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陈飞宇何蓝逗惠英红陶慧敏汪苏泷董力蒋紫嫣周楚濋方文强王初伊高文峰陈帅秦昊张小厚
类型:剧情爱情导演:章笛沙 状态:HD 年份:2019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5.2分热度:2 ℃ 时间:2022-07-29 13:53:04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会给一部青春爱情片打四星。
其实《最好的我们》倒也没好到那个程度。说到底,现今大部分青春片不过都是《致青春》套路的延续,依然走不出“上学时两小无猜→长大后各奔东西→同学聚会重逢,感情死灰复燃”的固定模式。甚至连色调,也永远是上学时的“回忆黄”和长大后的“现实灰”两种。
如果这片子只有这些,别说打四星,我连星都不会打。
但不同的是,这片子有一个人:耿耿。
已经很久没有在中国大银幕上看到让我如此心动的少女角色了。
“你叫余淮啊,我就叫耿耿。”说这话的时候,耿耿眼睛斜斜瞟着这个胳肢窝都比自己高的男生,话说得吞吞吐吐的。在他的面前介绍自己,也许是她这辈子做的最大胆的事。
就算大胆,在余淮伸出手的时候,她依然不知所措,姐妹过来叫她,她转身就跑了。
在后面的日子里,余淮面前的耿耿,永远是一副没自信的样子。
她蘑菇头,个不高,单眼皮,学渣,一张胖嘟嘟的小圆脸,跑起来歪歪扭扭的。而余淮是学霸,是只要他上篮球场,场边就注定有一圈女生的存在,光是站在那里,就自带光芒。
她不敢相信余淮会喜欢自己,甚至就算坐在了他自行车的后座,她都不敢触碰他的衣角,甚至在天台上被深情凝视,她都要把头别到一边。她喜欢拍照,相机里全都是余淮,但被他看到,还是要气呼呼地说:“拍得不好看,我都删了!”
唯一敢放肆自己的时候,就是深夜在自己的小屋里,对着幻想中的余淮偷偷傻乐。
这样的耿耿,像极了我大学时的一个女同学。
像耿耿一样,她经常自卑于自己的小圆脸,不如校花般妖冶绽放。成绩也一般般,在那个学习好就是有魅力的时代,她没有什么闪光的资本。她喜欢打篮球,但白天的球场属于男生们,和男生们的长发女友,只有在夜里,她才敢偷偷地一个人跑到操场投篮。
她不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人喜欢她。
但是她笑起来很好看,像是初雪后的早晨;她一直很努力地对所有人都好,像是夏天吹过湖岸的轻风;她总能想办法让自己开心,就算是哭,她也不会把脸高高抬起,让别人看见她哭。
就像电影里的耿耿,班主任在黑板上写下分别的日期时,她用大拇指狠狠刮着眼睛,不让眼泪掉下来。
也许你猜到了,我喜欢这个女同学。
虽然我没余淮帅,但起码我比余淮勇敢——她就是我的初恋。
耿耿这样的姑娘,其实真挺多的。她们是班里不起眼的那个,她们自己小小的喜怒哀乐,不是全班人的谈资,而是她们自己的秘密。
她本不应该是青春片的女主角,青春片是属于那些好看的人的,属于他们张扬激烈的青春,属于他们被全校瞩目的青春。
但是耿耿,才是青春最真实的样子。
但耿耿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姑娘。
高二文理分班,耿耿本是一个最怕数学的理科学渣,按理说学文是板上钉钉的事。而且像耿耿这么怂的人,让她去理科班挨虐,可能会要了她的命吧?
但因为余淮选了理科班,所以耿耿就一定要去。
重新坐在余淮身边的时候,耿耿的眼里全是坚定,嘴角轻轻上扬。她一字一顿地跟余淮说:
“余淮,我想一直做你的同桌。”
余淮被吓到了,眼前的这个姑娘他似乎从来不认识。
姐妹对耿耿说:“男人就像猴子,猴子永远喜欢摘桃子,不喜欢捡桃子。”耿耿说:“我不要做被他捡的桃子,我要长得高高的,让他够。”
她做到了。她不再是曾经的学渣,她考上了美国的名校。
在高考前的一晚,余淮最后一次送耿耿回家。他心事重重,耿耿看得出来。余淮那句藏了三年的话最终也没说出口,耿耿也不逼问,她只说了一句:“我等你。”
故事到这里,余淮和耿耿的身份发生了奇妙的转换,过去笼罩在余淮身上的那些光,似乎全都被耿耿的光淹没。
耿耿这样的姑娘,从来就不是胆小鬼,她们可以很强大,为了自己爱的人。
在我看来,这样的姑娘,就像是金子一般。
再写下去,我可能就要陷进回忆里出不来了,所以,就写到这。
耿耿是国产青春片女主角中的异类,我写这篇,不为了夸这个电影,只为她。
你是耿耿吗?你的身边,有耿耿吗?
6月7日,高考。
6月6日,《最好的我们》电影版上映。
占据了无数九零后一整个青春回忆的《最好的我们》,最终还是从一本写满文字只能靠想象的书变成一部24集的网剧再浓缩成110分钟的电影。
表现怎么样?
豆瓣,6.0。
虽然分数刚刚及格,但对比很多青春片,竟然还算不错?
况且,端午节期间其他几部电影的表现,似乎也不怎么样。
可以算是骑虎并降。
并且,作为整个端午假期唯一一部青春题材的电影,可能会成为刚刚经历过高考的同学们的电影首选。
可能就像几年前的....《小时代》?
当然,比也不能这么比。
毕竟在大家的心中,至少在条姐的心中,八月长安和郭敬明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同写青春,但八月长安的书就像是白月光,既美好让人向往,又平淡有共鸣感,不是疼痛青春,也不是心灵鸡汤式的忠告,看她的书,嘴角总是会不经意间上扬。
而郭敬明的书就是,狗血狗血狗血,《小时代》更是集各种青春故事之大成,同居怀孕,堕胎撞车,偷情绝症全占全了。
社会社会。
来说回《最好的我们》。
《最好的我们》是八月长安“振华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剩下的两部是《你好,旧时光》和《暗恋·橘生淮南》)
主角,耿耿和余淮。
她叫耿耿,他叫余淮,耿耿余淮,耿耿于怀。
很巧很特别。
而2016年谭松韵和刘昊然版的耿耿和余淮更是特别,看剧时就像是把中学时的快乐活生生的从记忆中拉扯出来,和他们一起追忆往昔。
要说选角,简直100%成功。
原著里描述余淮的片段是这样写的,“乍一看不是很帅的那一种,眼睛小小的,但仔细看,尖尖的虎牙笑起来还是一副很可爱的模样”,刘昊然就是完全符合。
谭松韵更是一副邻家少女的傻傻模样。
俩人的互动一个摸摸头的小动作就能撩的旁边的剧主不停嘤嘤嘤。
就算加了个原著中本来没有的路星河,也完全不会违和。
最后豆瓣评分8.9,这大概就是最迷人的青春,像极了我们一起度过的青春。
网友更是说“刘昊然之后再无余淮”“青春欠我们一个余淮”。
因为有珠玉在前,所以不光是剧主,条姐听说要改变成电影版的时候内心也是拒绝的。
果然,没有辜负条姐的“期待”。
失望。
就算前前后后的姐妹都泣不成声,条姐我内心还是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从剧情到人物,看的是崩溃的。
电影改编,和以往的电视剧改编,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时长。
俩人平淡的学习日常,情感上的转变,确实不可能像电视剧一样循序渐进,是蛮有难度的。
不过,电影竟然选择了最无脑的一种:普通?日常?统统不要,戏剧性的爱情部分才是他们的最爱。
并且,为了突出通稿中的“这是属于耿耿和余淮两个人的故事”,自杀式的对其他重要的人物关系删删减减,甚至做出颠覆性的改变。
比如蒋年年,贝塔。
当二流子贝塔出现的那一刹那,我简直想骂街。
贝塔是女汉子,但她不是小混混好吗。
头上梳个哪吒头,编着五颜六色的小辫子,还带着街边五毛钱的彩色小卡子,手上还带着更low的手环。
嘴里嚼着口香糖感觉下一秒就要把口香糖吐对方脸上。
再流里流气的搭着耿耿和简单的肩膀说:“知道为什么我们会是好姐妹吗?因为我们仨成绩最差,我们以后就要做——垫底姐妹花!”
