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片中2月10日第一次接觸,Abigail提到Tallie散發玫瑰與紫羅蘭的容貌,令她不好意思直盯:In the winter sun though the window, her skin had an under flush of rose and violet that disconcerted me until I look away.
片中2月17日一起拔雞毛,觀察Tallie說話方式,對方想要聊得更深入:Her manner is calm and mild and gracious, and yet her spirits seem to quicken at the prospect of further conversation with me.(藝術電影常用人物裸露來形容無所隱瞞,本片此刻不適合褪去衣服,或許用拔掉雞毛來象徵想要獲得真心話吧。)
片中2月25日,Abigail獨自擠牛奶,意識到兩人有特別情愫:There seems to be something going on between us that I cannot unravel.
但在原著,這一段「靈感」出自書中1月22日,Tallie初訪一週後未再現身,像是Abigail內心獨白,在最後寫道And so our hands were joined if our hearts no yet knitted together. 好像是指她和Dyer有手牽手但沒有心連心。然而在電影不談Dyer,轉換成Tallie輕扣Abigail手指,強調兩人才是交心伴侶。
冰風暴三個星期,Abigail以為再也不見Tallie蹤影,沒想到她出現了。書中3月4日描述Abigail內心衝擊:When she arrived my heart was like a leaf borne over a rock by rapidly moving water. 同一天也寫出她在Tallie離去時依依不捨:as if she were in full sail on a flood tide while I bobbed along down backwaters.
片中發生於4月25日,這天鏡頭反過來隨著Tallie下山走近Abigail家中,一路跟著背影進入廚房,再像男主人般坐在椅上。Tallie胸口明顯起伏,好像呼吸急促,等到Abigail回神,她直接破題:Every morning I wake up and I think that I never want to be far from you.
看到Abigail沒有同樣反應,只好開玩笑自己寫了詩”O Sick and Miserable Hearts, Be Still”。
She leaned forward and offered me her lips kiss and then turned her cheek, which I then kissed instead. I asked why she hadn’t done as she was going to do, and she had no reply. So I took her hands and then er shoulders and, with our eyes fully open, brought my mouth to hers.
原著與電影都用連三次Astonishment and joy表現Abigail感受,但要配上Katherine Waterston雙手敞開仰臥長桌,才算傳達極致喜悅。
場景突然變成風光明媚日頭高照。等到只留兩人同處,馬上激烈擁吻。Tallie直接結論兩人親密關係能夠利己利人幫助農莊三贏:I believe that intimacy increases goodwill⋯⋯Won't our farms benefit from that? Won't our husbands? 後來畫面切到Abigail獨自裸身在床,暗示兩人已有肌膚之親。
書中沒有這種尺度
書中在告白兩週後,雙方才會面。一見面並沒有激情四射,而是先討論的是彼此的感覺,這是什麼樣感情,該如何應對⋯⋯雙方處於摸索狀態,後來Tallie便提出那個利己利人的歪理緩解焦慮。她們當時沒聽過針對女同志的批判,對於同性戀情並不感到羞恥,也不存在道德負擔。這天在原著中激情尺度只限於「微微愉悅」:We spent the interval thereafter consoling each other and allowed ourselves some gentle excitement.
原著對三天路程沒有太多著墨,電影影像處理非常豐富,讓Abigail從柔軟女子變身戰士。Dyer無奈地從床上起身,Abigail俐落整理行囊。馬車進入峽谷,兩旁是高聳綠林。Abigail一向藍衣白衣,這次全身穿著紅色代表熱血沸騰。她內心迴盪Tallie信件,像是強力召喚促她登上征途:do you know what memory it is that I most cherish? It's of you turning to me with that smile you gave me once you realized that you were loved.
書中結尾是 I imagine continuing to write in this ledger, as though this was my life. As though my life was not elsewhere. 好像Abigail只是收斂到筆記裡。
電影選擇書中另一段作為結尾,更加催淚。原著提到Abigail與Dyer只能貌合神離繼續共同生活。片中Dyer試圖爭取Abigail,她回答 I can't imagine what more we could do for one another...其實這一句在書中是Abigail曾對Tallie訴說。
片中Dyer和Tallie一起追問Abigail,你沒辦法嗎?
Abigail拒絕Dyer。
Tallie則是安慰她:imaginations can always be cultivated.
