,一顿甜品就没了么

    2. 蒋权前面那么油腻,为什么突然一脸认真的和危力说人生感悟,说钱?只是为了告诉危力我看透你了你也别装逼?

    3. 律师是为了钱而主动接近外卖员老婆,然后良心发现了吗?怎么转变的呢?

    4. 二姐回了趟娘家,貌似要觉醒了,但是在男主一番诚恳说完之后自己又没话了…这个人物等于没有经历啊?

    5. 公司突然让危力回来上班是啥意思,是因为知道有人要告公司所以来哄下危力好让其不要帮助原告那边吗?没什么细节铺垫啊?

    当然,最大的问题

    就是字幕突然的出现让影片在正能量中嘎然而止,仿佛一切都那么简单解决了

    当然我知道,我们都知道

    这不怪导演

    毕竟,导演也希望,可以充满希望

  • 头像
    食通社
    食通社说
    今年8月,电影《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上映,不仅是在外卖和算法题材上走得最深最远的一部电影,也是近年来难得的一部现实主义佳作。
    9月4日,食通社邀请本片导演刘泰风、制片人朱桐共同录制了一期“食日谈”播客。本文即由刘泰风导演的采访内容整理而成。
    在本文中,导演表达了电影创作背后的社会关切。算法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的变化,这不只是外卖骑手这一群体需要面对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所有人都困在算法里”。刘泰风导演希望,这部电影最终能够表现不同阶层所面对的困境,也为这个时代留下宝贵的记录。
    食通社的编辑们此前已经向各位读者推荐过这部影片。目前本片在各大城市仍有排片,欢迎大家前往观影,和我们交流感受。

    扫码收听: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剧照,影片从一场车祸展开,外卖平台的算法工程师撞到自家骑手,牵出了两个分属不同阶层家庭的危机。

    2021 年,我开车在北京的十字路口等红灯的时候,差点撞到一名外卖骑手。

    那是夏天,红绿灯的倒计时数字一直在变动,烦躁的心情就出现了。眼前所有人不是在闯着红灯,就是在蓄势待发,这时候绿灯亮起来,我下意识就踩了油门,正好一个闯红灯逆行的外卖骑手就从车头擦着车牌就过去了,我都能感觉到他身体的力量传导到我身上。如果再快零点几秒,我就直接把他撞飞了。

    我当时脊背发寒,一下子想到:如果真把他撞飞了,我应该承担着怎样的法律责任?因为我作为机动车驾驶员,没有看清路况,但是他为了去赶时间送单闯了红灯,其中的责任界定是很微妙的。

    恰好我一直想拍一部有关于民生问题,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但需要一个适合切入的视角,这些元素一下子在我脑子里集合在一起。当时我和身边的编剧蔡知伶说,咱俩要不写一个剧本:一个在互联网平台专门制定算法的程序员,撞倒了本平台的外卖骑手,看看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剧本的构思就这样诞生了。

    从那一刻,我们就开始完善里面的人物关系,所以我走访了很多外卖骑手,不同年龄层的、不同性别的,有做过站长的、有做专送的、有做众包的。这种积累是电影创作当中必要的过程,我的编剧也和她在互联网大厂里面工作的朋友聊,我还和小区的保洁员、甚至遛狗的大爷聊天,以开放式聊天的形式去搜集生活当中的素材,再去慢慢打磨剧本。

    从决定要做这个项目到开机不到三个月,2022年夏天我们在杭州开机,一共拍摄了40天。

    ●影片于 2022 年夏天在杭州拍摄,大量实景让观众得以在银幕上看到疫情期间的日常。

    一、做外卖骑手真的“零成本”吗?

