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这部电影也在此,通过完全聚焦在戴安娜的情绪情感上,它就是把这种内化的反抗过程奇观化,到最后戴安娜就像一个伤痕累累的圣徒。她是一个受害者,但又像一个殉道者。就好像the more pain she is in, the holier she becomes. 这是我觉得让我看得很emotional的原因,因为她所承受的痛苦,她的挣扎,是所有女性多多少少可以共情的。在看的过程中我有时想到自己,有时想到我的妈妈,有时想到我的外婆。这部电影挖掘了戴安娜这个被过度消费的公众人物最独特的一点,她潜在强大的情感能量。戴安娜的痛苦被表现过无数遍了,但她不只是一个纸片的悲剧人物,她面对这些痛苦的努力和挣扎才是这个人物最吸引人的地方。
她的人生真的没有比candle in the wind更合适的形容了,风中的烛光看上去每时每刻都有熄灭的危险,但她没有熄灭。
BASHIR: Do you think Mrs Parker-Bowles was a factor in the breakdown of your marriage?
BASHIR:您是否认为卡米拉女士是您婚姻破裂的一个因素?
DIANA: Well, there were three of us in this marriage, so it was a bit crowded.
黛安娜:在我们的婚姻里有三个人,所以有一点点挤。
……
BASHIR: What was the family's reaction to your post-natal depression?
BASHIR:得知您饱受产后抑郁症困扰,皇室的反应如何?
DIANA: Well maybe I was the first person ever to be in this family who ever had a depression or was ever openly tearful. And obviously that was daunting, because if you've never seen it before how do you support it?
BASHIR: What effect did the depression have on your marriage?
BASHIR:抑郁症是如何影响您的婚姻的?
DIANA: Well, it gave everybody a wonderful new label - Diana's unstable and Diana's mentally unbalanced. And unfortunately that seems to have stuck on and off over the years.
BASHIR: The depression was resolved, as you say, but it was subsequently reported that you suffered bulimia. Is that true?
BASHIR:正如您所说,产后抑郁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又有媒体爆出您患上了暴食症,这是真的吗?
DIANA: Yes, I did. I had bulimia for a number of years. And that's like a secret disease. You inflict it upon yourself because your self-esteem is at a low ebb, and you don't think you're worthy or valuable...
BASHIR: Did you seek help from any other members of the Royal Family?
BASHIR:您是否向其他皇室成员寻求了帮助?
DIANA: No, no. You have to know that when you have bulimia you're very ashamed of yourself and you hate yourself, so - and people think you're wasting food - so you don't discuss it with people.
BASHIR: At this early stage in your marriage, what role did you see for yourself as Princess of Wales? Did you have an idea of the role that you might like to fulfil?
BASHIR:在您结婚后的初期,您是怎么看待自己成为威尔士王妃的?您是否了解您需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DIANA: No, I was very confused by which area I should go into. Then I found myself being more and more involved with people who were rejected by society - with, I'd say, drug addicts, alcoholism, battered this, battered that - and I found an affinity there.
And I respected very much the honesty I found on that level with people I met, because in hospices, for instance, when people are dying they're much more open and more vulnerable, and much more real than other people. And I appreciated that.
