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乎你》并没有把俞飞鸿演的这个女人琢磨透。人生就是不停选择,在选择中获得和失去。选择了自由,失去了家庭;选择了才华,失去了爱情;选择了独立,失去了牵绊;选择了失去,失去了经历。但是相信袁元的妈妈一定和她说过:when you have nothing to lose,你一定会后悔,后悔你失去的,因为你获得的,并不是你想象的。女人怎能坚硬如斯?
P. S,从日本回来半年后我们复合,两年后再分手,又赶上我去日本,发现三十三间堂离原来的民宿并不远。而我为什么喜欢gin and tonic,只有我自己知道。
关于选择的结果
至于给两星是不是太苛刻,也不是没纠结。但是回头再看看La La Land,我觉得如果它值4星,那么《在乎你》是两星定位没有什么不妥。
La La Land这种电影,你说它好也好,坏也罢,你有没有因为某个场景忽然想起某个人?你有没有坐在影院里不住哭泣?你有没有想过进到电影里告诉女主她会失去什么的冲动?我有。最后一段突然出现的,最一开始看起来突兀,然后催人泪下的,并不存在的录像带,用一种特别粗暴的手段告诉了女主她失去了什么,可是电影也交代得非常清楚,她现实中获得了什么。告诉观众你们不必痛惜,让她再选一次,结果不会变的,让你们每个人再选一次,结果也不会变的。
La La Land和《在乎你》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用了大片笔墨渲染了年轻时爱情的美好,而《在乎你》只想让观众体会堕胎的痛苦,这个目的通过在日本短短的男女主共处是达不到的,只能显得女主矫情,不懂得珍惜获得的,总想着失去的。
一个人坐在Hilton的餐厅里就着两杯gin and tonic water和一杯白水看完了《在乎你》-2019年我最期待的一部女性题材的电影。而立之年已过,口腹之欲不减,也是惭愧。酒很好喝,电影一般。
关于女神的种种
俞飞鸿需要靠她的一己之力撑起整部电影,她再也不是《牵手》《喜福会》《爱有来生》里那个从容的俞飞鸿,她表现得很吃力。而这种吃力是由种种不合理而来的吗?
电影开头其实很不错,袁元刚刚失去了母亲,俞飞鸿的表现极其到位。她回忆起母亲时那种随时过境迁,却依然隐痛的眼神,让我想起《东方快车谋杀案》里Kenneth Branagh说 “there was someone once.”后那个经典的表情,我反反复复看了很多遍那个眼神,所谓“怅惘”,不过如斯。有一些痛,会过去,比如失恋,再爱一个人,也会淡的;但有些痛,一旦发生,就会伴随一生,每当想起,痛感都是新鲜的,时间越久就越痛,比如失去母亲,比如失去孩子。
对俞飞鸿的身份定位拿捏很准确。比如俞飞鸿工作完去一家酒店的餐厅就餐,waiter很自然端上茶说:“今天来晚了。您的茶。”不知道是不是致敬《爱有来生》里那句:“茶凉了。我再去给你续上吧。”一看就是常客了。一些35到45岁的所谓单身成功女性就是这样的。每天只去固定的几家餐厅就餐,环境要安静,饮品的质量比菜品重要,通常吃鱼和起司沙拉,每周吃一次红肉,40岁以后尝试吃纯素。还有,她们有固定的生意伙伴,朋友,和性伴侣,每天生命里来来往往人物众多,但是独处空间广大。每周去三次健身房,体重长年维持在100斤,内心坚硬,处事身段却柔软,早就从一个艺术家,文人,或者学生变成了一个生意人。这些,在电影前半个小时里,俞飞鸿统统表现到位。她的访谈桥段,她都不需要去“演”,真实还原《十三邀》里的实情实景就好了。虽然用两个爱马仕来撑场面略显没必要。她应该多用自己品牌的配饰。
