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梁洛施张孝全柯宇纶李心洁王识贤陈志朋
类型:剧情爱情家庭导演:张艾嘉 状态:正片 年份:2015 地区:香港 语言:国语 豆瓣:7.0分热度:4 ℃ 时间:2024-06-11 17:43:26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电影开始,女主角在阳台上哼着「台北的天空」,脑海里剎时浮现了十年前《20.30.40》三个女人各自穿梭在台北街头巷弄的画面;就像已经数不清有几年的「台北的天空」,明明已远去多时,只要旋律一响起,立刻能带我们穿越回过去。久违了!一直念念不忘的张艾嘉导演,终于又回到台湾!n n《念念》与风格讨喜的《20.30.40》截然不同,也不像《心动》那么似曾相识。一开始便弥漫着沉郁的气息:情绪巨烈起伏的画家育美﹙梁洛施饰﹚总想在拳击手男友阿翔﹙张孝全饰﹚身上找安全感,偏偏阿翔自身就是个黑洞,两人在一起的感觉比独自一人更疏离。彷佛阴霾不断的台北:离不开,待着又难受。而十几年前就被迫与妹妹育美分开的育男﹙柯宇纶饰﹚,住在离家乡绿岛仅一片海之隔的台东,却在家人相继离开后,除非工作之故,不愿在绿岛多做停留。总是一脸阳光的育男,好似拥有碧海蓝天的绿岛,只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才将心事倾倒于海的深处。nnn【我们都是孤岛,却渴望不再是孤岛】nn虽然李心洁饰演的妈妈戏份不多,却是电影中我最喜欢的角色,也可说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一个远嫁绿岛,生性开朗、天马行空的女子,最爱给两个宝贝编人鱼公主的故事。当她笑靥如花地凝视兄妹俩,那一刻午后阳光洒上她的脸庞:时间定格,记忆同时定格于美好。不管往后发生什么,“爱”已深植于两兄妹心中,即便他们不曾察觉。哥哥开朗,从事与人接触的导游工作;妹妹阴郁,成为与孤独同在的画家。截然不同的两兄妹合体,或许才是妈妈真正的样子:总是笑口常开,却因不被了解始终孤寂;身在与世隔绝的绿岛,心却向往更辽阔的世界。人鱼公主一旦离海上岸,注定在阳光下化为泡沫;然而,若永远留在海里,却感受不到爱,活着跟死去也没两样。她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留下了永恒的阴影,也留下了不为人知却一直存在的阳光。n n电影以两兄妹的记忆为主要视角。母亲的骤然离开﹙世﹚,给两兄妹留下了解不开的疑问与挥之不去的阴影。今昔交插的剧情有些零散,却紧贴着两人生命的脉络,一步步勾勒出母亲真实的模样。妹妹的的男友阿翔则始终无法对父亲在他生命中的缺席释怀。他们三人若无其事地长大,亲情的至深影响却如影随形,进而影响了他们与周遭人的关系。nn伤害的记忆往往比被爱的记忆更刻骨,以至于我们经常忘了曾经被爱的点点滴滴。于是,不知不觉长成了浑身是刺的大人,以为自己就是座无人能懂的孤岛。所以,再亲密的恋人关系仍没有安全感,因为怕失望,习惯隐藏最想说且最重要的话。明明近在咫尺,一句“不关你的事”却让两人的距离犹如千里之遥。或者,成为一个即便在工作上与人紧密连结,私底下却始终独来独往的人。相近却遥远与只有自己,都是孤岛。所有的不快乐皆来自无法改变现状的困兽之斗;渴望自己不再是孤岛,却不知该如何靠近另一座孤岛?n n n【被爱的细节,才是人生幸福与否的关键】nn我喜欢这部电影在情感细节上的呈现,它让原本有距离感的故事与角色,一步步向我们的内心世界靠近。于是,我从一开始的不太有共鸣到几个细节情不自禁落泪,明白了何谓念念不忘,也明白了《念念》的初衷。nn最爱的一场戏是育男在某个夜里回到小时候的家,与依旧年轻的母亲闲聊。曾被母亲遗弃的阴影伴随着不被爱的恐惧,以至于开朗的笑颜总闪过一抹瞬间即逝的哀伤。年轻的母亲笑着聊起对两兄妹同等的爱:如出一辙的两个手作小包包,欣赏妹妹的绘画才华,也珍惜哥哥独特的剪纸爱好。奇幻的场景彷佛是母亲久违的拥抱,轻声告诉他:没事了,妈妈一直在这里。他从来没有机会知道母亲心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感觉母亲不爱自己,未必是相处的时间太短,也许是后来分离的悲伤结果导致所有被母亲所爱的回忆也跟着凭空消失。