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西尔莎·罗南萨斯基亚·里维斯斯蒂芬·迪兰劳伦·莱尔伊祖卡·霍伊尔帕帕·厄希度纳比勒·埃卢比纳奥米·维尔特纳杰克·鲁克DanyalIsmail西姆斯·迪兰TonyHamilton-Croft海伦·费舍尔PatchBellPosySterlingScottMillerPaulKulikConradWilliamsonAmmarYounisLinnJohansson
类型:剧情导演:诺拉·芬沙伊德 状态:HD 年份:2024 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豆瓣:7.2分热度:989 ℃ 时间:2024-11-19 07:32:14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很难形容观影时的心情。
因为文化背景差异确实很大,对成瘾者的痛苦很难共情,最初看的时候是有点抽离,对故事性没有那么认可。
不知从哪一刻起沉浸了进去,然后泪流满面。
我们总说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但渺小的生命也一如既往地拥有着汹涌的情感,会有不切实际的妄想和虚妄飘渺的期待。
情绪是Rona存在的痕迹,也是过往留给她的印记。
两小时的电影呈现的是29岁的Rona不到十万分之一的生命选段。无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影片中透露出的那些碎片化的挣扎、迷惘、痛苦、孤独,已足以将人淹没。
其实是一个关于缺爱的故事,混乱的生活可以追溯到不稳定的童年和家庭。
Rona的迷失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讲,就是无法好好爱自己,不能从自己日常的生活中获得快乐,依赖外物以忘记自己。
那一段颓废令人难过。
即使最后她想要“好起来”,戒瘾这件事也将伴随终生。
我们常说世界太纷乱,一个人存活在世需要有一个锚点才不至于迷失。
父亲算是一切根源的一部分,母亲爱她却不能像Rona期待的那样理解她(就像她也不曾理解母亲),男友更是不提,两个成年人没有拯救彼此的义务,除非是双方心甘情愿。
Rona的锚点只能是她自己,但在她意识不到这一点的时候就有了我们看到的这个故事。
很高兴Rona在最后找到了她的平静。
她对妈妈说起海草的时候整个人都在发光。
结尾大自然的交响乐太震撼了。
她一直都是那个热爱大自然声音的小女孩,Orkney的土地赋予了她灵魂底色,这是她精神世界的根。
最初是因为被海报吸引才想来看这部电影。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ur的后遗症,总是会被蓝发吸引。
再就是Saoirse充满故事性的脸,那种带有颓丧色彩的释然和自由。
Rona找到了她的自由。
全程靠发色辨别时间线。
张狂时迷乱的蓝,低潮时苍白的粉,低靡时的挣扎自救和铂金色尾端的蓝,褪色完的金黄是寻回本我。
桔红色是新生。
视听体验很和谐。
自然音和耳机里的音乐交替着贯穿整部电影,都是属于Rona的声音。
在Rona去冬泳的时候我在荧幕之外都感受到了寒冷。
一个看似不怎么有意义的里程碑。
她独自走进海中画面很美。
海豹可可爱爱哈哈哈哈。
圣诞无法回家,Rona似乎更懂得如何和自己相处。
母亲的心疼和欣慰太好读懂,时隔多年她们终于和解。
最触动到我的其实是艺术化的表达。
Rona几段独白都像是作好的诗,又或者其灵魂本是诗人。
海豹的故事和Orkney的起源很美。其实我自己常常忘记每片土地都有自己的传说和故事,而它们往往是那片土地的名片。
罗南的情绪表达太抓人了,喜欢。
P.S. 她的蓝眼睛真的好清澈。
P.P.S 结尾听到corncrake的时候和Rona一起笑了出来,以及片尾字幕滚完还有一声corncrake的彩蛋!