《Spencer》的最终呈现与事实相去甚远,现在就来捋一捋,该片剧情与事实,到底有哪些不同之处。
剧情1:n1991年,Sandringham庄园,在为期三天的圣诞宴会上,戴安娜决定结束自己的婚姻。nn事实:n那一年,戴安娜并未决定是否离婚,尽管第二年他们就分居了。直到1996年,二人才正式离婚。而且戴妃并非只在庄园待了三天,而是在那待了一个多星期。
戴安娜有那么矫情,三天都撑得随时要崩溃吗?答案是:没有。
剧情2:n圣诞期间,这段婚姻到达了破裂的临界值,戴安娜的情绪也跌落到最低谷,近乎癫狂。nn事实:n早在几个月前,这段婚姻就已经濒临破裂。只有涉及到孩子和官方活动,他们才见面。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查尔斯曾计划为戴安娜举办30岁生日派对(尽管她以奢华舞会不利于公众形象为由而拒绝);查尔斯生日那天,戴安娜陪同他看了话剧。总之,在Sandringham庄园的日子里,戴妃的心情恢复得挺好。
查尔斯小集团的人,想借由这次戴安娜拒绝在她30岁生日搞奢华舞会,来抹黑她使小性子。戴安娜反手通过媒体告诉这帮人,如果想发动战争,王妃随时乐意奉陪。由于影片选取的时代背景是90年代,必须说明90年代的戴安娜没那么不堪一击,她所承受的压力,并不来自于影片中所描绘的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n
剧情3:n戴妃独自开着保时捷前往庄园,莫名其妙迷失在诺福克的小路上。nn事实:n一来,戴安娜在诺福克长大,在Sandringham庄园度过了她人生的前14年,不大可能在这里迷路;二来,她从来没有开过保时捷;第三,平安夜那天,她和9岁的威廉、7岁的哈里一起,由保卫陪同,从肯辛顿宫开车过来。
戴安娜婚前开的是辆小Mini,90年代她的座驾是辆奥迪2.6。开保时捷这么高调、显眼的车,不符合她的身份和性格。所以导演,您这是在塑造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呢?还是再造一个虚构的人物,再套上戴妃名号当招牌呢?
n剧情4:n皇室成员在抵达和离开庄园时,要坐在一个老式的称重机上——因为女王喜欢每个人在节日期间增重3磅。nn事实:n的确,曾经有一个坐式天平,藏在庄园附近的博物馆,已经有一个多世纪没有人使用过它了。
聘用一堆前王室工作人员、历史事件亲历者的王室传记作家当顾问的不是《斯宾塞》。某些脑残粉还好意思埋汰《王冠》?瞎编的可不是实实在在捧出过奥斯卡、金球影后,艾美奖、金球奖视后的金牌编剧皮特·摩根。
剧情5:n除了女王和查尔斯,其他皇室成员几乎就是小透明。nn事实:n那一年,庄园里共有18位皇室成员,包括安德鲁王子和约克公爵夫人,而他们的婚姻更接近破裂吧。nn稍微知道些英国王室历史的人,都知道1992年是多么尴尬、混乱的一年。在1991年底,王室内部暗潮涌动的不只查尔斯和戴安娜。可能拉雷恩还是更擅长怼着女主角的脸拍,而不是调度处理复杂的群戏吧。
剧情6:n戴妃除了困在婚姻里,好像别无它事可做。nn事实:n当时,戴安娜正在进行一个高度机密的活动:与作家Andrew Morton合作,写她的传记,其中包括了查尔斯与卡米拉的爱情、她试图自杀等内容。圣诞节期间,这本书进入了关键阶段。她冒着巨大风险,带着写完的几章去Sandringham庄园,这样她可以抓紧时间阅读,并提出修改意见。
与安德鲁·莫顿合作的传记,是1992年6月出版的。那么1991年的圣诞节,在时间点上戴安娜的确是在投入精力筹备这本书。王妃这蓄力大女主“剧本”要绝地反击呢,影片却把她塑造成在一系列芝麻绿豆大的事上神叨叨的神经病。借“顶流戴”的知名度、关注度却这么不尊重和消费她,再加上满屏的香奈儿,真的是在追求纯艺术性的表达吗?n