???你没问题吧???
且不说这是贝塔和耿耿第一次见面,就算俩人已经熟悉,耿耿才不是那种想要垫底的人,她虽然成绩不好,但一直很努力。
再比如简单。
没有了韩叙的简单,变成了没头脑。
整天只会和贝塔一起撮合耿耿和余淮。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把耿耿都改了。
原著中的耿耿,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并且已经有了一个重组家庭。
单亲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并非可有可无。
耿耿初入振华时,父亲刚刚再婚,她变得无依无靠,不管是和父亲还是和母亲都非常生疏,有多生疏呢?大概就是自己的妈妈来看她进门时她都要说一句:“妈,你怎么来了?”
这让耿耿突然觉得,自己的家庭不是完整的,而是已经朝三个方向渐行渐远。
她急需找一根稻草抓住,保证自己不会掉下去。
这时,她遇到了余淮,恰好余淮就是那个最温暖的陌生人,对她说着,我们做同桌吧,俩人的好感就是从这里开始。
到了影版,不仅这个重要的设定被咔嚓减掉,第一次的相遇还变成了那种最烂俗,最抓马的情节。
俩人在红榜前相遇,砰,好甜好甜的一米八几和一米六的最萌撞击。
转头的一瞬间,女主(我都不想叫她耿耿)就以一种“哇,他好帅”的花痴眼光看着男主(我也不想叫他余淮)。
而男主这时的装扮,很酷,脖子上是头戴式大耳机,单肩背包。
然后邪魅一笑,“你看,我左边那个人,叫耿耿,我们连在一起就是耿耿于怀”。
女主这时眼神故意的闪躲,并且愣了几秒,其实心里在说“啊,天哪天哪,我们也太有缘分了吧”,然后说出“我,我就叫耿耿”。
接着,男主伸手“以后我们就是同学啦”,哦,这莫名其妙的握手梗.....
好了,下面就请各种欣赏“一无是处的花痴学渣和无所不能的情场高手”之间的爱情故事。
摇身一变,从学习之余的喜欢变成了喜欢之余的学习。
什么你在教室我要故意靠着你。(还被当成了彩蛋,我惊了)
什么你在天台我给你戴耳机。
什么你在合唱队伍里我看着你给你唱《勇气》。
果然,还是梁静茹给了他们《勇气》。
一切情节都进展得如此神速,仿佛是原作按了10倍速的快进在播放。
又好像是一只一百分钟的MV,主题来自一本同名小说,叫最好的我们,或者干脆就叫,耿耿余淮传。
MV中反复出现的让人涕泗横流的句子——
“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后来的我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们之间隔着一整个青春。”
会有人问,这就是原作最戳心的台词啊。
没错,这是经典,不过用在影版里,简直就是无病呻吟。
我看不到那时余淮的好,只看到一个狂拽酷炸的社会气“小爷”。
我也完全看不到能让耿耿崇拜的地方,只看到了两人通过各种手段疯狂想早恋,耿耿好像随时都能陷入爱河。
我也同样不觉得后来的耿耿是最好的耿耿,耿耿能变得更好,是因为她从小就喜欢摄影,而不是在高中脖子上挂个相机随便咔咔两下,长大后换身职业装,说自己是开了个工作室就是优秀。
最后终于要说到选角了。
余淮的扮演者陈飞宇,陈凯歌的儿子。
翻了翻评论,有朋友是这么说的——
呵呵,什么没有复制刘昊然的风格,什么诠释了一个不一样的余淮。
对,所有的都可以用一句话解释,因为他演的是吴亦凡!!
从《将夜》开始,陈飞宇就被称为“低配版吴亦凡”。
这到底是侮辱了吴亦凡还是不看好陈飞宇?
首先戏外,在拍时尚感的大片时,他的时尚感就不如吴亦凡。
其次,戏内,在管理面部表情方面,陈飞宇还不如吴亦凡。
陈飞宇的表情,大概是眉毛之下全无表情。
而我们的吴亦凡,至少他在说“菩萨知不知道我心里有多难过”时,脸上还是在用力笑的....
而这次,陈飞宇确实变了,变得越来越朝吴亦凡靠拢了。
长相,声音,动作,让我频频跳戏,好几个瞬间,甚至怀疑自己看到了《致青春》中的吴亦凡。
哼、哈、切、抬下巴,本人天下第一帅。
余淮不是这样的。
我心中的余淮应该是一个虽然没有完美无缺,但仍旧一路拼搏的,身边的你或者我。
而不是一个不用努力就第一的学霸,一个只会撩来撩去的情圣。
影版《最好的我们》,看似书中的很多梗都放了进去,通过零零碎碎的画面将它们粘合在一起,却成了四不像。
耿耿余淮的感情没有了根深蒂固的铺垫,那么七年后如何能做到那样的耿耿于怀?
哎,唯一触动到我的大概就是万年不变的张平老师。
当他在黑板上写下“高考倒计时4天”时,终于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熟悉的“振华中学”,那个属于你我的高中。
这一段,不容置疑,刚高考完的同学肯定比条姐这个离开高中好多年的感觉还要深刻。
不过,总体来说,这不再是那个属于耿耿和余淮的故事了,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我们八月长安冲着去,你却给了我个郭敬明。
这合适吗?
哦,对了,友情提醒,中间有彩蛋。
第一个,好妹妹电台。
第二个,继把第三者路星河删去后,又加了个原创角色,某个在雨中嚎叫的怪胎学长.....
我只能说,想念刘昊然谭松韵。
我来说说电影版最好的我们吧,实在没忍住好奇心,虽然提前看了一下预告就有一种毁原著的感觉,如果不是因为宿舍太热我打死都不会来看的。nn一句话总结这部电影,把剧版的几个情节复制粘贴了一边(鬼,配不上复制粘贴这个词,一点都不像)你说,你改编,把它当做一个普通青春片看,我呵呵,你顶着最好的我们这个名字,顶着许多人难以忘怀的耿耿余淮,就应当负责拍出好片子,你要改编就改,问题是整个电影仿佛流水账一样,人物不立体,剧情没有冲击性,选人尤其是女主几乎完全错误。被剧版吊打,同时也毁原著……n1,耿耿考上振华完全是运气,当年中考只考了语文数学,结果你倒好什么都不交代,就说她成绩差还是考上了振华???这样开头就让我摸不着头脑,更别说路人了,你自己完全没有交代清楚,这是谁的锅?n2.简单一点都不像,一点都不像!!!剧版的简单(别跟我说改编,就这水准)性格单纯,喜欢韩叙,被打击之后迅速成长,而且怎么会对其他所谓的帅哥感兴趣???把她塑造成一个八卦女孩????人物性格塑造真的单一,且没有厚度,没有深度,就路人甲乙丙,配角完蛋。n3不仅.简单性格不对,那将年年呢?活活演成了一个小太妹,不学无术,原来她性格中的闪光点,仗义,大大咧咧,直率坦然,整部电影全都是八卦,小太妹作风,我甚至感觉有点沙雕+一点点陈雪君上身。n4.老师张平张峰最像 因为一个人,也因为演的是真的很好,盛淮南董力还不错毕竟没啥镜头n4.余淮……说不出哪里不对,就是好怪,原来的余淮是学霸,可是他自己学霸都是努力而来的,电影中全部都是体现,余淮好强,什么都会,学神一样??有一点小痞子,大哥,我求你了,很多人喜欢余淮,不仅是这些,他的物理竞赛的失败,他的颓废,哪里不是生活中我们的影子,没有天分只能自己一步步走而已,他也体贴负责。n5.成年的耿耿实在是尴尬,巨尴尬,你留一个长发就是成长了?呵呵。。你长发的样子真的一点都不像耿耿,眼里没有纯真,也不可爱。谭松韵演的耿耿,工作之后依然有当初年轻时的青涩,不然路星河也不会喜欢那么多年。她 依然未经世事 哪怕她工作了,何蓝逗演的呢?你是要走成熟女性路线吗?风尘女子路线nn6.感情突如其来没有铺垫,剧情没有铺垫!她们不是一见钟情,完全没有完整的故事线啊,影片刚开始多久就开始喜欢喜欢了???你要放糖也请你掂量掂量演员的演技,接不住剧本。nnn8.雨中尴尬,那个情节突然出现,是真的尴尬!n9,对勾变成了幸运符,真的好俗气n10n08年,你高一的相机[em]e400726[/em]这样,高三就变成了豪华单反?nn 10.何蓝逗这个女演员我一生黑,一点都不像,你真的研究了剧本吗?你会跳起来挂余淮身上?你会作死的吼?台词输出全靠吼,差点破音?耿耿她是温柔,可爱,普普通通,但她不是一个女疯子啊,不是一个靠吼的女生,她委屈但她也会保留自己的骄傲。n最后著名的晚秋高地……你一笑我蒙了,谭松韵的笑是满足的,期待的,毫不夸张的说有层次感,你……傻笑我emm?!????看到什么了你是?n nn槽点太多了,豆瓣肯定5分了会一点点降低n我真的太失望了 何蓝逗陈飞宇……n你们这部电影和胡一天的橘生淮南到时候比比谁能拿振华三部曲最差吧……
浏览快破万了哦,下面有些评论挺让我懵逼的,大家不是一眼就看出来这部电影不好吗??