我看着少年时的他想从被父亲焚烧的灰烬里找回一点母亲与妹妹的痕迹,也跟着泪流不止……有些人不会以激烈的方式抗议被伤害的痛苦,只会默默承受,而后独自长成一个表面开朗、内心孤独的人。nn而从小到大执着于拳击的阿翔,像是怕失去与父亲唯一的连结。不管适合与否,他只看他想要的,盲目向前,人生却随着拳击节节败退。张孝全身上有阿翔的横冲直撞与焦躁不安,谁都不相信的他,其实连自己也不信。他只看见远方离开他的父亲,因而看不见一直陪在身边如父亲般的教练。那场如台风般的巨烈冲突过后,远镜头的一跪,令我倍感动容!我们很容易因自己深受伤害而去伤害别人,特别是眼中只有自己却不自知的人。成长,不是别人要我们改变而去改变,是在生命中的某个关键时刻,我们眼里不再只有自己,看见别人伤痛的那一刻,人生将不再只是无止境的漩涡。nn后来那场与父亲的对话,其实是他与自己的对话。人生中每个彷徨无措的时刻,我们都期盼依赖所爱之人替我们解决那些不敢面对的事。事实上,所有问题的症结点都在于无法面对那个不够好的自己。承认自己的脆弱,不找任何借口,想哭就哭,不再把“不够好”当成“不好”,那些曾如影随形、不知如何是好的恐惧?也可以从问号变成有无限可能的……当“与你无关”成为“我们一起”,过去的阴影照进现在的光,那些消失的被爱细节,也将一一重现。nn有的人需要另一个人来拯救自己,有的人是藉由与人保持疏离来拯救自己。不管选择何种方式,人终究要能面对自己,与自己和解,才能解开与所爱之人的心结。 nn曾经,我也像育美一样非常在乎因果。总在走过一段遗憾的感情之后,极力想探求到底两人为何会走至今日?这样的想法使我不知不觉变成一个充满执念却仍不知的人。而当我将所有心力集中在某个自以为是的焦点时,也就渐渐遗忘两人之间曾经发光的细节,所见所想全是因对方渐趋黑暗的自己。说到底,是将自己放得太大,而将两人的回忆缩得太小。nn只有在一段时间过后,念头一转,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就像育美一向强烈的画风:“强烈”可以是愤怒宣泄情绪放大自我的绝对,也可以是对情感念念不忘柔软深刻的绝对。于是,我跟育美一样,也明白了最重要的并非因果,而是曾经被爱的细节,是那些曾以为不重要的细节在我们视而不见时一直守护着我们的人生。而这些体会,全化成看电影当下不期而至的泪水。然后我想起生命中深爱过的人,有的人早已不在身边,却始终在我心里,并在不知不觉中仍深深影响现在的我。或者,“影响”等同于”陪伴”,一直住在心里的人是怎样都不会离开的。所谓念念不忘,也许就是如此。nn剧终之际,我还在哭!却是因为温暖结局中,彷佛解开了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心结。步出电影院后,不自觉哼唱起「台北的天空」:『台北的天空,有我年轻时的笑容,还有我们休息和共享的角落。台北的天空,常在你我的心中,多少风雨的岁月,我只愿和你度过。』而“台北”,可以换成绿岛,台中,高雄,北京,杭州,上海,成都……所有曾给予深厚情感的地方与人,就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家”。
首映现场见到张艾嘉,短发、皮衣、牛仔裤,回答问题语速极快且声音洪亮,常常在每句话的结尾处加上一句“你知道”,但由于语速过快常常吞掉了“道字”,直接变成“你造”。人一紧张就会脑子跟不上嘴,想必张姐也是紧张的。《念念》是一部不那么大众的电影,对于观众的第一反应她一定也是有些担忧的,但她说她很平静,她还说人年纪越大就越要学会平和,她学习打坐,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交谈 。n就像这部电影一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和一个不那么难懂的道理,却需要历练很久才能参悟的透——一切幸福的前提是先要跟自己和解、先学会爱自己,没人能帮你,只有你才是你自己的解药。所谓的念念其实就是先找个地方和自己痛痛快快的聊一聊。n正如张姐所说,《念念》是一部平和的电影,节奏缓慢,故事简单,音乐节制,不渲染情感上的碰撞纠结,也不铺设戏剧上的转承启合,只呈现人物的生存状态,沉闷的外表之下,情感却在不断的累积,当暗涌的情感到达临界点时却含而不发,转为涓涓细流在胸中涌动,剧中人物在自己和自己的交流中得到了慰藉和情感释放,观众也产生了一种自己想要和自己交流的冲动,把种种情绪内化为一种释然的情绪,这是这部电影最最成功之处。