Keiko出场后画面依然甜美而平静。人,在生命中的很多时候,是靠幻想活着的。小时候幻想身边有一个朋友,长大了幻想身边有一个帅到爆炸却又爱你至死的男人,老了要幻想什么我还不知道。臆想症不是一种病,是一种生存的本能,人太清醒,会死。在臆想里,人们构建的种种细节和台词,往往比现实生活还要生动,这也是为什么会有戏剧,而戏剧是那样的打动人。
电影垮下来是从袁元离开北京,来到北海道开始的,按说这是影片进入“揭秘”的高潮部分,就像《爱有来生》里最后女主望向镜子中自己一身嫁衣,哽咽凝泣的样子,前世今生种种,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应该是非常摄人心魄的。但是《在乎你》糊掉了。
到日本有错吗?没有。因为日本的环境太特殊了,它是能把“失去”诠释得刻骨铭心的地方。2014年11月初,我突然失恋后第二天独自到日本旅行,北海道的树叶已经红了,京都却还可以穿裙子。从三十三间堂出来是下午5点,天开始下小雨,我不认识回民宿的路,不会坐公交,打不到车,我就在一天中最喧嚣的时候,一个人走在京都的雨里,到一个上坡的十字路口,我看着周围,真真切切感受到什么叫做天大地大里的孤独,失去生命中第一个深爱的男人的痛排山倒海一样向我涌过来,我眼睛看到的颜色,是我无数次在日本电影电视剧中看到的打了柔光一样的色彩,我真的相信那不是一种技巧,那是真实的存在。之后去北海道,从小樽去登别,到了登别是刮着台风的夜里10点,在暴风骤雨里等了半个小时冲上去镇上的公交车,车上坐着4个看起来一共240岁,身高都不到1米5的老人,笑得和蔼,尝试和我交流,失败告终。到了镇上,我下车,司机拿了一把伞追上我用生硬的英文说:“保护自己,下次不要再这样了。”这不是电影,这是真实的日本。所以导演把女主的自我救赎安排在北海道是很合适的。
但是当女主见到前夫的一刹那,我有一种“一杯绿茶已经为你准备好”的感觉。女主在前夫错愕深情的注视中,依然平静款款而笑,仿佛是蓄意回来宣示我就是可以对你招之则来挥之即去,谁让你爱我一样。这不是绿茶是什么?两人吃饭时,大泽隆夫笑得无比自然,而女神只是在做表情,尽力让自己的“笑”不显露出自己的皱纹,透过厚厚的粉,这一点也依然很难达到,不如放肆的笑起来就好了。送给婆婆自己设计的手套也显得极其不礼貌。婆婆其实是自己追求的反对者,是造成自己所谓成功的歪打正着的因素,像一个胜利者一样送出的拜礼看起来像一种炫耀。婆婆拿着儿媳妇验孕棒的镜头略让人不适。
女主下水的一场戏本应直击人心扉,却一眼就可以识别出是在泳池里拍的。没人能在北海道冬季的水里表现的那样平静,那种受到极度刺激后的战栗女神没有表现出来。而且女神穿着棉毛裤在水下的各种pose,时而舒展,时而如胎儿般蜷缩,恕我直言,一概不美。
另外,沙扬娜拉已说,成人礼场景只能显得多余,让电影拖沓冗长。任何一部电影,说完再见,就应再见,不必狗尾续貂。
因此电影没有很好,也没有很不好,就是一般,可是俞飞鸿不应该是一般的。哪有大龄单身(假)文艺女青年不喜欢俞飞鸿的?