最後Abigail與Tallie閉上雙眼,想像不曾離去的春閨夢裡人。
催生電影
The World To Come 短篇小說作者Jim Shepard長於從歷史研究發展故事,本書靈感來自他撿到一本年代久遠的農莊記事本,記錄日常的天氣和作物播種收割等雜事,卻在頁面邊緣出現一行字“my best friend has moved away, I don’t think I will ever see her again.” (我的好友搬走,我再也見不到她了)。
催生電影第一位推手是Ron Hansen。他專長美國拓荒時代歷史,是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刺殺傑西 )原著作者及電影編劇,此片讓Casey Affleck(凱西·艾佛列克)演技開始受到重視廣獲好評,當年奪得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在亲吻之前,二人对话的氛围就已经十分暧昧:Tallie来探望Abigail(她此番是有备而来,为了表明心迹),寒暄过后,Tallie坐在椅子上,看着正在忙着给她沏茶的Abigail,半天不吭声。Abigail觉得奇怪,停下手中的事情,回头问她怎么了。犹豫了一会,Tallie鼓起勇气说“每天早上醒来,我都在想永远都不要离开你”,这句话近似告白,Abigail听后低头抿了抿嘴,想说什么最终又没说,回过头继续忙碌(她一向内敛)。Tallie第一次露出微笑,是看到喜欢的人被自己撩到的那种笑;接着Tallie说受 Abigail的影响她写了一首诗,念出了诗的标题,一听也是在诉衷肠,继续表白。Abigail自然地接过话题,感慨曾以为自己的才情可以改变世界,没想到却是这么平凡。听了这句话,Tallie好像得到了某种鼓舞,她表示同感,激动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成功和幸福生活的憧憬,然后问“你知道我想问什么吗?”,Abigail茫然摇头,Tallie站起来靠近她,急切、却又小心地问:“有没有可能,这种幸福的时刻还未曾光临过我们(我们从未体验过这种幸福的感觉)?”,Abigail回答“我认为有过”,又改口说“会有的”。 Tallie反问一句“是吗?”,便开始追问“那么你怎样看待我们(之间的关系)?”(带着急迫和期待让她“Try again.”)Abigail紧张地排词遣句,最后干脆豁出去(挑了一下眉毛)说出她其实反复思量很多次的答案:“l imagine that l love how our encircling feelings leave nothing out for us to want or seek(我觉得我喜欢那种萦绕着我们的感觉,这种感觉竟让我们如此心无旁骛地互相渴望、彼此探寻)”,Tallie第二次露出微笑,这次是了然于心、志得意满的笑。
Astonishment and joy. Astonishment and joy. Astonishment and joy.这三句是以Abigail朗读日记的画外音形式出现的。三次的语气,第二次比第一次更加笃定,而第三次更像是喜极而泣般的呓语(估计她写日记时又回味了一遍~),这三次重复更是凸显出情感的往复低回、缠绵不尽。
曾在心里反复思量却找不到定义的情感,此刻却演变成这种突如其来的亲密。手足无措下,她不得不找个椅子坐着,将身体舒展开来,以近乎献祭的方式,微笑着,喘息着,翱翔着,敞开身心去迎接和感受这神圣的战栗和狂喜(这时画外音Astonishment and joy第三次响起,结合着她的喘息声和肢体语言,我甚至认为她的身体和精神都达到了愉悦的顶峰。此时配乐加入了空灵悠远的女声吟唱,有如圣歌。而我相信,情和欲的极致是带有神性的)。接下来,她让自己的身心一整天都继续沉浸于这种恍惚和迷醉。天色已晚,她还慵懒地靠在椅子里,仍沉浸在这又惊又喜的余波里,有一搭没一搭地拨弄着手中的毛线,心不在焉。丈夫回家她也没发觉,他开口责备她怎么一天什么事也没做时,她才如梦初醒起身跑去忙碌。
从这一刻起,她们就是照亮彼此唯一的光,也许和这冰冷残酷的现实相比,还不够暖,不够亮,可是相互慰藉已经足够。Tallie给Abigail写信说:“You are my city of joy. ”每颗受情感饱和的心都是一座小宇宙,她们就是这个宇宙的创世者。所以即使Tallie被无情终结了生命,在Abigail的小宇宙里,Tallie依然是她永世的爱人。
小說與電影改編
原著裡,Tallie出場比較平淡。不曉得她什麼時候搬來,但是她的狗在1月8日先在鄰居來往道路吠聲引起注意。1月15日Tallie同樣是為了避開Finney殺豬氛圍,不經意拜訪Abigail。好像這段情事是意外地逐漸發生。