    其实做外卖骑手里面的很多“坑”是外人看不到的。在网上招募骑手的时候,开出的条件都是管吃管住,“零成本入职”,这是他们的宣传语。他们希望来报名做骑手的人越多越好。

    但入职其实并不是免费的。做专送骑手有一个硬性条件,离职必须提前一个月打报告,而且离职当月的工资要跟站点对半分。所以只要加入专送团队,你就至少要干一个月起步,给站点贡献一个月的价值。所以站点是旱涝保收,有些人干了一段时间认为自己干不了这样,他这个月就等于白干,钱落到站点手里。

    骑手所有的装备也不是站点发给他们的,服装是要自己买的,电动车、电池是要租的,背后是一套非常庞大的产业链。入职之前站点会说,我给你提供住宿。其实是带你到租房子的地方,给你签房租协议。这些东西你可以不用支付,但是直接从你的工资里扣除。

    所以它不是零成本,而是让你先背上债,没有办法脱身,要脱身就把自己“赎”出来。

    ●外卖站点在路边开早会。平台的人员管理、订单协调等工作都需要依赖基层站点。拍摄:天乐

    在采访中,很多站点的站长也非常无奈,因为他有平台的绩效考核压力。平台之所以把这个站点交给站长,是因为能给平台贡献优质的新鲜血液。剩下的一切的东西平台都不管,他们跟外卖骑手是没有劳务关系的,合同都只是合作协议,而且是在手机上电子签。这就非常容易钻漏洞,因为你根本不可能把每个字认真地都看清楚。但就是这样一份合同,事关骑手将来的劳动保障,以及意外的理赔。

    但是大部分的求职者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先挣到钱,所有其他问题都可以放到后面。对于这份工作,我采访的大部分的外卖骑手,要不就是把它视作人生的过渡,要不就是为了在短时间内迅速积累一笔可以支配的财产。

    电影里面我给危力写的台词:

    “这就是一份兼职。你知道天底下有多少注册骑手吗?如果给他们每一个人都上五险一金,那这公司还开不开了?他们是自愿的,跑一单赚一单的钱,不跑单还可以休息,他们不用面对日报、周报、年底绩效考核各种各样的压力。”

    这些都是兼职的代价:你跟平台是没有任何关系,合作协议也仅仅是第三方的劳务公司跟你签署的。大家都知道合作协议代表着什么?就是没有包括五险一金在内的保障,有些条款用骑手的话说,就叫霸王条款。因为所有的话语权都在甲方手中。

    这里有些细节。大家知道骑手每天要交三块钱的保险费,其实它只赔偿因骑手过失造成对方的损失。如果说过失在对方,那就需要对方的保险去赔偿。但是还有第三种情况,如果骑手因为自己的过失导致自己受到了伤害,那就是无解的,骑手是得不到赔偿的,也就是电影中出现的情况。

    二、所有人都困在算法里

    其实外卖员和互联网平台的算法工程师只是这个电影的切入点而已。与其说电影讲述的是外卖骑手困在算法里,倒不如说是我们所有人都困在算法里。

    除了外卖员被撞倒,电影中还有一个并行的事件,程序员被裁员。两个家庭都处在当代中国的城市当中,但不同的阶层之间,即使平时身边擦肩而过,我们甚至都不会去看对方一眼。为什么?因为我们自己在繁忙的工作当中,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疏离、变得冷漠,以至于最后变成一种不可调解的敌意。

    可以想象,如果没有车祸发生,这个程序员一辈子都不会跟外卖员打交道。因为系统告诉他,你不可以去跟他们打交道,不可以在工作中带入对他们的同情。

    ●在这场戏中,程序员和骑手在电梯中擦肩而过,这也是我们每天都会经历的场景。有意思的是,在成片中,所有身着黄色工服的骑手,都没有美团的字样和 logo。

    算法工程师的目的是要优化这个系统,这是有带有强烈职业属性的行为。那么他的目的不是研究外卖骑手的困境,从而设计一套可以保护他们的机制。一个合格的算法工程师必须要按照算法的逻辑,把商业利益最大化,同时又能避免劳务纠纷。

    电影里,程序员危力的工作节奏很紧张,没有时间去考虑到别人的想法。压在他身上的只有那几件事情:KPI、绩效考核,决定他是升职加薪或者是被裁,他不会考虑算法会不会对其他人或多或少造成伤害。他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深信不疑,因为工作环境要求他深信不疑,否则他就被裁员了。