为什么喜欢俞飞鸿?因为女人们或许永远都不能成为林青霞和张曼玉,因为没有那个颜和命,但是如果你愿意,那么可以活成俞飞鸿。其实俞飞鸿并不高冷,她只是带着一种性冷淡风,倔强而通透。从她身上很多女人会明白:快乐是你自己觉得自己快乐,与他人无关,与金钱无关,与爱情无关,与任何除你之外的事情都无关。
多年以来俞飞鸿身上只有四种颜色:黑、白、灰、红。最惊艳的是她客串的两场戏,一场是《爱出色》中一条小黑裙和陈冲短且平静的对话。另一场是《过年好》里黑大衣红围巾夹着烟问闫妮要钱时说:“我是专栏作家,不是网络作家。”真的很飒。淡妆浓抹总相宜,在她身上岁月忽然有情。还有《太平轮》里的顾太太,戏很少,却像为她量身定制的。内心欲海翻涛,表面克制隐忍。
要说最喜欢,还是《千年敬祈》里的Yilan,她自己也说Yilan最像她本人,寡淡中让人过目不忘的美。
《在乎你》并没有把俞飞鸿演的这个女人琢磨透。人生就是不停选择,在选择中获得和失去。选择了自由,失去了家庭;选择了才华,失去了爱情;选择了独立,失去了牵绊;选择了失去,失去了经历。但是相信袁元的妈妈一定和她说过:when you have nothing to lose,你一定会后悔,后悔你失去的,因为你获得的,并不是你想象的。女人怎能坚硬如斯?
电影或许给了袁元一个选择的机会,电影开头她从洗手间出来,拿着验孕棒一样的东西,想来是她怀了雷明的孩子吧。就是因为这样,她才对放弃的女儿充满更清晰的愧疚。如果是这样,那电影还值多一星。亦舒在她的短篇里表达流产一次再不配做母亲,但是依然希望人生不必如此苛刻。
P. S,从日本回来半年后我们复合,两年后再分手,又赶上我去日本,发现三十三间堂离原来的民宿并不远。而我为什么喜欢gin and tonic,只有我自己知道。
关于选择的结果
至于给两星是不是太苛刻,也不是没纠结。但是回头再看看La La Land,我觉得如果它值4星,那么《在乎你》是两星定位没有什么不妥。
La La Land这种电影,你说它好也好,坏也罢,你有没有因为某个场景忽然想起某个人?你有没有坐在影院里不住哭泣?你有没有想过进到电影里告诉女主她会失去什么的冲动?我有。最后一段突然出现的,最一开始看起来突兀,然后催人泪下的,并不存在的录像带,用一种特别粗暴的手段告诉了女主她失去了什么,可是电影也交代得非常清楚,她现实中获得了什么。告诉观众你们不必痛惜,让她再选一次,结果不会变的,让你们每个人再选一次,结果也不会变的。
La La Land和《在乎你》最大的区别是前者用了大片笔墨渲染了年轻时爱情的美好,而《在乎你》只想让观众体会堕胎的痛苦,这个目的通过在日本短短的男女主共处是达不到的,只能显得女主矫情,不懂得珍惜获得的,总想着失去的。
另外对于年轻时的富哉和袁元的感情描述太零碎,更像告诉观众恋爱、结婚、怀孕是个错误,既然是个错误,纠正了错误的女主又何必这么纠结呢?
电影想传达的情感,我懂了,但是没有体会。
最后,《我只在乎你》这首歌真的和电影没有半点关系啊。电影可以叫《在乎你》并且和《我只在乎你》没有半点关系,何必硬拗呢?
关于男人宽容不等于男人窝囊
这个社会对女人和男人一样苛刻,女性从19世纪末开始找寻自己,到现在都处于觉醒阶段,变得更迷茫更复杂更艰难。在这个过程中,男人们的日子似乎也不好过。明明在社会中处于强势地位,却又不敢承认这种强势。敏感一些会被说成小心眼儿,自由一些就是不负责任,踏实的没情趣,有情趣的一定花,结了婚就油腻,不结婚就是妈宝,比女方强大是大男子主义直男癌,比女方稍内敛就不配活着了,要活得精致还不能娘,有男子汉气概还得兼具绅士风度,加上科学知识普及了之后生男生女生或不生都是男的背锅。小时候我特郁闷为什么我不是个男生,这样就可以不来大姨妈,轻松跑完1000米,长大了我觉得当个女的真他妈好。
这部电影也是,只问看到这篇影评的男生一个问题:
如果你的前妻年轻的时候为了自己自私的理想,选择抛弃你,不告而别,并且剥夺了你这一生有可能是唯一的一次做父亲的机会,多年后再见,你会原谅她,拥抱她,甚至依旧爱她吗?