那我搬搬知乎上面的
这都是热评……please尊重事实哦。
如果还觉得是我们看电影人的错,原著粉剧粉的错。。那你们还记得昨天买热搜的两位吗??
害,明明演的不好
团队的操作就挺无语de
买热搜看实时直接被嘲
我有那么一瞬间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看得不是这一个电影……
我只是说了实话……
不好就是不好
不攻击两个演员本身
只是说不适合 没那么用心
编剧错也大
不好意思,何蓝逗这个女演员是真的差
人品也差
活该被黄老师怼
破两万了
豆瓣小透明谢谢大家
影版《最好的我们》整体气质抓马化了,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狗血气息
青春影视剧已然成为市场的香饽饽,像“优爱腾”每个月都各自上新至少一部青春题材的网剧。虽然爆款的比例低了许多,但青春影视剧丝毫没有降温的趋势,一方面是,“没有人永远青春,却永远有人正青春”,这一题材永远有追随者;另一方面,青春影视剧的制作门槛低、成本低、政策风险小、收益率高。而如果是IP,那就更不容错过了。
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可以说是青春校园小说的超级IP。“振华三部曲”是以振华中学为背景的三部小说,分别是《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橘生淮南》,这三部小说分别已经改编成网剧。其中剧版《最好的我们》于2016播出,由刘昊然、谭松韵饰演男女主角,该剧播出后大获成功,当时点击率超过20亿。如果说赵薇《致青春》拉开了青春电影的帷幕,那么《最好的我们》则掀起了青春网剧的热潮,正是《最好的我们》的成功让资本注意到这一市场的广阔天地。除了《最好的我们》,剧版《你好,旧时光》于2017年播出,由李兰迪、张新成主演,而剧版《暗恋橘生淮南》也将于6月10日播出。
于6月6日起全国公映,由陈飞宇、何蓝逗主演的影版《最好的我们》,是“振华三部曲”首次搬上大银幕。影版《最好的我们》会否复制剧版的成功?
对于影版来说,原著和剧版的巨大影响力,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是,剧版粉丝基础雄厚,影版在宣发上事半功倍;问题是,剧版实在太深入人心,刘昊然的余淮、谭松韵的耿耿受到书迷的一致好评,甚至有剧迷说,不是刘昊然、谭松韵在演耿耿余淮,而仿佛是八月长安看到他俩,才写出了这样的故事。观众难免会对比,影版的压力可想而知。
首先得搞明白,八月长安的小说原著有怎样的特征?何以成为大IP?客观地评价,如果以精英文学的标准衡量,那么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也是快餐文学;但假若与同题材的快餐文学相比,那么“振华三部曲”的写作则有质感多了,至少是那种清淡可口、色香味俱全的快餐。八月长安出生于1987年,是2006年哈尔滨市的高考文学状元,她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本身文学功底就挺好的,85后的成长经历也让她小说中的细节叙述贴近80后、90后。但“振华三部曲”最与众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它的真实。
如今“真实”是一个用滥了的评价,任何青春影视剧播出时打出的宣传旗号里,一定会说反映了真实的青春云云。但并不是说主人公穿着校服、听着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纠结于文理分班等,就代表这部剧真实了。真实不仅仅是体现在服化道的细节和一些标志性的事件上,它更体现在叙事的肌理、人物的塑造上。绝大多数人的高中生活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普通,绝大多数高中生,也是普通人。因此,真实的奥秘,即“普通”。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高中生活里哪有那么多抓马的风波,学生们就是教室-食堂-宿舍/家三点一线地来回奔波,为着每日的功课、每月的月考以及发下来的成绩单愁苦。而一群普通的高中生,哪怕你智商再高,终究也就是一个还未步入社会的小屁孩,会紧张、会焦虑、会恐慌、会退缩,没有偶像剧里霸道总裁那一套一套的“英雄救美”。
八月长安很聪明,她抓住了校园生活和高中生“普通”这一特质。当然一部小说要好看,肯定不能是流水账,八月长安在普通的基础上,赋予了小说足够的戏剧性和幽默感。小说也会给读者带来言情小说小鹿乱撞的那种心动感,但这一心动是亲切的、熨帖的、似乎触手可及的,因为它是发生在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之间,能给我们带来强烈的真实感。
以小说《最好的我们》为例。单看梗概,它跟现在市面上扎堆的青春校园故事似乎没太大差别。一方是学霸,一方是学渣,俩人是同桌,从相互看不顺眼到日久生情,文理分班各种纠结,学渣为了跟学霸考上同一所大学拼命学习,结果高考时学霸出了意外,或者学霸为了跟学渣同一所学校故意“失利”,两人就此分离……
大部分故事,是按玛丽苏偶像剧或者甜宠剧的模式写的,男主角自带霸道总裁气质,如果他恰好是学霸,那么一定是雷打不动考第一,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从容淡定;而学校也好像是被《流星花园》里的英德学院“附体”了,三天两头就有各种抓马的大事发生。总之,故事的核心是男女主角轰轰烈烈一波三折的恋爱,学习主要是作为一个叙事背景。
《最好的我们》不同,它虽然讲述的是耿耿余淮“耿耿于怀”的故事,但主线仍旧是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校园生活;耿耿余淮相互喜欢,是学习之余喜欢,而不是喜欢之余学习。小说也没有那种夸张甜腻的撒糖,哪怕俩人其实已经暗生情愫,但余淮对于耿耿依旧是“一小部分时间施以援手,大部分时间落井下石”。学生嘛,主业总归是埋头苦学。
最为关键的是,小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有弱点的男主角。余淮虽然是学霸,但不是那种天才般的学神,稍不留神他的名次会往下掉,竞赛会落榜;余淮虽然自称“小爷”,看上去如此开朗、活泼、无所畏惧,可实际上他“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考不好了就会怀疑自我的少年”,他也会畏惧、会怀疑、会自卑、会逃避。
剧版《最好的我们》之所以赢得高口碑,根本在于它充分还原了小说中那一份真实与普通,还原了一个虽然闪闪发亮,但也有弱点的少年余淮。影版若想保持原著的精髓,改编也得遵循这一个大方向。
剧版《最好的我们》有24集,但影版只有110分钟,大概网剧3集的篇幅,这意味着影版必须大量删减。该如何删减,是影版面对的最大的挑战。