    直到他当撞倒外卖员那一刻,他开始产生了一点疑问,但一开始不是针对算法的,只是人性当中高光被激发出来了,觉得撞到了这个人,我是不是得负点责任。

    这个觉醒的过程是缓慢的。如果说这样一个算法工程师能真正站到公司的对立面,我觉得也不现实。大学同学对他有一句灵魂拷问:“我们这个年纪除了钱还有什么问题?”在这个前提条件下,他能最终拒绝公司的高薪返聘,已经表现出人性的高光了,因为他能知道有些东西是不能用金钱和物质来衡量的。所以他面对公司的聘请说:

    “人不是橘子。你不能吃完橘子把皮一扔就算了。”

    最后虽然外卖骑手金鹏的老婆选择放弃治疗,但是代理律师决定把控告的从矛头从程序员转向平台。这其实是一个悲剧,但它引导着两个不同阶层的人下意识地觉醒了。

    三、工作的价值在哪里

    电影里出现了一位老先生,他年轻的时候是一名电影放映员,对危力讲述自己年轻的时候下乡为村民放电影的情景,当时电影一票难求。后来他又经历市场化,在 90 年代下岗。

    其实这个老人可以是任何一个经历过那个时代的职工。他在告诉危力:你经历过的下岗,我也经历过。而我年轻时从事的职业让我感到如此自豪,因为我在为人民服务,每一件事情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现在呢?今天我们创造的所有价值都可以用利润来衡量。但是电影里创造利润的外卖骑手,躺在了ICU里面,没有人来管。电影里有一段危力和骑手律师的对话:

    “我们创造了这个软件,为大家带来了多少便利?你工作的时候吃不吃外卖,给你节约了多少时间啊?这就是它的价值所在,我们甚至带来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你不能否认这个。”

    “我不否认你们创造了价值,但是你有没有考虑过真正创造价值的人现在躺在ICU里面。”

    危力说,外卖给你们节省时间,这就是它的价值。但是外卖节省下来时间都在哪里?你会发现时间永远不够用。

    每个人都在向往工作之余能够有片刻休闲,和亲人朋友在一块开开心心地去旅游,去做有意义的事情,但是大部分的时间却在被所谓工作,或者交通所占据,只能用碎片时间去完成我们想要完成的东西。

    现在我们每天奔波是为了什么?相比过去,现在是有手机用、有车开,但是精神层面上为什么那么疲倦?背后的代价是什么?这也是我也想通过电影告诉观众的。

    ●部分片场照,片中用了很多镜头去捕捉杭州这座城市在2022年的现实状态。刘泰风导演也在采访中提及,坐在马路边观察并记录各种不同的普通人,是他获得创作素材的重要方式。

    四、现状还在越来越“卷”

    从电影拍摄到现在已经两年了,外卖行业的情况非但没有好转,还在恶化。从事这个行业的人越来越多,骑手的单价一降再降,据说三块钱的保险也变成了两块五。

    前两天,我们在上海路演,去一家餐馆吃汤包。这家店在平台上的评价非常高,到店以后,店长说,你们只要打卡,写一个好评,每人就可以领一份十几块钱的小菜。我们几个人打完卡,送上来一桌子小菜。店长说,哎呀,没办法,现在我们这条街上都是这么运作的,如果不去刷好评,评价会往下走,平台就不会推我们。可是我们一尝正菜,不好吃,虽然在平台上的口碑很好。

    这就是一种恶性循环,所以堂食的体验会越来越差。但是我不怪餐厅,因为他们都是困在算法里,不这样做的话他们挣不到钱。很多做餐饮的老板说,做外卖是做一单赔一单,但就是为了维持客源。如果不做,就在平台上消失了。

    ●平台经济下的餐饮业: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规模以上(即年营收1000万元以上)餐饮业利润总额仅1.8亿元,同比下降88.8%,利润率低至0.37%。同期,美团本地商业收入业务607亿元,营业利润152.34亿元,经营利润率25.1%。拍摄:天乐