电影中那些色彩浓烈的空镜头和文艺气息十足的运镜和构图恰到好处的传递了一种平和、积极的情绪情感,一切都恰到好处,多一分则狗血、俗套,少一分则牵强、晦涩。n 片中的三位主角既是戏中的角色,也像坐在戏外的我们自己,也许每个人都会有情感上的纠结,尤其是那种来自于父母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对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存怀疑,那么他长大以后一定会在性格上存在缺陷,无法断言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但大部分的人也许或多或少都会有,就像是阿翔想要获得父亲的认可、育男纠结母亲和妹妹为何不辞而别、育美对母亲的去世耿耿于怀,于是他们童年的阴影让他们无法活的舒展,只能负重前行,对于母爱、或者父爱的纠结成了一笔永远也还不清的高利贷。大人们撒手人寰,孩子们却始终活在他们留下的雾霾之中,就像是歌里唱的,谁也没有时光机器,就算是真的回去了又能改变些什么呢?n《念念》里,张艾嘉运用了一种奇幻的处理方式,让父子和母子在时光中重聚,长大了的孩子见到了年轻的母亲、父亲,他们像陌生人一样聊着无关痛痒的话题,看的人却十分感动,也许那些所谓的阴影和纠结只不过是没有机会再去和他们聊一聊天,所谓的父爱和母爱也不过是能和他们发发牢骚,再叫一声爸、妈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你懂了、也就感动到了。n 当然,奇幻的情节只能出现在电影里,即使是电影,导演也用镜头告诉你,一切不过只是想象而已,正如阿翔在海边对着空气挥舞着拳头。筋疲力尽之后,他突然想通了,他得不到的父爱,但他却可以给予父爱,与其纠结得不到的,不如把自己的全力给予自己的爱,于是他成为了一个好父亲。在那个狂风大作的夜里,育男见到了自己的母亲,他突然发现母亲原来并没有不爱自己,她的离去也不是自己的错,于是他也释然了。n 所有你纠结的、无法释怀的,终有一天都会变成平静和释然,这就是所谓的成长。n 张艾嘉导演用一种简单、干净、透明的处理方法拍出了《念念》这个故事,本应该是狗血的剧情却拍的简单、动人、发人深省。这种平静的讲述方式,来自于生活的历练和对于人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要归于平静,而这种平静终究是自己给予自己的。没什么是放不下的,没什么是过不去的,与其纠结那些得不到的爱,不如努力把自己的爱好好给与那些值得去爱的人,不留遗憾。n 《念念》很文艺、很清新,没有丝毫的商业气息,是一部只有沉得下心,才能看得进去的电影。尤其是在如此浮躁的大环境中,能够安安静静的看这样一部电影真是难能可贵。在好莱坞和国产烂片横行的氛围中,《念念》这样的电影显得特别珍贵。n只有静下心来,你才能看见自己,所有的不愉快,念一念也就过去了。nnnnnnnnnnnnnnnnn
苏醒
蝴蝶:成人世界
我要我们在一起
解禁男女
密爱
恋恋笔记本
1980年代,北京。外贸公司业务员田丹(高飞...
播放指数:4890℃
故事从开始就在三个人之间展开,妈妈,育美和育男。小美人鱼的故事像是一根线将人物串联在一起。甚至比起血缘的维系,小美人鱼的故事像是一张更有力的网。
妈妈,一直想要和解,她其实就像那只小美人鱼一样,一直想要游出去看看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海,作为意象,在这部电影出现了很多次。每一次对于整部电影的情节都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电影最后,出现了妈妈带着育美和育男送小鱼儿回家的情节,可能“回家”这个概念,对于后来成年之后的育美和育男都是和解的最佳方式,只是他们错误的尝试了很多种之后,才找到了最好的和解方式——回家。妈妈这个人物的完成,是通过育男和育美的共同回忆相互交织来完成的。妈妈作为一个无力的女性,试图通过反复的逃离来回避与这个世界以及与自己的和解。即使她最后找到了一个爱她的男人,至少在她人生的仅剩不多的时间里,她是幸福的。可是她死在了手术台上,以这样极端的方式试图与这个世界和解。而这次和解对于妈妈来说也许是最成功,相比于从绿岛逃离出来而言,但对于育美来说,这次不负责任的逃离在她的人生里划下了一道深深的痕迹。
