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黎耀祥胡定欣萧正楠陈晓华罗天宇李成昌韩马利康华谢雪心海俊杰罗毓仪庄思明关嘉敏邵初杜燕歌张武孝陈少邦
类型:爱情历史战争香港导演:方骏钊 状态:全25集 年份:2024 地区:香港 语言:国语 豆瓣:0.0分热度:898 ℃ 时间:2024-11-02 13:03:05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先来点有趣的,盲猜巾帼枭雄系列中的数字游戏。
柴十七和七爷,名或号里都有数字,“柴十七”叫起来还有点拗口,有没有特别含义?
难道编剧给角色命名时图省事,随便加个数?
结合前两辑大胆猜测,这里头可能暗戳戳玩了个数字梗。
为什么?因为乘法口诀早就告诉我们:七七四十九。
一个“七”,一个“十七”,合一起就是“七十七”,也即“7+7”。不仅加号凸显了“女主+男主”强强联手的设定,而且“七七=四十九”,自然想到“四十九”可拆作“4+9”,也即呼应第一部中的四奶奶与柴九,何况其中一个还同姓,指向很明确吧!
最初给巾1角色起名时,当然主要为贴近角色身份。“九”与“狗”在粤语中同音,起名“柴九”包含了角色低贱出身的设定,也与特定情节关联。
到了巾2,女主叫“郑九妹”又带有个“九”。单从人物背景看,好像剧中并无确切说明“九妹”这个“九”的由来。
恐怕从那时起,编剧就已经开始在玩数字游戏了。
大家有没有相似的感觉?巾1中最突出的是柴九线,不论人物刻画,还是情节推进,都非常出彩。
到了巾2,许多高光时刻转而放在了九妹这边,烧鸦片、杀少佐、救刘醒。不是说男主那边不够出彩,而是男主出彩的桥段,主要落在女主与兄弟家人身上。
九是个位数最大,而巾1中最出彩的男主叫“柴九”,刚好名字里带九最大。于是到了巾2索性改由女主名字里带九最大,会不会早已在暗示:巾2主角剧情是对巾1原有的高光铺排进行了对调互换?其实巾2对巾1中的不少人物性格都做了相对应的扭转,这种事先通盘考虑的设计,是有迹可循的。
有了巾1巾2的解谜思路,到了悬崖这一部,破解数字游戏就比较顺当、简单了。
巾1、巾2虽相继播出,但二者风格还是有所不同。巾1更偏向戏剧化的夸张,类似于同个制作团队早前的不少作品,更因柴九这个角色有了悲喜剧元素,戏味更浓。巾2主题与背景更宏大,整个格调也相对平实沉稳,更有大剧之风,更着重于情感张力与家国情怀。
而这回名号中都有数字七,且七七四十九,或已暗示在立项时就已定位,这一部对标的是巾1悲喜剧的戏味风格,而非延续巾2的偏写实格调。从时代背景看,这回也与巾2有重叠,更像是平行时空的另一个故事。
具体到角色层面,名号中数字同时有“七”,或暗指人物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更为势均力敌;二人都是缺缺的“七”,不再以“九”为大,显然各有各的不足,或将在互相成就、救赎中有更多变化的空间。
所以这回,不如就当作巾帼枭雄系列在传承中回归到最开始那样,重新开启的一部剧,新人物,新玩法。
如此盲猜,纯属娱乐。或有些穿凿附会,如有不同看法,付诸一笑就好。
==========有趣与感性的分割线===========
娱乐之外,聊点感性的。
老实讲,年中被推送该剧的巡礼片,连看一遍都有些不忍心看下去。
知道那是面向招商的,重在唤起大众市场对经典系列的回忆,复用了不少巾1巾2的标志或场景。然而隔了十五年再续前作,直叫人感慨物是人非。
等到先导预告片出来时,反而觉得这部新作开始有点意思了。
招商完成,这次主打的是面向观众,不再卖情怀,立足剧中故事人物,有了初见的轮廓。
其实早在巾2时,编剧就复用了巾1中不少桥段、场景甚至台词。且两剧前后脚播出,更容易被发现。可能因为巾1主角生死与共的情义、似有还无的感情十分动人,且巾2的时代背景放在巾1之后,很多CP粉把巾1巾2视作前世今生,非但不反感,反而更为两剧中那些似曾相识的、联动的情景及台词津津乐道。
然而过了十五年,难道真要再搞一出来凑足“三生三世”?
