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中字
HD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宝宝大错位2
神采飞扬
圣诞绅士夜
冲撞
熊出没·逆转时空
辣警霸王花粤语
大灌篮
恋爱之瘾粤语
最强罗曼史
熊出没·原始时代
我们经常听到专业人士在点评演员的演技时说,“喜剧比悲剧更难演”。
这话其实一点不假。唐代诗人韩愈早在《荆潭唱和诗序》中就有云,“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抒发愁思和描写穷苦困顿的诗歌总要比歌颂升平盛世和表现欢愉之情的作品更容易写得精巧。
原因在于,悲剧的目的是具体而微地让观众对人物的遭遇“感同身受”;而喜剧要把创作者和观众都从场景中抽离出来,有距离地去欣赏,从而获得乐趣。所以喜剧的笑料常常来自嘲弄他人的不幸,也就是“幸灾乐祸”。这种创作方式最典型的是《人在囧途》(2010)和《宿醉》(2009)系列。所以,比起其他类型片,喜剧电影往往叫座不叫好,究其原因无非在于“众口难调”。
在现如今“政治正确”的言论大环境下,喜剧和幽默的尺度其实极难把握,因为开玩笑过头而遭到网友口诛笔伐的表演者每年都有,但开心麻花在观众的好感度和票房上无疑是双赢的。
一部优秀、受欢迎的喜剧作品当然可以采用“幸灾乐祸”模式,但最终它需要为观众提供释放“道德负罪感”的途径和舒适区。如在赵本山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中,小沈阳和丫蛋以牺牲自己形象甚至智商为代价换取观众的笑声,这似乎是一种幸灾乐祸的讽刺,但是,他们在小品最后表现出了歌唱方面的才华,对“缺陷“进行了补偿,从而为观众“嘲弄”他们提供了道德压力上的释放。
当前喜剧创新的首要标准应当是跳脱出旧有的“幸灾乐祸”模式。在观众对平等观念如此敏感的情况下,任何对某个群体的生理特征和自带属性的戏谑和嘲讽,甚至有倾向性的刻画都是危险的。
可是,观众的口味永远是一门玄学。有人可能已经注意到,在长途大巴上、农村电影露天放映活动中,最受基层民众欢迎的国产喜剧是冯小宁和潘长江合作的抗日神剧《举起手来1+2》。在这两部豆瓣评分只有6.4和4.6的意淫式作品中,日本侵略者完全被丑化和弱智化成不堪一击的废物。
虽然“丑化敌人就是丑化自己”,但《举起手来》广受欢迎也侧面说明观众对“接地气”喜剧的渴望。大家的要求并不高,不过是图一乐呵。
《西虹市首富》已经在暑期档卷走了25亿票房,位居年度榜单第四位,但开心麻花按照往年的惯例,仍然在国庆档携着原汁原味的热闹喜剧《李茶的姑妈》如约而至 。
近几年,开心麻花团队以舞台剧起步,不但每年在除夕之夜贡献着观众最期待的春晚小品,而且在电影和电视综艺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无论从口碑还是商业价值角度来说,开心麻花都有资格称为国内喜剧第一品牌。
《李茶的姑妈》出现后,开心麻花似乎初步形成了以沈腾的诙谐幽默为一个中心,以马丽的“爽朗阳刚”和艾伦、黄才伦的“百变阴柔”为两个基本点的黄金喜剧联盟。
开心麻花在崛起的这几年中,一直把“接地气”作为首要目标,游走在各种喜剧主题当中。《夏洛特烦恼》核心是爱情;《羞羞的铁拳》关涉事业与梦想;《西虹市首富》则聚焦于演绎现代人对物质和金钱的迷思。《李茶的姑妈》同样以金钱为主题,在《西虹市首富》下线不久上映,似乎有自我重复的嫌疑,但二者在故事内核和线索上是不太一样。
开心麻花在《羞羞的铁拳》中,通过马丽与艾伦的灵魂置换首次将性别玩笑作为核心主题,到了《李茶的姑妈》,黄才伦男扮女装直接玩儿起了反串。
反串不但是经典的喜剧元素,而且早在千百年前就是重要的传统戏曲演出方式。古有花木兰、近代有梅兰芳,张国荣的虞姬、李玉刚的《贵妃醉酒》、叶童的许仙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反串形象。
好莱坞也曾经有过反串电影的黄金时代,许多欧美一线明星都奉献过经典的性别反串角色。如达斯汀·霍夫曼1982年的作品《窈窕淑男》,2007年约翰·特拉沃尔塔的《发胶》和凯特·布兰切特在《我不在那》中扮演的鲍勃·迪伦,都因为性别反转的出神入化而被业内称赞为神演技。美国女星希拉里·斯万克更是凭借《男孩别哭》中的性别演绎获得了1999年奥斯卡奖的最佳女主角。韦恩斯兄弟的《小姐好白》是反串电影的极致,他们在影片中不但男变女,而且从黑人变成了白人。
相比于内地,香港喜剧电影在反串喜剧方面起步更早。刘德华、梅艳芳、林青霞、王祖贤和袁咏仪等众多大腕都有过反串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茶的姑妈》是开心麻花在为中国喜剧电影走完好莱坞和香港的变装之路。在几百场舞台剧的经验积累中,黄才伦在黄沧海与“姑妈”之间自如切换,展现了对两种性别的把控能力。
性与性别玩笑是好莱坞喜剧电影惯用的伎俩,甚至是一个很难去避免的元素。在《姑妈》中也有所涉及。弗洛伊德他老人家早就说过,人的一切活动都和性有关。即便在我们每天使用的严肃政治语言中,都充满性暗示的痕迹,比如“搞建设”、“加油干”、“重振雄风”、“处女作”等语汇俯拾皆是。
但是,中国人向来谈性色变,正所谓“淫者见淫”,把性本身视为贬义的“污”是很成问题的,这似乎暴露出批评者性观念上的“道德保守主义”。
值得注意的是,“姑妈”在这部电影中并不只是某个被猎艳的性别对象,而是代表着金钱和财富。同时,影片也为真姑妈莫妮卡以私人女佣的身份设置了一条足够使人信服的感情线,这便有效避免了作为金钱和权力代表的姑妈滑入物化女性泥沼的危险。
所以把性别歧视等极端的观点强加在《李茶的姑妈》是颇不公平的。《李茶的姑妈》在最近娱乐圈的“禁娘”之风 下横空出世,无疑代表了一种勇气。这种勇气我们在《西虹市首富》中我们已经看到过,在该片结尾张晨光和李立群扮演的角色揭晓了同性恋情。这个设定一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喜剧效果;另一方面,在大陆严苛的影片审查环境中,这种良苦用心是勇敢和值得称道的。
而在本片中,虽然姑妈莫妮卡本人代表了财富、权力和金钱,但她并不是一个符号。卢靖姗的角色是有血有肉的,她在生活中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对亲情和爱情的态度和个体感受。在黄沧海与莫妮卡两情相悦过程中,莫妮卡在黄沧海眼中从未以女富豪的身份存在过,她只是一个逐渐被对方打动的普通人。在这段感情里,她不仅接受了黄沧海的贫穷和低微,甚至接受了黄沧海男扮女装的阴柔。这表明,性别在影片里最终被情感淡化成似有似无的东西。
但话说回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好莱坞,喜剧的消费主体仍然主要是男性,特别是异性恋男性。作为商业片,开心麻花对爱情、事业和金钱的关注,其着眼点归根结底是男性(沈腾和黄才伦)的屌丝逆袭。换言之,开心麻花的系列电影始终在书写着男性的欲望。或许也正因为如此,《驴得水》对女性性自由的讨论才显得极为另类和可贵,也成为开心麻花评价最高,却票房最差的电影。
口碑与票房的不可兼得并不是开心麻花的悖论,而是整个社会所面临的分裂。在消费主义社会中,无论男女,每个群体都可能成为被工业生产消费和物化的对象。从事性别批判工作和开性别玩笑、对性别玩笑进行消费的根本就不是同一群人,他们的生活甚至都没有过交集。
尽管我们经历着经济的繁荣和网络带来的平等与自由,但整体的社会结构、消费模式、性别差距、甚至阶级分化并未在实质上改变。在经济和意识形态主导的中国,性别政治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娱乐、电影产业里都只是一种亚文化。
戴锦华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她经过广泛的调研发现,人们只有在主流(男权)的逻辑陷入极度危机时候,才会选择女性角色。本质上其实是寄希望于她们那种不一样的资源和力量。在广大农村地区,只要这个村子尚且“有利可图”,民选村主任就永远是男性,而当这个村子贫穷到只需要完全奉献、服务和邻里调解性的角色时,才会有极个别的女村长出现。
如果我们把这个观点放置在电影中,性别玩笑的设置实际上彰显出喜剧电影创作的困境。《李茶的姑妈》与《西虹市首富》在反拜金主义题材上的自我重复,也显示出开心麻花迫切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喜剧思路,在“接地气”与口碑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和创作素材。
从整体上看,《李茶的姑妈》经过几百场话剧的打磨和检验,不失为一部质量上好的喜剧。每一句台词都有的放矢,把喜剧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演员的表演更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经得起大荧幕的端详。
尽管在影厅里有人笑作一团,但身边也有朋友说自己对开心麻花的喜剧多少有点审美疲劳。尽管如,我仍然希望开心麻花能守住这块金字招牌。
毕竟,哄人开心真的太难太难了。
[李茶的姑妈]时而投喂春药,时而鸳鸯浴窒息play,时而三人行必全是男人,用尽了各式各样的低俗春药,去刺激观众的G点。
[李茶的姑妈],有一幕惊呆我。
三对年轻男女误饮加“料”的酒,狂性大发,红了眼要做那不可描述之事。
海岛上电闪雷鸣,乌云压顶。
男人们瑟瑟发抖,蜷缩喊着不要。
女人们露出霸总狰狞面孔,眼角含春。
啊呸。春药???
这是哪个年头的三十八线小镇猥琐青年性幻想。
某姜回忆起了童年被春药支配的恐怖。【??
