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奥尔佳·勒曼亚瑟·斯莫里亚尼诺夫尤里·鲍里索夫
类型:传记战争导演:康斯坦丁·布罗斯洛夫 状态:HD 年份:2020 地区:俄罗斯 语言:其它 豆瓣:7.3分热度:3 ℃ 时间:2024-06-11 19:27:20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这不是剧照,不管你是不是军迷,很多人都会知道这是AK47,因为看的实在是太多了,只要有战乱的地方少不了AK47的身影,AK47的产量上亿,我国的56式和81式也是由AK47进化而来,因为该枪发明人为前苏联枪械师卡拉什尼科夫,定型于1947年,因其便宜耐用毛病少,全球走俏,誉为“世界枪王”,而本剧则是描述卡拉什尼科夫发明AK47前后的故事,有一定传奇性的战斗年代的非战争片。
二战中,坦克手卡拉什尼科夫负伤,组织上让他回家休养,战地医院主要治疗重伤战士,
卡拉什尼科夫没回家,回到了之前他工作的地方,某个车站的铁路机务段,之前就是因为在单位没事私造枪支被开除的,现在到了战争时代,祖国需要枪支,卡拉什尼科夫想回机务段继续制造枪支,可机务段领导不同意,恰好在车站遇到部队领导,卡拉什尼科夫主动上前,谈及自己的想法,部队领导同意了,同时写了封亲笔信让地方配合。
得知卡拉什尼科夫要造枪,机务段的工人兄弟们都踊跃参与
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终于有了第一把手工制造的成品枪,
前苏联,枪支制造出来需要参加军事部门的评比,获奖的才能量产,卡拉什尼科夫受到当地军区司令员的推荐,带着自己的作品去参加比赛了。
在枪械研究所,不会绘图的需要借助女绘图员的帮助,同时也是个单亲妈妈。
前2次的评选都没能成功,卡拉什尼科夫有点失望,想重回前线,不久战争胜利了,卡拉什尼科夫担心之前的努力都会白费,虽然战争胜利了,苏联还需要更先进的武器,卡拉什尼科夫去了兵工厂继续自己的研制。
1947年,卡拉什尼科夫的研制的样品枪参加评选,在严苛的环境中赢得成功。
卡拉什尼科夫研制的AK47获得了量产,同时也获得了爱情。
该剧相对平实,谈不上有多出彩,整体还是挺鼓舞人心的,和剧情不同的是,卡拉什尼科夫没有研制过其他枪械,一直在研制AK47,直到量产,现实中卡拉什尼科夫因此也获得了很多殊荣,在苏联解体后中将军衔的卡拉什尼科夫生活在俄罗斯过着清贫的生活,他谢绝了很多公司的橄榄枝,直到2013年去世,享年94岁。
故事的完成度还算可以,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种题材的电影只要强过中央六台的自制片就不算亏本。n演员长得也非常神似卡拉什尼科夫本人,这一点在观影感受上有加分。n但是遗憾还是很明显的:n1.卡本人痴迷制作一把全新自动步枪的逻辑是贯通的,但是动机刻画的不够。因为波波莎卡壳而中枪的下级军官、童年的经历、甚至爱国情怀,感觉都是可以深挖的点。但是很遗憾,动机塑造得仍旧很疲软——仿佛完全是兴趣和好胜心在驱动。而卡作为世界知名的俄罗斯招牌,甘于清贫不走穴的退役中将,把一切都献给了国家的设计师,仅仅是兴趣和好胜心恐怕还是不足以支撑起人物。n2.卡本人的出身非常具有特殊性,他的故乡以及工作生活了半生的阿拉木图目前都已经是别国了。无论是持有何种政治立场的俄罗斯人都应该对这样复杂的人物背景期待着更深刻的戏剧冲突,甚至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探讨民族与国家认同的议题。而电影选择呆在安全区中规中矩,虽然无咎,但终归有点遗憾。n或许,本来可以成为像《窃听》一样电影的。
1.电影中卡拉什尼科夫(以下简称卡拉)自述学习经历是七年级未念完,现实中他本人完成了十年制学校的学习,而且第一份工作就是技术文书,所以在当时的苏联,他至少可以算作一个中等学历知识分子了。但也有观点认为卡拉在学校所学有限,他后来的设计能力来自于其入伍以后的进修学习,实际上他在当坦克兵的时候就已经有发明创造并被应用。
