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第07集
第08集
第09集
第10集
第11集
第12集
第13集
第14集
第15集
第16集
第17集
第18集
第19集
第20集
第21集
第22集
第23集
第24集
第25集
第26集
第27集
第28集
第29集
第30集
第31集
第32集
第33集
第34集
第35集
第36集
第37集
第38集
第39集
第40集
第41集
第42集
第43集
第44集
第45集
第46集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小巷人家
外科风云
永夜星河
火线三兄弟
陈情令
一起长大的约定
卿本佳人2024
你也有今天
新编辑部故事
漂洋过海来看你
《康熙王朝》与《雍正王朝》,陈道明的康熙,焦晃的康熙。
前者说功业名,后者说身后事。
因为说功业名,所以陈道明版康熙密集地描述他如何英锐伟断。擒鳌拜平三藩定台湾对付索明二相剿平葛尔丹。
《康熙王朝》一共46集,到43集康熙才干掉葛尔丹,以及“宝日龙梅是你强暴了朕!”
若按正史,那年康熙才36岁,执政不到三十年。
而他执政的后三十年,用三集就抹过去了。
我们只看见他神威天纵了,只看见他举贤用人了,只看见他高瞻远瞩未卜先知了。
我们通常是因为一个角色的优点而喜欢他,因为他的痛苦产生同理心,爱上他。可惜多数时候,陈道明版康熙凌驾于所有人之上。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陈版康熙在千叟宴那番慷慨陈词?喜欢他廷叱群臣?因为那时他恼了,像个活人了,而非先前那样,低眉垂眼靠在榻上,一副“尽在我掌握,只要我用对一个人就能扭转乾坤嘻嘻嘻”的架势。
焦晃老师演的康熙,有一点取巧处:他出场时已经在巅峰了,不用再刻意描述他如何英明神武努,接下来,只需要刻画一个顶峰权力者的沧桑。
帝王巅峰老来最寂寞,也最像个常人。这点在文学里也通用。南美两位诺奖大师,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略萨《公羊的节日》,都是写掌权者的晚年。
所以焦晃老师固然自己演得黄钟大吕,却也的确占了人设与剧本的便宜。大家对焦晃老师的爱,恰如杜拉斯《情人》里那段: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人都是因为一个角色的优点而喜欢他,把他当做神;因为他的痛苦产生同理心,爱上他,把他当做人。
为什么陈宝国的嘉靖公认演出比汉武帝好?
为什么鲍国安的曹操也有狼狈时刻,但公认为英雄气十足?
为什么马跃的李世民也是英锐十足,却比唐国强的李世民要出色?
为什么唐国强演的伟人,并没那么高大全,普遍评价却不下古月老师们先前演的伟人?
就是这个道理。n
还是跟剧本有关。
《康熙王朝》这部剧的剧本,充满了一种……说好听点叫传奇色彩,说难听点叫民间想象的氛围:
尔等都是庸人,我一个英雄皇帝,用各种你们想不到的反常规操作,就能搞定了!你们都猜不透我!
小康熙得病要死了,吃了神奇的药草就活了。
靠个朱国治,就能忽悠住吴三桂。
朱三太子闹事了,康熙很慌,斯琴高娃老师扮的“我孝庄”大吼一阵,局面就稳定了。
吴三桂打过来了,康熙只要草莽间拔擢周培公就无敌了。还几句话就能把个西北军阀给说降。
郑经在台湾自取灭亡。康熙只要草莽间拔擢姚启圣就无敌了,还能几句话就抚定施琅呢。
祭拜朱元璋时顺便拿了台湾,康熙回头对朱元璋陵墓嘻嘻一笑。
索额图和明珠都是坏人。康熙只要安排李光地打小报告就搞定了。
李光地还必须跟蓝齐儿有点小感情。出使和亲,必须搞得父女很难过。
葛尔丹当然是要拿下的。宝日龙梅当然是要爱上朕的,但也要守护故土,空留下宝日龙梅你强暴朕。
明珠和索额图都罪恶滔天,那么就让他们彼此揭发嘻嘻搞定了。
廷臣昏庸,康熙在朝堂怒吼,指着老歪脖树让他们反省,他们就反省了。
总之,《康熙王朝》的逻辑是:
举世都庸碌,廷臣都无脑;只会面面相觑。
世上的大多数问题,只要我自己英明神武,我不拘一格用人才,全盘委托,再割舍点儿女情长,就都能搞定了。
天下只有几个厉害人物;只有我慧眼识英雄,找到他们,任用他们,就能解决。
只有我康熙发现得了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的才华。我康熙就是能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就像在《新三国》里,陈建斌版曹操忽然就地撒尿:那都是不拘小节,其他人都太迂腐,没我霸气!