育美是电影中最主要的人物。她和她的妈妈很像,喜欢寄托。妈妈不过是把美好的想象寄托在小美人鱼的一系列故事里,育美所做的是把美好的依托安放在她的绘画中。在育美的意识里,她是渴望和阿翔组成一个家庭,以此来完成她与过去种种成长中不幸回忆的和解,家庭对于育美来说,是最好的和解方式。可是,对于阿翔而言,拳击比赛是他在这个社会中确立自己的一种方式。阿翔对于拳击的复杂感情有一部分源于他的父亲,父亲的离去促使阿翔有一种强烈的渴望想要完成拳击比赛,哪怕是拳击比赛中微薄的回报对于阿翔来说都可以弥补童年中父亲位置的缺失。这样说来,拳击比赛一直是阿翔所以为的与这个世界和解的方式。电影中的第一个矛盾点就在这里,育美渴求家庭,阿翔沉溺拳击。阿翔并不是不爱育美,或者说,阿翔也试图去以育美想要的方式来爱育美,但他并不知道育美想要的结果。这种迷茫的方式给育美带来了更多的困扰。当最后阿翔与幻想中的父亲完成了一次耐心的交谈,而育美在陪伴孕妇生育的过程中理解了母亲的时候,对于他们两人而言,这种源自世界外部的刺激正在一点一点击碎他们心里的顽疾,直到他们最终都可以平静下来,在相互的安慰中与这个世界和解。
和解的过程,大概只能依靠自己来完成。
育男在这部电影里显得很孤独。他从一开始就好像是被妈妈故意抛弃的。即使妈妈为他做好了长大后穿的衣服,但还是被爸爸拿去烧了。但育男并不恨爸爸,他反而觉得从一开始妈妈就是错的。妈妈是偏袒妹妹的,而自己是无辜的。这样一来,育男就非常抗拒回到绿岛,因为在这件事情上,他还没有完全和自己和解,他只能依靠时间的延长,来减少他在这件事情上的疼痛。而最后,在台风夜酒吧里与母亲的重逢,也许是依赖于酒精刺激,但这本身的重逢一直是育男想要得到的,包括母亲所有的答案都是育男潜意识中渴望的东西。他只是通过酒精的安抚,在自我的劝说中完成了和自己的和解。绿岛,就像是一种暗示。台湾与绿岛其实就像是妈妈与育男,育男觉得自己是被忽略的,抛弃的。可是在他心里的最深处,还是觉得妈妈是爱他的,他的渴望促成了梦境中妈妈对自己的爱。
而育男当晚留宿于酒吧的酒保,在这部电影里的作用非常关键。他像是观众的作用,帮我们追回育美在快捷站里被风吹跑的速写,帮我们提供了育男与自己和解的催化剂。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不能和自己和解,我们试图劝说自己,说服自己,但越是劝说越难以和解,反而最后暴跳如雷不知所措的人还是自己。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结,我们不愿意流露,宁可这些秘密像一万响的大地红在睡不着的深夜噼里啪啦的在耳边一个一个炸开,也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自己的鄙陋、可笑和挣扎。我们真的可怜又坚强。
张艾嘉在这部电影里提供了一种和解的方式——回归。回归到自身,回归到家庭,回归到故乡,你所要和解的东西也许就会在外部环境的推动下走向你所期待的那个结果。导演的善意,也许是为了抚慰观众的内心。但在这种尝试中,每个观众都可以窥探到自己的局限性,自己心里的那块疤。
包括电影中,妈妈后来所归依的第二男人后来将自己内心的不安写书出版。他也试图抚平他内心的不安,而获得与自身的和解。
电影就是一次探讨,坐在电影院里就意味着我们愿意加入这次探讨,拿出我们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导演进行交流。如果我们拒绝与电影探讨,在这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对于作品和我们自己都是一种浪费。
有些事情迟早要和解,你只能把手伸向自己。就像你心里藏了两只蜗牛一样,只有伸出触角和彼此沉默的交流,你才能解开那个结。不要逃避。因为彼此心里都有那些念念不忘的东西。
张艾嘉的电影履历从来就两极,要么海水要么火焰,她总是不甘心做某种固定刻板的“张艾嘉”,当你刚刚认为:啊,原来张艾嘉是这样的。她下一部作品立马颠覆你的看法。
做导演之前张艾嘉已经是金马奖的最佳女配最佳女主双项获得者,在香港以男人婆的形象出现在卖座电影系列《最佳拍档》里。张艾嘉几乎是天才型的演员,在和麦嘉、许冠杰等人在喜剧片中以剽悍女警成为卖座女星之前,她在台湾是以出演温婉柔美的女性形象走红。《金玉良缘红楼梦》里她是林黛玉,而贾宝玉是当时的青春女星林青霞;《山中奇缘》里她是幻梦般的少女;还有多个琼瑶电影女主角;还有大师杨德昌的独立导演处女作《海滩的一天》。