①
春药,上世纪的传说n
伤心1999,我因《绝代双骄》而神伤。
说到那花无缺被邀月宫主下催情药,把慕容九,认成了铁心兰。
他吧唧把九姑娘软软地放在床上,好像她是个没重量的布娃娃,再欺身下去。
重点来了。
虽然当年我还是个孩子,但看到苏有朋这个眼神,怎么有点孩怕呢?
多年之后,我知道了,那是药效发作,是X网传说中的“清明的眼神染上了欲望”。
这怎么会是1998年《还珠格格》里我的五阿哥呢?
难道皇阿玛说的都是真的?
世纪末的冷酷寓言,一点一滴正在发生。
可这就叫冷酷了吗?果然上世纪的我还是太年轻。
说再见别说永远,春药再见不会是永远。
2001年,我以为我因春药受的伤已经痊愈,怎想到这才遇到了我命中的劫。
《四大名捕斗将军》,大恶人们对着冷血嘿嘿嘿:
这毒情丸服下后,五内炙热,欲火焚身,即使是贞女节妇,也会控制不了色欲,主动献身。毒情丸,唯一的解药就是男人,唯有阴阳合一,男女交合之后,女子体内出汗,毒素会自然流出来,所以,你就是最好的解药。
???
这是什么三级片的设定啊???
只见诸葛青青摊煎饼般在床上翻滚。
而冷血一脸坚毅,仿佛摊煎饼的武大郎本郎,对大饼见怪不怪。
摊饼不够,那就再抹点油。
左下巴一下,右下巴一下,再声声唤:冷血~冷血~
武大郎依然不动声色。
待到诸葛青青昏过去,冷血才终于义正言辞地说:
冷血他大师兄无情,聂远演的。想到大猪蹄子今时今日已经是九五之尊,为冷血捏了一把汗。
2001年,我颤抖了一整年,怕变成烧饼,怕还要被武大郎救一命。
但那几年啊,也不知道影视剧创作领域,都被什么人把控了大局,全都是这种恶趣味。
下春药,女性嘤嘤嘤,男性柳下惠。
是AV不够看了吗?还是在电视台看到更赤鸡?
也就过了一年,2002年,我还没从沈傲君被迫核裂变的演技中缓过神来,又一位女性角色遇害了。
《风云》里,又是一个邪恶的大坏蛋,给善良勇敢正义的剑晨,下了“七情六欲丹”。
并进行捆绑play,绑柱子上。
楚楚不知情,只道要救“剑晨大哥”。
辣眼睛的一幕来了:
“楚楚姑娘你快走,楚楚姑娘你快走。”
重复了一百遍啊一百遍。
“剑晨大哥我不走,剑晨大哥我不走。”
终于“剑晨大哥”把“楚楚姑娘”拎小鸡一样,抡到身上,在红烛间抬着就走。
事情不会就这样结束,影视行业对春药的研发,在2003年达到了顶峰。
《天龙八部》里,大恶人段延庆做了坏人。
总之,坏人们都有爱看别人OOXX的变态癖好,好人们都是被逼的。
段延庆把段誉和木婉清关进小黑屋,下药等他们兄妹乱伦。
木婉清:段郎,我不行了。
段誉:不行的。
中文真是博大精深。两个截然相反的“不行”,又塑造了一名柳下惠。
1997版的《天龙八部》,谨小慎微地按金庸写的拍,就没有这么尬。
木婉清迷迷怔怔中说,你猜我们的第一个孩儿,是男还是女?
反倒有点心疼这被命运捉弄的奇女子,偏偏喜欢上自己的“哥哥”。小儿女的福气,享不到了。
这一幕,该见苦情,而非涩♂情。
此外,还有2010年的《新流星蝴蝶剑》。
律香川给小蝶下了合欢散,中途又退下,叶翔又进屋……继续???
表现小蝶此刻的躁动不安?表现她一生命运的动荡?表现叶翔力大无穷,带着摄像头一起晃动?
2011年,《后宫·甄嬛传》已经有所收敛。只在言语中说,甄嬛用暖情香,叫皇帝和陵容行事导致小产,可不敢再瞎演春药梗了。
②
春药,不举电影的福音
今年,已经是8012年了。
离《绝代双骄》19年,《四大名捕斗将军》17年,《风云》16年,《天龙八部》15年……蚂蚁竞走10年了啊!!
我竟然还能看到猥琐的春药梗,还是在大银幕上。
[李茶的姑妈]里,这春药不叫毒情丸,不叫七情六欲丹,也不叫暖情香。
表现上,也尽是烂梗。仍是女性狂性大发,男性捂住胸口。
“客官,来呀。”“娘子,不可以。”
月黑风高,男男女女各怀心事,互诉衷肠,但那都不重要,因为没有什么,是打一炮解决不了的。
狂野旖旎的配乐,妖娆艳丽的身姿。
第二天一早起来,恩怨情仇都烟消云散,只剩神清气爽,女儿家红光满面,少年郎羞羞答答。
你们可能对性别平等有什么误解。
性喜剧,如果只是把不可言说的下作欲望放到台面上来,击中观众的生殖器而非左心房,那还远不如人家老老实实、光明正大拍AV的咸鱼。
我喜欢的性喜剧梗,不是这样的。
[爱情无线牵]里,阿什顿·库彻给娜塔莉·波特曼做了“大姨妈歌单”。
当波特曼哭丧着脸跟着歌单一起唱“Keep Bleeding”,我一口红糖姜水差点喷出来。
等着,谁给我听这歌,我就让他多“喝”点热水。
[爷们儿些],西蒙·佩吉携“女友”,与要分居的妻子狭路相逢,却遭隔壁老王奚落。
“女友”见义勇为为他挽回颜面:
刚恋爱,情侣上床的时候,都像色情明星,然后只能演演十八禁,再十五禁,再PG-13,然后呵,连传教士体位都懒得说。
看见没有,她想浪是她的事儿,就你们春药多。
待用这些料逗乐了观众,再换上严肃面孔,骂道,贪钱是不应该的,为钱出卖色相是不应该的。
好像明清年间,雅士或莽汉枕头下都会藏的那一本地下读物,声称不可沉迷淫欲,不可竹林吹箫游龙戏凤西施浣纱男耕女织人面桃花貂蝉拜月。
在宣道过程中却详解了一招一式。
这类低俗喜剧,有些过于机敏。它们深深了解,人类欲望,最底层的是食色性,是屎尿屁。放个屁、用点春药就能办到的事,干嘛要费劲做足全套?
但某姜不得不说:
活儿不好才需要春药呢。
-
文:姜不停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拿出做电影的诚意来,不要再用一成不变的幽默感来博观众一笑了!
事先说明,如果大家国庆档只是为了进电影院开心一下,这部电影也没让你觉得不妥,那后面内容就别看了,省得闹心。想了一下,再补一句吧,一个普通观众日常写一点自己的观影感受而已,我尽量删掉了自己一些带有攻击性的言论。
(现在看起来这个注非常有意思了,评论区有部分怼我的豆友,在看完这篇评论之后一定觉得天呐!怎么这样说,太过分了,槽点好多,我一定要说点什么,这是这篇评论对你们的冒犯,也是我看完电影最直观的感受。观影本身就是很主观的体验,这篇东西在尽力表达的,是一种主观的不适,有人感同身受,有人不以为然,都是人之常情,至于用到婊之类字眼的人,我相信你本身对女性也没有什么基本的尊重吧)
正文如下
开心麻花整体系列的电影,惊艳于《夏洛特烦恼》,震撼在《驴得水》,稳定在《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开始走下坡,到《李茶的姑妈》,我可能觉得故事需要再好好打磨。nnn虽然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被冒犯本身是笑料的一部分,但好的笑料知分寸懂进退,不好的笑料往往就走下三路,屎尿混着粗俗和脏乱,让人笑不出来。作为女性,我真的感觉到被冒犯。且综合评论区和讨论,男性观众的观影体验也并不是很好。
说实话,进电影院之前我也抱着一种想要开心地放肆笑的冲动,然而看完电影却像吃了一只苍蝇,自己买单的那种。
一
首先说姑妈,莫妮卡本人,就像电影里自己说到的那样,本质上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堆符号,一堆象征着金钱的符号。nn所有人都心怀鬼胎,为的是吧这堆符号变成自己手边的利益。为此,黄沧海假扮姑妈,老王、老黄假扮班姑妈的沧海的追求,甚至是非礼,严重点说是骚扰也不过分,完全没有一点爱。nn这是很强的男权价值,功利地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巧妙的反讽,把男人至于缺钱的背景下,他们也可以简单地为了钱出卖身体,就像所谓的哈佛大学演讲。但实际上,这些走入绝境的男人,不依靠自身的努力,反而将希望寄托于有钱的女性,未免太过荒唐可笑。nn从媒体对这场三人婚礼闹剧的报道不难看出,整个社会对莫妮卡这样的女性,有一种暗戳戳的恶意,选取她炫富和多人追求的场面进行报道,隐隐带着戏谑和指责。nn开始卢靖姗饰演的莫妮卡选择独自上岛,我以为会是个聪明的狠绝色,没想到脸谱化到只是给主角做了一下人生导师,外加不图钱就喜欢你人的女朋友,存在感很弱。nn二
n再来说说爱情,这部电影的爱情简直糟透了。莉莉和杰瑞的婚姻,没什么明显的问题,但杰瑞花心爱财本非良人。(开头向女店员展示肌肉,给老婆涂防晒的时候走神看别的美女,我确实觉得不舒服)
露露和李茶就更荒谬了,本来一个政治联姻,自己完全不想嫁的人,因为一句不着边际的浪漫和一次酒后乱性,变成了真爱。露露和李茶拍婚纱照时的生无可恋大家都看到了,当众求婚也尴尬到不行,强行说真爱真的不合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些关于迷奸女性的报道,在某种程度上,这样扯淡的逻辑我把他看着对犯罪的鼓励。(后附链接,有兴趣可以看看)
在这里需要补充一点,或许这两个男人没有主动下药,甚至是女性主动。但是你看这个前提,迷药本身是那么容易获得,从一个随便的酒吧服务员手里就能买到。本身就是一种帮助犯罪!(避孕套容易买,但避孕套是计生用品,还能预防疾病,迷药是违禁品,若非双方自愿且知情,就是犯罪!)
