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云当前播放组>
  • 1-30
  • 31-32
以上标签可以左右滑动哦~
乐视云>

第20230812期上

第20230813期

第20230815期

第20230819期下

第20230821期

第20230822期

第20230826期上

第20230826期下

第20230827期

第20230828期

第20230829期

第20230902期上

第20230902期下

第20230903期

第20230904期

第20230909期上

第20230909期下

第20230910期

第20230911期

第20230916期

第20230917期

第20230918期

第20230923期上

第20230923期下

第20230924期

第20230925期

第20230930期上

第20230930期下

第20231001期

第20231002期

暴风云>
  • 1-30
  • 31-42
以上标签可以左右滑动哦~

猜你喜欢

    舞台2023是由未知执导的一部拍摄于2023年歌舞,真人秀,大陆综艺片在大陆上映,主演由王嘉尔,朴宰范,周深,陈嘉桦,黄绮珊,安崎,奥斯卡,包威尔,蔡锦昕,蔡维泽,陈婉琳,代泽颖,耿星睿,黄誉博,冷水AqauCold,李佩玲,李天责,LyLy,孟美岐,蒲羽,庆怜,王OK,吴垚滔,苏拜仁·苏帕奇娅,徐若侨,徐子未,张羽涵,张郁梓,曾乐彤,郑卓熙,灼海豚领衔。  节目是一档舞台生存实验综艺,26组不同圈层、面貌、阶段的舞台歌手同台竞技,选择不同的生存模式完成多场试炼任务,角逐出最后的舞台冠军
  • 头像
    冷眼看电视

    一部《鱿鱼游戏》点燃了生存综艺的火。隔壁韩国从《体能之巅》到《海妖的呼唤》,肉体美学与智斗齐飞,看得观众大呼过瘾。甚至一些被认为与生存综艺毫无关系的类型,比如恋综,也打起了生存战——冷眼前几天写过的《2.9亿:结婚战争》,用高额奖金激励恋人们厮杀。

    最近生存综艺这把火“烧到”了音综,腾讯视频制作的《舞台2023》就是一档把生存与音综结合起来的节目。这档节目中,舞台和选手的实力不再是唯一看点与衡量标准,想要走得更远,选手需要吃透并利用节目规则,实现以小博大。

    令人感到遗憾的是,六期节目看下来,“生存+音综”的想法固然好,但节目组显然还是太保守,没有进一步在节目中体现人性博弈与算计,有点辜负了这个好创意。

    以舞台之名的生存战

    “没有人是清高的,就是为了赢。”

    表面上这是一档舞台节目,而其实它是一档有点人性实验意味的生存综艺。选手看起来是要靠舞台打动观众与导师,实际上策略和计算才能让选手走得更远。

    冷眼在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节目的赛制,让规则能更清晰的呈现出来:

    1.每次公演前,节目组公布生存身份及相应规则,选手自行选择身份,每种身份对应不同的加成条件。

    2.选手表演现场打分,如果达到生存身份加成条件就加分,反之减分。

    3.按照分数高低排位,高者晋级低者淘汰。

    “生存身份”,就是节目的戏眼。

    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个知名度有限的乐坛新人,与一群已经依靠秀综积累了不少人气且舞台经验丰富的选手同台竞技,除了乖乖认输还能怎么办?

    选择对自己有利的身份。

    以第一期节目为例。曾在《创造营2021》遗憾卡位的庆怜,舞台经验丰富且台风独特,却是初评级最低分,而几乎没有任何舞台经验,也没发表过公开作品的吴垚韬却击败了包括孟美岐、蔡维泽在内的出道艺人,排在第四。

    这是因为庆怜选择了看似收益最大,实则风险最高的“冒险者”身份,表演结束后分数没能进入前五,直接被扣掉100分垫底;吴垚韬选择了对新人来说最稳的“平凡者”,不加分不减分,当其他挑战自我的人纷纷翻车,打安全牌的他反倒成了最获益的人。

    第三期节目也就是一公舞台,则在原有赛制上做了小加法:选手两两分组表演,组队也要选择生存身份,而规则还是达成条件加分,反之减分。

    如果说初评级,不喜欢做博弈的选手还可以选“平凡者”明哲保身,那么一公不为自己为队友,也必须算计起来。

    大多数选手,为了同伴能够留下都选择了“挑战者”,即挑战已经表演过且初评级分数比自己高的选手,如果一公分数超过对手就留下,反之扣分。

    “只能挑战初评级分数比自己高的选手”,这点很有意思。初评级分数高,意味着选手实力强,想从实力强的选手处拿到加分,就只能等对方出现纰漏——或者表演翻车,或挑战失败。