你看她就这样轻松的,成功的,实现了柔美到彪悍的角色转型。而她成为演员不过是因为她在美国念书整天跟着自由运动到处跑,母亲说女孩这样野可不行,把她赶回台湾。可她天生就是演员,她的美貌毋庸置疑,而她总是让自己的美貌精彩、多样,她可以活泼可以纯情甚至可以毫无女人味。
1986年张艾嘉自编自导自演的处女作《最爱》横扫金像奖、金马奖。成为第一位获得金马、金像双料影后的女演员。在《最爱》中张艾嘉的“理智与感性”是“亦舒式”的。两个女性用秘密维系友谊,过往回忆是美好的又不堪回首的。不需要男性来认错或弥补,女性对自我的选择需要自我的成长和救赎来稀释。
张艾嘉的作品里总是呈现一种女性特有的矛盾情绪。《最爱》里这种矛盾关乎友情和爱情,因为感性所以有炽烈的爱情,需要理智所以要保守秘密,哪怕一个人承担后果。影片的最后两个好友都人近中年,对待秘密不知该介怀还是泰然,不敢直视对方,电影定格在这里结束。
一个小插曲,在《最爱》之前张艾嘉还有一次电影导演经历。1978年导演屠忠训在筹拍《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期间不幸遭遇车祸身亡,张艾嘉毛遂自荐,续拍影片,并改名为《旧梦不须记》。那年张艾嘉25岁,入行第5年。
“时代女性”总是一次次出现在张艾嘉的作品中,比如《新同居时代》中风韵迷人的中年贵妇安娜,丈夫拴不住就泡年轻靓仔咯。但东方的女性情结又一次次影响着张艾嘉,所以安娜也还只是一个怨妇,肉体精神她都不能控制自如。张艾嘉在这种前与后,左与右之间平衡,因而迸现趣味的花火。
1994年李安完成“父亲三部曲”,开始筹备电影《少女小渔》,连剧本都写好了,哥伦比亚公司把他挖去拍《理智与情感》。留下偌大的摊子,让给张艾嘉收拾。张艾嘉接手导演《少女小渔》后把李安擅长的“中西矛盾”,转化为她擅长的女性“理智与感性”矛盾。
女孩小渔跟着出国留学的男友偷渡到了纽约,为了绿卡她和一个老头假结婚,在这场婚姻中小渔忍受着老头和男友两人的坏脾气。然而相处后小渔慢慢开始了解老头,也越来越不懂男友。在老头垂死之际,男友要求小渔不要照顾老头,这次小渔自己做了决定,留在老头身边。
张艾嘉跳脱了过往以中产女性为代表的思维情感模式,而这个“打工女”小渔思考的其实还是张艾嘉一直思考的问题:女性在感情中的自主。所以小渔是勇敢的,而且这种勇敢在电影中温情脉脉力量十足。因为本片的导演,作为女性何尝不是勇敢坚定呢。
“女人真正能够得到的关怀、关注或者得到的机会实在不够多。虽然我不喜欢人家讲我是女性主义,但我是一个女人,我关心女人的心灵,从女性的角度看事情,只是抱着这种心而已。”张艾嘉这样说自己的“女性情节”,所以你看到她的电影里没什么了不起的大事,总是女人自己给自己出一个题目,然后用一段漫长的成长来解答这个题目。《心动》里女主人公人到中年了对初恋情人说“你怎么还不结婚啊”,像老友一般;《一个好爸爸》里女儿一出生就改变了黑道爸爸的人生观,而女儿对父亲的理解却总是迟到。到了2015张艾嘉最新的电影《念念》里,这种成长已经变成两代人共同的学习与体味,就像有首歌唱的那样:“我们为爱还在学。”
张艾嘉曾经抱怨说自己从来没有得过导演奖,大奖小奖都没有她的份,她以演员、编剧、歌手的身份拿奖无数,唯独缺乏在导演这个行当里的肯定。2004年张艾嘉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20 30 40》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这次入围柏林主竞赛单元无疑是对导演张艾嘉的某种肯定,毕竟她是台湾第一位入围三大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女导演,也是目前为止的唯一一位。
20岁你不知道爱是什么,30岁你为爱痴狂却总是得不到,40岁你以为一切圆满了却要从新开始。《20 30 40》里纠结于“理智与情感”的张艾嘉展现出“温柔的慈悲”的苗头。她给予20岁的女孩倾听,关注那些细枝末节莫名其妙的微妙感情;给予30岁的女人拥抱,是啊等爱多么辛苦自我折磨多么不堪,但是人总要经历;40岁的女人勇敢坦诚,面对镜子说“我是一个被抛弃的女人”,然后刮刮腋毛微微笑,第二天早上穿一件绿色短袖晨跑,迎接新的永远新的一天。