    电影行业也是这样,对一部电影或者电视剧的评价标准也是基于数据的。这种控制可以精细到每一个桥段、每一场戏或者每一个人物,以及演员的选择,他们认为按照大数据来设计,就一定会有观众买账。但数据和流量是怎么来的?也可以想办法“送小菜”嘛。这是各行各业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只是外卖行业最为凸显。

    以前餐馆可以自己雇外卖员,每一单多加些配送费把餐送到家。电影院辐射周边这些社区,大家节假日来看电影,明码标价摆在那里。当时的餐馆和电影院都没有过得这么艰难,它周围的生态是良性的。

    而平台做到的就是把这些资源全都整合在一起。其实平台不单是从他们经营的业务中盈利,它们更看重漂亮的报表,增长的数字。有了这些,它背后的资本,以及股市上的运作就可以给它带来红利。我觉得这是一个底层逻辑,在这之外,无论体力劳动也好,脑力劳动也好,贡献的价值都没有那么重要。但现在,提高算法效率的一方和执行算法的一方被共同绑在了一架巨大的战车上面,奔着盈利的目的一直前进。

    几年前,点一份餐需要40分钟送达的时候,我们没有觉得很慢。现在我们会觉得,20分钟送不到就嫌慢。这就是一个人的心理变化。但不一定是由我们自身造成的。很多消费者是可以忍的,比如说我知道40分钟以后要吃饭,算好时间提前点餐不就行了吗?但是为什么还会有这种心态?其实是某种强大的推动力,在慢慢改变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我们的生活方式。你可以说这些已经是我们的消费习惯了,但是习惯的背后是有问题的。

    我接触了大量的滴滴司机和外卖骑手,他们的情绪从何而来,就是不合理的制度。制度需要大量人性化的改进,不只是因为骑手或者司机是为平台工作的,而是找回他们作为一个人应得的尊严。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作为一部电影很难改变什么,或者强烈地批判什么。这背后是个系统性的问题,我只是在生活当中提炼出我们每个人遇到的困境,把它们摆上电影银幕,写一个大大的问号。

    ●刘泰风导演在片场的工作照。

    如无特别说明,图片均由《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片方提供

    编辑:王昊


    关于食通社

    食通社是一个可持续食物与农业的知识、信息和写作社区,由一群长期从事农业和食物实践及研究的伙伴们共同发起和管理。我们相信,让消费者了解食物的来源,为生态农业从业者创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和社会环境,我们的食物体系才能做到健康、美味、可持续。

    更多文章

    电影vs.现实,真实的外卖骑手生活究竟是怎样的|食日谈 Vol.38

    跑了一个月外卖,我发现困住骑手的不只是算法

    把人变成机器的便利蜂,真的智能吗?

    外卖比堂食更低碳?看看碳排放论文是怎么注水的

    AI时代,权力在向谁转移?n

  • 头像
    深焦DeepFocus
    采写:电车
    2023年波兰EnergaCAMERIMAGE公布入围名单,马丁·斯科塞斯的《花月杀手》、雷德利·斯科特的《拿破仑》、欧格斯·兰斯莫斯的《可怜的东西》、乔纳森·格雷泽的《利益区域》等13部大师新作入围主竞赛单元,将竞逐最佳影片“金蛙奖”。电影节于11月11日至18日在波兰TORUŃ举行。相较于其他电影节,EnergaCAMERIMAGE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理念,自1993年电影节设立竞赛单元开始,就瞄准了那些影像对故事情节有重大贡献的电影。这些影片的视觉价值来自于导演和摄影师之间的合作,以及电影影像作者非同寻常的敏感性。中国知名导演、摄影师顾长卫曾在1993年凭借《霸王别姬》获主竞赛单元“银蛙奖”。

