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第07集
第08集
第09集
第10集
第11集
第12集
第13集
第14集
第15集
第16集
第17集
第18集
第19集
第20集
第21集
第22集
第23集
第24集
第25集
第26集
第27集
第28集
第29集
第30集
第31集
第32集
第33集
第34集
第35集
第36集
第37集
第38集
第39集
第40集
第41集
第42集
第43集
第44集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小巷人家
外科风云
永夜星河
火线三兄弟
陈情令
一起长大的约定
卿本佳人2024
你也有今天
新编辑部故事
漂洋过海来看你
开篇《唐宫夜宴》,对演员没意见,导演拍得也是中规中矩,但是剧本立意却雷到了我。
尤其体现在对于中歌和上歌的碰瓷上。
我们看剧中郑歌面临的问题:缺乏有知名度的作品,人才储备青黄不接,剧团效益不好演员收入也不高,这也加大了演员流失的风险。
怎么解决?除了努力创排新作,剧中的郑歌还想了两个办法——找中歌的顶尖舞者和导演当外援,给自己的新舞剧打名气;以及请教上歌的商业经营之道。
这些路子都是对的,可是剧中对于这两家给郑歌助力的“师傅”又是如何表现的呢?把中歌呈现为舞者只顾炫耀技巧、导演则偏心偏袒;而对上歌的呈现就像一个俗气的商人,更是出现了两家艺术院团的领导当着一线舞蹈家的面公开攀比项目营收和演员待遇这种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的雷人剧情。
细节是魔鬼,不要以为在台词里写些“外来的大神功成身退”、“方团给我们描绘了辉煌的前景”等zzzq的台词就能糊弄过关了。编导对中歌上歌的塑造,就是把他们塑造成对立面,然后踩着这两家中国顶尖级别舞团来抬高郑歌。
可是一个讽刺的东西又来了:现实这东西,撒谎没法长久,尤其在这个“现实”还没被时间湮灭的时候。中歌的顶尖舞者明明是给郑歌作嫁衣,郑歌需要她把《水月洛神》跳出名气后再由自己团内的舞者接手(而且剧中透露水月洛神演出近十年才回本,那么就说明在“外来的大神功成身退”之后,接手的郑歌首席,也就是剧中“小艳”的原型,她的舞台表现力,并不像剧中所呈现的那样受到观众的高度认可)。另外《唐宫夜宴》的火爆,靠的是新时代网络媒体和上电视台春晚而“出圈”,那么请问这种网红炒作,又有什么资格去踩上歌?你可别告诉我郑歌当网红只是为爱发电,没有商业考量的因素在里面。
所有努力都值得肯定,就算技不如人,好好想办法也能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可是剧中却大卖廉价苦情,搞得好像只有郑歌的编导在努力搞创作、只有郑歌的舞者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跳舞——请问其他院团的编导和演员难道不是这样?中歌和上歌不是这样?郑歌明明只是做了一个舞团的分内之事,有什么资格去碰瓷拉踩无论是业界地位还是艺术成就都远高于自己的两家舞团呢?
我本以为这种廉价拉踩的剧情,只是编导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而设置的,与现实中的郑歌无关。但是这几天去看郑歌的社交媒体,其中并无对于偏颇剧情的任何挽尊之言,反而是在趁着剧播大炒热度,“陈冉”原型的那位郑歌导演还不失时机地透露《唐宫夜宴》将改编为一部舞剧……如此种种,就说明剧中这些对于中歌上歌的拉踩,是得到郑歌的默许的。而《唐宫夜宴》尽管已经出品且“出圈”两年,仍缺乏作为独立舞剧带来可观商业价值的能力。那么郑歌目前的做的,就是依靠电视剧炒作自己维持热度,以增加在市场上不算火爆的《水月洛神》的票房,直到《唐宫夜宴》舞剧的诞生。
媒体时代,炒作没有错,可是踩着比自己更优秀者来抬高自己,真low
剧集质量本身还可以,值三星半。但背后的立意和现实拉踩太倒胃口,扣去一星半。
谁叫你号称是基于现实的作品呢?撒谎拉踩被戳穿,就是这个下场。
打开这部剧之前我并未想到我会这么上头,看得又哭又笑,到处给人安利。短短四集有很多的亮点,我今天想说说张雷老师。
张雷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甚至有很多缺点,比如好高骛远。剧的一开始就是他去找工作,“良禽择木而栖,事业编很重要。”再到去应聘足球岗位:“你在场上踢什么位置?”——“我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再到去冰球应聘:“你是什么专业?”——“足球。”从趾高气扬到求职失败沮丧,短短一两分钟,白宇帆生动地表演出了几个层次,也告诉我们一些信息:这个大学生学得并不扎实,工作的专业是否对口对他来说也不重要,只要能有事业编就可以了。再结合剧里其他的细节,比如他给电话给爸爸抱怨生活的艰难,盖住头就盖不住脚的被子到高级的羽绒被,还有要爸爸给他想办法调动工作等等,我们大概可以知道他的家境应该还不错,家庭关系也挺好,应该就是平平无奇没有人生方向更谈不上因为热爱什么会去追求的人。
