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第07集
第08集
第09集
第10集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小巷人家
外科风云
永夜星河
火线三兄弟
陈情令
一起长大的约定
卿本佳人2024
你也有今天
新编辑部故事
漂洋过海来看你
终于又有好剧追了。
之前迷雾剧场推出了一部由欧豪和李一桐主演的悬疑剧《不可告人》,可惜,该剧高能开头,最后却草草收尾,让喜欢悬疑剧的观众大失所望。
如此不温不火,加上口碑平庸,播放量又远不及《新生》,所以也就没有掀起观剧狂潮了。
时隔一个月,2024年迷雾剧场第二部剧集出炉——这便是张颂文、荣梓杉主演的《看不见影子的少年》。
那么,这部剧首播质量表现如何呢?
啡哥昨晚一口气追完前四集,很不错,悬疑可挖掘解读的部分很多,情感元素拉爆满,继续保持前四集水准,可媲美《隐秘的角落》和《漫长的季节》,成为又是一部精品国产剧。
一、解读三条时间线。
第一条线为1984年豆豆绑架或拐卖案。
五岁的豆豆与同学边杰在同一所幼儿园上学,两位父亲同框出现在学校门口,并相互打了招呼。
豆豆的父亲是在刑警队上班的王士涂,由张颂文饰演;另外一位父亲是企业家,创办了一家棉纺厂,由成泰燊饰演的金满福,他是边杰的继父。
有一天,两位父亲都未能准点到幼儿园接孩子放学,豆豆和边杰在校门口小树林内玩耍,请注意,边杰的服装特别显眼。
两个孩子换了服装玩捉迷藏游戏,边杰亲眼目睹豆豆被一个陌生男子绑架或拐卖。
第二条线是1993年边杰和同学失踪案。
15岁的边杰和同学王帅、杜一在游戏厅打游戏后失踪,通过闪回得知,当晚,他们在树林里吃烧烤,边杰和王帅起纠纷,王帅被捅一刀。
然后邀约杜一回家取钱,准备跑路。
第三条线是1996年影子少年小七归来。
在一辆公交车上,一高中模样少年退还扒手所盗钱财,被舅舅当场认出,这正是失踪三年的外甥边杰。
随后,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姐前来认亲,因外形和右手臂疤痕,很快得到姐姐的确认,这就是失踪三年的弟弟。
再之后,他们被带回老家,又一次得到继父金满福的肯定,没错,这就是自己的继子边杰。
而小七呢,明明来自周边县市“扒手”团伙,之前每天的生活除了乞讨就是偷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想要一个正常人的身份,需要一个家,过正常人的生活。
来到金家,爸爸、姐姐、妈妈,每个人都对他很好,渴望亲情的他有了家的温暖,那倒不如把这个影子一直持续下去,他要想尽一切办法扮演好边杰。
二、金满福疑点重重。
以上三条线索最终都指向了一个人,那就是金满福,他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
解读一,1984年豆豆是被错误拐卖了。
金满福可能要拐卖的正是自己的继子,从服装中可以看出,那次接孩子迟到是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要把这个儿子弄走,可没想到,换服装后,豆豆被拐卖走了。
从第二集边美珍口中得知,后续还有一次溺水事故,也有可能是这个继父所为。
那个时候,计划生育正在实行当中,老金有产业没儿子,想让边杰他妈生个儿子,可是家里有个儿子,再加上自己还有个女儿,他们没有生育子女的指标。
如果一人失踪,就可以顺理成章,生一个自己的孩子了。
解读二,1993年回家取钱的边杰可能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
姐姐金燕在给小七买鞋子的时候,已经发现端倪了,原先弟弟穿44码鞋子,而三年后,却只能穿43码,还有理发的时候,完整的后脑勺让姐姐陷入沉思当中。
由此可以推算,边杰回家取继父保险柜里面的钱,被姐姐发现,为阻止弟弟,姐姐不小心敲了弟弟的头,或者推了弟弟一把,后脑勺撞到什么地方。
第三集开头,金满福回家发现保险柜打开,然后上楼。极有可能边杰受伤严重,他把孩子弄到自家车后备箱,然后一路驱车到丈母娘家。
对妻子告知边杰失踪的消息,然后再处理掉。
剧中有两处给了特写,一个是花园里的君子兰,想要花开得更加艳丽,就得给君子兰施一种叫“骨粉”的肥料,边杰有没有一种可能被烧成灰,继父给当花肥浇在盆里了。
另外一个是外婆的墓地,那里面有没有可能葬了二个人或者三个人呢?
这部剧最大的看点在金满堂这里,金满堂的家庭背景很不简单,他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全城穿得几乎都出自他的工厂。
还有,他明知道小七是冒充的,却极力维持,这背后一定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他还曾对小七说过,就在自家工厂干,到时候全都是他的。
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在照阳谁敢动我金家的孩子?”很明显,他在当地是可以一手遮天的。
三、解读影子和情感。
第四集画风转向了情感方面,主创做了一个蒙太奇剪辑,让小七和王士涂更具有人文情感,这是本剧最为突出的地方,也是啡哥称赞的地方。
前三集,王士涂通过耳朵、笔记,甚至动用了杯子和头发,试图找出小七不是边杰的证据。
而第四集,母亲因自己离家而走失,他义无反顾的回到家中,并和王士涂一起去乡下找妈妈。
在路上,王士涂道出“天机”秘密,车辆失控撞到某个仓库,他陷入昏迷当中,恍恍惚惚中,进入了两层梦境。
一层回到了1984年,家中烧水失火,儿子唤醒父亲;一层在车祸仓库门外,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在呼唤自己。
这时候,王士涂终于被小七唤醒,回到现实当中!
经过短暂的相处,他发现小七并没有恶意,他只想要一个家,属于自己的那份亲情,也就是说,他只想做边杰的影子。
而王士涂呢?
他也在寻找影子,而这个影子便是小七。
他在儿子生日当天,请小七到家中吃饭,看着小七吃面喝汤底的样子像极了儿子。
如果豆豆还活着,差不多和小七一般大,于是,他把儿子的生日送给了他。
那一刻,小七也成了他儿子的影子。
四、结语。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还有很多看点,讨论的议题也很多,可挖掘和解析的内容更多,不管是从情感,还是悬疑元素,乃至天下无拐等社会议题角度来说,这都是一部精品之作。
编剧在前四集挖了很多坑,希望后续一一填补上,我不希望再看到第二个《新生》。
对于张颂文这部剧,您有想说的话吗?
之前在观看电影《河边的错误》时,我深感惊讶。在中国的电影银幕上,终于出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警察形象,一个过得并不好的普通人警察。在以前的大型晚会或节目中,警察、老师和医生等职业总是被赞美和歌颂,就像我母亲作为一名老师那样。但在这部电影中,警察为了立功而陷入困境,甚至家庭也近乎支离破碎。后来我才了解到,这部电影是改编自余华的小说。电影取得了四五个亿的票房成绩,我认为这离不开余华在文学圈的地位和他对社会深刻的洞察力。
今天,我在影视作品《看不见影子的少年》中,再次看到了对警察职业的深入剖析。这部电视剧延续了《河边的错误》所探讨的问题,朱一龙和张颂文的角色,仿佛达到了时间线上的衔接。《河边的错误》中,这位警察与他的教师妻子共同养育一个孩子,希望孩子能顺利成长。在《河边的错误》的幻觉片段中,警察似乎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但在余华的原著中,这位警察最终患上了精神病。
工作和环境的压力导致他陷入如此境地,让我觉得《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就像是《河边的错误》的续集。如果这位警察有了孩子,他的生活真的会变得更好吗?或者,他为了让孩子顺利生活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和强烈的成功欲望,真的能被合理化吗?他的诉求真的能得到满足吗?我很高兴在电视剧中再次看到这样的角色。在过去的30年里,这一代人面临着职业压力和欲望的渴求,有时言不由衷。《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则进一步探讨了传宗接代、喜欢孩子以及渴望孩子过好一生对这些家庭的影响。与之前我们看过的电影《学爸》相比,该剧更深入地探讨了渴望孩子成功的巨大影响力,而《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则将这一主题推向了更深的层次。
今天是2024年6月7日,高考的第一天。北京今天一直下雨,这种天气在北京很少见,感觉就像南方的天气一样。中午不打算休息了,喝杯咖啡后,下午得赶紧开始工作,因为已经加班一周了,这一周对我来说相当忙碌。不过,即使再忙,我也想在今天,也就是《看不见影子的少年》首播日的隔天,记录下我昨晚看完前四集后的一些想法。所以,这篇电影日记要记录的是我对电视剧《看不见影子的少年》的观后感。
在开场白里提到的内容,其实是我对导演周全在《西小河的夏天》中,对我这个34岁左右的人成长环境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思考的延续。《西小河的夏天》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缘分。那一年在北京电影节,我无意中买了这部电影的票,当时对导演和电影内容一无所知。看完电影后,我偶然参加了附近的一个儿童片交流会,就在那里认识了导演周全。他当时刚从国外学电影归来,对国内电影界的前辈帮助他充满感激。他的处女作《西小河的夏天》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当时主持人沙丹问几位年轻导演下一步的计划,周全提到他想尝试一种能满足市场诉求的商业类型电视剧。在我看来,当时的国产电影导演走向了两个极端:一部分被商业化束缚,另一部分则专注于发掘伤痛以吸引关注。看到周全在完成处女作后选择尝试商业类型的电视剧,我深感意外。那时我还没意识到,手机和自媒体的普及会导致电视的存在感发生变化。
现在电影院票价昂贵,它吸引的已不再是那些思考较浅的观众,而是思考较深的观众。像我妈妈那样,退休后一边做菜一边看电视剧的人,现在已经转移到了一边切菜一边看短视频和听直播。电视屏幕则变成了像我这样34岁的人回家后投影点播观看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创作迎来了高潮,《繁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证明了这种创作的巨大价值。周全导演在2018年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计划,现在看来这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这部作品终于问世,我觉得它的制作周期堪比甚至超过了电影,现在时机刚刚好。