这就是编剧朱苏进老师的逻辑。
我个人猜测:朱苏进老师自己是军旅作家出身,所以他总觉得:只要不拘小节、破格任用、必要时不择手段铁腕号令,加上意志坚定,就能解决大多数问题。
所以看着好爽啊!——但是真这样么?
而《雍正王朝》则是刘和平老师一贯的风格,与《大明王朝1566》互相辉映。
我已经不想再重复剧情了——太复杂,也太精致了。
刘和平老师的特色,是通过一条线,带出一连串人物,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乍看黑白分明,细看牵一发动全身,而且每个人自有其动机。
比起朱苏进老师哪里不会点哪里、哪里有问题砍哪里的泼辣作风,刘和平老师笔下,无论是康熙、雍正还是嘉靖,都充满了无奈:解决了一拨,又是一拨。从来没有一劳永逸。问题总是循环往复的来。
当然,刘和平老师写的也未必是完全真实的历史,也有戏剧性的一面,但至少比朱苏进老师的康熙“我用个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就万事大吉”,要来得靠谱。
这么说吧:少年人大概会喜欢《康熙王朝》:看着顺,看着爽,觉得世上一切问题,只要哪里不会点哪里,快刀斩乱麻,自然利落。
到年纪略长,就能咂摸出《雍正王朝》的味道来,发现抽刀断水水更流,世上越大的事,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周而复始。
前者是英雄童话,后者是残酷真实。
更确切说,前者无限夸大个人,而后者则满怀着无奈的历史进程。
那么个人奋斗……但是……历史进程……
我们都懂的。
终于把《康熙王朝》看完了。昨天晚上看到最后几集,正好房间的灯管坏了,室友也恰巧回家,我就这样趴在电脑前看,到最后几集哭得完全失控。nn康熙这一生除鳌拜削三藩收台湾亲征葛尔丹,开启康乾盛世,为后世万人景仰。然而这一生也是孤独寂寞的一生,身边至亲的人一个接一个离开,孝庄苏麻容妃蓝齐儿,就连那些他防范和打压了一辈子的奸臣们也都纷纷离开。最后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然而帝王之爱对于受的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履薄冰呢?nn按照我印象最深刻的顺序来。第一幕是收复台湾。为了收台湾,康熙派姚启圣去福建,要求近海30里内不得住百姓,所有人迁往内地。每个百姓会有一定数量银两的补贴,同时会有三倍良田的补偿,以及三年内不收赋税的政策。然而当地的百姓完全不配合,他们不愿意离开。一波三折以后,姚启圣终于说服了当地百姓迁移。当那些百姓们手里拎着锅、赶着牛,把家里的门上了锁,离开他们世世代代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巢,整个村庄变成了一座空村时,我的脑海里交替出现着两个场景。一是当代社会我们“喜闻乐见”画着红红圆圈的“拆”字;一是南方人物周刊的主编徐列老师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世界里,南方人物周刊想要为那些小人物留下一些底稿。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然而每个生命被分配到的注意力却实在是太微弱。波澜壮阔的时代里,黎民苍生不过是沧海一粟。或者说,他们不过是统治者的野心实现的载体。没有人会在乎每一个生命的百味杂陈,大家都是时代洪流里的一颗小石子,幸与不幸全看老天安排。nn第二幕是周培公绘制的那张完整的地图。削三藩成功后,康熙为防止周培公功高盖主,把他赶到了西北。明白如他。兔死狗烹,历代君王,概莫能外。或许他自己从一开始便就预见了自己的结局。只不过最后当他缠绵病榻数年,呕心沥血十年,为康熙绘制了一张完整的康熙地图,并最终死在一个深夜时,还是会叹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在统治者的眼里,当你的使命已经完成价值已经被剥夺完,死便是你唯一的结局。