剧情7:n戴安娜在那年圣诞节睡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房间。nn事实:n尽管查尔斯和戴安娜自1987年以后就不再同床共枕,但在庄园里,他们住在一间套房里,戴安娜睡主床,查尔斯睡隔壁衣帽间。
高级王室成员没有绝对的秘密,为了确保安保部门对他们的保护到位,即使是去约会情人,都要如实告诉自己的贴身保卫人员。n
剧情8:n戴安娜在圣诞狩猎中奔向火枪,后来还问厨师,被打的野鸡怎么样了?nn事实:n虽然戴安娜确实不太喜欢血腥运动,但她成长的庄园里就有狩猎场,对此也是见怪不怪了。
奔向枪口的情节只是为了服务剧情,加深刻画人物歇斯底里的崩溃状态,尽管原型从来不会在这个点上崩溃。nnn剧情9: n忍无可忍的戴安娜打断皇家狩猎活动。带着两位小王子奔跑出逃,去体验吃肯德基的中产阶级吃炸鸡自由,仿佛找回了自我。 nn事实: n王妃自己规定的每周六晚都是“麦当劳”日,肯辛顿宫的大厨不用做饭。戴安娜开车带着孩子们去肯辛顿宫附近的麦当劳,像普通人一样排队买巨无霸+薯条套餐。打包带回住处,一边看英国电视相亲综艺节目,一边和孩子们嘻嘻哈哈的吃M记。 nn电影剧情的唯一解释:植入式广告n
剧情10:n戴安娜始终称女王为“陛下”(Your Majesty)。nn事实:n在他们所有的私人会面中,戴安娜总是称呼女王“Mama”。nn在这一细节的重现上,《王冠》第四季遵从了事实。
*部分资料参考:留学僧在英国
這部應該分在同人作品不是歷史改編,電影中沒有嘗試提供超越印象以外的historical context,並且許多情節都有怪異的美式生活移植感。
「改編自真實悲劇的寓言」似乎成為推卻改編倫理責任的免死金牌,我並不在乎皇室觀感或反映,因為父權之下,有時指出不同的觀點便會使人心生不快。心生不快並不是界定改編優劣的標的,此片真正失敗的在於詮釋黛安娜私面貌時,卻高度複製性化凝視的表演。電影的想像是如此令人失望的貧乏,突破父權凝視的女性便只能讓她跳舞、奔跑,以及發展同性情誼。而回到許多人爭論不休的該叫「黛妃」還是「史賓賽」,電影的處理草率到我覺得這並不重要。
於是奇異的看著一眾空洞人偶在遊蕩著安娜博林的鬼莊園裡扮家家,繼續上演空洞精神疾病、鬼魂糾纏戲碼。電影給了一個非常空洞的驚悚情境,以及無法收拾並且欠缺說服的轉折與收尾。一部宣稱看見華美衣裳下禁錮生命的作品,到頭來只剩下華美衣裳。
我看之前没怎么了解过这部电影,连预告片都是在上周看法兰西特派之前被AMC强制看了一遍。当时看完预告觉得还挺完犊子的,小k在预告里依然是熟悉的吹胡子瞪眼,甚至有几个表情仿佛让我又看到了变成了meme的暮光之城倒番茄酱那一幕。对导演也一点都不了解,没看过他之前的作品,只知道他上两部都是传记片,然后就抱着会看一部平庸传记片的心态去看了。
也许是期望放的很低就会有惊喜。前三分之一我看得还是挺莫名其妙的,故意把节奏压得非常非常慢,但又慢得没什么道理,根本没什么必须要慢下来体会的,所以大部分时间我就只能盯着一些毫无意义的空镜发呆。一开始我很奇怪为什么小k全程都在压低了声音讲话,眼神躲闪东张西望,去快餐店问路演得像是去警察局自首。然后我发现这片子里的所有人都是用气声说话的,我想导演大概是想营造压抑的氛围?但对于我这样一连两周看了两部让我怀疑自己到底听不听得懂英文的电影就很倒霉了。小k在前半段的表演完全证实了我看完预告片的担心,就是可以说是和戴安娜毫无关系,除了做作没看出来演了啥。当然,她全片的表演都和戴安娜关系不大,但后半段情绪的传达我认为是成功的。看到后半段之后这片子也不像传记片了,所以我也不去追究她到底像不像戴安娜了。
大概看到吃珍珠那里,我突然意识到为什么我会有一种熟悉的感觉。很像闪灵,也很像小丑。人物和空间的关系很像闪灵,行宫里那些空空荡荡的走廊,幽灵般的仆人,永远是静止或者笔直推进拉远的镜头直直地望着人物,就像人为地给观众制造了tunnel vision,让明明空旷规整的空间变得好像很狭窄逼仄。直来直往的镜头多了连观众都有被框死的感觉,以至于戴安娜回到自己长大的庄园,在幻想中跳舞,镜头终于转了起来的时候,连我在银幕外都深切的感觉到了放飞的自由的感觉。