我之前提到的《河边的错误》,它对许多职业中不太光鲜的一面进行了探讨和反思,这种深度剖析在我看来非常珍贵。这部作品的出现时机恰到好处,就在前两天,《我的阿勒泰》以一位女性导演的独特视角,用强烈的反文青风格,以阿勒泰风光为主线,创作了一部极具个人价值观的作品。该作品对性别、环境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我觉得这部电视剧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很多电影院现在需要播放和探讨的主题。因此,我特别想花些时间,深入聊聊我对《看不见影子的少年》的想法。
回到我的开场白,我始终认为,作为教师子弟,我们身上会比普通孩子更有压力。这不仅仅是因为我是男孩,我看到一些教师家庭的女孩也有同样的问题。《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再次关注了年轻人在父母强大的环境压力下如何成长。现在,我们来聊聊前四集的剧情以及对后面12集的预测。
在观看前四集时,我以为第一集中小男孩晚上发生的事情和他被警察认出的情节会拖很长时间,但没想到剧情进展迅速。我和妻子一起看时,她敏锐地注意到,第一集幼儿园放学时孩子叫的是“金叔叔”,而在第二集就已经改称“爸爸”。从第一集开始,我们就能隐约感觉到两个孩子身份上的混淆和交错。编剧在这里巧妙地埋下了伏笔,让我们不清楚那位父亲和养父是否真的知道孩子那天晚上做了什么,他们是否在装傻。到了第二集,我们基本可以明确他们确实在装傻。而第二集的悬念主要来自于这个家庭接纳这个孩子时,孩子自己的反应。他是会迅速融入这个家庭,还是继续在庆爷的安排下偷家里的东西,这是对孩子的一个考验。
第三集揭开了第二集留下的伏笔,观看时我豁然开朗。原来,那个孩子在融入新家庭的过程中逐渐放下了心中的防备和压力,就像《变形计》中的转变一样。到了第四集,家庭开始真正接纳他,而张颂文饰演的警察则渴望将孩子心理上的归属感转移到自己身上。我们发现,第四集的焦点更多转向了张颂文,他深切渴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回并回到身边。然而,在妻子遗像前,他明确承认这个孩子并非他的亲生骨肉。每一集,每个角色的生活目标和立场都会发生微妙的错位,这种错位是保持剧集悬念的绝佳手法。这种轻微的反转与电影中的大反转不同,它更注重在情感上引导观众,给出明显的心理暗示。我认为这四集在悬念的保留上做得相当出色。
在制作这种电视剧时,即使是像王家卫这样个人风格鲜明的导演,也会考虑到观众可能在不同场景下观看,如一边切菜一边看电视。因此,悬念的解释和伏笔的埋藏就不会像电影中那样深奥和隐秘。电视剧会更多地使用闪回手法,但编剧和制作者需要注意,多次闪回时可以通过改变返回的视角或观察主体来增加层次感,使闪回更具深度和变化。在《看不见影子的少年》中,我们看到了三种闪回方式:一种带有强烈日期标注,另一种则通过渐黄的影调来表现。当这两种闪回足够多次出现后,与现在的内容交叉剪辑时,就无需再做额外提示,出现了第三种交叉剪辑。这种处理方式非常流畅,虽然故事时间线复杂、人物设定多次错位,但高超的剧情、画面和声音衔接让观众感觉自然连贯,不会跳戏。更重要的是,在这些错位中,我们能引发更多的思考。
接下来,我想深入探讨我在开场白中提及的剧情内容。我们常常关注孩子是否应该回到自己家中,但我想提出一个不同的视角:有没有想过,有时孩子可能并不愿意回家?这个设定相当大胆,尽管后续12集的剧情尚未展开,我不确定是否会涉及这样的情节。然而,我的感触是,有时候孩子选择离家并非被迫,而是出于他们自己的决定。从剧情中,我能深切感受到小男孩对庆爷所在环境的强烈归属感。尽管庆爷在前四集中并未出现,但我相信他不会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愚蠢反派。我更倾向于认为,庆爷可能是一个收容离家出走孩子的场所负责人,他靠手艺养活这些孩子,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获得身份认同的环境。尽管他们没有身份证,但在庆爷这里,他们可能找到了一种归属感。这个视角在观看前四集时可能并不明显。
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的身世有三种可能。首先,他可能是金叔叔的养子。也许当年在学校里犯了错误,比如为了救一个小孩与人贩子发生冲突,因此选择离家消失。三年后,他可能想念母亲,于是回来探望。这是目前剧情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次,这个小男孩可能是张颂文的孩子。但这种可能性较低,因为人贩子声称那个孩子已经生病去世,而目前的叙事逻辑实际上并不会捏造错误信息,而是通过不透露完整内容,来制造悬念,所以这个信息并未被证实为谎言。因此,按照这个设定推算,那个孩子可能确实已经去世。在前四集中,并没有出现与此相矛盾的画面,只是有些内容尚未揭示,需要我们自行补充。最后一种可能是,他只是一个与这两个孩子相似的路人,既不属于金叔叔家,也不属于张颂文家。他可能小时候被庆爷收养,在完成任务时卷入了两个家庭对孩子的渴望之中。
我认为这三种可能性都存在。就像我最近看的吕克·贝松的《狗神》一样,其中的大佬身边养的所有狗,都可以被理解为电影中小男孩的角色设定。庆爷则类似于《狗神》中穿坐轮椅的大佬角色,他被社会边缘化后,建立了一个与狗共处的社群,帮助社会资金流动。他并非为了金钱,而是希望促进社会流动。这种设定在我看来也是可以接受的。当然,最终的剧情走向还有整整12集的内容来展现,目前这个故事的可能性非常丰富。已经播出的四集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两小时电影故事,我暂且认为它是比较完整的,并在此记录下我的电影日记。
最后,我想分享一个个人故事,这个故事因看这个剧集而让我再次释然。这件事就像是我胸口的一块疤痕,在过去的三四年间,尤其在我们交通不便的时候,它一直困扰着我。现在,我想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有医生曾说过,只要将心事说出来,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能够描述的问题,就不再是真正的问题。事情是这样的:疫情期间,我经常在手机上刷小猫的视频。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只小猫,它非常像我以前租房时小区里合租室友养的那只猫。我甚至还加了那个室友的微信,把直播视频里的猫发给他看,但发现自己已经被他拉黑。尽管如此,我仍然觉得那只猫很眼熟,它的鼻子上有点脏,可能是老了或者生病了。我不清楚这些直播镜头是否是为了盈利,也不确定这些猫是否真的是流浪猫。但不管怎样,应该是有直播机构为流浪猫架设了这些摄像头,让观众花钱投喂它们,使这些猫在网上火了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去以前的小区找找那个直播摄像头的机位,根据机位和那只猫来推测具体位置。后来,我真的找到了那个机位和那只猫。当猫看到我时,它显得非常震惊。虽然那只猫是我合租室友养的,但他陪伴它的时间并不多。在我们合租的时候,我陪伴那只猫的时间更长。因此,当我出现时,那只猫一直蹭着我的腿,不愿离开。我心软了,但考虑到我刚结婚,实际上不太可能再养猫了。在猫蹭了很久之后,我试着抱起它,去找我的合租室友。当我敲门时,发现室友仍然住在那里。他看到我抱着猫非常震惊,甚至说不出话来。他问我怎么把猫带回来了,我告诉他我在楼下捡到了这只猫,想看看他是否还住在这里。他确认了这只猫是他的,并表示愿意继续养它。于是,我就把猫留给了他,然后离开了。
当时,我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让猫和主人得以重聚。然而,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在那个摄像头里看到了这只猫。当我再次去找室友时,我发现他家里不止他一个人,还有一个带着直播设备的团队。我询问他们是否在用自己养的猫赚钱,他们否认了。室友解释说,猫只是刚好跑到楼下了,他一会会去把它叫回来。我感到有些生气,觉得他们对猫没有感情,只把它当作赚钱的工具。为了避免尴尬,我说我先下去帮忙找猫。在摄像头附近找到猫后,我把它带回了室友家。然而,那只猫在室友家里表现得非常紧张,与在室外和我亲近的态度截然不同。我看到室友热情地准备猫粮,但猫却不敢去吃。从猫的脸上,我仿佛读到了它的心声:“我不配吃这些猫粮。”我感到非常心疼,觉得这只猫很可怜。我跟室友说,如果猫缺猫粮或者其他什么东西,我可以出钱购买。但他表示家里猫粮很多,不缺这些。我叮嘱他要好好照顾猫,不要让它们走丢。
然而,之后我每次去那个小区,仍然能看到那只猫在四处流浪,这让我感到非常伤心。我不再去找那个主人,也不再敦促他应尽到照顾猫的职责。这件事在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冲击,由于交通不便,我无法经常去看望那只猫。那段时间,我经常做噩梦,梦中那只猫变成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被亲生妈妈抛弃,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他在一个机构,为机构赚钱。每当我从这个梦中醒来,我都会想到那只可怜的猫。我开始思考,如果那只猫是一个孩子,它会想回家吗?它能回家吗?它回家后,有资格吃家里的猫粮吗?在看过《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后,我觉得我的某些记忆被唤醒了。
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认为父母天生就应该喜欢自己的孩子。但实际上,许多父母在孩子受到外界质疑时,会感到自己受到了指责。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小火车》,里面的一个孩子因为被村里的人说是小偷,他的父亲感到极度羞辱。他的父亲是铁匠,竟然用一块烧红的铁烫伤了孩子的胳膊。《小火车》的原作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作者的短篇小说《小偷》,与剧集的主题颇为相似。