    于是我们看到了充满“人性”的一幕:孟美岐与海外选手Wonderframe堪称王炸组合,她们选择挑战安崎lyly组合,却以4分落败,分数被扣到了943。这时候,在候场的多名选手站起来,要挑战落败的孟美岐组。

    “没办法,这就是人性。”孟美岐带着一脸苦笑说。

    事实也证明,“落井下石”是有用的,选手徐子未初评级本来在淘汰边缘,但因为挑战孟美岐成功,直接翻盘,以第13名的名次晋级。

    是狠毒地活下去,还是做个被淘汰的好人?生存综艺总是这样叩问着选手们,有人选择为了赢不择手段,也有人流露出人性的美与善。

    在《舞台2023》中,这一幕让冷眼觉得很动人。当孟美岐从大魔王成了软柿子,被多组选手挑战时,有一组本身优势不大的选手,小声地说着“不要不要,我们不要挑战他们,不想胜之不武”。

    人性算计博弈固然好看,但这种明知道挑战对自己的好处最大却放弃的做法,也让冷眼很感动。

    不过既然是生存冒险,那不妨玩得更纯粹一点。目前节目已经过半,冷眼仍没看到哪个选手在舞台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凭借规则打败对手,不得不说有点遗憾。

    节目组可以再大胆一点

    为什么冷眼说这档节目可惜了,因为节目组想到了用“舞台”对照现实,将舞台竞演与身份和生存战挂钩。但无论是动机、背景、赛制和角色,都存在纰漏。

    首先是动机,

    1)动机:选手为什么要来这生存。

    节目组给出的奖励是能够拥有舞台,但所有人都明白,这早已不算是一个多有有诱惑力的条件。对于新人歌手来说,舞台并不少,音乐节、Livehouse都需要暖场嘉宾,最不济还能在抖快平台做直播。

    反观海外的舞台生存综艺,比如《Queendom》,是真的能让在解散边缘的组合起死回生;《miss back》参演获胜者能得到名作曲家制作的“人生曲”(可以理解为Mariah Carey养老保险曲),不管节目最终收视如何,至少他们给出的奖励机制是有诱惑力,值得嘉宾去拼命的。但《舞台2023》,太柔和了。

    2)赛制

    奖励不够有诱惑力,如果赛制足够残酷,比如第一期就淘汰个一多半人,选手就算为了面子也会打起精神好好拼一下,谁想第一期节目就回家呢?

    但初评级26组选手都是安全的,一公应淘汰7组,结果导师复活1组,安琦用免死金牌救了1组,最终只淘汰5组,让人感受不到生存综艺那种紧张、为了要活下去必须不顾体面的感觉。

    当然可能节目组是出于保护嘉宾的目的,不想让节目的赛制太残酷,避免嘉宾被观众指摘。但不够大胆的结果,就是此刻love&peace的平淡模样,而且观众的情绪也很难被调动起来——既然ta没那么容易被淘汰,干嘛要紧张呢?

    3)角色

    大部分选手对于观众而言是陌生的,而生存角色是快速建立通道让观众熟悉他们的最好办法。

    冷眼其实很喜欢节目中挑战者、平凡者之类的设定,但节目中没有最大化的利用编剧、剪辑将这样的身份设定和选手本身相结合,导致,设定变成了仅仅服务于规则的存在。

    其实,这样的角色设定很容易帮助选手出戏。例如,选了平凡者的选手,就可以通过真人秀或者其他方式来cue他为什么钟情于这个身份,他在生活中是什么样。

    这一点韩国的生存综就玩得很极致,《血之游戏》崔延胜在节目中的设定就是高智商无情“坏男人”,这种设定肯定和现实中的他有出入。但越是极致的人设,越容易让观众记住。崔哥在节目下车后,还因为这种人设有了不少粉丝。

    4)“生存”价值观设定

    最后是背景交代问题。冷眼认为这档节目之所以让人觉得“乱”,与背景交代不清有很大关系。

    《舞台2023》是舞台生存节目,但“生存”二字并没有被着重强调,节目组也没有明确给出类似于“舞台即人生,选手即你我”这样点明主旨的话,观众爱看生存综艺,因为它与现实存在映射关系,《舞台2023》其实也在做这种映射,但因为它没挑明主旨,使得这种映射看起来很无厘头。

    最典型的,是导师的设置。相信很多观众和冷眼一样,第一次看初评级时,觉得导师的打分标准非常随性,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表演很一般,导师却给了还不错的分数。