我们要承认张艾嘉老了,就像她的一首歌《短歌》里唱的“青春,它径自走了,也不管我多舍不得”。所以她最近的几部电影《20 30 40》、《一个好爸爸》、《念念》里总是绕不开要讲某种“传承”或者说是“遗传”,讲前人种下一颗种子,后来人身上开出一朵花的隐喻。而她的“传承”是慈悲的,哪怕是一颗痛苦的种子,也能开出温柔的花。
《念念》是张艾嘉最“慢”的电影,她说“希望大家看过之后,都可以感受到那一份安静。”如何理解这份“安静”呢,一代人与另一代人之间的罅隙,总是带给人痛苦,《念念》里的兄妹经历了痛苦的童年与青春,电影最后默默对视,那可能就是张艾嘉希望我们找到的那种“安静”。我们终于懂了我们的痛苦是某种“爱的代价”。
香港舞台剧导演林奕华笑谈说张艾嘉是华人女演员里演母亲最多次的演员。但张艾嘉电影里妈妈却总是不太可爱,《心动》里的妈妈苛刻严厉、《想飞》里的妈妈精神失常。《念念》里妈妈是那个种下种子的人。母亲看中一双儿女有艺术天赋,但卖面的丈夫并不理解,母亲决定带走他们,她在儿子与女儿间选择了女儿。从此兄妹的心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痛苦伤痕。
在儿子的童年里,他总在想为什么母亲要带走妹妹而不是自己;在女儿的童年里,她总是目睹母亲对哥哥的思念。他们都介怀于母亲的偏心,两个幼小心灵在这种漂泊与阴影中成长。
无论你在人生写下什么,你的孩子身上都会留下印记。童年的经历冲散了这对兄妹,也让他们的性格都一样的敏感且缺乏安全感。而妹妹的男友因为父亲是海军童年缺乏父爱,所以拼命用拳击来证明自己期冀父亲看到自己的成就。三个年轻人在忙碌的都市里,表面看起来迷茫无依,其实内心是对于温暖的渴望,是对于上一辈的爱的“念”。
电影中那对失散的兄妹,通过自身成长,慢慢深入对生命的体味建立起与过世父母的桥梁,互相理解。哥哥在一个雨夜遇见母亲,他告诉母亲自己长大了,他告诉母亲他接受母亲对他所有的爱与决定。那些为爱所付出的代价是永远都难忘的,张艾嘉谈及两代之间相互影响这样宏达的主题的时候,以极小的切口,温柔细腻,告诉你一切都会到来,一切都会过去。
为了宣传《念念》张艾嘉重新演绎了那首《爱的代价》,她说“《念念》这部戏,正好是我这个年纪最能感悟到的故事。”看过爱的热烈,看过寂寞的冰冷,是时候找一种生命的“安静”,学会与自己和平共处,学会自己给自己温暖,为自己的心找一个家。是啊,也曾伤心流泪,也曾黯然心碎,这就是爱的代价。
张艾嘉说:念念的英文是“murmur of the hearts”。
'murmur'是一种小碎念。
就像你想念一个人,
很多年过去后他在你心中留下的念想已经不是多惊天骇浪般的感觉,
而是一种小碎念,
三不五时挠你一下。
就这样。
电影开始,女主角在阳台上哼着「台北的天空」,脑海里剎时浮现了十年前《20.30.40》三个女人各自穿梭在台北街头巷弄的画面;就像已经数不清有几年的「台北的天空」,明明已远去多时,只要旋律一响起,立刻能带我们穿越回过去。久违了!一直念念不忘的张艾嘉导演,终于又回到台湾!n n《念念》与风格讨喜的《20.30.40》截然不同,也不像《心动》那么似曾相识。一开始便弥漫着沉郁的气息:情绪巨烈起伏的画家育美﹙梁洛施饰﹚总想在拳击手男友阿翔﹙张孝全饰﹚身上找安全感,偏偏阿翔自身就是个黑洞,两人在一起的感觉比独自一人更疏离。彷佛阴霾不断的台北:离不开,待着又难受。而十几年前就被迫与妹妹育美分开的育男﹙柯宇纶饰﹚,住在离家乡绿岛仅一片海之隔的台东,却在家人相继离开后,除非工作之故,不愿在绿岛多做停留。总是一脸阳光的育男,好似拥有碧海蓝天的绿岛,只在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才将心事倾倒于海的深处。nnn【我们都是孤岛,却渴望不再是孤岛】nn虽然李心洁饰演的妈妈戏份不多,却是电影中我最喜欢的角色,也可说是整部电影的灵魂。一个远嫁绿岛,生性开朗、天马行空的女子,最爱给两个宝贝编人鱼公主的故事。当她笑靥如花地凝视兄妹俩,那一刻午后阳光洒上她的脸庞:时间定格,记忆同时定格于美好。不管往后发生什么,“爱”已深植于两兄妹心中,即便他们不曾察觉。哥哥开朗,从事与人接触的导游工作;妹妹阴郁,成为与孤独同在的画家。截然不同的两兄妹合体,或许才是妈妈真正的样子:总是笑口常开,却因不被了解始终孤寂;身在与世隔绝的绿岛,心却向往更辽阔的世界。人鱼公主一旦离海上岸,注定在阳光下化为泡沫;然而,若永远留在海里,却感受不到爱,活着跟死去也没两样。