这让我开始思考,父母是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吗?养猫的人又是否真的爱他们的猫呢?还是他们更在意宠物对他们的依赖,以此来体现自己作为父母或主人的社会价值?昨晚看《看不见影子的少年》时,这个想法再次浮现,让我感到难以接受。相比之下,我成长的环境其实相当优越,虽然我也在农村长大,但我从未因为吃不起零食或喝不起饮料而担忧。然而,在看到那只流浪猫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些孩子,自卑到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爱,因为他们从未得到过别人的爱。我曾问过我妈妈,她这么爱我,是为了向同事炫耀她的生活质量,还是真的爱我。她回答说是真的爱我。然而,我从未想过,有些孩子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真的不配拥有别人的爱。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看不见影子的少年》中的庆爷照顾的孩子可能是一个孤儿,他假想自己的妈妈是老师,爸爸是警察,并不是剧情的2个家庭的真实的孩子。
我们应该将视角重新聚焦在孩子身上,而不是纠结于为什么这两家必须有一个孩子。以张颂文饰演的警察为例,当孩子消失后,难道他的人生就此终结了吗?许多人都会陷入这样的困境。我村里就有这样一个家庭,小时候我去他们家时,看到他们仍然摆放着包含已故孩子的合影。多年过去了,那张照片还在,导致我都不敢再去拜访。其实,他们完全可以把孩子的照片换成遗像,坦然面对现实,而不是假装孩子还在身边,无法从过去走出来。真正需要做的是努力走出自己设定的牢笼,因为错误的责任并不全在你。比如,张颂文饰演的角色因为接孩子迟到而自责,将偶然因素变成封锁自己一生的枷锁。我觉得张颂文饰演的警察角色,执念过深。
另一个重新组合的家庭表面上看起来和睦且生活质量不错,但他们处理得真的好吗?孩子回家后,父亲每次与他交流都会以质疑结束:“你又出去闯祸了吗?”“你又打架了吗?”“你又不好好学习了吗?”这种心理暗示让孩子感受到不被接纳。作为父亲,如果你无法真心喜欢一个非亲生的孩子,可以坦白地说:“我是你叔叔,虽然我不能像父亲那样爱你,但我们可以做朋友。你需要帮助时,我会尽力。我不强求你叫我爸爸,我们可以和平相处。”然而,这种坦荡的态度在现实中很难做到。社会期望继父必须扮演父亲的角色,这是过去30年来我们每个人都承受的重担。
这两个家庭对孩子来说都不完美。也许后来出现的庆爷才让孩子找到了归属感。他可能幻想自己拥有两个更好的家庭,有一个更出色的父亲。然而,当这种幻想成真时,或许并不如他想象中那么美好。因为每个人最终都要学会独立。我最近和妻子讨论未来孩子的问题时表示,我不太想要男孩,因为我觉得男孩天生会与父亲产生冲突。男孩继承父姓的制度让我深感困惑。我很早就和妻子分享过这个观点:这种习惯可能是源于男性在社会中的参与感不强。血脉联系在母亲与孩子之间非常强烈,我能深刻感受到自己与母亲的紧密联系。然而,我与父亲之间却存在许多矛盾,沟通困难。他曾问我为什么不能理解他,我当时很惊讶地回答:“爸爸,你一辈子做小买卖,没伺候过几个领导,难道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理解你吗?你是孤独的。”现在父亲有些老年痴呆,我不忍心再说这些话,希望他的世界能更单纯一些。
有点偏离主题了,但总的来说,我感觉即使是作为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应保持一种各自独立、和谐共处的状态。如果双方都不能安好,那么责任并不应完全归咎于彼此。从孩子到成人的转变过程中,孩子常常通过蛮横或欺骗的方式,无论是展现可爱还是哭闹,从父母那里获取好处。父母则像养猫一样养育着孩子。然而,当孩子逐渐独立,能够自己赚钱生活时,需要进行一种转变。如果这个转变是自然而然的,像我考上大学后离开家五年,在北京工作,这样的转变会比较顺利。但如果是非自然的转变,比如突然有一天你必须接受孩子要离开家、独立生活,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停滞在孩子离家的那一天,这样并不好。
最后,我想说一个根本的问题:血脉、姓氏等,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逻辑性。为什么孩子拥有与你相同的姓氏,就必须承担你的使命,在这个世界上承受压力生活呢?因此,这个故事对我而言,探讨的重点是我们对姓氏、血脉以及为人父母的执念。在2024年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放下这些执念。过去,我们有人口增长目标,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比如中关村写字楼等建筑的发展。但从2024年开始,社会的繁荣发展还与人口总数有关吗?智能机械化、AI生产能否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是否都应该回归自我?孩子不应承受过大的压力,父母也不应把孩子当作自己墙上的一块奖状。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电视剧《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前4集的观影日记。
迷雾剧场杀回,今年第二部《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如同一把尖刀笔直扎中软肋,看完四集老泪纵横。
而这才仅仅是开始,不敢想这部剧该是多么高的天花板。
来,展开说。
n
本格故事最重要的要义之一,一定是悬念感。
刑侦/悬疑影视剧(乃至综艺)太多,路径过于重复、模式过于同构,越来越难真正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频繁抛疑团抛悬念,却很难产出有效悬念感。
我们说过很多次,悬念和悬念感不是一回事。
没有代入感、刺激感、共鸣感之下的“硬”悬念,就像一排完全和我无关的问号:路上的车是一百辆还是一百零一辆,外卖小哥的大姨的三叔的七舅姥爷是谁,白糖罂的果壳上有多少个点,这些我属实完全不关心。
无关的悬念堆砌越多,观感反而越累。
而《看不见影子的少年》相反。
这部剧的浓烈吸引力,皮面上、在于诸多小悬念小勾子细密构建出的“连环烧脑模式”高品相,步步转折时时悬念层层谜团,好看;
骨相上、在于浓烈的情感共振属性。
前者,比如荣梓杉饰演的少年小七,上线时在公交车上看见小偷偷钱包,他的见义勇为不是高喊不是报警、而是“去偷小偷的钱包还给失主”。
这个“反偷小偷”就很有意思,新鲜。
他被误会、不敢和警察说身份名字,他被所谓姐姐领走的一连串奇怪反应,每一步都新鲜,铺满有效悬念。
所谓有效悬念,从不是大而空疏罗列问题即可。
一则,乍看异常、但又能有合理解释;
二则,横向细节环环相扣、纵向情感层层共鸣。
比如这少年为何反偷小偷,一则,他本是被拐进贼窝的可怜孩子,从小被逼做贼,自带一身“偷艺”;
二则,他不忍看小偷偷走带娃看病的母亲的钱,挺有偷“德”,逃出贼窝未遂、危险千万端,但依旧有良善一面。
三则,他是没家的孩子,和自己可怜的小伙伴无数次幻想过“有个家”、幻想过“我妈妈是什么样的”,看见带着孩子的妈妈,观感格外不同。
此处写他偷回小偷的赃物还失主,既是不着痕迹为他的凄凉身世埋伏笔,也为下文他和“假妈妈”的真亲情不动声色做铺垫。
后续小七成为“边杰”进入金家,老金和所谓姐姐乍看简直是完美继父继姐,比真血亲还亲;但故事中处处冒悬念:他们为啥明知是假、还要领一个假孩子回家?
三年前边杰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到底会不会对小七不利啊?
镜头数次浓墨重彩出现老金的花盆,那一盆君子兰或者说金家花园里究竟埋着什么秘密?
这些悬念很抓人,一是叙事手法的高明,二是浓烈的情绪共振吸引力。
不仅仅是“未知”而已,而是“让人特别关心特别想知道的未知”。
看完四集,这部剧对我来说根本不仅仅是本格推理的智力快感,我甚至觉得真实和虚构之间的那堵墙都被完全打破。
很担心小七是否有危险,很牵挂豆豆,你究竟在哪你爸找了你好多年。
天涯路远、人世苍茫,孩子啊你在哪里。
第二集开头张颂文老师有一段又哭又笑的表演,镜头从回忆中一家人热闹吃面的当年岁月、转向如今一人涕泪凝望的苍凉,很常规的手法,但动人。
这段中“亲亲我的宝贝”不是以很满的背景音乐方式呈现,而更像生活化的环境音;此后渐冷渐无声,却又形成了巨大的回响。
从往昔到如今,光线从暖调转向冷调,笑变成哭,很扎心。
看完这段我一边感动一边兴高采烈倒回去截图:看!好会演!好感人!
当时我并不知道,这种高光高泪桥段,在剧中特别密集;几乎处处是泪点,但也绝不是廉价的煽情路线。
郭柯宇饰演一位儿子走丢之后发疯的母亲,心智不全、举止异常。
剧中她上场,是拿着雨伞等在学校门口,努力辨认着路过的学生,看见相似轮廓便上前打伞,被隐隐约约嫌弃避开。
细节和情绪都特别好,小七假装儿子出现(特意绕开从教学楼内走出,是他心思剔透聪明、也是良善能共情),她问的不是“三年了你跑哪里去了”,而是“饿了吗,中午吃了什么”。
你看,“饿了吗,中午吃了什么”这样反常的话,反倒是大写加粗的好。
一则,她精神状态有异样,合该有易于常理的表达;
二则,三年一瞬,她或许永远停在孩子走丢的那一天,上千日夜反反复复无休无止的煎熬、都长长久久反反复复停在那一天;
三则,至悲至乐大事和寻常的“饿了吗”之间的对比,可怜老母,关心的依旧是一餐一饭:孩子你冷不冷饿不饿。生死鬼门关几遭、离别数载,依旧是家常的“中午吃了什么”。
以前不知道郭柯宇这么会演戏,懵懵懂懂失态辨认孩子时的眼神,既有认知偏差的怪异、又有心心念念的牵挂。
批着“疯”的极端外衣,但打的是普遍的亲情共振点,让人无法不动容。
(全员都超会演,荣梓杉小小年纪表现这么好,简直是天降紫微星)
从本质上说,《没有影子的少年》依旧是广义的社会派推理,并没有一个种类叫做“亲情派本格”,也没有一个类别叫“打拐派悬疑”,如此起小标题、只是因为亲情实在太浓郁。
如果说家庭剧是在日常烟火的鸡毛蒜皮(或狗血)中写人生,那么《没有影子的少年》则是在悬疑的脉络下写亲情写善恶写人世间。
技法炉火纯青、不落窠臼不着痕迹;
情感写得演得十指连心、共情余波山呼海啸。
老王和边杰(小七)这一碗面,又让我唏嘘好久。
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一层是兵和贼。
小七是小偷,小七还是被动冒充边杰的冒牌货,老王是警察,拆穿伪装、揭露真相,兵抓贼天经地义。
但故事不是如此简单,冒牌货不是小七主动想领,而是边杰的家人非常奇怪,反倒是心智不全的边杰妈妈才像最正常的那一个;明面上“好极了”的一家人,不知道究竟藏着多大的雷。