(有很多人都纠正说蓝色药片是伟哥,谢谢科普,但是和上面同样的道理,这种涉及到性相关的药剂,若非双方自愿且知情,就是耍流氓!)
其次,两人给酒下药之后丝毫没有考虑到酒会被别人接触到产生什么不良影响。甚至看到酒后的假莫妮卡夫人给真的莫妮卡性感热舞时居然只是在窗台看戏。
最后,下药的逻辑是,只要这个女人跟我睡了就是我的人,她的财产就是我的财产,我可以拿去还债拯救公司,还有两个父亲多次对假莫妮卡夫人的非礼,公开袭胸,冲进别人房间甚至是浴室,几次把“夫人”推倒?? ?你说这不算是骚扰的话,那我只想说,你想想如果是卢靖姗(莫妮卡夫人)本人的话,恐怕早就呼他们大嘴巴子并让保镖揍他们了!
还想补充一个细节是开头保安撞见试衣间里的黄沧海和莫妮卡,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这些年轻人。他是默认这些人本来就是亲密关系吗?完全不考虑有可能发生的不好的事情或者一方正在遭受侵害。(这个部分与电影无关,只是想说明社会对这种行为的包容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一些伤害)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点卡看看有关迷奸女性的产业链,如果看完你还觉得只是电影笑料,那就祝你生活愉快,看电影本身如果只是图个乐子,那开心就好)
https://mp.weixin.qq.com/s/Yy49OjO5gP-gxlUvSsyrZA
最后是莫妮卡和黄沧海,典型的穷小子个白富美,和市面上那些所谓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恋情本身并无差别,但还好做到了发乎情止乎礼,不算太过分。
有人说,黄沧海和莫妮卡相互喜欢的时候以为她是个女佣,当然啦,黄沧海有主角光环嘛。可是莫妮卡喜欢他的逻辑是什么呢?他不在乎钱,能够做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这不就是霸道总裁爱傻白甜的逻辑嘛!
三
n最后说说笑料,这部电影给人最大的不适其实在于它的笑料本身没有掌握好尺度。喜剧总是应该谈谈笑料的,老实说,这部电影大量的笑料集中于 性 暗示和对人性贪婪自私的讽刺,但这种讽刺让你觉得很不适,有的东西摊开了讲并不显得耿直或者勇敢,只让人觉得尴尬且粗俗。nn它戳到了人心呀,那些卑躬屈膝、阿谀奉承、逢场作戏、不择手段都很真实,真实地表现了一些人内心的选择,不过这就像两个人分手当面撕,很不体面。nn再来说说其他的角色吧,他们都太过脸谱化了,尤其是黄沧海的前女友,对他爱搭不理,却找了个大胖子经理。仿佛就是社会对一类女性的刻板印象。这一段讨论也很多,但安排小夕和未婚夫上岛的目的本来就是称托男主的,如此猥琐的一捧一踩实在没必要。
这里我没有批评前女友的意思,甚至有点为她鸣不平,这段戏代表一种屌丝逻辑认为女孩看不上你是因为别人有钱,这种梗真的是恶心了。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有本事自己去努力啊,没必要强加对方找个挫人然后凸显自己优越的戏码。那种你今天对我爱搭不理,明天让你高攀不起的心态是真的很不健康。
加一句,本来没想往女权方面考虑,如果真正了解女权应该知道,所谓女权其实平权,尊重男女双方。有人说这部片子的丑角都是男性,女性都是好角色。正因为站在一个物化甚至是侮辱女性的角度上,才会出现那么多猥琐的男性丑角呀!(在现实生活中对尊重女性的男性大多是比较绅士的,自然也不会有那么猥琐的情节发生,让男性自身难堪咯)
很明显这是一部以更大程度取悦男性的电影吧,不爱我的人会因为性交和我在一起,为了钱离开我的无知拜金女最后一定会找一个又丑又老又猥琐的大叔,而我呢,因为善良机智踏实努力而成为了人生赢家,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我呸!在很多有关性暗示的笑话里,影院里的男士笑得都很开心,其中不乏一些未成年人。nn整个电影从头至尾,除了主角,没有一个人做出任何积极的改变,即便黄沧海的娓娓道来的发言,也只不过引来更大的贪婪。而其它人在自己的框框里,如同没有生命的小丑。在舞台剧里为了展现人物性格无可厚非,但搬上就显得不够了。
相较之下《驴得水》虽然也是与性有关,但黑色幽默和笑料更为高级,反思也更加深刻。涉及到性相关的东西,尤其在公众场合表达,不能如此低级不负责任。
nn写在最后:
n我承认,幽默本身是非常难以掌握的东西,其中分寸感的拿捏十分微妙。开心麻花的一系列剧本和电影,都集中在对于很多社会刻板印象的讽刺至上。不过一直用同一种逻辑来写剧本未免让人乏味,而对女性的轻慢和物化更是减分项。
同样是金钱不是万能的主题,马克.吐温《百万英镑》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真诚踏实的意义,心怀坦荡对自己诚实,金钱并非万能。而李茶的姑妈像是一场闹剧。我看到了它幽默的方式,讽刺,让观众产生优越感,不过一无所获,像在一个公开场合听了一个黄色笑话,我知道作为幽默它好笑,但场合不对只觉得被冒犯了,很不舒服。
n或许有的人会说,这种荒诞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生,所产生的幽默和荒诞能够让人有所反思,那我只好说,这两星一星就算作给这种反思的鼓励吧!
另一星给演员,老实说,开心麻花的喜剧演员是自带一种风格的,就好比我是歌手上唱了一首歌,本身唱功在,不过选歌很差,发挥到极致可能也只能及格。
有很多评论说打低分骂电影是没看懂,一部讽刺金钱至上的喜剧电影也不需要多深刻的理解吧。同样是屎尿屁的笑点,《瑞士军刀男》笑中有泪很温暖,而这部,无论是主角配角或者正派反派,尴尬本身源于笑点的低俗与冒犯,也源于为了推动剧情而极端化脸谱化让人很不舒服的剧情。故事本身中规中矩,表现手法却别扭地让人如坐针毡。
最后补充一句,通俗流行文化和恶俗是不一样的。十年前赵本山是春晚常客,讲着侮辱残疾人和女性的段子可以博人一笑,但十年过去了,当年所谓的幽默已经随着社会进步变成了极大的不礼貌,很多笑点已经让人产生生理上的不适了,还用当年那套价值观来做喜剧,我看不出这个剧本打磨了十年的诚意。
我始终认为,幽默本身是一种智慧,更多场合是用来消解尴尬相互给台阶的,不是用来制造尴尬与不适的,仅此而已!
国内影迷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评价三观。这其实是某种教育累积多年的结果,它让我们相信,任何文艺作品必须承载特定的意识形态,如果它载的不正确,它就错了,如果它没载,那就没意义。
我和母上大人偶尔会一起看电影,看完有时她会歪着脑袋想一会儿,然后评价:“不知道在讲什么,没意思。”我很难让她理解,有的电影并没有尝试传输任何东西,甚至有些艺术形式就是不以传导任何观念为目的的,纯为消遣或者打发时间。我的母亲不喜欢幻想题材,不明白架空世界,尤其反对我玩游戏。她已经六十岁了,我不打算改变她的任何想法,但有些人,明显并没有六十高龄,理解事物的方式却与之没有差别。
看电影乃至拍电影,很多时候是私人之极的事情。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爆裂鼓手》,导演达米恩查泽雷有次澄清,《爆裂鼓手》是一部反魔鬼导师的作品,查泽雷不仅不赞同这种教育方式,而且认为那些把电影解读为“励志”主题的想法“简直难以置信”。然而我本人正是这么理解电影的,无论导演怎么说,丝毫不影响我继续这么理解。你怎么拍是你的自由,我怎么想也是我的自由。我尤其佩服导演的是,他并没有因为不赞同导师弗莱彻,就弱化乃至祛魅弗莱彻给主角安德鲁的洗脑方式,反之将其描绘的极具煽动性。我反对你的做法,但我呈现你的魅力,并且拒绝指责,拒绝评判,实在是高明之极。所以,查泽雷也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两年后他再接再厉拍了更著名的《爱乐之城》。
可惜高明的导演和作品似乎很难逃过国内观众的火眼金睛,我经常在电影短评页看到评论诸如“男主/女主居然……”“这部电影竟然认为……”“就……的故事也能拍一部电影?”而且这些评论的有用数通常都非常高。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不是潘金莲》的短评页,点赞最高的评论纷纷吐槽,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法盲的故事,所以这部电影是在宣扬法盲的胜利。如果大家都好这么解读电影,那任何讽刺主题的电影可能都没办法拍了,毕竟正因为这部电影讲了一个法盲在阴差阳错后的“胜利”,才凸显出她有关的人、事与体制究竟是一场多么大的笑话。
说了这么多,好像与电影无关,但事实与电影句句有关。因为《李茶的姑妈》映后再次出现了相同的现象,大量评论也一切照旧。我觉得观众应该理解的一点是,电影呈现了一类角色,从来就不等于电影认同一类角色(比如拜金女);电影描绘了一类群体,从来就不等于电影想定义一类群体(比如物化女性)。甚至顺着这个相对狭义的例子(不代表《李茶的姑妈》有其故事)继续往前探究,电影完全可以为拜金女安排一个光明完满的结局,这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电影并不等于生活。回到这件事的原点,编剧只负责呈现这个角色并赋予其成因,不代表编剧认同,或编剧尝试将其合理化,更不代表编剧把所有女性统一起来一起做了个物化的拜金总结。所以如果你在电影中看到任何所谓不合你三观的角色和事情发生,请先别急着戴高帽,仔细想想,问题真的有关编剧和电影本身吗?
