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周秀娜郑欣宜蔡瀚亿杨尚斌金燕玲赖慰玲汤怡郑丹瑞葛民辉林海峰张国强王宗尧周家怡梁祖尧
类型:剧情爱情导演:彭秀慧 状态:HD 年份:2016 地区:香港 语言:粤语 豆瓣:7.1分热度:3 ℃ 时间:2022-11-13 12:02:43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2017年,我整整30岁。
在30岁的这一年,我结了婚,换了一个城市生活。像是又一次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许多的事情,从零开始。我不得不去适应一个新的生活方式,不得不去了解新城市的人,找新的朋友。
我无法单纯地总结这一切,到底是好还是坏?起码有一种状况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新的环境与状态之中,我从来不敢有一丝偷懒。总想在这一段路的起跑线上,可以走的多一点。也想着,付出全部的努力把要做的事都做好。
生了孩子的朋友跟我说,得趁早生孩子,过了30岁,身体会大不如前。创业的朋友跟我说,多赚钱见世面,是女人的安全感。出门倒垃圾都在盛装下楼的朋友告诉我,漂亮才是女人的第一生产力。
这些我全部都认同,又觉得全部都空洞。
30岁女人的矛盾,大抵都如此。
还有一个月过30岁生日的林若君,也陷入在同样的矛盾之中。每天早上都一百个不想上班,却又不得不早早地起床、化妆、选衣服、赶车,开会。结束这一切,和朋友们吃饭,收喜帖,被人问什么结婚。认识十多年的朋友变的没什么话聊。在深夜打个电话给在出差的男朋友,只是换来很累,早点睡的只言片语。
好吧,既然生活这么无聊。那就努力工作吧。
工作的回报果然高于其它一切付出,30岁的林若君升职成了总监。接管了超级厉害的女老板依琳的接力棒,不得不像依琳一样,每天早上要最早一个来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公司钥匙在林若君手上。小姑娘们穿着吊带吃着红豆沙吹着十几度的空调,热情似火。坐在办公室的林若君却围着围巾、喝着热的姜枣茶。
依琳跟林若君说,每30年,是土星的一个周期,这代表你的人生会发生很多变化和考验。
这个说法是真的。
客户的刁难、男朋友的不冷不热、家人生病。住的好好的房子,被房东通知一周内就得搬出去。一向认为自己独立坚强的林若君,面对于这些考验,根本应付不过来。她问大家,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没来由的就哭了起来,眼泪顺着脸一直流。
我说,当然有啊。哭几乎是我人生中最能让自己暂时解脱的方式了。
可是,解脱也不能解决当下林若君的问题。分手、父亲去世、辞职。在什么都想做好的30岁,却突然像一脚踩空了楼梯一样,一切失去了控制。亲情、爱情、友情、事业,一个都没有守住。这个时候的痛苦、无奈 、不甘,并不是哭能释放的。
和林若君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黄天乐,也在面临着她的这个土星周期。
同样是30岁,跟林若君比起来,黄天乐要“惨”的多。她很小就失去的父母,从20岁到30岁,一直在一间小小的唱片店上班。每个月赚的钱只够自己吃穿住,她长的一点也不漂亮,不会化妆,不会打扮,还长的很胖。
30岁的黄天乐,还是像个孩子一样。她的座右铭是:凡事笑一笑,自然没烦恼。即使拿到了乳腺癌的报告,她也没有哭。她只是做了一个决定,去完成一个梦想:她要独自去巴黎。
她在完成这个梦想前,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她家里的一面墙上,她用自己的相片拼贴了一个埃菲尔铁塔,张国荣的《日落巴黎》是最她喜欢的音乐电影。黄天乐还有一个自传式的日记,里面记下来这些年来,她所有的快乐的事情。
终于有一天,30岁的林若君和30岁的黄天乐,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相遇。
你是不是很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
其实,我上面的说的林若君和黄天乐,是一部电影的两个人物,这个电影叫《29+1》。如果我们非要延续剧情的话,我想,你我大概是林若君又是黄天乐吧。
电影中,正经历第二个土星周期的成功女老板依琳说,现在你们经历的一切,都是选择造成的,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接受你的选择所造成的代价,以及,你在每一次选择时,有没有用百分之一百的心思去做好它。
我在游泳的时候,认识了另一个62岁的阿姨。