如此短的篇幅里,既要拍出平淡真实的学习日常,又要充分反映耿耿余淮的情感累积,是蛮有难度的。可惜啊,影版采取的编剧策略是最简单的那一种:删除小说中那些普通的、日常的部分,保留那些具有冲突性的情节,并予以放大。
编剧的出发点是为了保障戏剧性和可看性,只是整个故事的内核由此也转向玛丽苏偶像剧了,电影中耿耿余淮的主要任务好像是谈恋爱,到处都有宠溺的细节;两个人的情感进展神速,也有偶像剧里那种抓马型的起冲突的情节。就比如小说中,余淮的妈妈家长会后请求老师不要让余淮与耿耿同桌,耿耿也没受太大伤害,事后还偷偷向林杨打听余淮与初中同桌的故事;到了电影中,这个冲突被放大,耿耿生气暴走,直接走进有人正在打球的篮球场,余淮则在一旁大喊。
也就是说,影版《最好的我们》整体气质抓马化了,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狗血气息。何蓝逗版耿耿,与谭松韵版耿耿各有千秋,但陈飞宇版的余淮,就比刘昊然版余淮逊色不少。陈飞宇也非常帅气,少年感也非常足,奈何大部分时候稍显僵硬,欠缺那么一点灵动;当然这也怪剧本,一开始没有表现出余淮的弱点,家庭变故后他突然的“堕落”也就显得欠缺说服力。
应该说明的是,从剧本改编角度看,影版《最好的我们》并不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上映后市场境遇也会不成功。影版《最好的我们》的起承转合,跟之前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有点像,虽然一部是校园爱恋最终大团圆,一部以悲剧收场,但两部电影都特别适合现在以及曾经的高中女生边看边哭。《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目标受众,与《最好的我们》是重叠的,前者虽然口碑惨淡但票房近10亿元,影版《最好的我们》口碑是没太大指望了,祝愿它票房好运吧。
——版权属于澎湃新闻——
补评一下:我认为国内青春片可以不用一直勇敢追爱了,大家都经历过学生时期,暗恋过多少同桌多少隔壁班同学也都很清楚,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都只是一个偷偷隐藏心事却又假装大大咧咧的青春期男孩女孩,我不需要勇敢张扬的、肆意乱叫青春美好我真舍不得的青春片了,那太虚假了,我没办法从里面得到个人情感上的共鸣了,因为我们从始至终就不会是校园里张扬青春的人。我只想要一部很清淡的却总在细微处让我流泪想起青春苦涩与暗自欣喜的电影,这样的电影是需要电影工作者从上到下细细打磨的,是良心制作还是敷衍了事,其实我们心里清楚。
——————————
复盘一下《最好的我们》电影版吧,总之不论是书粉还是青春片热爱者,都十分不推荐去看这部电影。nn这部电影成为我第一部看十分钟就不耐烦想离开的电影,但为了能够相对客观地批评这部电影,我坚持坐到了最后。也是佩服我自己。nn从电影叙事上来讲,也不提小说的漫长叙事,整个叙事和情感表达就是支离破碎的,几乎没有一个情感点可以触动,每一个情感开始得莫名其妙也高潮得莫名其妙。n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弊病在于它贪图省事,不动脑筋扁平化叙事,任何需要揣摩的、需要让观影者领悟的细微情感变化都直接省略,也许是因为这部电影建立在极度有共鸣感的青春小说基础上,所以电影制作者一方面仗着原著而省略情感变化的细节,另一方面又因为这些细节太过耗时难处理而选择放弃进行模板化的扁平处理。所以整个电影都像是把观众当猴子耍逗着玩,以为观众看不出来,以为观众会流泪,以为观众会共鸣感动,包括雨中男同学给叶展颜弹吉他唱歌告白,我被这个电影里同学的欢呼围观与尖叫给白痴到了,只想翻白眼。nn总之,这一点都不是一部诚意之作。这部电影看完,我真正感到遗憾,电视剧电影好坏都已经拍完了,再也不可能有另外的《最好的我们》了,一种青春的形式再也不可能以“最好的我们”来展示了,然而展示出来的版本又实在是令人有些(。)nn电影开头那会说,余淮他狡诈尖酸刻薄,这是耿耿吐槽他的话,像是在一开始设定欢喜冤家套路,实在是过于模板化了,一开始就套进了一般青春片的叙事里。随后简单和贝塔说,余淮啊,令女生尖叫(大致就是这意思)。我看着电影,就在一直否定,不是的不是的,余淮不是那样的男孩,不是王大陆演的那种类型男孩,也不是江直树的那种男孩,也不是最近青春剧流行的高冷面瘫男。余淮不是令女生尖叫的那种男孩,他真的相当常见,成绩好一点脑子聪明一点的男孩,很接地气很会开玩笑,作业写得很快上课可以不怎么听,成绩很不错却也不是年级里最最突出的那些,在男孩和女孩里都受欢迎。是一种明知他耀眼却也不刺眼的光芒,八月长安说是“蓄着太阳能”。nn所以从陈飞宇这个选角开始就错了,陈飞宇太不接地气,他不像是能够融入人群插科打诨的人,甚至他在电影中的表现都像是从来没有做过普通男高中生(一种感觉猜测啊,不知道他的学习经历),上课坐姿就不像一个深谙应试教育之道并在其间混得如鱼得水(上课睡觉,有自己的学习节奏)的男高中生样。nn余淮这个人物,其实有点直男的。他绝对不会做出给耿耿剥了一整盘龙虾这种不符合纯情直男高中生的行为,也不会直接对着受伤的耿耿说“从今天起,就让小爷我罩着你”这种话。我觉得余淮是羞于去表达这些的,就算是要说,也只会假装心不在焉地说一-句“小爷我一直都在”,而不是有点正经地有些温柔地说这句话。nn耿耿这个人物,看着大大咧咧其实很羞涩的。她也不可能这么肆无忌惮有恃无恐,就像是早已熟知彼此心意。她其实一直诚惶诚恐,在各种事物之间矛盾纠结,也从不会如此对余淮如此笃定。nn他们之间原本就是《流水混账》,本就是细水长流的同桌故事,日子一天天浪费过去,竟然也就自得其乐开心得不得了,哪怕是有各种沮丧和失意,“我不幸是世界上最不快乐的那种人,没能力,却有上进心;没天赋,却有梦想;越努力,越难过。”这样的耿耿和“嬉皮笑脸地随手摘取你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够到的神仙果,然后却表现出并不是很稀罕的态度”的余淮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可还是觉得“青春浪费在你身上”,也真是值得的一件事。这样的日子又怎么会去如此热烈和直接地表达情感呢,怎么余淮就会去说“我也有个喜欢的女孩,我也想在舞台上唱歌给她听”这种话呢。这个故事真的不是电影里刻意煽情地演唱《勇气》一样勇敢,这不是一个勇敢追爱的故事,他们会会绝口不提喜欢,各自隐藏着继续同桌生活。
“逼仄拥挤的青春里,他送我一程,然后转身踏上自己的旅程。他的世界很大,路很长,很遥远,我只能站在自家门口,独守着小小的天地,目送他离开。他活着,便精彩。”这才是这个故事人物的内核。如果不是一种童话式的七年后结局,这个故事就是遗忘在时间里的青春,慢慢消逝淡去,却也留下些印记影响着。
n这就是有一点点乏善可陈的青春,乏善可陈的耿耿,还有一个其实挺普通的余淮。nn
苏醒
蝴蝶:成人世界
我要我们在一起
解禁男女
密爱
恋恋笔记本
1980年代,北京。外贸公司业务员田丹(高飞...