2.电影中只介绍了卡拉的家在阿尔泰,但实际上他的家庭是苏联在搞集体化时被放逐到西伯利亚的,但他始终对苏联充满感情,并在晚年极力抨击叶利钦,戈尔巴乔夫导致苏联解体。
3.电影中介绍卡拉了接受斯大林勋章的嘉奖,但他本人从未见过斯大林。另外提一句影片中上校问卡拉会怎么花费他的奖金,那笔奖金是十五万卢布,基本上可以买十辆旁边那位元帅的轿车。
4.影片似乎在暗示是卡拉自己完成了AK步枪的设计,但大多数观点认为施梅瑟(德国步枪MP44设计者)给过其指导,且AK步枪在定型前卡拉两位上司提出过多项修改意见。
5.影片中卡拉拿出第一支原型,实际上他最初通过预选的是AK46步枪,而后几经改进最后定型才命名为AK47。但影片淡化了这个细节,AK46只出现了一次。其后出现的都是AK47。
6.可能有人注意到后面元帅带卡拉去部队讲话时,士兵拿的AK步枪并不完全相同,那是不同的实验型号,跟元帅说的他们是试用部队正好相符。
7.影片中试验场上还出现了另外两款步枪跟AK竞争,但实际上当时还有一款AK步枪的有利竞争者,由于过度超前的设计理念和当时无法达到的加工强度标准而落败,就是下面这个怪异的TKB-408,世界上最早的无托步枪
n提起卡拉什尼科夫,绝大部分没有概念,如果提起突击步枪AK-47,大部分就知道了。这是一部传记片,介绍了卡拉什尼科夫发明AK-47的过程。卡拉什尼克夫把他举世公认的才华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融进这一支无与伦比的突击步枪中。 n
前苏联极度寒冷的环境中对武器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在武器的精度和可靠性难以共荣的前提下,卡拉什尼科夫选择了可靠性。在枪支的测试中,也看到把枪放入水中、埋入沙子中再拿出来射击。n
卡拉什尼科夫曾经是一名坦克指挥官,在战斗中,他胳膊受了伤,在去往野战医院的路上,由于卡车陷入雪泥中,他和其他战士去村里借马,这名战士带着从兵工厂新产的步枪,随即二人遇到德军,在交火的关键时刻,新步枪卡弹了。导致同伴被德军射伤。事后分析,因为天气太冷,子弹冻住,弹簧太弱,导致撞针碰不到子弹。
受到刺激的卡拉什尼科夫(米莎)决定制造一把适合苏联的新步枪。实际上小时候的米莎就喜欢制造东西,他手工锻造了一把猎枪。在哈萨克斯坦的车站机务段,他曾经私下制造了一把枪,并因此导致了麻烦。n
卡拉什尼科夫的发明之路,总体平稳,或许他曾经的战场经历,更让他深切体会一把好枪对战士多重要,除了机务段站长稍作为难外,他遇到的同事和上级都非常支持。或者说由于他天才的想法和设计,让他很快脱颖而出。在枪械研究所,从没上过学的米莎遇到了制图员叶卡捷琳娜.摩西娃,后者帮助他制图,并鼓励他。n
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起初他在枪械设计比赛中是落败的,当战争结束的时候,他仍然没有成功。战争胜利的消息一度让他以为会失去继续发明枪械的机会。在战场上吃了枪械大亏的苏军意识到他们的突击步枪比德军弱很多,并继续让枪械研究所研究一把好枪。n
苦思冥想的卡拉什尼科夫受到波波沙冲锋枪设计者戈利·斯帕金的点拨,机枪就要像步枪一样简单。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想明白的卡拉什尼科夫通宵制图,当他拿出样品后,又迫不及待的想去测试。在争取尽早测试的时候,他还违反规定自行测试。爱才的将军看过设计图后,立即肯定了他的这把枪,后面的故事顺风顺水。n
AK-47诞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把全世界知名的突击步枪,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军队曾经装备过AK-47或者其改进款。卡拉什尼科夫发明AK-47的时候才29岁,在他随后的生活中,他每天都问自己一遍,“如果他在战争一开始就设法发明了AK-47,战争将会如何发展?”也许可以挽救成千上万的无辜生命。n
每个真男人都要会打枪!