她说她从60岁时开始学游泳,用了两年时间,才终于算是学会。最开始学的时候,家人反对、同龄人讽刺,和一群孩子在池子里扑腾,自然也免不了被围观。不过,都不用在乎。她说,重要的是我自己愿意这么做。
她说,天天跳广场舞也好,我来学游泳也好,看起来不同,活法也一样,只是选择各异。不要把某个年纪是就应该是某种状态当作一种常态。
同样的30岁,林若君、黄天乐、还有我。看似都应该被划到一个范畴里面去,事实上,我们的人生大不相同。或者说,我总是穿梭在她们二人之间。我做起事也激进如林若君,偷起懒来,也是一个黄天乐。成天都盼着着我的日落巴黎的梦想快点实现。有时候,我也会迷惑,我到底是林若君还是黄天乐。
前段时间,在网上抄过一首小诗:
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稳定的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n 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n 有人单身,同时也有人已婚。
奥巴马55岁就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n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n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身后,n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n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n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n 所以,放轻松。n 你没有落后。n 你没有领先。n 在你自己的时区里,一切安排都准时。
所有关于特定年纪的判断,似乎都不是正确的。每一个认为30岁的女人应该如何如何的时候,无疑是在给自己一个枷锁。忘记年纪的焦虑,或许才真正是这个土星周期最应该有的变化。
曾经以为,30岁,将是人生一战。事实证明,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站。
很久没有有感而发到要打开电脑认认真真地记录此刻的思绪和感觉。
也许早就不流行再像当年一样在blog和空间里洋洋洒洒,总认为这样是矫情。
现在的票圈主流都是寥寥数语再配个图,不泄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保持神秘感才是成熟。
可人都总有不吐不快的时候,都总有渴望表达和宣泄的时候。
这一篇,与其说是影评,也许更像是自己的心情日记。
2017年6月6日,看的是彭秀惠编剧、执导的《29+1》。
彭秀惠也许在导演界还是稚嫩新人,但早已是舞台剧界的老手。
全片舞台剧气息浓厚,很多细节草线蛇灰、伏线千里,运用的长镜头意味深长,加上恰到好处的配乐,倒不太像电影了,反而有点像音乐特辑,即使情节薄弱,但感染力惊人。
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2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女生,准备经历三十岁的故事。
女主角林若君,貌似什么都有,有身材与美貌、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处于上升期的事业、有相恋多年的男友、有聒噪可爱的中女闺蜜。
可仔细想想,父母啰嗦絮叨、工作营营役役、男友貌合神离、闺蜜日益疏远。用她的话来说,她就像刹那间一脚踩空了楼梯,父亲过世、辞去工作、与男友分手,忽然就什么都没有了。
相比之下另一个女主角黄天乐就逊色多了,也许是心太广、所以体很胖、父母过世多年、事业十年无成、身边只有七岁就认识的一个好朋友张汉明、两只龟和一堆黑胶唱片。
可她总是这么快乐,哪怕有癌症三期,也比林若君快乐太多太多。
2个女生之间的氛围对比实在太过强烈:林若君散发的都是负能量,痛苦的得让人不忍直视,而黄天乐的片段则太过阳光幼稚。直接运用这种过分的割裂,也许是因为导演想述说的并不是两个不同的女生,而每一个女生身上的光影明暗,是一种“一体两面”。
看电影的这一天,离30岁很近很近很近,近得都不敢去数到底还有多少天。
只知道每一秒都在倒数,那种无能为力,简直发呆一秒都是在犯罪。
小时候觉得30岁就是中年人了,马上就要轮到自己了就会隐隐有点大限将至的急迫感。
就像是考场上,交卷时间马上就到了,别人都从容交卷了,只有自己手心还握着汗津津的笔,竭力思考着剩下3道不会解的数学大题。
真的好想问问每一位已经经历过三十岁的女性,当年此刻的她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是无所谓、是期待、还是害怕?是从容面对还是惊慌失措?