    这其实是一种现实映射,导师的身份就像是人生中决定命运的上位者,是年末给你我绩效打分的领导们。他们的喜好是主观,并不完全以实力作为衡量标准的,“一看见你就很喜欢,所以给你高分”,这就是真实的、不公平的人生。

    可惜的是,这样深刻的洞察因为背景没有交代清楚,导师反倒成为节目中“不知所谓”的存在。原本《舞台2023》是可以在价值观上进行深挖,拓宽节目思考维度,结果却没有。

    “生存”是一个很好的方向,但节目组有点贪心,又想要舞台又要生存,甚至还要展现王嘉尔的幕后编排。在固定的时长中,要叙述一个全新命题,内容之间一定是需要有取舍的,面面俱到反倒会凌乱。

    其实综合前面说的动机问题,冷眼倒有个提议:进一步玩透生存赛制,排名低的舞台简朴,排名高的灯光舞美有升级,而最后的胜者可以才拥有,由王嘉尔编排,多位导师合作的最极致的舞台。

    作为综艺产业长期观察者,冷眼是非常高兴看到节目中出现新创意和新模式的,即使这种创新可能一时没有被市场接受,但至少说明整个行业是在琢磨向前走的。

    宁可头破血流,也不要打安全牌,冷眼很为《舞台2023》感到可惜,也希望下一次看到有态度、有攻击性的生存类音综。

  • 头像
    爱地人

    看到#舞台2023修音#这个话题,加上前两期的《舞台2023》我当时也去了青岛的现场,所以想结合修音这个事儿,和具体到这个节目第一期的修音,和第二期节目对于修音的修正,一起来聊聊修音的日与夜、好与坏、成与败。

    首先第一句话,修音不应该是一个贬义词,它和化妆、整容、PS这东亚三大神器一样,就是一把双刃剑,也应该是一个中性词,就看你怎么样,别整过头、修过头,其本意不应该是带有原罪的。

    音综节目为什么要修音?而且是所有的音综节目都要修音(除了有些直播的决赛),只有一个目的,就是让播出效果更完美。

    这也涉及到对音综节目定性的一个问题,在传统音乐产业里,音乐作品表达的主要构成,就来自于两大形式:现场和录音作品,前者强调原声、现场、真实的纯粹,后者讲究制作、细节和完美度。

    而音综节目大量出现,甚至已经成了华语音乐人一个很重要的表现载体后,其实直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官方的属性认证,即它到底是现场属性,还是像包括前期和后期制作的录音作品。也正是因为如此,有的人在评论音综的时候,会常常用现场的标准去要求。而另一方面,去年某台的某节目,当时的音乐总监则又希望用录制录音室作品的方式去呈现一台音综,当时也引来了一些争议。

    但不管怎么定性,有一点我觉得是肯定的,那就是现在的音综在音乐上,都属于带有现场感的录音作品,类比的话,它们更像是唱片业黄金时代的那些演唱会专辑,除了保留演唱会的现场感,也会通过后期制作,让作品的呈现在制作上更为完美。

    想通了这个事情,就不用再对修音本身有偏见了。

    就我参加的第一期《舞台2023》,当时因为是内部考核赛,所以除了导师就是歌手,没有现场观众也没有媒体,而我们媒体和乐评人,都是在媒体室通过音源和画面同步直输的方式,看了这期节目。

    后来,我也听到了部分歌手无修音的原音文档,加上节目播出后的修音版,实际上有部分作品,我一共听到了三个版本。

    对的,是三个版本。因为除了播出后的修音版不说,即使是我第一时间看的大屏现场版,和同时录制的Original录音,它们都是有一些细节不同的,这其实就涉及到线路输出、音频压缩、音区位置、播放设置、空间回响等等的问题。

    打个比方,我经常参与录制一些音综节目,有时候我自己也会对比现场和播出的作品,其中有些反差是非常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就是现场我会给满分的作品,播出时我甚至觉得将将及格,甚至不及格。反向的例子,同样也有。

    另一方面,好多歌迷也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演唱会直播时,电视台或者视频线路传出的声音,和饭拍的效果完全不一样。甚至于同在一个现场也会遇到不同区域,音乐效果相差很多的情况。在有些盲区,可能是伴奏大于人声,在有些盲区,则又是人声大过伴奏。

    所以说了这么多,我想说的是,音综节目之所以要修音,除了作品的完美度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平衡性。

