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咏梅姜武吴倩张本煜马苏艾丽娅李易祥李嘉鑫吴泽南陈玺旭
类型:剧情家庭导演:尹丽川 状态:HD 年份:2024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9.0分热度:824 ℃ 时间:2024-11-21 17:03:09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根据“50岁阿姨自驾游”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上映了。
2020年,56岁的河南女人苏敏独自上路,一辆大众”polo”,一个人,自驾游遍中国的大江南北。4年以来,她一直在路上,已走过几百个城市。而她的故事已被亿万人知晓——因为她曾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却因离家出走而变得不凡。
《出走的决心》,正是在苏敏真实故事基础上创作的电影。曾凭《地久天长》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的咏梅,饰演片中李红一角。她终日劳作,为丈夫、为女儿、为孙辈,洗衣做饭抚养孩子。当她有一天终于攒到自己的一部车,学会了开车,她有了离家出走的想法。当她终于能真正走出去,离开绑缚自己半生的家,她也成就了自己,终于可以为自己重活一次。
早在《出走的决心》预告片释出时,我就想一定要去电影院看这部。也许为了咏梅,也许为了苏敏,但更吸引我的是,为什么一个平凡女性已在真实视频中展示的状态,要被搬上银幕?
苏敏以“50岁阿姨自驾游”为账号名,在自媒体上记录了她这些年行走天涯的点点滴滴。我曾被她的壮举打动,却从未真正跟着她的账号看一看,她到底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直到两个月前,苏敏在个人账号说,她准备离婚了,丈夫却和她开口要50万,她还有失去自媒体账号拥有权一半的风险。这狗血却真实的“剧情”仿佛只是把千千万万想要离婚女性的伤口摊在众人面前:看吧,即使我们已经具备了独自高飞的勇气和能力,我们依然要受限于某种无形的枷锁。对苏敏而言,最不解的是:这大半生我都在免费为家庭服务、从未得到应有的价值,为什么当我有一天可以出走时,还要倒贴50万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苏敏视频真实记录了回到家中和丈夫谈判的场景。他如此理直气壮地要钱,理直气壮地羞辱,对一起生活了多年妻子的诉求无动于衷。作为视频观众,多少人被这真实记录的一段气到血压升高——但转念一想,也许你我身边的女性未必不是过这种生活,我们的长辈、我们的母亲、甚至我们自己,谁能保证在这个场景里能够幸免人性的龌龊?
然而视频就算当时传播的量再大、知道的人再多,第二天它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被新的信息淹没。没有人在感叹之后还会无端想起苏敏离婚的苦恼,正如当年她出走以后,也不会有太多人持续关注她继续过怎样的生活。
视频,始终带着媒体属性,速来、速去。但电影拍下来了,便会成为另一种形式。一种可以超越时空刻度的方法,即使有一天你不知道苏敏的真人真事也不再关心,但只要有这部电影,和她一样的女性处境就永远被人铭记、不断引起新的共鸣。电影,是使人性永恒的艺术。
和苏敏在视频账号上着重展示自驾游不同的是,《出走的决心》将视角聚焦在出走的动机而非过程上,始终向过去探究:为什么她会出走?
这可能是生活流电视剧里作为边角料填充的剧情:
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在家洗菜、做饭、将热饭菜端上桌。电视剧从来都是展现一家人其乐融融、围着饭桌幸福和谐的景象,但无人关注那个在厨房的女人,她忙碌了多久,是否享受烹饪的乐趣还是充满疲惫,镜头不会怼到一张疲惫的脸上。
我犹记得,十年前一些女演员曾经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无戏可拍的苦恼。只要她们过了三十岁,就会去扮演母亲、照顾孩子的女性,甚至无戏可拍。而那些戏的主角总是更年轻的女性,是她们始终给人打造生活美好的幻象,使年长女性成为可悲的背景。(当然,这不能怪年轻女性。)
时移境迁,女演员确实在接戏上有更大空间了,但直到我在电影院看《出走的决心》时,我才惊觉: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女性的日常景象,似乎是第一次被放大、被聚焦、被带到更多人眼前,让大家看到真实的面貌。
她可能根本不想做饭,她可能害怕杀鱼,她可能早已腰酸背疼,她可能害怕家人挑剔一点饭菜做得不够好吃。而大家享用完美食之后她依然是不被在意的那位,收拾桌子、洗碗、打扫,她的荣光没有太多值得回味的余地,很快她又被埋没到家务的繁琐中,被身边最亲近的人忽略甚至忘记。
在《出走的决心》中,姜武饰演李红(咏梅)的丈夫——也就是苏敏现实中那个好吃懒做的丈夫。他看上去没什么大毛病,不爱出去花天酒地,也算照顾家中帮忙抚育孩子。但是他应尽的义务总会冠冕堂皇更伟大一些:哪怕他取得了乒乓球、钓鱼的小小成绩,他都显得比自己妻子高人一等;更不用说在家务活中,他始终处于坐享其成的那个位子,以至于全家人在观念上习惯了,母亲、妻子,就应该是无条件奉献并要做到完美的人。李红,被容不得半点瑕疵。
姜武作为老道的演员,设计了一个特别动作,展现人物的傲慢。他坐的饭桌和厨房有玻璃窗之隔,等饭菜时,他一上了桌,就习惯用指关节敲击玻璃,快速地催促着厨房里的妻子:上菜,上碗筷!
这几声敲击,便是傲慢无礼的细节。在公共场合,只有顾客、上司催促服务员上菜才有这样的不尊重,但在家中,他丝毫不以为意,反以为荣。
“为什么你就该听我的?因为我明事理!”
这是姜武饰演的丈夫常讲的一句话。作为女性观众,我太容易听到这句话的熟悉感——身边的男性,长辈或者父亲,他们何尝不会将这几个字挂在嘴边,以显示自己身在家中的优越?
因为我明事理,因为我是一家之主,所以我理所当然地坐在桌上,等候美味的饭菜,也不必劳身去做其他繁琐的家务。因为我明事理,因为我是一家之主,所以我更应该去广阔天地,去打乒乓球、去钓鱼、去干事业,而不是委身于家中,做你们女人才做的事……
丈夫所说的话,是千千万万中国男性的代表语句。即使你在视频中看过苏敏的丈夫不觉得那是身边人、而不过是一个奇葩,但在电影中,演员会让你感知到,这就是一个普遍的人——他无处不在,他和他的妻子,就是亿万家庭日常的缩影。
而在这个家庭故事中,丈夫、父亲都称不上真正的敌人,但女人的遭遇却越来越坏、越来越坠落,直至她们发现自己无所依靠又付出所有,她们无处申诉、也无路可退。
咏梅在《出走的决心》中有几场爆发戏,展现了她惊人的力量。
一处是当她用刀刺向自己时,她对丈夫长久以来的言语打压不知该如何化解、她也无法宣泄自己的苦闷和愤怒,唯有伤害自己,才能引起对方的重视。——电影中的李红狠狠往自己身上扎了几刀,像从前传说中的“疯女人”,但更令人心疼的是,现实中的苏敏真的经历了这些,她曾展露自己的伤疤,像谈一桩已经被风吹散的往事。
咏梅饰演苏敏,乍看起来两人并不像,但不知为何,你能感受到,骨子里她们是相通的。
公共视野中的咏梅,拥有温和雍容的外表,她内敛而不自矜,独居东方古典美的气韵。但在电影中,咏梅能随时卸下自己优雅的外表,毫不设防地展现岁月在她身上磨砺的痕迹。她有皱纹,她不再身姿窈窕,她常常沮丧而疲惫,她像亿万中国妇女一样隐入尘烟,推着电瓶车或拎着菜爬楼的佝偻身影,和平凡的女人没什么不同。
身形、神态上的拟真,只是咏梅接近苏敏的一面。但更令人惊颤的相似是,她骨子里有一种韧劲,让你觉得她一定能做出什么超出凡常的事来,只是在静静等待那个时机。
《地久天长》里的咏梅,已经凭精湛细腻的表演,赢得了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桂冠。几年之后在《出走的决心》中再度饰演一个平凡的妻子、平凡的母亲,她更有了“四两拨千斤”的底蕴,尤其在这个时刻,让我眼泪猝不及防地掉下泪来——
当片中的李红决定去学驾照、却屡屡无法通过时,她在休息间歇听到了教练们的谈话。教练数落这个女人年纪大、不灵巧,教了很久都教不会,李红听在耳朵里,却没有当场发怒,反而做出了相反的举动。
她拿着自己做的辣椒酱到教练面前,问他们要不要尝尝。教练立刻意识到,刚刚的讲话已经被她听到,羞愧地低下头来。而李红收回拒绝,仍没有发怒,她静了静气,和教练娓娓道来:我想学好车,出去走一走,你们把我教会好不好?
那一刻,我感到了一种复杂的力量,向我重重袭来。咏梅的眼神和语气,你可以说是温柔的,也可以说是坚决的。但她看起来又那么忍气吞声,吞下了多少委屈和愤懑,但她说出来又那么的充满韧劲,像收回再弹出去的弹簧,重重打到对话者脸上,令人无法拒绝、无法不为自己的傲慢羞愧。
我脑中想了许许多多个女演员,却没有一个人能在此刻代替咏梅的表演。也只有她,能将那种温柔而充满韧性的决绝表达出来,它也是一种勇气,勇气的另一种形式。是多少人在岁月磨砺中渐渐知晓领悟的生存智慧,某一刻,你刚好需要它,而它就派上了大用场。
如果要说演出一种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故事,《出走的决心》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但可贵的也正是,它并不将日常的平凡视为平庸的素材,却将之重新打磨、塑造,再度还原到观众眼前。
当我这样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一个曾经的妻子在电影院看到自己熟悉的日常时,我无法不为那个镜像中的自我动容:有太多无声时刻,我们明白,这就是一种困境,无人能解,只有依靠我们自己的勇气冲破。
苏敏的幸运是,她出走了,而且持续在路上。她告诉大家,不是非要财富自由才有出走的勇气,一点退休金,一辆普普通通的车,也足够支撑一个普通女性重新开启生活。生活的定义,并不是只有一种模样,换到另一种模样,也不是那么未知的可怕。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苏敏一样,有一个人上路的坚决。但《出走的决心》充满启示:如果你感到现在的状况是一种困境,你可以改变,你可以选择。因为有人已经义无反顾走了很远,她回过头来和我们都打了一声招呼:
为自己活一次,你可以的。
它应该在商场、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的大屏上、医院的滚动屏幕上、民政局的大厅里循环播放,在小学、中学的生理卫生课上,在大学的开学第一课上给学生免费播放。
让所有人,尤其是对爱情婚姻充满幻想的女人清楚地意识到,你所憧憬走进的生活,里面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真相。
很多女生到现在还天真地认为,婚姻就是恋爱的延续,是一个男人呵护我爱我,我给他生下我们爱情的结晶,他就会一辈子珍惜我对我好。
别做梦了,婚姻不是这样。
婚姻里充斥着大量被默认为归属给女性的免费劳动,包括但不限于家务劳动、家庭必需品的采购、家庭开销的平衡、生育下一代、抚养&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孝顺公婆……等等等等。
很多你以为是两个人搭伙干的事,实际上都是女人在负担绝大部分的工作,男人往家里拿点家用,偶尔哄哄孩子玩玩,那就算是不错的男人了。
如果他再有个婚前买了房给了彩礼的“壮举”,那么更是一辈子都觉得女人占了他的便宜,应该乖乖地在家当牛做马了。
你们发现了吗?很多对女性来说重大到足以影响一生的事件,对女性都是遮遮掩掩、骗骗赖赖的,没有亲身感受过的女性,完全不知道其中真相如何。
比如性生活,比如生育,比如婚姻。
“过来人”绝口不提里面隐藏的疼痛、危险,对女性身体的伤害,劳动的剥削,心理的压力,只是含含混混地用一句“别的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来骗你上套。
反正你只要踏进来了,这辈子就很难再抽身了。
绝大部分女性,即便已经识破了这场盛大骗局的真相,也不会拥有“出走的决心”,她们甚至还会劝自己的女儿到年龄也赶快找个人嫁了。
因为她们不知道,女性的人生在结婚生子之外,还有别的选项,她们只会把自己的境遇归结为没有遇到好男人。
潜台词是,她们相信只要遇到一个好男人,女性的婚姻困境就会迎刃而解。
《出走的决心》当然在我看来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经典作品,在技法上它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它最好的地方在于没有把原型故事奇观化,没有将之作为个案去呈现,它展现的是最广大的女性困境。
就是一个普通的女人,遇到一个不算坏的男人,为什么还能把婚姻过成恐怖片?