電影把Tallie出場往後延到2月3日,她坐在搬遷的馬車上與Abigail對望,暗示神秘連結已然存在。從季節意義來看,苦寒一月份交待Abigail與Dyer生活方式、喪女悲痛,以及她寫筆記的由來、遺憾沒有喜怒哀樂可以紀錄。等到2月10日Tallie便從雙層樓房走出,從山路往下走到Abigail住處,此時積雪半融與綠色草地交錯,也代表心境開始轉換。
這段山路取景角度非常神奇,難得在電影中可以讓主角看著心愛的人從開闊遠景慢慢走來與逐漸遠離,這樣盼望實在太糾心了。
兩位主角在書中相會次數不算多,Abigail對於Tallie莫名的心動感覺,全部集中在原著1月15日初訪紀錄。
電影將書中整段由外而內循序分散到其他會面:
在兩人交往過程,Tallie大部分是主動者,電影表演方式更突顯她的行動。片中2月17日一起拔雞毛之後,Tallie詢問Abigail與Dyer相識過程。Abigail吐露Dyer並不是符合理想伴侶,但只能硬著頭皮繼續相處。說完Tallie輕扣Abigail小指,背景是壁爐火光如愛之烈焰。
但在原著,這一段「靈感」出自書中1月22日,Tallie初訪一週後未再現身,像是Abigail內心獨白,在最後寫道And so our hands were joined if our hearts no yet knitted together. 好像是指她和Dyer有手牽手但沒有心連心。然而在電影不談Dyer,轉換成Tallie輕扣Abigail手指,強調兩人才是交心伴侶。
電影在Tallie輕扣小指後,緊接著就是Abigail婉轉拒絕Dyer求歡。
Abigail的生日禮物是Tallie與Dyer一場競爭。Abigail在原著想要的是字典,Dyer並沒有任何批評。Abigail在片中一開始就指明地圖集,還被Dyer消遣一下。Tallie在原著與電影都以地圖集作為禮物。誰能獲得芳心,高下立見。
Abigail生日當天,原著與電影都提到Tallie鞋子浸水,脫鞋後Abigail親手為Tallie取暖。不同的是書中的Tallie居然經過一大段對話還能神色自若接受Abigail服務,並一度閉眼享受按摩。電影劇本比較了解暗戀者的緊張情怯,Tallie很快就把腳收回。
生日之後出現一場冰風暴。原著裡人物只能躲在屋中,擔心天氣預報和憂慮存糧。Dyer向Abigail倒述小時候經歷大地震,恐懼久久不散。Abigail憐惜他,兩人同床共枕拾回熱情。
導演在這段另外發揮,予兩對夫妻深深同情。片中Dyer冒著風雪將牲畜趕到穀倉,受阻無法回家。還好Abigail綁著繩子,循線救回Dyer,於是命運共同感促成他們拾回熱情。Tallie則是前往Abigail家半路遇風雪折回,途中逃離可能遭受性騷亂的遮蔽處,冒險回家嚴重凍傷,Finney就算是壞人,也急著救回妻子。
冰風暴三個星期,Abigail以為再也不見Tallie蹤影,沒想到她出現了。書中3月4日描述Abigail內心衝擊:When she arrived my heart was like a leaf borne over a rock by rapidly moving water. 同一天也寫出她在Tallie離去時依依不捨:as if she were in full sail on a flood tide while I bobbed along down backwaters.
電影改用3分半鐘的影像描述兩週時光堆疊上述兩句話的重量。片中Tallie於4月10日再度出現。鏡頭已變成一片青山,Abigail看著Tallie從山坡緩步走近。
接著Tallie來訪頻率,不再是書中一週又一週,而是每隔兩三天,兩人弄毛線圈、擠牛奶、坐看夕陽、曬衣服、併肩漫步⋯⋯顯出感情不斷升溫。
最後到了片中4月22日,Abigail看著Tallie背影,道出她的依依不捨。
這段3分半鐘影像還有更重要的任務是烘托三天後已到臨界點的告白。原著是Tallie出現後一週即告白,電影醞釀手法相對細膩。
書中3月11日對這場告白處理得有點曲折。前面寫了很多其他事情,最後突然寫到在微小燭光下回憶Tallie來訪,氣勢較弱。此段電影劇本大幅改寫,彰顯Tallie力量,也讓兩位主角大秀演技。
片中發生於4月25日,這天鏡頭反過來隨著Tallie下山走近Abigail家中,一路跟著背影進入廚房,再像男主人般坐在椅上。Tallie胸口明顯起伏,好像呼吸急促,等到Abigail回神,她直接破題:Every morning I wake up and I think that I never want to be far from you.