2024.10.14 03:32
“我的身体是一块大陆,我在睡梦中磨牙,如同板块运动,当我眨眼时,太阳闪烁,我的呼吸推动云朵穿越天际,海浪涌向海岸,与我的心跳同步,岛屿的海角在海面上升起,如同我在浴缸中的四肢,我的雀斑是著名地标,我的泪水是河流,每当我打喷嚏,闪电便划过,当我高潮时,便是一场地震。”
女主的新生宣言中,指挥海浪,将全片累积的所有情绪在结尾完全释放。
看到这里时,我流下了喜悦的眼泪。
本片讲述了酗酒、失业、失恋的生物学女硕士,回到乡下戒酒顺便工作养活自己的故事,中间穿插关于酗酒严重程度的回忆,正好对应了当下的戒断反应。反反复复的过程中,又一次聚会她独自一人在屋外抽烟。一个老头来闲聊,正好问起她戒酒的事:
“你戒酒多久了?”
“六十三天。”
“哇。这是最难熬的阶段。”
“那你呢?”
“呃……十二年,四个月,还有……二十九天。”
这段谈话轻描淡写,但给了女主巨大力量,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决心后,又下了一次决心,并尝试了之前不敢尝试的冬泳。
本片最大的特点是声音,制作非常精良,可能跟耳机是赞助商有关。当然,也有现在流行音乐的通病:过度依赖响度和节奏来吸引注意力,缺乏古典乐的丰富和层次感。另外,小罗南演技突破不少,学了些温斯莱特的表演方式。
导演技法有限(完成本片没有大碍),但41分那里,在声音、雾、闪光的转场中,可以看到导演有技法上的进取心。剧本这边,人物为何酗酒,片中没有去责怪任何人或者社会(比如被男友劈腿,被男上司霸凌潜规则、父母冷漠、父亲暴力之类)。因为探讨的是酗酒、戒酒本身,导演没有让女主处于一个弱势群体的位置,在西方政治正确的洪水中,作为一名女导演,体现在本片中的艺术立场,如此坚定,非常难得,令人敬佩。
本片女导演,女主演,以及全片内容,丝毫没有去强调性别,在困境中挣扎、搏斗、和解、奋起。艺术的光辉中,有男人有女人,这一刻,舞台是女人的。
没有卖惨,没有抱怨,没有道德绑架。
独立与勇气,与你同在,女人!
#ICA 影片的私密性很强,饮酒后对酒精的渴望,言语的攻击性,不稳定的情绪,感觉没有相关经历的人应该很难体会到其中的无奈。我有一些相似的经历,所以很多情节还是蛮感同身受的,之前找过共同好友帮忙,甚至报过警,其实感觉还挺难处理的,那一句“对不起,我不会这样了”听起来是非常的无奈和熟悉。
影片在多重压力下呈现的放纵状态还挺写实的,多条故事线的剪辑呈现出的时空错乱感还可以,时间线很容易通过头发颜色来区分,家庭的影响部分也很符合这种现实,而且我女朋友也去过AA,互相帮助的氛围也是很好的在影片中展现了出来,不过当时一般会找一个固定的联系人,可以在近乎崩溃的时候打给他,对方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这部分感觉在她在她父亲等车里的那里如果发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打给前男友基本就告别自行车了,不过也不能确定是戏剧化的改编还是现实的搬演。
其实挺不喜欢影片视觉上的呈现,尤其是醉酒的状态的鱼眼,虚焦,叠化,大量是在第三视角呈现,到底是我醉了还是她醉了…感觉使用POV多些会好很多。影片大量手持,不稳定的状态在后续的转变后也没有特别稳定。剪辑呈现出的状态还挺不错的,从碎片的画面可以知道她经历了不止一次的被性侵,但感觉右眼睛还肿着与前男友重逢后那场戏还要去喝还挺有“力量”的。