小七假装倒下打翻水杯浸湿作文本、假装手指受伤,小小年幼过于有手段;自幼不幸,混迹恶魔窟、被迫练就一身“反侦察”本领。
假编一套“和我们称兄道弟带我们吃饭给我们下迷药”的说辞,捡到钱包并归还、大概是他偷钱包时有过的幻想;“他和我们称兄道弟”,大概是这个半大孩子组成的奇怪社会团体中,对年纪和身份认同、对友情和人情世故的错位混杂集合体。“他给我们下迷药”,那大概是在罪恶环境中常听常见手法之一。
小七太小就在贼窝,不记得父母家人,不知道自己的生日,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姓氏。
他一度玩笑跟着小伙伴姓,但这位可爱的小胖子、又惨死在一次“被捉贼”的故事中;
小七幼年孤苦无依、少年奋力逃出魔窟,但一次两次为“母亲”而停留。
血染少年岁月、墨染有罪时光,但淤泥中的少年依旧有莲花般的金子心。
老王和小七之间的第二层,则是无父无子、如父如子。
第四集小七叫醒老王,救他一命;与其说是老王物理层面的危险,不如说是心理层面的崩溃和绝望,长长久久相待相寻,日日夜夜折磨颓丧。
白发侵两鬓,经年空怅惘。
老王找到一个“疑似豆豆”但又不是的那段戏,太过在意而忐忑、太过希冀而痛苦,进门前的近子情怯、进门后的痛苦唏嘘,像不敢惊醒最好的一个梦,又像摇摇欲坠将破未破的最后一口气,很动人;
你看,他不是演几场戏高光戏而已,而是完整勾勒了一种饱经痛苦日夜煎熬的状态。
深夜小摊前也好、独坐操场边也罢,或者是看着别人家孩子被接回的瞬间,对着两碗空面条的场面,时时刻刻渗透着遍寻不见的持久的痛楚。
尤其是那段,老王深夜隔窗看小七和边杰妈妈对话,虽无血缘但有温暖亲情;满眼唏嘘潦倒意,几许惆怅不了愿。
第四集中,老王在小七救同学妈妈、救自己、救边杰妈妈等数次大事之后,认定孩子行为有亏但本心良善;赠予他豆豆的生日“从此以后4月11日就是你的生日了”,二人从“兵与贼”的敌对提防、走向“无父无子、如父如子”的亲密。
就像在世间游荡已久的孤魂野鬼,终于有了一个虽假尤真的家。
故事是很标准的父子结构,如果老王找到亲生儿子豆豆,那么这条“假”父子线存在的情感基石会大打折扣;如果剧作以“依旧没找到豆豆”做结,又会白白丧失情绪爆发点。所以总觉得剧中大概率会出现“老王找到豆豆尸体”“老王曾经措失一步、差点找到豆豆”的重头戏,想到就觉得很不忍。
世界那么小,小到容不下一个迷途的孩子;
世界那么大,大到找不到一个走丢的孩子。
舒心结语
这篇稿子写得很慢,因为哭崩了,擦完眼泪擦鼻涕。
每一集结束有寻亲信息,第一眼我下意识以为是小朋友,仔细一看出生年月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也就是说他们已经三四十岁了,几十年过去、家人依旧未等到孩子归来。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动人,归根结底是一句自骨肉深处的呼唤。
愿世间流离失所的孤独灵魂,都有家有爱有团圆。
看完前四集了,这剧不是以往那种勾心夺魄的重口味悬疑,而是在玩一种很新的悬疑,虚伪的爸、“装疯”的妈、“小白兔”的姐姐和冒牌的他,每个人都很有特点,而且替身文学这个梗我还是第一次在这个赛道里看见。
故事从一个失踪了三年的少年突然回家讲起,看似是一个家庭终于迎来了最终的幸福圆满,但故事的每个角落都藏着意想不到的诡异。。。边杰只是三年没有回家,却遗忘了之前所有的记忆,他不记得自己的名字也不认不出眼前的每一个亲人,甚至就连性情都彻底变了,但是金燕还是靠着边杰手上的伤疤确定这就是自己那失踪了三年的弟弟。
看到这是不是一边心疼边杰这三年的遭遇,一边又为他们能一家团聚而感到开心?但是这都只是假象罢了,随着边杰回归,各种疑点也都逐渐显露出来,故事才是真正的开始。金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金满福事业有成,为人又儒雅敦厚,哪怕妻子行动不便神志不清,也能数年如一日的细心照顾;金燕作为家里的长姐也是得体大方,为人正直善良;就连神志不清的边美珍,在这个家里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温柔。但这一切也都是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在边杰回家之后,每个人都逐渐漏出了那耐人寻味的一面,这幸福美满的家也越来越迷雾笼罩了。金燕在警察局第一次见到边杰的时候整个人的状态就很值得细品,一般人见到失踪多年的亲人应该是激动、震惊、喜极而泣的,但金燕却只有震惊,少了开心,她望向边杰的眼神更像是在害怕和求证。
后面带边杰去买衣服买鞋子,又发现三年前就已经是44码的边杰,如今脚却变小了,正值青春期的少年怎么可能会越长越小呢?这么明显的疑点她又为何一言不发?
回到家后爸爸金满福在饭桌上也是各种话里有话,你最不爱吃鸡皮了,你最喜欢鱼肚子,看起来每一句都是慈父的关心,但金满福的眼神全是意有所指的打量,让人看着就头皮发麻,一顿饭下来边杰吃的战战兢兢,金满福也是全程打量,如果边杰真的是他们的儿子,那这试探和打量又是什么意思呢?
边美珍这个精神有问题的妈妈也是真假难辨,你说她疯吧,她在行动上确实是有精神病患者那种模式化,但她又太正常了,除了反应慢一点,言行举止都几乎与正常人无异。况且她出现在羊村的事也是处处都透露着匪夷所思,一个神志不清的人要走多少弯路才能去到那么远的地方呢?(ps:郭柯宇老师的演技真的好好啊!在学校门口接边杰那段戏感染力太强了,而且整个人的状态也很对,在校门口站着的时候,形销骨立,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失去儿子的可怜妈妈T T)
还有金燕给边杰剪头发的时候明明发现了这个边杰的身份是假的,但为什么又什么都不说,就这样堂而皇之的掩盖了过去?况且面对王士涂多次的好心提醒,他们不仅不放在心上,反而话里话外的将王士涂指责成一个企图破坏他们家庭和谐的坏警察。
这种种不对劲的行为都在说着这家人不简单,貌合神离的金家私下里也许掩盖了太多的秘密,但我也想不明白金满福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为什么会跟边杰的失踪扯上关系?人到中年已经拥有了一切,为什么又会陷在这样的谜团里?不知道故事要怎样展开,浅蹲一下后续!
第十一集
。
在王士涂的心理攻坚下,杜一承认自己是杀害王帅的凶手,但是本集结尾处又出现了他烧毁底片的镜头,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不可能在看守所或者监狱烧,那他是什么时候烧的?烧的是不是他偷拍洗澡的底片?
结尾处边美珍似乎要想起点什么来了,很明显金满福不希望她想起来,到底是她目击了金满福犯罪?还是边美珍自己做过什么?
这集王士涂和小七好甜,俩人比真正的父子还要和谐甜蜜。
第十一集是正常发挥的一集,期待明天的更新。
————————————————————
第十集的节奏回复了正常,继续推进失踪三人组的故事,这一集是好看的。
今天王士涂和小七的互动很有人情味,不过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看王士涂和金满福还有杜一爸爸的交锋,由此我想到这戏里面的王士涂那条线,严格意义上是属于副线,以边杰失踪为中心,金家杜家的故事发展都在悬疑剧主要的脉络上,而豆豆的失踪更像是一条支线等待着与主线汇合。
这集杜一准备逃跑,基本上命案和他脱不了干系了,不是主犯也是从犯。金爸爸使出苦肉计骗女儿,意欲何为?他的秘密究竟是什么?金家姐姐暂时进入小白兔阵营。
重度半途而废患者本来懒得写了,结果看到昨天有评论说我收钱了,哈哈,承蒙抬举,那我再坚持一下。
第九集有几个地方反转了:
首先杀害王帅的凶手可能不是边杰,作为事件唯一目击证人的杜一,和爸爸吵架的时候透露了新的可能性。
然后做实了金满福为袒护姐姐企图埋尸,但是这集结尾又出现反转,边杰没死。他从后备箱跑了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他还活着吗?
最后,小七在海边和结巴相视一笑的场景,让我想起了韩剧《没关系是爱情啊》里赵寅成和想象中的自己一同奔跑的画面,所以,哑巴是真实存在的吗?还是只是小七的另外一个人格,一个人在极端环境下出现的心理分身?今天庆爷被审问的时候关于吃面的供述明显在暗示小七就是豆豆,但是真相果真如此吗?
这一集节奏稍微有点乱,虽然交代了很多新的情况,但是剪辑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再看看,希望后面还有大招。
七八集故事向前推进了,故事的范围不再局限于金家这一方天地,由于王帅的尸体被发现,小七的命运再次来到了岔路口,庆爷和拐卖团伙也再次粉墨登场。
王士涂在这集里和局长还有秦勇的冲突很有意思,一个倔脾气老小孩的形象呼之欲出。
很喜欢这两集,是情节迅速推进的两集,之前我对金家父女的一些猜测可能是错的,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迫不及待看下一集了!
最新更新的第五六集,走的是惊悚路线,相信很多人都被金满福吓到了,危机重重的时候王士涂出差了,看来是不把人急死不罢休。
这两集的风格与前面有点不一样,更接地气更符合悬疑的设定,感觉会有更多人喜欢这种刺激的的感觉,夏日清凉限定。小七未来命运如何?杜一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王帅呢?……太多谜底等待揭开,期待下一集。
前两集剪辑有点飘,第三集金满福几个镜头一下子把那个味道带出来了,天啊他为什么要认个假儿子啊?我看得好紧张。演姐姐的牙套妹给我心里阴影比较深,盲猜这次也不是好人?第四集探索主演内心世界的部分,有美剧那味了。张颂文的警察和荣梓杉的少年飙戏,亦敌亦友的情绪张力拉满,总之这戏是越来越好看了。人均戏骨,质感细腻,悬疑剧场总算是回归水准了,高级!
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棉纺厂家属区一条小巷......
播放指数:14002℃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 第10集在线观看 - 国产剧 - 芊芊影视-2025【实时更新】完整版电影电视剧全集-芊芊电影网 http://www.dahuol.com/vodplay/143-1-10.html
终于又有好剧追了。
之前迷雾剧场推出了一部由欧豪和李一桐主演的悬疑剧《不可告人》,可惜,该剧高能开头,最后却草草收尾,让喜欢悬疑剧的观众大失所望。
如此不温不火,加上口碑平庸,播放量又远不及《新生》,所以也就没有掀起观剧狂潮了。
时隔一个月,2024年迷雾剧场第二部剧集出炉——这便是张颂文、荣梓杉主演的《看不见影子的少年》。
那么,这部剧首播质量表现如何呢?