《出走的决心》其实拍得非常克制,很多可以被放大煽情的地方,导演尹丽川都放弃掉了,尤其是原型人物苏敏阿姨在家中还遭受过家暴,但是导演都没有拍。
她在首映式上说了,想用电影中的李红,展现更普遍的、常见的女性生活,她们即便没有遭受到极端的困境,光是那些细水流深的日常,就足以令人窒息了。
影片中姜武扮演的孙大勇,没有家暴的行为,他「只不过」是下雨天不给李红打伞,李红给他做了爱吃的菜他习以为常,李红眼睛里进东西了他毫不在意,用训狗式的举动敲窗传达他的“指令”,他不赌不嫖没出轨,在很多男性观众眼里已经算得上是好男人的标准,所以他们无法理解李红的「矫情」。
“你们女人还想咋的?很多男人都像孙大勇那样不擅于表达感情,他又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你有什么忍不了的?”
我围观影片上映这几天男性观众们的破防,无外乎表达的就是这样的观点。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父亲甚至是他们自己在婚姻里都是这么个表现,或者还不如电影里那俩男的呢,如果女人都像李红那样受不了跑了,这个世界岂不是乱了套?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红开车出来很长时间,接到来自孙大勇的第一个电话,她还有着一丝期待,想着这个男人会不会有一点关心她,结果他说车上的etc卡绑的是他的银行卡,她用了81块钱。
她转给他81块钱,然后把etc卡拔下来扔得远远的。
人是情感的动物,需要同类的关心和认可,苏敏阿姨说她在夜晚露宿大家为了她的安全把她的小车围在其他房车的中央,这是她期盼已久却从未从丈夫那里得到过的东西。
她是活生生的人,不是给点吃的就任劳任怨拉磨的驴。
如果有人看到了这些细节还不懂她为什么要出走,那只能看作是既得利益者的傲慢。
最搞笑的,就是有男观众说,如果性转一下,李红是个男的,住在他老婆的房子里,自己就做点家务,老了突然说受不了了,不管家里人就出去自驾游,那么还不被骂成是抛妻弃子?
我对这样的“性转”简直嗤之以鼻,这还用得着性转吗?为什么都说女性是在丧偶式育儿,这不是因为进入婚姻之后的男人跟死了没分别?
明明人在这个家里,但是基本不承担家务和育儿的劳动,生孩子就贡献一哆嗦,到时候还要像影片里的女婿一样,把女儿失去工作在家照顾孩子说成是“在家歇着”。
如果“在家歇着”真这么爽,男人早就天天在家歇着让女人出去工作了。
男人不必拥有“出走的决心”,因为他们从来也没有被家庭被孩子束缚过自己的人生,他们从来没有在婚姻生活中感受到那么多的无助和失权。
他们可以因为工作忽略家庭,也可以因为追求梦想忽略家庭,但是不会有人嘴他们抛妻弃子不负责任,还会歌颂他们公而忘私或者“男人至死是少年”。
但是很明显,女性没有这样的待遇,因为绝大部分人绕来绕去就是想表达女性要为家庭付出更多。
既得利益者当然不理解奴隶的痛苦了,或者说他们清楚也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否则奴隶们都觉醒了反抗了,他们上哪儿剥削人去啊?
当然,男性观众反驳的诸多理由,并不都是垃圾话,有些对女性来说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比如他们很喜欢挂在嘴上的好人坏人论,孙大勇在他们的价值观里不算坏男人,甚至还算是个好男人,居然敢娶扶弟魔家庭里的女儿,这么伟大的男人,你个李红还敢挑三拣四,你这个坏女人,把别的女人都给教坏了!
这几天被热议的另一部作品《凡人歌》里的沈磊和谢美蓝这一对面对的舆论环境也是如此,丈夫沈磊被认为是踏实的好男人,在京的公务员,月入8千,稳定有面儿,妻子谢美蓝月入2万投行精英又如何,不是体制内就低人一等。
谢美蓝一开始也是好女人,不要房子车子彩礼就和沈磊裸婚了,两人租住在小蜗居里,房租和日常开销由谢美蓝负责,沈磊的工资全存起来,他的说法是用来应对大事儿。
之后许多年,两人生活条件一直没改善,房子买不起,谢美蓝想买个车沈磊也不同意,后来终于遇到大事儿,谢美蓝的母亲患上癌症,他俩房子太小没法接母亲来照顾,钱不够错过了靶向药的黄金治疗时间。
就连谢美蓝求沈磊和他们领导走动走动帮母亲解决个床位,大公无私的沈磊都拒绝了,他可以在单位无条件做好事帮别人加班,但是拒绝欠别人任何人情。
谢美蓝母亲去世成为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谢美蓝离开了沈磊,转投霸总怀抱,一个典型的被金钱诱惑变坏的女性工具人就这么塑造完毕了。
但是现在,人们总算不再一窝蜂地骂谢美蓝了。
无论是李红还是谢美蓝,都是典型的好女人,为什么一个「利他」的好女人,在嫁给一个男性口中的「好男人」之后,最终都生出了出走的决心,变成了抛夫弃子的坏女人?
很显然,父权社会对于好男人坏男人,好女人坏女人的标准并不是统一的,而是格外双标的。
父权社会并不奖励好男人,或者说并不像赞扬、鼓励好女人那样同样赞扬鼓励好男人,那些真心爱护妻子,承担部分家务和育儿责任的男人,不出去乱来的好男人,在男性内部并不受欢迎,更得不到尊重。
男性会讥笑、调侃这些好男人是怕老婆的妻管严,没有男性气概,如果这些好男人不参与他们内部的猎艳买春行为,不和他们造女性的黄谣,他们就会用各种方法威逼利诱好男人加入,成为他们的一员。
因为他们深知,好男人的存在会拉高男人的评价标准,如果这个世界上好男人占了多数,目前的舆论场就不会有男人不嫖不赌不出轨不家暴就算好男人的宽容环境了。
所以,他们在舆论上打压好男人,却习惯性地结成攻守同盟,为那些残忍伤害女友妻子的坏男人找借口,说他们是“老实人”,进一步降低好男人的标准。
与此同时,好女人的标准却越来越高,既要赚钱养家,又要貌美如花,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要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地生儿子,将儿子养育成龙,孝顺父母,体贴丈夫,最好就是不让丈夫操一点家里的心。
而坏女人的标准越来越低,敢要彩礼敢对男人挑三拣四的那就是坏女人,不想结婚不生孩子的也是坏女人。
他们需要女性成为「利他」的好女人,而不是「利己」的坏女人,因为这将最大程度地保障男性的利益,而男性如果都是「利她」的好男人,则会损害「利己」的坏男人的利益。
所以我们需要多多鼓励一些父权制标准之下的坏女人,因为有她们的存在,我们女性的生活才能多一点喘息的空间。
我更懒得对那些坏女人扔石头表忠心,因为你我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扔石头的坏女人。
生活在一个对好男人要求无限低,对好女人要求无限高的社会,才是女性最大的噩梦。
“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还在孤独的开放,所有她可爱的侣伴都已凋谢死亡。再也没有一朵鲜花陪伴在她的身旁,映照她绯红的脸庞,和她一同叹息悲伤。”
影片中这种迅即漫开的极强压抑感,像是狂风和暴雨同时径直往你的口鼻里灌,令人倍感窒息。
这不过是她这半生数十年来几千万分钟里微不足道的几十分钟;这不过是我国上亿妇女中的一个渺小的缩影。
区区几十分钟就让人如此压抑,而她又是如何在这水深火热的生活中坚持数十年的?这一个女性的痛苦就如此可怖,其他成千万上亿的女性又是如何走过来的?
小的时候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后来被父权压制、为家中男子“舍身取义”,母亲亦缄默屈从,所以一心想要逃离原生家庭所带来的伤害,于是从一个牢笼跳进另一个深渊,挣脱父权,锁上夫纲。
她不是个例。像她一样每日每夜内心煎熬的平凡女人,是走在街上与你擦肩而过的主妇、是踉踉跄跄挤上公交的面孔、是在超市和市场中徘徊的身影,甚至是讲台上和蔼可亲的老师、楼道里遇见的面带笑容的邻居、衣着光鲜却面露疲态的阿姨……太多太多,不计其数。这其中或许还有你自己的母亲。
她们都是受困的李红,她们在现实中可以成为如今的苏敏的却寥寥无几。
没有一个女生不爱鲜花。没有鲜花,塑料花也是好的。又何曾会有一个女生不爱美呢,她亦想要一头烫发,一袭裙摆,一张美照。可是这些向往美好的愿景,都被柴米油盐、欺辱责骂给锁住了,向往自由的心亦被丈夫亲戚、子孙儿女给挡住了。坐牢像是一个很可怕的词,但是这样的生活却比坐牢可怕更甚。
最近网上有一句很火的话——“人生是旷野啊”,但她却三十多年没有离开过郑州,少年时在成都的原野上与密友放声歌唱的时光成为心中牢记多年的白月光。“几十年没见过面哪来的感情”,几十年没见过却依然有深厚的感情。
人生是旷野,终于下定决心即刻出走,一切都释然了,人生顿时开阔了。
还有太多太多像她一样,数十年不曾出走、不曾看过外面世界的女性。
她们为了生活、为了体面、为了子女、为了家庭委曲求全,一味隐忍,给到他人价值,自己收获的却只有情绪,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光阴磨损中,逐渐麻木,他人习惯她们的付出,把这一份难得的辛苦看得一文不值。人生有太多的不值得,可是放下懦弱,拾起勇气却又确实是极为困难的抉择。
人生的旷野,不止是一种风景。长久的愿望、心中的向往、人生的目的,你自己想要领略世界的风采,你的母亲、你的妻子又何尝不想“看看生命还有没有别的过法”。
没有人天生有义务为了谁牺牲自己的利益与憧憬,母亲没有这个义务、妻子没有这个义务、女儿也没有这个义务,她们都没有这个义务。她们和那些糟粕传统中有利的一方一样,同样有权享受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为了谁去做取舍,或者谁的眼前利益而要等一等,再等一等。
这部影片是非常纯粹的女性电影人的作品,导演、编剧、主演都是女性,且是真正从女性视角出发,而非打着女性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此类影片已经出现了太多,每每都令人大失所望)。
女性导演,女性编剧(编剧之一阿美之前也曾和咏梅合作过《地久天长》),真实女性的故事,让整部影片的表达更为纯粹。真正理解,甚至经历过中国传统女性处境的人,才能如此精准,却又能如此平和地剖开现实中长久存在的矛盾。
影片通过主角现阶段有关“决心”的建造推动情节发展,在情节进展的同时加入倒叙的手法,把主角从青少年到当下的过程像拼图般一一还原。
从青少年的天真烂漫,到下定决心逃离原生家庭时的果敢坚毅,再到新婚阶段时的阳光与克己,再到日复一日搓磨后的疲惫与憔悴。
