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中字
正片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别碰脏钱
必殺仕事人2023
绑架游戏
天地拳王
角斗士2
最后的慰安妇
异国入侵
复活之战
豺狼的日子
出嫁女
不知道你们的差评喷的理由是不是因为父母在旁边看的时候不好意思吐槽,专门来这里吐槽、就我而言,我本来在电影频道等我看过的拆弹专家的时候,突然放这个电影了,因为周冬雨,想着看10分钟,但是我看完了,我看完了,看完了,完了,了,现在22.18我早就困的不行了,但是这部电影我觉得还是蛮抓人眼球的,中间几个点看着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他那个体育课,后来带李大钊跳的那个健身的操,好可爱啊,女二号也很美,到后来因为理想不同,而果断离开那段是很帅的,这个电影充满了激情,热血的感觉,但是最后女二号与钱枫都和毛有不同的想法而分开,很有当代人的想法,不然看这种电影总是主角智商在线,其他所有人跟着走的节奏实在乏味,钱枫的无政府主义等,人选择一条路而去坚持才难能可贵,不一点会成功,且影片渲染的只有武装夺取政权才有出路,虽然历史上的确这是那时候的最好的办法,且不说历史了,除了最后15分钟整部电影,我都有种自己像毛那样,什么时候都小跑着的感觉、
讲述英籍职业杀手受聘暗杀法国总统戴高乐,而法......
播放指数:2809℃
《湘江北去》 正片在线观看 - 剧情片 - 芊芊影视-2025【实时更新】完整版电影电视剧全集-芊芊电影网 http://www.dahuol.com/vodplay/47350-2-1.html
不知道你们的差评喷的理由是不是因为父母在旁边看的时候不好意思吐槽,专门来这里吐槽、就我而言,我本来在电影频道等我看过的拆弹专家的时候,突然放这个电影了,因为周冬雨,想着看10分钟,但是我看完了,我看完了,看完了,完了,了,现在22.18我早就困的不行了,但是这部电影我觉得还是蛮抓人眼球的,中间几个点看着不会让人觉得枯燥,他那个体育课,后来带李大钊跳的那个健身的操,好可爱啊,女二号也很美,到后来因为理想不同,而果断离开那段是很帅的,这个电影充满了激情,热血的感觉,但是最后女二号与钱枫都和毛有不同的想法而分开,很有当代人的想法,不然看这种电影总是主角智商在线,其他所有人跟着走的节奏实在乏味,钱枫的无政府主义等,人选择一条路而去坚持才难能可贵,不一点会成功,且影片渲染的只有武装夺取政权才有出路,虽然历史上的确这是那时候的最好的办法,且不说历史了,除了最后15分钟整部电影,我都有种自己像毛那样,什么时候都小跑着的感觉、
就我的感觉来说,此片已经很努力的去追求真实,于是我们听到了一口韶山音,还有到处的长沙普通话。
情节上,虽然有些朴实平淡,连贯性也不是很好,但相较建党而言,好上太多了,至少是部完整的电影。
电影何辜?!如果抛不开政治偏见,也请至少看完了再来评。
英烈何辜?!影片里的人物,毛泽民、杨开慧、何叔衡、蔡和森、向警予等先后牺牲,他们的鲜血难道就是为了今天的冷嘲热讽?