《卡拉什尼科夫》电影里大篇幅地展示了机械加工车间的样貌。我对这真的是太熟悉了。因为曾经在里面打过杂,玩过钻床,铣床,滚螺纹,磨床,焊接,液压。到现在还依然忘不了那浓重的金属气味。当时的指甲里一直是黑黑的,油渍洗都洗不干净。
机械加工的成品,全凭工人的经验。可以说新手和老手做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上图是一个经验老道的工人。铣削时需要手眼协调配合,只有手上用力均匀,加工的成品才会美观。
AK-47出名的原因是结构简单,结实耐用,性能可靠。市面上AK的价格非常便宜——大约在800人民币。所以很多国家对其进行了仿制生产,至今其总产量已经超过了一亿支。
(Bing: What is the cost of AK-47 in India?)
其中,56式突击步枪是仿制苏联AK-47的产品,由北方工业公司制造,于1956年开始服役。时至今日该类型突击步枪仍然被较为贫穷的国家作为制式武器装备部队。
电影里详细展示了枪械的拆解,可以看出来结构非常简单,便于士兵战场维护保养。
AKS-47是后来的改进型,苏联在上个世纪80年代研发出了这款产品,有轻巧灵便的特点,后来主要用于特种作战部队以及反恐怖特警队。
从图纸上可以看出AKS-47的枪托是可以折叠的,适用于空间狭窄的地方作战。
志愿军:存亡之战
山寨火种
侦察兵
智取华山
烈火金钢
二百三高地
影片聚焦铁原阻击战。1951年5月,中国人民...
播放指数:523℃
这不是剧照,不管你是不是军迷,很多人都会知道这是AK47,因为看的实在是太多了,只要有战乱的地方少不了AK47的身影,AK47的产量上亿,我国的56式和81式也是由AK47进化而来,因为该枪发明人为前苏联枪械师卡拉什尼科夫,定型于1947年,因其便宜耐用毛病少,全球走俏,誉为“世界枪王”,而本剧则是描述卡拉什尼科夫发明AK47前后的故事,有一定传奇性的战斗年代的非战争片。
二战中,坦克手卡拉什尼科夫负伤,组织上让他回家休养,战地医院主要治疗重伤战士,
卡拉什尼科夫没回家,回到了之前他工作的地方,某个车站的铁路机务段,之前就是因为在单位没事私造枪支被开除的,现在到了战争时代,祖国需要枪支,卡拉什尼科夫想回机务段继续制造枪支,可机务段领导不同意,恰好在车站遇到部队领导,卡拉什尼科夫主动上前,谈及自己的想法,部队领导同意了,同时写了封亲笔信让地方配合。
得知卡拉什尼科夫要造枪,机务段的工人兄弟们都踊跃参与
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终于有了第一把手工制造的成品枪,
前苏联,枪支制造出来需要参加军事部门的评比,获奖的才能量产,卡拉什尼科夫受到当地军区司令员的推荐,带着自己的作品去参加比赛了。
在枪械研究所,不会绘图的需要借助女绘图员的帮助,同时也是个单亲妈妈。
前2次的评选都没能成功,卡拉什尼科夫有点失望,想重回前线,不久战争胜利了,卡拉什尼科夫担心之前的努力都会白费,虽然战争胜利了,苏联还需要更先进的武器,卡拉什尼科夫去了兵工厂继续自己的研制。
1947年,卡拉什尼科夫的研制的样品枪参加评选,在严苛的环境中赢得成功。
卡拉什尼科夫研制的AK47获得了量产,同时也获得了爱情。
该剧相对平实,谈不上有多出彩,整体还是挺鼓舞人心的,和剧情不同的是,卡拉什尼科夫没有研制过其他枪械,一直在研制AK47,直到量产,现实中卡拉什尼科夫因此也获得了很多殊荣,在苏联解体后中将军衔的卡拉什尼科夫生活在俄罗斯过着清贫的生活,他谢绝了很多公司的橄榄枝,直到2013年去世,享年94岁。