电影中林若君说的那种难受的流泪法,就曾经有过:泪水不停流过脸颊、经过下巴、落在心口、滴在地上。原来有人理解真好,光是这样就足够令人感动了。有时候有共鸣,也许并不是故事相同,而是因为伤口相似。
三十岁是一个阶段的终结,成人世界无所不用其极地向你演示这个社会的运作方式是多么残酷。看着身边人的角色不停变换,为人夫妻、为人父母、几乎都站稳脚跟。与之相比的自己,明明也努力做好每一分钟,但结果偏偏不能如意,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幸福,心灵更是苍白迷惘,内心空虚得好像从来没有盛载过任何实质的东西。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了什么而活。甚至发现无法和人好好相处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因为,连和怎样和自己好好相处,都做不到。
土星围绕地球一周需要三十年,这个周期被称之为Saturn Circle。每一个人踏入三十岁的前2年,都会受土星影响而作出改变,也许是受到挑战需要面对、也许是遇到阻滞令人恐惧。
从来都不相信星座,总觉得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早已被玩烂成肤浅无知的迷信教条。可对应Saturn Circle,回想到这2年的境遇,又真的可以说得通。不想再回忆和复述自己经历过什么、有多惨、有多难受,毕竟生死之外无大事。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priority,有选择就有代价,也许只是恰好连续选错了而已。而这些经历是宝贵的,它会让人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会令人知道自己从前有多么不堪、会让人学习宽容和忍让,还会让人体会到什么是“他朝君体也相同”。
如果我们都是需要通关打大Boss的超级玛丽,那么作为一个撞过煤气阀而侥幸全身而退的人,我大概已经额外奖多一条命了吧。
希望用这一项难得的bonus,把之前发生的一切都折叠打包好,放进抽屉里,然后好好渡过人生第一个Saturn Circle。
其实人生每个阶段都是由零开始。
别害怕,从新出发。
苏醒
蝴蝶:成人世界
我要我们在一起
解禁男女
密爱
恋恋笔记本
1980年代,北京。外贸公司业务员田丹(高飞...
播放指数:4904℃
我自己最喜欢的应该是电影的音乐,因为用了我很喜欢的歌曲,哥哥的《由零开始》及Beyone《早班火车》 。记得上一次在电影中听到《早班火车》是《点对点》,这次又听到了,与电影画面也配合得很好。当时黄天乐,在东铁偶遇初次暗恋对象,
“愿永不分散,祈求路轨当中永没有终站……”电影中,这位暗恋对象用了一位外形稍逊的演员,而黄天乐并未因为对方外形老去而不开心。
这里的表达手法,一方面是为了搞笑,另一方面表达了黄的乐观性格。即使对方视她如无物,但能重逢这事对于她,已经是十分开心。多挖掘生活里的小幸确,开心的能源就会增加。
另一曲为《由零开始》,影片最后的字幕说:出发,每个阶段都可以重新开始。我们往往在紧张生活中迷失,家庭爱情事业的种种压力,令我们喘不过气,甚至乎如片中主角一样,无助得让眼泪直流,泪水从脸颊滴落下巴,再滴落那颗伤透的心……
我们都曾傍惶无助、爱人背叛、亲人离开,那一刻,恍若天塌下来,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当林若君身于这处境时,是黄天乐的日记唤醒了她。
黄天乐令林若君明白,重拾初心了解自己的需要,向真正向往的生活迈步,即使已经30,仍然可以是起点,仍然可以重新出发,找那心中所想。