所以,张雷去新疆,并不是因为抱负,也不是因为热诚,更谈不上奉献,仅仅是因为“没有试用期的事业编”。带着这份私心的他并不清楚自己要去工作的加尕斯台镇中学究竟在哪里,更不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带着这份陌生他意气风发地来到新疆,有意思的是,这也是全剧张雷唯一穿亮色衣服的场景。鲜艳的橙色,开启了这段由“事业编”带来的故事。
到了加尕斯台镇的张雷,开启了自己的“冒险之旅”。他以为来接他的车会是小轿车,结果是一辆载着学生载着大鹅看起来非常农民工的面包车。美好生活并没有开启,而是给了他一记耳光。坐的车上的张雷一定五味杂陈,估计此刻才开始思考自己这个决定究竟意味着什么。从小就吃不惯羊肉的他接下迎接宴上不得不吞下“献给尊贵的客人”的羊眼,更像是吞下了自己种的苦果。蚊子多、昼夜温差大、没有外卖、买东西要到很远地方、晚上出去买东西的害怕(狗、灯光)……一点一点累积,终于在深夜压垮了他,毅然决定去辞职。可是没想到,在他之前,一个呆了三年的语文老师正在辞职,失去勇气的张雷决定当一个不辞而别的逃兵。
没想到陈书记带着孩子们追来了,张雷不仅没当成逃兵,反而被拉着去看足球赛,让陈书记又给他画了一个大饼:带足球队踢出成绩,可以跳槽,甚至是回到东部发达地区。张雷好像又看到了希望。
足球理论知识扎实的张雷教练组建了第一支校足球队,带着孩子们开始训练。枯燥的训练让孩子们产生了质疑,于是组织了一场对抗赛。意料之中,输得一败涂地。孩子们沮丧了,张雷也自我怀疑了。此时,他终于想起了求助师父。读书时不肯好好学习的张雷,因为不想耽误队里确实有天赋的小孩,这次终于有了学习的动力,开始看视频做笔记认真学习。张雷开始改变了。
两兄弟的深夜来访,开始打开张雷的心扉。孩子们一句“教练,你会踢球吗”,让他开始练习颠球。他甚至开始手动去改造那个土操场,让它看起来像一个足球场。更重要的是,他在孩子们面前认错,承认是自己的错,承认自己不会踢球。老师相信孩子们有天赋,孩子们也相信老师。爱,开始双向流动。张雷学会了颠球,给孩子们送球衣,学生给老师送羊肉,一起取队名……这些细节都在告诉我们,张老师和他的队员们心越来越近了。
第一场比赛,虽然赢了,但是张雷并没有发现陈疆和队友的矛盾。第二场比赛,更衣室里发生矛盾。面对一群孩子,他本能地以为是人多欺负人少,本能地以为是陈疆受伤了。被陈疆误伤的木江终于忍不住自己的委屈,问他:“你迟早都是要走的。我们知道你是南京人,你毕业于淮城师范你不爱吃羊肉,记得你的电话号码,你记得我们的名字吗?”还在为自己辩解“我怎么不在意你们”的张雷被最后一问击倒,这是他无法回答的问题。更衣室里孩子们的哭泣让张雷陷入了思考。
陈书记找张雷商量如何解决孩子们的矛盾,同样不得其法的张雷发现陈书记认识霍城十小的亚力·买买提教练,就拉着他一起去找求助。亚力教练的一番话让张雷再次反思自己:“有些时候,过分彼此尊重也是一种生分,你想想,你对什么人最客气,陌生人。场下大家是朋友,场上才有默契。足球场上,没有他们,只有我们。首先,你要成为大家的朋友。”
张雷终于开始学习维语,开始去记队员们的名字。他甚至给孩子们说:“在我没记住你们的名字之前,我不配当你们的教练。”这句话是说给孩子们听,也是说给自己听。张雷的心里,孩子们的分量越来越重了。
被邀请参加的一个队员姐姐的婚礼上,张雷又吃了一个羊眼,这次他欣然接受。前后的对照让我们看到慢慢接受甚至已经开始爱上新疆的张雷。努力记队员名字的张教练也终于在队车上喊出了所有队友的名字,听到教练喊出自己的名字,孩子们脸上笑开了花。随着比赛的进程,张雷也逐渐进入教练的状态,甚至发明了他们的暗号:本意“烤包子”的沙木萨代表协防,本意为哈密瓜的可洪代表边后卫前插,伴随着“可洪可洪”和欢呼声一起在球赛响起时,张雷带着孩子们闯入了半决赛。
随着半决赛而来的是另一个难题,一直以来孩子们都是背着家长来参加足球训练的。半决赛是在周末,要去参加就不能帮家里做农活。
面对固执的家长们,大家只能选择撒谎,说是去参加诗词大赛。然而,比赛有直播,被家长们看到了。觉得踢球浪费时间的家长们跑到学校去找校长,其中又以队长阿迪力的父亲最为固执,就算其他家长已经开始松动的时候,他说“你们是在偷换概念!”就在他们争执的时候,阿迪力走进来:“你不是都要走了吗?你还管我们干什么?”原来他听到了张雷和父亲的电话,知道张雷在他们比赛结束后即将回南京。一时之间,张雷不知道说什么,他去踢球,收拾东西,满满都是回忆。陈书记来找张雷,带他去看山。陈书记说:“这山真漂亮,可我恨不得把他们都铲平了。这山啊,把这儿变成了世外桃源,同时也把我们变成了井底之蛙。山外面的人,不愿意走进来;山里面的人,也不愿意走出去。可是车轮滚滚,日新月异,一不留神就会落伍。我现在迫切地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来,带我们走出去,从思想上带我们走出去。”陈书记的这番话沉甸甸,压在张雷的心坎上。
张雷准备离开的那天下起了大雨,他满眼眷恋,可还是毅然地走了。最终让他决定留下来的是那个守护的老人,他迎来送往,希望有一天能送孩子们走出去,去外面看看。让他留下来的更是孩子们,牧羊人的眼睛让他想起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想起孩子们的“热爱”。孩子们的热爱点染了他的热爱,他终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为什么而奋斗。