故事的完成度还算可以,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种题材的电影只要强过中央六台的自制片就不算亏本。n演员长得也非常神似卡拉什尼科夫本人,这一点在观影感受上有加分。n但是遗憾还是很明显的:n1.卡本人痴迷制作一把全新自动步枪的逻辑是贯通的,但是动机刻画的不够。因为波波莎卡壳而中枪的下级军官、童年的经历、甚至爱国情怀,感觉都是可以深挖的点。但是很遗憾,动机塑造得仍旧很疲软——仿佛完全是兴趣和好胜心在驱动。而卡作为世界知名的俄罗斯招牌,甘于清贫不走穴的退役中将,把一切都献给了国家的设计师,仅仅是兴趣和好胜心恐怕还是不足以支撑起人物。n2.卡本人的出身非常具有特殊性,他的故乡以及工作生活了半生的阿拉木图目前都已经是别国了。无论是持有何种政治立场的俄罗斯人都应该对这样复杂的人物背景期待着更深刻的戏剧冲突,甚至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探讨民族与国家认同的议题。而电影选择呆在安全区中规中矩,虽然无咎,但终归有点遗憾。n或许,本来可以成为像《窃听》一样电影的。
1.电影中卡拉什尼科夫(以下简称卡拉)自述学习经历是七年级未念完,现实中他本人完成了十年制学校的学习,而且第一份工作就是技术文书,所以在当时的苏联,他至少可以算作一个中等学历知识分子了。但也有观点认为卡拉在学校所学有限,他后来的设计能力来自于其入伍以后的进修学习,实际上他在当坦克兵的时候就已经有发明创造并被应用。
2.电影中只介绍了卡拉的家在阿尔泰,但实际上他的家庭是苏联在搞集体化时被放逐到西伯利亚的,但他始终对苏联充满感情,并在晚年极力抨击叶利钦,戈尔巴乔夫导致苏联解体。
3.电影中介绍卡拉了接受斯大林勋章的嘉奖,但他本人从未见过斯大林。另外提一句影片中上校问卡拉会怎么花费他的奖金,那笔奖金是十五万卢布,基本上可以买十辆旁边那位元帅的轿车。
4.影片似乎在暗示是卡拉自己完成了AK步枪的设计,但大多数观点认为施梅瑟(德国步枪MP44设计者)给过其指导,且AK步枪在定型前卡拉两位上司提出过多项修改意见。
5.影片中卡拉拿出第一支原型,实际上他最初通过预选的是AK46步枪,而后几经改进最后定型才命名为AK47。但影片淡化了这个细节,AK46只出现了一次。其后出现的都是AK47。
6.可能有人注意到后面元帅带卡拉去部队讲话时,士兵拿的AK步枪并不完全相同,那是不同的实验型号,跟元帅说的他们是试用部队正好相符。
7.影片中试验场上还出现了另外两款步枪跟AK竞争,但实际上当时还有一款AK步枪的有利竞争者,由于过度超前的设计理念和当时无法达到的加工强度标准而落败,就是下面这个怪异的TKB-408,世界上最早的无托步枪
n提起卡拉什尼科夫,绝大部分没有概念,如果提起突击步枪AK-47,大部分就知道了。这是一部传记片,介绍了卡拉什尼科夫发明AK-47的过程。卡拉什尼克夫把他举世公认的才华和丰富的实战经验融进这一支无与伦比的突击步枪中。 n
前苏联极度寒冷的环境中对武器的可靠性要求很高,在武器的精度和可靠性难以共荣的前提下,卡拉什尼科夫选择了可靠性。在枪支的测试中,也看到把枪放入水中、埋入沙子中再拿出来射击。n
卡拉什尼科夫曾经是一名坦克指挥官,在战斗中,他胳膊受了伤,在去往野战医院的路上,由于卡车陷入雪泥中,他和其他战士去村里借马,这名战士带着从兵工厂新产的步枪,随即二人遇到德军,在交火的关键时刻,新步枪卡弹了。导致同伴被德军射伤。事后分析,因为天气太冷,子弹冻住,弹簧太弱,导致撞针碰不到子弹。