我不是五毛,我也不是枪手,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湖南人,请不要喷我,谢谢。
凭我多年观影和看电视的经验,我想来很少看走眼,几乎都能一眼分辨出演员来,但是父亲的一再坚持也让我有些动摇,所以打算通过影片结束后的演员表来确认,可是坑爹的是那字幕也太小了,纵然我离屏幕再近,也无法认出究竟是什么字。
看来只有等上网之后,这个谜题才能得到解答。
原本我是绝不会看此类小投资的主旋律电影的,主要是因为《天天向上》的主持人钱枫的演出才吸引了我。话说我看见他的“大头”就有点想笑。他饰演的是毛泽东年轻时在湖南师范的同学萧子升(音),曾留学欧洲,主张无政府主义,回归后因理念不同与毛泽东分道扬镳。
钱枫本身气质和身形都不错,所以出演的角色也显得蛮神气的。不过,我最佩服的还是他讲冷笑话的功力,值得我学习。
关于电影本身的质量我就不多说了,看完之后如嚼白蜡,淡而无味,丝毫未生写影评的冲动,这篇文章纯粹是作为兑现自己观影必写影评的承诺罢了。
由于之前的《建党伟业》,使我无意中将这群演员进行了一番对比。最终结果单从饰演后的感觉来看,“痿液”完胜“湘江”,例如《伟业》中饰演杨开慧的李沁看,就要比《湘江》中同一角色的周冬雨感觉要好一些,周冬雨被化妆的跟个日本女人似的,站在大雪里等着毛润之同学。
还有饰演胡适的吴彦祖,颇有学者气质,比本片中同一角色的表演者要更符合我心目中对胡适的印象,当然两部片子的投资差异决定了水准的差距。
父亲看电影时最大的感受就是惊叹于这些青年的杰出和抱负,在我看来,多是时势造英雄,和年代的特殊性有很大的关系。这些年轻人饱读圣贤书,汲取中国古典智慧的同时,还大量吸收了西方各种先进的启蒙思想,因此这种文化的激撞产生了思想的基因突变,使他们既有底蕴,却不迂腐,因而能造就一番伟业!
他们这批人对我在书法和中国古典文化的兴趣上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这部平庸的电影不值得我再花过多的笔墨了,而对于毛泽东以及GD这些话题我想在其他评论中详细阐述我的看法。
本片与其他此类新红色电影一样,走的是重新塑造历史人物的路子。尤其是领袖人物的个人形象、命运和风采。当然,如果还按旧的高大全套路和隐喻方式来塑造,今日的观众是绝不会认为这些历史中的领袖人物能有多大的魅力来担起重任的。从这一个方面讲,影片的尝试还是比较成功的。
本片中出现的历史人物,辜鸿铭,李大钊,胡适,陈独秀,毛泽东的老师杨昌济,新民学会中的湘江三才子之一的萧子升,还有富家小姐及长江以南第一才女之称的陶斯咏,这些人物都曾经在历史变革与革命进城中担任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要初高中时略微上过些历史课的,对这些名字都不陌生,但估计也都没什么好感。大概也就是快要考试的时候,临时抱佛脚熬夜强记硬背下来,第二天侥幸能填进历史考卷上的某一个填空格里而获得一些些的得意。除此而别无其他。
我自己之前对这些人名也没什么好感,无非也就是些刻板的背下来的定义,新文化运动倡导人啦,革命家啦,诗人啦,等等。这点要感谢电影,只有电影这种媒介,才能最大幅度地再现历史人物身上的灵晕。他们的相貌、穿着喜好、脾气秉性,甚至有些优秀的表演者,能够捕捉到他们内心流经的一道道情绪波动而外现出来。
每一个被历史记住名字的人,都绝非平凡之辈。都是承载着业道轮回中几世所累积的大命运大业力的人。
影片中的那位北大图书馆的杂役老大爷很有意思,每次二愣子毛泽东要不守规矩随便插嘴时都被老大爷拖回去教训,老大爷说,他们(辜鸿铭、李大钊、陈独秀等)都是些天上下凡的文曲星,文曲星们开会说话,你就别插嘴。后来毛泽东初露头角,老大爷拿着印有毛泽东文章的报纸,喃喃自语:难道二十八号生也是个文曲星?陈独秀接:还是个不小的文曲星呢。