先把这问题搁下,换个问:有多少人,会有以下相似的追剧经历?
过去看剧很杂,只要好看。在港剧这块,大男主的《创世纪》看过,也曾觉得又当又立的叶荣添比不上爱妻号经典反派许文彪;大女主的《金枝欲孽》看过,也曾觉得该剧结尾处的悲剧式批判,将宫斗戏的主题拔高了几个等级;此外如欧阳胖胖,一段时间他的剧一部接一部,因为开心,可不久就审美疲劳了。法证1是因为前头看过《鉴证实录》和几季CSI,只觉得该剧的本地化改编很成功,而法证2明显改动了剧集重心不提也罢,连带到后面的法证3就没看了。
类似的追剧体验还有不少,而具体会留意到巾帼枭雄系列,却是在疫情期间的无聊时。
早前听过“巾帼枭雄”这个剧名,觉得有点老套,随便看了巾1中一段,见一大家子古装人在吵架,心想又是争产?又是溏心?就没看了——溏心2的宅斗与煽情确实厉害,时不时就往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使劲搓,但整个看下来后,会觉得精神上有些虚脱。
原本溏心12与巾1巾2的编审就是同一个,张华标,非常资深,有很多出色作品。但稍微看多些港剧就会发现,在其编剧编审的剧集中,经常有相互借用的桥段,而大多时候,他总有本事把相似的桥段改一改变出新花样,例如巾1中的柴九线。
有没有人会觉得,柴九与四奶奶的人物关系,可能是从溏心2中莲子蓉与荷妈的片段扩展出来的?但在此基础上,巾1赋予了柴九更为完整、独特的成长与蜕变路线,这就是编剧的厉害之处。坦白说,若非有柴九这个角儿,或许还会一直把巾1当作是溏心的古装重载版,放在一旁。
之所以会再次对巾1产生兴趣,正是无聊时刷到柴九与四奶奶的片段,继而看了全部剪辑;有人推荐巾2更好,就又看了巾2;后来还把巾1完整看过,如此才真正注意到这个系列。
也正是从那时起,注意到张华标这位资深编剧,注意到剧中一众主角配角。
女主演员,原以为她早在金枝1那时就是女主了,没想到她那是以最初的女配演出了女主范,当然金枝1其实更倾向于群像刻画;对男主演员唯眼熟尔,没想到其现实中的励志程度,竟不亚于剧中柴九,更没认出港版《西游记》的猪八戒也是他演的,相信巾1巾2彻底改变了许多人对其旧有的印象。配角中也有不少出色的,如惠英红,在《创世纪》中只是很普通的小角色,没想到在巾2中的演出那么有爆发力,所以很快跃升影后一点都不奇怪。
这些人都堪称港剧里真正的演员,他们都曾演过不少大家熟悉的、经典的剧集。可对他们的整体印象中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就好似他们这群人,在各自的路线上积攒了从艺的全部能量,刚刚好,都在这个系列尤其是巾2中,集体迸发了出来!
在一众主创最成熟、最美好的人生阶段里,能为观众留下经典,岂非幸哉?夫复何求!