镜头总是怼着人脸拍,让我很回想起看小丑时的感觉。两部电影给我的感觉都是,把人脸上悲伤的表情奇观化,那么逼近的让我盯着一张巨大的人脸,太有冲击力了,就好像一定要我把这张脸上的每一丝悲伤都压榨出来。尤其是这部电影里提到了很多秃鹫一般的媒体和公众,戴安娜最大的反叛就是不愿意拉窗帘,这就让一直盯着银幕上她脸的我感觉到了微妙的媒介自反。
不过我特别不喜欢电影里几乎所有的意象植入。被轧死的鸟实在是太初级的意象了,主要是戴妃的故事实在是太被人熟知了,你在电影的一开头放一只被车轧死的鸟还给一个这么长的镜头,观众一下子就联想到了。再后来再一次次的出现,还让戴安娜跟鸟对话,还让查尔斯和威廉射鸟,这么浅显的意象一遍遍地重复就有点没意思。更不喜欢的是安博林,每一次出现我都无比的出戏,设计得实在是太匠气了。明明其他的情绪传达都很自然到位,结果到高潮时候安博林就出现了,然后观众一下就因为这个超现实人物抽离了,得不偿失。而且非要选一个这样的人物的话,我觉得这部电影里戴安娜的状态更贴近哈姆雷特里的奥菲利亚而不是安博林。
这部里情绪传达最成功的媒介是配乐。平静时候钢琴的音色就像行宫外冬天低饱和度的草地一样灰暗阴沉,情绪起来之后弦乐真的如泣如诉,最高潮的时候会有凄厉的管乐加入,配上管风琴层层叠叠的混响,就是戴安娜在哀鸣。
虽然如此,虽然有这么多要吐槽的,但中间我看哭了三次,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非常不寻常的。当然,戴安娜对我来说也是一个不寻常的人物。她是我童年一个很重要的女性人物符号。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正好赶上威廉凯特大婚,报纸上铺天盖地都是这个的报道,几乎每一篇报道都会提到戴安娜,回顾一下戴安娜和查尔斯的“童话婚礼”,以及他们的婚姻是怎么破裂,戴安娜是怎么死去的。三年级又正好是我开始每天看报纸大量汲取外界信息的时候,连续好几个版面戴安娜长长长长的头纱裙摆还是很有视觉冲击力的。我又是地摊文学爱好者,而几乎每一本什么《世界未解之谜》之类的书都会有“戴安娜王妃车祸未解之谜“,于是戴安娜在我的心目中就同时变成了童话故事和阴谋论的主角,一个非常有魅力的双重身份。再大一点的时候看了一些她的纪录片,得知了她的痛苦挣扎,慈善贡献,时尚icon身份等等等等。
戴安娜逐渐在我心中成为了一个符号。她是一个时代偶像级别的人物,但她是让我觉得极少数甚至唯一一个真正“被动成为”时代偶像的人。给她带来名气和全世界瞩目的是完全不由她自己控制的婚姻,以及与之附加的完全不由自己控制的生活。在她自以为终于逃脱了她以为控制她的皇室的时候,媒体八卦小报公众摄像机闪光灯和狗仔构成了更无法逃脱的网,她最后也死于狗仔的追击。
她的一生完全是风雨飘摇大起大落,但最神奇的是她被人所知的形象似乎从未改变过。这对于一个每时每刻都在被无数双眼睛检视了数十年的公众人物来说简直就是奇迹。她被最开始被公众知道时的形象就是:一个美丽,善良,天真活泼,有些叛逆,热爱时尚的少女。她死时的形象似乎还是:一个美丽,善良,天真活泼,有些叛逆,热爱时尚的少女。这些形容词都不是什么难得的品质,但是始终保持这样是非常难得的。
这实在是很难解释,我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我看这部电影时忍不住将它和我以前看过的女性传记电影对比。然后我就联想到了最近看的一部,是《铁娘子》。我很不喜欢《铁娘子》,以及其他跟它一样只注重于表现女性主角情绪情感这一个切面的传记电影。把玛格丽特撒切尔这样叱咤风云的女性人物削减成emotional being在我来看是很冒犯的。但看《斯宾塞》的时候我却没有这样的不爽,尽管这部电影也仅仅表现了情感情绪。我认为是因为戴安娜这个人物放在所有女性名人里是特殊的。很难说她自身有什么撒切尔那样必须被表现的成就,如果没有成为王妃,戴安娜是一个普通女孩,当然,她还是一个上层阶级的贵族,但是她自身没什么特殊的。她的独特性就在于她的普通。她的王妃身份就是把一个普通女性所经受的痛苦放大,然后摆在公众面前检视。然后公众目睹了一个普通女性如何挣扎着但最终承受住了这些痛苦,即使她自始至终都是柔弱的,几乎无力反抗的,哪怕偶发暴力也只是通过自残内化地伤害自己,但异常的坚韧。