人物变化的轨迹十分明晰。
向往远方,憧憬自由。青少年的李红,带着侠义气魄,对未来与世界充满希冀。直至被父权三言两语轻而易举打碎梦想,整个人叛逆、渴望冲出牢笼束缚的意志愈加坚定。年轻的心性,有着这样的拼劲。婚后的李红,短暂的、些微的自由,尤其是获得工作后挣下第一份薪水,整个人洋溢着由内而外的喜悦与自在。可惜好景不长,旋即便被卷入可怕的斤斤计较与鸡毛蒜皮,在不浪漫的生活中逐渐被无爱的恐惧给束缚。成为丈夫的奴仆、生活的囚徒。
最令人倍感压抑、窒息的一场戏,是孙大勇莫名其妙的一句“你图啥你自己清楚”,这种任劳任怨、呕心沥血的付出,竟被人冤枉是另有所图,对一个原本就被压得腰都直不起来的女人来说,莫过于是天大的陷害与污蔑。难以想象她的生活中还有多少次这样莫须有的指责与谩骂,把她纯粹的付出、费力不讨好的辛苦当成污水。
几番因为他人眼前的利益而停止出行,一次次加深她心中的创伤,再到最后集中的爆发,节奏把控得很好。数十年的痛苦终于爆发,奋力挣脱枷锁的意志不会同意她重蹈覆辙,出走是最好的办法。这样坚韧的决心,令人动容。
晓雪是怎样的一个人。曾经叛逆,指责母亲懦弱,称不相信婚姻。再到后来长大成婚,逐渐也体贴母亲的不易。她对母亲的好,比如凑钱买车,观察出母亲中意的长裙并为之买下,在日常的生活中同样偏向母亲,在父母的争执中愿意为母亲说话。但当母亲的个人愿望与自己的个人利益冲突时,她还是选择了自我,这也使得母亲在这个家中最后的一股力量逐渐消逝,让母亲的眷恋与期待走空。
人们首先为自己思考,紧张自身的利益,有能力了再去顾及其他,这无可厚非。晓雪也并没有错,她或许无意中也造成了对母亲的压力,但她不是始作俑者,生活的连锁效应造成今天的地步,她同样也是受害者。
男性人物塑的造是立体的,而非刻意为了制造矛盾冲突和强行给某个人物按上特定的动机。也并非是为了故意激化矛盾而丑化的形象。人物的性格与行为是相匹配的。
比如孙大勇这个角色,从出场开始,他说“这汽水这么好喝,难怪要一毛五呢”,再到后来婚后初期,他说“我特意为你打的柜子,花了我八十块呢”,他也曾对李红好过,但是他的付出都是在用金钱衡量,他骨子里的自卑令他在缺乏威信时不断努力佯装威慑来换取一点自我慰藉,以此掩盖其内心中的怯懦、自卑与自私。
他的生活没有浪漫,只有斤斤计较与鸡毛蒜皮,这种枯燥、紧绷的日子是溶解人们对诗意生活向往的药剂。从而慢慢演变成巨大的压迫感,把生活周遭的氛围与磁场压迫得愈加阴郁、痛苦。独自撑伞走远、敲窗颐指气使、讥讽阴阳怪气,这些种种日复一日上演,令人身心俱疲。
影片还特意加了一场孙大勇当初有求于主任的戏份来丰富他的性格。在外唯唯诺诺,在家指手画脚。他抠门、自私、怯懦、平庸、自大还有懒惰,最为懒惰的他、最不明事理的他,却把自己自身的这些陋习强行施加在勤勉的妻子的身上,讽刺意味十足,令人更觉可笑。
再看徐晓阳这个角色,他看似是一个顾家好男人,好像能听从妻子的意见与想法,但从细节上看他仍存在许多潜意识中无法根治的“爹味”。他在生活中更多的时候只是起到一个和稀泥、谁也不得罪的作用,没有明显的自我主张,他并不是完全觉得妻子与自己地位平等,所以觉得男人挣钱养家、女人在家带娃是非常天经地义的事。所以他亦仅仅是比孙大勇好一点而已。
他从来不会直面家庭中出现的矛盾,永远摆出一种事情没烧到自己眉毛就隔岸观火的姿态,偶尔讨好这边,偶尔谄媚那边,放任家庭矛盾激烈化。对待妻子亦如是,能敷衍则敷衍,不能敷衍便稍稍上心。
脱离工作的晓雪因自己对外界涌现的新事物倍感陌生而陷入内耗,他说“你要是想看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可是他自己知道那些新鲜事物,知道外面时兴脱口秀,却从没与自己的妻子交谈过,他明明可以更早提出“我们一起去看脱口秀吧”,却懒于分享,推动妻子的信息茧房深刻闭环。
宁愿看着妻子逐步被自己的儿子困住前进的步伐。
重要的从来不是什么沿途的风景,想看这些去看苏敏阿姨的社媒账号即可,重要的是可以激励更多女性的、让他们有勇气在暗中坚定自我的「决心的炼成」。
中国的女性用了十几个世纪,成千上万年的时间才取得如今这么一点点进步。而如今如果你依旧留有“为什么别人的妻子可以百依百顺毫无怨言、为什么别人的妈妈可以劳心劳力甘之如饴”这种思想,而对拥有自我意识与行动的女性感到反常时,那么你正在为虎作伥,你也是阻碍男女平权的一颗螺丝。
本次牛班周限定一共有15位牛牛参与,平均分8.7
难得有国产真正聚焦女性人物的好电影,希望国内影视业再接再厉。
@Fairy 9.5分
从第一个镜头就开始落泪,太感动了,各方面都很好,完完全全的女性主义电影,愿我们都有出走的决心和活出自己的勇气。感谢苏敏阿姨,感谢《出走的决心》的女性主创,让我们看到忍了半辈子,等了半辈子的中国女性如此鲜活的生命力。
@空曲成歌 9.5分
太能共情了,哭了很多次,这完全就是千千万万个女性的缩影。也看到了我身边好多长辈的缩影。为什么以前几乎没有人离婚结婚率高,因为女人能忍。一个男人为家庭付出比较多大家就会夸他真是好男人这么体贴老婆,却没有人会说女人你真是一个好女人。因为就是默认了女人要更顾家,女人做家务也是很正常的事。一个女人如果忙工作少顾家就会说她不是一个好妈妈,但是一个男人忙工作不顾家就会说这个男人真辛苦赚钱。甚至大多数女人也不会反抗,就这样忍了当保姆一辈子,老了后还要伺候丈夫。之前因为计划生育结扎或者戴节育环99%也都是女人,而男人结扎则会说他身体变差没有阳刚之气。当女人开始反抗就会被说你太斤斤计较了别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会劝你再忍忍。电影其实拍的已经非常温和了还有这么多男的破防就更搞笑了
@raymexic 9.5分
在如今的语境下,你必须要为这样一部直面尖锐点的电影欢呼。一方面是它毫不遮掩地揭露了那些明明是错误的却被这个社会视为习以为常的夫妻关系中那叫人绝望的不平等,那些只在银幕上呈现了几分钟的压抑与不安却是我们的母亲和所有的女性用一生去经历的苦痛,语言已经无法形容其伟大;但另一方面,它又没有完全停留在单纯的呈现,而是借助时间线的交错与两代人生活的互文进一步地解释了“出走”的真正原因:原来世界的不公与我们自己的心软合力将我们曾经的理想磨灭,还给我们的生活上了一把沉重的锁,然而只要有彻底打破它的决心,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我们踏上自己的征程,这是女性之间不需言语就可以互相理解的真谛,却叫我们男性在无数次的探究后依然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永远不会懂,而我们应该永远为此羞愧。
@一级特工 9分
李红的故事将女性在几个时代中关于成长、职场、家庭等各个方面遭遇的不公尽数展现,所以完成“出走”的动作就是划时代的。
@Joker Aird🌈 9分
一位女性,她的一生都是在完成别人,社会所希望她成为的好女儿,好母亲,好妻子,什么时候可以为了自己而活呢!还要再等到什么时候呢! 其实在这里包括女儿在内都没有人真正理解和支持李红啊,这不只是男权的压迫,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压迫,这是作为女性创作者敏锐观察到的本质,对于男性角色的刻画很温和但也已经非常典了 女导演女编剧女制片人,这样的组合锁死!
@小歹 9分
每分每秒都在问自己,是否愿意就这样成为父权制的帮凶,是否能做些什么帮助身边具体的人,是否有勇气跟他们抗争到底。
@SebMia 9分
@脉搏敲击🦋 8.5分
无数个苏敏和李红是日常生活中与我擦肩的女人。女性的一般不能代表一般的女性,但未出走女性的日常总是共通的。摆在我们面前的社会是一片即便付出很多努力也可能颗粒无收的荒地,也是个长期被单一性别垄断,乐于培育“爹化”男人的世界。 沉溺于做梦的人总是幸福,可敢于破梦才有机会重启人生。关于婚姻、母职、孤独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去做制造“噪音”的人,去做摆脱性别社会定轨的人吧。祝福我们在多年后的临终前,所拥有的幸福不是儿孙满堂,而是能肯定自己愉悦、自由,不被别人插手地度过了这一生。
@mdr skywalker 8.5分
夏日玫瑰孤傲地开放,可爱的伴侣已凋谢死亡,两代女性的困境已经在歌词中暗示,就像电影的双线故事展现的那样,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被丈夫的大男子主义控制,被母亲的身份约束,她在凋谢但幸好没有死亡,用大半篇幅让她觉醒,让她选择去做自己。为什么片尾曲要用《心要野》,因为出走的决心已经下了,那就这样,随便吧。所有的角色描绘在现实中都有投射,这是电影最有意义的部分了。
@沩 8.5分
以为婚姻是新的开始,没想到是困住自己一生的牢笼。透过防盗网的镜头把人物拍成林中鸟,很窒息的代入感。女性在婚姻中面对的困境不仅仅来自于男方,还有整个社会体制,这场围剿是全方位的,更可怕的是她们避无可避,没有退路。当女儿想要阻止逃离困境的妈妈,一回头她自己的孩子也在用一声声妈妈提醒她的“母职困境”,堪称全片最恐怖镜头。 但总不会所有路都封了的,山路,野路,总有一条能通向自己的自由。
@芝士汉堡 8.5分
出走的决心即是觉醒的反叛,女性的困境以赤裸沉重的姿态直面不公,不再制造虚幻的梦境修饰美化自欺欺人,而是对焦真实的当下给予女性绝对的视角,淹没在各种琐碎家务里的母亲无力喘息还落不到好,父亲吃喝玩乐甩手掌柜的发号施令还不以为然,女儿感同身受着凌辱与伤害却为自己的事业也成为了剥削绑架母亲的帮凶,女婿看似理解支持却潜意识里跟父亲一个模样,那些不言自明的痛苦像一根根暗刺一点儿一点儿逼近跳动的心脏,我们不会等来所谓出走的机会,哪一刻出走其实都是最佳的时刻,她不只是妻子、母亲和姥姥,她更是她自己,总该也要为自己活一次,踏出的这一步真的太意义非凡了……
@理易封 8分
刚说完中国怎么拍不出来姥姥的外孙这种电影没多久,就打脸了,真实人物为电影提供了很好的底子,再把当代女性困境往上一摆,很容易打动人,心要野的小号声一出来,味更对了
@要丸 8分
在最不该出走的时节选择出走,是隐忍了大半辈子的爆发。中国女性在时代的问题下从出生就被困住,父母,丈夫,孩子,甚至孙辈,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其锁链。其实这不仅是家庭,职场,更是社会性的禁锢,甚至到现在还在成为一种轮回。所以纵使自然条件再恶劣,也不及精神控制的可怕,能做一次自己,不管做到什么地步,就是一场解放。最后回望年少时的自己,已经没有必要去想考上大学的人生会有何不同,因为什么时候“出走”都不算晚!