    EnergaCAMERIMAGE 2023 海报
    在国际上,“金蛙奖”被视为摄影师的全球最高荣誉,也是奥斯卡电影摄影奖项的风向标。以2023年的奥斯卡奖为例,所有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提名的影片,都入围了EnergaCAMERIMAGE主竞赛单元。自2013年起,在EnergaCAMERIMAGE获得最佳纪录短片的作品将直接参加奥斯卡金像奖纪录短片的评选,而无需满足标准院线放映要求。为了匹配奥斯卡的征片要求,EnergaCAMERIMAGE也将入选短片的时长由60分钟缩短至40分钟。导演长片首作竞赛单元是该电影节唯一的导演类竞赛单元,在今年的入围名单中有不少熟面孔:戛纳国际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发行奖得主《真主保佑,是个男孩》,在刚刚结束的金鸡国际影展中,影片女主还荣获最受欢迎国际女演员奖;拿到2022年东京国际电影节亚洲未来单元最佳影片的《蝴蝶只有一天生命》;入围柏林国际电影节奇遇单元的《茜茜和我》,本片女主桑德拉·惠勒是今年最受瞩目的女演员,获得戛纳金棕榈和评审团大奖的影片都由她担任主演。

    导演长片首作竞赛单元入围海报
    在本单元中,我们发现了一部来自中国的影片:刘泰风导演的《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影片的背景发生在当下的杭州,年近四十的危力是一家互联网外卖公司的产品总监,一场突如其来的交通意外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也同时牵扯出这一特殊时代下的中国众生百态,平台压榨、大厂裁员、直播经济、医患纠纷……原本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被忽然撕裂开来,平日里缝缝补补的BUG终于在压力下彻底崩溃,只留下一堆难以挽救的烂摊子,当我们终于得以直面这些日常被忽略的问题,开始一件件思考、拾起时,希望也许正在悄然到来。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剧照
    在互联网经济飞速进化的今天,城市生活相比十年前已经发生了科幻电影般的变化,外卖平台也逐渐成为生活提速的催化剂,外卖骑手已经成了我们在城市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在一篇名为《困在系统里的外卖骑手》的报道刷屏各大平台后,疲于奔命的外卖骑手们终于被大家看见。关于系统结构反思的背后,或许还隐藏着更深层的原因等待大家探讨,而《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提供了一个切入口。影片以中产阶级的视角进入故事,面对着外卖骑手所代表的城市底层,导演没有将这次交通意外演变为一场drama大戏,而是用极力克制的情绪去理解人物的处境。用冷静客观的影像为中产阶级和城市底层搭建了一座平等可对话的桥梁,从而让观众能够跟随影片更容易进入思考,困住大家的“系统”到底来自何处?又该如何改变这个困境?

    刘泰风在EnergaCAMERIMAGE映后
    这也是影片可贵的地方,没有沉迷于自我表达,沦为孤芳自赏的产物,它在尝试让所有人看懂、理解,让更多人能走进电影院达成银幕内外的交流,从而引发讨论。这样一部真正聚焦你我身边社会问题的现实主义长片,已经很多年没有在内地大银幕出现了。现在的院线电影市场,充斥着大量悬浮、不真实的噱头电影,能够沉住气探讨问题根源,同时也能面向观众的电影少之又少,而《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非常难得的做到了这点。这也是影片具备商业属性的原因。希望它在获得票房的同时,能够引领一波这类题材的潮流,这才是真正有社会意义的影片。