听觉上,对照下来是比较喜欢的部分,我觉得很多情绪的转变是用听上呈现出来的,自然音效的部分实在是很喜欢,转折点其实在摘下耳机倾听自然的声音,前期一直讲述着她即使生活在那个大自然依然听着夜店歌曲,仿佛是在隔绝的世界找寻与酒精的联系,后续就再也没带过耳机,但结尾的控制天气的那段混剪很不喜欢,呈现出的混乱其实可以理解成与过去的道别,但效果不是很好,结尾处还蛮搞笑的。
这是一场在现实中找寻自我的旅途,是一首探寻自我意义的散文诗。
不同的时间线交织错乱,在无尽的破碎和虚晃中被逐渐拼凑起来。
儿时成长在一个混乱的环境中,父亲的躁郁症、母亲极端的宗教信仰在Rona的童年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开始了第一次逃离:
一头狂放的蓝发,她忘我地在酒吧夜店里尽情舞动,随后又发疯般地大肆喧闹——这是那抹蓝背后深深的孤独和忧郁,而这份痛苦随着时间的流逝加深到了极致。
Rona试着逃离酒精,回到奥克尼群岛,找寻自己在现实中的那一部分,经历了上百天难以忍受的清醒后又在一夜之间回到了起点。
金色发尾的蓝,是十二年后她唯一带回的东西,可家乡的土地会给予她力量。
更多地,她开始放下耳机,倾听自然的声音,去感受脚下的这片土地。
一次又一次的闪回中,穿插着Rona平静且克制的独白,缓缓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当她跨过那道寒冷的屏障,走向茫茫的大海,她终于能听见奥克尼的心跳,高声呼号,与海豹对话。
褪回的金发,仿佛能再次看见她儿时的模样,而这,才是她真正的自我。
事情开始有了转机,Rona找到了自己热爱所在。当她向母亲提起海藻的那一刻,碧蓝的眼中闪烁着的光芒,热情和喜悦难以掩盖。
自此,Rona将现实赋予了完整的意义,逃脱了过去的枷锁。
温暖阳光的橙色,是属于她的崭新开始。她拥抱了大海和狂风,而这个世界也终于向她敞开怀抱。
自始至终都未见鹤鸡的踪影,随着一声鸣叫,Rona知道,这是她临行前,奥克尼送给她的最后一份礼物。而所有的一切,都在慢慢好起来。
我出生在一个叫奥克尼的岛屿上,我的父亲有躁郁症精神分裂的倾向,母亲极端宗教的表现放弃了家庭,在这个什么也没有的小地方我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并渴望外面更广阔闪亮的大城市,我迫切的想要离开家乡,农场里的工作又脏又苦。
后来我如愿以偿的离开了家乡前往了伦敦,我剪了短发穿上了奇装异服全心的投入了这里的生活,在伦敦的街道上走了好久好久每一刻都在享受这里事物就连呼吸这里的空气都觉得不一样。我沉迷于夜店酒吧文化,酒精使我迷幻快乐起舞因此成为了酒吧派对中最狂嗨最显眼的存在,但悲伤的童年阴影却挥之不去,不安总是如影随形,酗酒无形枷锁缠住脚跟。喝完酒总是释放自我又哭又叫折腾不停,每次都特别狼狈,周围人都觉得我是个大麻烦,朋友、心爱的男友和工作都离我而去,我依然听着摇滚乐沉迷于酒精麻醉自己。
原本以为自己可以重新做人,但上班后依然玩的很疯,于是我又被炒鱿鱼。虽然如愿的离开了家乡,然而那里的一切牵动着我的心,我心里永远装着老家那片波涛汹涌的大海、无边无际的天空和顶天立地的崖壁。日子越过越浑噩,随着时间的推移伦敦的记忆变得更扭曲破碎和丑陋。我白天举止正常,到了晚上就变成见不得人的酒鬼,并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喝酒是为了缓解自己白天就酗酒的羞愧之情。我毅然决定戒酒但一次都没成功过,心中的乌托邦也被自己亲手毁掉了。