@tangerine 7.5分
直到电影结束,她才得以踏上旅程,电影想让我们看的就是她的前半辈子,一个中国女性为家庭任劳任怨的前半生。晓雪是片中很独特的一个角色,她从开始支持妈妈追求自我,到因为自己的追求而成为母亲另一个枷锁,两代女性的自我产生了冲突。即使女儿是那么支持妈妈,但她所代表的家庭的那一面,正是最初束缚了代代女性一辈子的根源,这是一个很悲剧的地方,这种复杂也堪称全片设计的点睛之笔。
下次周限定见。
往期影评请看👉🏻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13162905/?dt_dapp=1
周限定片单请看👉🏻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4313316/
我是一个经常去影院并且爱看国产片的人,这几年凡是质量比较高的基本都看过,无论商业或文艺。观影结束后,仔细想了想,并翻了翻观影记录,可以确认了,这是自2020年中国女性主义觉醒元年以来最好的女性主义电影。nn纵向来看,上世纪的《女人,四十》《人·鬼·情》高度有点太高,且非常具有艺术性,难以比较。横向来看,国外的《芭比》用玩具真人化来表现女性觉醒;《老娘与海》特鲁迪在一百多年前用自身实力来捍卫女性尊严;邵导说《爱情神话》并不是女性主义电影;其余女性题材影片或主题先行为其质量堪忧,或现实性完成度不够好,抑或与真人事迹核心观念发生偏颇。当然也有一部较好的《热辣滚烫》,这个后面会谈到。nn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影片,这也是与很多优秀女性主义电影所不同的一方面。影片中的事件与我们没有代差,此时正在千万个家庭中上演,影片没有对苏敏(片中的李红)上升到什么高度,甚至可以不谈“女性主义”这四个字,只是复刻了现实中女性在家庭中的困境而已,就足够令人共鸣和愤怒。nn三代女性,一代一代受困。少年时为了家庭,好成绩没得去上大学,她的母亲也是在这样一种被歧视、重男轻女的环境中过来的,本应是最理解最支持她的,但母亲觉得女性就是这条命。为了快点逃离父亲的家庭,看走了眼选错了人,孙大勇不仅抠,一分一毫都算得清清楚楚,同时和苏敏的父亲一样习惯了父权制的权力和掌控,只会指手画脚,每天都是抱怨、嫌弃,没有生活情趣,从不给好脸色从不表扬感激苏敏,自恃“一家之主”的地位被伺候着,整天和苏敏父亲的那句“当初我就说……”如出一辙地将“明事理”挂在嘴边,还时常说她“懒”,讽刺到极点,时刻爹味在线。晓雪虽然关心她爱她,但也无可奈何地囚禁在母职规训中,为了自己的前途还是想让母亲来帮她一把。nn这种困境不是怪罪于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就可以的了,这种是结构性的困境和不公,苏敏的母亲和女儿也是深陷困境中难以挣脱。之所以说是结构性的,就家庭方面而言,男性与女性的话语权是不平等的,男性在家庭中没有承担一半的家务,承担的那一小小部分也诸如是逗小孩玩等相对愉快简单的,那些沉重而繁琐的仍然是母亲在做。他们不想花那么多时间来做,做的时候也是随随便便做不好,而女性不会做的事情还得接受他们的训诫。苏敏的母亲接受了自古以来的规训,觉得女性就只能是这样活,晓雪这么依靠母亲带小孩,就是因为孙大勇根本就不细心不认真不去学不会带,也因为徐晓阳工作至上不去请假,在那个家庭中,男性角色对于自己本应同样承担的责任是缺位的。孙大勇退休了打乒乓球钓鱼都不操事家庭,苏敏都还有工作呢。在历经千年的父权结构中,从来都是如此,但并不对。这种结构也并不是苏敏出走就能改变的,而是社会上要整体改变,思想不再被禁锢,观念不再被规训,男性也是要行动的,否则对于每一个身处家庭中的女性而言突破的阻力都非常大。nn影片有个片段印象很深,晓雪失业了,徐晓阳的安慰是“刚好可以在家休息两天”,晓雪回应“你是觉得上班就比在家里带孩子辛苦吗”“你潜意识里就是这么想的了”。我相信这是绝大多数男性潜意识里的想法。这能延伸到女性要自立自强,要经济独立。苏敏从被办退学的那一刻起,今后的人生就注定走得更为艰难。没本科学历,不好找工作,孙大勇让她做家庭妇女,对她又不好,花钱抠抠嗖嗖,对每一分钱的去处都要计较半天,苏敏难以活得自在,常年打零工,经济收入有限。如果上了大学,可能就会去到更好的城市,遇到更好的人,至少能更容易找到好工作,经济富足了,对离婚的决定也不再那么优柔寡断。nn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是被忽视的了,是隐没的。即使这几年社会观念有所改变,认可家庭主妇的付出与辛苦,甚至说如果给予与职场相同或更高的待遇,那么就值得做吗?依然是极不推荐,因为她们所培养出的一切技能,比如说洗衣服、做饭、照顾孩子,在社会上是不具有可迁移性的。即使联想到家政、保洁阿姨,她们也是需要经过专门培训的,而且家庭主妇的经历也写不进履历,不具备竞争力。「家庭主妇的问题在于,ta所做的一切,其实对个体是一种消耗,而不是一种提升。ta无法在市场上得到认可,这份工作可持续的唯一希望,只能寄托在现有家庭的稳固之上。ta是被动的。」nn还有一处,是苏敏年年都到不了的同学会,三十年未曾离开郑州,线上视频成为最近的距离。是晓雪深感被同事抛弃不知“胡来”,感到所有人都在前进唯独自己原地踏步。有些年轻人感觉,妈妈是没有朋友的,但回想或听妈妈描述,妈妈不是一直都没有朋友,而是在做了家庭主妇、生儿育女以及步入中年后会与朋友渐行渐远,生活时间被繁琐且永远没有头的家庭事务所占据,留给自己的时间越发稀少。「婚育似乎是友情转变最明显的节点。有一半以上的读者都提到,当自己和挚友分别迈入婚姻、有了家庭,生活很快就变了样子。大多数人描述的生活是「家务柴米油盐养娃还房贷照顾老人」,中间没有标点符号——缺失的停顿最确切地描述了他们的生活——没有气口,也永不停歇。」nn苏敏自驾游三个月后,晓雪打电话说,“妈,我觉得你这样挺好的,我也想像你一样”,那时的晓雪,是完全感受到了母亲之前的付出,体认了被困住的感觉,想念她,感谢她。nn本片有一方面与《热辣滚烫》是一致的——找到了自己的主体性。热辣如果被理解成减肥片就太儿戏了,它海报上写的是“为自己活一次”,乐莹找到了自己想尝试的、自己热爱的,即使不被看好也依旧去做,不再把自己放于一个低的姿态。苏敏也是为自己而活,她不想再当性别中的“第二性”,不想让自己的需求总是被搁置在全家人需求的末位甚至被忽视,她要开启自己潇洒的生活了。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影片,它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并不是让每位女性都出去自驾游,那是不可能的,不是所有女性都想这样。正是找到自己的主体性,为自己所想要的而争取,学历、工作、经济、知识……它展现了我们社会上一个具有极大公约数的切面,警醒、警示着每一个人,每位女性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没有正确答案,但无论做什么选择,都要尽可能是:清醒地活着。nn影片中孙大勇的形象,我一开始会觉得是不是太过于极端了,因为我的家庭中没有长辈这么过分。但我想了想,可能只是我没见过太多人,或者不够细致观察体会。映后一位五十多岁的女观众说自己在家就是被这样对待的,我也更加确信“孙大勇”并不是个例。nn观影结束后,映后互动,全场自始至终没有一个男生举手,都是女生。我有点想举手,但最终没有。除了担心自己的思绪没有整理好说得比较乱,同时感觉到有点羞愧,自己曾经确实把妈妈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了,虽然这几年看的书多了后转变了很多。自己作为一名男性,如果站立来讲得还不错是不是争夺了对本片更具有发言权的女性的机会,并且自己所有关于女性主义的知识,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而女性是亲身经历实践付出了很多代价才总结出的。我看到现场很多女性观众代入了自己,甚至热泪盈眶,我很能共情苏敏的处境与决心,但男性是难以完全感同身受的,不具备这个能力,也无法像女性一样去做到完全的女性主义实践。默默当一个听众,去反思,去改变观念、行为,也挺好。nn这部电影不仅适合女性观看,也适合甚至男性更应该观看,不是去批判,而是去反思。当我听到映后有女性说旁边的男性睡了一整场、玩手机玩了一整场这种话时,我就觉得,这部片子对味了。nn今年国外有着那部极其优秀的《老娘与海》,我们这部虽然还有一点点距离,但我们终于有一部能拿得出手能相提并论的影片了,它们也都已经是我心目中极其优秀的女性主义影片,9分。nn注:「」内引用自https://mp.weixin.qq.com/s/P8JLOS99_-FYjDfZ8c1FGwnhttps://mp.weixin.qq.com/s/8h2X2CacXlFBUlsaHKQqiw
看《出走的决心》的时候一直在哭,“李红”的生活太像我妈妈了,糊里糊涂的嫁给一个不怎样的男人,生下女儿,忍辱负重的过了半辈子,被丈夫的冷暴力与算计压得喘不过气来。
孙大勇很像我爸,对着外人千好万好,大方有礼,对着自己的老婆算的一清二楚。眼红女婿给的新手机,所以阴阳怪气的说“你图什么你心里清楚”,一句没来由也说不清的指责逼的李红挥刀捅向自己,我懂那种憋屈,他云淡风轻的就能把人逼疯。
初二之前,我和我爸的相处都极少,他常年出差在外,我妈因病在40岁就内退了,独立带着我生活,我爸一个月给400块生活费,我不知道算多还是算少,只记得有一回妈妈跟家里条件比较好的二姨去了一场商场,回来带着哭腔说我二姨的女儿,也就是我表姐买了一个小小的衣服,就要400多块。
后来我爸的工作就不出差了,待在家里,总是吵架,他们俩是我这辈子见过最不合适的夫妻,没有一句话能说到一起,像孙大勇一样,我爸总想要个顺从温柔的妻子,说东不往西的那种,可惜我妈脾气暴躁,两人之间的对话极少,因为几乎一张嘴就要吵架。在我印象中,两人的最高纪录是冷战一年多不说话。
我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最怕的就是空气的沉默,以前放学回到家,在敲门进门前,总会暗暗听听里面的动静,如果是沉默或吵架,心会翻腾,如果是偶然的两人在正常说话,心里会开心一整天。那时候还很幼稚,他们日子过成这样,还妄想能好好过。
后来我妈就沉默了,尤其是在我离家上大学之后,她喜欢唱歌跳舞,就去外面唱歌跳舞,她喜欢旅游,就去外面报一些便宜的团旅游,哪怕吃住都不好,也乐在其中,她在家里总是沉默的,她不愿跟我爸说太多,每天只是做好一顿饭,她也几乎不跟我爸待在一个房间,因为我爸一天要抽掉近3包烟,家里烟雾弥漫,她除了在客厅看电视以外,就是在卧室睡觉,刷手机,自我记事以来,他们就是分居状态。
家里的经济也是分开的,我妈做几乎所有家务,我爸负责买菜,还有水电费,其他东西各付各的。有一次我妈说我洗完澡不关热水器,浪费电会被我爸看到,我还在问这咋看到,她告诉我,我爸每天上下楼都会看电表的转字,我想象不到那种滑稽的局面,直到有一次亲眼见到。
“出走的决心”发生在去年过年前,那时候全国都在发烧生病,我知道家里的状况,打电话时只敢说“注意身体”,不敢问细节,似乎当了鸵鸟,心里就会好受些,可我知道,他们不会照顾彼此的。
后来过年的时候有一晚夜里,我妈郑重的对我说她想离婚,她实在受不了了,阳的时候连口水都喝不上,还得做饭。我没有任何犹豫,像是早早在等这一天,对她说,我支持你,我先帮你找个房子。
是的,她没有房子,家里两套房子,都在我爸名下,我爸不会离婚,也不会给我妈一分钱,这些不需要去跟我爸询问,我知道确凿的答案。
我妈一个1958年出生的、时年65岁的老年女性,在结婚32年后,终于搬出了丈夫的家,搬进了自己租的房子里,这花掉了她退休工作的近一半,但她依然非常快乐。
从家里搬出来的那天我不在,我妈让我如常回到北京,装作不知任何事的样子,我理解她的意思,因为我爸是个惯会拉我下水的人,小时候他们吵架,我妈摔门离开,我爸躺在地下不让我去上学,我害怕的哇哇大哭,眼看上课的时间快要到了,但我的力气拉不动他。
搬家那一天我爸迎来了破防时刻,而我在北京心惊胆战,他追我妈搬家的车,想要知道我妈到底要去哪里,那天我非常好的朋友在老家帮我处理了这件事,指挥搬家师傅在高架桥上绕路,甩掉后面我爸的车,过程相当惊险刺激,我拜托朋友多给搬家师傅200块红包,师傅收下后意犹未尽,显然多年职业生涯从未搬过还要反追查的家。
后来的故事很简单,我妈过得很快乐,家里不再烟雾缭绕,她把屋子打扫的非常温馨,她和她的朋友们经常聚会,一周有一半时候都在外面玩,除了爱催我结婚生孩子外,目前没有什么大事了。
电影中的李红跟我妈很像,但也不那么像,她性格更内敛,而我妈则更火爆,孙大勇遇到我妈,肯定过得不会像电影里那么舒服;李红没有正经工作,半辈子打零工,我妈则常说,很庆幸自己有工作,她早早退休,那个军需被服厂给她的退休工资虽然不高,但足以让她负担生活,生病住院医保报销一大半,也令她满足。“女人一定得有工作”,我妈常常这么说。
而我爸不断问我“你妈外面肯定是有人了” “你劝劝你妈” “你告诉我你妈住哪里”,多次无果后改打温情牌,“你以后会管我吗” “你结婚的时候我丢人的都没办法邀请宾客” “这让你对象家里知道该咋办,丢人死了”。
一年多后,我爸似乎终于接受了现实,不再过多提及,他开始自己做饭,2小时才能吃上,他开始自己收拾屋子,我回去的时候倒也挺干净整洁,他马上要70岁了,我也不再妄想能改变他什么观念了。
至今他们还并未离婚,只是分开生活,我爸似乎前两年买过一块墓地,说给他们俩准备的,但我知道,我妈必然不会愿意的,这也是我在十几岁时就坚定过的心愿,绝不会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还是夫妻。
别碰脏钱
天地拳王
角斗士2
最后的慰安妇
异国入侵
豺狼的日子
讲述英籍职业杀手受聘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而法...