我喜欢这部电影也在此,通过完全聚焦在戴安娜的情绪情感上,它就是把这种内化的反抗过程奇观化,到最后戴安娜就像一个伤痕累累的圣徒。她是一个受害者,但又像一个殉道者。就好像the more pain she is in, the holier she becomes. 这是我觉得让我看得很emotional的原因,因为她所承受的痛苦,她的挣扎,是所有女性多多少少可以共情的。在看的过程中我有时想到自己,有时想到我的妈妈,有时想到我的外婆。这部电影挖掘了戴安娜这个被过度消费的公众人物最独特的一点,她潜在强大的情感能量。戴安娜的痛苦被表现过无数遍了,但她不只是一个纸片的悲剧人物,她面对这些痛苦的努力和挣扎才是这个人物最吸引人的地方。
她的人生真的没有比candle in the wind更合适的形容了,风中的烛光看上去每时每刻都有熄灭的危险,但她没有熄灭。
个人觉着目前的豆瓣评分偏低了。
1. 选取的片段极好,就是戴妃和查尔斯分居/离婚前夕的3天(而且还是圣诞节)
2. 配乐很好
3. 忽略掉小K硬凹出来的英式口音,她其实很适合演备受抑郁症/暴食症困扰的戴妃,而且很让人信服,因为她身上有一种无法否认的真实感。缺点是她缺乏戴妃骨子里自带的那种明媚强大。小K的个人气质略偏阴郁。
黛安娜出生于1961.7.1,父亲是后来的第八代Spencer伯爵。在她7岁时父母离异。
查尔斯出生于1948.11.14,比黛安娜大了大约12岁半。
1977年黛安娜和查尔斯王子在一个派对中认识,1980年8月王子求婚,1981年2月24日,白金汉宫正式宣布戴安娜·斯潘塞女爵将会嫁给查尔斯王子,1981年7月29日,查尔斯王子和20岁的戴安娜于圣保罗座堂举行婚礼。
1981年11月5日,白金汉宫宣布戴安娜将于明年夏天迎接她第一个孩子。在1982年1月,戴安娜怀孕12周时在私人住宅桑德灵厄姆的楼梯上摔了下来。关于这段经历,戴安娜后来承认,她当时其实是故意从楼梯上摔下去的,因为她希望这样能挽留与卡米拉藕断丝连的丈夫。
1982年6月21日,戴安娜生下了的第一个儿子威廉王子。
1984年9月15日,戴安娜与查尔斯迎来了他们的次子,即哈里王子。
1992年12月9日,时任英国首相约翰·梅杰在英国下议院会议上宣布查尔斯王储和戴安娜王妃正式分居。而正式的离婚,则是在1996年8月26日之后的事。
1997年8月30日晚,戴安娜与男友多迪·法耶兹在法国巴黎阿尔玛桥隧道中遇上狗仔队追踪,汽车失控越过行车线撞向灯柱和石墙后爆炸。戴安娜和多迪均在车祸中死亡。
黛安娜死时年仅36岁。彼时威廉15岁,哈里13岁。
以上内容来自维基百科。
1995年11月,戴安娜在接受BBC访问时,坦诚、温和地谈到了她作为王妃的社会职责、产后抑郁症(post-natal depression)、暴食症(bulimia)、还有婚姻。
以下是节选:
BASHIR: Do you think Mrs Parker-Bowles was a factor in the breakdown of your marriage?
BASHIR:您是否认为卡米拉女士是您婚姻破裂的一个因素?
DIANA: Well, there were three of us in this marriage, so it was a bit crowded.
黛安娜:在我们的婚姻里有三个人,所以有一点点挤。
……
BASHIR: What was the family's reaction to your post-natal depression?