为了彻底戒除酒瘾进入了戒瘾中心,正视自己所处的困境,在戒瘾中心一堆人围着开研讨会每个人都袒露解剖自己丑陋糟糕的过去。原本我是一个来自小岛的乡下人,怎么一觉醒来发现十二年一过去,沦落到进戒瘾中心的下场了。过往的痛苦经历告诉我一旦喝一口酒就会控制不住,在治疗期间每时每刻都想喝酒,于是不断剖析反思自己的人生。我担心自己的人生结束了再也不会快乐…
在这个时候奥克尼向我敞开了心扉,我便将心灵寄托在我那风景迷人的家乡上。结束治疗后阔别十年我带着满身伤痕回到了家乡,在这个拥有世界遗产的岛屿、熟悉的牧羊场,再度体会到了自然之美和静谧的珍贵。
如今我的特别狼狈面容憔悴不堪害怕碰到曾经认识的人,同时我过上了全新的生活:帮父亲打理农场杂货、探索整个岛屿自己未去过的领域、尝试冬泳在大海中呼唤海豹、为保护协会调查珍稀鸟类、追踪北极光……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的细微事物和海洋以及野生动物,于是我独自研究属于我自己的地质学,并尝试我的过去和解。
最后我战胜了酒瘾,内心渐渐充满了力量,是那个曾经喜欢又讨厌的故乡净化了我的灵魂。我的身体就是一片陆地,夜间发生着各种地质变化,我眨眼睛就是阳光闪烁,我呼吸就可以让天上白云飘飘,我每次打喷嚏都是打雷,我的高潮就是地震,我的雀斑是著名地标……
从立项梗概吸引去看了原著,这个自我救赎的故事很长体现的都是很细微的事,电影大致的呈现了整个回忆录,由于原著本身就是一天一天的日常散文所以难免会让人觉得很清水。片子开拍前罗南做足了准备并和原作者交流,毫无疑问她的表演是没问题的。除了酗酒 故事本身也挺常见的吧,小地方渴望大都市的落差,所以我并不同意“白人的伤痛”这种说法,有相同经历的人应该能懂,没有的可能觉得本片在矫情女主角很作,影片是很私人的故事也很小众,喜欢的人会很喜欢讨厌的人也会很讨厌,能否与本片产生链接完全是看个人。
对于译名私以为“逃亡”更符合。希望上天保佑西尔莎罗南顺利冲奥!
别碰脏钱
天地拳王
角斗士2
最后的慰安妇
异国入侵
豺狼的日子
讲述英籍职业杀手受聘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而法...
播放指数:2797℃
很难形容观影时的心情。
因为文化背景差异确实很大,对成瘾者的痛苦很难共情,最初看的时候是有点抽离,对故事性没有那么认可。
不知从哪一刻起沉浸了进去,然后泪流满面。
我们总说自然面前人是渺小的,但渺小的生命也一如既往地拥有着汹涌的情感,会有不切实际的妄想和虚妄飘渺的期待。
情绪是Rona存在的痕迹,也是过往留给她的印记。
两小时的电影呈现的是29岁的Rona不到十万分之一的生命选段。无法做到真正的感同身受,但影片中透露出的那些碎片化的挣扎、迷惘、痛苦、孤独,已足以将人淹没。
其实是一个关于缺爱的故事,混乱的生活可以追溯到不稳定的童年和家庭。
Rona的迷失从旁观者的角度来讲,就是无法好好爱自己,不能从自己日常的生活中获得快乐,依赖外物以忘记自己。
那一段颓废令人难过。
即使最后她想要“好起来”,戒瘾这件事也将伴随终生。
我们常说世界太纷乱,一个人存活在世需要有一个锚点才不至于迷失。
父亲算是一切根源的一部分,母亲爱她却不能像Rona期待的那样理解她(就像她也不曾理解母亲),男友更是不提,两个成年人没有拯救彼此的义务,除非是双方心甘情愿。