伊特巴赫梦之队取得决赛胜利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呼唤,只有张雷哭了。这一路走得并不平坦,几度想要放弃,几度差点放弃,这个冠军,不仅仅是足球比赛的冠军,而是张雷找到的灯塔。
短短四集,《热爱》里的每个人物都生动鲜活,张雷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个。他并不是一个伟大的人,但正是他的平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
最后,还是忍不住想夸一夸演员白宇帆,他真的演什么就是什么。
连刷2遍《我们这十年——热爱》篇章,又笑又哭,思绪万千。
一条条弹幕从屏幕上飘过:新疆好美;除了不包邮没毛病;好想去新疆工作和生活;新疆人真可爱;泪目了。
张雷为了混一个正式教编,从南京来到了三千多公里以外的伊犁察布查尔县加尕斯台镇中学,成为一名体育老师,教当地学生踢足球。
风景很漂亮,乡亲们很淳朴,孩子很可爱,羊肉很好吃,但是,学生名字很难念,晚上蚊子很讨厌,物质条件很艰难,虽然比《山海情》里的得宝好太多。张雷待了一两天就想逃跑,校长很直接地说如果想走要提前说,别等跟孩子混熟了才走,那样会伤孩子的心。
是啊,镇长、校长、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内地来的老师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待了平均不到3个月就离开了。可他们还是期盼着张雷能留下来。镇长画大饼+孩子们的真诚,张雷不情不愿地留下来了。张雷带领孩子一步步实现梦想,孩子也让张雷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们算是互相成就吧!
决赛之前因家长阻挠,球队解散,张雷准备离开,镇长带他去看山,张雷说风景真好,镇长却说:我恨不得把这山都铲平了,山把这里变成了世外桃源,同时也把我们变成了井底之蛙,山外面的人不愿意走进来,山里的人也不愿走出去,可是车轮滚滚,日新月异,一不留神就会落伍,我迫切的希望更多人走进来带我们走出去,从思想上走出去。
一切,都是因为热爱!张雷留下了,他带的很多学生考入内地名校或者进入正规足球俱乐部。
如今的新疆变得越来越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许多许多的张雷走进来,留下来,为新疆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支教老师,扶贫公务员,铁路建设者,对口援疆企业。。。谢谢你们,同时也致敬每一位为新疆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除了踢足球,还有很多事情,比如:镇长强力推广无人机喷农药,维族老乡们从不信任到接受新科技;两族学生发生矛盾,少数民族小朋友带着羊羔、西瓜等礼物主动上门道歉;孩子们放学回家要帮助父母挤牛奶、干农活;晚上下雨,孩子们悄悄给张雷送被子;镇长一家和张雷参加维族学生姐姐的婚礼,载歌载舞的婚礼神圣而美好;老爷爷夜里开着三轮车替路人照亮。。。
这,就是可爱的新疆;这,就是我一直惦念的新疆。
到了新疆,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辽阔,一个若羌县的面积相当于2个江苏省;到了新疆,才知道瓜果有多甜,哈密瓜比阿克苏苹果还甜了两个库尔勒香梨;到了新疆,才知道老乡有多淳朴,挂在枝头的杏子和葡萄随便吃;到了新疆,才知道羊肉有多好吃,即使不放任何调料,清水加盐炖煮就出奇的美味!
————
昆仑山脚下是我儿时生活过的地方,所以我也算半个新疆人。
记得小时候,维族老乡的后院种了许多棵杏子树。每年春天,杏花如约开放。为了闻花香,晨起上学、晚上放学时总会心甘情愿绕远路经过那些姹紫嫣红的院子。数枝红杏出墙来,让人忍不住想折两枝带回家。
等三月过去,等四月过去,终于等到五月底,杏子熟了。黄澄澄、油亮亮、沉甸甸的杏子压弯了杏枝,海拔不算高的孩子踮一下脚尖也能够到。
如果被杏子的主人看到,你猜会怎么着?哈哈,他会拿一个塑料袋帮你摘,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地方流行起了蔬菜换水果的戏码。汉族人用自家菜园里的西红柿、辣椒、茄子、白菜去维族老乡家换水果,双方各取所需,很是和谐。
维族老乡非常慷慨,无论你带去的菜是多是少、是不是他爱吃的,他总会欣然接受,然后跟你说:“杏子嘛,随便摘,随便吃,但是嘛,不要浪费!”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他们都时时刻刻珍惜大自然的馈赠,珍惜每一粒米饭,珍惜每一颗杏子,在这一点上,恐怕许多人都要自愧不如。
进入杏园,大人摇晃杏树,不需要多大力气,杏子便能落一地。孩子们一边将杏子捡到竹筐里,一边往嘴里塞着。杏子个大皮薄,肉丝少,汁水多,轻轻一咬,只觉满口酸甜。
直到所有牙齿被酸倒才肯罢休,摘些杏叶把竹筐里的杏子盖好。大人坐在树下乘凉,和维族老乡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小孩则在杏林间欢快地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那该是最惬意的夏日时光吧!