我始终认为,批评一部电影,可以有千万种说法,但每一种都不兼容所谓三观正否论。正确的三观只适合约束自己,不适合要求别人,更不适合用来评判影视文学作品。即使真有某部作品完全颠倒黑白,呈现的是一个假恶丑大获全胜,真善美一败涂地的故事,它也仅仅只是一部作品罢了,我们保有观看与否的权利,也尊重作者表达与否的自由,这才是对待文艺作品更合理的态度。
n
回到电影本身,其实《李茶的姑妈》的故事内核并不算多么新颖。简而言之,李茶的姑妈是个有钱的寡妇,且从未公开现身。她即将第一次公开现身的小岛,云集着各怀鬼胎的算计者。这种容易发生误解的语境,向来是讽刺喜剧的温床,我记得我第一次理解到这一点,还是将近二十年前第一次看《百万英镑》时。
《李茶的姑妈》照惯例是话剧改编的喜剧电影,所以全片场景内部的演绎明显较多,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轮转和连接相对放在次要的位置上。既然重点锁定在场景内,自然也是发挥舞台剧本身笑点和冲突密集的优势。这种按搞笑技法近乎工业化量产笑话的表达方式,我很难去说它是不好笑的,只是笑点有高低,人人各不同,所以并不可能兼顾所有人。但那么多铺设的梗或干脆利落的段子,观影全程基本还是一直在笑的。对以打发天光和消遣娱乐为目的的喜剧片而言,它在我这里已经合格了。
刨除“三观不正”的问题,正视各有笑点的事实,《李茶的姑妈》引发的争议事实已经解决了大半,当然还有一部分观众认为电影不应该加所谓“主旨升华”和“笑中带泪”的片段,对这一点,其实我也有话要说。
非要杠三观这件事,事实一直就不是观众的专利,出于同样的原因,很多文艺工作者一贯认为,任何作品最终总要凝练到一个主题上去,如果没有这个过程,这个作品就不完整。
我想大家每个人都是看春晚长大的,春晚有一类恒定的小品形式正是所谓寓教于乐。它的开头通常特别好笑,中段开始变得平淡,最后近乎于令人难堪,原因就在于它最后一定要来一段幡然悔悟加感人肺腑,仿佛不加这一段,人民群众就看不懂。其实小品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博人一笑,能让人一直笑着把道理讲明白也就罢了,如果不能笑而强加道理,不啻于舍本逐末。可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卖拐》和《主角与配角》这样纯粹而好笑的作品随时间的推移却近乎消失了,甚至《卖拐》系列最后也被强塞了一个“好人学聪明了”的结局,所以,不是随时代进步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春晚显得无趣了,而是其他娱乐节目摆明了都在进步,春晚却还在走下坡路。
《李茶的姑妈》似乎也出现了同样的困境,导演和编剧生怕观众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所以最后一定要安排假姑妈给大家来一段推心置腹的告白。只可惜,《李茶的姑妈》最后既没有躲过三观正否的争议,更没有把自己的讽刺与疯狂推进到影片结束,颇有几分两头不讨好的架势,实在是好心办了坏事。
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趋势,如果作者愈发惧怕有关作品观念的争论,愈要加更多光明感人的桥段,愈加矫枉过正,反而引发更大的争议,最后大家好好的电影不看,好好的喜剧不笑,都来这杠三观,国内喜剧创作的路,只可能越走越窄,形成恶性循环。我想这一点,是没有人希望看到的。
抛开所有本不该有的争议和本该更节制的桥段,我认为《李茶的姑妈》实际是一部尚可的喜剧,113分钟过的很快,对于以打发时间和取悦人为目的的喜剧片而言,它不应该被轻易否定。从《夏洛特烦恼》开始,我对开心麻花的创作模式也一直是尊重与认可的,以话剧为基石,本身就有更多的诚意,麻利熟稔的搞笑手法,信手拈来的密集段子,这些都是开心麻花的标配了,一如既往,始终未变。
只是如果下次面对人物与剧情的表达能多一分宽容和理解,如果下次即使升华和凝练也能够更加爆笑和更加有说服力,如果下次从短评到影评能别那么执着的开批判大会,也没人再去和三观过不去,那么同样的喜剧,我们收获的快乐也会多得多。
所以下次,愿你笑,笑的更肆无忌惮,没心没肺。
微信公众号:moviesss 首发于 MOViE木卫
下午,跟外地来的朋友在露台喝咖啡。无奈,北京的风,真的太大了。露台上的红男绿女,很快就刮得没剩几个。我们也就散了。
所以,我是被大风给刮到电影院的。
对于开心麻花,只是觉得不高明,但恶意恐怕还说不上的,比如,我就不会连发三篇评论,去讥讽它(但对《唐人街探案2》我就这么干了)。在打肿自己当导演的包贝尔和批量复制自己的开心麻花之间,我还是选了《李茶的姑妈》。
听闻有人看了半小时,就捏着鼻子从电影院逃了。我感到有点挑战者二号的兴奋。
电影院里,我发现自己挺过了半小时,只是觉得无聊。
好比,现在是个院线片,每部电影都要来一出潜水,深海寻人,但肿胀如浮尸,似乎代表着电影工业,或有钱人的消遣方式。又或者,把一拨人拉上小岛,半土不洋,架空了现实,就是努力思考。
开心麻花的片子,我看过《驴得水》和《羞羞的铁拳》,都不喜欢。
不喜欢的原因,在于它几乎不会产生任何电影感。比如色彩搭配,抱歉,它就是金灿灿的,怎么省钱怎么混搭怎么胡搞一气,它就怎么摆。对于富人生活,老总CEO,上流阶层的想象,也就是雪茄、洋酒,与县城土豪的九十年代欧风审美,并没有太大差异。
还有演员,咧嘴舞爪的演员们。对于喜剧,不少人容易产生一大错觉:扮丑就是搞笑——肚兜搭比基尼,高明啊。《李茶的姑妈》,全程在做这种乡村马戏团热舞春光秀的事情。捏着嗓子扮女人,不说老套老桥段,不说它就是故意而为之。但好歹,你也认真一点啊。套个大便色的金发,一帮老爷们的眼睛就是给屎糊了?
如果审美的低劣,尚可以说一千人有一千个人的杀马特,卢靖姗也可以跳到一堆白痴中间扮演弱智。《李茶的姑妈》还有一头极端打脸的三观巨齿鲨,无论是傻糊涂的李茶,还是两个人形泰迪的老头子,他们都相信,只要娶到、啪啪啪了某个女人,那么,这个女人的一切价值,从身体到财富,全部都属于他们。
很难想象,2018年是一个正在兴起本土ME TOO运动的年份,受害者玄子都被🐷军反咬告上了法庭。而这样大型群魔乱舞的桥段,居然以三组误用春药催情水的蒙太奇,达到了剧情冲突之风雨大作的天人合一高潮。尤其是大老爷们接受的调情(吊电波)信号,居然无一例外,是破门而入,生米熟饭。谁捷足先登,谁就子子孙孙无穷尽,霸占一切。
开心麻花的粉丝会说,这是人家导演在讽刺呀,后来《动物世界》动次打次都上了,而且你看,也没让主人公发生什么。然而再看结尾处,大小女儿,一夜春风,从此过上了甜滋滋的幸福生活。
单是这一处,就可以宣判这部电影狗带了。
电影最终完成了什么?它让一个野心最弱,只想要个副科长,最多就正科,总经理谢天谢地的猥琐发育男子,抱走了混血儿姑妈(卢靖姗也是《战狼2》的试金石)。
这个亿万姑妈,与一张天价彩票,本质上无差。但她毕竟是个行走,会说出大道理的人类,那么,电影就应该考虑她作为一个人的正常思维和情感逻辑。譬如,为什么会把身家和时间,看一出好戏般,丢给一群蠢货去争抢胡闹(这个事情从一开始就完全不成立)。
糟糕的是,不仅卢靖姗,《李茶的姑妈》的所有人,几乎没有正常的行为模式,现实生活基础为零。无一例外是没钱了,破产了,被开了,想死了,那就鱼死网破吧,找个人就地抢救(强暴),再人间游走一把。如此极端的,非富即贫的夸张戾气,尽管以富人是虚伪的,金钱是泡沫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它也没有找到天上掉姑妈,美刀护体之外的解决方式。兜了一圈,它还是在说,钱是万万万万能的——有人可以对你拼死相救,以及可以在海边别墅里,享受美人浴缸、帝王套房,无限量批发屌丝春梦。
有种声音说,批评者脱离了生活,不知道这就是普通人爱看的,普通人所幻想的,乃至莫泊桑或欧亨利小说的虚荣与财富。需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故事,它们都需要有真的部分,被折磨,有牺牲,甚至付出代价,而不是一个完全虚幻的舞台世界。搞几条破船,就风餐露宿看星星有腔调,倒不如一起学猫叫,喵喵喵。
如果你是片中任何一个角色,作为女儿,作为丈夫,作为员工,你能否想象,自己会做出任何一个角色的行为。最后你会不由发现,这个海边别墅,与无人烟、与世隔绝的荒岛生存无异。偏偏呢,它要跟中国的现实,强行发生关系。如此精神分裂,并且让观众信以为真,可见电影之催眠,而过量的麻醉、强打的兴奋,那就是精神毒品无疑。或者最低限度的,低劣糟糕的投机制作。
舞台剧火的开心麻花,就代表了普通观众多数人民,进而掌握了电影票房的中国特色真理?不见郭小四,如今也哭起鼻子。
一度喜欢开心麻花,不代表余生就得被无限量的樟脑丸,暴力填鸭。
如果只是站在评价一部电影的角度,《李茶的姑妈》无非国庆档烂片中的一部。站在评价开心麻花的角度,它们抓紧变现,一刻也没有想过合上鲨鱼的牙齿。只是,苦了选择无多的观众,烂片看多了,跳梁小丑看久了,居然会觉得,人家上蹿下跳、SM多P性错乱,搞得也挺努力。
自郭小四鼓吹拜金、塑料姐妹花后,开心麻花以批评拜金,又拥抱金钱,收割屌丝的速求财富模式,想来都是同一母体的胎生,绝非畸形儿怪胎。
与中国现实的最大勾连,是真的假的,真话假话大道理谎话精,好像都无所谓了。
你什么都不信。有人什么都信。
但巧克力味的屎,它还是屎。用来适合这部电影,似乎再合适不过。
花言巧语的小镇青年吉姆在百货公司得到一份看门人的......