电影的表达语言很细腻,从一开始的起床序曲,已经可见一斑,这就是导演的编剧能力。那样早晨中女子,大家都一样。每天我们为了维持职场里的形像,为了保持爱人心中的完美形像,我们起床后,就如上战场打仗一样紧张,每个动作、步骤,天天重复的繁琐,不但做着累,看一遍你也觉得累。那是为了什么呢?还不是我们的不安感。我们害怕失去,失去爱人、失去地位,所以必须每天努力拼命维持。从这一序幕,已经奠定了影片的基调,我们都不安……
之后电影更逐步推开林若君面临的困境:事业的压力、业主的逼迁、爱人的背叛、亲人的离开……接踵而至的难题,令林若君一再失望。可即使失望,不能绝望啊。林的心境从黄天乐的日记中,阴霾逐步散去,是黄天乐的乐天,影响了她。
电影最感动的是林与父亲那段对话,“你记唔记得……”。年纪越大,我们越回忆以往,很多事情已经过去不可以回头,但趁着我们还能回味,让我们细说过往那种种,那些愉快的玩乐、那些消失了的美食、那些粗心的遗憾,让我们多说说,才能在分别后减少遗憾。
一场电影下来,平常压抑的情感宣泄了,这就是戏剧的魅力。这是一部讲述30岁女子的故事,也是一部不只适合30岁女子看的故事。你可以带上你的朋友,一起进影院感受。
每个阶段,你都可以放下,寻觅旧日动人故事,迈向美好明天
PS: 蔡瀚亿与郑欣宜演绎了一段清纯真挚的感情,给观众清新的初恋味道
娜姐抛弃了以往的花瓶形象,表现出演技实力的一面,值得赞赏。
《29+1》是同名舞台劇改編的電影,雖然未看過舞台劇版,但感覺到電影保留了不少舞台劇味道,例如不時讓主角向觀眾說心聲、描述上班壓力時的眾人一起敷面膜、與老父超越時空及空間的對話…等等,但舞台融入電影的技巧蠻流暢,令人看得舒服之餘,更能投入與女主角林若君同喜同悲。
據說舞台劇版的林若君及黃天樂皆由同一人飾演(彭秀慧,同時亦是電影版的導演/編劇),而電影分別由周秀娜及鄭欣宜飾演,雖然失去了兩生花的意味,但視覺上兩位外型的差異卻能夠令故事更令人玩味。
事業型女性林若君擁有人人稱羨的工作,但背後卻是跟男友感情失調、與父母疏離、與同事產生年齡及階級的距離…「性感女神」周秀娜收起身材演繹「外強中乾」的林若君,看著她如何一步步被現實壓迫至面臨崩潰,又如何被樂觀率性的黃天樂觸動到豁然開朗,有點意外周秀娜頗有大將之風,能夠駕馭這個角色及整部電影。
相比之下,中段出場的黃天樂天真傻氣、樂觀積極,但內藏令人哀傷的秘密,剛好跟鄭欣宜本人經歷有重疊的地方(連戲中密友babyjohn也令人想到她的真實好友許廷鏗…),而且化了淡妝、戴粗框眼鏡的她亦見討好,除了聲線略作狀外,整體上仍然是討人歡喜的角色。到最後兩人「超越現實地」在巴黎鐵塔前相遇,觀眾亦會不禁心有悸動。
故事發生在2005年,雖然沒有近年港產片熱愛的政治衝突元素,但無論是張國榮的《日落巴黎》、林若君男友(楊尚斌)扮黎明唱歌哄她歡喜、懷舊唱片店的《花樣年華》簽名海報等等,亦能呈現出曾經令人心醉的香港,心頭意外一暖。
2017年,我整整30岁。
在30岁的这一年,我结了婚,换了一个城市生活。像是又一次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许多的事情,从零开始。我不得不去适应一个新的生活方式,不得不去了解新城市的人,找新的朋友。
我无法单纯地总结这一切,到底是好还是坏?起码有一种状况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新的环境与状态之中,我从来不敢有一丝偷懒。总想在这一段路的起跑线上,可以走的多一点。也想着,付出全部的努力把要做的事都做好。
生了孩子的朋友跟我说,得趁早生孩子,过了30岁,身体会大不如前。创业的朋友跟我说,多赚钱见世面,是女人的安全感。出门倒垃圾都在盛装下楼的朋友告诉我,漂亮才是女人的第一生产力。
