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安泽豪范明王雅捷于洋倪大红于月仙陶慧敏郝泽嘉雷恪生
类型:剧情国产导演:刘国权 状态:更新至第30集 年份:2010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7.2分热度:139 ℃ 时间:2024-10-04 18:30:03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对这部剧有多喜爱呢,喜爱到需要一个剧评来追加自己观看时的感(吹)受(捧)。
当初只是为了搜当下的热播剧《人世间》,结果误打误撞被Youtube搜成了《人间事》。看了好几集直到发现演员表和当初在豆瓣看到的对不上,但眼下这个剧却也越看越好看,难舍难弃。后来费了老鼻子劲才找到原来此剧真名《外姓兄弟》,被YouTube骗了好几集,只能说还是原名更加贴切啊。
故事大概就是一个家族姐妹四个30年间各个小家庭和整个大家庭之间的风风雨雨和人情冷暖。这么长的时间跨度浓缩在30集剧情里,属实时间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全部看下来却又没有觉得跳跃,这只能说编剧导演和演员都用心打造了一个真实的真诚的好故事。特别有意思的是,这部剧没有一句台词也没有一个字幕提到当时的年代,但是却悄无声息得用各个时代广为传唱的歌曲把时间线串联起来。自然而然又恍然大悟,妙呀!
这剧前半部分吸引我的是那种可以窥探到年代感的满足。我是90后,前半部分的故事大概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事情,正好和父母年轻的时代重合。画面里背景环境,人物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思维方式,都透露着那个年代的痕迹。我仿佛找到了一个窗口,能够亲眼看看爸妈口中年轻时候的生活到底长什么样子。考大学,考电大,考夜大;找对象,结婚,过日子;体制,转正,评职称。后半部分就慢慢开始出现我记忆中有关时代发展的标志,从下岗潮,到下海经商,再到电脑互联网普及,楼市飞涨和全民炒股。几乎是把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生活变化又疏离了一遍,这可比历史课本生动多了。这种亲切感和熟悉感发展到最后,甚至让我看剧时有了一种莫名得参与感。
何德有—浑身上下都长着心眼儿,精于算计,用杜老三的话说就是能在头发丝儿上刻账本儿。
杜美兰
江汉平
杜美霞
郑满斗
杜美娟
》to be continued
影评第600话——三个男人一台戏
在YouTube上看《人世间》(影评第599话),搜索关键词“人世间”。
YouTube还会自动推送倪大红主演的《人间事》,不小心看了前三集,结果笑出了眼泪,索性把《人间事》也看完了。
几经考证,才发现《人间事》的真名是《外姓兄弟》,该剧于2012年5月20日首播。
剧中主演倪大红、范明、雷恪生、陶慧敏、还有已故的于月仙,全是老戏骨。人物形象刻画入木三分,全剧自始至终充满了喜剧色彩。
本剧重要讲述了三位连襟外姓兄弟的三十年友谊。这三位连襟分别是倪大红出演的二姐夫何德有,安泽豪出演的三姐夫江汉平,以及范明出演的四姐夫郑满斗。
二姐夫何德有人如其名,一点道德也没有。何德有嗜钱如命,恨不得头发丝上记账簿。二姐夫和二姐结婚多年没有小孩,两人每日以中药为食,期待早日喜得贵子。为了增强喝药的仪式感,二姐夫和二姐两人捧着盛着中药的大碗,每日交杯喝药。
四姐夫郑满斗是食堂里蒸馒头的正式工。人如其名,“郑满斗”除了会诗朗诵,只会“蒸馒头”。四姐夫是个老实人,阴差阳错和四姐被安排结了婚。
四姐夫结婚仅七个月就当了爸爸,四姐夫每天骑着自行车,高唱《幸福的种子》,快乐地像一个傻子。四姐夫结婚时,何德有送给四姐夫一盆花,美其名曰:送你一盆“绿”。二姐夫何德有,真的是何德之有?
四姐夫一把火烧了情敌的车,蹲了多年的大狱。出狱后的四姐夫继续和自己漂亮的媳妇玩狱外分居。四姐夫发扬了“喝酒基本靠请,抽烟基本靠送,媳妇基本不动”般的干部作风。闲极无聊的四姐夫,呆着没事还策划了一起绑架自己儿子的绑架案。出狱后的四姐夫集资炒股险些再次入狱,四姐夫安慰大家说:“此蹲非彼蹲!”