    一方面,是播出平台的不同,所以导致音源压缩比需要不同,因此后期会对音频统一进行压缩,比如一定会削弱低音、尤其是重低音频率,而突出某一段的频率,比如特别是中音频率。毕竟现场是几十对喇叭360度覆盖,而播出终端很多时候都只是双声道有源音响、耳机,甚至单喇叭,需要在有限的空间里,更多平衡音色。

    另一方面,则要对所有歌手的人声进行平衡的压缩。所以在理论上,会有某些歌手占便宜,某些歌手吃亏的情况出现,这也涉及到后期音响师的个人习惯和风格,以及对于整个节目音源统一把握的情况,因为一个节目不可能为不同的歌手安排不同的修音团队,所以这就类似于在同一台演出时,所有歌手用同一支话筒,有些歌手可能会放大优点,有些歌手甚至还会因此暴露缺点。

    最后则是对于歌手具体的修音问题,修人声主要是修什么?很多对于修音本身有偏见的人,能够设想的场景,修音就是修车祸,把那些完全不在调上的歌声修完美了。

    但实际上,就我现场参与录制这么多的音综节目,真正在现场全程垮掉的表演,确实是比较少见的,其比例和在现场唱的像CD一样的概念,大概差不多。

    而更多的情况,就是有喷唛声,唱跳时候明显的气声,转音和衔接时候一时之间没找准调,或者有些音色发飘发虚等等情况。

    就拿歌手蒲羽在这次《#舞台2023#》第一期的《千叶城》来讲,这首歌当时在现场也是我觉得当期的最佳之一,当然回放原声,确实会有明显的现场声,比如人声有些细节比较虚,也比较干,这也是和现场收音无法把背景音乐原来的质感呈现有关,所以在人声被突出后,听这种节奏型歌曲,就会放大人声的一些Bug。

    而听播出的版本和上架的音频版本,明显在后期加大了音乐的比例,减小了人声的比例,人声音色整体上也变得更为圆润和顺畅。但实际上,我们看修音这个问题,除了要看细节,更要看整体,就是整体有没有反向“破坏”人声的原味,而蒲羽这首《千叶城》,就我看来还是以修饰、润色为主。

    当然,修音之所以其名词就会被人诟病,也确实是因为有些过度修音,破坏了原来的人声。比如这期节目里孟美岐的《归途有风》,在我印象里,孟美岐的现场唱的有些紧张,前半部分有力过猛,而后半部分则没有持续的发力。

    但在播出版本里,因为对孟美岐进行了非常多的后期修饰,使得她的音色几乎没了前后的变化,而且原本更纯粹和有质感的声线,也因为数字化的处理变得像是电镀效果,亮是亮了,但就是亮得过于数码化、电子味,有点PS过度的尖下巴效果。

    其实就这次《舞台2023》首期节目来看,我觉得修音带出来的话题也是挺好的,也是目前为止最集中的关于音综修音的问题探讨,从我举的例子来看,我的结论其实很简单:

    一是音综节目需不需要修音?要,必须要,人总是希望听更完美的舞台、更完美的声音的。

    二是音综节目需不需要为了完美而极致修音?答案当然是不要,坚决的不要,绝对的不要。

    那么音综节目应该如何修音?在我的聆听经验里,我认为音综节目的修音,首先要在后期处理后伴奏和人声的比例关系,这是最为重要的修音前提。然后是只修一些演唱时出现的气口、毛边,一些转接的小瑕疵,而不要把音效器用满,甚至贯穿整个过程,把歌手的声音修成AI的效果。这就和过度PS的图片一样,确实是珠圆玉润、完美无瑕了,只是一看就假,现在的歌迷见多识广,绝对不会喜欢这样的声音。

    而最理想的音综节目修音典范是什么?我觉得可以参考华语乐坛历史上的那些经典演唱会,什么张学友、张国荣、周杰伦、蔡依林,那些演唱会的后期修音,都在进行两件事,保留当时现场的原味,且修掉现场一些明显瑕疵的细节,所以就有了现场与质感之间的平衡。

    让人觉得意外和惊喜的是,在《舞台2023》第一期播出后被很多歌迷讨论的过度修音问题,在第二期节目里就不存在了。比如庆怜的《Para Para Sakura》,基本保留了唱跳舞台的现场感,和演唱会的聆听效果非常接近。

    而蔡维泽的《显微镜下的爱情》,我当时在现场听就非常震撼,因为这首歌其实是小蔡用非常拧巴的那种声音来表现的,所以才显得特别有劲和有人味儿,而播出的音频这次基本把这些特质给保留下来,让一首有热血的作品不因为修音而修美了音色却修没了灵魂。