Rona的锚点只能是她自己,但在她意识不到这一点的时候就有了我们看到的这个故事。
很高兴Rona在最后找到了她的平静。
她对妈妈说起海草的时候整个人都在发光。
结尾大自然的交响乐太震撼了。
她一直都是那个热爱大自然声音的小女孩,Orkney的土地赋予了她灵魂底色,这是她精神世界的根。
最初是因为被海报吸引才想来看这部电影。
Blue Is the Warmest Colour的后遗症,总是会被蓝发吸引。
再就是Saoirse充满故事性的脸,那种带有颓丧色彩的释然和自由。
Rona找到了她的自由。
全程靠发色辨别时间线。
张狂时迷乱的蓝,低潮时苍白的粉,低靡时的挣扎自救和铂金色尾端的蓝,褪色完的金黄是寻回本我。
桔红色是新生。
视听体验很和谐。
自然音和耳机里的音乐交替着贯穿整部电影,都是属于Rona的声音。
在Rona去冬泳的时候我在荧幕之外都感受到了寒冷。
一个看似不怎么有意义的里程碑。
她独自走进海中画面很美。
海豹可可爱爱哈哈哈哈。
圣诞无法回家,Rona似乎更懂得如何和自己相处。
母亲的心疼和欣慰太好读懂,时隔多年她们终于和解。
最触动到我的其实是艺术化的表达。
Rona几段独白都像是作好的诗,又或者其灵魂本是诗人。
海豹的故事和Orkney的起源很美。其实我自己常常忘记每片土地都有自己的传说和故事,而它们往往是那片土地的名片。
罗南的情绪表达太抓人了,喜欢。
P.S. 她的蓝眼睛真的好清澈。
P.P.S 结尾听到corncrake的时候和Rona一起笑了出来,以及片尾字幕滚完还有一声corncrake的彩蛋!
2024.10.14 03:32
“我的身体是一块大陆,我在睡梦中磨牙,如同板块运动,当我眨眼时,太阳闪烁,我的呼吸推动云朵穿越天际,海浪涌向海岸,与我的心跳同步,岛屿的海角在海面上升起,如同我在浴缸中的四肢,我的雀斑是著名地标,我的泪水是河流,每当我打喷嚏,闪电便划过,当我高潮时,便是一场地震。”
女主的新生宣言中,指挥海浪,将全片累积的所有情绪在结尾完全释放。
看到这里时,我流下了喜悦的眼泪。
本片讲述了酗酒、失业、失恋的生物学女硕士,回到乡下戒酒顺便工作养活自己的故事,中间穿插关于酗酒严重程度的回忆,正好对应了当下的戒断反应。反反复复的过程中,又一次聚会她独自一人在屋外抽烟。一个老头来闲聊,正好问起她戒酒的事:
“你戒酒多久了?”
“六十三天。”
“哇。这是最难熬的阶段。”
“那你呢?”
“呃……十二年,四个月,还有……二十九天。”
这段谈话轻描淡写,但给了女主巨大力量,在一次又一次失败的决心后,又下了一次决心,并尝试了之前不敢尝试的冬泳。
本片最大的特点是声音,制作非常精良,可能跟耳机是赞助商有关。当然,也有现在流行音乐的通病:过度依赖响度和节奏来吸引注意力,缺乏古典乐的丰富和层次感。另外,小罗南演技突破不少,学了些温斯莱特的表演方式。
导演技法有限(完成本片没有大碍),但41分那里,在声音、雾、闪光的转场中,可以看到导演有技法上的进取心。剧本这边,人物为何酗酒,片中没有去责怪任何人或者社会(比如被男友劈腿,被男上司霸凌潜规则、父母冷漠、父亲暴力之类)。因为探讨的是酗酒、戒酒本身,导演没有让女主处于一个弱势群体的位置,在西方政治正确的洪水中,作为一名女导演,体现在本片中的艺术立场,如此坚定,非常难得,令人敬佩。
本片女导演,女主演,以及全片内容,丝毫没有去强调性别,在困境中挣扎、搏斗、和解、奋起。艺术的光辉中,有男人有女人,这一刻,舞台是女人的。
没有卖惨,没有抱怨,没有道德绑架。
独立与勇气,与你同在,女人!