播放指数:2797℃
根据“50岁阿姨自驾游”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上映了。
2020年,56岁的河南女人苏敏独自上路,一辆大众”polo”,一个人,自驾游遍中国的大江南北。4年以来,她一直在路上,已走过几百个城市。而她的故事已被亿万人知晓——因为她曾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妇女,却因离家出走而变得不凡。
《出走的决心》,正是在苏敏真实故事基础上创作的电影。曾凭《地久天长》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的咏梅,饰演片中李红一角。她终日劳作,为丈夫、为女儿、为孙辈,洗衣做饭抚养孩子。当她有一天终于攒到自己的一部车,学会了开车,她有了离家出走的想法。当她终于能真正走出去,离开绑缚自己半生的家,她也成就了自己,终于可以为自己重活一次。
视频改编电影的必要性
早在《出走的决心》预告片释出时,我就想一定要去电影院看这部。也许为了咏梅,也许为了苏敏,但更吸引我的是,为什么一个平凡女性已在真实视频中展示的状态,要被搬上银幕?
苏敏以“50岁阿姨自驾游”为账号名,在自媒体上记录了她这些年行走天涯的点点滴滴。我曾被她的壮举打动,却从未真正跟着她的账号看一看,她到底去了哪些地方,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直到两个月前,苏敏在个人账号说,她准备离婚了,丈夫却和她开口要50万,她还有失去自媒体账号拥有权一半的风险。这狗血却真实的“剧情”仿佛只是把千千万万想要离婚女性的伤口摊在众人面前:看吧,即使我们已经具备了独自高飞的勇气和能力,我们依然要受限于某种无形的枷锁。对苏敏而言,最不解的是:这大半生我都在免费为家庭服务、从未得到应有的价值,为什么当我有一天可以出走时,还要倒贴50万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苏敏视频真实记录了回到家中和丈夫谈判的场景。他如此理直气壮地要钱,理直气壮地羞辱,对一起生活了多年妻子的诉求无动于衷。作为视频观众,多少人被这真实记录的一段气到血压升高——但转念一想,也许你我身边的女性未必不是过这种生活,我们的长辈、我们的母亲、甚至我们自己,谁能保证在这个场景里能够幸免人性的龌龊?
然而视频就算当时传播的量再大、知道的人再多,第二天它就像从未发生过一样,被新的信息淹没。没有人在感叹之后还会无端想起苏敏离婚的苦恼,正如当年她出走以后,也不会有太多人持续关注她继续过怎样的生活。
视频,始终带着媒体属性,速来、速去。但电影拍下来了,便会成为另一种形式。一种可以超越时空刻度的方法,即使有一天你不知道苏敏的真人真事也不再关心,但只要有这部电影,和她一样的女性处境就永远被人铭记、不断引起新的共鸣。电影,是使人性永恒的艺术。
女性是一种处境
和苏敏在视频账号上着重展示自驾游不同的是,《出走的决心》将视角聚焦在出走的动机而非过程上,始终向过去探究:为什么她会出走?
这可能是生活流电视剧里作为边角料填充的剧情:
一个普通的中年妇女,在家洗菜、做饭、将热饭菜端上桌。电视剧从来都是展现一家人其乐融融、围着饭桌幸福和谐的景象,但无人关注那个在厨房的女人,她忙碌了多久,是否享受烹饪的乐趣还是充满疲惫,镜头不会怼到一张疲惫的脸上。
我犹记得,十年前一些女演员曾经在公开场合表达自己无戏可拍的苦恼。只要她们过了三十岁,就会去扮演母亲、照顾孩子的女性,甚至无戏可拍。而那些戏的主角总是更年轻的女性,是她们始终给人打造生活美好的幻象,使年长女性成为可悲的背景。(当然,这不能怪年轻女性。)
时移境迁,女演员确实在接戏上有更大空间了,但直到我在电影院看《出走的决心》时,我才惊觉: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女性的日常景象,似乎是第一次被放大、被聚焦、被带到更多人眼前,让大家看到真实的面貌。
她可能根本不想做饭,她可能害怕杀鱼,她可能早已腰酸背疼,她可能害怕家人挑剔一点饭菜做得不够好吃。而大家享用完美食之后她依然是不被在意的那位,收拾桌子、洗碗、打扫,她的荣光没有太多值得回味的余地,很快她又被埋没到家务的繁琐中,被身边最亲近的人忽略甚至忘记。
在《出走的决心》中,姜武饰演李红(咏梅)的丈夫——也就是苏敏现实中那个好吃懒做的丈夫。他看上去没什么大毛病,不爱出去花天酒地,也算照顾家中帮忙抚育孩子。但是他应尽的义务总会冠冕堂皇更伟大一些:哪怕他取得了乒乓球、钓鱼的小小成绩,他都显得比自己妻子高人一等;更不用说在家务活中,他始终处于坐享其成的那个位子,以至于全家人在观念上习惯了,母亲、妻子,就应该是无条件奉献并要做到完美的人。李红,被容不得半点瑕疵。
姜武作为老道的演员,设计了一个特别动作,展现人物的傲慢。他坐的饭桌和厨房有玻璃窗之隔,等饭菜时,他一上了桌,就习惯用指关节敲击玻璃,快速地催促着厨房里的妻子:上菜,上碗筷!
这几声敲击,便是傲慢无礼的细节。在公共场合,只有顾客、上司催促服务员上菜才有这样的不尊重,但在家中,他丝毫不以为意,反以为荣。
“为什么你就该听我的?因为我明事理!”
这是姜武饰演的丈夫常讲的一句话。作为女性观众,我太容易听到这句话的熟悉感——身边的男性,长辈或者父亲,他们何尝不会将这几个字挂在嘴边,以显示自己身在家中的优越?
因为我明事理,因为我是一家之主,所以我理所当然地坐在桌上,等候美味的饭菜,也不必劳身去做其他繁琐的家务。因为我明事理,因为我是一家之主,所以我更应该去广阔天地,去打乒乓球、去钓鱼、去干事业,而不是委身于家中,做你们女人才做的事……
丈夫所说的话,是千千万万中国男性的代表语句。即使你在视频中看过苏敏的丈夫不觉得那是身边人、而不过是一个奇葩,但在电影中,演员会让你感知到,这就是一个普遍的人——他无处不在,他和他的妻子,就是亿万家庭日常的缩影。
而在这个家庭故事中,丈夫、父亲都称不上真正的敌人,但女人的遭遇却越来越坏、越来越坠落,直至她们发现自己无所依靠又付出所有,她们无处申诉、也无路可退。
咏梅的表演
咏梅在《出走的决心》中有几场爆发戏,展现了她惊人的力量。
一处是当她用刀刺向自己时,她对丈夫长久以来的言语打压不知该如何化解、她也无法宣泄自己的苦闷和愤怒,唯有伤害自己,才能引起对方的重视。——电影中的李红狠狠往自己身上扎了几刀,像从前传说中的“疯女人”,但更令人心疼的是,现实中的苏敏真的经历了这些,她曾展露自己的伤疤,像谈一桩已经被风吹散的往事。
咏梅饰演苏敏,乍看起来两人并不像,但不知为何,你能感受到,骨子里她们是相通的。
公共视野中的咏梅,拥有温和雍容的外表,她内敛而不自矜,独居东方古典美的气韵。但在电影中,咏梅能随时卸下自己优雅的外表,毫不设防地展现岁月在她身上磨砺的痕迹。她有皱纹,她不再身姿窈窕,她常常沮丧而疲惫,她像亿万中国妇女一样隐入尘烟,推着电瓶车或拎着菜爬楼的佝偻身影,和平凡的女人没什么不同。
身形、神态上的拟真,只是咏梅接近苏敏的一面。但更令人惊颤的相似是,她骨子里有一种韧劲,让你觉得她一定能做出什么超出凡常的事来,只是在静静等待那个时机。
《地久天长》里的咏梅,已经凭精湛细腻的表演,赢得了柏林电影节最佳女演员桂冠。几年之后在《出走的决心》中再度饰演一个平凡的妻子、平凡的母亲,她更有了“四两拨千斤”的底蕴,尤其在这个时刻,让我眼泪猝不及防地掉下泪来——
当片中的李红决定去学驾照、却屡屡无法通过时,她在休息间歇听到了教练们的谈话。教练数落这个女人年纪大、不灵巧,教了很久都教不会,李红听在耳朵里,却没有当场发怒,反而做出了相反的举动。
她拿着自己做的辣椒酱到教练面前,问他们要不要尝尝。教练立刻意识到,刚刚的讲话已经被她听到,羞愧地低下头来。而李红收回拒绝,仍没有发怒,她静了静气,和教练娓娓道来:我想学好车,出去走一走,你们把我教会好不好?
那一刻,我感到了一种复杂的力量,向我重重袭来。咏梅的眼神和语气,你可以说是温柔的,也可以说是坚决的。但她看起来又那么忍气吞声,吞下了多少委屈和愤懑,但她说出来又那么的充满韧劲,像收回再弹出去的弹簧,重重打到对话者脸上,令人无法拒绝、无法不为自己的傲慢羞愧。
我脑中想了许许多多个女演员,却没有一个人能在此刻代替咏梅的表演。也只有她,能将那种温柔而充满韧性的决绝表达出来,它也是一种勇气,勇气的另一种形式。是多少人在岁月磨砺中渐渐知晓领悟的生存智慧,某一刻,你刚好需要它,而它就派上了大用场。
如果要说演出一种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故事,《出走的决心》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但可贵的也正是,它并不将日常的平凡视为平庸的素材,却将之重新打磨、塑造,再度还原到观众眼前。
当我这样一个母亲、一个女儿、一个曾经的妻子在电影院看到自己熟悉的日常时,我无法不为那个镜像中的自我动容:有太多无声时刻,我们明白,这就是一种困境,无人能解,只有依靠我们自己的勇气冲破。
苏敏的幸运是,她出走了,而且持续在路上。她告诉大家,不是非要财富自由才有出走的勇气,一点退休金,一辆普普通通的车,也足够支撑一个普通女性重新开启生活。生活的定义,并不是只有一种模样,换到另一种模样,也不是那么未知的可怕。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会像苏敏一样,有一个人上路的坚决。但《出走的决心》充满启示:如果你感到现在的状况是一种困境,你可以改变,你可以选择。因为有人已经义无反顾走了很远,她回过头来和我们都打了一声招呼:
为自己活一次,你可以的。
它应该在商场、飞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的大屏上、医院的滚动屏幕上、民政局的大厅里循环播放,在小学、中学的生理卫生课上,在大学的开学第一课上给学生免费播放。
让所有人,尤其是对爱情婚姻充满幻想的女人清楚地意识到,你所憧憬走进的生活,里面究竟藏着什么样的真相。
很多女生到现在还天真地认为,婚姻就是恋爱的延续,是一个男人呵护我爱我,我给他生下我们爱情的结晶,他就会一辈子珍惜我对我好。
别做梦了,婚姻不是这样。
婚姻里充斥着大量被默认为归属给女性的免费劳动,包括但不限于家务劳动、家庭必需品的采购、家庭开销的平衡、生育下一代、抚养&教育孩子健康成长、孝顺公婆……等等等等。
很多你以为是两个人搭伙干的事,实际上都是女人在负担绝大部分的工作,男人往家里拿点家用,偶尔哄哄孩子玩玩,那就算是不错的男人了。
如果他再有个婚前买了房给了彩礼的“壮举”,那么更是一辈子都觉得女人占了他的便宜,应该乖乖地在家当牛做马了。
你们发现了吗?很多对女性来说重大到足以影响一生的事件,对女性都是遮遮掩掩、骗骗赖赖的,没有亲身感受过的女性,完全不知道其中真相如何。
比如性生活,比如生育,比如婚姻。
“过来人”绝口不提里面隐藏的疼痛、危险,对女性身体的伤害,劳动的剥削,心理的压力,只是含含混混地用一句“别的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来骗你上套。
反正你只要踏进来了,这辈子就很难再抽身了。
绝大部分女性,即便已经识破了这场盛大骗局的真相,也不会拥有“出走的决心”,她们甚至还会劝自己的女儿到年龄也赶快找个人嫁了。
因为她们不知道,女性的人生在结婚生子之外,还有别的选项,她们只会把自己的境遇归结为没有遇到好男人。
潜台词是,她们相信只要遇到一个好男人,女性的婚姻困境就会迎刃而解。
《出走的决心》当然在我看来并不是一部完美的经典作品,在技法上它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它最好的地方在于没有把原型故事奇观化,没有将之作为个案去呈现,它展现的是最广大的女性困境。
就是一个普通的女人,遇到一个不算坏的男人,为什么还能把婚姻过成恐怖片?