三位连襟手足情深,开始三人的闹离婚接力赛。四姐夫和四姐闹完,三姐夫和三姐闹;三姐夫和三姐闹完,二姐夫和二姐闹。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剧情不是一般的无厘头,就差6P大作战了,但后者就会将喜剧改成伦理片。
看了前三集,笑出了眼泪,于是索性把全剧看完了。倪大红和范明搞笑轮流上,看不看由你。
祝大家周中愉快。
在给这部《外姓兄弟》找标签时,只看到“范明”一个,我觉得这部剧成功的原因不仅仅因为有他,还有倪大红跟范明的对掐以及于月仙的搅局,方才构成这『演技派的聚会』。
在圈里,一直有一个默认的认识:喜剧演员没有演技,或者说只能演喜剧。
但其实,喜剧是最不好演的,就比如让人哭,只要一巴掌呼过去就可以:让人笑可不容易。毕竟生活中,能让百姓高兴的事不多,而往往烦恼总是千头万绪。
最早看范明的戏是《炊事班的故事》,可能由于自己也是军人家庭,对这样的题材多一分亲切和熟悉吧。
“老高”成为炊事班里最真实最抢戏的存在,本以为一个角色会限制住演员戏路的发展。(比如两开花的章老师,以为大圣爷就是他们家的)
然而《民工》、《手机》、《外姓兄弟》的出现打消了这些疑虑,按范明老师自己的话说“从《炊事班的故事2》开始,发现自己太全面了”。
范明老师演小人物有生活、有经历、有想法,敢于把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全部“拿来主义”。(比如:居中 郑满斗 喜欢朗诵毛泽东诗词,生活中范明就是如此,因其有部队文工团的经历)这是他成功的奥妙:信手拈来就敢于表现。明显的外向型演员。
倪大红老师,最早看他的戏是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里演的士兵。那时就注意到他。后来《满城尽带黄金甲》、到《新三国》司马懿大器晚成。
这样的演员早该“出来”,之所以蛰伏这么多年,就是欠一个好本子、一个好故事、一个好剧组。(如《大宅门》于陈宝国、《亮剑》于李幼斌、《大染房》于侯勇)
真正的好演员,一定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对于角色的独特理解。
“算计”算是何德有独特的“标签”。
演的“入木三分”。
再无词去形容。
说到“于月仙”,其实在其成名作《乡村爱情》前的《马大帅》系列2、3部时就注意到她,属于“东北人”独有的漂亮风韵。
剧中“望夫成龙”之心不死、又爱自己的男人如此深沉绵长。“雨中等夫归”的戏份着实感人。其实,在女人心中,男人就是全世界。居中何德有的方言、杜美霞的方言都为这部剧增色不少。
“你来我往”,这才是好戏。
全剧时代串联、进程相接、环环相扣。唯独郑满斗一个不拉的全钻进去。 胆子着实太大,敢拼敢闯。
遗憾的是对自己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且不懂得积累。
不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之策。
生活中这样的人何其多也!
若能有所反省,与已大有益处。
小巷人家
外科风云
永夜星河
火线三兄弟
陈情令
卿本佳人2024
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棉纺厂家属区一条小巷...
播放指数:13937℃
对这部剧有多喜爱呢,喜爱到需要一个剧评来追加自己观看时的感(吹)受(捧)。
当初只是为了搜当下的热播剧《人世间》,结果误打误撞被Youtube搜成了《人间事》。看了好几集直到发现演员表和当初在豆瓣看到的对不上,但眼下这个剧却也越看越好看,难舍难弃。后来费了老鼻子劲才找到原来此剧真名《外姓兄弟》,被YouTube骗了好几集,只能说还是原名更加贴切啊。
故事大概就是一个家族姐妹四个30年间各个小家庭和整个大家庭之间的风风雨雨和人情冷暖。这么长的时间跨度浓缩在30集剧情里,属实时间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全部看下来却又没有觉得跳跃,这只能说编剧导演和演员都用心打造了一个真实的真诚的好故事。特别有意思的是,这部剧没有一句台词也没有一个字幕提到当时的年代,但是却悄无声息得用各个时代广为传唱的歌曲把时间线串联起来。自然而然又恍然大悟,妙呀!