#ICA 影片的私密性很强,饮酒后对酒精的渴望,言语的攻击性,不稳定的情绪,感觉没有相关经历的人应该很难体会到其中的无奈。我有一些相似的经历,所以很多情节还是蛮感同身受的,之前找过共同好友帮忙,甚至报过警,其实感觉还挺难处理的,那一句“对不起,我不会这样了”听起来是非常的无奈和熟悉。
影片在多重压力下呈现的放纵状态还挺写实的,多条故事线的剪辑呈现出的时空错乱感还可以,时间线很容易通过头发颜色来区分,家庭的影响部分也很符合这种现实,而且我女朋友也去过AA,互相帮助的氛围也是很好的在影片中展现了出来,不过当时一般会找一个固定的联系人,可以在近乎崩溃的时候打给他,对方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这部分感觉在她在她父亲等车里的那里如果发生可以起到很好的作用,打给前男友基本就告别自行车了,不过也不能确定是戏剧化的改编还是现实的搬演。
其实挺不喜欢影片视觉上的呈现,尤其是醉酒的状态的鱼眼,虚焦,叠化,大量是在第三视角呈现,到底是我醉了还是她醉了…感觉使用POV多些会好很多。影片大量手持,不稳定的状态在后续的转变后也没有特别稳定。剪辑呈现出的状态还挺不错的,从碎片的画面可以知道她经历了不止一次的被性侵,但感觉右眼睛还肿着与前男友重逢后那场戏还要去喝还挺有“力量”的。
听觉上,对照下来是比较喜欢的部分,我觉得很多情绪的转变是用听上呈现出来的,自然音效的部分实在是很喜欢,转折点其实在摘下耳机倾听自然的声音,前期一直讲述着她即使生活在那个大自然依然听着夜店歌曲,仿佛是在隔绝的世界找寻与酒精的联系,后续就再也没带过耳机,但结尾的控制天气的那段混剪很不喜欢,呈现出的混乱其实可以理解成与过去的道别,但效果不是很好,结尾处还蛮搞笑的。
这是一场在现实中找寻自我的旅途,是一首探寻自我意义的散文诗。
不同的时间线交织错乱,在无尽的破碎和虚晃中被逐渐拼凑起来。
儿时成长在一个混乱的环境中,父亲的躁郁症、母亲极端的宗教信仰在Rona的童年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她开始了第一次逃离:
一头狂放的蓝发,她忘我地在酒吧夜店里尽情舞动,随后又发疯般地大肆喧闹——这是那抹蓝背后深深的孤独和忧郁,而这份痛苦随着时间的流逝加深到了极致。
Rona试着逃离酒精,回到奥克尼群岛,找寻自己在现实中的那一部分,经历了上百天难以忍受的清醒后又在一夜之间回到了起点。
金色发尾的蓝,是十二年后她唯一带回的东西,可家乡的土地会给予她力量。
更多地,她开始放下耳机,倾听自然的声音,去感受脚下的这片土地。
一次又一次的闪回中,穿插着Rona平静且克制的独白,缓缓诉说着古老的传说。
当她跨过那道寒冷的屏障,走向茫茫的大海,她终于能听见奥克尼的心跳,高声呼号,与海豹对话。
褪回的金发,仿佛能再次看见她儿时的模样,而这,才是她真正的自我。
事情开始有了转机,Rona找到了自己热爱所在。当她向母亲提起海藻的那一刻,碧蓝的眼中闪烁着的光芒,热情和喜悦难以掩盖。
自此,Rona将现实赋予了完整的意义,逃脱了过去的枷锁。
温暖阳光的橙色,是属于她的崭新开始。她拥抱了大海和狂风,而这个世界也终于向她敞开怀抱。
自始至终都未见鹤鸡的踪影,随着一声鸣叫,Rona知道,这是她临行前,奥克尼送给她的最后一份礼物。而所有的一切,都在慢慢好起来。