怎能不心寒?只是这君臣之间的狠与忠像一对讽刺的对比。nn第三幕是蓝齐儿和亲。康熙当然是爱蓝齐儿的,直到最后,蓝齐儿都是深深牵动他内心的人。然而在他的宏伟大业和父女天伦之间,他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前者。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带着自己的使命。当然,这是他自己的认为。所以他觉得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并一统中国,这是他的使命。而其他人的使命便是无怨无悔牺牲自己来成全他的使命。所以他最爱的女儿也没能逃过这该死的宿命。nn后来康熙与葛尔丹开战。蓝齐儿跪在两军之间求他们停止。双方的马匹就这样从两个女人旁边呼啸。葛尔丹战败,蓝齐儿跪在大阿哥面前求他放过自己的丈夫,大阿哥却亲手结束了葛尔丹,并且那把利剑将葛尔丹刺得体无完肤鲜血洒了一地。这是最爱自己的父亲,为了自己的丰功伟业,亲手杀死了自己最爱的丈夫。然而因为父亲也是那样爱自己,连恨都丧失了力气。没有比这样更绝望的时候了。只不过后来,爱终于战胜了恨,蓝齐儿回北京探亲,然而这个时候,容妃又死在了他的手里,恨终于彻底战胜了爱。终蓝齐儿一生,康熙都是在往她的心上扎刀。最爱的丈夫、最爱的额娘,都死在他的手里。对于这样的人,怎么有资格担得起父亲二字?nn容妃是另外一段。nn其实容妃算得上康熙的红颜知己,只不过帝王之爱是那么高高在上,又怎么比得上寻常人家的缠绵缱绻?容妃终身都在奉献着自己的怀抱。在他累的时候,来这里靠靠。享受一下夫妻情深以及蓝齐儿承欢膝下。她懂身为帝王的所有的累,也懂身为帝王的所有的残酷,所以到最后,她也没有恨过康熙。哪怕康熙为了自己的目的把她打入冷宫被命令她干着刷马桶的促使活儿,她依然心疼康熙的种种不易。只是最后她说了一句一针见血的话:皇上,你去涮你的天下,我刷我的马桶,也许我的马桶比你的天下干净得多。nn这是后宫的女人,看惯了帝王惯用的把戏。然而因为爱,她终身为奴为仆给他怀抱。nn君臣、臣民、父子、夫妻,在每一种关系里,他们都是利益共同体,然后其中的一方会为了另外的利益将另外一方当作通往利益的途径,他们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脚下献血淋漓。nn或许帝王的所有野心只不过是为了维护这么一个东西——国家机器。所有气势恢宏、大气磅礴或者温情脉脉的借口,都只是这一切的遮羞布。nn而帝王也从来不是这一切的把控者,而只是这一切的一颗棋子。更大的一颗而已。nnnn
20世纪70年代末,苏州棉纺厂家属区一条小巷......
播放指数:14002℃
《康熙王朝》 第41集在线观看 - 国产剧 - 芊芊影视-2025【实时更新】完整版电影电视剧全集-芊芊电影网 http://www.dahuol.com/vodplay/28276-2-41.html
以下是网上搜集到的30多处差别之处,由此可见一斑。
1.《康熙王朝》蓝齐儿剧照(10张)1.电视剧里,说是清兵攻破明宫,历史正确是李自成起义灭明。错的有点离谱
2.董鄂妃其实是‘旗人’
《康熙帝国》第二集,顺治宠爱的董鄂妃患天花,佟妃恨恨地对孝庄太后说:‘一个汉女’把皇上迷得七晕八素的。其实,董鄂妃是汉女(董小宛)是民间传言,早被史学界否定的。
3.孝庄太后不能用谥号自称的。
孝庄太后知道顺治出家心思已定不可挽回后的一段独白,其中说到“我孝庄……”。这里是错误的。
孝庄太后本名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部贝勒塞桑的女儿,十三岁的时候嫁给皇太极,崇德元年被封为永福宫庄妃。她于康熙二十六年12月25日病逝,康熙给祖母上尊谥:孝庄仁宣诚宪恭懿翊天启圣文皇后。
孝庄文皇后是这位太后死后的谥号,谥号是死者的哀荣,也是对她一生的评价,孝庄太后自己不可能用谥号来自称。