这些我全部都认同,又觉得全部都空洞。
30岁女人的矛盾,大抵都如此。
还有一个月过30岁生日的林若君,也陷入在同样的矛盾之中。每天早上都一百个不想上班,却又不得不早早地起床、化妆、选衣服、赶车,开会。结束这一切,和朋友们吃饭,收喜帖,被人问什么结婚。认识十多年的朋友变的没什么话聊。在深夜打个电话给在出差的男朋友,只是换来很累,早点睡的只言片语。
好吧,既然生活这么无聊。那就努力工作吧。
工作的回报果然高于其它一切付出,30岁的林若君升职成了总监。接管了超级厉害的女老板依琳的接力棒,不得不像依琳一样,每天早上要最早一个来办公室、最后一个离开。因为公司钥匙在林若君手上。小姑娘们穿着吊带吃着红豆沙吹着十几度的空调,热情似火。坐在办公室的林若君却围着围巾、喝着热的姜枣茶。
依琳跟林若君说,每30年,是土星的一个周期,这代表你的人生会发生很多变化和考验。
这个说法是真的。
客户的刁难、男朋友的不冷不热、家人生病。住的好好的房子,被房东通知一周内就得搬出去。一向认为自己独立坚强的林若君,面对于这些考验,根本应付不过来。她问大家,你们有过这样的体验吗?没来由的就哭了起来,眼泪顺着脸一直流。
我说,当然有啊。哭几乎是我人生中最能让自己暂时解脱的方式了。
可是,解脱也不能解决当下林若君的问题。分手、父亲去世、辞职。在什么都想做好的30岁,却突然像一脚踩空了楼梯一样,一切失去了控制。亲情、爱情、友情、事业,一个都没有守住。这个时候的痛苦、无奈 、不甘,并不是哭能释放的。
和林若君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黄天乐,也在面临着她的这个土星周期。
同样是30岁,跟林若君比起来,黄天乐要“惨”的多。她很小就失去的父母,从20岁到30岁,一直在一间小小的唱片店上班。每个月赚的钱只够自己吃穿住,她长的一点也不漂亮,不会化妆,不会打扮,还长的很胖。
30岁的黄天乐,还是像个孩子一样。她的座右铭是:凡事笑一笑,自然没烦恼。即使拿到了乳腺癌的报告,她也没有哭。她只是做了一个决定,去完成一个梦想:她要独自去巴黎。
她在完成这个梦想前,已经做了很多准备。她家里的一面墙上,她用自己的相片拼贴了一个埃菲尔铁塔,张国荣的《日落巴黎》是最她喜欢的音乐电影。黄天乐还有一个自传式的日记,里面记下来这些年来,她所有的快乐的事情。
终于有一天,30岁的林若君和30岁的黄天乐,在巴黎的埃菲尔铁塔相遇。
你是不是很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
其实,我上面的说的林若君和黄天乐,是一部电影的两个人物,这个电影叫《29+1》。如果我们非要延续剧情的话,我想,你我大概是林若君又是黄天乐吧。
电影中,正经历第二个土星周期的成功女老板依琳说,现在你们经历的一切,都是选择造成的,重要的是,你愿不愿接受你的选择所造成的代价,以及,你在每一次选择时,有没有用百分之一百的心思去做好它。
我在游泳的时候,认识了另一个62岁的阿姨。
她说她从60岁时开始学游泳,用了两年时间,才终于算是学会。最开始学的时候,家人反对、同龄人讽刺,和一群孩子在池子里扑腾,自然也免不了被围观。不过,都不用在乎。她说,重要的是我自己愿意这么做。
她说,天天跳广场舞也好,我来学游泳也好,看起来不同,活法也一样,只是选择各异。不要把某个年纪是就应该是某种状态当作一种常态。
同样的30岁,林若君、黄天乐、还有我。看似都应该被划到一个范畴里面去,事实上,我们的人生大不相同。或者说,我总是穿梭在她们二人之间。我做起事也激进如林若君,偷起懒来,也是一个黄天乐。成天都盼着着我的日落巴黎的梦想快点实现。有时候,我也会迷惑,我到底是林若君还是黄天乐。
前段时间,在网上抄过一首小诗:
有人22岁就毕业了,但等了五年才找到稳定的工作!