播放指数:4784℃
我从来没想过,有一天我会给一部青春爱情片打四星。
其实《最好的我们》倒也没好到那个程度。说到底,现今大部分青春片不过都是《致青春》套路的延续,依然走不出“上学时两小无猜→长大后各奔东西→同学聚会重逢,感情死灰复燃”的固定模式。甚至连色调,也永远是上学时的“回忆黄”和长大后的“现实灰”两种。
如果这片子只有这些,别说打四星,我连星都不会打。
但不同的是,这片子有一个人:耿耿。
已经很久没有在中国大银幕上看到让我如此心动的少女角色了。
“你叫余淮啊,我就叫耿耿。”说这话的时候,耿耿眼睛斜斜瞟着这个胳肢窝都比自己高的男生,话说得吞吞吐吐的。在他的面前介绍自己,也许是她这辈子做的最大胆的事。
就算大胆,在余淮伸出手的时候,她依然不知所措,姐妹过来叫她,她转身就跑了。
在后面的日子里,余淮面前的耿耿,永远是一副没自信的样子。
她蘑菇头,个不高,单眼皮,学渣,一张胖嘟嘟的小圆脸,跑起来歪歪扭扭的。而余淮是学霸,是只要他上篮球场,场边就注定有一圈女生的存在,光是站在那里,就自带光芒。
她不敢相信余淮会喜欢自己,甚至就算坐在了他自行车的后座,她都不敢触碰他的衣角,甚至在天台上被深情凝视,她都要把头别到一边。她喜欢拍照,相机里全都是余淮,但被他看到,还是要气呼呼地说:“拍得不好看,我都删了!”
唯一敢放肆自己的时候,就是深夜在自己的小屋里,对着幻想中的余淮偷偷傻乐。
这样的耿耿,像极了我大学时的一个女同学。
像耿耿一样,她经常自卑于自己的小圆脸,不如校花般妖冶绽放。成绩也一般般,在那个学习好就是有魅力的时代,她没有什么闪光的资本。她喜欢打篮球,但白天的球场属于男生们,和男生们的长发女友,只有在夜里,她才敢偷偷地一个人跑到操场投篮。
她不相信这个世界上会有人喜欢她。
但是她笑起来很好看,像是初雪后的早晨;她一直很努力地对所有人都好,像是夏天吹过湖岸的轻风;她总能想办法让自己开心,就算是哭,她也不会把脸高高抬起,让别人看见她哭。
就像电影里的耿耿,班主任在黑板上写下分别的日期时,她用大拇指狠狠刮着眼睛,不让眼泪掉下来。
也许你猜到了,我喜欢这个女同学。
虽然我没余淮帅,但起码我比余淮勇敢——她就是我的初恋。
耿耿这样的姑娘,其实真挺多的。她们是班里不起眼的那个,她们自己小小的喜怒哀乐,不是全班人的谈资,而是她们自己的秘密。
她本不应该是青春片的女主角,青春片是属于那些好看的人的,属于他们张扬激烈的青春,属于他们被全校瞩目的青春。
但是耿耿,才是青春最真实的样子。
但耿耿绝对不是一个简单的姑娘。
高二文理分班,耿耿本是一个最怕数学的理科学渣,按理说学文是板上钉钉的事。而且像耿耿这么怂的人,让她去理科班挨虐,可能会要了她的命吧?
但因为余淮选了理科班,所以耿耿就一定要去。
重新坐在余淮身边的时候,耿耿的眼里全是坚定,嘴角轻轻上扬。她一字一顿地跟余淮说:
“余淮,我想一直做你的同桌。”
余淮被吓到了,眼前的这个姑娘他似乎从来不认识。
姐妹对耿耿说:“男人就像猴子,猴子永远喜欢摘桃子,不喜欢捡桃子。”耿耿说:“我不要做被他捡的桃子,我要长得高高的,让他够。”
她做到了。她不再是曾经的学渣,她考上了美国的名校。
在高考前的一晚,余淮最后一次送耿耿回家。他心事重重,耿耿看得出来。余淮那句藏了三年的话最终也没说出口,耿耿也不逼问,她只说了一句:“我等你。”
故事到这里,余淮和耿耿的身份发生了奇妙的转换,过去笼罩在余淮身上的那些光,似乎全都被耿耿的光淹没。
耿耿这样的姑娘,从来就不是胆小鬼,她们可以很强大,为了自己爱的人。
在我看来,这样的姑娘,就像是金子一般。
再写下去,我可能就要陷进回忆里出不来了,所以,就写到这。
耿耿是国产青春片女主角中的异类,我写这篇,不为了夸这个电影,只为她。
你是耿耿吗?你的身边,有耿耿吗?
6月7日,高考。
6月6日,《最好的我们》电影版上映。
占据了无数九零后一整个青春回忆的《最好的我们》,最终还是从一本写满文字只能靠想象的书变成一部24集的网剧再浓缩成110分钟的电影。
表现怎么样?
豆瓣,6.0。
虽然分数刚刚及格,但对比很多青春片,竟然还算不错?
况且,端午节期间其他几部电影的表现,似乎也不怎么样。
可以算是骑虎并降。
并且,作为整个端午假期唯一一部青春题材的电影,可能会成为刚刚经历过高考的同学们的电影首选。
可能就像几年前的....《小时代》?
当然,比也不能这么比。
毕竟在大家的心中,至少在条姐的心中,八月长安和郭敬明是完全不同的。
虽然同写青春,但八月长安的书就像是白月光,既美好让人向往,又平淡有共鸣感,不是疼痛青春,也不是心灵鸡汤式的忠告,看她的书,嘴角总是会不经意间上扬。
而郭敬明的书就是,狗血狗血狗血,《小时代》更是集各种青春故事之大成,同居怀孕,堕胎撞车,偷情绝症全占全了。
社会社会。
来说回《最好的我们》。
《最好的我们》是八月长安“振华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剩下的两部是《你好,旧时光》和《暗恋·橘生淮南》)
主角,耿耿和余淮。
她叫耿耿,他叫余淮,耿耿余淮,耿耿于怀。
很巧很特别。
而2016年谭松韵和刘昊然版的耿耿和余淮更是特别,看剧时就像是把中学时的快乐活生生的从记忆中拉扯出来,和他们一起追忆往昔。
要说选角,简直100%成功。
原著里描述余淮的片段是这样写的,“乍一看不是很帅的那一种,眼睛小小的,但仔细看,尖尖的虎牙笑起来还是一副很可爱的模样”,刘昊然就是完全符合。
谭松韵更是一副邻家少女的傻傻模样。
俩人的互动一个摸摸头的小动作就能撩的旁边的剧主不停嘤嘤嘤。
就算加了个原著中本来没有的路星河,也完全不会违和。
最后豆瓣评分8.9,这大概就是最迷人的青春,像极了我们一起度过的青春。
网友更是说“刘昊然之后再无余淮”“青春欠我们一个余淮”。
因为有珠玉在前,所以不光是剧主,条姐听说要改变成电影版的时候内心也是拒绝的。
果然,没有辜负条姐的“期待”。
失望。
就算前前后后的姐妹都泣不成声,条姐我内心还是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从剧情到人物,看的是崩溃的。
电影改编,和以往的电视剧改编,最显著的差别就是时长。
俩人平淡的学习日常,情感上的转变,确实不可能像电视剧一样循序渐进,是蛮有难度的。
不过,电影竟然选择了最无脑的一种:普通?日常?统统不要,戏剧性的爱情部分才是他们的最爱。
并且,为了突出通稿中的“这是属于耿耿和余淮两个人的故事”,自杀式的对其他重要的人物关系删删减减,甚至做出颠覆性的改变。
比如蒋年年,贝塔。
当二流子贝塔出现的那一刹那,我简直想骂街。
贝塔是女汉子,但她不是小混混好吗。
头上梳个哪吒头,编着五颜六色的小辫子,还带着街边五毛钱的彩色小卡子,手上还带着更low的手环。
嘴里嚼着口香糖感觉下一秒就要把口香糖吐对方脸上。
再流里流气的搭着耿耿和简单的肩膀说:“知道为什么我们会是好姐妹吗?因为我们仨成绩最差,我们以后就要做——垫底姐妹花!”