就巾1客观来讲,不论编导演把柴九这个人物刻画得如何鲜活生动,多少都会看出同个制作团队、甚至同个演员过往剧集中的影子。若不是巾1后期给柴九安排了“劫后余生”的重大转折,使之快速转变为真正的枭雄,并与四奶奶达成情义两心知的情感升华,巾1的后劲恐怕也不会那么大,或许也就不会很快有后边的巾2。
所以回顾这个系列,不禁感慨当年的成功总有些机缘在其中,更对该剧的编剧编审很是佩服。张华标能够在类似题材中植入差异化主题,能够对相似的桥段进行重构再造,赋予角色足够的生命力。此外,还注重戏剧性之外的合理化铺排。
仍以此系列为例。本质上,巾2的郑九妹是巾1四奶奶的镜面。正反一体两面,两个都深明大义、甘愿为崇高目标而牺牲自我,只不过出身不同,手段不同。本来这种圣母类型并不讨好,但编剧给两个角色的行为逻辑做足了铺垫。巾1中是受到父亲影响,而她之所以会赏识、重用柴九,是因她自己也曾是底层的厨娘,受过冤屈受过苦。而对巾2的女主,剧中花了较多篇幅去讲她小时候被拐的经历,既为她一再保全、迁就丽华提供充分动机(报恩),也为她早早觉醒继而烧鸦片、多次救小孩提供了充足动力。相比那些只顾拼凑刺激剧情不讲基本逻辑的爽剧爆剧,这种扎实的编故事能力,于现时已不可多得。
随手一查,张华标早在90年就曾做过一套叫《人在边缘》的年冠剧集。当然,谁都无法保证相同的编创经验每次都能成功,他也有些剧集出来后是不行的,这当中涉及到编导演整个团队的太多因素。
但就巾1巾2来说,除去主题价值,从另一角度去看,充沛且合情合理的戏剧性,加上编导演近乎完美的组合,或许才是这个系列最大的亮点。
相比巾1,巾2走得更远。除了格局更大,整部剧前前后后设下了多少情节伏笔与细节呼应!剧中一些段落的镜头,显然经过了分镜台本的深思熟虑,很有想法。看巾2不时会感叹:原来出了名流水线制作的港剧,也是可以很艺术地玩镜头的!
回顾至此,归结一句:巾1或为“无心插柳”,但巾2,绝对是建立在巾1编导演充分磨合之后,整个团队为了共同目标全身心付出才可能成就的经典。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特殊性,注定了该系列的经典可一而不可再。
经典已成过往,时隔十五年,很多人与事都变了,不变的或只是怀念经典的记忆。
所以,早从那一部几乎被所有人开除出系列的《谍XXX》开始,不管是以前的监制,还是现在的编剧,背后的制作方早已在想办法重构这个系列。
有趣的是,有人拿溏心3当反例 ,说明系列“富不过三代”。但别忘了,那个强行把一个横沟正史阴暗身世变态悲剧人格外加妄想挖宝当皇帝的偏执狂与一个人见人爱无比伟光正何其大公无私到一再牺牲自己女人的高大全历经千奇百巧拼接成双胞胎兄弟的缝合怪早已首当其冲代本系列应了劫。
嗯,玩笑而已。
前世今生,已近乎完美。就算剧中人物命运各有遗憾,那也是使之成就经典的遗憾之美。
或因此,悬崖这一部才会重新对照巾1之初,尽量设计出不同于前两部经典的人物与故事。
时隔十五年,想要再现经典?不大可能了。
可以延续的,或只是巾1巾2中“强强联手”的戏剧性,以及编导演“强强联手”的共同努力吧!
所以不如平常心看待,这一次,只当作十五年后回归系列初心的一个小小纪念。
在开播之前,借由这个系列回顾多年来“欢乐儿童追港剧”的经历,也算是为过往的美好记忆画下一个句点。
其实记忆中还看过不少精彩、经典的港剧,从《上海滩》到《大时代》,再到90年代的武侠,还有《寻秦记》等等,太多了。
之所以拿巾帼枭雄系列来举例,是感觉这个系列经历的轨迹,一定程度上映照了港剧(或具体限指其背后制作方)的发展与变迁:从当年类型化的守正创新,到众志成城铸就了经典;从外来干扰的一时混乱,到现在重新开启的努力。
十五年过去了,大家娱乐的选择多了,在影视这块的选择更是极大丰富,却时常感到选择太多,什么都选不下手,追剧的时间反而少了。
有人说新港剧的港味变了,有时一年连一部想看的都找不到。
其实不只是港剧,电影也好,电视剧也罢,美剧英剧日剧韩剧等等,全都是差不多的趋势。爆剧爽剧或可以通过制造话题、模式化生产出来,但经典?