受到刺激的卡拉什尼科夫(米莎)决定制造一把适合苏联的新步枪。实际上小时候的米莎就喜欢制造东西,他手工锻造了一把猎枪。在哈萨克斯坦的车站机务段,他曾经私下制造了一把枪,并因此导致了麻烦。n
卡拉什尼科夫的发明之路,总体平稳,或许他曾经的战场经历,更让他深切体会一把好枪对战士多重要,除了机务段站长稍作为难外,他遇到的同事和上级都非常支持。或者说由于他天才的想法和设计,让他很快脱颖而出。在枪械研究所,从没上过学的米莎遇到了制图员叶卡捷琳娜.摩西娃,后者帮助他制图,并鼓励他。n
卡拉什尼科夫的AK-47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起初他在枪械设计比赛中是落败的,当战争结束的时候,他仍然没有成功。战争胜利的消息一度让他以为会失去继续发明枪械的机会。在战场上吃了枪械大亏的苏军意识到他们的突击步枪比德军弱很多,并继续让枪械研究所研究一把好枪。n
苦思冥想的卡拉什尼科夫受到波波沙冲锋枪设计者戈利·斯帕金的点拨,机枪就要像步枪一样简单。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想明白的卡拉什尼科夫通宵制图,当他拿出样品后,又迫不及待的想去测试。在争取尽早测试的时候,他还违反规定自行测试。爱才的将军看过设计图后,立即肯定了他的这把枪,后面的故事顺风顺水。n
AK-47诞生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一把全世界知名的突击步枪,全世界一半以上的国家军队曾经装备过AK-47或者其改进款。卡拉什尼科夫发明AK-47的时候才29岁,在他随后的生活中,他每天都问自己一遍,“如果他在战争一开始就设法发明了AK-47,战争将会如何发展?”也许可以挽救成千上万的无辜生命。n
每个真男人都要会打枪!
机械加工的魅力:
《卡拉什尼科夫》电影里大篇幅地展示了机械加工车间的样貌。我对这真的是太熟悉了。因为曾经在里面打过杂,玩过钻床,铣床,滚螺纹,磨床,焊接,液压。到现在还依然忘不了那浓重的金属气味。当时的指甲里一直是黑黑的,油渍洗都洗不干净。
机械加工的成品,全凭工人的经验。可以说新手和老手做出来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上图是一个经验老道的工人。铣削时需要手眼协调配合,只有手上用力均匀,加工的成品才会美观。
AK-47出名的原因是结构简单,结实耐用,性能可靠。市面上AK的价格非常便宜——大约在800人民币。所以很多国家对其进行了仿制生产,至今其总产量已经超过了一亿支。
(Bing: What is the cost of AK-47 in India?)
其中,56式突击步枪是仿制苏联AK-47的产品,由北方工业公司制造,于1956年开始服役。时至今日该类型突击步枪仍然被较为贫穷的国家作为制式武器装备部队。
AK-47枪械的拆解:
电影里详细展示了枪械的拆解,可以看出来结构非常简单,便于士兵战场维护保养。
AKS-47是后来的改进型,苏联在上个世纪80年代研发出了这款产品,有轻巧灵便的特点,后来主要用于特种作战部队以及反恐怖特警队。
从图纸上可以看出AKS-47的枪托是可以折叠的,适用于空间狭窄的地方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