???你没问题吧???
且不说这是贝塔和耿耿第一次见面,就算俩人已经熟悉,耿耿才不是那种想要垫底的人,她虽然成绩不好,但一直很努力。
再比如简单。
没有了韩叙的简单,变成了没头脑。
整天只会和贝塔一起撮合耿耿和余淮。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是把耿耿都改了。
原著中的耿耿,是单亲家庭的孩子,并且已经有了一个重组家庭。
单亲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并非可有可无。
耿耿初入振华时,父亲刚刚再婚,她变得无依无靠,不管是和父亲还是和母亲都非常生疏,有多生疏呢?大概就是自己的妈妈来看她进门时她都要说一句:“妈,你怎么来了?”
这让耿耿突然觉得,自己的家庭不是完整的,而是已经朝三个方向渐行渐远。
她急需找一根稻草抓住,保证自己不会掉下去。
这时,她遇到了余淮,恰好余淮就是那个最温暖的陌生人,对她说着,我们做同桌吧,俩人的好感就是从这里开始。
到了影版,不仅这个重要的设定被咔嚓减掉,第一次的相遇还变成了那种最烂俗,最抓马的情节。
俩人在红榜前相遇,砰,好甜好甜的一米八几和一米六的最萌撞击。
转头的一瞬间,女主(我都不想叫她耿耿)就以一种“哇,他好帅”的花痴眼光看着男主(我也不想叫他余淮)。
而男主这时的装扮,很酷,脖子上是头戴式大耳机,单肩背包。
然后邪魅一笑,“你看,我左边那个人,叫耿耿,我们连在一起就是耿耿于怀”。
女主这时眼神故意的闪躲,并且愣了几秒,其实心里在说“啊,天哪天哪,我们也太有缘分了吧”,然后说出“我,我就叫耿耿”。
接着,男主伸手“以后我们就是同学啦”,哦,这莫名其妙的握手梗.....
好了,下面就请各种欣赏“一无是处的花痴学渣和无所不能的情场高手”之间的爱情故事。
摇身一变,从学习之余的喜欢变成了喜欢之余的学习。
什么你在教室我要故意靠着你。(还被当成了彩蛋,我惊了)
什么你在天台我给你戴耳机。
什么你在合唱队伍里我看着你给你唱《勇气》。
果然,还是梁静茹给了他们《勇气》。
一切情节都进展得如此神速,仿佛是原作按了10倍速的快进在播放。
又好像是一只一百分钟的MV,主题来自一本同名小说,叫最好的我们,或者干脆就叫,耿耿余淮传。
MV中反复出现的让人涕泗横流的句子——
“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后来的我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们之间隔着一整个青春。”
会有人问,这就是原作最戳心的台词啊。
没错,这是经典,不过用在影版里,简直就是无病呻吟。
我看不到那时余淮的好,只看到一个狂拽酷炸的社会气“小爷”。
我也完全看不到能让耿耿崇拜的地方,只看到了两人通过各种手段疯狂想早恋,耿耿好像随时都能陷入爱河。
我也同样不觉得后来的耿耿是最好的耿耿,耿耿能变得更好,是因为她从小就喜欢摄影,而不是在高中脖子上挂个相机随便咔咔两下,长大后换身职业装,说自己是开了个工作室就是优秀。
最后终于要说到选角了。
余淮的扮演者陈飞宇,陈凯歌的儿子。
翻了翻评论,有朋友是这么说的——
呵呵,什么没有复制刘昊然的风格,什么诠释了一个不一样的余淮。
对,所有的都可以用一句话解释,因为他演的是吴亦凡!!
从《将夜》开始,陈飞宇就被称为“低配版吴亦凡”。
这到底是侮辱了吴亦凡还是不看好陈飞宇?
首先戏外,在拍时尚感的大片时,他的时尚感就不如吴亦凡。
其次,戏内,在管理面部表情方面,陈飞宇还不如吴亦凡。
陈飞宇的表情,大概是眉毛之下全无表情。
而我们的吴亦凡,至少他在说“菩萨知不知道我心里有多难过”时,脸上还是在用力笑的....
而这次,陈飞宇确实变了,变得越来越朝吴亦凡靠拢了。
长相,声音,动作,让我频频跳戏,好几个瞬间,甚至怀疑自己看到了《致青春》中的吴亦凡。
哼、哈、切、抬下巴,本人天下第一帅。
余淮不是这样的。
我心中的余淮应该是一个虽然没有完美无缺,但仍旧一路拼搏的,身边的你或者我。
而不是一个不用努力就第一的学霸,一个只会撩来撩去的情圣。
影版《最好的我们》,看似书中的很多梗都放了进去,通过零零碎碎的画面将它们粘合在一起,却成了四不像。
耿耿余淮的感情没有了根深蒂固的铺垫,那么七年后如何能做到那样的耿耿于怀?
哎,唯一触动到我的大概就是万年不变的张平老师。
当他在黑板上写下“高考倒计时4天”时,终于把我们带回了那个熟悉的“振华中学”,那个属于你我的高中。
这一段,不容置疑,刚高考完的同学肯定比条姐这个离开高中好多年的感觉还要深刻。
不过,总体来说,这不再是那个属于耿耿和余淮的故事了,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我们八月长安冲着去,你却给了我个郭敬明。
这合适吗?
哦,对了,友情提醒,中间有彩蛋。
第一个,好妹妹电台。
第二个,继把第三者路星河删去后,又加了个原创角色,某个在雨中嚎叫的怪胎学长.....
我只能说,想念刘昊然谭松韵。
我来说说电影版最好的我们吧,实在没忍住好奇心,虽然提前看了一下预告就有一种毁原著的感觉,如果不是因为宿舍太热我打死都不会来看的。nn一句话总结这部电影,把剧版的几个情节复制粘贴了一边(鬼,配不上复制粘贴这个词,一点都不像)你说,你改编,把它当做一个普通青春片看,我呵呵,你顶着最好的我们这个名字,顶着许多人难以忘怀的耿耿余淮,就应当负责拍出好片子,你要改编就改,问题是整个电影仿佛流水账一样,人物不立体,剧情没有冲击性,选人尤其是女主几乎完全错误。被剧版吊打,同时也毁原著……n1,耿耿考上振华完全是运气,当年中考只考了语文数学,结果你倒好什么都不交代,就说她成绩差还是考上了振华???这样开头就让我摸不着头脑,更别说路人了,你自己完全没有交代清楚,这是谁的锅?n2.简单一点都不像,一点都不像!!!剧版的简单(别跟我说改编,就这水准)性格单纯,喜欢韩叙,被打击之后迅速成长,而且怎么会对其他所谓的帅哥感兴趣???把她塑造成一个八卦女孩????人物性格塑造真的单一,且没有厚度,没有深度,就路人甲乙丙,配角完蛋。n3不仅.简单性格不对,那将年年呢?活活演成了一个小太妹,不学无术,原来她性格中的闪光点,仗义,大大咧咧,直率坦然,整部电影全都是八卦,小太妹作风,我甚至感觉有点沙雕+一点点陈雪君上身。n4.老师张平张峰最像 因为一个人,也因为演的是真的很好,盛淮南董力还不错毕竟没啥镜头n4.余淮……说不出哪里不对,就是好怪,原来的余淮是学霸,可是他自己学霸都是努力而来的,电影中全部都是体现,余淮好强,什么都会,学神一样??有一点小痞子,大哥,我求你了,很多人喜欢余淮,不仅是这些,他的物理竞赛的失败,他的颓废,哪里不是生活中我们的影子,没有天分只能自己一步步走而已,他也体贴负责。n5.成年的耿耿实在是尴尬,巨尴尬,你留一个长发就是成长了?呵呵。。你长发的样子真的一点都不像耿耿,眼里没有纯真,也不可爱。谭松韵演的耿耿,工作之后依然有当初年轻时的青涩,不然路星河也不会喜欢那么多年。她 依然未经世事 哪怕她工作了,何蓝逗演的呢?你是要走成熟女性路线吗?风尘女子路线nn6.感情突如其来没有铺垫,剧情没有铺垫!她们不是一见钟情,完全没有完整的故事线啊,影片刚开始多久就开始喜欢喜欢了???你要放糖也请你掂量掂量演员的演技,接不住剧本。nnn8.雨中尴尬,那个情节突然出现,是真的尴尬!n9,对勾变成了幸运符,真的好俗气n10n08年,你高一的相机[em]e400726[/em]这样,高三就变成了豪华单反?nn 10.何蓝逗这个女演员我一生黑,一点都不像,你真的研究了剧本吗?你会跳起来挂余淮身上?你会作死的吼?台词输出全靠吼,差点破音?耿耿她是温柔,可爱,普普通通,但她不是一个女疯子啊,不是一个靠吼的女生,她委屈但她也会保留自己的骄傲。n最后著名的晚秋高地……你一笑我蒙了,谭松韵的笑是满足的,期待的,毫不夸张的说有层次感,你……傻笑我emm?!????看到什么了你是?n nn槽点太多了,豆瓣肯定5分了会一点点降低n我真的太失望了 何蓝逗陈飞宇……n你们这部电影和胡一天的橘生淮南到时候比比谁能拿振华三部曲最差吧……
浏览快破万了哦,下面有些评论挺让我懵逼的,大家不是一眼就看出来这部电影不好吗??