这剧前半部分吸引我的是那种可以窥探到年代感的满足。我是90后,前半部分的故事大概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事情,正好和父母年轻的时代重合。画面里背景环境,人物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思维方式,都透露着那个年代的痕迹。我仿佛找到了一个窗口,能够亲眼看看爸妈口中年轻时候的生活到底长什么样子。考大学,考电大,考夜大;找对象,结婚,过日子;体制,转正,评职称。后半部分就慢慢开始出现我记忆中有关时代发展的标志,从下岗潮,到下海经商,再到电脑互联网普及,楼市飞涨和全民炒股。几乎是把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生活生活变化又疏离了一遍,这可比历史课本生动多了。这种亲切感和熟悉感发展到最后,甚至让我看剧时有了一种莫名得参与感。
何德有—浑身上下都长着心眼儿,精于算计,用杜老三的话说就是能在头发丝儿上刻账本儿。
杜美兰
江汉平
杜美霞
郑满斗
杜美娟
》to be continued
影评第600话——三个男人一台戏
在YouTube上看《人世间》(影评第599话),搜索关键词“人世间”。
YouTube还会自动推送倪大红主演的《人间事》,不小心看了前三集,结果笑出了眼泪,索性把《人间事》也看完了。
几经考证,才发现《人间事》的真名是《外姓兄弟》,该剧于2012年5月20日首播。
剧中主演倪大红、范明、雷恪生、陶慧敏、还有已故的于月仙,全是老戏骨。人物形象刻画入木三分,全剧自始至终充满了喜剧色彩。
本剧重要讲述了三位连襟外姓兄弟的三十年友谊。这三位连襟分别是倪大红出演的二姐夫何德有,安泽豪出演的三姐夫江汉平,以及范明出演的四姐夫郑满斗。
二姐夫何德有人如其名,一点道德也没有。何德有嗜钱如命,恨不得头发丝上记账簿。二姐夫和二姐结婚多年没有小孩,两人每日以中药为食,期待早日喜得贵子。为了增强喝药的仪式感,二姐夫和二姐两人捧着盛着中药的大碗,每日交杯喝药。
四姐夫郑满斗是食堂里蒸馒头的正式工。人如其名,“郑满斗”除了会诗朗诵,只会“蒸馒头”。四姐夫是个老实人,阴差阳错和四姐被安排结了婚。
四姐夫结婚仅七个月就当了爸爸,四姐夫每天骑着自行车,高唱《幸福的种子》,快乐地像一个傻子。四姐夫结婚时,何德有送给四姐夫一盆花,美其名曰:送你一盆“绿”。二姐夫何德有,真的是何德之有?
四姐夫一把火烧了情敌的车,蹲了多年的大狱。出狱后的四姐夫继续和自己漂亮的媳妇玩狱外分居。四姐夫发扬了“喝酒基本靠请,抽烟基本靠送,媳妇基本不动”般的干部作风。闲极无聊的四姐夫,呆着没事还策划了一起绑架自己儿子的绑架案。出狱后的四姐夫集资炒股险些再次入狱,四姐夫安慰大家说:“此蹲非彼蹲!”