播放指数:970℃
《李茶的姑妈》 HD在线观看 - 喜剧片 - 芊芊影视-2025【实时更新】完整版电影电视剧全集-芊芊电影网 http://www.dahuol.com/vodplay/43929-2-1.html
我们经常听到专业人士在点评演员的演技时说,“喜剧比悲剧更难演”。
这话其实一点不假。唐代诗人韩愈早在《荆潭唱和诗序》中就有云,“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抒发愁思和描写穷苦困顿的诗歌总要比歌颂升平盛世和表现欢愉之情的作品更容易写得精巧。
原因在于,悲剧的目的是具体而微地让观众对人物的遭遇“感同身受”;而喜剧要把创作者和观众都从场景中抽离出来,有距离地去欣赏,从而获得乐趣。所以喜剧的笑料常常来自嘲弄他人的不幸,也就是“幸灾乐祸”。这种创作方式最典型的是《人在囧途》(2010)和《宿醉》(2009)系列。所以,比起其他类型片,喜剧电影往往叫座不叫好,究其原因无非在于“众口难调”。
在现如今“政治正确”的言论大环境下,喜剧和幽默的尺度其实极难把握,因为开玩笑过头而遭到网友口诛笔伐的表演者每年都有,但开心麻花在观众的好感度和票房上无疑是双赢的。
一部优秀、受欢迎的喜剧作品当然可以采用“幸灾乐祸”模式,但最终它需要为观众提供释放“道德负罪感”的途径和舒适区。如在赵本山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中,小沈阳和丫蛋以牺牲自己形象甚至智商为代价换取观众的笑声,这似乎是一种幸灾乐祸的讽刺,但是,他们在小品最后表现出了歌唱方面的才华,对“缺陷“进行了补偿,从而为观众“嘲弄”他们提供了道德压力上的释放。
当前喜剧创新的首要标准应当是跳脱出旧有的“幸灾乐祸”模式。在观众对平等观念如此敏感的情况下,任何对某个群体的生理特征和自带属性的戏谑和嘲讽,甚至有倾向性的刻画都是危险的。
可是,观众的口味永远是一门玄学。有人可能已经注意到,在长途大巴上、农村电影露天放映活动中,最受基层民众欢迎的国产喜剧是冯小宁和潘长江合作的抗日神剧《举起手来1+2》。在这两部豆瓣评分只有6.4和4.6的意淫式作品中,日本侵略者完全被丑化和弱智化成不堪一击的废物。
虽然“丑化敌人就是丑化自己”,但《举起手来》广受欢迎也侧面说明观众对“接地气”喜剧的渴望。大家的要求并不高,不过是图一乐呵。
《西虹市首富》已经在暑期档卷走了25亿票房,位居年度榜单第四位,但开心麻花按照往年的惯例,仍然在国庆档携着原汁原味的热闹喜剧《李茶的姑妈》如约而至 。
近几年,开心麻花团队以舞台剧起步,不但每年在除夕之夜贡献着观众最期待的春晚小品,而且在电影和电视综艺领域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无论从口碑还是商业价值角度来说,开心麻花都有资格称为国内喜剧第一品牌。
《李茶的姑妈》出现后,开心麻花似乎初步形成了以沈腾的诙谐幽默为一个中心,以马丽的“爽朗阳刚”和艾伦、黄才伦的“百变阴柔”为两个基本点的黄金喜剧联盟。
开心麻花在崛起的这几年中,一直把“接地气”作为首要目标,游走在各种喜剧主题当中。《夏洛特烦恼》核心是爱情;《羞羞的铁拳》关涉事业与梦想;《西虹市首富》则聚焦于演绎现代人对物质和金钱的迷思。《李茶的姑妈》同样以金钱为主题,在《西虹市首富》下线不久上映,似乎有自我重复的嫌疑,但二者在故事内核和线索上是不太一样。
开心麻花在《羞羞的铁拳》中,通过马丽与艾伦的灵魂置换首次将性别玩笑作为核心主题,到了《李茶的姑妈》,黄才伦男扮女装直接玩儿起了反串。
反串不但是经典的喜剧元素,而且早在千百年前就是重要的传统戏曲演出方式。古有花木兰、近代有梅兰芳,张国荣的虞姬、李玉刚的《贵妃醉酒》、叶童的许仙都是观众耳熟能详的反串形象。
好莱坞也曾经有过反串电影的黄金时代,许多欧美一线明星都奉献过经典的性别反串角色。如达斯汀·霍夫曼1982年的作品《窈窕淑男》,2007年约翰·特拉沃尔塔的《发胶》和凯特·布兰切特在《我不在那》中扮演的鲍勃·迪伦,都因为性别反转的出神入化而被业内称赞为神演技。美国女星希拉里·斯万克更是凭借《男孩别哭》中的性别演绎获得了1999年奥斯卡奖的最佳女主角。韦恩斯兄弟的《小姐好白》是反串电影的极致,他们在影片中不但男变女,而且从黑人变成了白人。
相比于内地,香港喜剧电影在反串喜剧方面起步更早。刘德华、梅艳芳、林青霞、王祖贤和袁咏仪等众多大腕都有过反串角色。
从某种意义上说,《李茶的姑妈》是开心麻花在为中国喜剧电影走完好莱坞和香港的变装之路。在几百场舞台剧的经验积累中,黄才伦在黄沧海与“姑妈”之间自如切换,展现了对两种性别的把控能力。
性与性别玩笑是好莱坞喜剧电影惯用的伎俩,甚至是一个很难去避免的元素。在《姑妈》中也有所涉及。弗洛伊德他老人家早就说过,人的一切活动都和性有关。即便在我们每天使用的严肃政治语言中,都充满性暗示的痕迹,比如“搞建设”、“加油干”、“重振雄风”、“处女作”等语汇俯拾皆是。
但是,中国人向来谈性色变,正所谓“淫者见淫”,把性本身视为贬义的“污”是很成问题的,这似乎暴露出批评者性观念上的“道德保守主义”。
值得注意的是,“姑妈”在这部电影中并不只是某个被猎艳的性别对象,而是代表着金钱和财富。同时,影片也为真姑妈莫妮卡以私人女佣的身份设置了一条足够使人信服的感情线,这便有效避免了作为金钱和权力代表的姑妈滑入物化女性泥沼的危险。
所以把性别歧视等极端的观点强加在《李茶的姑妈》是颇不公平的。《李茶的姑妈》在最近娱乐圈的“禁娘”之风 下横空出世,无疑代表了一种勇气。这种勇气我们在《西虹市首富》中我们已经看到过,在该片结尾张晨光和李立群扮演的角色揭晓了同性恋情。这个设定一方面带来了一定的喜剧效果;另一方面,在大陆严苛的影片审查环境中,这种良苦用心是勇敢和值得称道的。
而在本片中,虽然姑妈莫妮卡本人代表了财富、权力和金钱,但她并不是一个符号。卢靖姗的角色是有血有肉的,她在生活中有自己的爱好、有自己对亲情和爱情的态度和个体感受。在黄沧海与莫妮卡两情相悦过程中,莫妮卡在黄沧海眼中从未以女富豪的身份存在过,她只是一个逐渐被对方打动的普通人。在这段感情里,她不仅接受了黄沧海的贫穷和低微,甚至接受了黄沧海男扮女装的阴柔。这表明,性别在影片里最终被情感淡化成似有似无的东西。
但话说回来,无论在国内还是好莱坞,喜剧的消费主体仍然主要是男性,特别是异性恋男性。作为商业片,开心麻花对爱情、事业和金钱的关注,其着眼点归根结底是男性(沈腾和黄才伦)的屌丝逆袭。换言之,开心麻花的系列电影始终在书写着男性的欲望。或许也正因为如此,《驴得水》对女性性自由的讨论才显得极为另类和可贵,也成为开心麻花评价最高,却票房最差的电影。
口碑与票房的不可兼得并不是开心麻花的悖论,而是整个社会所面临的分裂。在消费主义社会中,无论男女,每个群体都可能成为被工业生产消费和物化的对象。从事性别批判工作和开性别玩笑、对性别玩笑进行消费的根本就不是同一群人,他们的生活甚至都没有过交集。
尽管我们经历着经济的繁荣和网络带来的平等与自由,但整体的社会结构、消费模式、性别差距、甚至阶级分化并未在实质上改变。在经济和意识形态主导的中国,性别政治无论在社会生活中,还是在娱乐、电影产业里都只是一种亚文化。
戴锦华曾经举过一个例子。她经过广泛的调研发现,人们只有在主流(男权)的逻辑陷入极度危机时候,才会选择女性角色。本质上其实是寄希望于她们那种不一样的资源和力量。在广大农村地区,只要这个村子尚且“有利可图”,民选村主任就永远是男性,而当这个村子贫穷到只需要完全奉献、服务和邻里调解性的角色时,才会有极个别的女村长出现。
如果我们把这个观点放置在电影中,性别玩笑的设置实际上彰显出喜剧电影创作的困境。《李茶的姑妈》与《西虹市首富》在反拜金主义题材上的自我重复,也显示出开心麻花迫切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喜剧思路,在“接地气”与口碑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和创作素材。
从整体上看,《李茶的姑妈》经过几百场话剧的打磨和检验,不失为一部质量上好的喜剧。每一句台词都有的放矢,把喜剧语言运用得恰到好处;演员的表演更是经过了千锤百炼,经得起大荧幕的端详。
尽管在影厅里有人笑作一团,但身边也有朋友说自己对开心麻花的喜剧多少有点审美疲劳。尽管如,我仍然希望开心麻花能守住这块金字招牌。
毕竟,哄人开心真的太难太难了。
[李茶的姑妈]时而投喂春药,时而鸳鸯浴窒息play,时而三人行必全是男人,用尽了各式各样的低俗春药,去刺激观众的G点。
[李茶的姑妈],有一幕惊呆我。
三对年轻男女误饮加“料”的酒,狂性大发,红了眼要做那不可描述之事。
海岛上电闪雷鸣,乌云压顶。
男人们瑟瑟发抖,蜷缩喊着不要。
女人们露出霸总狰狞面孔,眼角含春。
啊呸。春药???
这是哪个年头的三十八线小镇猥琐青年性幻想。
某姜回忆起了童年被春药支配的恐怖。【??