那我搬搬知乎上面的
这都是热评……please尊重事实哦。
如果还觉得是我们看电影人的错,原著粉剧粉的错。。那你们还记得昨天买热搜的两位吗??
害,明明演的不好
团队的操作就挺无语de
买热搜看实时直接被嘲
我有那么一瞬间都怀疑自己是不是看得不是这一个电影……
我只是说了实话……
不好就是不好
不攻击两个演员本身
只是说不适合 没那么用心
编剧错也大
不好意思,何蓝逗这个女演员是真的差
人品也差
活该被黄老师怼
破两万了
豆瓣小透明谢谢大家
影版《最好的我们》整体气质抓马化了,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狗血气息
青春影视剧已然成为市场的香饽饽,像“优爱腾”每个月都各自上新至少一部青春题材的网剧。虽然爆款的比例低了许多,但青春影视剧丝毫没有降温的趋势,一方面是,“没有人永远青春,却永远有人正青春”,这一题材永远有追随者;另一方面,青春影视剧的制作门槛低、成本低、政策风险小、收益率高。而如果是IP,那就更不容错过了。
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可以说是青春校园小说的超级IP。“振华三部曲”是以振华中学为背景的三部小说,分别是《你好,旧时光》《最好的我们》《橘生淮南》,这三部小说分别已经改编成网剧。其中剧版《最好的我们》于2016播出,由刘昊然、谭松韵饰演男女主角,该剧播出后大获成功,当时点击率超过20亿。如果说赵薇《致青春》拉开了青春电影的帷幕,那么《最好的我们》则掀起了青春网剧的热潮,正是《最好的我们》的成功让资本注意到这一市场的广阔天地。除了《最好的我们》,剧版《你好,旧时光》于2017年播出,由李兰迪、张新成主演,而剧版《暗恋橘生淮南》也将于6月10日播出。
于6月6日起全国公映,由陈飞宇、何蓝逗主演的影版《最好的我们》,是“振华三部曲”首次搬上大银幕。影版《最好的我们》会否复制剧版的成功?
对于影版来说,原著和剧版的巨大影响力,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是,剧版粉丝基础雄厚,影版在宣发上事半功倍;问题是,剧版实在太深入人心,刘昊然的余淮、谭松韵的耿耿受到书迷的一致好评,甚至有剧迷说,不是刘昊然、谭松韵在演耿耿余淮,而仿佛是八月长安看到他俩,才写出了这样的故事。观众难免会对比,影版的压力可想而知。
首先得搞明白,八月长安的小说原著有怎样的特征?何以成为大IP?客观地评价,如果以精英文学的标准衡量,那么八月长安的“振华三部曲”也是快餐文学;但假若与同题材的快餐文学相比,那么“振华三部曲”的写作则有质感多了,至少是那种清淡可口、色香味俱全的快餐。八月长安出生于1987年,是2006年哈尔滨市的高考文学状元,她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本身文学功底就挺好的,85后的成长经历也让她小说中的细节叙述贴近80后、90后。但“振华三部曲”最与众不同的地方,还在于它的真实。
如今“真实”是一个用滥了的评价,任何青春影视剧播出时打出的宣传旗号里,一定会说反映了真实的青春云云。但并不是说主人公穿着校服、听着那个年代的流行歌曲、纠结于文理分班等,就代表这部剧真实了。真实不仅仅是体现在服化道的细节和一些标志性的事件上,它更体现在叙事的肌理、人物的塑造上。绝大多数人的高中生活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普通,绝大多数高中生,也是普通人。因此,真实的奥秘,即“普通”。
在高考的指挥棒下,高中生活里哪有那么多抓马的风波,学生们就是教室-食堂-宿舍/家三点一线地来回奔波,为着每日的功课、每月的月考以及发下来的成绩单愁苦。而一群普通的高中生,哪怕你智商再高,终究也就是一个还未步入社会的小屁孩,会紧张、会焦虑、会恐慌、会退缩,没有偶像剧里霸道总裁那一套一套的“英雄救美”。
八月长安很聪明,她抓住了校园生活和高中生“普通”这一特质。当然一部小说要好看,肯定不能是流水账,八月长安在普通的基础上,赋予了小说足够的戏剧性和幽默感。小说也会给读者带来言情小说小鹿乱撞的那种心动感,但这一心动是亲切的、熨帖的、似乎触手可及的,因为它是发生在你我这样的普通人之间,能给我们带来强烈的真实感。
以小说《最好的我们》为例。单看梗概,它跟现在市面上扎堆的青春校园故事似乎没太大差别。一方是学霸,一方是学渣,俩人是同桌,从相互看不顺眼到日久生情,文理分班各种纠结,学渣为了跟学霸考上同一所大学拼命学习,结果高考时学霸出了意外,或者学霸为了跟学渣同一所学校故意“失利”,两人就此分离……
大部分故事,是按玛丽苏偶像剧或者甜宠剧的模式写的,男主角自带霸道总裁气质,如果他恰好是学霸,那么一定是雷打不动考第一,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从容淡定;而学校也好像是被《流星花园》里的英德学院“附体”了,三天两头就有各种抓马的大事发生。总之,故事的核心是男女主角轰轰烈烈一波三折的恋爱,学习主要是作为一个叙事背景。
《最好的我们》不同,它虽然讲述的是耿耿余淮“耿耿于怀”的故事,但主线仍旧是平平淡淡、波澜不惊的校园生活;耿耿余淮相互喜欢,是学习之余喜欢,而不是喜欢之余学习。小说也没有那种夸张甜腻的撒糖,哪怕俩人其实已经暗生情愫,但余淮对于耿耿依旧是“一小部分时间施以援手,大部分时间落井下石”。学生嘛,主业总归是埋头苦学。
最为关键的是,小说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有弱点的男主角。余淮虽然是学霸,但不是那种天才般的学神,稍不留神他的名次会往下掉,竞赛会落榜;余淮虽然自称“小爷”,看上去如此开朗、活泼、无所畏惧,可实际上他“不过是一个十几岁的、考不好了就会怀疑自我的少年”,他也会畏惧、会怀疑、会自卑、会逃避。
剧版《最好的我们》之所以赢得高口碑,根本在于它充分还原了小说中那一份真实与普通,还原了一个虽然闪闪发亮,但也有弱点的少年余淮。影版若想保持原著的精髓,改编也得遵循这一个大方向。
剧版《最好的我们》有24集,但影版只有110分钟,大概网剧3集的篇幅,这意味着影版必须大量删减。该如何删减,是影版面对的最大的挑战。
如此短的篇幅里,既要拍出平淡真实的学习日常,又要充分反映耿耿余淮的情感累积,是蛮有难度的。可惜啊,影版采取的编剧策略是最简单的那一种:删除小说中那些普通的、日常的部分,保留那些具有冲突性的情节,并予以放大。