比较粗浅的解释或许是,影视中好的故事、好的角色都被反复用过了。互联网如此发达,大家见多识广,看过太多好东西,嘴刁了。
尽管理性上知道港剧经典是见一部少一部,很羡慕那些还没看过多少的“后生女后生仔”。但无论如何,在感性上还是希望新港剧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以此为念,愿今后有更多追港剧的“欢乐儿童”!
刑事侦缉档案3国语
BB来了粤语
拳王粤语2012
太阳星辰粤语版
恋爱季节国语
法证先锋2国语
法政部的高级化验师Tim Sir(欧阳震华 ...
播放指数:872℃
先来点有趣的,盲猜巾帼枭雄系列中的数字游戏。
柴十七和七爷,名或号里都有数字,“柴十七”叫起来还有点拗口,有没有特别含义?
难道编剧给角色命名时图省事,随便加个数?
结合前两辑大胆猜测,这里头可能暗戳戳玩了个数字梗。
为什么?因为乘法口诀早就告诉我们:七七四十九。
一个“七”,一个“十七”,合一起就是“七十七”,也即“7+7”。不仅加号凸显了“女主+男主”强强联手的设定,而且“七七=四十九”,自然想到“四十九”可拆作“4+9”,也即呼应第一部中的四奶奶与柴九,何况其中一个还同姓,指向很明确吧!
最初给巾1角色起名时,当然主要为贴近角色身份。“九”与“狗”在粤语中同音,起名“柴九”包含了角色低贱出身的设定,也与特定情节关联。
到了巾2,女主叫“郑九妹”又带有个“九”。单从人物背景看,好像剧中并无确切说明“九妹”这个“九”的由来。
恐怕从那时起,编剧就已经开始在玩数字游戏了。
大家有没有相似的感觉?巾1中最突出的是柴九线,不论人物刻画,还是情节推进,都非常出彩。
到了巾2,许多高光时刻转而放在了九妹这边,烧鸦片、杀少佐、救刘醒。不是说男主那边不够出彩,而是男主出彩的桥段,主要落在女主与兄弟家人身上。
九是个位数最大,而巾1中最出彩的男主叫“柴九”,刚好名字里带九最大。于是到了巾2索性改由女主名字里带九最大,会不会早已在暗示:巾2主角剧情是对巾1原有的高光铺排进行了对调互换?其实巾2对巾1中的不少人物性格都做了相对应的扭转,这种事先通盘考虑的设计,是有迹可循的。
有了巾1巾2的解谜思路,到了悬崖这一部,破解数字游戏就比较顺当、简单了。
巾1、巾2虽相继播出,但二者风格还是有所不同。巾1更偏向戏剧化的夸张,类似于同个制作团队早前的不少作品,更因柴九这个角色有了悲喜剧元素,戏味更浓。巾2主题与背景更宏大,整个格调也相对平实沉稳,更有大剧之风,更着重于情感张力与家国情怀。
而这回名号中都有数字七,且七七四十九,或已暗示在立项时就已定位,这一部对标的是巾1悲喜剧的戏味风格,而非延续巾2的偏写实格调。从时代背景看,这回也与巾2有重叠,更像是平行时空的另一个故事。
具体到角色层面,名号中数字同时有“七”,或暗指人物关系在某种程度上更为势均力敌;二人都是缺缺的“七”,不再以“九”为大,显然各有各的不足,或将在互相成就、救赎中有更多变化的空间。
所以这回,不如就当作巾帼枭雄系列在传承中回归到最开始那样,重新开启的一部剧,新人物,新玩法。
如此盲猜,纯属娱乐。或有些穿凿附会,如有不同看法,付诸一笑就好。
==========有趣与感性的分割线===========
娱乐之外,聊点感性的。
老实讲,年中被推送该剧的巡礼片,连看一遍都有些不忍心看下去。
知道那是面向招商的,重在唤起大众市场对经典系列的回忆,复用了不少巾1巾2的标志或场景。然而隔了十五年再续前作,直叫人感慨物是人非。
等到先导预告片出来时,反而觉得这部新作开始有点意思了。
招商完成,这次主打的是面向观众,不再卖情怀,立足剧中故事人物,有了初见的轮廓。
其实早在巾2时,编剧就复用了巾1中不少桥段、场景甚至台词。且两剧前后脚播出,更容易被发现。可能因为巾1主角生死与共的情义、似有还无的感情十分动人,且巾2的时代背景放在巾1之后,很多CP粉把巾1巾2视作前世今生,非但不反感,反而更为两剧中那些似曾相识的、联动的情景及台词津津乐道。
然而过了十五年,难道真要再搞一出来凑足“三生三世”?