①
春药,上世纪的传说n
伤心1999,我因《绝代双骄》而神伤。
说到那花无缺被邀月宫主下催情药,把慕容九,认成了铁心兰。
他吧唧把九姑娘软软地放在床上,好像她是个没重量的布娃娃,再欺身下去。
重点来了。
虽然当年我还是个孩子,但看到苏有朋这个眼神,怎么有点孩怕呢?
多年之后,我知道了,那是药效发作,是X网传说中的“清明的眼神染上了欲望”。
这怎么会是1998年《还珠格格》里我的五阿哥呢?
难道皇阿玛说的都是真的?
世纪末的冷酷寓言,一点一滴正在发生。
可这就叫冷酷了吗?果然上世纪的我还是太年轻。
说再见别说永远,春药再见不会是永远。
2001年,我以为我因春药受的伤已经痊愈,怎想到这才遇到了我命中的劫。
《四大名捕斗将军》,大恶人们对着冷血嘿嘿嘿:
???
这是什么三级片的设定啊???
只见诸葛青青摊煎饼般在床上翻滚。
而冷血一脸坚毅,仿佛摊煎饼的武大郎本郎,对大饼见怪不怪。
摊饼不够,那就再抹点油。
左下巴一下,右下巴一下,再声声唤:冷血~冷血~
武大郎依然不动声色。
待到诸葛青青昏过去,冷血才终于义正言辞地说:
冷血他大师兄无情,聂远演的。想到大猪蹄子今时今日已经是九五之尊,为冷血捏了一把汗。
2001年,我颤抖了一整年,怕变成烧饼,怕还要被武大郎救一命。
但那几年啊,也不知道影视剧创作领域,都被什么人把控了大局,全都是这种恶趣味。
下春药,女性嘤嘤嘤,男性柳下惠。
是AV不够看了吗?还是在电视台看到更赤鸡?
也就过了一年,2002年,我还没从沈傲君被迫核裂变的演技中缓过神来,又一位女性角色遇害了。
《风云》里,又是一个邪恶的大坏蛋,给善良勇敢正义的剑晨,下了“七情六欲丹”。
并进行捆绑play,绑柱子上。
楚楚不知情,只道要救“剑晨大哥”。
辣眼睛的一幕来了:
“楚楚姑娘你快走,楚楚姑娘你快走。”
重复了一百遍啊一百遍。
“剑晨大哥我不走,剑晨大哥我不走。”
重复了一百遍啊一百遍。
终于“剑晨大哥”把“楚楚姑娘”拎小鸡一样,抡到身上,在红烛间抬着就走。
事情不会就这样结束,影视行业对春药的研发,在2003年达到了顶峰。
《天龙八部》里,大恶人段延庆做了坏人。
总之,坏人们都有爱看别人OOXX的变态癖好,好人们都是被逼的。
段延庆把段誉和木婉清关进小黑屋,下药等他们兄妹乱伦。
木婉清:段郎,我不行了。
段誉:不行的。
中文真是博大精深。两个截然相反的“不行”,又塑造了一名柳下惠。
1997版的《天龙八部》,谨小慎微地按金庸写的拍,就没有这么尬。
木婉清迷迷怔怔中说,你猜我们的第一个孩儿,是男还是女?
反倒有点心疼这被命运捉弄的奇女子,偏偏喜欢上自己的“哥哥”。小儿女的福气,享不到了。
这一幕,该见苦情,而非涩♂情。
此外,还有2010年的《新流星蝴蝶剑》。
律香川给小蝶下了合欢散,中途又退下,叶翔又进屋……继续???
表现小蝶此刻的躁动不安?表现她一生命运的动荡?表现叶翔力大无穷,带着摄像头一起晃动?
2011年,《后宫·甄嬛传》已经有所收敛。只在言语中说,甄嬛用暖情香,叫皇帝和陵容行事导致小产,可不敢再瞎演春药梗了。
②
春药,不举电影的福音
今年,已经是8012年了。
离《绝代双骄》19年,《四大名捕斗将军》17年,《风云》16年,《天龙八部》15年……蚂蚁竞走10年了啊!!
我竟然还能看到猥琐的春药梗,还是在大银幕上。
[李茶的姑妈]里,这春药不叫毒情丸,不叫七情六欲丹,也不叫暖情香。
表现上,也尽是烂梗。仍是女性狂性大发,男性捂住胸口。
“客官,来呀。”“娘子,不可以。”
月黑风高,男男女女各怀心事,互诉衷肠,但那都不重要,因为没有什么,是打一炮解决不了的。
狂野旖旎的配乐,妖娆艳丽的身姿。
第二天一早起来,恩怨情仇都烟消云散,只剩神清气爽,女儿家红光满面,少年郎羞羞答答。
你们可能对性别平等有什么误解。
性喜剧,如果只是把不可言说的下作欲望放到台面上来,击中观众的生殖器而非左心房,那还远不如人家老老实实、光明正大拍AV的咸鱼。
我喜欢的性喜剧梗,不是这样的。
[爱情无线牵]里,阿什顿·库彻给娜塔莉·波特曼做了“大姨妈歌单”。
当波特曼哭丧着脸跟着歌单一起唱“Keep Bleeding”,我一口红糖姜水差点喷出来。
等着,谁给我听这歌,我就让他多“喝”点热水。
[爷们儿些],西蒙·佩吉携“女友”,与要分居的妻子狭路相逢,却遭隔壁老王奚落。
“女友”见义勇为为他挽回颜面:
刚恋爱,情侣上床的时候,都像色情明星,然后只能演演十八禁,再十五禁,再PG-13,然后呵,连传教士体位都懒得说。
看见没有,她想浪是她的事儿,就你们春药多。
[李茶的姑妈]时而投喂春药,时而鸳鸯浴窒息play,时而三人行必全是男人,用尽了各式各样的低俗春药,去刺激观众的G点。
待用这些料逗乐了观众,再换上严肃面孔,骂道,贪钱是不应该的,为钱出卖色相是不应该的。
好像明清年间,雅士或莽汉枕头下都会藏的那一本地下读物,声称不可沉迷淫欲,不可竹林吹箫游龙戏凤西施浣纱男耕女织人面桃花貂蝉拜月。
在宣道过程中却详解了一招一式。
这类低俗喜剧,有些过于机敏。它们深深了解,人类欲望,最底层的是食色性,是屎尿屁。放个屁、用点春药就能办到的事,干嘛要费劲做足全套?
但某姜不得不说:
活儿不好才需要春药呢。
-
文:姜不停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拿出做电影的诚意来,不要再用一成不变的幽默感来博观众一笑了!
事先说明,如果大家国庆档只是为了进电影院开心一下,这部电影也没让你觉得不妥,那后面内容就别看了,省得闹心。想了一下,再补一句吧,一个普通观众日常写一点自己的观影感受而已,我尽量删掉了自己一些带有攻击性的言论。
(现在看起来这个注非常有意思了,评论区有部分怼我的豆友,在看完这篇评论之后一定觉得天呐!怎么这样说,太过分了,槽点好多,我一定要说点什么,这是这篇评论对你们的冒犯,也是我看完电影最直观的感受。观影本身就是很主观的体验,这篇东西在尽力表达的,是一种主观的不适,有人感同身受,有人不以为然,都是人之常情,至于用到婊之类字眼的人,我相信你本身对女性也没有什么基本的尊重吧)
正文如下
开心麻花整体系列的电影,惊艳于《夏洛特烦恼》,震撼在《驴得水》,稳定在《羞羞的铁拳》,《西虹市首富》开始走下坡,到《李茶的姑妈》,我可能觉得故事需要再好好打磨。nnn虽然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被冒犯本身是笑料的一部分,但好的笑料知分寸懂进退,不好的笑料往往就走下三路,屎尿混着粗俗和脏乱,让人笑不出来。作为女性,我真的感觉到被冒犯。且综合评论区和讨论,男性观众的观影体验也并不是很好。
说实话,进电影院之前我也抱着一种想要开心地放肆笑的冲动,然而看完电影却像吃了一只苍蝇,自己买单的那种。
一
首先说姑妈,莫妮卡本人,就像电影里自己说到的那样,本质上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堆符号,一堆象征着金钱的符号。nn所有人都心怀鬼胎,为的是吧这堆符号变成自己手边的利益。为此,黄沧海假扮姑妈,老王、老黄假扮班姑妈的沧海的追求,甚至是非礼,严重点说是骚扰也不过分,完全没有一点爱。nn这是很强的男权价值,功利地让人不知道该说什么。这似乎是一个巧妙的反讽,把男人至于缺钱的背景下,他们也可以简单地为了钱出卖身体,就像所谓的哈佛大学演讲。但实际上,这些走入绝境的男人,不依靠自身的努力,反而将希望寄托于有钱的女性,未免太过荒唐可笑。nn从媒体对这场三人婚礼闹剧的报道不难看出,整个社会对莫妮卡这样的女性,有一种暗戳戳的恶意,选取她炫富和多人追求的场面进行报道,隐隐带着戏谑和指责。nn开始卢靖姗饰演的莫妮卡选择独自上岛,我以为会是个聪明的狠绝色,没想到脸谱化到只是给主角做了一下人生导师,外加不图钱就喜欢你人的女朋友,存在感很弱。nn二
n再来说说爱情,这部电影的爱情简直糟透了。莉莉和杰瑞的婚姻,没什么明显的问题,但杰瑞花心爱财本非良人。(开头向女店员展示肌肉,给老婆涂防晒的时候走神看别的美女,我确实觉得不舒服)
露露和李茶就更荒谬了,本来一个政治联姻,自己完全不想嫁的人,因为一句不着边际的浪漫和一次酒后乱性,变成了真爱。露露和李茶拍婚纱照时的生无可恋大家都看到了,当众求婚也尴尬到不行,强行说真爱真的不合适。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些关于迷奸女性的报道,在某种程度上,这样扯淡的逻辑我把他看着对犯罪的鼓励。(后附链接,有兴趣可以看看)
在这里需要补充一点,或许这两个男人没有主动下药,甚至是女性主动。但是你看这个前提,迷药本身是那么容易获得,从一个随便的酒吧服务员手里就能买到。本身就是一种帮助犯罪!(避孕套容易买,但避孕套是计生用品,还能预防疾病,迷药是违禁品,若非双方自愿且知情,就是犯罪!)