诚然人是贱的,但是也有底线。这部电影如果让富哉从始至终都选择不原谅袁元,而袁元人这种情况依然最终选择让往事过去,原谅自己,接受事实,那么这电影可以多得两星。
为了烘托富哉的宽容大度和人性中并不存在的伟大,让男人如此“窝囊得”原谅,实在不能理解。
第一次看俞飞鸿的电影。
剪了短发的俞飞鸿更加优雅、独立,也更清冷。
在她的新片《在乎你》里,她饰演一个成功的服装设计师,袁元。
工作时,她一身黑,但黑中又富于细节变化,显得干练、摩登而优雅。
外人眼中的袁元,独立,自由,没有丈夫和孩子。
像极了俞飞鸿本人。
但事实是,袁元曾经结过婚,有过孩子。
她之所以能登顶梦想,和她当年的抉择分不开。
年轻时,她和一个日本男孩,富哉(大泽隆夫 饰)相爱,一毕业便登记结了婚。
富哉的父亲去世,袁元随他回到了北海道小镇。
富哉接管家业,成了典型的日本男人——一心扑在事业上。
袁元半被迫地成为了家庭主妇——日日和婆婆相对。
她对事业和梦想的坚持,注定她迟早会飞出这一方天地。
婆婆烧毁她的设计手稿,是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抛弃丈夫和家庭,回到国内,历经数年,终于闯出一片天地。
但母亲的去世,让她想起了这件陈年往事。
“其实这些年,我们之间,只隔了一片海。
但,却像隔了一辈子。”
回到北海道的袁元对富哉说。
富哉即使理解她,爱她,原谅她,有些事,也永远横在他们中间。
见了又能如何?
袁元不可能回来,富哉也不可能放弃家业。
何况,被抛弃,就真的可以一笔勾销么?
不可能的。
我喜欢的,是里面的人物对待岁月的方式——
平静接受,不怨不恨,知道人生无常,一切皆有因。
心怀慈悲,善待他人与事。
富有佛性。
就像片中,札幌郊外真驹内龙野陵园的那尊大佛。
佛身被穹顶遮住,只露出半个头顶,走进仰望才能见其巍峨。
北海道雪原空旷而静谧,衬得大佛格外神圣。
这尊大佛的出现,既和弥漫全片的佛性相契,也点出了袁元的心结——
越是刻意隐藏,越是难以忽视。
多年以后,她向富哉坦白了一个秘密,也是一桩罪孽——
曾经,她背着他打掉了他们的孩子。
片中,袁元的女儿惠子(木下彩音 饰)长大后来中国找她。
但我认为,那是袁元的幻想。
剧情上,除了袁元曾经打掉过孩子的事实,还存在诸多蛛丝马迹。
比如,开头,袁元说,母亲去世后,她意外收到母亲发来的短信。
这可能是袁元的臆想,也可能是她的一个愿望。
为了向死去的人吐露一个秘密。
她实在背负心结太久。
又比如,惠子几次神情变幻,如同阴晴不定的天气。
原本似乎理解了母亲的苦衷,却突然看着母亲泪崩。
袁元重回北海道后,惠子对她的态度判若两人。
最后,在惠子的成人礼上,惠子并未出现。
从情理上说,袁元在打掉孩子后,也不可能再次怀孕。
为何打胎?