    可以看到《舞台2023》节目组是一个听劝的节目组,这种吸纳正向的意见并修正,是互联网时代音综应该有的包容性和互动性。歌声更有活力和生命力了,歌迷听美了,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 头像
    zzitaI

    看了一公淘汰的drama,感觉真的是连装都懒得装了。

    Wonderframe在和孟美岐的一公舞台中几乎是碾压式的存在,wonder的声线太富有感染力了,这首歌又很适合,相比之下孟美岐的声音就单薄了很多,舞蹈还不错。虽然一公分数不高,但考虑到wonder第一轮分数不错,理论上说没啥危险的,谁能想到孟美岐直接反超……

    然后跟drama的就来了:在要淘汰的选手中,wonder是实力和表现最亮眼的,结果安崎的免死金牌给了冷水,导师的复活名额给了曾某……

    首先,安崎的行为非常不明智,但初衷还是好的。冒险者风险大收益也大,而免死金牌就是这个收益。一旦可以给别人,那么以后就必须都给别人,要不然就是自私……这样以后谁选冒险者啊,赛制就崩了。但anyway初衷还好。

    导师们在初步讨论中,两票wonder一票代某,确实是符合他们之前的表现的,然后惊悚的来了:先是黄绮珊说我选不了让王嘉尔选,王嘉尔说曾某,下个镜头中导师们奥了一下就立刻切换到选手,然后曾某就复活了……

    这个转换之生硬,没有任何解释,没有任何进一步的讨论,就一直在播这个曾某在那里聒噪:啊我实力不好但是居然和wonder一起淘汰啦,我好伤心blablabla……然后自己就复活了……

    不是,wtf???

    凭啥啊?前面表演的时候都是导师们对wonder的赞美,然后就直接淘汰?你哪怕播一点甚至演一下曾某的高光啊……

    都没有,就是直接内定,连演一下都懒得演,装都不装了,就是内定。

    为什么黄绮珊要放弃,说白了,要是真让黄绮珊按照自己的意愿复活选手,以她的性格肯定可以选出来,可是为什么一定要放弃呢?就是因为名额早已内定,自己不愿意被操纵,就顺手让王嘉尔决定呗。假设真的自己选不出来,那就多数表决呗,两票wonder一票代某,怎么着都是选wonder啊!于情于理,都是复活wonder。唯一的可能就是不想被完全操纵,就推出去。这件事怨王嘉尔吗?也不怨,只能说导演组早已内定,导师不过是提线木偶罢了。

    突然之间就丧失了看下去的动力,如果剧本这么明显,我看它的意义是什么呢?