4.董鄂妃比顺治皇帝小一岁而不是大三岁,苏麻喇姑比孝庄太后还大一岁,比康熙皇帝大42岁,而不是比康熙皇帝大三岁。
5.历史上的周培公是个小角色,他只是清军里的一个幕僚。
(周培公长于计谋,曾因功授七品官。图海统领大军进至潼关时,他上《平凉策》,因此被招为幕僚。清军攻下平凉咽喉虎山墩后,坚不可摧的平凉城已置于清军炮火之下。这时,在王辅臣部下任总兵官的黄九畴及布政使龚荣遇得知自己的同乡周培公在图海大将军帐下做幕僚,于是愿做内应,劝降王辅臣。图海最终没费一枪一弹降服王辅臣。)
但剧中说周培公得到重用,任抚远大将军,有兵力20余万等等,是假的。
6.历史上容妃是乾隆的妃子,即传说中的香妃。康熙帝只有荣妃,既固伦荣宪公主的母亲。蓝齐儿即固伦荣宪公主(皇三女,二公主),康熙帝的掌上明珠,最疼爱的女儿,但没有嫁给葛尔丹,嫁的是比公主大3岁的蒙古部落贵族王子乌尔衮。
7.孝庄的死亡时间是错误的。
历史上,孝庄死时,康熙侍奉在旁,而剧中则是康熙在外征战,不符历史。
8.苏麻喇姑的身世以及与康熙的关系的错误
历史上,苏麻喇姑是孝庄皇后的贴身侍女,她从小服侍的应该是孝庄而不是康熙,如果是孝庄的贴身侍女,那么年龄必定与孝庄相仿,孝庄是康熙的祖母,那么,苏麻喇姑也必定是康熙祖母辈的人,又怎会与康熙有感情呢。这与历史不符。
9.苏麻喇姑死亡时间的错误。
史上记载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孝庄病逝,而苏麻喇姑死于康熙四十四年九月初七。而剧中则表现为:“孝庄病逝后,苏麻喇姑随即圆寂,”这与历史不符。
10.“明珠”即“纳兰明珠”,纳兰明珠是清康熙年间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后来却因为朋党的罪名被罢黜职位,后虽官复原级,却再也受不到重用了,最后郁郁而死。其子纳兰性德为“清代第一词人”。
11.郑经死于1681年,此时台湾并没有被清廷收复,1683年向清朝投降的是他的儿子郑克塽。而剧中安排郑经自杀于清军克台之日,违背历史事实。
12、噶尔丹不是被胤褆杀死的,历史上的噶尔丹一说最后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服毒自杀,一说死于性病
13、清兵与噶尔丹交战时,噶尔丹是以骆驼来组成“驼城”来与清军交战的,而该剧中没有
14、顺治皇帝并没有出家当和尚,而是死于天花
15、康熙举办千叟宴,时间为康熙五十二年,此时明珠,索额图已不在人世,而剧中明珠,索额图均参加,不合历史逻辑。
16、《康熙帝国》第七集,孝庄说:“前天夜里,圣祖托了个梦,说是陵寝不稳……”;第十五集,明珠说:“皇上,大清律乃圣祖所定,虽当今皇上也应遵守……”实际上清圣祖就是康熙的庙号,所以这两处情节很荒谬。
17、皇后并不是名赫舍里, 赫舍里是她的姓,她的名是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电视她只生了一个儿子就难产死了,这是错的,历史上她生了两个儿子, 第一个是承祜,可惜这个儿子4岁的时候得病死了,后来才生胤 礽,胤礽并不是一出生就叫胤礽,而是叫保成
18、惠妃和慧妃的区别
惠妃:圣祖惠妃,纳喇氏(就是那拉氏),郎中索尔和女,初封庶妃。康熙九年生三子承庆(殇)。十一年生皇长子(排序五子)胤禔。
慧妃:慧妃,博尔锦吉特氏(?——1670),科尔沁三等公吉阿郁锡之女,幼年被选进宫,尚未册封,于康熙九年四月十二日薨。五月初九追封为慧妃。
电视剧中是生皇长子(排序五子)胤禔的妃子,就应该是惠妃,而不是慧妃。
19、电视里慧妃被封为皇贵妃,这是错的,历史上她最高等级就是妃
20、电视里自从皇后死了后康熙没有立别的女人当皇后,这是错的,历史上皇后赫舍里氏死了后,康熙还立了两个皇后,分别是:
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1678),满洲镶黄旗人,辅政大臣一等公遏必隆女。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皇后,仅半年,于康熙十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去世,谥号为:孝昭静淑明惠正和安裕端穆钦天顺圣仁皇后。
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满洲镶黄旗人,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之女,本是康熙帝生母的嫡亲侄女,是康熙的表姐妹。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贵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日晋升为皇贵妃。二十二年生皇八女。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初九日册为皇后,次日即去世。谥号为:孝懿温诚端仁宪穆和恪慈惠奉天佐圣仁皇后。
21、戏里孝庄说康熙的生母是“博尔济吉特氏女人”,而其实孝康皇后是佟佳氏
22、喀尔喀出了个宝日龙梅公主?估计编剧压根儿不知道喀尔喀在哪儿,内部是什么设置,跟清朝什么关系
23、噶尔丹居然敢只身进北京,还那么年轻,太抬举他了
24、康熙三次亲征准噶尔,是打击、剿灭、肃清的过程,并未失败过。
25、皇帝军前带着妃子,把康熙当成齐后主还是隋炀帝了
26、康熙死在朝堂上也真是个奇闻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月十三日晚,康熙死在南苑的畅春园
27、最后竟断语“千古一帝”,估计康熙活着也不敢这么自称
28,明珠找康熙:昨天晚上,福建尚可喜、广东耿精忠的折子......
说反了,镇守广东的是尚可喜,镇守福建的耿精忠
29 尚之信来到平凉城楼前,喊道:听着!镇南王尚之信拜会大帅,快快开门......
他尚之信什么时候成为镇南王了?镇南王是耿精忠,尚之信是平南王
30,皇宫中乾清宫中高悬的“正大光明”匾额,明明是顺治皇帝亲自题写的,可是在《康熙王朝》中却成了康熙皇帝的手笔。
31,康熙皇帝曾下旨,让西方传教士(如,雷孝思、白晋、杜德美等)到全国各地测绘地形,并绘制了《皇朝全图》,但在《康熙王朝》中,它却成了“周培公”的作品,这是与史不符的
32 有一集康熙说:“朕刚刚和胤褆说过,这个狼外婆就来了.....”狼外婆:来源于童话《小红帽》经典版本,莫非康熙看过?
33.第一集中太后让一个进宫的小女孩读些什么,小女孩说:“宋词”之后她念了王安石的《梅花》,但是这首严格划分应为“宋诗”。宋代诗歌相较宋词为数不多,但这首《梅花》却是宋诗中较为出名的一首。
34.电视剧中康熙的伴读和亲信魏东亭是虚构的人物,原型为曹寅,即小说家曹雪芹的祖父。而魏东亭的父亲魏承谟也是虚构人物,原型为范承谟。这两个人物均为剧作家杜撰的人物,大可不必深究。
35.电视剧中康熙第八子名为“胤稷”这是错误的,历史上康熙第八子名为“胤禩”。
36.电视剧中康熙第四子(就是后来的雍正帝)名为“胤祯”,这大错特错。“胤祯”是康熙第十四子,而并非皇四子(雍正帝)。历史上,皇四子(即雍正帝)名为“胤禛”。
37. 顺治帝是得了天花而死,才让玄烨登基,电视剧中说顺治帝出家让位玄烨,后面有一集顺治帝以行痴师父造型出场。
38. 第十集中索尼说赫舍里皇后的父亲是索额图,其实赫舍里皇后是索尼大儿子噶布拉的女儿,索额图是她的叔父。
39.第三集,孝庄皇太后与顺治帝在太庙里面的对话那一段,太庙墙上挂着多尔衮的画像,与事实不符,多尔衮(死于顺治7年)死后,顺治帝撤掉了他的庙享,废了他一切封号,直到乾隆年间才恢复了多尔衮和硕睿亲王封号,重新配享太庙,此时已经是顺治朝的晚年,所以此处显然不可能有多尔衮的画像。
平三藩,灭葛尔丹,收台湾,江山处处有王师,山河一统,可有谁会记得这故事背后的辛酸?