啡哥昨晚一口气追完前四集,很不错,悬疑可挖掘解读的部分很多,情感元素拉爆满,继续保持前四集水准,可媲美《隐秘的角落》和《漫长的季节》,成为又是一部精品国产剧。
一、解读三条时间线。
第一条线为1984年豆豆绑架或拐卖案。
五岁的豆豆与同学边杰在同一所幼儿园上学,两位父亲同框出现在学校门口,并相互打了招呼。
豆豆的父亲是在刑警队上班的王士涂,由张颂文饰演;另外一位父亲是企业家,创办了一家棉纺厂,由成泰燊饰演的金满福,他是边杰的继父。
有一天,两位父亲都未能准点到幼儿园接孩子放学,豆豆和边杰在校门口小树林内玩耍,请注意,边杰的服装特别显眼。
两个孩子换了服装玩捉迷藏游戏,边杰亲眼目睹豆豆被一个陌生男子绑架或拐卖。
第二条线是1993年边杰和同学失踪案。
15岁的边杰和同学王帅、杜一在游戏厅打游戏后失踪,通过闪回得知,当晚,他们在树林里吃烧烤,边杰和王帅起纠纷,王帅被捅一刀。
然后邀约杜一回家取钱,准备跑路。
第三条线是1996年影子少年小七归来。
在一辆公交车上,一高中模样少年退还扒手所盗钱财,被舅舅当场认出,这正是失踪三年的外甥边杰。
随后,没有血缘关系的姐姐前来认亲,因外形和右手臂疤痕,很快得到姐姐的确认,这就是失踪三年的弟弟。
再之后,他们被带回老家,又一次得到继父金满福的肯定,没错,这就是自己的继子边杰。
而小七呢,明明来自周边县市“扒手”团伙,之前每天的生活除了乞讨就是偷盗,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他想要一个正常人的身份,需要一个家,过正常人的生活。
来到金家,爸爸、姐姐、妈妈,每个人都对他很好,渴望亲情的他有了家的温暖,那倒不如把这个影子一直持续下去,他要想尽一切办法扮演好边杰。
二、金满福疑点重重。
以上三条线索最终都指向了一个人,那就是金满福,他到底藏着怎样的秘密?
解读一,1984年豆豆是被错误拐卖了。
金满福可能要拐卖的正是自己的继子,从服装中可以看出,那次接孩子迟到是有意为之,目的就是要把这个儿子弄走,可没想到,换服装后,豆豆被拐卖走了。
从第二集边美珍口中得知,后续还有一次溺水事故,也有可能是这个继父所为。
那个时候,计划生育正在实行当中,老金有产业没儿子,想让边杰他妈生个儿子,可是家里有个儿子,再加上自己还有个女儿,他们没有生育子女的指标。
如果一人失踪,就可以顺理成章,生一个自己的孩子了。
解读二,1993年回家取钱的边杰可能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
姐姐金燕在给小七买鞋子的时候,已经发现端倪了,原先弟弟穿44码鞋子,而三年后,却只能穿43码,还有理发的时候,完整的后脑勺让姐姐陷入沉思当中。
由此可以推算,边杰回家取继父保险柜里面的钱,被姐姐发现,为阻止弟弟,姐姐不小心敲了弟弟的头,或者推了弟弟一把,后脑勺撞到什么地方。
第三集开头,金满福回家发现保险柜打开,然后上楼。极有可能边杰受伤严重,他把孩子弄到自家车后备箱,然后一路驱车到丈母娘家。
对妻子告知边杰失踪的消息,然后再处理掉。
剧中有两处给了特写,一个是花园里的君子兰,想要花开得更加艳丽,就得给君子兰施一种叫“骨粉”的肥料,边杰有没有一种可能被烧成灰,继父给当花肥浇在盆里了。
另外一个是外婆的墓地,那里面有没有可能葬了二个人或者三个人呢?
这部剧最大的看点在金满堂这里,金满堂的家庭背景很不简单,他是当地有名的企业家,全城穿得几乎都出自他的工厂。
还有,他明知道小七是冒充的,却极力维持,这背后一定有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他还曾对小七说过,就在自家工厂干,到时候全都是他的。
其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在照阳谁敢动我金家的孩子?”很明显,他在当地是可以一手遮天的。
三、解读影子和情感。
第四集画风转向了情感方面,主创做了一个蒙太奇剪辑,让小七和王士涂更具有人文情感,这是本剧最为突出的地方,也是啡哥称赞的地方。
前三集,王士涂通过耳朵、笔记,甚至动用了杯子和头发,试图找出小七不是边杰的证据。
而第四集,母亲因自己离家而走失,他义无反顾的回到家中,并和王士涂一起去乡下找妈妈。
在路上,王士涂道出“天机”秘密,车辆失控撞到某个仓库,他陷入昏迷当中,恍恍惚惚中,进入了两层梦境。
一层回到了1984年,家中烧水失火,儿子唤醒父亲;一层在车祸仓库门外,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在呼唤自己。
这时候,王士涂终于被小七唤醒,回到现实当中!
经过短暂的相处,他发现小七并没有恶意,他只想要一个家,属于自己的那份亲情,也就是说,他只想做边杰的影子。
而王士涂呢?
他也在寻找影子,而这个影子便是小七。
他在儿子生日当天,请小七到家中吃饭,看着小七吃面喝汤底的样子像极了儿子。
如果豆豆还活着,差不多和小七一般大,于是,他把儿子的生日送给了他。
那一刻,小七也成了他儿子的影子。
四、结语。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还有很多看点,讨论的议题也很多,可挖掘和解析的内容更多,不管是从情感,还是悬疑元素,乃至天下无拐等社会议题角度来说,这都是一部精品之作。
编剧在前四集挖了很多坑,希望后续一一填补上,我不希望再看到第二个《新生》。
对于张颂文这部剧,您有想说的话吗?
1. 光鲜亮丽后“看不见”的压力
之前在观看电影《河边的错误》时,我深感惊讶。在中国的电影银幕上,终于出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警察形象,一个过得并不好的普通人警察。在以前的大型晚会或节目中,警察、老师和医生等职业总是被赞美和歌颂,就像我母亲作为一名老师那样。但在这部电影中,警察为了立功而陷入困境,甚至家庭也近乎支离破碎。后来我才了解到,这部电影是改编自余华的小说。电影取得了四五个亿的票房成绩,我认为这离不开余华在文学圈的地位和他对社会深刻的洞察力。
今天,我在影视作品《看不见影子的少年》中,再次看到了对警察职业的深入剖析。这部电视剧延续了《河边的错误》所探讨的问题,朱一龙和张颂文的角色,仿佛达到了时间线上的衔接。《河边的错误》中,这位警察与他的教师妻子共同养育一个孩子,希望孩子能顺利成长。在《河边的错误》的幻觉片段中,警察似乎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但在余华的原著中,这位警察最终患上了精神病。
工作和环境的压力导致他陷入如此境地,让我觉得《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就像是《河边的错误》的续集。如果这位警察有了孩子,他的生活真的会变得更好吗?或者,他为了让孩子顺利生活而做出的种种努力和强烈的成功欲望,真的能被合理化吗?他的诉求真的能得到满足吗?我很高兴在电视剧中再次看到这样的角色。在过去的30年里,这一代人面临着职业压力和欲望的渴求,有时言不由衷。《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则进一步探讨了传宗接代、喜欢孩子以及渴望孩子过好一生对这些家庭的影响。与之前我们看过的电影《学爸》相比,该剧更深入地探讨了渴望孩子成功的巨大影响力,而《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则将这一主题推向了更深的层次。
2. 高考日开播的热搜新宠
今天是2024年6月7日,高考的第一天。北京今天一直下雨,这种天气在北京很少见,感觉就像南方的天气一样。中午不打算休息了,喝杯咖啡后,下午得赶紧开始工作,因为已经加班一周了,这一周对我来说相当忙碌。不过,即使再忙,我也想在今天,也就是《看不见影子的少年》首播日的隔天,记录下我昨晚看完前四集后的一些想法。所以,这篇电影日记要记录的是我对电视剧《看不见影子的少年》的观后感。
在开场白里提到的内容,其实是我对导演周全在《西小河的夏天》中,对我这个34岁左右的人成长环境中面临的各种问题的思考的延续。《西小河的夏天》对我来说有着特殊的缘分。那一年在北京电影节,我无意中买了这部电影的票,当时对导演和电影内容一无所知。看完电影后,我偶然参加了附近的一个儿童片交流会,就在那里认识了导演周全。他当时刚从国外学电影归来,对国内电影界的前辈帮助他充满感激。他的处女作《西小河的夏天》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当时主持人沙丹问几位年轻导演下一步的计划,周全提到他想尝试一种能满足市场诉求的商业类型电视剧。在我看来,当时的国产电影导演走向了两个极端:一部分被商业化束缚,另一部分则专注于发掘伤痛以吸引关注。看到周全在完成处女作后选择尝试商业类型的电视剧,我深感意外。那时我还没意识到,手机和自媒体的普及会导致电视的存在感发生变化。
现在电影院票价昂贵,它吸引的已不再是那些思考较浅的观众,而是思考较深的观众。像我妈妈那样,退休后一边做菜一边看电视剧的人,现在已经转移到了一边切菜一边看短视频和听直播。电视屏幕则变成了像我这样34岁的人回家后投影点播观看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创作迎来了高潮,《繁花》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证明了这种创作的巨大价值。周全导演在2018年的时候就有了这样的计划,现在看来这是非常有先见之明的。经历了这么长的时间,这部作品终于问世,我觉得它的制作周期堪比甚至超过了电影,现在时机刚刚好。
3. 教师子弟的压力
我之前提到的《河边的错误》,它对许多职业中不太光鲜的一面进行了探讨和反思,这种深度剖析在我看来非常珍贵。这部作品的出现时机恰到好处,就在前两天,《我的阿勒泰》以一位女性导演的独特视角,用强烈的反文青风格,以阿勒泰风光为主线,创作了一部极具个人价值观的作品。该作品对性别、环境等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反思。我觉得这部电视剧在某种程度上,延续了很多电影院现在需要播放和探讨的主题。因此,我特别想花些时间,深入聊聊我对《看不见影子的少年》的想法。
回到我的开场白,我始终认为,作为教师子弟,我们身上会比普通孩子更有压力。这不仅仅是因为我是男孩,我看到一些教师家庭的女孩也有同样的问题。《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再次关注了年轻人在父母强大的环境压力下如何成长。现在,我们来聊聊前四集的剧情以及对后面12集的预测。
在观看前四集时,我以为第一集中小男孩晚上发生的事情和他被警察认出的情节会拖很长时间,但没想到剧情进展迅速。我和妻子一起看时,她敏锐地注意到,第一集幼儿园放学时孩子叫的是“金叔叔”,而在第二集就已经改称“爸爸”。从第一集开始,我们就能隐约感觉到两个孩子身份上的混淆和交错。编剧在这里巧妙地埋下了伏笔,让我们不清楚那位父亲和养父是否真的知道孩子那天晚上做了什么,他们是否在装傻。到了第二集,我们基本可以明确他们确实在装傻。而第二集的悬念主要来自于这个家庭接纳这个孩子时,孩子自己的反应。他是会迅速融入这个家庭,还是继续在庆爷的安排下偷家里的东西,这是对孩子的一个考验。
第三集揭开了第二集留下的伏笔,观看时我豁然开朗。原来,那个孩子在融入新家庭的过程中逐渐放下了心中的防备和压力,就像《变形计》中的转变一样。到了第四集,家庭开始真正接纳他,而张颂文饰演的警察则渴望将孩子心理上的归属感转移到自己身上。我们发现,第四集的焦点更多转向了张颂文,他深切渴望自己的孩子能找回并回到身边。然而,在妻子遗像前,他明确承认这个孩子并非他的亲生骨肉。每一集,每个角色的生活目标和立场都会发生微妙的错位,这种错位是保持剧集悬念的绝佳手法。这种轻微的反转与电影中的大反转不同,它更注重在情感上引导观众,给出明显的心理暗示。我认为这四集在悬念的保留上做得相当出色。
在制作这种电视剧时,即使是像王家卫这样个人风格鲜明的导演,也会考虑到观众可能在不同场景下观看,如一边切菜一边看电视。因此,悬念的解释和伏笔的埋藏就不会像电影中那样深奥和隐秘。电视剧会更多地使用闪回手法,但编剧和制作者需要注意,多次闪回时可以通过改变返回的视角或观察主体来增加层次感,使闪回更具深度和变化。在《看不见影子的少年》中,我们看到了三种闪回方式:一种带有强烈日期标注,另一种则通过渐黄的影调来表现。当这两种闪回足够多次出现后,与现在的内容交叉剪辑时,就无需再做额外提示,出现了第三种交叉剪辑。这种处理方式非常流畅,虽然故事时间线复杂、人物设定多次错位,但高超的剧情、画面和声音衔接让观众感觉自然连贯,不会跳戏。更重要的是,在这些错位中,我们能引发更多的思考。
4. 孩子到底是谁的?