  • 头像
    邹小樱
    “什么?节目组听劝了?这期的音源,真的是不修音的?”n谁能想到,围绕《舞台2023》“修音”的讨论,已连续两周冲上热搜。n
    事情的缘起得追溯到上周。今年的音综重头戏《舞台2023》正式开播。首期节目里,孟美岐是一大吸睛亮点。蛰伏了一段时间的她,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跳唱舞曲,以一首power ballad《归途有风》宣告自己的全新形象。n
    孟美岐的这一“转型”似乎未称得上成功,从导师的打分上可略知一二。但我们在节目上看的时候,会觉得:还行啊,为啥节目里周深、黄妈都接连有皱眉头的特写呢?n
    爱讲真话的丁太升就说了:很简单嘛,因为节目修音了嘛,而且修得太过分太夸张了,音准音色都都修成录音室级别了。丁太升也由此再一次提出了“综艺修音等于作假”,“修音和假唱没有本质区别”的观点。n
    不少观众也表达了他们对节目“过度修音”的看法。很快地,#舞台2023修音# 也随之冲上热搜。许多大V、观众都表达了希望听到“不修音”舞台之效果。n
    显然,节目组是及时听到了观众的意见。n先是有选手们在节目组的示意下,陆续放出了他们各自的“无修音音源版本”,作为一种试探:n
    接下来,在本周最新一期《舞台2023》里,我们果然发现:n天啊,这真的是“无修音”的版本?n
    关于音综“过度修音”的讨论,一直不绝于耳,常被大家吐槽。我印象当中,节目组基本都是我行我素,像《舞台2023》这样态度诚恳、及时付诸实际行动改进的,真的是头一回。这也体现了《舞台2023》的核心:n挖掘属于这个世代的音乐,倾听这个世代的声音。n让我们再来老生常谈一下,到底“修音”是怎么一回事。n自从电脑介入音乐制作工业,即“图像化音频编辑界面”诞生后,波形可以被图像化,我们可以方便地编辑音轨,修音便成为了现代录音工业里必不可少的一环。无论是录音室专辑、live专辑、音乐综艺,只要有人声演唱的部分,就肯定会需要进行修音,以此去弥补人声演唱的瑕疵。毕竟人声不是键盘乐器,哪怕是再厉害的唱将,肉嗓凡胎肯定会有唱得不准的部分。著名制作人陈珊妮就曾在综艺上说:修音?肯定要修的啦,跟我们上节目要化妆一样嘛!n
    (音乐工业最常用的修音软件 Melodyne)n当然了,根据该录音回放的不同场景,我们对修音的程度也不一样,就像化妆也有舞台妆和淡妆。录音室作品是永恒的艺术,我们会大修特修;而live专辑或是综艺节目里可以为了保留歌手的临场感小修小补。n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再花一点时间跟大家解释“修音”的一些定义和流程。n在录音棚里,我们通常会直接用tune这个词(即你们所说的“百万调音”),有时候为了方便会直接说“吞”。如今更广义的修音被称为edit,囊括了在录音工作完成后的音频整理工作。n第一步是从录好的音轨素材里选出最好的部分,即为挑唱;有时候会单独抠几个字词,这会有复制粘贴;哪怕综艺节目在正式录制前,都会在录音棚里做好预录,为的就是做两手准备。n最终在选定素材后,我们会正式地开始修音。n一般先调整每个音的时值和位置(修音软件中的Y轴即节拍),保证节奏和拍子的正确;n然后是以及强弱,比如某个音唱得太大声还是太小声了,可以单个调整(直观波形就是粗细);n最后是音准(pitch),即音高,在修音软件中可以通过在X轴中拖拽以修正。但需要注意,音高被改变之后,通常音色也会随之失真,这也是我们常会说的“这修音修成电声了啊”。n这些做完了之后,才会进入混音的部分,再或者通过和声的方式包裹住主人声(Lead Vocal),工作这才算完成。n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舞台2023》第一期的修音,到底是怎么个水平,是不是像网友们说的那样,真的修得离了大谱。n拜现代科技所赐,我们将会用到AI人声分离工具,把《舞台2023》的歌手表演音源之人声的部分摘出来。n
    然后再拉到波形分析工具里。这里我所使用的是Logic Pro里自带的音高修正插件Flex,一款相当主流的、许多个人音乐工作站都会用到的工具。n来看看孟美岐的《归途有风》:nn以下是“唤我的名字 我的远走 我没说的 爱与歉疚 一声声 带我回家”的部分。n
    在音高修正软件里,X轴代表了音高,可见孟美岐这一轨Vocal修得确实是比较工整,基本都在对应的音高位置上,偶有一点点偏离也是为了更有“人味”而不像机器人,比如在“带”孟美岐唱了一个A#3 的音,稍微是高了一丢丢,这能展现出歌手本人情感处理的“急迫性”——嗯,这其实是CD里的常规做法。n网路上确实有一些翻拍版本,可以窥见孟美岐实际唱的如何。但那些版本由于拾音效果太差,有很多频段丢失,不太适合作为参考。此部分我放出的是此歌曲原唱王菲的录音室版本vocal音高,大家可以稍微感受下。n
    其实,王菲在录音室的版本,比孟美岐的上架版音源,其实反而是更“飞”一些的,也更符合歌曲的主题“有风”。相比之下,孟美岐的这版音源处理确实显得保守。我同样认为,主动保留孟美岐的一些演唱瑕疵,包括一些可能听上去有差的弱声,更能表现她本人对待本次舞台“近乡情怯”的真诚。n但,也并非是所有人都修的那么“CD级”。n我们再来看,首期节目中另一位表现抢眼,被耳帝称作“《舞台2023》首期个人最喜欢表演”的蒲羽,其演出曲目是个人的原创作品《千叶城》。nn这是一首节奏驱动型歌曲,蒲羽作为女Bass手也更强调她本人的律动、舞台氛围。我这里截了一段,“舌头裂成一道一道谎言”,不难发现,在音高的部分,并没有太过细究,保留了摇滚乐的躁动,这是一个正确的处理。n