后来上了初中,拼命学习,考上内高班,和同学一起先坐大巴车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戈壁滩经过24个小时到达乌鲁木齐,培训一周,再和全疆各个民族考上同一地方的学生坐绿皮火车晃悠60多个小时到北京。
四年高中,和当地学生混编在同一个班级,他们经常会好奇地问:你们是骑马和骆驼上学吗?新疆沙漠有多大?新疆人上班用不用电脑?馕是怎么做的?古尔邦节就是春节吗?阿达西、亚克西是什么意思?我们总会认真解释每一个问题,想把新疆的各种好都告诉他们。
再后来去南方读大学,毕业后工作,兜兜转转了几个城市,就是没有回新疆。在就职的公司里总是会时不时地跟同事聊起新疆,告诉他们新疆有多美,有多少好吃的;团建的时候给大家做新疆大盘鸡、新疆抓饭,平时用烤箱做了烤包子,朋友寄来的馕、风干牛肉、干果也带给大家分享;向大家推荐麦趣尔牛奶、天润奶啤、香巴拉牛肉干等新疆产品。某种意义上,作为故乡的逃兵,我也只能用这种方式去表达对新疆的热爱了。
无论是影视剧影响还是本身魅力无限,总之,新疆成功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如果西藏是一种病,不去治不好,那么新疆就是一种瘾,去过戒不掉!
最近一次回新疆,是2018年。
街边烤羊肉串的香味依旧迷人;
刚刚路过的那个姑娘和哈妮克孜一样好看;
馕铺大叔给馕按花纹的时候认真得像是在做一件艺术品;
水果摊阿姨切了一块西瓜送你,说是免费品尝;
带着花帽的小巴郎笑着说:“你好!”
哈哈,谁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你看这西北的人间烟火,多可爱。
落日极其瑰丽,恍惚间,想起自己不过是个匆匆过客,和这里淳朴、自然的风物人情比起来,竟是如此的浅薄。
喜欢你的雪山和融水,喜欢你的草原和野马,喜欢你的大口吃肉和大碗喝酒,喜欢你满街的乡音......
可是,明天的明天,我又要回到魁梧高楼间,做一颗了无生趣的螺丝钉。
新疆,永远牵挂,永远祝福!
——
可爱的人,谢谢你读到了这里,看完《热爱》,我想你会有冲动去新疆旅行。如今,无论是自驾还是飞机火车,去北疆南疆都很方便,堪称奇迹的和若铁路已经通车了,沿线一站一景,坐火车就能领略楼兰古国、天边小镇风光、大漠孤烟直……
如果有机会去,请记得以下几点哈:
1、在当地问路,听欧的音调判断远近,欧呀哒表示100米内,欧~~呀哒,表示1公里以内,欧~~~~~~呀哒,表示10公里及以上😂
2、买水果或牛羊肉,老板说的价格都是一公斤的价格;
3、在清真饭店吃饭尽量别剩饭哈,吃多少点多少,抓饭、拌面等一般都可以免费加米加面,绝对能吃饱;
4、如果是夏秋季节去,记得带长袖,早晚温差真的大;
5、如果想在同一天看2次日落,你只需要在2小时内从哈密飞到喀什;
6、当地人的疆普听上去有点凶,但绝对没恶意,听习惯了就是羊肉串味普通话😂
7、必吃美食:椒麻鸡,马肠子,油塔子,薄皮包子,面肺子米肠子,烤全羊,缸子肉,肚包肉,胡辣羊蹄,刚出锅的馕和烤包子……不能说了,饿了😂
……
电视剧里展现的都是美好的一面,去到当地总会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呀!!!
(注: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删)
最近几年,主旋律剧层出不穷。《我们这十年》算是其中比较出彩的。我只看了第二个单元,当然,是冲着白宇帆去看的。
足球教育方向毕业的张雷,为了得到教师编制,远赴新疆,带领学生成功组建足球队,改写学生命运。
说实话,主旋律剧大多数都是类似的剧情,但是因为主演不同,所以给观众的感觉也不同。
对白宇帆最初的印象,是《山海情》,再加上他本身就是陕西人,所以总觉得他就是个陕北糙汉,随时都可以高原蹲。
1995年,白宇帆出生于西安。他的父亲是退役军人,受此影响,他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参军入伍。2016年,白宇帆跟随所在的部队在南京参加了4天3夜的抗洪救灾,这段学生兵经历也造就了他的性格。
2020年,因为《山海情》,白宇帆正式走红,随后参演了《我在他乡挺好的》,和周雨彤的cp到现在都很火。
2022年《开端》,短暂客串的白宇帆成功出圈,被誉为“开端最惨的人”。
1、电视剧《我们这十年》以文化自信开篇,唐宫夜宴以通过出圈的电视节目开头,以画面和题材吸引年轻人的目的很明显。n2、白百何从小妞走向少妇味,他和娄艺潇扮演的院长都显得年轻,我熟悉的省级歌舞团都是中年以上的人在当家,不知是郑州歌舞剧院领导也比较年轻,还是剧情追求受众的选择。n3、感觉张慧雯和苗苗比较撞脸,当年两部电影出道的谋女郎和冯女郎,或许张冯有些同样的审美爱好。n4、张慧雯应该是戏路不太宽的谋女郎,小巧玲珑眼睛有光,说十八岁都信。n5、上歌领导推荐了舞剧《朱鹮》的成功之路,我在成都看过两次,美尔精彩,但即便是这样头部的市场化案例也不是商业化的优选,而是政府购买成分比较大。n6、不管是小艳还是林蓓蓓这样的省级歌舞剧院首席,如果没有欣赏艺术的土豪,她们的感情波折比较多。n7、会所的歌舞表演比剧场演员赚得多,当然有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大剧主演除外。n8、水月洛神和唐宫夜宴通过电视和短视频出圈,但这并不是剧院最理想的收益。
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棉纺厂家属区一条小巷......