接下来,我想深入探讨我在开场白中提及的剧情内容。我们常常关注孩子是否应该回到自己家中,但我想提出一个不同的视角:有没有想过,有时孩子可能并不愿意回家?这个设定相当大胆,尽管后续12集的剧情尚未展开,我不确定是否会涉及这样的情节。然而,我的感触是,有时候孩子选择离家并非被迫,而是出于他们自己的决定。从剧情中,我能深切感受到小男孩对庆爷所在环境的强烈归属感。尽管庆爷在前四集中并未出现,但我相信他不会是一个非黑即白的愚蠢反派。我更倾向于认为,庆爷可能是一个收容离家出走孩子的场所负责人,他靠手艺养活这些孩子,并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获得身份认同的环境。尽管他们没有身份证,但在庆爷这里,他们可能找到了一种归属感。这个视角在观看前四集时可能并不明显。
在我看来,这个小男孩的身世有三种可能。首先,他可能是金叔叔的养子。也许当年在学校里犯了错误,比如为了救一个小孩与人贩子发生冲突,因此选择离家消失。三年后,他可能想念母亲,于是回来探望。这是目前剧情发展的主要方向。其次,这个小男孩可能是张颂文的孩子。但这种可能性较低,因为人贩子声称那个孩子已经生病去世,而目前的叙事逻辑实际上并不会捏造错误信息,而是通过不透露完整内容,来制造悬念,所以这个信息并未被证实为谎言。因此,按照这个设定推算,那个孩子可能确实已经去世。在前四集中,并没有出现与此相矛盾的画面,只是有些内容尚未揭示,需要我们自行补充。最后一种可能是,他只是一个与这两个孩子相似的路人,既不属于金叔叔家,也不属于张颂文家。他可能小时候被庆爷收养,在完成任务时卷入了两个家庭对孩子的渴望之中。
我认为这三种可能性都存在。就像我最近看的吕克·贝松的《狗神》一样,其中的大佬身边养的所有狗,都可以被理解为电影中小男孩的角色设定。庆爷则类似于《狗神》中穿坐轮椅的大佬角色,他被社会边缘化后,建立了一个与狗共处的社群,帮助社会资金流动。他并非为了金钱,而是希望促进社会流动。这种设定在我看来也是可以接受的。当然,最终的剧情走向还有整整12集的内容来展现,目前这个故事的可能性非常丰富。已经播出的四集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两小时电影故事,我暂且认为它是比较完整的,并在此记录下我的电影日记。
5. 重逢与遗弃:一只猫
最后,我想分享一个个人故事,这个故事因看这个剧集而让我再次释然。这件事就像是我胸口的一块疤痕,在过去的三四年间,尤其在我们交通不便的时候,它一直困扰着我。现在,我想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有医生曾说过,只要将心事说出来,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能够描述的问题,就不再是真正的问题。事情是这样的:疫情期间,我经常在手机上刷小猫的视频。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只小猫,它非常像我以前租房时小区里合租室友养的那只猫。我甚至还加了那个室友的微信,把直播视频里的猫发给他看,但发现自己已经被他拉黑。尽管如此,我仍然觉得那只猫很眼熟,它的鼻子上有点脏,可能是老了或者生病了。我不清楚这些直播镜头是否是为了盈利,也不确定这些猫是否真的是流浪猫。但不管怎样,应该是有直播机构为流浪猫架设了这些摄像头,让观众花钱投喂它们,使这些猫在网上火了起来。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突然灵机一动,想去以前的小区找找那个直播摄像头的机位,根据机位和那只猫来推测具体位置。后来,我真的找到了那个机位和那只猫。当猫看到我时,它显得非常震惊。虽然那只猫是我合租室友养的,但他陪伴它的时间并不多。在我们合租的时候,我陪伴那只猫的时间更长。因此,当我出现时,那只猫一直蹭着我的腿,不愿离开。我心软了,但考虑到我刚结婚,实际上不太可能再养猫了。在猫蹭了很久之后,我试着抱起它,去找我的合租室友。当我敲门时,发现室友仍然住在那里。他看到我抱着猫非常震惊,甚至说不出话来。他问我怎么把猫带回来了,我告诉他我在楼下捡到了这只猫,想看看他是否还住在这里。他确认了这只猫是他的,并表示愿意继续养它。于是,我就把猫留给了他,然后离开了。
当时,我以为自己做了一件好事,让猫和主人得以重聚。然而,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在那个摄像头里看到了这只猫。当我再次去找室友时,我发现他家里不止他一个人,还有一个带着直播设备的团队。我询问他们是否在用自己养的猫赚钱,他们否认了。室友解释说,猫只是刚好跑到楼下了,他一会会去把它叫回来。我感到有些生气,觉得他们对猫没有感情,只把它当作赚钱的工具。为了避免尴尬,我说我先下去帮忙找猫。在摄像头附近找到猫后,我把它带回了室友家。然而,那只猫在室友家里表现得非常紧张,与在室外和我亲近的态度截然不同。我看到室友热情地准备猫粮,但猫却不敢去吃。从猫的脸上,我仿佛读到了它的心声:“我不配吃这些猫粮。”我感到非常心疼,觉得这只猫很可怜。我跟室友说,如果猫缺猫粮或者其他什么东西,我可以出钱购买。但他表示家里猫粮很多,不缺这些。我叮嘱他要好好照顾猫,不要让它们走丢。
然而,之后我每次去那个小区,仍然能看到那只猫在四处流浪,这让我感到非常伤心。我不再去找那个主人,也不再敦促他应尽到照顾猫的职责。这件事在当时给了我很大的冲击,由于交通不便,我无法经常去看望那只猫。那段时间,我经常做噩梦,梦中那只猫变成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被亲生妈妈抛弃,不知道自己的爸爸是谁。他在一个机构,为机构赚钱。每当我从这个梦中醒来,我都会想到那只可怜的猫。我开始思考,如果那只猫是一个孩子,它会想回家吗?它能回家吗?它回家后,有资格吃家里的猫粮吗?在看过《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后,我觉得我的某些记忆被唤醒了。
6. 父母怎么面对厌子情绪?