    稍微一提的是,蒲羽后来也在 #舞台2023修音# 的话题下,发布了一段现场录制时通过监视器拍下的片段,以此自证其实自己唱得还挺没毛病的。透过该视频,你会发现,蒲羽的现场表演里没有垫BV(Background Vocal)的,但在节目播出里,为了增强歌曲整体表现力,混音师依然还是把BV加回到歌曲中。n关于BV,即通常说的垫音,如今越来越多的歌手包括Weeknd、Taylor Swift等所采用,即在Band live演出现场不设和声,而使用在Program里播放BV代替。据蒲羽自己所说,内测舞台为了保证选手之间公平性,不影响导师打分,因此没有做BV的垫声;而在正式播出时,为了让舞台本身更有张力,还原歌曲本身的状态,还是做了垫声的处理。但如果你细心听,你会发现垫声的部分和她实际的演唱是没有对齐的,这其实也是为了保证一定的“临场感”,让人感觉到参差的部分,也属于现场的“毛刺”。从这首来看,其实《舞台2023》的修音是还不错的平衡。n首期内测舞台以一首《暮野荒原》,唱哭导师周深的年仅19岁歌手吴垚滔,其在个人微博上也直接发布了未修音版本:nnn
    作为一首说唱类作品,这首歌的重心确实是节拍。n我也把其发出来的无修音版本进行了人声提取,拉到Logic Pro里,在Flex Time速度编辑器中查看:n
    《暮野荒原》是一首主打文本的说唱歌曲,在flow技巧上不算有过多变化,但此曲的密度不小,对于缺乏舞台经验的吴垚滔来说亦是挑战。从无修音版本来看,在整个框架里完成的重音强调、咬合,而没有沦为数来宝式的直给,对于“平凡者”的他来说,完成程度相当不错。n如上所述,《舞台2023》内测舞台确实存在了部分修音过度的问题,但也有不错的处理,一概而论地把整个节目定义为欺骗之类,显然过于偏激。参演歌手们的实际水平也相当不错,首期节目里也出现了让大家耳目一新的实力新人。如张郁梓,其融合了歌唱与舞蹈的国风舞台《精卫》,在抖音上已有超过200万+点赞、12万+评论、近40万分享,折算下来应有6000万的播放量,在B站上也同样大受欢迎。她在表演时使用的是耳麦,如果完全不进行人声的修正,效果很难保证,尤其是音量大小、气息的控制方面,大家未必能有这样观感的漂亮舞台。nnn
    实际上,如今音综普遍存在过度修音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各家内卷,大家都习惯了“标准”的听感,不修音的那一家容易被人诟病歌手质量不佳。但对于《舞台2023》这样一个主打年轻世代音乐人的节目来说,不完美是他们的常态,因为他们的各自的仍需打磨之处,他们也正视自己的不足,但最要紧的,是他们还保持着冲劲,保持着青涩,保持着真诚。n而在刚播出的《舞台2023》第二期节目,我们不难发现,选手演唱的音源,不敢说一点不修音,但至少是绝大部分保留了现场的状态,乃至保留了很多演唱的瑕疵,这也让节目显得更加鲜活。n就以蔡维泽的《显微镜下的爱情》举例。在游戏规则里选择“胆小鬼”身份的他拥有两次演唱机会,两次演唱明显有不同的听感。nnn第一次演唱情绪充沛且感染力强,但音准上有较多瑕疵;第二次演唱更注意控制,音准要好上很多,但听起来似乎少了一些失控的张力。我也单独把这两版的纯人声部分分离出来,拉到Logic Pro的Flex Pitch里给大家直观地展现。同样是“亲爱的 让我忘记你 那些事情 我终于看仔细”这一句,这是蔡维泽的第一次:
    这是蔡维泽的第二次表演:
    大家在看节目时也应该能听出来,尤其是“忘”的这个#F3的音,第一次演唱时有明显的抖动,甚至刚开始进入时唱到了F3,跑了整整一个半音。这些瑕疵都被保留在节目里。也因为“不修音”,保持音源真实面貌,我们才能搞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如果是一顿精修,屏幕前观众真的不知所以。尽管蔡维泽的第一次表演被打了更低的分数,但我们也能感受到他的选择,他的音乐审美倾向,这也让蔡维泽整个歌手形象更为立体。
    第二期节目里,另一位我印象深刻的选手是灼海豚。n他们最初为“偶像乐队”VOGUE5的成员,后自组灼海豚乐队,本次内测舞台,他们所演唱的是徐佳莹《行走的鱼》——这首由汪苏泷作曲、收录于2022年特别企划《联名》的歌曲,我担任此曲的A&R及制作相关工作。徐佳莹在录制此曲时,从台北录音棚录好vocal,把干声交到我们手里,我对这首歌也再熟悉不过。灼海豚的演唱,谈不上完美,确实是带有许多瑕疵的。但他们的这些不完美全都是情绪驱动,是非常好的鲜活体现。比如“拉扯得很痛吧 我懂你”一句,其实他们很多音的pitch都是有偏差的:
    但,这里的拉扯、疼痛,似乎也要以这种方式,才能传达他们的状态,不是吗?如果是修成“完美音高”(如下图),是不是就没有这个味儿了?
    再如副歌段“不过是 梦寐以求 长大了 怎么你 不快乐”:
    确实这里灼海豚又唱呲了,尤其是“你”,直接跑飞了一个半音,但我依然觉得这是合理的,真诚的。也正因为他们的真诚的力量,才会有唱哭黄妈的场景。黄妈不是对音准最挑剔的人吗?但为何会直接被他们打动落泪了?
    所以,这样对待修音的方式,才是对的。《舞台2023》在修音这件事上听劝,是对的。关于《舞台2023》的修音风波,此刻可以告一段落了。当然,关于一个综艺是否成功,修音的好坏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于我来说,我透过#舞台2023修音# 所看到的,是现在的观众们普遍觉醒,对真实世界的渴望,对年轻音乐人的包容,以及认识到世间本不完美这一真理。我们在包容他人不完美的同时,其实也是捍卫自己不完美的权利。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面对纷繁的世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KISS原则——keep it simple stupid,用中文来说便是:“世界要你去努力去考取功名,但是真诚才是最大本领。”