《出走的决心》其实拍得非常克制,很多可以被放大煽情的地方,导演尹丽川都放弃掉了,尤其是原型人物苏敏阿姨在家中还遭受过家暴,但是导演都没有拍。
她在首映式上说了,想用电影中的李红,展现更普遍的、常见的女性生活,她们即便没有遭受到极端的困境,光是那些细水流深的日常,就足以令人窒息了。
影片中姜武扮演的孙大勇,没有家暴的行为,他「只不过」是下雨天不给李红打伞,李红给他做了爱吃的菜他习以为常,李红眼睛里进东西了他毫不在意,用训狗式的举动敲窗传达他的“指令”,他不赌不嫖没出轨,在很多男性观众眼里已经算得上是好男人的标准,所以他们无法理解李红的「矫情」。
“你们女人还想咋的?很多男人都像孙大勇那样不擅于表达感情,他又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你有什么忍不了的?”
我围观影片上映这几天男性观众们的破防,无外乎表达的就是这样的观点。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父亲甚至是他们自己在婚姻里都是这么个表现,或者还不如电影里那俩男的呢,如果女人都像李红那样受不了跑了,这个世界岂不是乱了套?
影片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李红开车出来很长时间,接到来自孙大勇的第一个电话,她还有着一丝期待,想着这个男人会不会有一点关心她,结果他说车上的etc卡绑的是他的银行卡,她用了81块钱。
她转给他81块钱,然后把etc卡拔下来扔得远远的。
人是情感的动物,需要同类的关心和认可,苏敏阿姨说她在夜晚露宿大家为了她的安全把她的小车围在其他房车的中央,这是她期盼已久却从未从丈夫那里得到过的东西。
她是活生生的人,不是给点吃的就任劳任怨拉磨的驴。
如果有人看到了这些细节还不懂她为什么要出走,那只能看作是既得利益者的傲慢。
最搞笑的,就是有男观众说,如果性转一下,李红是个男的,住在他老婆的房子里,自己就做点家务,老了突然说受不了了,不管家里人就出去自驾游,那么还不被骂成是抛妻弃子?
我对这样的“性转”简直嗤之以鼻,这还用得着性转吗?为什么都说女性是在丧偶式育儿,这不是因为进入婚姻之后的男人跟死了没分别?
明明人在这个家里,但是基本不承担家务和育儿的劳动,生孩子就贡献一哆嗦,到时候还要像影片里的女婿一样,把女儿失去工作在家照顾孩子说成是“在家歇着”。
如果“在家歇着”真这么爽,男人早就天天在家歇着让女人出去工作了。
男人不必拥有“出走的决心”,因为他们从来也没有被家庭被孩子束缚过自己的人生,他们从来没有在婚姻生活中感受到那么多的无助和失权。
他们可以因为工作忽略家庭,也可以因为追求梦想忽略家庭,但是不会有人嘴他们抛妻弃子不负责任,还会歌颂他们公而忘私或者“男人至死是少年”。
但是很明显,女性没有这样的待遇,因为绝大部分人绕来绕去就是想表达女性要为家庭付出更多。
既得利益者当然不理解奴隶的痛苦了,或者说他们清楚也要揣着明白装糊涂,否则奴隶们都觉醒了反抗了,他们上哪儿剥削人去啊?
当然,男性观众反驳的诸多理由,并不都是垃圾话,有些对女性来说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比如他们很喜欢挂在嘴上的好人坏人论,孙大勇在他们的价值观里不算坏男人,甚至还算是个好男人,居然敢娶扶弟魔家庭里的女儿,这么伟大的男人,你个李红还敢挑三拣四,你这个坏女人,把别的女人都给教坏了!
这几天被热议的另一部作品《凡人歌》里的沈磊和谢美蓝这一对面对的舆论环境也是如此,丈夫沈磊被认为是踏实的好男人,在京的公务员,月入8千,稳定有面儿,妻子谢美蓝月入2万投行精英又如何,不是体制内就低人一等。
谢美蓝一开始也是好女人,不要房子车子彩礼就和沈磊裸婚了,两人租住在小蜗居里,房租和日常开销由谢美蓝负责,沈磊的工资全存起来,他的说法是用来应对大事儿。
之后许多年,两人生活条件一直没改善,房子买不起,谢美蓝想买个车沈磊也不同意,后来终于遇到大事儿,谢美蓝的母亲患上癌症,他俩房子太小没法接母亲来照顾,钱不够错过了靶向药的黄金治疗时间。
就连谢美蓝求沈磊和他们领导走动走动帮母亲解决个床位,大公无私的沈磊都拒绝了,他可以在单位无条件做好事帮别人加班,但是拒绝欠别人任何人情。
谢美蓝母亲去世成为压死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谢美蓝离开了沈磊,转投霸总怀抱,一个典型的被金钱诱惑变坏的女性工具人就这么塑造完毕了。
但是现在,人们总算不再一窝蜂地骂谢美蓝了。
无论是李红还是谢美蓝,都是典型的好女人,为什么一个「利他」的好女人,在嫁给一个男性口中的「好男人」之后,最终都生出了出走的决心,变成了抛夫弃子的坏女人?
很显然,父权社会对于好男人坏男人,好女人坏女人的标准并不是统一的,而是格外双标的。
父权社会并不奖励好男人,或者说并不像赞扬、鼓励好女人那样同样赞扬鼓励好男人,那些真心爱护妻子,承担部分家务和育儿责任的男人,不出去乱来的好男人,在男性内部并不受欢迎,更得不到尊重。
男性会讥笑、调侃这些好男人是怕老婆的妻管严,没有男性气概,如果这些好男人不参与他们内部的猎艳买春行为,不和他们造女性的黄谣,他们就会用各种方法威逼利诱好男人加入,成为他们的一员。
因为他们深知,好男人的存在会拉高男人的评价标准,如果这个世界上好男人占了多数,目前的舆论场就不会有男人不嫖不赌不出轨不家暴就算好男人的宽容环境了。
所以,他们在舆论上打压好男人,却习惯性地结成攻守同盟,为那些残忍伤害女友妻子的坏男人找借口,说他们是“老实人”,进一步降低好男人的标准。
与此同时,好女人的标准却越来越高,既要赚钱养家,又要貌美如花,出得厅堂入得厨房,要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地生儿子,将儿子养育成龙,孝顺父母,体贴丈夫,最好就是不让丈夫操一点家里的心。
而坏女人的标准越来越低,敢要彩礼敢对男人挑三拣四的那就是坏女人,不想结婚不生孩子的也是坏女人。
他们需要女性成为「利他」的好女人,而不是「利己」的坏女人,因为这将最大程度地保障男性的利益,而男性如果都是「利她」的好男人,则会损害「利己」的坏男人的利益。
所以我们需要多多鼓励一些父权制标准之下的坏女人,因为有她们的存在,我们女性的生活才能多一点喘息的空间。
我更懒得对那些坏女人扔石头表忠心,因为你我都可能成为下一个被扔石头的坏女人。
生活在一个对好男人要求无限低,对好女人要求无限高的社会,才是女性最大的噩梦。
“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还在孤独的开放,所有她可爱的侣伴都已凋谢死亡。再也没有一朵鲜花陪伴在她的身旁,映照她绯红的脸庞,和她一同叹息悲伤。”
01.她,是谁?
影片中这种迅即漫开的极强压抑感,像是狂风和暴雨同时径直往你的口鼻里灌,令人倍感窒息。
这不过是她这半生数十年来几千万分钟里微不足道的几十分钟;这不过是我国上亿妇女中的一个渺小的缩影。
区区几十分钟就让人如此压抑,而她又是如何在这水深火热的生活中坚持数十年的?这一个女性的痛苦就如此可怖,其他成千万上亿的女性又是如何走过来的?
小的时候渴望用知识改变命运,后来被父权压制、为家中男子“舍身取义”,母亲亦缄默屈从,所以一心想要逃离原生家庭所带来的伤害,于是从一个牢笼跳进另一个深渊,挣脱父权,锁上夫纲。
她不是个例。像她一样每日每夜内心煎熬的平凡女人,是走在街上与你擦肩而过的主妇、是踉踉跄跄挤上公交的面孔、是在超市和市场中徘徊的身影,甚至是讲台上和蔼可亲的老师、楼道里遇见的面带笑容的邻居、衣着光鲜却面露疲态的阿姨……太多太多,不计其数。这其中或许还有你自己的母亲。
她们都是受困的李红,她们在现实中可以成为如今的苏敏的却寥寥无几。
没有一个女生不爱鲜花。没有鲜花,塑料花也是好的。又何曾会有一个女生不爱美呢,她亦想要一头烫发,一袭裙摆,一张美照。可是这些向往美好的愿景,都被柴米油盐、欺辱责骂给锁住了,向往自由的心亦被丈夫亲戚、子孙儿女给挡住了。坐牢像是一个很可怕的词,但是这样的生活却比坐牢可怕更甚。
最近网上有一句很火的话——“人生是旷野啊”,但她却三十多年没有离开过郑州,少年时在成都的原野上与密友放声歌唱的时光成为心中牢记多年的白月光。“几十年没见过面哪来的感情”,几十年没见过却依然有深厚的感情。
人生是旷野,终于下定决心即刻出走,一切都释然了,人生顿时开阔了。
还有太多太多像她一样,数十年不曾出走、不曾看过外面世界的女性。
她们为了生活、为了体面、为了子女、为了家庭委曲求全,一味隐忍,给到他人价值,自己收获的却只有情绪,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光阴磨损中,逐渐麻木,他人习惯她们的付出,把这一份难得的辛苦看得一文不值。人生有太多的不值得,可是放下懦弱,拾起勇气却又确实是极为困难的抉择。
人生的旷野,不止是一种风景。长久的愿望、心中的向往、人生的目的,你自己想要领略世界的风采,你的母亲、你的妻子又何尝不想“看看生命还有没有别的过法”。
没有人天生有义务为了谁牺牲自己的利益与憧憬,母亲没有这个义务、妻子没有这个义务、女儿也没有这个义务,她们都没有这个义务。她们和那些糟粕传统中有利的一方一样,同样有权享受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为了谁去做取舍,或者谁的眼前利益而要等一等,再等一等。
02.她们
这部影片是非常纯粹的女性电影人的作品,导演、编剧、主演都是女性,且是真正从女性视角出发,而非打着女性的幌子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此类影片已经出现了太多,每每都令人大失所望)。
女性导演,女性编剧(编剧之一阿美之前也曾和咏梅合作过《地久天长》),真实女性的故事,让整部影片的表达更为纯粹。真正理解,甚至经历过中国传统女性处境的人,才能如此精准,却又能如此平和地剖开现实中长久存在的矛盾。
影片通过主角现阶段有关“决心”的建造推动情节发展,在情节进展的同时加入倒叙的手法,把主角从青少年到当下的过程像拼图般一一还原。
从青少年的天真烂漫,到下定决心逃离原生家庭时的果敢坚毅,再到新婚阶段时的阳光与克己,再到日复一日搓磨后的疲惫与憔悴。