BASHIR:得知您饱受产后抑郁症困扰,皇室的反应如何?
DIANA: Well maybe I was the first person ever to be in this family who ever had a depression or was ever openly tearful. And obviously that was daunting, because if you've never seen it before how do you support it?
黛安娜:也许我是这个家族中第一个换上抑郁症的人吧,也是第一个公开流泪的人。这个病当然很可怕,因为如果你从未遇见和了解,那又谈何支持和治疗呢?
BASHIR: What effect did the depression have on your marriage?
BASHIR:抑郁症是如何影响您的婚姻的?
DIANA: Well, it gave everybody a wonderful new label - Diana's unstable and Diana's mentally unbalanced. And unfortunately that seems to have stuck on and off over the years.
黛安娜:它让所有人都能轻易给我贴上标签 - “戴安娜是情绪不稳定的”,“黛安娜精神失常”。不幸的是,这么多年来,这些标签一直伴随着我甩不掉。
……
BASHIR: The depression was resolved, as you say, but it was subsequently reported that you suffered bulimia. Is that true?
BASHIR:正如您所说,产后抑郁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是又有媒体爆出您患上了暴食症,这是真的吗?
DIANA: Yes, I did. I had bulimia for a number of years. And that's like a secret disease. You inflict it upon yourself because your self-esteem is at a low ebb, and you don't think you're worthy or valuable...
黛安娜:是的,我被暴食症困扰了多年,这更像是一种隐疾,你自己饱受折磨,自尊心低到极点,觉得自己毫无价值毫无存在感……
BASHIR: Did you seek help from any other members of the Royal Family?
BASHIR:您是否向其他皇室成员寻求了帮助?
DIANA: No, no. You have to know that when you have bulimia you're very ashamed of yourself and you hate yourself, so - and people think you're wasting food - so you don't discuss it with people.
黛安娜:没有。你得明白一点,当你患上暴食症,你对自己极端羞愧,痛恨自己——而且别人都认为你在浪费食物啊——所以你根本不愿和人讨论。
……
BASHIR: At this early stage in your marriage, what role did you see for yourself as Princess of Wales? Did you have an idea of the role that you might like to fulfil?