播放指数:14002℃
《我们这十年》 第02集在线观看 - 国产剧 - 芊芊影视-2025【实时更新】完整版电影电视剧全集-芊芊电影网 http://www.dahuol.com/vodplay/21675-1-2.html
开篇《唐宫夜宴》,对演员没意见,导演拍得也是中规中矩,但是剧本立意却雷到了我。
尤其体现在对于中歌和上歌的碰瓷上。
我们看剧中郑歌面临的问题:缺乏有知名度的作品,人才储备青黄不接,剧团效益不好演员收入也不高,这也加大了演员流失的风险。
怎么解决?除了努力创排新作,剧中的郑歌还想了两个办法——找中歌的顶尖舞者和导演当外援,给自己的新舞剧打名气;以及请教上歌的商业经营之道。
这些路子都是对的,可是剧中对于这两家给郑歌助力的“师傅”又是如何表现的呢?把中歌呈现为舞者只顾炫耀技巧、导演则偏心偏袒;而对上歌的呈现就像一个俗气的商人,更是出现了两家艺术院团的领导当着一线舞蹈家的面公开攀比项目营收和演员待遇这种在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发生的雷人剧情。
细节是魔鬼,不要以为在台词里写些“外来的大神功成身退”、“方团给我们描绘了辉煌的前景”等zzzq的台词就能糊弄过关了。编导对中歌上歌的塑造,就是把他们塑造成对立面,然后踩着这两家中国顶尖级别舞团来抬高郑歌。
可是一个讽刺的东西又来了:现实这东西,撒谎没法长久,尤其在这个“现实”还没被时间湮灭的时候。中歌的顶尖舞者明明是给郑歌作嫁衣,郑歌需要她把《水月洛神》跳出名气后再由自己团内的舞者接手(而且剧中透露水月洛神演出近十年才回本,那么就说明在“外来的大神功成身退”之后,接手的郑歌首席,也就是剧中“小艳”的原型,她的舞台表现力,并不像剧中所呈现的那样受到观众的高度认可)。另外《唐宫夜宴》的火爆,靠的是新时代网络媒体和上电视台春晚而“出圈”,那么请问这种网红炒作,又有什么资格去踩上歌?你可别告诉我郑歌当网红只是为爱发电,没有商业考量的因素在里面。
所有努力都值得肯定,就算技不如人,好好想办法也能走出自己的一条路。可是剧中却大卖廉价苦情,搞得好像只有郑歌的编导在努力搞创作、只有郑歌的舞者在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跳舞——请问其他院团的编导和演员难道不是这样?中歌和上歌不是这样?郑歌明明只是做了一个舞团的分内之事,有什么资格去碰瓷拉踩无论是业界地位还是艺术成就都远高于自己的两家舞团呢?
我本以为这种廉价拉踩的剧情,只是编导为了增加戏剧冲突而设置的,与现实中的郑歌无关。但是这几天去看郑歌的社交媒体,其中并无对于偏颇剧情的任何挽尊之言,反而是在趁着剧播大炒热度,“陈冉”原型的那位郑歌导演还不失时机地透露《唐宫夜宴》将改编为一部舞剧……如此种种,就说明剧中这些对于中歌上歌的拉踩,是得到郑歌的默许的。而《唐宫夜宴》尽管已经出品且“出圈”两年,仍缺乏作为独立舞剧带来可观商业价值的能力。那么郑歌目前的做的,就是依靠电视剧炒作自己维持热度,以增加在市场上不算火爆的《水月洛神》的票房,直到《唐宫夜宴》舞剧的诞生。
媒体时代,炒作没有错,可是踩着比自己更优秀者来抬高自己,真low
剧集质量本身还可以,值三星半。但背后的立意和现实拉踩太倒胃口,扣去一星半。
谁叫你号称是基于现实的作品呢?撒谎拉踩被戳穿,就是这个下场。
打开这部剧之前我并未想到我会这么上头,看得又哭又笑,到处给人安利。短短四集有很多的亮点,我今天想说说张雷老师。
张雷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甚至有很多缺点,比如好高骛远。剧的一开始就是他去找工作,“良禽择木而栖,事业编很重要。”再到去应聘足球岗位:“你在场上踢什么位置?”——“我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再到去冰球应聘:“你是什么专业?”——“足球。”从趾高气扬到求职失败沮丧,短短一两分钟,白宇帆生动地表演出了几个层次,也告诉我们一些信息:这个大学生学得并不扎实,工作的专业是否对口对他来说也不重要,只要能有事业编就可以了。再结合剧里其他的细节,比如他给电话给爸爸抱怨生活的艰难,盖住头就盖不住脚的被子到高级的羽绒被,还有要爸爸给他想办法调动工作等等,我们大概可以知道他的家境应该还不错,家庭关系也挺好,应该就是平平无奇没有人生方向更谈不上因为热爱什么会去追求的人。
所以,张雷去新疆,并不是因为抱负,也不是因为热诚,更谈不上奉献,仅仅是因为“没有试用期的事业编”。带着这份私心的他并不清楚自己要去工作的加尕斯台镇中学究竟在哪里,更不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带着这份陌生他意气风发地来到新疆,有意思的是,这也是全剧张雷唯一穿亮色衣服的场景。鲜艳的橙色,开启了这段由“事业编”带来的故事。