在平凡老百姓朴素的世界观里,这些大人物,就好比是那封神榜上刻有名字的,是天上的众星宿下凡到人间的。是与普通人截然不同的存在。他们的命运轨迹,或多或少地承载了时代的主要信息。或者是时代中激流勇进的部分,或者是时代中折戟沉沙的部分,或者是时代中隐逸归去的部分。
影片名为《湘江北去》,当然是出自毛泽东1925年秋天在长沙作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一词。他在自己问自己,啊,这个辽阔的世界啊,鹰击长空,鱼翔浅底,百舸争流啊,也就是英雄辈出,个人有个人的本事啊,万类霜天竞自由啊。可是,非常惆怅啊,群雄无主啊。英雄辈出的世界,如果没有一个主宰,那么世界越辽阔越孤单啊,越英勇越惆怅啊。哈哈,这几句足以看到毛泽东是个什么样的人了。他完全不替自己担心,他天天操心那些英雄们呢,你们那么有本事,像老鹰一样勇猛,像鱼一样自由,可是没有贤主统领你们啊,你们该多寂寥啊。
我原来以为毛泽东是一个心机城府很深的人,摩羯座嘛,肯定是隐忍而腹黑的。又是个白手起家爬上高位的政治家军事家,肯定阴谋不是一点两点的。
不过,看完这片子后,才觉得人家毛泽东回骂那些说他搞阴谋的人:他妈的老子搞的是阳谋,不是阴谋这句还是很有道理的。
他早年的发迹其实也没什么阴谋,说白了就非常简单的一点:感情用事瞎操心。就像上面那首词一样,他自己一个连工作都讨不到的穷学生,替人家有头有脸的人物瞎操什么心,还操心他们寂寥咯,英雄无用武之地咯,操心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咯。但他就是这样。谁家死了爹,他比那个死了爹的还难过。谁谁被军阀欺负霸占了,他又比谁谁都义愤填膺。就是没事瞎替别人操心。自己还吃不饱,还把学校给他的那点解雇费直接给了死了爹的孤儿。他那个感情用事就特别不理智,他才不管是不是得罪人,是不是不守规矩会丢工作,看到老乡们被军阀欺负,被日本人欺负,中国人被帝国主义欺凌压迫,他就特别悲愤,仇恨心特重,分分钟捏紧拳头要上去和这些狗日的拼命的架势。这个大概就叫做革命热情。不过,我觉得没那么玄乎,就是出于本能的冲动热血。毛泽东的血不是一般的热,普通人37度的血,他就有40度。普通人天天40度早烧死了,他刚刚好。
然后他在湖南因为天天40度要和狗日的军阀拼命,就混不下去了,被学校开除了,就只好跑到北京去投靠在北大教书的同乡前辈杨昌济,帮他在北大图书馆谋了个杂役的差事。本来毛泽东和他的小伙伴们,也就是新民学会的同学们和那湘江三才子,都商量好了去法国留学的,就是没有钱给耽搁了行程。
这一耽搁,就直接扭转了这个人日后的命运轨迹。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跟同样也是热血暴脾气的陈独秀遇上了。这位陈先生的血虽说没有40度,但38、9度还是有的,图书馆里就整天听到他叮叮咣咣摔茶杯的声音。一愤怒就拍桌子摔茶杯,害得毛泽东每天要扫N次地。不过,他扫得可开心了,他就是喜欢听陈独秀摔茶杯。这就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咯。
每次听到摔茶杯的响声,毛泽东都要跑过去叫好,就差跟戏园子里一样喊返场了。图书馆老大爷拦都拦不住。几次后,陈独秀就记住他了,再几次后,他们就混到一起去了。很顺理成章地,毛泽东就混进了那个叫做“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圈子里。然后李大钊觉得这年轻人大有可为啊,血是大大的热啊,就拼命给他送书,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宣言什么的,拼命送。然后,毛泽东就把法国那套全都抛在脑后了,坚决跟着热血腾腾的苏联革命走去了。