先把这问题搁下,换个问:有多少人,会有以下相似的追剧经历?
过去看剧很杂,只要好看。在港剧这块,大男主的《创世纪》看过,也曾觉得又当又立的叶荣添比不上爱妻号经典反派许文彪;大女主的《金枝欲孽》看过,也曾觉得该剧结尾处的悲剧式批判,将宫斗戏的主题拔高了几个等级;此外如欧阳胖胖,一段时间他的剧一部接一部,因为开心,可不久就审美疲劳了。法证1是因为前头看过《鉴证实录》和几季CSI,只觉得该剧的本地化改编很成功,而法证2明显改动了剧集重心不提也罢,连带到后面的法证3就没看了。
早前听过“巾帼枭雄”这个剧名,觉得有点老套,随便看了巾1中一段,见一大家子古装人在吵架,心想又是争产?又是溏心?就没看了——溏心2的宅斗与煽情确实厉害,时不时就往人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使劲搓,但整个看下来后,会觉得精神上有些虚脱。
原本溏心12与巾1巾2的编审就是同一个,张华标,非常资深,有很多出色作品。但稍微看多些港剧就会发现,在其编剧编审的剧集中,经常有相互借用的桥段,而大多时候,他总有本事把相似的桥段改一改变出新花样,例如巾1中的柴九线。
有没有人会觉得,柴九与四奶奶的人物关系,可能是从溏心2中莲子蓉与荷妈的片段扩展出来的?但在此基础上,巾1赋予了柴九更为完整、独特的成长与蜕变路线,这就是编剧的厉害之处。坦白说,若非有柴九这个角儿,或许还会一直把巾1当作是溏心的古装重载版,放在一旁。
之所以会再次对巾1产生兴趣,正是无聊时刷到柴九与四奶奶的片段,继而看了全部剪辑;有人推荐巾2更好,就又看了巾2;后来还把巾1完整看过,如此才真正注意到这个系列。
也正是从那时起,注意到张华标这位资深编剧,注意到剧中一众主角配角。
女主演员,原以为她早在金枝1那时就是女主了,没想到她那是以最初的女配演出了女主范,当然金枝1其实更倾向于群像刻画;对男主演员唯眼熟尔,没想到其现实中的励志程度,竟不亚于剧中柴九,更没认出港版《西游记》的猪八戒也是他演的,相信巾1巾2彻底改变了许多人对其旧有的印象。配角中也有不少出色的,如惠英红,在《创世纪》中只是很普通的小角色,没想到在巾2中的演出那么有爆发力,所以很快跃升影后一点都不奇怪。
这些人都堪称港剧里真正的演员,他们都曾演过不少大家熟悉的、经典的剧集。可对他们的整体印象中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就好似他们这群人,在各自的路线上积攒了从艺的全部能量,刚刚好,都在这个系列尤其是巾2中,集体迸发了出来!