到了加尕斯台镇的张雷,开启了自己的“冒险之旅”。他以为来接他的车会是小轿车,结果是一辆载着学生载着大鹅看起来非常农民工的面包车。美好生活并没有开启,而是给了他一记耳光。坐的车上的张雷一定五味杂陈,估计此刻才开始思考自己这个决定究竟意味着什么。从小就吃不惯羊肉的他接下迎接宴上不得不吞下“献给尊贵的客人”的羊眼,更像是吞下了自己种的苦果。蚊子多、昼夜温差大、没有外卖、买东西要到很远地方、晚上出去买东西的害怕(狗、灯光)……一点一点累积,终于在深夜压垮了他,毅然决定去辞职。可是没想到,在他之前,一个呆了三年的语文老师正在辞职,失去勇气的张雷决定当一个不辞而别的逃兵。
没想到陈书记带着孩子们追来了,张雷不仅没当成逃兵,反而被拉着去看足球赛,让陈书记又给他画了一个大饼:带足球队踢出成绩,可以跳槽,甚至是回到东部发达地区。张雷好像又看到了希望。
足球理论知识扎实的张雷教练组建了第一支校足球队,带着孩子们开始训练。枯燥的训练让孩子们产生了质疑,于是组织了一场对抗赛。意料之中,输得一败涂地。孩子们沮丧了,张雷也自我怀疑了。此时,他终于想起了求助师父。读书时不肯好好学习的张雷,因为不想耽误队里确实有天赋的小孩,这次终于有了学习的动力,开始看视频做笔记认真学习。张雷开始改变了。
两兄弟的深夜来访,开始打开张雷的心扉。孩子们一句“教练,你会踢球吗”,让他开始练习颠球。他甚至开始手动去改造那个土操场,让它看起来像一个足球场。更重要的是,他在孩子们面前认错,承认是自己的错,承认自己不会踢球。老师相信孩子们有天赋,孩子们也相信老师。爱,开始双向流动。张雷学会了颠球,给孩子们送球衣,学生给老师送羊肉,一起取队名……这些细节都在告诉我们,张老师和他的队员们心越来越近了。
第一场比赛,虽然赢了,但是张雷并没有发现陈疆和队友的矛盾。第二场比赛,更衣室里发生矛盾。面对一群孩子,他本能地以为是人多欺负人少,本能地以为是陈疆受伤了。被陈疆误伤的木江终于忍不住自己的委屈,问他:“你迟早都是要走的。我们知道你是南京人,你毕业于淮城师范你不爱吃羊肉,记得你的电话号码,你记得我们的名字吗?”还在为自己辩解“我怎么不在意你们”的张雷被最后一问击倒,这是他无法回答的问题。更衣室里孩子们的哭泣让张雷陷入了思考。
陈书记找张雷商量如何解决孩子们的矛盾,同样不得其法的张雷发现陈书记认识霍城十小的亚力·买买提教练,就拉着他一起去找求助。亚力教练的一番话让张雷再次反思自己:“有些时候,过分彼此尊重也是一种生分,你想想,你对什么人最客气,陌生人。场下大家是朋友,场上才有默契。足球场上,没有他们,只有我们。首先,你要成为大家的朋友。”
张雷终于开始学习维语,开始去记队员们的名字。他甚至给孩子们说:“在我没记住你们的名字之前,我不配当你们的教练。”这句话是说给孩子们听,也是说给自己听。张雷的心里,孩子们的分量越来越重了。
被邀请参加的一个队员姐姐的婚礼上,张雷又吃了一个羊眼,这次他欣然接受。前后的对照让我们看到慢慢接受甚至已经开始爱上新疆的张雷。努力记队员名字的张教练也终于在队车上喊出了所有队友的名字,听到教练喊出自己的名字,孩子们脸上笑开了花。随着比赛的进程,张雷也逐渐进入教练的状态,甚至发明了他们的暗号:本意“烤包子”的沙木萨代表协防,本意为哈密瓜的可洪代表边后卫前插,伴随着“可洪可洪”和欢呼声一起在球赛响起时,张雷带着孩子们闯入了半决赛。
随着半决赛而来的是另一个难题,一直以来孩子们都是背着家长来参加足球训练的。半决赛是在周末,要去参加就不能帮家里做农活。
面对固执的家长们,大家只能选择撒谎,说是去参加诗词大赛。然而,比赛有直播,被家长们看到了。觉得踢球浪费时间的家长们跑到学校去找校长,其中又以队长阿迪力的父亲最为固执,就算其他家长已经开始松动的时候,他说“你们是在偷换概念!”就在他们争执的时候,阿迪力走进来:“你不是都要走了吗?你还管我们干什么?”原来他听到了张雷和父亲的电话,知道张雷在他们比赛结束后即将回南京。一时之间,张雷不知道说什么,他去踢球,收拾东西,满满都是回忆。陈书记来找张雷,带他去看山。陈书记说:“这山真漂亮,可我恨不得把他们都铲平了。这山啊,把这儿变成了世外桃源,同时也把我们变成了井底之蛙。山外面的人,不愿意走进来;山里面的人,也不愿意走出去。可是车轮滚滚,日新月异,一不留神就会落伍。我现在迫切地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走进来,带我们走出去,从思想上带我们走出去。”陈书记的这番话沉甸甸,压在张雷的心坎上。
张雷准备离开的那天下起了大雨,他满眼眷恋,可还是毅然地走了。最终让他决定留下来的是那个守护的老人,他迎来送往,希望有一天能送孩子们走出去,去外面看看。让他留下来的更是孩子们,牧羊人的眼睛让他想起孩子们渴望的眼神,想起孩子们的“热爱”。孩子们的热爱点染了他的热爱,他终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要为什么而奋斗。
伊特巴赫梦之队取得决赛胜利的时候,所有人都在呼唤,只有张雷哭了。这一路走得并不平坦,几度想要放弃,几度差点放弃,这个冠军,不仅仅是足球比赛的冠军,而是张雷找到的灯塔。