如果换个时代,换个背景,毛泽东这样动不动热血冲到脑门上,嗓子里憋不住话,脑袋管不住四肢的那就叫二百五,肯定要遭白眼和嫌弃的,肯定是没什么好果子吃的。图书馆老大爷不知教训过多少次了,不知得罪过多少领导了。不过,什么叫做奉天承运的人,就是毛泽东这样的。他不守规矩也有理,冲动犯二也有理,得罪人也有理,无理也有理,任谁都没有办法。这并不是靠算计和阴谋就能办得到的。
当然了,他也确实是读过书的,是有才华的,文章写得那也是很棒的。不然像李大钊胡适这种文化人,光凭热血,怎会去待见一个一文不名的毛头小子。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后自己主笔的那几篇宣言那也是相当的文采斐然的。他就有本事用文章将自己的热血病传染给别人,让别人看了后也提升血温。
感情用事的人,肯定会遇到特别痛苦特别揪心的事情。那就是《沁园春》的下半阙写的,同学少年往昔峥嵘岁月的事儿了,就是毛泽东因为信仰的问题和昔日的好朋友们别离了。
前面已经说过,毛泽东是带着筹措赴法留学经费的目的去的北大,回到湖南的时候,他已经完全把法国欧洲那套抛在脑后而坚定地追随苏联无产阶级革命之路了。这叫他新民学会的小伙伴们情何以堪?这也怪不得谁。一个体温长期维持在40度的人,又在北大被生生燃起1、2度的人,法国那套36度的信仰体系,他怎么可能受得了。所以,他回到家乡后,许多小伙伴都不认识他了,他彻底尴尬了。
再后来,以前跟他玩的最好最有默契的一个姑娘,终于对他忍无可忍,提着小箱子走掉了。这个姑娘叫做陶斯咏,新民学会核心成员,富家千金,长江以南第一大才女,大美女。真的是大美女。影片里的女演员已经蛮好看了,我去搜了下照片,真人还要漂亮有气质。毛泽东和陶斯咏本来在新民学会里就眉来眼去青梅竹马的,大家都觉得他们应该是一对革命浪漫情侣的,可最后是陶斯咏忍无可忍,提着她的小行李箱直接退会走掉了。
为啥呢,这一对才子佳人?就为了信仰问题。陶斯咏看不惯毛泽东转变信仰,也完全不能赞同他转向激烈革命的道路。她仍然坚持原来新民学会创办的方针,用教育来改变中国。她是个彻底的改良派,她说,教育民众的道路虽然很长很艰辛,但一定要坚持下去,一定不能靠流血牺牲,一定要靠启迪民智,教育民众来实现中华崛起。而毛泽东呢,40度啊,温吞水的教育改良的漫漫长路啊,他哪里磨得起啊,他绝对是要暴起革命的啊。所以,两人就这么掰了。
这种别离大概在今天的年轻人是很难想象的。什么?你喜欢美国大片,我喜欢法国文艺小清新,就因为这就朋友做不得,要分道扬镳了?是的,这就是革命年代与我们这个时代的不同。他们的信仰是真信仰,而不是闲暇娱乐消遣,他们的信仰直接指导行动,指导人生。正确的信仰有且只有一个。个人所选的路就只有对的和错的两种。
其实,在每个时代,正确的道路都是有且只有一个的。谁能找到它,谁就能把握时代脉搏。只是现在很少有较真的人,大多数人选择了犬儒和妥协,这些人与正确的道路是无缘的。只有喜欢美国电影,并坚定地与喜欢法国小清新的朋友分道扬镳,并让他们滚粗的人,或者反过来,喜欢法国小清新并坚定地让美国派滚粗的人,才有可能更接近那唯一的答案。(开玩笑)
哎。就我个人观点来看,我觉得陶斯咏说的是很对的。流血牺牲,出人命这种事,迟早是要还的。革命,就是去杀人,就是一个阶级要推翻另一个阶级,要砍掉另一阶级的头。杀人都是造孽的,都是要还债的。而教育和启迪,逐步演化,从大方向上来说其实是更加正确的。