场景一:大雪纷飞,万物萧瑟,周培公病卧塌前,奄奄一息,数盏昏黄的孤灯扑闪在一张硕大的地图上,十年心血终成此图,而他要将这心中江山赠于待他恩如纸薄的康熙,可想这垂死之命曾率三千家奴踏平了吴三桂几十万铁骑,而到鸟尽弓藏之日,来到这冰天雪地,寸草不生之地,未知天命却已姗姗而去,未见恨然知天下,山山水水待王清.
场景二:涛声拍岸,咸咸的海风吹皱了心中的苦涩,姚启圣挂着两行浑浊的老泪将先人的骨灰点点地撒向大海,不远处是跪成一片的农民,"乡亲们,为了收复台湾,迁界禁海吧!那里的庄稼地比这里的大两倍,搬不动的东西我们用官府的车载着,走不动的老人我们用官府的轿子抬着,三年后这里地还是你们的...老叫花子求你们啦!"一生从未畏惧皇权,面对天下的百姓却生生地下跪啦;三年后,江山一统,一颗赤子之心却从此背上了不孝的骂名.
场景三:蓝奇儿远嫁他乡,容妃却因为一句"老祖宗说,太子不可废"而被贬西宫,干尽脏活,女儿回家省亲,暂时的雍容华贵带来的只是更长久的悲凉.一个深秋的黎明,天夹着寒意,一身单衣的容妃,刚开始一天的工作,身边的马桶掉落了,一个又一个,带着对家庭温暖的无限憧憬,容妃就这样走了...一个女人对幸福家庭的渴望,难道这也错了吗?合棺的那天,康熙拍着她的棺椁,只说了句:"我不能把一个不争气的儿子,推上皇位啊!"小家为大家,但情又何可堪?
周培公,姚启圣,容妃...他们有的不是对皇权的敬畏,而是一种至死不虞的信念,为此,他们放下了个人的恩仇,孝道,甚至是性命.
江山,家庭,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信念!
《康熙王朝》与《雍正王朝》,陈道明的康熙,焦晃的康熙。
前者说功业名,后者说身后事。
因为说功业名,所以陈道明版康熙密集地描述他如何英锐伟断。擒鳌拜平三藩定台湾对付索明二相剿平葛尔丹。
《康熙王朝》一共46集,到43集康熙才干掉葛尔丹,以及“宝日龙梅是你强暴了朕!”
若按正史,那年康熙才36岁,执政不到三十年。
而他执政的后三十年,用三集就抹过去了。
我们只看见他神威天纵了,只看见他举贤用人了,只看见他高瞻远瞩未卜先知了。
我们通常是因为一个角色的优点而喜欢他,因为他的痛苦产生同理心,爱上他。可惜多数时候,陈道明版康熙凌驾于所有人之上。
为什么大家都喜欢陈版康熙在千叟宴那番慷慨陈词?喜欢他廷叱群臣?因为那时他恼了,像个活人了,而非先前那样,低眉垂眼靠在榻上,一副“尽在我掌握,只要我用对一个人就能扭转乾坤嘻嘻嘻”的架势。
焦晃老师演的康熙,有一点取巧处:他出场时已经在巅峰了,不用再刻意描述他如何英明神武努,接下来,只需要刻画一个顶峰权力者的沧桑。
帝王巅峰老来最寂寞,也最像个常人。这点在文学里也通用。南美两位诺奖大师,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略萨《公羊的节日》,都是写掌权者的晚年。
所以焦晃老师固然自己演得黄钟大吕,却也的确占了人设与剧本的便宜。大家对焦晃老师的爱,恰如杜拉斯《情人》里那段:
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人都是因为一个角色的优点而喜欢他,把他当做神;因为他的痛苦产生同理心,爱上他,把他当做人。
为什么陈宝国的嘉靖公认演出比汉武帝好?
为什么鲍国安的曹操也有狼狈时刻,但公认为英雄气十足?
为什么马跃的李世民也是英锐十足,却比唐国强的李世民要出色?
为什么唐国强演的伟人,并没那么高大全,普遍评价却不下古月老师们先前演的伟人?
就是这个道理。n
还是跟剧本有关。
《康熙王朝》这部剧的剧本,充满了一种……说好听点叫传奇色彩,说难听点叫民间想象的氛围:
尔等都是庸人,我一个英雄皇帝,用各种你们想不到的反常规操作,就能搞定了!你们都猜不透我!