(有很多人都纠正说蓝色药片是伟哥,谢谢科普,但是和上面同样的道理,这种涉及到性相关的药剂,若非双方自愿且知情,就是耍流氓!)
其次,两人给酒下药之后丝毫没有考虑到酒会被别人接触到产生什么不良影响。甚至看到酒后的假莫妮卡夫人给真的莫妮卡性感热舞时居然只是在窗台看戏。
最后,下药的逻辑是,只要这个女人跟我睡了就是我的人,她的财产就是我的财产,我可以拿去还债拯救公司,还有两个父亲多次对假莫妮卡夫人的非礼,公开袭胸,冲进别人房间甚至是浴室,几次把“夫人”推倒?? ?你说这不算是骚扰的话,那我只想说,你想想如果是卢靖姗(莫妮卡夫人)本人的话,恐怕早就呼他们大嘴巴子并让保镖揍他们了!
还想补充一个细节是开头保安撞见试衣间里的黄沧海和莫妮卡,只是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这些年轻人。他是默认这些人本来就是亲密关系吗?完全不考虑有可能发生的不好的事情或者一方正在遭受侵害。(这个部分与电影无关,只是想说明社会对这种行为的包容某种程度上纵容了一些伤害)
(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点卡看看有关迷奸女性的产业链,如果看完你还觉得只是电影笑料,那就祝你生活愉快,看电影本身如果只是图个乐子,那开心就好)
https://mp.weixin.qq.com/s/Yy49OjO5gP-gxlUvSsyrZA
最后是莫妮卡和黄沧海,典型的穷小子个白富美,和市面上那些所谓霸道总裁爱上我的恋情本身并无差别,但还好做到了发乎情止乎礼,不算太过分。
有人说,黄沧海和莫妮卡相互喜欢的时候以为她是个女佣,当然啦,黄沧海有主角光环嘛。可是莫妮卡喜欢他的逻辑是什么呢?他不在乎钱,能够做自己,和其他人不一样。这不就是霸道总裁爱傻白甜的逻辑嘛!
三
n最后说说笑料,这部电影给人最大的不适其实在于它的笑料本身没有掌握好尺度。喜剧总是应该谈谈笑料的,老实说,这部电影大量的笑料集中于 性 暗示和对人性贪婪自私的讽刺,但这种讽刺让你觉得很不适,有的东西摊开了讲并不显得耿直或者勇敢,只让人觉得尴尬且粗俗。nn它戳到了人心呀,那些卑躬屈膝、阿谀奉承、逢场作戏、不择手段都很真实,真实地表现了一些人内心的选择,不过这就像两个人分手当面撕,很不体面。nn再来说说其他的角色吧,他们都太过脸谱化了,尤其是黄沧海的前女友,对他爱搭不理,却找了个大胖子经理。仿佛就是社会对一类女性的刻板印象。这一段讨论也很多,但安排小夕和未婚夫上岛的目的本来就是称托男主的,如此猥琐的一捧一踩实在没必要。
这里我没有批评前女友的意思,甚至有点为她鸣不平,这段戏代表一种屌丝逻辑认为女孩看不上你是因为别人有钱,这种梗真的是恶心了。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有本事自己去努力啊,没必要强加对方找个挫人然后凸显自己优越的戏码。那种你今天对我爱搭不理,明天让你高攀不起的心态是真的很不健康。
加一句,本来没想往女权方面考虑,如果真正了解女权应该知道,所谓女权其实平权,尊重男女双方。有人说这部片子的丑角都是男性,女性都是好角色。正因为站在一个物化甚至是侮辱女性的角度上,才会出现那么多猥琐的男性丑角呀!(在现实生活中对尊重女性的男性大多是比较绅士的,自然也不会有那么猥琐的情节发生,让男性自身难堪咯)
很明显这是一部以更大程度取悦男性的电影吧,不爱我的人会因为性交和我在一起,为了钱离开我的无知拜金女最后一定会找一个又丑又老又猥琐的大叔,而我呢,因为善良机智踏实努力而成为了人生赢家,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我呸!在很多有关性暗示的笑话里,影院里的男士笑得都很开心,其中不乏一些未成年人。nn整个电影从头至尾,除了主角,没有一个人做出任何积极的改变,即便黄沧海的娓娓道来的发言,也只不过引来更大的贪婪。而其它人在自己的框框里,如同没有生命的小丑。在舞台剧里为了展现人物性格无可厚非,但搬上就显得不够了。
相较之下《驴得水》虽然也是与性有关,但黑色幽默和笑料更为高级,反思也更加深刻。涉及到性相关的东西,尤其在公众场合表达,不能如此低级不负责任。
nn写在最后:
n我承认,幽默本身是非常难以掌握的东西,其中分寸感的拿捏十分微妙。开心麻花的一系列剧本和电影,都集中在对于很多社会刻板印象的讽刺至上。不过一直用同一种逻辑来写剧本未免让人乏味,而对女性的轻慢和物化更是减分项。
同样是金钱不是万能的主题,马克.吐温《百万英镑》的故事向我们揭示了人性的丑恶和真诚踏实的意义,心怀坦荡对自己诚实,金钱并非万能。而李茶的姑妈像是一场闹剧。我看到了它幽默的方式,讽刺,让观众产生优越感,不过一无所获,像在一个公开场合听了一个黄色笑话,我知道作为幽默它好笑,但场合不对只觉得被冒犯了,很不舒服。
n或许有的人会说,这种荒诞在现实生活中不会发生,所产生的幽默和荒诞能够让人有所反思,那我只好说,这两星一星就算作给这种反思的鼓励吧!
另一星给演员,老实说,开心麻花的喜剧演员是自带一种风格的,就好比我是歌手上唱了一首歌,本身唱功在,不过选歌很差,发挥到极致可能也只能及格。
有很多评论说打低分骂电影是没看懂,一部讽刺金钱至上的喜剧电影也不需要多深刻的理解吧。同样是屎尿屁的笑点,《瑞士军刀男》笑中有泪很温暖,而这部,无论是主角配角或者正派反派,尴尬本身源于笑点的低俗与冒犯,也源于为了推动剧情而极端化脸谱化让人很不舒服的剧情。故事本身中规中矩,表现手法却别扭地让人如坐针毡。
最后补充一句,通俗流行文化和恶俗是不一样的。十年前赵本山是春晚常客,讲着侮辱残疾人和女性的段子可以博人一笑,但十年过去了,当年所谓的幽默已经随着社会进步变成了极大的不礼貌,很多笑点已经让人产生生理上的不适了,还用当年那套价值观来做喜剧,我看不出这个剧本打磨了十年的诚意。
我始终认为,幽默本身是一种智慧,更多场合是用来消解尴尬相互给台阶的,不是用来制造尴尬与不适的,仅此而已!
国内影迷有个不好的习惯,就是喜欢评价三观。这其实是某种教育累积多年的结果,它让我们相信,任何文艺作品必须承载特定的意识形态,如果它载的不正确,它就错了,如果它没载,那就没意义。
我和母上大人偶尔会一起看电影,看完有时她会歪着脑袋想一会儿,然后评价:“不知道在讲什么,没意思。”我很难让她理解,有的电影并没有尝试传输任何东西,甚至有些艺术形式就是不以传导任何观念为目的的,纯为消遣或者打发时间。我的母亲不喜欢幻想题材,不明白架空世界,尤其反对我玩游戏。她已经六十岁了,我不打算改变她的任何想法,但有些人,明显并没有六十高龄,理解事物的方式却与之没有差别。
看电影乃至拍电影,很多时候是私人之极的事情。我最喜欢的电影之一《爆裂鼓手》,导演达米恩查泽雷有次澄清,《爆裂鼓手》是一部反魔鬼导师的作品,查泽雷不仅不赞同这种教育方式,而且认为那些把电影解读为“励志”主题的想法“简直难以置信”。然而我本人正是这么理解电影的,无论导演怎么说,丝毫不影响我继续这么理解。你怎么拍是你的自由,我怎么想也是我的自由。我尤其佩服导演的是,他并没有因为不赞同导师弗莱彻,就弱化乃至祛魅弗莱彻给主角安德鲁的洗脑方式,反之将其描绘的极具煽动性。我反对你的做法,但我呈现你的魅力,并且拒绝指责,拒绝评判,实在是高明之极。所以,查泽雷也是我最喜欢的导演之一,两年后他再接再厉拍了更著名的《爱乐之城》。
可惜高明的导演和作品似乎很难逃过国内观众的火眼金睛,我经常在电影短评页看到评论诸如“男主/女主居然……”“这部电影竟然认为……”“就……的故事也能拍一部电影?”而且这些评论的有用数通常都非常高。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不是潘金莲》的短评页,点赞最高的评论纷纷吐槽,这部电影讲的是一个法盲的故事,所以这部电影是在宣扬法盲的胜利。如果大家都好这么解读电影,那任何讽刺主题的电影可能都没办法拍了,毕竟正因为这部电影讲了一个法盲在阴差阳错后的“胜利”,才凸显出她有关的人、事与体制究竟是一场多么大的笑话。
说了这么多,好像与电影无关,但事实与电影句句有关。因为《李茶的姑妈》映后再次出现了相同的现象,大量评论也一切照旧。我觉得观众应该理解的一点是,电影呈现了一类角色,从来就不等于电影认同一类角色(比如拜金女);电影描绘了一类群体,从来就不等于电影想定义一类群体(比如物化女性)。甚至顺着这个相对狭义的例子(不代表《李茶的姑妈》有其故事)继续往前探究,电影完全可以为拜金女安排一个光明完满的结局,这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为电影并不等于生活。回到这件事的原点,编剧只负责呈现这个角色并赋予其成因,不代表编剧认同,或编剧尝试将其合理化,更不代表编剧把所有女性统一起来一起做了个物化的拜金总结。所以如果你在电影中看到任何所谓不合你三观的角色和事情发生,请先别急着戴高帽,仔细想想,问题真的有关编剧和电影本身吗?