在我们的社会环境中,人们往往认为父母天生就应该喜欢自己的孩子。但实际上,许多父母在孩子受到外界质疑时,会感到自己受到了指责。前段时间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小火车》,里面的一个孩子因为被村里的人说是小偷,他的父亲感到极度羞辱。他的父亲是铁匠,竟然用一块烧红的铁烫伤了孩子的胳膊。《小火车》的原作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作者的短篇小说《小偷》,与剧集的主题颇为相似。
这让我开始思考,父母是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吗?养猫的人又是否真的爱他们的猫呢?还是他们更在意宠物对他们的依赖,以此来体现自己作为父母或主人的社会价值?昨晚看《看不见影子的少年》时,这个想法再次浮现,让我感到难以接受。相比之下,我成长的环境其实相当优越,虽然我也在农村长大,但我从未因为吃不起零食或喝不起饮料而担忧。然而,在看到那只流浪猫时,我突然意识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些孩子,自卑到觉得自己不配得到爱,因为他们从未得到过别人的爱。我曾问过我妈妈,她这么爱我,是为了向同事炫耀她的生活质量,还是真的爱我。她回答说是真的爱我。然而,我从未想过,有些孩子感觉到在这个世界上真的不配拥有别人的爱。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看不见影子的少年》中的庆爷照顾的孩子可能是一个孤儿,他假想自己的妈妈是老师,爸爸是警察,并不是剧情的2个家庭的真实的孩子。
我们应该将视角重新聚焦在孩子身上,而不是纠结于为什么这两家必须有一个孩子。以张颂文饰演的警察为例,当孩子消失后,难道他的人生就此终结了吗?许多人都会陷入这样的困境。我村里就有这样一个家庭,小时候我去他们家时,看到他们仍然摆放着包含已故孩子的合影。多年过去了,那张照片还在,导致我都不敢再去拜访。其实,他们完全可以把孩子的照片换成遗像,坦然面对现实,而不是假装孩子还在身边,无法从过去走出来。真正需要做的是努力走出自己设定的牢笼,因为错误的责任并不全在你。比如,张颂文饰演的角色因为接孩子迟到而自责,将偶然因素变成封锁自己一生的枷锁。我觉得张颂文饰演的警察角色,执念过深。
另一个重新组合的家庭表面上看起来和睦且生活质量不错,但他们处理得真的好吗?孩子回家后,父亲每次与他交流都会以质疑结束:“你又出去闯祸了吗?”“你又打架了吗?”“你又不好好学习了吗?”这种心理暗示让孩子感受到不被接纳。作为父亲,如果你无法真心喜欢一个非亲生的孩子,可以坦白地说:“我是你叔叔,虽然我不能像父亲那样爱你,但我们可以做朋友。你需要帮助时,我会尽力。我不强求你叫我爸爸,我们可以和平相处。”然而,这种坦荡的态度在现实中很难做到。社会期望继父必须扮演父亲的角色,这是过去30年来我们每个人都承受的重担。
这两个家庭对孩子来说都不完美。也许后来出现的庆爷才让孩子找到了归属感。他可能幻想自己拥有两个更好的家庭,有一个更出色的父亲。然而,当这种幻想成真时,或许并不如他想象中那么美好。因为每个人最终都要学会独立。我最近和妻子讨论未来孩子的问题时表示,我不太想要男孩,因为我觉得男孩天生会与父亲产生冲突。男孩继承父姓的制度让我深感困惑。我很早就和妻子分享过这个观点:这种习惯可能是源于男性在社会中的参与感不强。血脉联系在母亲与孩子之间非常强烈,我能深刻感受到自己与母亲的紧密联系。然而,我与父亲之间却存在许多矛盾,沟通困难。他曾问我为什么不能理解他,我当时很惊讶地回答:“爸爸,你一辈子做小买卖,没伺候过几个领导,难道不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人真正理解你吗?你是孤独的。”现在父亲有些老年痴呆,我不忍心再说这些话,希望他的世界能更单纯一些。
7. AI时代,重新定义“家庭”
有点偏离主题了,但总的来说,我感觉即使是作为父母,与孩子之间也应保持一种各自独立、和谐共处的状态。如果双方都不能安好,那么责任并不应完全归咎于彼此。从孩子到成人的转变过程中,孩子常常通过蛮横或欺骗的方式,无论是展现可爱还是哭闹,从父母那里获取好处。父母则像养猫一样养育着孩子。然而,当孩子逐渐独立,能够自己赚钱生活时,需要进行一种转变。如果这个转变是自然而然的,像我考上大学后离开家五年,在北京工作,这样的转变会比较顺利。但如果是非自然的转变,比如突然有一天你必须接受孩子要离开家、独立生活,作为父母,我们不能停滞在孩子离家的那一天,这样并不好。
最后,我想说一个根本的问题:血脉、姓氏等,其实并没有太多的逻辑性。为什么孩子拥有与你相同的姓氏,就必须承担你的使命,在这个世界上承受压力生活呢?因此,这个故事对我而言,探讨的重点是我们对姓氏、血脉以及为人父母的执念。在2024年的今天,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如何放下这些执念。过去,我们有人口增长目标,人口增长与城市发展息息相关,比如中关村写字楼等建筑的发展。但从2024年开始,社会的繁荣发展还与人口总数有关吗?智能机械化、AI生产能否替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在这种情况下,每个人是否都应该回归自我?孩子不应承受过大的压力,父母也不应把孩子当作自己墙上的一块奖状。只有这样,每个人才能自由而全面地发展。
以上就是我对电视剧《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前4集的观影日记。
迷雾剧场杀回,今年第二部《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如同一把尖刀笔直扎中软肋,看完四集老泪纵横。
而这才仅仅是开始,不敢想这部剧该是多么高的天花板。
来,展开说。
n
一,亲情根里长出的有血有肉的悬念感
本格故事最重要的要义之一,一定是悬念感。
刑侦/悬疑影视剧(乃至综艺)太多,路径过于重复、模式过于同构,越来越难真正勾起观众的好奇心。
频繁抛疑团抛悬念,却很难产出有效悬念感。
我们说过很多次,悬念和悬念感不是一回事。
没有代入感、刺激感、共鸣感之下的“硬”悬念,就像一排完全和我无关的问号:路上的车是一百辆还是一百零一辆,外卖小哥的大姨的三叔的七舅姥爷是谁,白糖罂的果壳上有多少个点,这些我属实完全不关心。
无关的悬念堆砌越多,观感反而越累。
而《看不见影子的少年》相反。
n
这部剧的浓烈吸引力,皮面上、在于诸多小悬念小勾子细密构建出的“连环烧脑模式”高品相,步步转折时时悬念层层谜团,好看;
骨相上、在于浓烈的情感共振属性。
前者,比如荣梓杉饰演的少年小七,上线时在公交车上看见小偷偷钱包,他的见义勇为不是高喊不是报警、而是“去偷小偷的钱包还给失主”。
这个“反偷小偷”就很有意思,新鲜。
他被误会、不敢和警察说身份名字,他被所谓姐姐领走的一连串奇怪反应,每一步都新鲜,铺满有效悬念。
n
所谓有效悬念,从不是大而空疏罗列问题即可。
一则,乍看异常、但又能有合理解释;
二则,横向细节环环相扣、纵向情感层层共鸣。
比如这少年为何反偷小偷,一则,他本是被拐进贼窝的可怜孩子,从小被逼做贼,自带一身“偷艺”;
n
二则,他不忍看小偷偷走带娃看病的母亲的钱,挺有偷“德”,逃出贼窝未遂、危险千万端,但依旧有良善一面。
三则,他是没家的孩子,和自己可怜的小伙伴无数次幻想过“有个家”、幻想过“我妈妈是什么样的”,看见带着孩子的妈妈,观感格外不同。
此处写他偷回小偷的赃物还失主,既是不着痕迹为他的凄凉身世埋伏笔,也为下文他和“假妈妈”的真亲情不动声色做铺垫。
n
后续小七成为“边杰”进入金家,老金和所谓姐姐乍看简直是完美继父继姐,比真血亲还亲;但故事中处处冒悬念:他们为啥明知是假、还要领一个假孩子回家?
三年前边杰究竟发生了什么?他们到底会不会对小七不利啊?
镜头数次浓墨重彩出现老金的花盆,那一盆君子兰或者说金家花园里究竟埋着什么秘密?
这些悬念很抓人,一是叙事手法的高明,二是浓烈的情绪共振吸引力。
不仅仅是“未知”而已,而是“让人特别关心特别想知道的未知”。
看完四集,这部剧对我来说根本不仅仅是本格推理的智力快感,我甚至觉得真实和虚构之间的那堵墙都被完全打破。
很担心小七是否有危险,很牵挂豆豆,你究竟在哪你爸找了你好多年。
天涯路远、人世苍茫,孩子啊你在哪里。
n
二,亲情派本格
第二集开头张颂文老师有一段又哭又笑的表演,镜头从回忆中一家人热闹吃面的当年岁月、转向如今一人涕泪凝望的苍凉,很常规的手法,但动人。
这段中“亲亲我的宝贝”不是以很满的背景音乐方式呈现,而更像生活化的环境音;此后渐冷渐无声,却又形成了巨大的回响。
从往昔到如今,光线从暖调转向冷调,笑变成哭,很扎心。
n
n
看完这段我一边感动一边兴高采烈倒回去截图:看!好会演!好感人!