看到Abigail沒有同樣反應,只好開玩笑自己寫了詩”O Sick and Miserable Hearts, Be Still”。
其實書中Tallie沒有直接破題,但是無緣無故提到這首詩暗為告白楔子。
Abigail把話題轉到自己從未實現成就大事的期望,長大後只是庸庸碌碌。Tallie把話題引回,質疑想要感受成就、滿足、喜悅的期望,能不能此刻在我們身上實踐?在Tallie追問下,Abigail承認兩人親密的感覺達到別無所求的滿足。
下一段吻戲大概在女女電影可以排名前幾大佳作,很難得看到吻戲不只是單純角度和動作,而是欲語還休百轉千折。Vanessa Kirby努力壓抑的下顎搶盡鏡頭。
電影演出效果較原著青出於藍,比較一下原文描述:
She leaned forward and offered me her lips kiss and then turned her cheek, which I then kissed instead. I asked why she hadn’t done as she was going to do, and she had no reply. So I took her hands and then er shoulders and, with our eyes fully open, brought my mouth to hers.
原著與電影都用連三次Astonishment and joy表現Abigail感受,但要配上Katherine Waterston雙手敞開仰臥長桌,才算傳達極致喜悅。
一般觀眾可能不會注意,片中日期突然從4月25日一下子跳到5月30日,最後如何補回這段缺頁歸功於導演創意。
場景突然變成風光明媚日頭高照。等到只留兩人同處,馬上激烈擁吻。Tallie直接結論兩人親密關係能夠利己利人幫助農莊三贏:I believe that intimacy increases goodwill⋯⋯Won't our farms benefit from that? Won't our husbands? 後來畫面切到Abigail獨自裸身在床,暗示兩人已有肌膚之親。
書中在告白兩週後,雙方才會面。一見面並沒有激情四射,而是先討論的是彼此的感覺,這是什麼樣感情,該如何應對⋯⋯雙方處於摸索狀態,後來Tallie便提出那個利己利人的歪理緩解焦慮。她們當時沒聽過針對女同志的批判,對於同性戀情並不感到羞恥,也不存在道德負擔。這天在原著中激情尺度只限於「微微愉悅」:We spent the interval thereafter consoling each other and allowed ourselves some gentle excitement.
接下來一次會面,電影有大幅更動,加入原著中未曾出現對話,兩人竟然談論《李爾王》,大概是北歐導演神來一筆。
場景更是綠意盎然,兩人舖席躺臥在大樹下,Tallie下著紅裙,上衣扣子完全敞開,雖然沒什麼動作,畫面傳達濃厚春心盪漾,不像原著都在屋子裡談話。
片中當天話題大致源於書中4月1日內容,包含Tallie三行詩、與Finney不和以及殺妻新聞。
最大重點是Tallie認為以前Abigail一直和她保持距離不敢靠近。書中這個話題僅止於Abigail表示現在會熱情接納Tallie。但在片中Tallie繼續追問以前你為什麼不敢接納我?Abigail便提到《李爾王》啟示,樂觀地把牢籠視為保護網,好像暗示Abigail過去用暗戀方式繼續和Tallie見面,現在則可以躲在婚姻掩飾下和Tallie暗通款曲。不過Tallie表明她不喜歡牢籠。可想而知Finney作為她的獄吏,比Dyer之於Abigail,更為凶險。
片中這一段添加兩人突然聽到樹枝被踩斷聲音,她們沒有看到人影,回頭繼續談話。下一幕就是Finney揶揄Tallie在香格里拉午後時光,暗示Finney已經知情,危機逐漸增高。
書中一週後,仍不見Tallie人影,a hawk has been using a single cloud above us as its own parasol. 在上空盤旋的老鷹象徵不安,電影還加碼讓Dyer雙手血淋淋處理飛禽。
Abigail終於一反過去被動,不想空等Tallie,趁著夜色迫近Finney農莊,用單筒望遠鏡察看Tallie安危。這是書中最令我感到激昂段落。
這一段天氣運用,電影和原著順序不太一樣。書中是在大雨過後,Abigail趁雨停了才去偷偷察看Tallie。片中是察看Tallie之後,雨水落在Tallie往來的山坡路上,Abigail窗戶流下雨滴。一般而言,下雨的場景通常代表劇中人內心落淚的電影語言。
Tallie再次出現,她和Finney坐在馬車上,邀請Dyer和Abigail前來聚餐。Tallie不能說話,所以Abigail在書中當天只好紀錄地方新聞。片中則是讓我們看到這輛馬車走在Tallie往來的山坡路上。此刻馬車像是負棺的靈車。