因为她已不堪重负。
传统日本家庭要求妻子相夫教子,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奉献在家庭上。
袁元形容:
“那时候的我,好像被困在半空中,无法自由地飞翔,也没办法降落。”
惠子更像是袁元内心的投射。
对过去的负罪感越重,她越需要有个人来倾诉。
她幻想这个死去的孩子能原谅她,但她也知道,这是奢求。
在她自己的幻想中,惠子称她为“袁元小姐”,而不是“妈妈”。
她幻想的惠子的成人礼,惠子也不在其中。
有意思的是,最后袁元离开时,惠子却出现在了她面前。
一身和服,追赶着她的列车,一边喊着:“妈妈,妈妈。”
这里可以看作是袁元和自己的和解。
“我等这一天,很多年了。”
重新回到北海道,面对被她抛弃的人,向他们坦白、道歉。
不再回避,而是直面内心的囹圄。
即使不被原谅,也能求得解脱。
毕竟,各人有各人的罪孽,有些伤痛,是永远无法弥补的。
能被善待,已经是莫大的宽容。
话说回来,梦想与家庭,事业与孩子,如何取舍?
这真的是一道亘古难题。
俞飞鸿本人就未婚。
她出演的袁元更是为了梦想抛弃家庭,打掉孩子。
对此,俞飞鸿在采访时说:
“(袁元)在沉淀与自我反思中,做出了改变一生的选择,也是必须对自己负责到底的选择。”
为梦想出走,这不是“犯错”,只是当代女性在努力做自己。
只是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有难以两全的情况发生。
被伤害的人需要道歉,对深思熟虑之后的抉择也需要坚持。
“还好你没有留下来,不然恐怕不会这么成功。”多年之后,婆婆如是说。
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抉择了,就必须负责到底。
享受喜悦,也承受伤痛。
人生,本来好坏参半,喜忧相随。
所以,这部电影不是在说忏悔,而是在说,完成与人生的和解。
我们可以选择离开,但在离开之前,请好好告别。
最后,附上一张俞飞鸿的眼神杀——
愿你此生永不负。
(首发于 今日头条号:天涯小鸟movie)
袁元作为一个中国去日本的留学生,代价是个人巨大的天赋+几乎家庭破产。但年轻时因为爱情,也因为命运被迫跟随丈夫到日本北境雪国的一个小镇过完全没有准备过的主妇生活。小地方传统观念极强,婆婆出于惯性思维只希望这个中国儿媳能够安安分分给她儿子做贤内助,年青的丈夫根本无力支持袁元实现自我价值。我相信在许多个日子里袁元有深深的愧疚,对自己父母的栽培,对自己在日本的努力。这一切都不是为了让她在北海道相夫教子而已。这种愧疚终于侵蚀到她无法承受,就在这个时候意外发现怀孕,然后她做了许多年轻人的选择,流产后回到了中国。
她在中国的打拼起起落落,有几乎害她破产的订单,有初出茅庐一夜成名的经历,有高峰时江郎才尽的时候,更重要的是,她常年都因为堕胎这个举动,承受了巨大的愧疚和压力。许多人无法理解,为何堕过胎的人会对堕胎那么难以释怀。堕胎不是割扁桃腺,不是割肿瘤。而是真真切切地杀人。那个或大或小地胚胎在被暴力吸出子宫时是粉身碎骨的。西方许多宗教甚至法律都禁止堕胎,因为没有什么比杀人罪更大。我们真心要相信,是有许许多多人,不只是女性,都会在堕胎的阴影下度过一生。讨论这个社会问题的电影作品并不多。
袁袁每一天都会想起那个孩子,甚至会给她起了名字,会在每年她的忌日给她做漂亮裙子,会想像孩子会怎么看待她这个妈妈,想和孩子分享所有。甚至都不敢生另一个孩子来代替她。这一切在即将18年后的那天来得更重。大量的梦话和巨大到要回去北海道自溺赎罪的愧疚让她几乎了结了自己的生命。