短短四集,《热爱》里的每个人物都生动鲜活,张雷是其中最浓墨重彩的一个。他并不是一个伟大的人,但正是他的平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为祖国教育事业做出贡献的人。
最后,还是忍不住想夸一夸演员白宇帆,他真的演什么就是什么。
连刷2遍《我们这十年——热爱》篇章,又笑又哭,思绪万千。
一条条弹幕从屏幕上飘过:新疆好美;除了不包邮没毛病;好想去新疆工作和生活;新疆人真可爱;泪目了。
张雷为了混一个正式教编,从南京来到了三千多公里以外的伊犁察布查尔县加尕斯台镇中学,成为一名体育老师,教当地学生踢足球。
风景很漂亮,乡亲们很淳朴,孩子很可爱,羊肉很好吃,但是,学生名字很难念,晚上蚊子很讨厌,物质条件很艰难,虽然比《山海情》里的得宝好太多。张雷待了一两天就想逃跑,校长很直接地说如果想走要提前说,别等跟孩子混熟了才走,那样会伤孩子的心。
是啊,镇长、校长、孩子们已经习惯了,内地来的老师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待了平均不到3个月就离开了。可他们还是期盼着张雷能留下来。镇长画大饼+孩子们的真诚,张雷不情不愿地留下来了。张雷带领孩子一步步实现梦想,孩子也让张雷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他们算是互相成就吧!
决赛之前因家长阻挠,球队解散,张雷准备离开,镇长带他去看山,张雷说风景真好,镇长却说:我恨不得把这山都铲平了,山把这里变成了世外桃源,同时也把我们变成了井底之蛙,山外面的人不愿意走进来,山里的人也不愿走出去,可是车轮滚滚,日新月异,一不留神就会落伍,我迫切的希望更多人走进来带我们走出去,从思想上走出去。
一切,都是因为热爱!张雷留下了,他带的很多学生考入内地名校或者进入正规足球俱乐部。
如今的新疆变得越来越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有许多许多的张雷走进来,留下来,为新疆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支教老师,扶贫公务员,铁路建设者,对口援疆企业。。。谢谢你们,同时也致敬每一位为新疆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除了踢足球,还有很多事情,比如:镇长强力推广无人机喷农药,维族老乡们从不信任到接受新科技;两族学生发生矛盾,少数民族小朋友带着羊羔、西瓜等礼物主动上门道歉;孩子们放学回家要帮助父母挤牛奶、干农活;晚上下雨,孩子们悄悄给张雷送被子;镇长一家和张雷参加维族学生姐姐的婚礼,载歌载舞的婚礼神圣而美好;老爷爷夜里开着三轮车替路人照亮。。。
这,就是可爱的新疆;这,就是我一直惦念的新疆。
到了新疆,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辽阔,一个若羌县的面积相当于2个江苏省;到了新疆,才知道瓜果有多甜,哈密瓜比阿克苏苹果还甜了两个库尔勒香梨;到了新疆,才知道老乡有多淳朴,挂在枝头的杏子和葡萄随便吃;到了新疆,才知道羊肉有多好吃,即使不放任何调料,清水加盐炖煮就出奇的美味!
————
昆仑山脚下是我儿时生活过的地方,所以我也算半个新疆人。
记得小时候,维族老乡的后院种了许多棵杏子树。每年春天,杏花如约开放。为了闻花香,晨起上学、晚上放学时总会心甘情愿绕远路经过那些姹紫嫣红的院子。数枝红杏出墙来,让人忍不住想折两枝带回家。
等三月过去,等四月过去,终于等到五月底,杏子熟了。黄澄澄、油亮亮、沉甸甸的杏子压弯了杏枝,海拔不算高的孩子踮一下脚尖也能够到。
如果被杏子的主人看到,你猜会怎么着?哈哈,他会拿一个塑料袋帮你摘,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地方流行起了蔬菜换水果的戏码。汉族人用自家菜园里的西红柿、辣椒、茄子、白菜去维族老乡家换水果,双方各取所需,很是和谐。
维族老乡非常慷慨,无论你带去的菜是多是少、是不是他爱吃的,他总会欣然接受,然后跟你说:“杏子嘛,随便摘,随便吃,但是嘛,不要浪费!”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他们都时时刻刻珍惜大自然的馈赠,珍惜每一粒米饭,珍惜每一颗杏子,在这一点上,恐怕许多人都要自愧不如。
进入杏园,大人摇晃杏树,不需要多大力气,杏子便能落一地。孩子们一边将杏子捡到竹筐里,一边往嘴里塞着。杏子个大皮薄,肉丝少,汁水多,轻轻一咬,只觉满口酸甜。
直到所有牙齿被酸倒才肯罢休,摘些杏叶把竹筐里的杏子盖好。大人坐在树下乘凉,和维族老乡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小孩则在杏林间欢快地玩着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那该是最惬意的夏日时光吧!