当时我并不知道,这种高光高泪桥段,在剧中特别密集;几乎处处是泪点,但也绝不是廉价的煽情路线。
郭柯宇饰演一位儿子走丢之后发疯的母亲,心智不全、举止异常。
剧中她上场,是拿着雨伞等在学校门口,努力辨认着路过的学生,看见相似轮廓便上前打伞,被隐隐约约嫌弃避开。
细节和情绪都特别好,小七假装儿子出现(特意绕开从教学楼内走出,是他心思剔透聪明、也是良善能共情),她问的不是“三年了你跑哪里去了”,而是“饿了吗,中午吃了什么”。
你看,“饿了吗,中午吃了什么”这样反常的话,反倒是大写加粗的好。
n
一则,她精神状态有异样,合该有易于常理的表达;
二则,三年一瞬,她或许永远停在孩子走丢的那一天,上千日夜反反复复无休无止的煎熬、都长长久久反反复复停在那一天;
三则,至悲至乐大事和寻常的“饿了吗”之间的对比,可怜老母,关心的依旧是一餐一饭:孩子你冷不冷饿不饿。生死鬼门关几遭、离别数载,依旧是家常的“中午吃了什么”。
n
n
以前不知道郭柯宇这么会演戏,懵懵懂懂失态辨认孩子时的眼神,既有认知偏差的怪异、又有心心念念的牵挂。
批着“疯”的极端外衣,但打的是普遍的亲情共振点,让人无法不动容。
(全员都超会演,荣梓杉小小年纪表现这么好,简直是天降紫微星)
n
从本质上说,《没有影子的少年》依旧是广义的社会派推理,并没有一个种类叫做“亲情派本格”,也没有一个类别叫“打拐派悬疑”,如此起小标题、只是因为亲情实在太浓郁。
如果说家庭剧是在日常烟火的鸡毛蒜皮(或狗血)中写人生,那么《没有影子的少年》则是在悬疑的脉络下写亲情写善恶写人世间。
技法炉火纯青、不落窠臼不着痕迹;
情感写得演得十指连心、共情余波山呼海啸。
n
三,无父无子、如父如子
老王和边杰(小七)这一碗面,又让我唏嘘好久。
他们之间的关系,第一层是兵和贼。
小七是小偷,小七还是被动冒充边杰的冒牌货,老王是警察,拆穿伪装、揭露真相,兵抓贼天经地义。
但故事不是如此简单,冒牌货不是小七主动想领,而是边杰的家人非常奇怪,反倒是心智不全的边杰妈妈才像最正常的那一个;明面上“好极了”的一家人,不知道究竟藏着多大的雷。
n
n
小七假装倒下打翻水杯浸湿作文本、假装手指受伤,小小年幼过于有手段;自幼不幸,混迹恶魔窟、被迫练就一身“反侦察”本领。
假编一套“和我们称兄道弟带我们吃饭给我们下迷药”的说辞,捡到钱包并归还、大概是他偷钱包时有过的幻想;“他和我们称兄道弟”,大概是这个半大孩子组成的奇怪社会团体中,对年纪和身份认同、对友情和人情世故的错位混杂集合体。“他给我们下迷药”,那大概是在罪恶环境中常听常见手法之一。
n
小七太小就在贼窝,不记得父母家人,不知道自己的生日,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姓氏。
他一度玩笑跟着小伙伴姓,但这位可爱的小胖子、又惨死在一次“被捉贼”的故事中;
小七幼年孤苦无依、少年奋力逃出魔窟,但一次两次为“母亲”而停留。
血染少年岁月、墨染有罪时光,但淤泥中的少年依旧有莲花般的金子心。
n
老王和小七之间的第二层,则是无父无子、如父如子。
第四集小七叫醒老王,救他一命;与其说是老王物理层面的危险,不如说是心理层面的崩溃和绝望,长长久久相待相寻,日日夜夜折磨颓丧。
白发侵两鬓,经年空怅惘。
老王找到一个“疑似豆豆”但又不是的那段戏,太过在意而忐忑、太过希冀而痛苦,进门前的近子情怯、进门后的痛苦唏嘘,像不敢惊醒最好的一个梦,又像摇摇欲坠将破未破的最后一口气,很动人;
n
你看,他不是演几场戏高光戏而已,而是完整勾勒了一种饱经痛苦日夜煎熬的状态。
深夜小摊前也好、独坐操场边也罢,或者是看着别人家孩子被接回的瞬间,对着两碗空面条的场面,时时刻刻渗透着遍寻不见的持久的痛楚。
尤其是那段,老王深夜隔窗看小七和边杰妈妈对话,虽无血缘但有温暖亲情;满眼唏嘘潦倒意,几许惆怅不了愿。
n
第四集中,老王在小七救同学妈妈、救自己、救边杰妈妈等数次大事之后,认定孩子行为有亏但本心良善;赠予他豆豆的生日“从此以后4月11日就是你的生日了”,二人从“兵与贼”的敌对提防、走向“无父无子、如父如子”的亲密。
就像在世间游荡已久的孤魂野鬼,终于有了一个虽假尤真的家。
n
故事是很标准的父子结构,如果老王找到亲生儿子豆豆,那么这条“假”父子线存在的情感基石会大打折扣;如果剧作以“依旧没找到豆豆”做结,又会白白丧失情绪爆发点。所以总觉得剧中大概率会出现“老王找到豆豆尸体”“老王曾经措失一步、差点找到豆豆”的重头戏,想到就觉得很不忍。
世界那么小,小到容不下一个迷途的孩子;
世界那么大,大到找不到一个走丢的孩子。
n
舒心结语
这篇稿子写得很慢,因为哭崩了,擦完眼泪擦鼻涕。
每一集结束有寻亲信息,第一眼我下意识以为是小朋友,仔细一看出生年月是八十年代九十年代,也就是说他们已经三四十岁了,几十年过去、家人依旧未等到孩子归来。
《看不见影子的少年》动人,归根结底是一句自骨肉深处的呼唤。
愿世间流离失所的孤独灵魂,都有家有爱有团圆。
看完前四集了,这剧不是以往那种勾心夺魄的重口味悬疑,而是在玩一种很新的悬疑,虚伪的爸、“装疯”的妈、“小白兔”的姐姐和冒牌的他,每个人都很有特点,而且替身文学这个梗我还是第一次在这个赛道里看见。
故事从一个失踪了三年的少年突然回家讲起,看似是一个家庭终于迎来了最终的幸福圆满,但故事的每个角落都藏着意想不到的诡异。。。边杰只是三年没有回家,却遗忘了之前所有的记忆,他不记得自己的名字也不认不出眼前的每一个亲人,甚至就连性情都彻底变了,但是金燕还是靠着边杰手上的伤疤确定这就是自己那失踪了三年的弟弟。
看到这是不是一边心疼边杰这三年的遭遇,一边又为他们能一家团聚而感到开心?但是这都只是假象罢了,随着边杰回归,各种疑点也都逐渐显露出来,故事才是真正的开始。金家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金满福事业有成,为人又儒雅敦厚,哪怕妻子行动不便神志不清,也能数年如一日的细心照顾;金燕作为家里的长姐也是得体大方,为人正直善良;就连神志不清的边美珍,在这个家里看起来都是那么的温柔。但这一切也都是表面上的风平浪静,在边杰回家之后,每个人都逐渐漏出了那耐人寻味的一面,这幸福美满的家也越来越迷雾笼罩了。金燕在警察局第一次见到边杰的时候整个人的状态就很值得细品,一般人见到失踪多年的亲人应该是激动、震惊、喜极而泣的,但金燕却只有震惊,少了开心,她望向边杰的眼神更像是在害怕和求证。
后面带边杰去买衣服买鞋子,又发现三年前就已经是44码的边杰,如今脚却变小了,正值青春期的少年怎么可能会越长越小呢?这么明显的疑点她又为何一言不发?
回到家后爸爸金满福在饭桌上也是各种话里有话,你最不爱吃鸡皮了,你最喜欢鱼肚子,看起来每一句都是慈父的关心,但金满福的眼神全是意有所指的打量,让人看着就头皮发麻,一顿饭下来边杰吃的战战兢兢,金满福也是全程打量,如果边杰真的是他们的儿子,那这试探和打量又是什么意思呢?
边美珍这个精神有问题的妈妈也是真假难辨,你说她疯吧,她在行动上确实是有精神病患者那种模式化,但她又太正常了,除了反应慢一点,言行举止都几乎与正常人无异。况且她出现在羊村的事也是处处都透露着匪夷所思,一个神志不清的人要走多少弯路才能去到那么远的地方呢?(ps:郭柯宇老师的演技真的好好啊!在学校门口接边杰那段戏感染力太强了,而且整个人的状态也很对,在校门口站着的时候,形销骨立,完完全全就是一个失去儿子的可怜妈妈T T)
还有金燕给边杰剪头发的时候明明发现了这个边杰的身份是假的,但为什么又什么都不说,就这样堂而皇之的掩盖了过去?况且面对王士涂多次的好心提醒,他们不仅不放在心上,反而话里话外的将王士涂指责成一个企图破坏他们家庭和谐的坏警察。
这种种不对劲的行为都在说着这家人不简单,貌合神离的金家私下里也许掩盖了太多的秘密,但我也想不明白金满福事业有成家庭美满,为什么会跟边杰的失踪扯上关系?人到中年已经拥有了一切,为什么又会陷在这样的谜团里?不知道故事要怎样展开,浅蹲一下后续!
第十一集
。
。
。
在王士涂的心理攻坚下,杜一承认自己是杀害王帅的凶手,但是本集结尾处又出现了他烧毁底片的镜头,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他不可能在看守所或者监狱烧,那他是什么时候烧的?烧的是不是他偷拍洗澡的底片?
结尾处边美珍似乎要想起点什么来了,很明显金满福不希望她想起来,到底是她目击了金满福犯罪?还是边美珍自己做过什么?
这集王士涂和小七好甜,俩人比真正的父子还要和谐甜蜜。
第十一集是正常发挥的一集,期待明天的更新。
————————————————————
第十集的节奏回复了正常,继续推进失踪三人组的故事,这一集是好看的。
今天王士涂和小七的互动很有人情味,不过相比之下我更喜欢看王士涂和金满福还有杜一爸爸的交锋,由此我想到这戏里面的王士涂那条线,严格意义上是属于副线,以边杰失踪为中心,金家杜家的故事发展都在悬疑剧主要的脉络上,而豆豆的失踪更像是一条支线等待着与主线汇合。
这集杜一准备逃跑,基本上命案和他脱不了干系了,不是主犯也是从犯。金爸爸使出苦肉计骗女儿,意欲何为?他的秘密究竟是什么?金家姐姐暂时进入小白兔阵营。
重度半途而废患者本来懒得写了,结果看到昨天有评论说我收钱了,哈哈,承蒙抬举,那我再坚持一下。
————————————————————
第九集有几个地方反转了:
首先杀害王帅的凶手可能不是边杰,作为事件唯一目击证人的杜一,和爸爸吵架的时候透露了新的可能性。
然后做实了金满福为袒护姐姐企图埋尸,但是这集结尾又出现反转,边杰没死。他从后备箱跑了以后又发生了什么?他还活着吗?
最后,小七在海边和结巴相视一笑的场景,让我想起了韩剧《没关系是爱情啊》里赵寅成和想象中的自己一同奔跑的画面,所以,哑巴是真实存在的吗?还是只是小七的另外一个人格,一个人在极端环境下出现的心理分身?今天庆爷被审问的时候关于吃面的供述明显在暗示小七就是豆豆,但是真相果真如此吗?
这一集节奏稍微有点乱,虽然交代了很多新的情况,但是剪辑让人有点摸不着头脑,再看看,希望后面还有大招。
————————————————————
七八集故事向前推进了,故事的范围不再局限于金家这一方天地,由于王帅的尸体被发现,小七的命运再次来到了岔路口,庆爷和拐卖团伙也再次粉墨登场。
王士涂在这集里和局长还有秦勇的冲突很有意思,一个倔脾气老小孩的形象呼之欲出。
很喜欢这两集,是情节迅速推进的两集,之前我对金家父女的一些猜测可能是错的,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迫不及待看下一集了!
————————————————————
最新更新的第五六集,走的是惊悚路线,相信很多人都被金满福吓到了,危机重重的时候王士涂出差了,看来是不把人急死不罢休。
这两集的风格与前面有点不一样,更接地气更符合悬疑的设定,感觉会有更多人喜欢这种刺激的的感觉,夏日清凉限定。小七未来命运如何?杜一将会扮演怎样的角色?王帅呢?……太多谜底等待揭开,期待下一集。
————————————————————
前两集剪辑有点飘,第三集金满福几个镜头一下子把那个味道带出来了,天啊他为什么要认个假儿子啊?我看得好紧张。演姐姐的牙套妹给我心里阴影比较深,盲猜这次也不是好人?第四集探索主演内心世界的部分,有美剧那味了。张颂文的警察和荣梓杉的少年飙戏,亦敌亦友的情绪张力拉满,总之这戏是越来越好看了。人均戏骨,质感细腻,悬疑剧场总算是回归水准了,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