有人25岁就当上CEO,却在50岁去世。n 也有人迟到50岁才当上CEO,然后活到90岁。n 有人单身,同时也有人已婚。
奥巴马55岁就退休,川普70岁才开始当总统。
世上每个人本来就有自己的发展时区。n 身边有些人看似走在你前面,n 也有人看似走在你身后,n 但其实每个人在自己的时区有自己的步程。n 不用嫉妒或嘲笑他们。n 他们都在自己的时区里,你也是!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n 所以,放轻松。n 你没有落后。n 你没有领先。n 在你自己的时区里,一切安排都准时。
所有关于特定年纪的判断,似乎都不是正确的。每一个认为30岁的女人应该如何如何的时候,无疑是在给自己一个枷锁。忘记年纪的焦虑,或许才真正是这个土星周期最应该有的变化。
曾经以为,30岁,将是人生一战。事实证明,它只不过是人生的一站。
三十而立VS三十而下
不知是不是只有女性对年龄敏感,30岁就像一个诅咒,令多少女人闻之色变。林若君身上遇到的问题,可谓是都市轻熟女在这个年龄段所可能遭遇的问题的集大成者:升职、婚恋、住房、父母养老。所有曾经美好的、值得憧憬的,或者井然有序的,仿佛一夜之间都坏掉了,让人糟心。但是坏得好像又不够彻底,没能让你想都不想就把它处理掉,反倒是看上去还不错,或者丢掉代价太大,总之,你进退维谷,百思不得解。
以前大学同宿舍的同学跟我说:一个问题,你要是3分钟还想不出答案,就不要想了,因为再给你30分钟,你还是想不出来。她这句话,拯救了我的拖延症。让我可以在做方案无思路时,果断换脑做其它,调整好状态,倒是水到渠成的做完了方案。
后来的后来,我又听到了一个说法:一个东西,当你不知道究竟还该不该要它,那就——不要。也许有偏颇的地方,但在放在这部电影中,还真是再合适不过了。男友该不该和他分开?分。工作是不是该辞掉?辞。
都说三十而立,就是这个“而立”,倒逼得人紧绷到“瘫痪” 。时移事易,三十而立,这个上古时期遗留下来的产物,真的应该在现代语境下,好好推敲。古时的人们,十七、八就谈婚论嫁了,成家后立业,拼搏了十来年,自然可以而立了。但是现代教育制度下的人们,大学毕业已经二十二、三,如果再到硕博满街的大都市,三十岁时才不过工作几年。古代的婚姻凭父母、媒妁之约,好赖都已成定局;现代的男女们,在花花世界里,一边孤独一边狂欢。更不用提这丧心病狂的房价了,租房搬家,拎包入住,才是都市标配。
所以,三十,没得可立。
成不了家,立不了业,双亲在,而远游。我们,是被时代抛弃的巨婴。
29+1的你,焦虑吗?嘴上说不焦虑的你,转身就倒在了出租房里冰冷的地砖上。
转回来,说这部《29+1》,导演是彭秀慧,香港女导演。女导演镜头下的女性都美出了一种独特的味道,包括还在档期中的《神奇女侠》,也是女导演。女性导演塑造出的女性角色,不但视觉美丽,还赋予她丰富的精神特质,坚强的、或者脆弱的;聪慧的、或者矛盾的。对于女性情感的捕捉与刻画也无尽的细腻,不会让你出戏,会让你在银幕中,看到自己。
有的男导演只看到了你的罩杯,而女导演,看到了你罩杯下的乳腺癌。
想哭泣的你请尽情哭泣,我明白你的焦虑。请拥抱你的焦虑,面对你的内心。看淡得失,找回自我,明白有舍有得。选择了,就全力以赴,尽力了,就愿赌服输。这才是你真正的三十——“而立” 。
“Men always gone, but girls still here.”