小康熙得病要死了,吃了神奇的药草就活了。
靠个朱国治,就能忽悠住吴三桂。
朱三太子闹事了,康熙很慌,斯琴高娃老师扮的“我孝庄”大吼一阵,局面就稳定了。
吴三桂打过来了,康熙只要草莽间拔擢周培公就无敌了。还几句话就能把个西北军阀给说降。
郑经在台湾自取灭亡。康熙只要草莽间拔擢姚启圣就无敌了,还能几句话就抚定施琅呢。
祭拜朱元璋时顺便拿了台湾,康熙回头对朱元璋陵墓嘻嘻一笑。
索额图和明珠都是坏人。康熙只要安排李光地打小报告就搞定了。
李光地还必须跟蓝齐儿有点小感情。出使和亲,必须搞得父女很难过。
葛尔丹当然是要拿下的。宝日龙梅当然是要爱上朕的,但也要守护故土,空留下宝日龙梅你强暴朕。
明珠和索额图都罪恶滔天,那么就让他们彼此揭发嘻嘻搞定了。
廷臣昏庸,康熙在朝堂怒吼,指着老歪脖树让他们反省,他们就反省了。
总之,《康熙王朝》的逻辑是:
举世都庸碌,廷臣都无脑;只会面面相觑。
世上的大多数问题,只要我自己英明神武,我不拘一格用人才,全盘委托,再割舍点儿女情长,就都能搞定了。
天下只有几个厉害人物;只有我慧眼识英雄,找到他们,任用他们,就能解决。
只有我康熙发现得了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的才华。我康熙就是能一副成竹在胸的样子——就像在《新三国》里,陈建斌版曹操忽然就地撒尿:那都是不拘小节,其他人都太迂腐,没我霸气!
这就是编剧朱苏进老师的逻辑。
我个人猜测:朱苏进老师自己是军旅作家出身,所以他总觉得:只要不拘小节、破格任用、必要时不择手段铁腕号令,加上意志坚定,就能解决大多数问题。
所以看着好爽啊!——但是真这样么?
而《雍正王朝》则是刘和平老师一贯的风格,与《大明王朝1566》互相辉映。
我已经不想再重复剧情了——太复杂,也太精致了。
刘和平老师的特色,是通过一条线,带出一连串人物,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结构性矛盾。
乍看黑白分明,细看牵一发动全身,而且每个人自有其动机。
比起朱苏进老师哪里不会点哪里、哪里有问题砍哪里的泼辣作风,刘和平老师笔下,无论是康熙、雍正还是嘉靖,都充满了无奈:解决了一拨,又是一拨。从来没有一劳永逸。问题总是循环往复的来。
当然,刘和平老师写的也未必是完全真实的历史,也有戏剧性的一面,但至少比朱苏进老师的康熙“我用个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就万事大吉”,要来得靠谱。
这么说吧:少年人大概会喜欢《康熙王朝》:看着顺,看着爽,觉得世上一切问题,只要哪里不会点哪里,快刀斩乱麻,自然利落。
到年纪略长,就能咂摸出《雍正王朝》的味道来,发现抽刀断水水更流,世上越大的事,越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周而复始。
前者是英雄童话,后者是残酷真实。
更确切说,前者无限夸大个人,而后者则满怀着无奈的历史进程。
那么个人奋斗……但是……历史进程……
我们都懂的。
终于把《康熙王朝》看完了。昨天晚上看到最后几集,正好房间的灯管坏了,室友也恰巧回家,我就这样趴在电脑前看,到最后几集哭得完全失控。nn康熙这一生除鳌拜削三藩收台湾亲征葛尔丹,开启康乾盛世,为后世万人景仰。然而这一生也是孤独寂寞的一生,身边至亲的人一个接一个离开,孝庄苏麻容妃蓝齐儿,就连那些他防范和打压了一辈子的奸臣们也都纷纷离开。最后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然而帝王之爱对于受的人来说又何尝不是如履薄冰呢?nn按照我印象最深刻的顺序来。第一幕是收复台湾。为了收台湾,康熙派姚启圣去福建,要求近海30里内不得住百姓,所有人迁往内地。