BASHIR:在您结婚后的初期,您是怎么看待自己成为威尔士王妃的?您是否了解您需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DIANA: No, I was very confused by which area I should go into. Then I found myself being more and more involved with people who were rejected by society - with, I'd say, drug addicts, alcoholism, battered this, battered that - and I found an affinity there.
黛安娜:不,我很困惑于我应该进入哪个领域。然后我发现自己越来越多地与被社会排斥的人打交道——我是说,吸毒成瘾者、酗酒者、被社会打击的人——我在那里找到了和自己的相似性。
And I respected very much the honesty I found on that level with people I met, because in hospices, for instance, when people are dying they're much more open and more vulnerable, and much more real than other people. And I appreciated that.
在那个层面上,我发现我遇到的人的十分诚实,我非常尊重这种真诚,例如在临终关怀医院,当人们垂死时,他们比其他人更开放、更脆弱,也更真实。我很欣赏/感激这一点。
访谈原文:https://www.bbc.co.uk/news/special/politics97/diana/panorama.html
在影片中,有很多对戴妃状况的影射——
1. 安妮博林在影片中就像一个幽灵一样跟随着黛安娜——安妮·博林(Anne Boleyn,1501年-1536年5月19日)死时大约35-36岁。英王亨利八世的第二個王后,1533年9月7日生下女兒伊麗莎白,1536年5月2日被捕入獄,關進倫敦塔;5月19日以私通的罪名被斬首。11天後,亨利八世迎娶第三個王后。
2. 在餐厅吃饭时黛安娜在痛苦中吃珍珠然后又吐掉——暴食症的影射。
3. 自残/幻想中从楼梯摔下来——精神上的压力和苦闷。
但是当她和俩小王子在一起时,那种快乐又是如此纯粹而令人心碎。
总之,正如影片中女仆对王妃所说的那样:
Fuck doctors, what you need is love.
去他妈的医生,您需要的是爱。
Love, shocks, and laghter.
您需要的是爱、惊喜、和欢笑。
希望戴妃在天堂能获得久违的健康、平静和快乐。
仅个人意见。nn小k的台词真的真的不行!不行!
看电影的时候真的让人难受到忍不下去的地步。能看出她很努力的模仿,真的很努力,太用力了。永远模式化的表演方式,台词前半句快速飞过,停顿,大喘气,继续快速读台词,稍上扬语调 最好轻声结尾,然后在每一句台词里都要表现出无法抑制的颤抖,啊,还有歪脖子。大喘气,用力,快速大喘气,也许是想表现失望悲愤吧,但就不太正常诶,看戴妃真实采访真的不是这样讲话的。
现实里,戴妃给人的印象永远是优雅有教养的,小k走过长廊的那段,我完全无法想象戴安娜会这样走路,很吃惊。形体表演也。。。nn在这部电影里,镜头怼脸的每一帧,演员都努力情绪饱满、讲话激动的不行,戏剧张力就是要一收一放啊,但遗憾的是,每次大段文戏,演员无一例外只知道放不知道收,过犹不及。对戏毫无火花,演员毫无魅力,像群假人,每当对戏稍有起色,就会马上跑偏。主人公就这样了吧,但能给人稍微留下印象的其他配角也是没有的,女王一讲话,可以威严冷漠,但一看就不像个好人是怎么回事?片子里不缺演技派啊,真的是带不动带不动。nn人物传记片真的很考验主演的演技,万万没想到我在这里才get到了奥斯卡青睐传记片的原因。
想象不到更失败的结果了,戴安娜在这部电影里居然显得毫无魅力,只是夸张神经。
一个饱受折磨痛苦的女人,我无法与她的愤怒共情,更妄论怜惜,怎么会这样?
只感觉到了对历史人物的一味臆想揣测,自作多情。白瞎这片子的美术服化道音乐摄影等。
但小k的扮相我还是很可以的,要是不会说话不会动就好了。
更喜欢《王冠》里的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