人物变化的轨迹十分明晰。
向往远方,憧憬自由。青少年的李红,带着侠义气魄,对未来与世界充满希冀。直至被父权三言两语轻而易举打碎梦想,整个人叛逆、渴望冲出牢笼束缚的意志愈加坚定。年轻的心性,有着这样的拼劲。婚后的李红,短暂的、些微的自由,尤其是获得工作后挣下第一份薪水,整个人洋溢着由内而外的喜悦与自在。可惜好景不长,旋即便被卷入可怕的斤斤计较与鸡毛蒜皮,在不浪漫的生活中逐渐被无爱的恐惧给束缚。成为丈夫的奴仆、生活的囚徒。
最令人倍感压抑、窒息的一场戏,是孙大勇莫名其妙的一句“你图啥你自己清楚”,这种任劳任怨、呕心沥血的付出,竟被人冤枉是另有所图,对一个原本就被压得腰都直不起来的女人来说,莫过于是天大的陷害与污蔑。难以想象她的生活中还有多少次这样莫须有的指责与谩骂,把她纯粹的付出、费力不讨好的辛苦当成污水。
几番因为他人眼前的利益而停止出行,一次次加深她心中的创伤,再到最后集中的爆发,节奏把控得很好。数十年的痛苦终于爆发,奋力挣脱枷锁的意志不会同意她重蹈覆辙,出走是最好的办法。这样坚韧的决心,令人动容。
晓雪是怎样的一个人。曾经叛逆,指责母亲懦弱,称不相信婚姻。再到后来长大成婚,逐渐也体贴母亲的不易。她对母亲的好,比如凑钱买车,观察出母亲中意的长裙并为之买下,在日常的生活中同样偏向母亲,在父母的争执中愿意为母亲说话。但当母亲的个人愿望与自己的个人利益冲突时,她还是选择了自我,这也使得母亲在这个家中最后的一股力量逐渐消逝,让母亲的眷恋与期待走空。
人们首先为自己思考,紧张自身的利益,有能力了再去顾及其他,这无可厚非。晓雪也并没有错,她或许无意中也造成了对母亲的压力,但她不是始作俑者,生活的连锁效应造成今天的地步,她同样也是受害者。
03.他们
男性人物塑的造是立体的,而非刻意为了制造矛盾冲突和强行给某个人物按上特定的动机。也并非是为了故意激化矛盾而丑化的形象。人物的性格与行为是相匹配的。
比如孙大勇这个角色,从出场开始,他说“这汽水这么好喝,难怪要一毛五呢”,再到后来婚后初期,他说“我特意为你打的柜子,花了我八十块呢”,他也曾对李红好过,但是他的付出都是在用金钱衡量,他骨子里的自卑令他在缺乏威信时不断努力佯装威慑来换取一点自我慰藉,以此掩盖其内心中的怯懦、自卑与自私。
他的生活没有浪漫,只有斤斤计较与鸡毛蒜皮,这种枯燥、紧绷的日子是溶解人们对诗意生活向往的药剂。从而慢慢演变成巨大的压迫感,把生活周遭的氛围与磁场压迫得愈加阴郁、痛苦。独自撑伞走远、敲窗颐指气使、讥讽阴阳怪气,这些种种日复一日上演,令人身心俱疲。
影片还特意加了一场孙大勇当初有求于主任的戏份来丰富他的性格。在外唯唯诺诺,在家指手画脚。他抠门、自私、怯懦、平庸、自大还有懒惰,最为懒惰的他、最不明事理的他,却把自己自身的这些陋习强行施加在勤勉的妻子的身上,讽刺意味十足,令人更觉可笑。
再看徐晓阳这个角色,他看似是一个顾家好男人,好像能听从妻子的意见与想法,但从细节上看他仍存在许多潜意识中无法根治的“爹味”。他在生活中更多的时候只是起到一个和稀泥、谁也不得罪的作用,没有明显的自我主张,他并不是完全觉得妻子与自己地位平等,所以觉得男人挣钱养家、女人在家带娃是非常天经地义的事。所以他亦仅仅是比孙大勇好一点而已。
他从来不会直面家庭中出现的矛盾,永远摆出一种事情没烧到自己眉毛就隔岸观火的姿态,偶尔讨好这边,偶尔谄媚那边,放任家庭矛盾激烈化。对待妻子亦如是,能敷衍则敷衍,不能敷衍便稍稍上心。
脱离工作的晓雪因自己对外界涌现的新事物倍感陌生而陷入内耗,他说“你要是想看我们随时都可以看”,可是他自己知道那些新鲜事物,知道外面时兴脱口秀,却从没与自己的妻子交谈过,他明明可以更早提出“我们一起去看脱口秀吧”,却懒于分享,推动妻子的信息茧房深刻闭环。
宁愿看着妻子逐步被自己的儿子困住前进的步伐。
04.她,是自己
重要的从来不是什么沿途的风景,想看这些去看苏敏阿姨的社媒账号即可,重要的是可以激励更多女性的、让他们有勇气在暗中坚定自我的「决心的炼成」。
中国的女性用了十几个世纪,成千上万年的时间才取得如今这么一点点进步。而如今如果你依旧留有“为什么别人的妻子可以百依百顺毫无怨言、为什么别人的妈妈可以劳心劳力甘之如饴”这种思想,而对拥有自我意识与行动的女性感到反常时,那么你正在为虎作伥,你也是阻碍男女平权的一颗螺丝。
本次牛班周限定一共有15位牛牛参与,平均分8.7
难得有国产真正聚焦女性人物的好电影,希望国内影视业再接再厉。
@Fairy 9.5分
从第一个镜头就开始落泪,太感动了,各方面都很好,完完全全的女性主义电影,愿我们都有出走的决心和活出自己的勇气。感谢苏敏阿姨,感谢《出走的决心》的女性主创,让我们看到忍了半辈子,等了半辈子的中国女性如此鲜活的生命力。
@空曲成歌 9.5分
太能共情了,哭了很多次,这完全就是千千万万个女性的缩影。也看到了我身边好多长辈的缩影。为什么以前几乎没有人离婚结婚率高,因为女人能忍。一个男人为家庭付出比较多大家就会夸他真是好男人这么体贴老婆,却没有人会说女人你真是一个好女人。因为就是默认了女人要更顾家,女人做家务也是很正常的事。一个女人如果忙工作少顾家就会说她不是一个好妈妈,但是一个男人忙工作不顾家就会说这个男人真辛苦赚钱。甚至大多数女人也不会反抗,就这样忍了当保姆一辈子,老了后还要伺候丈夫。之前因为计划生育结扎或者戴节育环99%也都是女人,而男人结扎则会说他身体变差没有阳刚之气。当女人开始反抗就会被说你太斤斤计较了别人都是这样过来的会劝你再忍忍。电影其实拍的已经非常温和了还有这么多男的破防就更搞笑了
@raymexic 9.5分
在如今的语境下,你必须要为这样一部直面尖锐点的电影欢呼。一方面是它毫不遮掩地揭露了那些明明是错误的却被这个社会视为习以为常的夫妻关系中那叫人绝望的不平等,那些只在银幕上呈现了几分钟的压抑与不安却是我们的母亲和所有的女性用一生去经历的苦痛,语言已经无法形容其伟大;但另一方面,它又没有完全停留在单纯的呈现,而是借助时间线的交错与两代人生活的互文进一步地解释了“出走”的真正原因:原来世界的不公与我们自己的心软合力将我们曾经的理想磨灭,还给我们的生活上了一把沉重的锁,然而只要有彻底打破它的决心,没有任何东西能阻止我们踏上自己的征程,这是女性之间不需言语就可以互相理解的真谛,却叫我们男性在无数次的探究后依然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永远不会懂,而我们应该永远为此羞愧。
@一级特工 9分
李红的故事将女性在几个时代中关于成长、职场、家庭等各个方面遭遇的不公尽数展现,所以完成“出走”的动作就是划时代的。
@Joker Aird🌈 9分
一位女性,她的一生都是在完成别人,社会所希望她成为的好女儿,好母亲,好妻子,什么时候可以为了自己而活呢!还要再等到什么时候呢! 其实在这里包括女儿在内都没有人真正理解和支持李红啊,这不只是男权的压迫,是整个社会结构的压迫,这是作为女性创作者敏锐观察到的本质,对于男性角色的刻画很温和但也已经非常典了 女导演女编剧女制片人,这样的组合锁死!
@小歹 9分
每分每秒都在问自己,是否愿意就这样成为父权制的帮凶,是否能做些什么帮助身边具体的人,是否有勇气跟他们抗争到底。
@SebMia 9分
@脉搏敲击🦋 8.5分
无数个苏敏和李红是日常生活中与我擦肩的女人。女性的一般不能代表一般的女性,但未出走女性的日常总是共通的。摆在我们面前的社会是一片即便付出很多努力也可能颗粒无收的荒地,也是个长期被单一性别垄断,乐于培育“爹化”男人的世界。 沉溺于做梦的人总是幸福,可敢于破梦才有机会重启人生。关于婚姻、母职、孤独的问题,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去做制造“噪音”的人,去做摆脱性别社会定轨的人吧。祝福我们在多年后的临终前,所拥有的幸福不是儿孙满堂,而是能肯定自己愉悦、自由,不被别人插手地度过了这一生。
@mdr skywalker 8.5分
夏日玫瑰孤傲地开放,可爱的伴侣已凋谢死亡,两代女性的困境已经在歌词中暗示,就像电影的双线故事展现的那样,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被丈夫的大男子主义控制,被母亲的身份约束,她在凋谢但幸好没有死亡,用大半篇幅让她觉醒,让她选择去做自己。为什么片尾曲要用《心要野》,因为出走的决心已经下了,那就这样,随便吧。所有的角色描绘在现实中都有投射,这是电影最有意义的部分了。
@沩 8.5分
以为婚姻是新的开始,没想到是困住自己一生的牢笼。透过防盗网的镜头把人物拍成林中鸟,很窒息的代入感。女性在婚姻中面对的困境不仅仅来自于男方,还有整个社会体制,这场围剿是全方位的,更可怕的是她们避无可避,没有退路。当女儿想要阻止逃离困境的妈妈,一回头她自己的孩子也在用一声声妈妈提醒她的“母职困境”,堪称全片最恐怖镜头。 但总不会所有路都封了的,山路,野路,总有一条能通向自己的自由。
@芝士汉堡 8.5分
出走的决心即是觉醒的反叛,女性的困境以赤裸沉重的姿态直面不公,不再制造虚幻的梦境修饰美化自欺欺人,而是对焦真实的当下给予女性绝对的视角,淹没在各种琐碎家务里的母亲无力喘息还落不到好,父亲吃喝玩乐甩手掌柜的发号施令还不以为然,女儿感同身受着凌辱与伤害却为自己的事业也成为了剥削绑架母亲的帮凶,女婿看似理解支持却潜意识里跟父亲一个模样,那些不言自明的痛苦像一根根暗刺一点儿一点儿逼近跳动的心脏,我们不会等来所谓出走的机会,哪一刻出走其实都是最佳的时刻,她不只是妻子、母亲和姥姥,她更是她自己,总该也要为自己活一次,踏出的这一步真的太意义非凡了……
@理易封 8分
刚说完中国怎么拍不出来姥姥的外孙这种电影没多久,就打脸了,真实人物为电影提供了很好的底子,再把当代女性困境往上一摆,很容易打动人,心要野的小号声一出来,味更对了
@要丸 8分
在最不该出走的时节选择出走,是隐忍了大半辈子的爆发。中国女性在时代的问题下从出生就被困住,父母,丈夫,孩子,甚至孙辈,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是其锁链。其实这不仅是家庭,职场,更是社会性的禁锢,甚至到现在还在成为一种轮回。所以纵使自然条件再恶劣,也不及精神控制的可怕,能做一次自己,不管做到什么地步,就是一场解放。最后回望年少时的自己,已经没有必要去想考上大学的人生会有何不同,因为什么时候“出走”都不算晚!