很久没有有感而发到要打开电脑认认真真地记录此刻的思绪和感觉。
也许早就不流行再像当年一样在blog和空间里洋洋洒洒,总认为这样是矫情。
现在的票圈主流都是寥寥数语再配个图,不泄露自己的真情实感,保持神秘感才是成熟。
可人都总有不吐不快的时候,都总有渴望表达和宣泄的时候。
这一篇,与其说是影评,也许更像是自己的心情日记。
2017年6月6日,看的是彭秀惠编剧、执导的《29+1》。
彭秀惠也许在导演界还是稚嫩新人,但早已是舞台剧界的老手。
全片舞台剧气息浓厚,很多细节草线蛇灰、伏线千里,运用的长镜头意味深长,加上恰到好处的配乐,倒不太像电影了,反而有点像音乐特辑,即使情节薄弱,但感染力惊人。
故事情节很简单,就是2个同年同月同日生的女生,准备经历三十岁的故事。
女主角林若君,貌似什么都有,有身材与美貌、有疼爱自己的父母、有处于上升期的事业、有相恋多年的男友、有聒噪可爱的中女闺蜜。
可仔细想想,父母啰嗦絮叨、工作营营役役、男友貌合神离、闺蜜日益疏远。用她的话来说,她就像刹那间一脚踩空了楼梯,父亲过世、辞去工作、与男友分手,忽然就什么都没有了。
相比之下另一个女主角黄天乐就逊色多了,也许是心太广、所以体很胖、父母过世多年、事业十年无成、身边只有七岁就认识的一个好朋友张汉明、两只龟和一堆黑胶唱片。
可她总是这么快乐,哪怕有癌症三期,也比林若君快乐太多太多。
2个女生之间的氛围对比实在太过强烈:林若君散发的都是负能量,痛苦的得让人不忍直视,而黄天乐的片段则太过阳光幼稚。直接运用这种过分的割裂,也许是因为导演想述说的并不是两个不同的女生,而每一个女生身上的光影明暗,是一种“一体两面”。
看电影的这一天,离30岁很近很近很近,近得都不敢去数到底还有多少天。
只知道每一秒都在倒数,那种无能为力,简直发呆一秒都是在犯罪。
小时候觉得30岁就是中年人了,马上就要轮到自己了就会隐隐有点大限将至的急迫感。
就像是考场上,交卷时间马上就到了,别人都从容交卷了,只有自己手心还握着汗津津的笔,竭力思考着剩下3道不会解的数学大题。
真的好想问问每一位已经经历过三十岁的女性,当年此刻的她们是什么样的心情。
是无所谓、是期待、还是害怕?是从容面对还是惊慌失措?
电影中林若君说的那种难受的流泪法,就曾经有过:泪水不停流过脸颊、经过下巴、落在心口、滴在地上。原来有人理解真好,光是这样就足够令人感动了。有时候有共鸣,也许并不是故事相同,而是因为伤口相似。
三十岁是一个阶段的终结,成人世界无所不用其极地向你演示这个社会的运作方式是多么残酷。看着身边人的角色不停变换,为人夫妻、为人父母、几乎都站稳脚跟。与之相比的自己,明明也努力做好每一分钟,但结果偏偏不能如意,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幸福,心灵更是苍白迷惘,内心空虚得好像从来没有盛载过任何实质的东西。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为了什么而活。甚至发现无法和人好好相处的原因极有可能是因为,连和怎样和自己好好相处,都做不到。
土星围绕地球一周需要三十年,这个周期被称之为Saturn Circle。每一个人踏入三十岁的前2年,都会受土星影响而作出改变,也许是受到挑战需要面对、也许是遇到阻滞令人恐惧。
从来都不相信星座,总觉得这些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东西早已被玩烂成肤浅无知的迷信教条。可对应Saturn Circle,回想到这2年的境遇,又真的可以说得通。不想再回忆和复述自己经历过什么、有多惨、有多难受,毕竟生死之外无大事。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priority,有选择就有代价,也许只是恰好连续选错了而已。而这些经历是宝贵的,它会让人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会令人知道自己从前有多么不堪、会让人学习宽容和忍让,还会让人体会到什么是“他朝君体也相同”。
如果我们都是需要通关打大Boss的超级玛丽,那么作为一个撞过煤气阀而侥幸全身而退的人,我大概已经额外奖多一条命了吧。
希望用这一项难得的bonus,把之前发生的一切都折叠打包好,放进抽屉里,然后好好渡过人生第一个Saturn Circle。
其实人生每个阶段都是由零开始。
别害怕,从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