    在EnergaCAMERIMAGE出席映后的宋宁峰和刘泰风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由宋宁峰、张歆艺、郭柯宇、孙之鸿担任主演,这个演员组合同样值得期待。宋宁峰从第一次出演电影《阿司匹林》开始,他的角色总是让人很有记忆点,近年来在《我心雀跃》《相亲相爱》《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等多部佳作中都展示了扎实的演戏功底,而直到《再见爱人 第二季》播出,他才终于被大众熟知。但流量的加持也没有改变他的初心,他在《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中的演出再次刷新了大家对他的认知。面对人生的无常,宋宁峰通过细微的言行变化实现了心境的转变,用细腻的表演直达角色内心。张歆艺在《乘风破浪的姐姐 第三季》中给人留下了不错的印象,一直照顾语言不通的郑秀妍,得到了“像妈妈一样”的评价。在电影《关于我妈的一切》中饰演的胃癌患者让不少观众为之落泪。张歆艺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事件,还是她出资100万支持郭柯导演的慰安妇题材纪录片《二十二》,并帮忙大力宣传,她的豪爽大气值得最真诚的掌声。而她的这些经历和性格让她极为符合《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中的角色,也是这个角色的不二人选。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剧照
    郭柯宇早早通过叶大鹰导演的《红樱桃》拿到百花奖、金爵奖两个最佳女演员奖杯,演技自然没话说。近年来她一直在与新人导演合作,也一直在寻求突破,今年入围FIRST的《苍山》就让大家看到了她非常自然的生活流表演,而在《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里,郭柯宇对于生活流表演更为精彩,只用眼神便能将生活的五味杂陈说尽。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剧照

    孙之鸿相比上述几位来说,还算新人演员,但在片中的演绎不输任何一位主演。他最早通过出演舞台剧《繁花》而进入大众视野,而后在《人世间》中的表演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相信他的身影在这部影片之后,会越来越多地在大银幕上出现。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剧照
    能够入选EnergaCAMERIMAGE,《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自然在摄影上有着独到之处。全片采用16mm胶片进行拍摄,按照导演刘泰风的话说,“ 胶片有它在大银幕上的意义,‘电影’这个词因为胶片被赋予了美好而神圣的意义,英文的语境中叫做‘moving image’。那是因为我们看到的活动影像是无数静止画面跑动起来产生的幻觉,它并不是一段‘代码’或者‘信号’。历史的瞬间被记录在一格格鲜活的胶片上,这是感人的,是触手可及的。我们必须承认,技术的发展和数字摄影机、放映机的兴起让电影制作变得简单了。但是很可惜,在这种看似高效的生产制作背后,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在胶片时代中那些电影人对‘电影’这两个字的敬畏感以及那些画面在大银幕上呈现时和观众之间存在的美妙的化学反应却在逐渐消失。就像在创作这部电影时,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随着世界的变化,我们是不是抛弃了一些美好的东西?‘这确实值得大家停下脚步,认真思索一下。使用16mm胶片是我想到的最合适的媒介,用纪实的镜头来探索人的真实面目。”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剧照
    胶片拍摄也是刘泰风的强项,从接触电影开始,他就一直保持着胶片创作的习惯。虽然这只是他的长片首作,但他已经在影视行业摸爬滚打了很长时间,美术出身的他曾在《色,戒》《木乃伊3》等多部重量级影片中参与美术工作。为了能更好地拍出自己心仪的影片,他又远赴海外学习摄影、电影导演、电影制作。而《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所呈现出的细腻质感,也得益于他在大量训练后所累积的专业度。胶片电影现在是稀缺产物,而刘泰风还在坚持用胶片阐释当下的现实主义,为胶片赋予符合时代的现实意义,这样的尝试难能可贵,也值得更多关注。

    导演刘泰风在EnergaCAMERIMAGE
    我们在影片入围EnergaCAMERIMAGE的第一时间采访到《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导演刘泰风,以下是刘泰风导演的自述,他为我们介绍了影片的缘起,以及关于演员、摄影、胶片的想法。
    01#
    写这部戏的时候,因为要在疫情当下拍戏,我觉得它不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但要是过了这个时机,我们再也不可能进入到当下。凌晨合片回来的路上,看到太阳升起来,我还在和Natalie(编剧 蔡知伶)聊,如果两年前那天我没开车去接你,咱们今天就不会在这里,对吧?因为疫情,出行的时候大家都很注意,不敢坐公共交通,她家又住的远,所以那时候我每天接她到我们这边来写剧本讨论工作,有天接她的时候在一个十字路口等了一个巨长的红灯,看着信号灯上的倒计时和拥挤不堪的街道、车流。时间在那一刻仿佛静止。一个故事就这么在脑海中产生了……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剧照
    这个机缘巧合我觉得很难得,它是一个火花,不是说我今天想做一些现实主义题材,削尖了脑袋去想,这次的艺术创作不是这样。我们找到了一个点,这个点就是一个火苗,很多人拿了这个火苗,它是非常微弱的。但是这个火苗又可以很强大,它也许经不住一阵风。编剧和导演灵感来了,这个火苗诞生了,如果你不去加工它,很容易就被吹灭。我们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哎,这个点子我也想到过,马斯克想到过的东西我也想到过。那你怎么没成?因为你没有去加工它,没有再用这个火苗去把柴给点着了,你往里面加点柴,大家看到这堆火,都会过来取暖。