赴宴之前,電影做了不少更動,讓Abigail憤怒達到最高點。Abigail看到Dyer忙著筆記突然惱火,她想到母親說她做完所有家務,只有在買衣服時才會出現在父親筆記上成為一筆開銷。她感歎女孩還沒成年就出嫁,提前面對人生無盡難題。這段在書中原是聚餐一週後,看不到Tallie所生感歎,不過片中Abigail不再被動,聚餐一週後就採取行動,這種感歎改到赴宴之前,累積Abigail爆發力。
片中Abigail為了聚餐特別到鎮上購衣(剛好呼應上述買衣才會出現在筆記上的一筆開銷),遇上Manning樓房發生火警,眾人無力滅火,只能眼睜睜看著女孩燒死。Abigail在大火前咬牙切齒,預告Abigail對即將來臨的悲劇同樣無從著力。
其實這個火災出現在原著Tallie告白同一天,反諷的是書中女孩並沒有立刻被燒死,而是被水潑到受寒,罹患肺炎過世。在那個艱困時代,不論如何救治都難逃一死。
那場四人餐敘,Finney完全展現父權思維和殘忍暴力性格。通常為了長期居留會對鄰居保持和諧形象,如此毫不掩飾,顯示他根本不想再待下去了。席中Dyer和Finney討論到犁鏟,書中只是一句話帶過。片中大段談起鉸鏈式和圓盤式不同,最後Finney詢問你家的比較好用嗎?我不寒而慄,Finney把Tallie視為可以更換的不良工具。
片中聚餐一週後,Abigail始終等不到Tallie出現,決定單槍匹馬騎去找她,主動發現Finney農莊已經人去樓空,而不是如書中等到鄰居轉告消息。片中Abigail自己向警長報告Finney遷居疑點,也不像書中是由Dyer出面。
Abigail因為情緒激動,被Dyer施以鴉片酊鎮定。他算是相對溫和的男性,但是丈夫對妻子下藥,現代人都會感到不可思議。可能是因為連Dyer都會用藥物來控制妻子,電影把它延續到Tallie死因,暗示Finney可能用藥過量毒死妻子。
原著最後轉折是Tallie從新居來信。
導演另外加碼演出Dyer想要一起讀信,被Abigail拒絕。這封信除了描述Tallie悲慘新生活,關鍵點是提供所在位置。Abigail回信之後,接著就啟程前往探視(其實是救援),這不就是那本地圖集賦予女性行動力的意義嗎!可惜原著是在Tallie死後,Abigail才啟程,動機已經被弱化了。
片中Tallie收到Abigail回信,電影故意對比Finney不顧Tallie隱私,拿走信件朗讀。書中Abigail來不及回信,那只是她打算寫下的內容,Tallie到死前一直孤寂無助,沒有得到Abigail安慰。
其實書中Abigail收到Tallie死訊並未馬上動身,她大哭兩天,又被施以鴉片酊,四天後才決定不顧反對探視,Dyer攔阻不成才跟著上路。
原著對三天路程沒有太多著墨,電影影像處理非常豐富,讓Abigail從柔軟女子變身戰士。Dyer無奈地從床上起身,Abigail俐落整理行囊。馬車進入峽谷,兩旁是高聳綠林。Abigail一向藍衣白衣,這次全身穿著紅色代表熱血沸騰。她內心迴盪Tallie信件,像是強力召喚促她登上征途:do you know what memory it is that I most cherish? It's of you turning to me with that smile you gave me once you realized that you were loved.
此行終點是依舊不假以顏色的Finney。原著Abigail毫無收穫,連Tallie墓地也無從得知。片中Abigail還能看到Tallie香消玉殞最後一面。當她同臥身旁,導演拉出時光機器,一串纏綿悱徹蒙太奇。從告白之後,片中消失六個星期,自4月26日到6月5日,兩人有時天天相見,直到老鷹開始盤旋⋯⋯
我認為這段象徵愛與死並列的纏綿蒙太奇是近期詮釋最好的激情戲。原著是在筆記上紀錄一段無人知曉秘密情事,電影進一步探索隱藏在筆記沒寫出的激情。
Abigail回到老家,在書中第一句就是她割傷手,像傷了心。片中Dyer也曾經姆指受傷,那天就是Tallie送給Abigail的生日禮物打敗Dyer的禮物。
片中有一段Abigail默默發願,如果有機會再接近Finney農莊,要用來福槍把他斃了。書中沒有這一段,因為她在原著性格偏向柔弱。
書中結尾是 I imagine continuing to write in this ledger, as though this was my life. As though my life was not elsewhere. 好像Abigail只是收斂到筆記裡。
電影選擇書中另一段作為結尾,更加催淚。原著提到Abigail與Dyer只能貌合神離繼續共同生活。片中Dyer試圖爭取Abigail,她回答 I can't imagine what more we could do for one another...其實這一句在書中是Abigail曾對Tallie訴說。
片中Dyer和Tallie一起追問Abigail,你沒辦法嗎?
Abigail拒絕Dyer。
Tallie則是安慰她:imaginations can always be cultivated.