她改变了所有人的命运,留下了永恒的阴影,也留下了不为人知却一直存在的阳光。n n电影以两兄妹的记忆为主要视角。母亲的骤然离开﹙世﹚,给两兄妹留下了解不开的疑问与挥之不去的阴影。今昔交插的剧情有些零散,却紧贴着两人生命的脉络,一步步勾勒出母亲真实的模样。妹妹的的男友阿翔则始终无法对父亲在他生命中的缺席释怀。他们三人若无其事地长大,亲情的至深影响却如影随形,进而影响了他们与周遭人的关系。nn伤害的记忆往往比被爱的记忆更刻骨,以至于我们经常忘了曾经被爱的点点滴滴。于是,不知不觉长成了浑身是刺的大人,以为自己就是座无人能懂的孤岛。所以,再亲密的恋人关系仍没有安全感,因为怕失望,习惯隐藏最想说且最重要的话。明明近在咫尺,一句“不关你的事”却让两人的距离犹如千里之遥。或者,成为一个即便在工作上与人紧密连结,私底下却始终独来独往的人。相近却遥远与只有自己,都是孤岛。所有的不快乐皆来自无法改变现状的困兽之斗;渴望自己不再是孤岛,却不知该如何靠近另一座孤岛?n n n【被爱的细节,才是人生幸福与否的关键】nn我喜欢这部电影在情感细节上的呈现,它让原本有距离感的故事与角色,一步步向我们的内心世界靠近。于是,我从一开始的不太有共鸣到几个细节情不自禁落泪,明白了何谓念念不忘,也明白了《念念》的初衷。nn最爱的一场戏是育男在某个夜里回到小时候的家,与依旧年轻的母亲闲聊。曾被母亲遗弃的阴影伴随着不被爱的恐惧,以至于开朗的笑颜总闪过一抹瞬间即逝的哀伤。年轻的母亲笑着聊起对两兄妹同等的爱:如出一辙的两个手作小包包,欣赏妹妹的绘画才华,也珍惜哥哥独特的剪纸爱好。奇幻的场景彷佛是母亲久违的拥抱,轻声告诉他:没事了,妈妈一直在这里。他从来没有机会知道母亲心中的自己是什么样子?感觉母亲不爱自己,未必是相处的时间太短,也许是后来分离的悲伤结果导致所有被母亲所爱的回忆也跟着凭空消失。我看着少年时的他想从被父亲焚烧的灰烬里找回一点母亲与妹妹的痕迹,也跟着泪流不止……有些人不会以激烈的方式抗议被伤害的痛苦,只会默默承受,而后独自长成一个表面开朗、内心孤独的人。nn而从小到大执着于拳击的阿翔,像是怕失去与父亲唯一的连结。不管适合与否,他只看他想要的,盲目向前,人生却随着拳击节节败退。张孝全身上有阿翔的横冲直撞与焦躁不安,谁都不相信的他,其实连自己也不信。他只看见远方离开他的父亲,因而看不见一直陪在身边如父亲般的教练。那场如台风般的巨烈冲突过后,远镜头的一跪,令我倍感动容!我们很容易因自己深受伤害而去伤害别人,特别是眼中只有自己却不自知的人。成长,不是别人要我们改变而去改变,是在生命中的某个关键时刻,我们眼里不再只有自己,看见别人伤痛的那一刻,人生将不再只是无止境的漩涡。nn后来那场与父亲的对话,其实是他与自己的对话。人生中每个彷徨无措的时刻,我们都期盼依赖所爱之人替我们解决那些不敢面对的事。事实上,所有问题的症结点都在于无法面对那个不够好的自己。承认自己的脆弱,不找任何借口,想哭就哭,不再把“不够好”当成“不好”,那些曾如影随形、不知如何是好的恐惧?也可以从问号变成有无限可能的……当“与你无关”成为“我们一起”,过去的阴影照进现在的光,那些消失的被爱细节,也将一一重现。nn有的人需要另一个人来拯救自己,有的人是藉由与人保持疏离来拯救自己。不管选择何种方式,人终究要能面对自己,与自己和解,才能解开与所爱之人的心结。 nn曾经,我也像育美一样非常在乎因果。总在走过一段遗憾的感情之后,极力想探求到底两人为何会走至今日?这样的想法使我不知不觉变成一个充满执念却仍不知的人。而当我将所有心力集中在某个自以为是的焦点时,也就渐渐遗忘两人之间曾经发光的细节,所见所想全是因对方渐趋黑暗的自己。说到底,是将自己放得太大,而将两人的回忆缩得太小。nn只有在一段时间过后,念头一转,才会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就像育美一向强烈的画风:“强烈”可以是愤怒宣泄情绪放大自我的绝对,也可以是对情感念念不忘柔软深刻的绝对。于是,我跟育美一样,也明白了最重要的并非因果,而是曾经被爱的细节,是那些曾以为不重要的细节在我们视而不见时一直守护着我们的人生。而这些体会,全化成看电影当下不期而至的泪水。然后我想起生命中深爱过的人,有的人早已不在身边,却始终在我心里,并在不知不觉中仍深深影响现在的我。或者,“影响”等同于”陪伴”,一直住在心里的人是怎样都不会离开的。所谓念念不忘,也许就是如此。nn剧终之际,我还在哭!却是因为温暖结局中,彷佛解开了连自己都不知道的心结。步出电影院后,不自觉哼唱起「台北的天空」:『台北的天空,有我年轻时的笑容,还有我们休息和共享的角落。台北的天空,常在你我的心中,多少风雨的岁月,我只愿和你度过。』而“台北”,可以换成绿岛,台中,高雄,北京,杭州,上海,成都……所有曾给予深厚情感的地方与人,就是我们心中”永恒的家”。