    我觉得疫情三年给我们带来了挺多的思考,我们要怎么样继续生活下去?现在很多人不是吃不饱饭,是你怎么有尊严有质量地活下去。什么叫幸福?10年前大家还在讨论幸福,这就是为什么这个电影叫《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Another Day of Hope”。我觉得没有一个人是希望获得苦难的,没有人希望得到绝望。在我观察来看,包括我本人,都是无数次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因为我觉得不可能有绝望的存在。有句老话叫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是这个道理。我会从一些现实客观存在的问题中,挖掘一些希望,或者情感上的一些成长,男主最后面对资本作出的选择才会变得发人深省。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剧照
    02#
    关于演员的选择,男演员我没有选太多,我甚至没有选别的演员,因为这个片子从剧本到后来的演员筹备,我们没有做很多宣传。在casting这个环节,当时的团队给了我几个人选,中间就有宋宁峰。我看过老宋以前的那些戏,在表演上他是一个没有什么痕迹的演员。老宋特别喜欢这个故事,第一时间就约了见面,他当时在拍新片,找了一个咖啡馆,非常简单,骑了个共享单车,拎了个布袋就过来了。后来他跟我聊了很多亲身经历,在他和他的亲人身上也发生了类似的事件。因为老宋是经历过这些,他有了这个生活经历,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对这部戏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比这个演员本身的商业价值,或者大众给他的演技做的评价都来的更加珍贵。他本身就是一个好演员,所以我当时就选了宋宁峰做男主角。然后我们再想女主角怎么去和宋宁峰搭配,能够出现两口子的感觉。宋宁峰个子很高,想要呈现中产阶级夫妻这么一对形象,就想到了“二姐”张歆艺。她以前是学舞蹈的,自己的生活经历也比较符合舞蹈老师这么一个气质。从年龄上看,两人都是 81 年的,都属鸡,很巧合。她自己又是一个妈妈,有类似的生活经历,给我的感觉也是一个很直的性格。张歆艺是一位优秀的女演员,我们聊了很多关于‘生活流’质感的话题,她对人物的理解也有特别的想法,跟她沟通起来比较流畅,很快就定了。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剧照
    (因为影片的拍摄背景是疫情期间,片中演员大量表演都是在戴着口罩的情况下进行的,很多时候只有眼睛能够提供表演,在谈及眼神的表演时,刘泰风导演用片中饰演徐晓霞的郭柯宇做了例子)表演最重要的一个东西就是眼神,这也是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一个关键点,我们为什么要有眼白?大多数动物之所以没有眼白,那是一种伪装。而人类社会的运作法则不是这样的,因为人会说谎,眼神是很难说谎的。郭老师(郭柯宇)的眼睛是非常传神的。在她15岁的时候演了一部戏叫《红樱桃》,里面有一个她用稚嫩童声说的独白,整场戏眼睛一点都没有眨,然后眼泪从眼睛里面流出来,那一个时刻是非常感人的,没有配乐,完全通过她的表演呈现。当郭老师说想要聊这部戏的时候,我非常开心,我觉得能够让这样的演员来驾驭这个人物,是我的荣幸。因为她大部分时间都是戴着口罩,她的眼神和专业度,能够让身边工作的所有人都能感知到。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剧照
    03#
    很多演员都是全程“素颜”,这个素颜是打双引号的,因为我们当时选择的是胶片,需要根据胶片来测试。我为了定他们的妆,用了不同色号的粉底和口红,用胶片拍出来后看在不同的冲洗条件下的曝光取数。胶片电影和数字电影在制作流程上的区别就在那儿,你不可能在现场看到底片出来的效果,需要经过前期大量的测试。每一套服装、每个场景都要用胶片拍,看冲洗出来了的效果。而且都要在大银幕上看,在DI棚里看,这样能够确保你在技术环节指标上不出现瑕疵,色彩管理是一个非常难的事。如果你对后期冲洗流程和数字中间片DI没有了解,那么你出来的结果根本就没法把控。我在北京做完测试,最后在杭州拍,都会呈现出不一样的东西 ,如果不在每个环节较真儿,那后果将是无法挽救的灾难。对我来说,把变量降到最低,风险才会降到最低。我觉得选择了院线电影,就一定是一部有商业价值的电影。因为你要对得起全国的院线,对得起老百姓买的每张电影票。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剧照
    摄影指导是颜代尧,《封神》的掌机,我AFI的学弟,我们在学校就认识,但之前没有合作过。他是一个会讲故事的摄影师,他的理论和我很契合,摄影机是用来讲故事的,灯光、镜头选择、景别都是服务于故事本身。他是一个无法容忍技术瑕疵的人,所以我们的合作也非常简单,之前都会制定比较详细的计划,从筹备的第一天开始,每次都带着他,包括参与故事的创作。我的掌机是我的同学,他是一个ABC,从美国飞过来,给我人肉带了几十本的胶片,隔离了 21 天。先到香港隔离,然后飞到成都,在成都隔离,飞到杭州,可以说是千里送胶片。