就巾1客观来讲,不论编导演把柴九这个人物刻画得如何鲜活生动,多少都会看出同个制作团队、甚至同个演员过往剧集中的影子。若不是巾1后期给柴九安排了“劫后余生”的重大转折,使之快速转变为真正的枭雄,并与四奶奶达成情义两心知的情感升华,巾1的后劲恐怕也不会那么大,或许也就不会很快有后边的巾2。
所以回顾这个系列,不禁感慨当年的成功总有些机缘在其中,更对该剧的编剧编审很是佩服。张华标能够在类似题材中植入差异化主题,能够对相似的桥段进行重构再造,赋予角色足够的生命力。此外,还注重戏剧性之外的合理化铺排。
仍以此系列为例。本质上,巾2的郑九妹是巾1四奶奶的镜面。正反一体两面,两个都深明大义、甘愿为崇高目标而牺牲自我,只不过出身不同,手段不同。本来这种圣母类型并不讨好,但编剧给两个角色的行为逻辑做足了铺垫。巾1中是受到父亲影响,而她之所以会赏识、重用柴九,是因她自己也曾是底层的厨娘,受过冤屈受过苦。而对巾2的女主,剧中花了较多篇幅去讲她小时候被拐的经历,既为她一再保全、迁就丽华提供充分动机(报恩),也为她早早觉醒继而烧鸦片、多次救小孩提供了充足动力。相比那些只顾拼凑刺激剧情不讲基本逻辑的爽剧爆剧,这种扎实的编故事能力,于现时已不可多得。
随手一查,张华标早在90年就曾做过一套叫《人在边缘》的年冠剧集。当然,谁都无法保证相同的编创经验每次都能成功,他也有些剧集出来后是不行的,这当中涉及到编导演整个团队的太多因素。
但就巾1巾2来说,除去主题价值,从另一角度去看,充沛且合情合理的戏剧性,加上编导演近乎完美的组合,或许才是这个系列最大的亮点。
相比巾1,巾2走得更远。除了格局更大,整部剧前前后后设下了多少情节伏笔与细节呼应!剧中一些段落的镜头,显然经过了分镜台本的深思熟虑,很有想法。看巾2不时会感叹:原来出了名流水线制作的港剧,也是可以很艺术地玩镜头的!
回顾至此,归结一句:巾1或为“无心插柳”,但巾2,绝对是建立在巾1编导演充分磨合之后,整个团队为了共同目标全身心付出才可能成就的经典。这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特殊性,注定了该系列的经典可一而不可再。
所以,早从那一部几乎被所有人开除出系列的《谍XXX》开始,不管是以前的监制,还是现在的编剧,背后的制作方早已在想办法重构这个系列。
有趣的是,有人拿溏心3当反例 ,说明系列“富不过三代”。但别忘了,那个强行把一个横沟正史阴暗身世变态悲剧人格外加妄想挖宝当皇帝的偏执狂与一个人见人爱无比伟光正何其大公无私到一再牺牲自己女人的高大全历经千奇百巧拼接成双胞胎兄弟的缝合怪早已首当其冲代本系列应了劫。
嗯,玩笑而已。
前世今生,已近乎完美。就算剧中人物命运各有遗憾,那也是使之成就经典的遗憾之美。
或因此,悬崖这一部才会重新对照巾1之初,尽量设计出不同于前两部经典的人物与故事。
时隔十五年,想要再现经典?不大可能了。
可以延续的,或只是巾1巾2中“强强联手”的戏剧性,以及编导演“强强联手”的共同努力吧!
所以不如平常心看待,这一次,只当作十五年后回归系列初心的一个小小纪念。
在开播之前,借由这个系列回顾多年来“欢乐儿童追港剧”的经历,也算是为过往的美好记忆画下一个句点。
其实记忆中还看过不少精彩、经典的港剧,从《上海滩》到《大时代》,再到90年代的武侠,还有《寻秦记》等等,太多了。
之所以拿巾帼枭雄系列来举例,是感觉这个系列经历的轨迹,一定程度上映照了港剧(或具体限指其背后制作方)的发展与变迁:从当年类型化的守正创新,到众志成城铸就了经典;从外来干扰的一时混乱,到现在重新开启的努力。
十五年过去了,大家娱乐的选择多了,在影视这块的选择更是极大丰富,却时常感到选择太多,什么都选不下手,追剧的时间反而少了。
其实不只是港剧,电影也好,电视剧也罢,美剧英剧日剧韩剧等等,全都是差不多的趋势。爆剧爽剧或可以通过制造话题、模式化生产出来,但经典?
比较粗浅的解释或许是,影视中好的故事、好的角色都被反复用过了。互联网如此发达,大家见多识广,看过太多好东西,嘴刁了。
尽管理性上知道港剧经典是见一部少一部,很羡慕那些还没看过多少的“后生女后生仔”。但无论如何,在感性上还是希望新港剧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以此为念,愿今后有更多追港剧的“欢乐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