首映现场见到张艾嘉,短发、皮衣、牛仔裤,回答问题语速极快且声音洪亮,常常在每句话的结尾处加上一句“你知道”,但由于语速过快常常吞掉了“道字”,直接变成“你造”。人一紧张就会脑子跟不上嘴,想必张姐也是紧张的。《念念》是一部不那么大众的电影,对于观众的第一反应她一定也是有些担忧的,但她说她很平静,她还说人年纪越大就越要学会平和,她学习打坐,让自己和自己的内心交谈 。n就像这部电影一样,一个简单的故事和一个不那么难懂的道理,却需要历练很久才能参悟的透——一切幸福的前提是先要跟自己和解、先学会爱自己,没人能帮你,只有你才是你自己的解药。所谓的念念其实就是先找个地方和自己痛痛快快的聊一聊。n正如张姐所说,《念念》是一部平和的电影,节奏缓慢,故事简单,音乐节制,不渲染情感上的碰撞纠结,也不铺设戏剧上的转承启合,只呈现人物的生存状态,沉闷的外表之下,情感却在不断的累积,当暗涌的情感到达临界点时却含而不发,转为涓涓细流在胸中涌动,剧中人物在自己和自己的交流中得到了慰藉和情感释放,观众也产生了一种自己想要和自己交流的冲动,把种种情绪内化为一种释然的情绪,这是这部电影最最成功之处。电影中那些色彩浓烈的空镜头和文艺气息十足的运镜和构图恰到好处的传递了一种平和、积极的情绪情感,一切都恰到好处,多一分则狗血、俗套,少一分则牵强、晦涩。n 片中的三位主角既是戏中的角色,也像坐在戏外的我们自己,也许每个人都会有情感上的纠结,尤其是那种来自于父母的,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对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存怀疑,那么他长大以后一定会在性格上存在缺陷,无法断言是不是每个人都有,但大部分的人也许或多或少都会有,就像是阿翔想要获得父亲的认可、育男纠结母亲和妹妹为何不辞而别、育美对母亲的去世耿耿于怀,于是他们童年的阴影让他们无法活的舒展,只能负重前行,对于母爱、或者父爱的纠结成了一笔永远也还不清的高利贷。大人们撒手人寰,孩子们却始终活在他们留下的雾霾之中,就像是歌里唱的,谁也没有时光机器,就算是真的回去了又能改变些什么呢?n《念念》里,张艾嘉运用了一种奇幻的处理方式,让父子和母子在时光中重聚,长大了的孩子见到了年轻的母亲、父亲,他们像陌生人一样聊着无关痛痒的话题,看的人却十分感动,也许那些所谓的阴影和纠结只不过是没有机会再去和他们聊一聊天,所谓的父爱和母爱也不过是能和他们发发牢骚,再叫一声爸、妈对于有些人来说是一件多么奢侈的事情,你懂了、也就感动到了。n 当然,奇幻的情节只能出现在电影里,即使是电影,导演也用镜头告诉你,一切不过只是想象而已,正如阿翔在海边对着空气挥舞着拳头。筋疲力尽之后,他突然想通了,他得不到的父爱,但他却可以给予父爱,与其纠结得不到的,不如把自己的全力给予自己的爱,于是他成为了一个好父亲。在那个狂风大作的夜里,育男见到了自己的母亲,他突然发现母亲原来并没有不爱自己,她的离去也不是自己的错,于是他也释然了。n 所有你纠结的、无法释怀的,终有一天都会变成平静和释然,这就是所谓的成长。n 张艾嘉导演用一种简单、干净、透明的处理方法拍出了《念念》这个故事,本应该是狗血的剧情却拍的简单、动人、发人深省。这种平静的讲述方式,来自于生活的历练和对于人生更加深刻的感悟,所有的一切最终都要归于平静,而这种平静终究是自己给予自己的。没什么是放不下的,没什么是过不去的,与其纠结那些得不到的爱,不如努力把自己的爱好好给与那些值得去爱的人,不留遗憾。n 《念念》很文艺、很清新,没有丝毫的商业气息,是一部只有沉得下心,才能看得进去的电影。尤其是在如此浮躁的大环境中,能够安安静静的看这样一部电影真是难能可贵。在好莱坞和国产烂片横行的氛围中,《念念》这样的电影显得特别珍贵。n只有静下心来,你才能看见自己,所有的不愉快,念一念也就过去了。nnnnnnnnnnnnnnn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