最後Abigail與Tallie閉上雙眼,想像不曾離去的春閨夢裡人。
催生電影
The World To Come 短篇小說作者Jim Shepard長於從歷史研究發展故事,本書靈感來自他撿到一本年代久遠的農莊記事本,記錄日常的天氣和作物播種收割等雜事,卻在頁面邊緣出現一行字“my best friend has moved away, I don’t think I will ever see her again.” (我的好友搬走,我再也見不到她了)。
我讀過原著,直覺作者把這段女女戀寫得太溫和含蓄。當時我不太適應這篇文言文風格,而且兩人在書中會面大約七次,其中三次親密接觸其實相當節制,結尾悲劇收場雖悵然,似乎不夠合情合理,不曉得電影公司看中什麼特別之處?
催生電影第一位推手是Ron Hansen。他專長美國拓荒時代歷史,是The Assassination of Jesse James by the Coward Robert Ford(刺殺傑西 )原著作者及電影編劇,此片讓Casey Affleck(凱西·艾佛列克)演技開始受到重視廣獲好評,當年奪得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國家影評人協會獎)最佳男配角。
Hansen與Shepard相識,想要聯手推出另一部拓荒時代電影,找上凱西・艾佛列克獲得支持。時機正好,他得到奧斯卡男主角之後取得Amazon Studios合約,2017年自組製片公司Sea Change Media。
事後來看Hansen最大貢獻是將片中食衣住行細節影像化,尤以凱西·艾佛列克所拿古樸削蘋果器為代表。片中主角永遠忙著各式各樣粗活,傳統夫妻關係在艱困環境中彼此煎熬,沒有空間追求自己夢想。
然而全由異性戀男子發展這個女女戀劇本,在這年頭欠缺女性觀點恐怕引人非議。艾佛列克認真考慮Hansen提議,找來第二位電影推手,自家公司的製作人Whitaker Lader出面整合兩位編劇。團隊努力讓故事更聚焦在兩位女主角,增加相處次數,還原對話和互動。劇本文字非常優美,我發現幾乎都從小說原封不動搬移,當初閱讀原著並無特別感受,但劇本再透過Katherine Waterston(飾Abigail)詩意旁白, 喜怒哀樂在銀幕上鮮活起來,也幫我真正體會原著女性聲音。
Lader關鍵使命是找到導演。她曾經在日舞影展擔任電影創投業務,因為日舞工作機緣賞識挪威女導演Mona Fastvold首部作品The Sleep Walker,邀請她來執導。
這部電影沒有雄厚資金,但Fastvold不願意妥協數位拍攝、綠幕特效、人工佈景等,她堅持16mm攝影機,取景於羅馬尼亞喀爾巴阡山脈,還要求四季變化真實景觀 ,於是拍攝時程變成非常嚴苛的24個工作天。劇組就隨著季節更迭多次來回拍攝。
取景地點是人煙稀少沒有車輛行駛的森林深處,工作人員得徒手搬運設備,還要避免山區野狗攻擊。山路難行導致Vanessa Kirby(飾Tallie)和藝術指導Jean- Vincent Puzos都扭傷腳踝。Vanessa Kirby第一天就受傷,被劇組揹著移動,好幾場戲改成坐在椅上演出。
不曉得這部片是否證明Lader製作功力,後來她跳槽大型製片公司Imagine Entertainment獲得專屬製作合約。
Fastvold很勇於挑戰旁白。它常見於回憶倒述、引用書信、表達內心的古老技巧,被現代電影人嗤之以鼻,貶為偷懶取巧。導演反向操作加重旁白,Abigail不論有沒有和別人對話,常可以聽到她的內心話,甚至壓過對話。這個旁白效果不像有些喜劇用於表達心口不一致,而是突顯Abigail藉由內心世界忍耐現實生活。
導演從一開始便屬意Katherine Waterston飾演Abigail。導演認為她能詮釋隱藏秘密。她很喜歡這部劇本,希望等她生完小孩來接演。Waterston內斂演出完全符合角色性格。有些人會訝異她在最後一段纏綿蒙太奇出現胸部激突,其實只是育兒哺乳的附加效果。
選定Abigail之後,要尋找相反特質的Tallie。導演看中Vanessa Kirby,因為她有種嬉戲精力,能掌握幽默時間點,具有控制權。為了從蕭瑟冬季突顯Tallie,化妝師Gemma Hoff將她髮色染紅,還加上一點雀斑。對Abigail而言,紅髮的Tallie就像春天來臨。
原文發表於 https://www.orange-review.com/2021/03/the-world-to-come.html
前言:旁白式的电影很容易让人错过剧情的发展脉络,写不了优美的评论,鄙人只能干点粗活,整理了一遍本片的时间线,电影节奏清晰可见,是一篇引人入胜的散文诗。(截图使用的是弯弯字幕组的版本)
1856年1月1日
电影开始的时间,地点:纽约
当年世界其他的地方处于什么状态?