后来上了初中,拼命学习,考上内高班,和同学一起先坐大巴车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戈壁滩经过24个小时到达乌鲁木齐,培训一周,再和全疆各个民族考上同一地方的学生坐绿皮火车晃悠60多个小时到北京。
四年高中,和当地学生混编在同一个班级,他们经常会好奇地问:你们是骑马和骆驼上学吗?新疆沙漠有多大?新疆人上班用不用电脑?馕是怎么做的?古尔邦节就是春节吗?阿达西、亚克西是什么意思?我们总会认真解释每一个问题,想把新疆的各种好都告诉他们。
再后来去南方读大学,毕业后工作,兜兜转转了几个城市,就是没有回新疆。在就职的公司里总是会时不时地跟同事聊起新疆,告诉他们新疆有多美,有多少好吃的;团建的时候给大家做新疆大盘鸡、新疆抓饭,平时用烤箱做了烤包子,朋友寄来的馕、风干牛肉、干果也带给大家分享;向大家推荐麦趣尔牛奶、天润奶啤、香巴拉牛肉干等新疆产品。某种意义上,作为故乡的逃兵,我也只能用这种方式去表达对新疆的热爱了。
无论是影视剧影响还是本身魅力无限,总之,新疆成功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如果西藏是一种病,不去治不好,那么新疆就是一种瘾,去过戒不掉!
最近一次回新疆,是2018年。
街边烤羊肉串的香味依旧迷人;
刚刚路过的那个姑娘和哈妮克孜一样好看;
馕铺大叔给馕按花纹的时候认真得像是在做一件艺术品;
水果摊阿姨切了一块西瓜送你,说是免费品尝;
带着花帽的小巴郎笑着说:“你好!”
哈哈,谁说西出阳关无故人?你看这西北的人间烟火,多可爱。
落日极其瑰丽,恍惚间,想起自己不过是个匆匆过客,和这里淳朴、自然的风物人情比起来,竟是如此的浅薄。
喜欢你的雪山和融水,喜欢你的草原和野马,喜欢你的大口吃肉和大碗喝酒,喜欢你满街的乡音......
可是,明天的明天,我又要回到魁梧高楼间,做一颗了无生趣的螺丝钉。
新疆,永远牵挂,永远祝福!
——
可爱的人,谢谢你读到了这里,看完《热爱》,我想你会有冲动去新疆旅行。如今,无论是自驾还是飞机火车,去北疆南疆都很方便,堪称奇迹的和若铁路已经通车了,沿线一站一景,坐火车就能领略楼兰古国、天边小镇风光、大漠孤烟直……
如果有机会去,请记得以下几点哈:
1、在当地问路,听欧的音调判断远近,欧呀哒表示100米内,欧~~呀哒,表示1公里以内,欧~~~~~~呀哒,表示10公里及以上😂
2、买水果或牛羊肉,老板说的价格都是一公斤的价格;
3、在清真饭店吃饭尽量别剩饭哈,吃多少点多少,抓饭、拌面等一般都可以免费加米加面,绝对能吃饱;
4、如果是夏秋季节去,记得带长袖,早晚温差真的大;
5、如果想在同一天看2次日落,你只需要在2小时内从哈密飞到喀什;
6、当地人的疆普听上去有点凶,但绝对没恶意,听习惯了就是羊肉串味普通话😂
7、必吃美食:椒麻鸡,马肠子,油塔子,薄皮包子,面肺子米肠子,烤全羊,缸子肉,肚包肉,胡辣羊蹄,刚出锅的馕和烤包子……不能说了,饿了😂
……
电视剧里展现的都是美好的一面,去到当地总会发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呀!!!
(注: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删)
最近几年,主旋律剧层出不穷。《我们这十年》算是其中比较出彩的。我只看了第二个单元,当然,是冲着白宇帆去看的。
足球教育方向毕业的张雷,为了得到教师编制,远赴新疆,带领学生成功组建足球队,改写学生命运。
说实话,主旋律剧大多数都是类似的剧情,但是因为主演不同,所以给观众的感觉也不同。
对白宇帆最初的印象,是《山海情》,再加上他本身就是陕西人,所以总觉得他就是个陕北糙汉,随时都可以高原蹲。
1995年,白宇帆出生于西安。他的父亲是退役军人,受此影响,他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参军入伍。2016年,白宇帆跟随所在的部队在南京参加了4天3夜的抗洪救灾,这段学生兵经历也造就了他的性格。
2020年,因为《山海情》,白宇帆正式走红,随后参演了《我在他乡挺好的》,和周雨彤的cp到现在都很火。
2022年《开端》,短暂客串的白宇帆成功出圈,被誉为“开端最惨的人”。
1、电视剧《我们这十年》以文化自信开篇,唐宫夜宴以通过出圈的电视节目开头,以画面和题材吸引年轻人的目的很明显。n2、白百何从小妞走向少妇味,他和娄艺潇扮演的院长都显得年轻,我熟悉的省级歌舞团都是中年以上的人在当家,不知是郑州歌舞剧院领导也比较年轻,还是剧情追求受众的选择。n3、感觉张慧雯和苗苗比较撞脸,当年两部电影出道的谋女郎和冯女郎,或许张冯有些同样的审美爱好。n4、张慧雯应该是戏路不太宽的谋女郎,小巧玲珑眼睛有光,说十八岁都信。n5、上歌领导推荐了舞剧《朱鹮》的成功之路,我在成都看过两次,美尔精彩,但即便是这样头部的市场化案例也不是商业化的优选,而是政府购买成分比较大。n6、不管是小艳还是林蓓蓓这样的省级歌舞剧院首席,如果没有欣赏艺术的土豪,她们的感情波折比较多。n7、会所的歌舞表演比剧场演员赚得多,当然有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大剧主演除外。n8、水月洛神和唐宫夜宴通过电视和短视频出圈,但这并不是剧院最理想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