编剧的出发点是为了保障戏剧性和可看性,只是整个故事的内核由此也转向玛丽苏偶像剧了,电影中耿耿余淮的主要任务好像是谈恋爱,到处都有宠溺的细节;两个人的情感进展神速,也有偶像剧里那种抓马型的起冲突的情节。就比如小说中,余淮的妈妈家长会后请求老师不要让余淮与耿耿同桌,耿耿也没受太大伤害,事后还偷偷向林杨打听余淮与初中同桌的故事;到了电影中,这个冲突被放大,耿耿生气暴走,直接走进有人正在打球的篮球场,余淮则在一旁大喊。
也就是说,影版《最好的我们》整体气质抓马化了,甚至有那么一点点狗血气息。何蓝逗版耿耿,与谭松韵版耿耿各有千秋,但陈飞宇版的余淮,就比刘昊然版余淮逊色不少。陈飞宇也非常帅气,少年感也非常足,奈何大部分时候稍显僵硬,欠缺那么一点灵动;当然这也怪剧本,一开始没有表现出余淮的弱点,家庭变故后他突然的“堕落”也就显得欠缺说服力。
应该说明的是,从剧本改编角度看,影版《最好的我们》并不成功,但这并不意味着电影上映后市场境遇也会不成功。影版《最好的我们》的起承转合,跟之前的《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有点像,虽然一部是校园爱恋最终大团圆,一部以悲剧收场,但两部电影都特别适合现在以及曾经的高中女生边看边哭。《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的目标受众,与《最好的我们》是重叠的,前者虽然口碑惨淡但票房近10亿元,影版《最好的我们》口碑是没太大指望了,祝愿它票房好运吧。
——版权属于澎湃新闻——
补评一下:我认为国内青春片可以不用一直勇敢追爱了,大家都经历过学生时期,暗恋过多少同桌多少隔壁班同学也都很清楚,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都只是一个偷偷隐藏心事却又假装大大咧咧的青春期男孩女孩,我不需要勇敢张扬的、肆意乱叫青春美好我真舍不得的青春片了,那太虚假了,我没办法从里面得到个人情感上的共鸣了,因为我们从始至终就不会是校园里张扬青春的人。我只想要一部很清淡的却总在细微处让我流泪想起青春苦涩与暗自欣喜的电影,这样的电影是需要电影工作者从上到下细细打磨的,是良心制作还是敷衍了事,其实我们心里清楚。
——————————
复盘一下《最好的我们》电影版吧,总之不论是书粉还是青春片热爱者,都十分不推荐去看这部电影。nn这部电影成为我第一部看十分钟就不耐烦想离开的电影,但为了能够相对客观地批评这部电影,我坚持坐到了最后。也是佩服我自己。nn从电影叙事上来讲,也不提小说的漫长叙事,整个叙事和情感表达就是支离破碎的,几乎没有一个情感点可以触动,每一个情感开始得莫名其妙也高潮得莫名其妙。n我觉得这部电影的弊病在于它贪图省事,不动脑筋扁平化叙事,任何需要揣摩的、需要让观影者领悟的细微情感变化都直接省略,也许是因为这部电影建立在极度有共鸣感的青春小说基础上,所以电影制作者一方面仗着原著而省略情感变化的细节,另一方面又因为这些细节太过耗时难处理而选择放弃进行模板化的扁平处理。所以整个电影都像是把观众当猴子耍逗着玩,以为观众看不出来,以为观众会流泪,以为观众会共鸣感动,包括雨中男同学给叶展颜弹吉他唱歌告白,我被这个电影里同学的欢呼围观与尖叫给白痴到了,只想翻白眼。nn总之,这一点都不是一部诚意之作。这部电影看完,我真正感到遗憾,电视剧电影好坏都已经拍完了,再也不可能有另外的《最好的我们》了,一种青春的形式再也不可能以“最好的我们”来展示了,然而展示出来的版本又实在是令人有些(。)nn电影开头那会说,余淮他狡诈尖酸刻薄,这是耿耿吐槽他的话,像是在一开始设定欢喜冤家套路,实在是过于模板化了,一开始就套进了一般青春片的叙事里。随后简单和贝塔说,余淮啊,令女生尖叫(大致就是这意思)。我看着电影,就在一直否定,不是的不是的,余淮不是那样的男孩,不是王大陆演的那种类型男孩,也不是江直树的那种男孩,也不是最近青春剧流行的高冷面瘫男。余淮不是令女生尖叫的那种男孩,他真的相当常见,成绩好一点脑子聪明一点的男孩,很接地气很会开玩笑,作业写得很快上课可以不怎么听,成绩很不错却也不是年级里最最突出的那些,在男孩和女孩里都受欢迎。是一种明知他耀眼却也不刺眼的光芒,八月长安说是“蓄着太阳能”。nn所以从陈飞宇这个选角开始就错了,陈飞宇太不接地气,他不像是能够融入人群插科打诨的人,甚至他在电影中的表现都像是从来没有做过普通男高中生(一种感觉猜测啊,不知道他的学习经历),上课坐姿就不像一个深谙应试教育之道并在其间混得如鱼得水(上课睡觉,有自己的学习节奏)的男高中生样。nn余淮这个人物,其实有点直男的。他绝对不会做出给耿耿剥了一整盘龙虾这种不符合纯情直男高中生的行为,也不会直接对着受伤的耿耿说“从今天起,就让小爷我罩着你”这种话。我觉得余淮是羞于去表达这些的,就算是要说,也只会假装心不在焉地说一-句“小爷我一直都在”,而不是有点正经地有些温柔地说这句话。nn耿耿这个人物,看着大大咧咧其实很羞涩的。她也不可能这么肆无忌惮有恃无恐,就像是早已熟知彼此心意。她其实一直诚惶诚恐,在各种事物之间矛盾纠结,也从不会如此对余淮如此笃定。nn他们之间原本就是《流水混账》,本就是细水长流的同桌故事,日子一天天浪费过去,竟然也就自得其乐开心得不得了,哪怕是有各种沮丧和失意,“我不幸是世界上最不快乐的那种人,没能力,却有上进心;没天赋,却有梦想;越努力,越难过。”这样的耿耿和“嬉皮笑脸地随手摘取你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才够到的神仙果,然后却表现出并不是很稀罕的态度”的余淮相差了十万八千里,可还是觉得“青春浪费在你身上”,也真是值得的一件事。这样的日子又怎么会去如此热烈和直接地表达情感呢,怎么余淮就会去说“我也有个喜欢的女孩,我也想在舞台上唱歌给她听”这种话呢。这个故事真的不是电影里刻意煽情地演唱《勇气》一样勇敢,这不是一个勇敢追爱的故事,他们会会绝口不提喜欢,各自隐藏着继续同桌生活。
“逼仄拥挤的青春里,他送我一程,然后转身踏上自己的旅程。他的世界很大,路很长,很遥远,我只能站在自家门口,独守着小小的天地,目送他离开。他活着,便精彩。”这才是这个故事人物的内核。如果不是一种童话式的七年后结局,这个故事就是遗忘在时间里的青春,慢慢消逝淡去,却也留下些印记影响着。
n这就是有一点点乏善可陈的青春,乏善可陈的耿耿,还有一个其实挺普通的余淮。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