每个百姓会有一定数量银两的补贴,同时会有三倍良田的补偿,以及三年内不收赋税的政策。然而当地的百姓完全不配合,他们不愿意离开。一波三折以后,姚启圣终于说服了当地百姓迁移。当那些百姓们手里拎着锅、赶着牛,把家里的门上了锁,离开他们世世代代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巢,整个村庄变成了一座空村时,我的脑海里交替出现着两个场景。一是当代社会我们“喜闻乐见”画着红红圆圈的“拆”字;一是南方人物周刊的主编徐列老师曾经说过的一段话,“在这个波澜壮阔的世界里,南方人物周刊想要为那些小人物留下一些底稿。每个生命都值得被尊重。”然而每个生命被分配到的注意力却实在是太微弱。波澜壮阔的时代里,黎民苍生不过是沧海一粟。或者说,他们不过是统治者的野心实现的载体。没有人会在乎每一个生命的百味杂陈,大家都是时代洪流里的一颗小石子,幸与不幸全看老天安排。nn第二幕是周培公绘制的那张完整的地图。削三藩成功后,康熙为防止周培公功高盖主,把他赶到了西北。明白如他。兔死狗烹,历代君王,概莫能外。或许他自己从一开始便就预见了自己的结局。只不过最后当他缠绵病榻数年,呕心沥血十年,为康熙绘制了一张完整的康熙地图,并最终死在一个深夜时,还是会叹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在统治者的眼里,当你的使命已经完成价值已经被剥夺完,死便是你唯一的结局。怎能不心寒?只是这君臣之间的狠与忠像一对讽刺的对比。nn第三幕是蓝齐儿和亲。康熙当然是爱蓝齐儿的,直到最后,蓝齐儿都是深深牵动他内心的人。然而在他的宏伟大业和父女天伦之间,他毫不迟疑地选择了前者。每个人来到这个世上都带着自己的使命。当然,这是他自己的认为。所以他觉得拯救万民于水深火热之中并一统中国,这是他的使命。而其他人的使命便是无怨无悔牺牲自己来成全他的使命。所以他最爱的女儿也没能逃过这该死的宿命。nn后来康熙与葛尔丹开战。蓝齐儿跪在两军之间求他们停止。双方的马匹就这样从两个女人旁边呼啸。葛尔丹战败,蓝齐儿跪在大阿哥面前求他放过自己的丈夫,大阿哥却亲手结束了葛尔丹,并且那把利剑将葛尔丹刺得体无完肤鲜血洒了一地。这是最爱自己的父亲,为了自己的丰功伟业,亲手杀死了自己最爱的丈夫。然而因为父亲也是那样爱自己,连恨都丧失了力气。没有比这样更绝望的时候了。只不过后来,爱终于战胜了恨,蓝齐儿回北京探亲,然而这个时候,容妃又死在了他的手里,恨终于彻底战胜了爱。终蓝齐儿一生,康熙都是在往她的心上扎刀。最爱的丈夫、最爱的额娘,都死在他的手里。对于这样的人,怎么有资格担得起父亲二字?nn容妃是另外一段。nn其实容妃算得上康熙的红颜知己,只不过帝王之爱是那么高高在上,又怎么比得上寻常人家的缠绵缱绻?容妃终身都在奉献着自己的怀抱。在他累的时候,来这里靠靠。享受一下夫妻情深以及蓝齐儿承欢膝下。她懂身为帝王的所有的累,也懂身为帝王的所有的残酷,所以到最后,她也没有恨过康熙。哪怕康熙为了自己的目的把她打入冷宫被命令她干着刷马桶的促使活儿,她依然心疼康熙的种种不易。只是最后她说了一句一针见血的话:皇上,你去涮你的天下,我刷我的马桶,也许我的马桶比你的天下干净得多。nn这是后宫的女人,看惯了帝王惯用的把戏。然而因为爱,她终身为奴为仆给他怀抱。nn君臣、臣民、父子、夫妻,在每一种关系里,他们都是利益共同体,然后其中的一方会为了另外的利益将另外一方当作通往利益的途径,他们在这条路上披荆斩棘,脚下献血淋漓。nn或许帝王的所有野心只不过是为了维护这么一个东西——国家机器。所有气势恢宏、大气磅礴或者温情脉脉的借口,都只是这一切的遮羞布。nn而帝王也从来不是这一切的把控者,而只是这一切的一颗棋子。更大的一颗而已。n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