就像佛经里说,地藏王菩萨发誓,如果这世界上的众生还有一个没有度脱,他就誓不成佛一样,就是要一个一个来,一个一个劝。苦啊。有的人基础好,有慧根,说一遍就懂了,就启迪了。有的人基础不好,没有慧根,说三四遍五六遍十七八遍还是不懂。还有的人彻底诋毁教育,诋毁先进思想,就是要当在那个泥潭里吃屎的猪猡,还要泼你一身屎。可地藏王没有说,不听我说的全部死啦死啦的,他还是得反复地劝,反复地说,好言好语地说,一遍一遍地下到泥潭里地狱里去捞人。要度到多久去呢,他也不知道,但总有度完救完的一天。慢慢来吧。这就是陶斯咏所谓的教育之路,也是他们新民学会成立的初衷。
可毛泽东这种冲动感性的人,怎么可能忍得到那么远去?他每天看军阀欺负人,每天都爆发一遍,每天都忧国忧民,怎么可能忍着热血去教育?当时的情形也就是,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受欺压,吃不饱饭,人命不当人命,当官的又不为民做主,反而搜刮民脂民膏,帝国主义又无下限蹂躏欺负。所以,大多数的民众肯定是听不见先生在课堂里讲什么仁义礼智,讲什么西方先进思想的。他们要吃饭,要民权,要生存。所以,毛泽东所选择的革命的道路,显然是利器,是捷径,是特效药。
杀人放血肯定是最见效的,但也肯定是日后还债最多的。从这点来说,毛泽东他敢背这个血债,敢杀开一条血路,后面又活了那么久,也足以见得这个人几辈子所积的大福德了。
大美女大才女陶斯咏走掉了,这还不算,他以前的同窗好友,先他一步去了法国学成后又回来的萧子升,也跟他掰了。
为啥,也是为了信仰。萧子升在法国学习的是无政府主义,这比陶斯咏的教育改革还冷,简直都快降到零下了。毛泽东当然爽不起来了,他那个劝啊,那个煽动啊,可没用,人家萧大才子威武不能屈。最后,两人跑到树林子里。毛泽东已经没辙了只能瞎嚷嚷:加入我们吧,我们需要你啊!但人家萧大才子心里此时已经知道,和他是说不到一块儿去的。于是干脆不多废话了,直接总结陈词:救国有多种,平和地追求一种理想,哪怕一生都无法实践,也无怨无悔。
说完后,他一袭白衣,转身大踏步地朝林子深处走去,渐行渐远。林中飘出:晚霭峰间起,归人江上行。毛泽东站在原地,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在林间,还不死心,梗起脖子接了一句:云流千里远,人对一帆轻。萧生再也没有回头。
后来,陶斯咏实践着她的教育救国理念,辗转南京、上海等地办学,35岁就因病去世了。但她的女学生中出了像丁玲这样的人。而萧子升最后83岁的时候在乌拉圭去世了。毛泽东则成了我们都知道的毛泽东。萧子升说,也许你是对的,但我不是你。是毛泽东的人,就只有毛泽东一个。
但萧子升转身归去林中吟诗的潇洒不羁,和陶斯咏提着小箱子倔强坚持的离去,那绝对是毛泽东心中永远的痛。呵呵,一个主宰者,竟然留不住自己的朋友,竟然无法把自己的信仰传染给最亲近的人,那是多大的打击,多大的遗憾,多么。。。哎,反正就是一比吊糟说不出来的糟心吧。那怎么办呢,你总不见得人家不同意你的观点,你就嚓嚓把人家砍头吧。人家又不是你的革命对象,又不是军阀狗日的帝国主义,又没有欺压百姓。你能怎么办。
而终究也很难想象,大户人家的千金,饱读诗书,穿着清雅的学生服,头上绑着白色发箍的陶小姐,以及留学法国同样白衣飘飘的萧公子,会转而卷起袖子,去承受革命杀人的血腥和翻天覆地的艰苦。
陶斯咏临走时对毛泽东说,我们志不同不相为谋,但不妨碍以后还是朋友。虽然她到死都没再和毛泽东有什么交集,萧子升更离谱,都死到乌拉圭去了,但陶斯咏说的这个朋友,不光是他们这一辈子的含义。革命杀人虽痛快,却后患无穷。谁来帮忙解决这个后患,是要靠朋友的。毛泽东的时代是靠毛泽东的,而毛以后的时代,却是要靠毛的朋友们的。这就是朋友的含义。
所以毛泽东对陶斯咏说了一句:山高水远,情通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