英法在美俄支持下准备发动第二次YPZZ
QC正值咸丰帝在位
英国著名拉拉安妮李斯特已经走了16年
夏洛蒂勃朗特去年逝世
美国人均GDP17美元,买一本地图册需要花费2美元
此时距离爆发南北战争还有5年
距离爱迪生发明电灯还有23年
距离女性获得选举权还有64年
2月3日
周日阿盖看到塔利和她的丈夫架着马车离开,初见,像丈夫打听马车上那位红发人妇是谁?阿盖说她想要买一本地图册。
2月4日
阿盖再次表达想要买地图册,遭到拒绝。
2月X日
塔利第一次上门拜访阿盖,一聊半宿。
(原著中是1月15日)
2月14日
晚上照顾生病的戴亚时,阿盖回忆起她们下午聊天的内容。
2月X日(14日-19日之间)
似乎塔里找阿盖一起做家务已经成为日常,塔利喜欢在话题中进攻阿盖的感情生活,非要她讲出内心对婚姻的感受。
2月19日
阿盖拒绝房事,因为还没有准备好再要一个孩子
2月X日
阿盖和丈夫去塔里家拜访
四人晚餐,两位男士试图主导话题,但塔盖沉浸在属于她们自己的快乐中。
2月25日
阿盖挤奶的时候一直在回想那天晚餐时塔利夫妇的表情,又发现自己因此心神不宁而烦上加烦。
下午,戴亚出去干活,塔利如约而至,给她带来了一直想要花费昂贵的地图册(拾取极其重要的道具!)得到的回报是阿盖亲自捏脚。
塔利讲述自己的婚姻生活,表达出其中的不幸福,询问对方是否要第二个孩子来打探阿盖的性生活。每一次对话都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暴风雪来临,如厉鬼催命,塔利和马在路上。
3月17日
塔利冻伤,数日未见阿盖,甚是想念,而阿盖被老公批评,你又对一切失去了兴趣。
4月10日,春意盎然
正在做针线活的阿盖,一抬头便从窗户里看到远处塔利和她的狗。 距离上一次见面,已经一月有余。
4月12日 阴天
好像又恢复了见面的频率,塔利说你的鼻子好可爱
4月14日 有史以来最糟糕的春天
塔利说芬尼在考虑搬去西部的事,阿盖着急的上前一步问要搬去西部?
塔利说也许吧,明天见
4月17日(数日)这一天的BGM特别好听
看夕阳
晒衣服
仿佛一对和谐美满的老夫老妻
4月22日
散步,聊童年,说好下周二见
阿盖目送塔利离开,像大海中反方向的船
4月25日
突如其来的告白,互相试探到热吻,蕴藏多日的情绪一触即发,但时间到了
塔利慌张的走出房门,差点走错方向,而阿盖张开双臂,仰躺在画面中央的姿势,是导演给我们观众继续激情的想象,也是阿盖自己的想象,荷尔蒙溢出,空气里满是湿漉漉的温度。
当她的双手用力挤奶的时候,在想什么?(再一次出现挤奶的细节)
而塔利回到家中,看着镜子里自己的身体在想什么?
4月26日 4月28日 4月29日 4月30日 5月1日 5月2日 5月14日 5月16日 5月19日
以上闪回,9天亲密的睡觉
5月30日 私奔路线
丈夫注意到了阿盖开门时脸上一闪而过的失望,只有塔利和笑容一起出现。
两人热吻,阿盖先腿软。
6月3日
闪回-亲密的睡觉
6月4日
树林里,倒挂靠在树上,奇怪的姿势,爱让人迷失。关于牢笼和自由的分歧用一个吻结束,回去亲密的睡觉(闪回)
6月5日
闪回-亲密的睡觉
6月8日 故事到这里急转直下,危险正在酝酿。
阿盖的丈夫射杀了一只黑鸟,在阿盖面前给它开膛破肚说用来警告它的同类,这很难说不是一种警告。
3天没有塔利的消息,阿盖竟然去他们家屋外用望远镜偷窥。
6月9日
瓢泼大雨,阿盖仍旧深陷道德与感情的旋涡中
6月11日
塔利和丈夫架着马车经过,阿盖追上去问几天没见,是否安好,塔利没有说话,丈夫替她回答生病了,但脸上的伤戳破了谎言的泡沫。
6月14日
四人晚餐,这一次两位男士完全掌控了餐桌上的话题,两位女士战战兢兢几乎没有交流,只有一句:还有你很多不知道的事。
6月21日
又是一次长时间的见不上面,阿盖心神不宁,坐立难安之下终于决定主动去找她,却发现人去楼空,剩下一块血手帕。
6月23日
阿盖得到消息,有人看到塔利和丈夫搬迁去了西部的方向
6月29日
阿盖向当地警长报案,无人理会
6月30日
盖,崩溃
7月6日
盖,持续崩溃
7月9日
盖,戒迷幻药
7月22日