三位连襟手足情深,开始三人的闹离婚接力赛。四姐夫和四姐闹完,三姐夫和三姐闹;三姐夫和三姐闹完,二姐夫和二姐闹。果然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剧情不是一般的无厘头,就差6P大作战了,但后者就会将喜剧改成伦理片。
看了前三集,笑出了眼泪,于是索性把全剧看完了。倪大红和范明搞笑轮流上,看不看由你。
祝大家周中愉快。
36集的电视剧,很长,让我想到了《金婚》。国产剧很爱“黑幕一闪二十年后”那一套,这一招就像是电脑重启,一个故事全须全尾的,分明告一段落了,又不想终结,那就只能再起一个头儿续下去。 有时候是中间太长了,怕观众受不了,只好直接跳到结尾,给观众一个大结局。《外姓兄弟》跨越了30年,几乎是一集一年。这拍起来很不易,把家长里短的平凡生活写的津津有味跌宕起伏也是一种本事。国产家庭剧的长处,常常不在说故事,而在写情,中国人的家庭生活是通的,那些个小甜蜜小落寞小算计小争执,很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这个剧看了半个礼拜,就好像是陪着剧里人过了三十几年。
《外姓兄弟》以杜家三姐妹为主要连接人物,串联起何德有、江汉平、郑满斗三个杜家女婿,演绎了半个世纪的家长里短。将人物个人的命运放到了中国这大半个世纪的背景里,从文化大革命,到毛主席去世新的领导班子上台,到80年代改革开放,到90年代经济大发展,21世纪英特网的普及工业电子化高端化,就此谢幕。
三个小家庭,是整个时代的见证者记录者,他们有情有义,有吵有闹;他们经历了嫉妒、攀比、猜忌、误会、矛盾,也有着情感、善良、团结、奉献,也正是这个过程,让他们明白生活的意义。
虽然偶尔也思考起婚姻家庭这类高难度的问题,但是最让我震撼的还是几个演员的演技,真实的不得了,导演和编剧都很了不起。没错,看了许多国外的电影,在许多别人的细微处感动着自己的感动,但是回头想想,最生活的东西才是所有感动的源泉,很多时候因为太有共鸣而血淋淋。 导演兼编剧刘国权介绍说:“近年来的家庭伦理戏大多聚焦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兄弟姐妹之情,很少有写连襟之间故事的。连襟之间的感情是说亲也亲,说不亲也不亲,关键要看怎么相处,这部戏主要表现的是温暖的感觉,但也非常热闹。老二一家因为没有孩子,倪大红出演的二姐夫何德有喝了一辈子的药;老三美霞太泼辣,安泽豪出演的三姐夫江汉平挨了一辈子的骂;老四一家两口子则互相看不顺眼,范明出演的四妹夫郑满斗打了一辈子离婚。”
在给这部《外姓兄弟》找标签时,只看到“范明”一个,我觉得这部剧成功的原因不仅仅因为有他,还有倪大红跟范明的对掐以及于月仙的搅局,方才构成这『演技派的聚会』。
在圈里,一直有一个默认的认识:喜剧演员没有演技,或者说只能演喜剧。
但其实,喜剧是最不好演的,就比如让人哭,只要一巴掌呼过去就可以:让人笑可不容易。毕竟生活中,能让百姓高兴的事不多,而往往烦恼总是千头万绪。
最早看范明的戏是《炊事班的故事》,可能由于自己也是军人家庭,对这样的题材多一分亲切和熟悉吧。
“老高”成为炊事班里最真实最抢戏的存在,本以为一个角色会限制住演员戏路的发展。(比如两开花的章老师,以为大圣爷就是他们家的)
然而《民工》、《手机》、《外姓兄弟》的出现打消了这些疑虑,按范明老师自己的话说“从《炊事班的故事2》开始,发现自己太全面了”。
范明老师演小人物有生活、有经历、有想法,敢于把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全部“拿来主义”。(比如:居中 郑满斗 喜欢朗诵毛泽东诗词,生活中范明就是如此,因其有部队文工团的经历)这是他成功的奥妙:信手拈来就敢于表现。明显的外向型演员。
倪大红老师,最早看他的戏是电影《高山下的花环》里演的士兵。那时就注意到他。后来《满城尽带黄金甲》、到《新三国》司马懿大器晚成。
这样的演员早该“出来”,之所以蛰伏这么多年,就是欠一个好本子、一个好故事、一个好剧组。(如《大宅门》于陈宝国、《亮剑》于李幼斌、《大染房》于侯勇)
真正的好演员,一定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对于角色的独特理解。
“算计”算是何德有独特的“标签”。
演的“入木三分”。
再无词去形容。
说到“于月仙”,其实在其成名作《乡村爱情》前的《马大帅》系列2、3部时就注意到她,属于“东北人”独有的漂亮风韵。
剧中“望夫成龙”之心不死、又爱自己的男人如此深沉绵长。“雨中等夫归”的戏份着实感人。其实,在女人心中,男人就是全世界。居中何德有的方言、杜美霞的方言都为这部剧增色不少。
“你来我往”,这才是好戏。
全剧时代串联、进程相接、环环相扣。唯独郑满斗一个不拉的全钻进去。 胆子着实太大,敢拼敢闯。
遗憾的是对自己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且不懂得积累。
不识“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之策。
生活中这样的人何其多也!
若能有所反省,与已大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