其实那个婆婆何尝不是为这个未出生的儿孙念了一辈子,两代女人最后能和好,是因为都能懂对方的难处,也理解了对方的煎熬。
这个故事只能看,不能说。宣传的时候不能说,因为没有人要去看堕胎抑郁症的女人的故事,许多人都对这种痛苦避而不及。
我对豆瓣的低分感到非常无语,我觉得我这两个小时里被感动了,被触动了,被惊讶了,甚至回家后还心有戚戚之意。我真的觉得这部电影是好的,是美的,宣传是善意和克制的。我对低分评价表示尊重但不理解。
介绍一下和俞飞鸿老师撞脸的王菲吧,她早在怀第二个孩子李嫣的早期就检查出严重的唇腭裂,但她没有一刻犹豫过是不是要去堕胎。她的信仰不允许她这么想。甚至还发愿劝人不要堕胎,赠送亲手抄写盖印的经书。我收到了一本。
在潮湿闷热的广州夜晚,我去看了《在乎你》的广州场点映。之前只听说是女神俞飞鸿的新片,却并没有想到是这样的题材。
虽然刚刚看完的时候有点懵,但北海道纯净壮阔的雪,和醇冽的清酒还是一直闪现在脑中,当然还有女神温柔恬淡的笑。
这么说吧,片中有很多关于女性人生选择的思考,有贯穿始终的悬疑脉络,也有丰富的背景细节,是一部需要慢慢回味的电影。
以下可能涉及剧透。
01事业or家庭,永远的选择题
女主角袁元年轻时代在东京学习服装设计,与日本青年森岛富哉相知相爱,就像大部分热恋中的情侣一样,他们的相处甜蜜而美好。毕业后,两人直接登记注册结婚。
这里其实就是袁元面临的第一个选择:在刚刚毕业的年纪,真的就能决定未来的人生方向吗?是藉由爱恋与热情走进婚姻,还是多等几年看清自己的路再做决定,多年后她在惠子面前给出了不同的建议。
由于富哉的父亲病重,袁元跟随富哉来到了故乡北海道小镇。父亲病故后,富哉接手了家族的酒坊,努力学习酿酒工艺。
而与此同时,袁元与日本婆婆每天在家中要相处的时间很长,彼此之间却并不愉快。婆婆更希望儿媳能够温良有礼,照顾家庭,谨守传统,但袁元自己心里还是有着关于服装设计的梦想,并不想只做一个家庭主妇。
这里是袁元的第二次选择:是与婆婆妥协回归家庭,还是继续自己的梦想?
袁元选择了后者,她偷偷把自己的作品寄给国内的朋友,却被婆婆发现了,两人爆发了激烈的冲突。富哉也因此与母亲发生争吵,但这种矛盾谁也无法完美的解决。
事业还是家庭,对现代女性来说是个残忍的命题。并不是没有能够兼顾的榜样,但这样的女性基本都可以跟超人相媲美。对普通女性来说,回归家庭意味着放弃事业,要承担未来婚姻里潜在的巨大风险;选择事业则意味着减少对家庭和孩子的付出,要承受同样沉重的自我愧疚感与社会压力。
袁元的第三次选择,正是由于孩子的意外到来。影片开头出现的,袁元在车站丢弃牛皮纸袋的镜头,其实我并没有明白是什么意思,影片中也是直到最后才揭开这个谜底。
前段时间,焦俊艳和papi酱在综艺节目里的一段对话,把人生排序的话题推上了热搜,papi酱的排序是第一自己,其次伴侣,之后孩子,再之后是父母。虽然还是引发了巨大争议,但更多认同她观点并敢于说出来的人,还是越来越多了。
“在乎你”,我们应该最在乎的人到底是谁?对所有仍旧怀抱事业梦想的女性来说,每个应该最在乎的“你”,都是“自己”。
这也是袁元的第三次选择:离开日本回国,为自己的梦想奋斗。终于成为了著名设计师,并且拥有了自己的品牌。
02 不是所有决定,都可以弥补
多年以后,日本女孩惠子忽然出现在袁元的新品牌发布会现场。似乎袁元多年来的心结终于有机会解开,她对惠子讲了当年的故事,却无法得到惠子的谅解。
每次决定,可能都是有舍有得,实现梦想的代价,是有人被无辜伤害。而被伤害者,并不一定要原谅。这才是真实的世界。(这也是我对《都挺好》大结局非常不满的原因)