我始终认为,批评一部电影,可以有千万种说法,但每一种都不兼容所谓三观正否论。正确的三观只适合约束自己,不适合要求别人,更不适合用来评判影视文学作品。即使真有某部作品完全颠倒黑白,呈现的是一个假恶丑大获全胜,真善美一败涂地的故事,它也仅仅只是一部作品罢了,我们保有观看与否的权利,也尊重作者表达与否的自由,这才是对待文艺作品更合理的态度。
n
回到电影本身,其实《李茶的姑妈》的故事内核并不算多么新颖。简而言之,李茶的姑妈是个有钱的寡妇,且从未公开现身。她即将第一次公开现身的小岛,云集着各怀鬼胎的算计者。这种容易发生误解的语境,向来是讽刺喜剧的温床,我记得我第一次理解到这一点,还是将近二十年前第一次看《百万英镑》时。
《李茶的姑妈》照惯例是话剧改编的喜剧电影,所以全片场景内部的演绎明显较多,场景与场景之间的轮转和连接相对放在次要的位置上。既然重点锁定在场景内,自然也是发挥舞台剧本身笑点和冲突密集的优势。这种按搞笑技法近乎工业化量产笑话的表达方式,我很难去说它是不好笑的,只是笑点有高低,人人各不同,所以并不可能兼顾所有人。但那么多铺设的梗或干脆利落的段子,观影全程基本还是一直在笑的。对以打发天光和消遣娱乐为目的的喜剧片而言,它在我这里已经合格了。
刨除“三观不正”的问题,正视各有笑点的事实,《李茶的姑妈》引发的争议事实已经解决了大半,当然还有一部分观众认为电影不应该加所谓“主旨升华”和“笑中带泪”的片段,对这一点,其实我也有话要说。
n
非要杠三观这件事,事实一直就不是观众的专利,出于同样的原因,很多文艺工作者一贯认为,任何作品最终总要凝练到一个主题上去,如果没有这个过程,这个作品就不完整。
我想大家每个人都是看春晚长大的,春晚有一类恒定的小品形式正是所谓寓教于乐。它的开头通常特别好笑,中段开始变得平淡,最后近乎于令人难堪,原因就在于它最后一定要来一段幡然悔悟加感人肺腑,仿佛不加这一段,人民群众就看不懂。其实小品最大的意义莫过于博人一笑,能让人一直笑着把道理讲明白也就罢了,如果不能笑而强加道理,不啻于舍本逐末。可不知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卖拐》和《主角与配角》这样纯粹而好笑的作品随时间的推移却近乎消失了,甚至《卖拐》系列最后也被强塞了一个“好人学聪明了”的结局,所以,不是随时代进步娱乐方式的多样化,春晚显得无趣了,而是其他娱乐节目摆明了都在进步,春晚却还在走下坡路。
《李茶的姑妈》似乎也出现了同样的困境,导演和编剧生怕观众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好的,所以最后一定要安排假姑妈给大家来一段推心置腹的告白。只可惜,《李茶的姑妈》最后既没有躲过三观正否的争议,更没有把自己的讽刺与疯狂推进到影片结束,颇有几分两头不讨好的架势,实在是好心办了坏事。
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趋势,如果作者愈发惧怕有关作品观念的争论,愈要加更多光明感人的桥段,愈加矫枉过正,反而引发更大的争议,最后大家好好的电影不看,好好的喜剧不笑,都来这杠三观,国内喜剧创作的路,只可能越走越窄,形成恶性循环。我想这一点,是没有人希望看到的。
n
抛开所有本不该有的争议和本该更节制的桥段,我认为《李茶的姑妈》实际是一部尚可的喜剧,113分钟过的很快,对于以打发时间和取悦人为目的的喜剧片而言,它不应该被轻易否定。从《夏洛特烦恼》开始,我对开心麻花的创作模式也一直是尊重与认可的,以话剧为基石,本身就有更多的诚意,麻利熟稔的搞笑手法,信手拈来的密集段子,这些都是开心麻花的标配了,一如既往,始终未变。
只是如果下次面对人物与剧情的表达能多一分宽容和理解,如果下次即使升华和凝练也能够更加爆笑和更加有说服力,如果下次从短评到影评能别那么执着的开批判大会,也没人再去和三观过不去,那么同样的喜剧,我们收获的快乐也会多得多。
所以下次,愿你笑,笑的更肆无忌惮,没心没肺。
微信公众号:moviesss 首发于 MOViE木卫
下午,跟外地来的朋友在露台喝咖啡。无奈,北京的风,真的太大了。露台上的红男绿女,很快就刮得没剩几个。我们也就散了。
所以,我是被大风给刮到电影院的。
对于开心麻花,只是觉得不高明,但恶意恐怕还说不上的,比如,我就不会连发三篇评论,去讥讽它(但对《唐人街探案2》我就这么干了)。在打肿自己当导演的包贝尔和批量复制自己的开心麻花之间,我还是选了《李茶的姑妈》。
听闻有人看了半小时,就捏着鼻子从电影院逃了。我感到有点挑战者二号的兴奋。
电影院里,我发现自己挺过了半小时,只是觉得无聊。
好比,现在是个院线片,每部电影都要来一出潜水,深海寻人,但肿胀如浮尸,似乎代表着电影工业,或有钱人的消遣方式。又或者,把一拨人拉上小岛,半土不洋,架空了现实,就是努力思考。
开心麻花的片子,我看过《驴得水》和《羞羞的铁拳》,都不喜欢。
不喜欢的原因,在于它几乎不会产生任何电影感。比如色彩搭配,抱歉,它就是金灿灿的,怎么省钱怎么混搭怎么胡搞一气,它就怎么摆。对于富人生活,老总CEO,上流阶层的想象,也就是雪茄、洋酒,与县城土豪的九十年代欧风审美,并没有太大差异。
还有演员,咧嘴舞爪的演员们。对于喜剧,不少人容易产生一大错觉:扮丑就是搞笑——肚兜搭比基尼,高明啊。《李茶的姑妈》,全程在做这种乡村马戏团热舞春光秀的事情。捏着嗓子扮女人,不说老套老桥段,不说它就是故意而为之。但好歹,你也认真一点啊。套个大便色的金发,一帮老爷们的眼睛就是给屎糊了?
如果审美的低劣,尚可以说一千人有一千个人的杀马特,卢靖姗也可以跳到一堆白痴中间扮演弱智。《李茶的姑妈》还有一头极端打脸的三观巨齿鲨,无论是傻糊涂的李茶,还是两个人形泰迪的老头子,他们都相信,只要娶到、啪啪啪了某个女人,那么,这个女人的一切价值,从身体到财富,全部都属于他们。
很难想象,2018年是一个正在兴起本土ME TOO运动的年份,受害者玄子都被🐷军反咬告上了法庭。而这样大型群魔乱舞的桥段,居然以三组误用春药催情水的蒙太奇,达到了剧情冲突之风雨大作的天人合一高潮。尤其是大老爷们接受的调情(吊电波)信号,居然无一例外,是破门而入,生米熟饭。谁捷足先登,谁就子子孙孙无穷尽,霸占一切。
开心麻花的粉丝会说,这是人家导演在讽刺呀,后来《动物世界》动次打次都上了,而且你看,也没让主人公发生什么。然而再看结尾处,大小女儿,一夜春风,从此过上了甜滋滋的幸福生活。
单是这一处,就可以宣判这部电影狗带了。
电影最终完成了什么?它让一个野心最弱,只想要个副科长,最多就正科,总经理谢天谢地的猥琐发育男子,抱走了混血儿姑妈(卢靖姗也是《战狼2》的试金石)。
这个亿万姑妈,与一张天价彩票,本质上无差。但她毕竟是个行走,会说出大道理的人类,那么,电影就应该考虑她作为一个人的正常思维和情感逻辑。譬如,为什么会把身家和时间,看一出好戏般,丢给一群蠢货去争抢胡闹(这个事情从一开始就完全不成立)。
糟糕的是,不仅卢靖姗,《李茶的姑妈》的所有人,几乎没有正常的行为模式,现实生活基础为零。无一例外是没钱了,破产了,被开了,想死了,那就鱼死网破吧,找个人就地抢救(强暴),再人间游走一把。如此极端的,非富即贫的夸张戾气,尽管以富人是虚伪的,金钱是泡沫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它也没有找到天上掉姑妈,美刀护体之外的解决方式。兜了一圈,它还是在说,钱是万万万万能的——有人可以对你拼死相救,以及可以在海边别墅里,享受美人浴缸、帝王套房,无限量批发屌丝春梦。
有种声音说,批评者脱离了生活,不知道这就是普通人爱看的,普通人所幻想的,乃至莫泊桑或欧亨利小说的虚荣与财富。需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故事,它们都需要有真的部分,被折磨,有牺牲,甚至付出代价,而不是一个完全虚幻的舞台世界。搞几条破船,就风餐露宿看星星有腔调,倒不如一起学猫叫,喵喵喵。
如果你是片中任何一个角色,作为女儿,作为丈夫,作为员工,你能否想象,自己会做出任何一个角色的行为。最后你会不由发现,这个海边别墅,与无人烟、与世隔绝的荒岛生存无异。偏偏呢,它要跟中国的现实,强行发生关系。如此精神分裂,并且让观众信以为真,可见电影之催眠,而过量的麻醉、强打的兴奋,那就是精神毒品无疑。或者最低限度的,低劣糟糕的投机制作。
舞台剧火的开心麻花,就代表了普通观众多数人民,进而掌握了电影票房的中国特色真理?不见郭小四,如今也哭起鼻子。
一度喜欢开心麻花,不代表余生就得被无限量的樟脑丸,暴力填鸭。
如果只是站在评价一部电影的角度,《李茶的姑妈》无非国庆档烂片中的一部。站在评价开心麻花的角度,它们抓紧变现,一刻也没有想过合上鲨鱼的牙齿。只是,苦了选择无多的观众,烂片看多了,跳梁小丑看久了,居然会觉得,人家上蹿下跳、SM多P性错乱,搞得也挺努力。
自郭小四鼓吹拜金、塑料姐妹花后,开心麻花以批评拜金,又拥抱金钱,收割屌丝的速求财富模式,想来都是同一母体的胎生,绝非畸形儿怪胎。
与中国现实的最大勾连,是真的假的,真话假话大道理谎话精,好像都无所谓了。
你什么都不信。有人什么都信。
但巧克力味的屎,它还是屎。用来适合这部电影,似乎再合适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