我出生在一个叫奥克尼的岛屿上,我的父亲有躁郁症精神分裂的倾向,母亲极端宗教的表现放弃了家庭,在这个什么也没有的小地方我希望自己与众不同并渴望外面更广阔闪亮的大城市,我迫切的想要离开家乡,农场里的工作又脏又苦。
后来我如愿以偿的离开了家乡前往了伦敦,我剪了短发穿上了奇装异服全心的投入了这里的生活,在伦敦的街道上走了好久好久每一刻都在享受这里事物就连呼吸这里的空气都觉得不一样。我沉迷于夜店酒吧文化,酒精使我迷幻快乐起舞因此成为了酒吧派对中最狂嗨最显眼的存在,但悲伤的童年阴影却挥之不去,不安总是如影随形,酗酒无形枷锁缠住脚跟。喝完酒总是释放自我又哭又叫折腾不停,每次都特别狼狈,周围人都觉得我是个大麻烦,朋友、心爱的男友和工作都离我而去,我依然听着摇滚乐沉迷于酒精麻醉自己。
原本以为自己可以重新做人,但上班后依然玩的很疯,于是我又被炒鱿鱼。虽然如愿的离开了家乡,然而那里的一切牵动着我的心,我心里永远装着老家那片波涛汹涌的大海、无边无际的天空和顶天立地的崖壁。日子越过越浑噩,随着时间的推移伦敦的记忆变得更扭曲破碎和丑陋。我白天举止正常,到了晚上就变成见不得人的酒鬼,并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喝酒是为了缓解自己白天就酗酒的羞愧之情。我毅然决定戒酒但一次都没成功过,心中的乌托邦也被自己亲手毁掉了。
为了彻底戒除酒瘾进入了戒瘾中心,正视自己所处的困境,在戒瘾中心一堆人围着开研讨会每个人都袒露解剖自己丑陋糟糕的过去。原本我是一个来自小岛的乡下人,怎么一觉醒来发现十二年一过去,沦落到进戒瘾中心的下场了。过往的痛苦经历告诉我一旦喝一口酒就会控制不住,在治疗期间每时每刻都想喝酒,于是不断剖析反思自己的人生。我担心自己的人生结束了再也不会快乐…
在这个时候奥克尼向我敞开了心扉,我便将心灵寄托在我那风景迷人的家乡上。结束治疗后阔别十年我带着满身伤痕回到了家乡,在这个拥有世界遗产的岛屿、熟悉的牧羊场,再度体会到了自然之美和静谧的珍贵。
如今我的特别狼狈面容憔悴不堪害怕碰到曾经认识的人,同时我过上了全新的生活:帮父亲打理农场杂货、探索整个岛屿自己未去过的领域、尝试冬泳在大海中呼唤海豹、为保护协会调查珍稀鸟类、追踪北极光……开始关注自己的生活的细微事物和海洋以及野生动物,于是我独自研究属于我自己的地质学,并尝试我的过去和解。
最后我战胜了酒瘾,内心渐渐充满了力量,是那个曾经喜欢又讨厌的故乡净化了我的灵魂。我的身体就是一片陆地,夜间发生着各种地质变化,我眨眼睛就是阳光闪烁,我呼吸就可以让天上白云飘飘,我每次打喷嚏都是打雷,我的高潮就是地震,我的雀斑是著名地标……
从立项梗概吸引去看了原著,这个自我救赎的故事很长体现的都是很细微的事,电影大致的呈现了整个回忆录,由于原著本身就是一天一天的日常散文所以难免会让人觉得很清水。片子开拍前罗南做足了准备并和原作者交流,毫无疑问她的表演是没问题的。除了酗酒 故事本身也挺常见的吧,小地方渴望大都市的落差,所以我并不同意“白人的伤痛”这种说法,有相同经历的人应该能懂,没有的可能觉得本片在矫情女主角很作,影片是很私人的故事也很小众,喜欢的人会很喜欢讨厌的人也会很讨厌,能否与本片产生链接完全是看个人。
对于译名私以为“逃亡”更符合。希望上天保佑西尔莎罗南顺利冲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