    颜代尧
    在胶片的选择上,我自然而然会觉得这个故事适合用拍胶片,色彩还原高,它的那个细腻比数字摄影机感觉会接近生活的质感一点,那层胶片的质感更加真实。数字摄影机的锐度太高了,边缘的锐度会让你觉得有一种装置的东西,我觉得在这个电影里面应该是要去掉的。而且数字摄影机弄完以后很繁琐,需要配合电影有一整套的DIT流程,反而我觉得胶片更简单,不需要那么多人围着一台机器。胶片摄影机也不会遇到散热问题,因为我们拍的时候杭州40度的高温。由于我们所有场景都是实景,16mm摄影机小巧的体积适合大多数场景的需求。因为有大量的手持运动镜头,16mm独特的景深对焦点员很友好。另外,35mm的开销不在我们的预算之内。所以结合美学的考虑和现实的考虑,我比较喜欢的是16mm,当你把精细度做到极致的时候,它会接近粗糙质感的35mm。当时也有黑白的考量,有一些镜头是黑白的,我想让它在物理层面上,在胶片原始的底片上,把反差拉开,而不是通过后期的调色去做。李庸基老师全权负责整个胶片的冲扫,他是《杀人回忆》的调色师。他做了很多胶片时代的电影,所以跟他沟通的时候也是站在一个技术的角度上去聊,大家在这个项目的技术层面上是平等的,我们在拍的时候没有太多去考虑到技术上的东西,因为这个东西很容易解决。

    《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剧照

    四位主演除了孙老师(孙之鸿)没有拍过胶片电影,其他都拍过,所以大家很淡定。我什么时候喊卡,他们不会抱怨说,导演我还没演完呢,你为什么卡?他们知道胶片有尺度,过了那个尺度,后面的表演是浪费的,我不可能把一个浪费的表演让他们在空镜里面做出来。每天工作10个小时,基本上保证工作人员8个多小时的工作时间,这是很高效的工作。那天老宋在这还聊起说,刚刚适应过了两天就杀青了。EnergaCAMERIMAGE过后,希望《又是充满希望的一天》早日在内地院线与大家相遇。

    n- FIN -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