袁元再次来到仍然下着大雪的北海道小镇,古老的清酒作坊中,时间仿佛从未流逝。
旧时少年成了大叔,不变的是对她满眼爱意。
但错过就是错过了,虽然两个人“多年来只隔着一片海,却像隔了一辈子”。再见,或许意味着放下心结,再也不见。
富哉仍然要守着家族的酒坊,袁元还是会回到国内继续服装设计的生涯。有些决定,从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03 关于惠子
惠子这个神秘的女孩子,她真的存在吗?还是袁元一直以来的心结,产生了真实的幻觉?我更倾向于后者。
影片里的暗示有很多处。
1.片中反复中出现的静谧大佛,其实是建筑师安藤忠雄著名的“头大佛”,位于日本札幌的MakomanaiTakino墓地。大佛建成15年后,安藤忠雄为它设计了外部的山丘,作为祷告厅使用,是祭奠生灵寄托哀思与希望的地方。
2.片名《在乎你》的英文版,用的是“Wish You WereHere”。
3.影片开头,出现过袁元收到已过世母亲短信的情节,可能也是女主角因为太过思念产生的臆想。
4.丢弃包裹着验孕棒的牛皮纸袋,这个镜头在影片开头和结尾反复出现。
只是臆想的故事,和母女相处的片段太过真实,前半程很容易让人沉迷其中。而且结尾切换到真实的部分,过渡并不是特别明显。
不知是否导演故意为之,如果把惠子理解为真实存在的,可能也并没有什么不好吧。
04细节之美
还有一些小细节是我很喜欢的,比如女神俞飞鸿的造型。工作时基本是allblack,但每一套之间其实仔细看都是不同的设计,很符合服装设计师的身份。
去北海道的时候则是深深浅浅的灰色和栗色,用了很多羊毛和针织元素,显得整个人柔软起来。
还有惠子在片中穿过的一件oversize白色粗针毛衣,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只是这个没找到图。
《在乎你》的美术指导是张世宏,师从殿堂级美术指导张叔平(《一代宗师》、《花样年华》、《2046》),电影场景中除了北海道冰雪清冷的美之外,还有旧时北京胡同和袁元新品牌服装秀惊艳的舞台设计。
影片配乐来自ANDREMATTHIAS,来自德国的音乐人,钢琴和大提琴为主,风格简单而冷冽,但很能扣动心弦。
对了,还有一个惊喜是男主角大泽隆夫,日本实力演员,当年热剧《仁医》的男主角。广州点映也来到了现场,片中和真人都很有魅力。
不过,估计影片上映后评论可能会有点两极化,喜欢这种调性的会觉得很美,不喜欢的会觉得不知所云。
我算是前者,如果你也是的话,咱们在评论聊聊吧。
风格
可以提升时尚审美的30部电影(古典篇)
为什么我们都爱Vintage中古包?
平民价卖卡地亚级设计,不该被遗忘的时尚传奇
1000元以内极简服装品牌
2018胶囊衣橱:秋冬 夏季 春季
2016胶囊衣橱:冬季 秋季 夏季
书影音
《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之一 之二 之三》
《我的家里空无一物:之四 之五 之六》
《气质最好的样子:之一 之二》
《生活的100个基本》
《林中小屋》 《如花在野》 《咖啡之友》
《你好,之华》 《夏目友人帐》
《都挺好》 《地久天长》
《瑞典人为什么自在》
《水深火热的星球》
旅行
英国乡村之一 英国乡村之二
香港渔村 上海老建筑 苏州园林 阳朔
我的故事
吖咪Yummy 纯白书房 古董珠宝
👉Echo的英伦珠宝杂货铺 或添加微信:Echo-GZ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