  • 头像
    Patamon

    很难相信,在女性主义浪潮席卷各种文化圈的2023年,被一个S+级节目力捧的选手吴垚滔,交出来的作品可以让人感到如此地一言难尽。

    n在一首热血题材的作品里,开头先是提到了应试教育对年轻人的个性和创新性的摧残。

    n老一辈过分看重一纸分数的心态让多少孩子在还未探索未来时,就已经对自己深深地绝望。n

    在歌曲的最后,歌者用说话的口吻对听众说,也要请你记得,你并不普通。

    本来是一首充满套路、只落窠臼的励志歌曲,如果腾讯力捧的新人只是普通,我也不会因此觉得反感,毕竟华语乐坛的倒退是不争的事实。

    n然而,歌曲里却出现了这样一句歌词:“时常会想起高中那年喜欢的那个女孩,我想她已经嫁人生了一个小孩”,我在听到时下意识地皱起了眉头。

    歌曲从应试教育说起,到告诉听众你并不普通结束,仿佛是在鼓励每个人都可以挣脱所谓“好学生”“乖小孩”“顺遂人生”的标签,拒绝被统一的模板刻画成毫无个性的流水线产品,相信一时的失利并不影响你的一世,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加丰富而多彩的可能性。

    n然而,除了女人。

    n哪怕是高中时曾经喜欢过的女孩,哪怕在生活中会时常想起,也不愿意通过主动的联系确认对方现在的生活状态,而是轻描淡写地给对方揣测一个结婚生子的结局。

    n或许有人会说,这么写是为了表达创作者对爱情求而不得的感慨、对人生不可挽回的事实逆来顺受。然而我想说,哪怕是表达这样的感受,也大可不必把对女性不负责任的猜测,当做衬托自己怀才不遇或者碌碌无为的素材。被这样的人喜欢以后写进歌里,着实是一件晦气的事。

    n男人可以在他的歌里被鼓励着不被考卷分数绑架,可以追求与众不同和属于自己的不平凡。然而女性,却要被他用寥寥几笔的臆想,安排一个不能更加合乎模板的结局,过着千篇一律的相夫教子的生活。

    n试问,十月怀胎的辛苦、分娩的剧痛、妊娠纹下体撕裂产后抑郁等一系列后遗症,男人可曾换位思考过一秒钟感受一下,就可以堂而皇之地用“生了小孩”这四个字,给他曾经喜欢过的女性背负上如此沉重的负担?

    n当然,选手二十出头的年龄,存在局限性是合乎情理的。可是就是这样视角充满局限、内容过于普通的选手,能被国内最大的娱乐产出平台用一档定位S+的节目力推,这件事才是可怕的。

    n资本裹挟平庸的内容和三脚猫功夫的艺人向观众而来,让本可能成为女性主义者的青少年女性观众接受并喜欢上这样的偶像,从而在粉圈文化的影响下,放弃独立思考地为这样的作品和价值观辩护。

    n厌女色彩如影随形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在娱乐产业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潜在的女性主义接班人在觉醒女性意识以前,就已经被厌女文化荼毒。而这件事如此地稀松平常,却又如此地令人后怕。

热播榜

复制短链接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