@tangerine 7.5分
直到电影结束,她才得以踏上旅程,电影想让我们看的就是她的前半辈子,一个中国女性为家庭任劳任怨的前半生。晓雪是片中很独特的一个角色,她从开始支持妈妈追求自我,到因为自己的追求而成为母亲另一个枷锁,两代女性的自我产生了冲突。即使女儿是那么支持妈妈,但她所代表的家庭的那一面,正是最初束缚了代代女性一辈子的根源,这是一个很悲剧的地方,这种复杂也堪称全片设计的点睛之笔。
下次周限定见。
往期影评请看👉🏻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13162905/?dt_dapp=1
周限定片单请看👉🏻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54313316/
我是一个经常去影院并且爱看国产片的人,这几年凡是质量比较高的基本都看过,无论商业或文艺。观影结束后,仔细想了想,并翻了翻观影记录,可以确认了,这是自2020年中国女性主义觉醒元年以来最好的女性主义电影。nn纵向来看,上世纪的《女人,四十》《人·鬼·情》高度有点太高,且非常具有艺术性,难以比较。横向来看,国外的《芭比》用玩具真人化来表现女性觉醒;《老娘与海》特鲁迪在一百多年前用自身实力来捍卫女性尊严;邵导说《爱情神话》并不是女性主义电影;其余女性题材影片或主题先行为其质量堪忧,或现实性完成度不够好,抑或与真人事迹核心观念发生偏颇。当然也有一部较好的《热辣滚烫》,这个后面会谈到。nn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影片,这也是与很多优秀女性主义电影所不同的一方面。影片中的事件与我们没有代差,此时正在千万个家庭中上演,影片没有对苏敏(片中的李红)上升到什么高度,甚至可以不谈“女性主义”这四个字,只是复刻了现实中女性在家庭中的困境而已,就足够令人共鸣和愤怒。nn三代女性,一代一代受困。少年时为了家庭,好成绩没得去上大学,她的母亲也是在这样一种被歧视、重男轻女的环境中过来的,本应是最理解最支持她的,但母亲觉得女性就是这条命。为了快点逃离父亲的家庭,看走了眼选错了人,孙大勇不仅抠,一分一毫都算得清清楚楚,同时和苏敏的父亲一样习惯了父权制的权力和掌控,只会指手画脚,每天都是抱怨、嫌弃,没有生活情趣,从不给好脸色从不表扬感激苏敏,自恃“一家之主”的地位被伺候着,整天和苏敏父亲的那句“当初我就说……”如出一辙地将“明事理”挂在嘴边,还时常说她“懒”,讽刺到极点,时刻爹味在线。晓雪虽然关心她爱她,但也无可奈何地囚禁在母职规训中,为了自己的前途还是想让母亲来帮她一把。nn这种困境不是怪罪于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就可以的了,这种是结构性的困境和不公,苏敏的母亲和女儿也是深陷困境中难以挣脱。之所以说是结构性的,就家庭方面而言,男性与女性的话语权是不平等的,男性在家庭中没有承担一半的家务,承担的那一小小部分也诸如是逗小孩玩等相对愉快简单的,那些沉重而繁琐的仍然是母亲在做。他们不想花那么多时间来做,做的时候也是随随便便做不好,而女性不会做的事情还得接受他们的训诫。苏敏的母亲接受了自古以来的规训,觉得女性就只能是这样活,晓雪这么依靠母亲带小孩,就是因为孙大勇根本就不细心不认真不去学不会带,也因为徐晓阳工作至上不去请假,在那个家庭中,男性角色对于自己本应同样承担的责任是缺位的。孙大勇退休了打乒乓球钓鱼都不操事家庭,苏敏都还有工作呢。在历经千年的父权结构中,从来都是如此,但并不对。这种结构也并不是苏敏出走就能改变的,而是社会上要整体改变,思想不再被禁锢,观念不再被规训,男性也是要行动的,否则对于每一个身处家庭中的女性而言突破的阻力都非常大。nn影片有个片段印象很深,晓雪失业了,徐晓阳的安慰是“刚好可以在家休息两天”,晓雪回应“你是觉得上班就比在家里带孩子辛苦吗”“你潜意识里就是这么想的了”。我相信这是绝大多数男性潜意识里的想法。这能延伸到女性要自立自强,要经济独立。苏敏从被办退学的那一刻起,今后的人生就注定走得更为艰难。没本科学历,不好找工作,孙大勇让她做家庭妇女,对她又不好,花钱抠抠嗖嗖,对每一分钱的去处都要计较半天,苏敏难以活得自在,常年打零工,经济收入有限。如果上了大学,可能就会去到更好的城市,遇到更好的人,至少能更容易找到好工作,经济富足了,对离婚的决定也不再那么优柔寡断。nn家务劳动的经济价值是被忽视的了,是隐没的。即使这几年社会观念有所改变,认可家庭主妇的付出与辛苦,甚至说如果给予与职场相同或更高的待遇,那么就值得做吗?依然是极不推荐,因为她们所培养出的一切技能,比如说洗衣服、做饭、照顾孩子,在社会上是不具有可迁移性的。即使联想到家政、保洁阿姨,她们也是需要经过专门培训的,而且家庭主妇的经历也写不进履历,不具备竞争力。「家庭主妇的问题在于,ta所做的一切,其实对个体是一种消耗,而不是一种提升。ta无法在市场上得到认可,这份工作可持续的唯一希望,只能寄托在现有家庭的稳固之上。ta是被动的。」nn还有一处,是苏敏年年都到不了的同学会,三十年未曾离开郑州,线上视频成为最近的距离。是晓雪深感被同事抛弃不知“胡来”,感到所有人都在前进唯独自己原地踏步。有些年轻人感觉,妈妈是没有朋友的,但回想或听妈妈描述,妈妈不是一直都没有朋友,而是在做了家庭主妇、生儿育女以及步入中年后会与朋友渐行渐远,生活时间被繁琐且永远没有头的家庭事务所占据,留给自己的时间越发稀少。「婚育似乎是友情转变最明显的节点。有一半以上的读者都提到,当自己和挚友分别迈入婚姻、有了家庭,生活很快就变了样子。大多数人描述的生活是「家务柴米油盐养娃还房贷照顾老人」,中间没有标点符号——缺失的停顿最确切地描述了他们的生活——没有气口,也永不停歇。」nn苏敏自驾游三个月后,晓雪打电话说,“妈,我觉得你这样挺好的,我也想像你一样”,那时的晓雪,是完全感受到了母亲之前的付出,体认了被困住的感觉,想念她,感谢她。nn本片有一方面与《热辣滚烫》是一致的——找到了自己的主体性。热辣如果被理解成减肥片就太儿戏了,它海报上写的是“为自己活一次”,乐莹找到了自己想尝试的、自己热爱的,即使不被看好也依旧去做,不再把自己放于一个低的姿态。苏敏也是为自己而活,她不想再当性别中的“第二性”,不想让自己的需求总是被搁置在全家人需求的末位甚至被忽视,她要开启自己潇洒的生活了。这是一部现实主义影片,它给出的解决方案是什么,并不是让每位女性都出去自驾游,那是不可能的,不是所有女性都想这样。正是找到自己的主体性,为自己所想要的而争取,学历、工作、经济、知识……它展现了我们社会上一个具有极大公约数的切面,警醒、警示着每一个人,每位女性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没有正确答案,但无论做什么选择,都要尽可能是:清醒地活着。nn影片中孙大勇的形象,我一开始会觉得是不是太过于极端了,因为我的家庭中没有长辈这么过分。但我想了想,可能只是我没见过太多人,或者不够细致观察体会。映后一位五十多岁的女观众说自己在家就是被这样对待的,我也更加确信“孙大勇”并不是个例。nn观影结束后,映后互动,全场自始至终没有一个男生举手,都是女生。我有点想举手,但最终没有。除了担心自己的思绪没有整理好说得比较乱,同时感觉到有点羞愧,自己曾经确实把妈妈的付出当成理所当然了,虽然这几年看的书多了后转变了很多。自己作为一名男性,如果站立来讲得还不错是不是争夺了对本片更具有发言权的女性的机会,并且自己所有关于女性主义的知识,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而女性是亲身经历实践付出了很多代价才总结出的。我看到现场很多女性观众代入了自己,甚至热泪盈眶,我很能共情苏敏的处境与决心,但男性是难以完全感同身受的,不具备这个能力,也无法像女性一样去做到完全的女性主义实践。默默当一个听众,去反思,去改变观念、行为,也挺好。nn这部电影不仅适合女性观看,也适合甚至男性更应该观看,不是去批判,而是去反思。当我听到映后有女性说旁边的男性睡了一整场、玩手机玩了一整场这种话时,我就觉得,这部片子对味了。nn今年国外有着那部极其优秀的《老娘与海》,我们这部虽然还有一点点距离,但我们终于有一部能拿得出手能相提并论的影片了,它们也都已经是我心目中极其优秀的女性主义影片,9分。nn注:「」内引用自https://mp.weixin.qq.com/s/P8JLOS99_-FYjDfZ8c1FGwnhttps://mp.weixin.qq.com/s/8h2X2CacXlFBUlsaHKQqiw
看《出走的决心》的时候一直在哭,“李红”的生活太像我妈妈了,糊里糊涂的嫁给一个不怎样的男人,生下女儿,忍辱负重的过了半辈子,被丈夫的冷暴力与算计压得喘不过气来。
孙大勇很像我爸,对着外人千好万好,大方有礼,对着自己的老婆算的一清二楚。眼红女婿给的新手机,所以阴阳怪气的说“你图什么你心里清楚”,一句没来由也说不清的指责逼的李红挥刀捅向自己,我懂那种憋屈,他云淡风轻的就能把人逼疯。
初二之前,我和我爸的相处都极少,他常年出差在外,我妈因病在40岁就内退了,独立带着我生活,我爸一个月给400块生活费,我不知道算多还是算少,只记得有一回妈妈跟家里条件比较好的二姨去了一场商场,回来带着哭腔说我二姨的女儿,也就是我表姐买了一个小小的衣服,就要400多块。
后来我爸的工作就不出差了,待在家里,总是吵架,他们俩是我这辈子见过最不合适的夫妻,没有一句话能说到一起,像孙大勇一样,我爸总想要个顺从温柔的妻子,说东不往西的那种,可惜我妈脾气暴躁,两人之间的对话极少,因为几乎一张嘴就要吵架。在我印象中,两人的最高纪录是冷战一年多不说话。
我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最怕的就是空气的沉默,以前放学回到家,在敲门进门前,总会暗暗听听里面的动静,如果是沉默或吵架,心会翻腾,如果是偶然的两人在正常说话,心里会开心一整天。那时候还很幼稚,他们日子过成这样,还妄想能好好过。
后来我妈就沉默了,尤其是在我离家上大学之后,她喜欢唱歌跳舞,就去外面唱歌跳舞,她喜欢旅游,就去外面报一些便宜的团旅游,哪怕吃住都不好,也乐在其中,她在家里总是沉默的,她不愿跟我爸说太多,每天只是做好一顿饭,她也几乎不跟我爸待在一个房间,因为我爸一天要抽掉近3包烟,家里烟雾弥漫,她除了在客厅看电视以外,就是在卧室睡觉,刷手机,自我记事以来,他们就是分居状态。
家里的经济也是分开的,我妈做几乎所有家务,我爸负责买菜,还有水电费,其他东西各付各的。有一次我妈说我洗完澡不关热水器,浪费电会被我爸看到,我还在问这咋看到,她告诉我,我爸每天上下楼都会看电表的转字,我想象不到那种滑稽的局面,直到有一次亲眼见到。
“出走的决心”发生在去年过年前,那时候全国都在发烧生病,我知道家里的状况,打电话时只敢说“注意身体”,不敢问细节,似乎当了鸵鸟,心里就会好受些,可我知道,他们不会照顾彼此的。
后来过年的时候有一晚夜里,我妈郑重的对我说她想离婚,她实在受不了了,阳的时候连口水都喝不上,还得做饭。我没有任何犹豫,像是早早在等这一天,对她说,我支持你,我先帮你找个房子。
是的,她没有房子,家里两套房子,都在我爸名下,我爸不会离婚,也不会给我妈一分钱,这些不需要去跟我爸询问,我知道确凿的答案。
我妈一个1958年出生的、时年65岁的老年女性,在结婚32年后,终于搬出了丈夫的家,搬进了自己租的房子里,这花掉了她退休工作的近一半,但她依然非常快乐。
从家里搬出来的那天我不在,我妈让我如常回到北京,装作不知任何事的样子,我理解她的意思,因为我爸是个惯会拉我下水的人,小时候他们吵架,我妈摔门离开,我爸躺在地下不让我去上学,我害怕的哇哇大哭,眼看上课的时间快要到了,但我的力气拉不动他。
搬家那一天我爸迎来了破防时刻,而我在北京心惊胆战,他追我妈搬家的车,想要知道我妈到底要去哪里,那天我非常好的朋友在老家帮我处理了这件事,指挥搬家师傅在高架桥上绕路,甩掉后面我爸的车,过程相当惊险刺激,我拜托朋友多给搬家师傅200块红包,师傅收下后意犹未尽,显然多年职业生涯从未搬过还要反追查的家。
后来的故事很简单,我妈过得很快乐,家里不再烟雾缭绕,她把屋子打扫的非常温馨,她和她的朋友们经常聚会,一周有一半时候都在外面玩,除了爱催我结婚生孩子外,目前没有什么大事了。
电影中的李红跟我妈很像,但也不那么像,她性格更内敛,而我妈则更火爆,孙大勇遇到我妈,肯定过得不会像电影里那么舒服;李红没有正经工作,半辈子打零工,我妈则常说,很庆幸自己有工作,她早早退休,那个军需被服厂给她的退休工资虽然不高,但足以让她负担生活,生病住院医保报销一大半,也令她满足。“女人一定得有工作”,我妈常常这么说。
而我爸不断问我“你妈外面肯定是有人了” “你劝劝你妈” “你告诉我你妈住哪里”,多次无果后改打温情牌,“你以后会管我吗” “你结婚的时候我丢人的都没办法邀请宾客” “这让你对象家里知道该咋办,丢人死了”。
一年多后,我爸似乎终于接受了现实,不再过多提及,他开始自己做饭,2小时才能吃上,他开始自己收拾屋子,我回去的时候倒也挺干净整洁,他马上要70岁了,我也不再妄想能改变他什么观念了。
至今他们还并未离婚,只是分开生活,我爸似乎前两年买过一块墓地,说给他们俩准备的,但我知道,我妈必然不会愿意的,这也是我在十几岁时就坚定过的心愿,绝不会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还是夫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