时隔一个月,收到塔利的来信,信的开头是这样的,你好 阿盖,血色将至。
8月X日(推算的)
再收到塔利诀别一样的信件后,阿盖执意要赶去北部见塔利。
尾声
对结尾的处理,是导演一步一个伏笔埋到最后的王炸。当所有人以为塔利就这么死了,她们连活着的最后一面都没见到而抱憾终身时,突然闪回的床戏让此时下坠的氛围得到升华。
“缠绵像海里每一个无垠的浪花”
“ 像水面泡沫的短暂光亮”
“是我的一生”
8月31日 最后一篇日记
塔利死后,阿盖身体里的某一部分也随着去了,树林里塔利再一次回眸,是对观众的凌迟,也是她对爱人的恋恋不舍,此时影片把情绪推到最高处又戛然而止。
THE END
短评字数受限,我只好来凑数长评。影片中两位女主的第一次吻戏,我觉得是整部影片最大的亮点。
在亲吻之前,二人对话的氛围就已经十分暧昧:Tallie来探望Abigail(她此番是有备而来,为了表明心迹),寒暄过后,Tallie坐在椅子上,看着正在忙着给她沏茶的Abigail,半天不吭声。Abigail觉得奇怪,停下手中的事情,回头问她怎么了。犹豫了一会,Tallie鼓起勇气说“每天早上醒来,我都在想永远都不要离开你”,这句话近似告白,Abigail听后低头抿了抿嘴,想说什么最终又没说,回过头继续忙碌(她一向内敛)。Tallie第一次露出微笑,是看到喜欢的人被自己撩到的那种笑;接着Tallie说受 Abigail的影响她写了一首诗,念出了诗的标题,一听也是在诉衷肠,继续表白。Abigail自然地接过话题,感慨曾以为自己的才情可以改变世界,没想到却是这么平凡。听了这句话,Tallie好像得到了某种鼓舞,她表示同感,激动地表达了自己对于成功和幸福生活的憧憬,然后问“你知道我想问什么吗?”,Abigail茫然摇头,Tallie站起来靠近她,急切、却又小心地问:“有没有可能,这种幸福的时刻还未曾光临过我们(我们从未体验过这种幸福的感觉)?”,Abigail回答“我认为有过”,又改口说“会有的”。 Tallie反问一句“是吗?”,便开始追问“那么你怎样看待我们(之间的关系)?”(带着急迫和期待让她“Try again.”)Abigail紧张地排词遣句,最后干脆豁出去(挑了一下眉毛)说出她其实反复思量很多次的答案:“l imagine that l love how our encircling feelings leave nothing out for us to want or seek(我觉得我喜欢那种萦绕着我们的感觉,这种感觉竟让我们如此心无旁骛地互相渴望、彼此探寻)”,Tallie第二次露出微笑,这次是了然于心、志得意满的笑。
从这段对话不难看出,Tallie和Abigail在遇见彼此以前,从来没有体验过人与人之间那种强烈的互相吸引和张力,包括和自己的丈夫都未有过,Tallie尤其如此。Abigail之所以说“我认为我有过”,那是因为她和丈夫的确有过一段“相对”幸福的时光,然而一切都因一场变故其实更有可能是认识Tallie后黯然失色了(她对与丈夫的床笫之欢兴致缺缺,之后虽有过一次,我觉得她更像是为了抚慰丈夫)。Tallie就更不必说了,她和丈夫的感情并不好,Abigail可以说是她生活中唯一的一抹亮色。对于她俩而言,认识对方才是自己所期盼的那种幸福时刻的开始,Tallie的言外之意即在于此,她非常想知道Abigail是否抱有同样的看法。所以听到Abigail的回答,她索性把问题挑明,两次追问。Tallie的心意此时已经全部显露了,Abigail的回答也足够热烈直白,末了还用一句“也许我想太多了”来给自己解围,Tallie再来一句:“在我看来,有些人不善于表达并不代表他们感觉不到。”——至此,二人心迹袒露无遗,且彼此确信,一锤定音,张力的弦经过几番对话已经拉满得犹如圆月,蓄势待发。
亲吻一开始主动的是Tallie,可是当她甫一靠近、Abigail才刚来得及微闭着眼睛去感受的时候,Tallie退却了,大概是有点害羞,她低着头吃吃笑。 Abigail一改平时的矜持,微微蹲下身子(她比Tallie高),看着她的眼睛,七分嗔爱三分揶揄地问她“为什么不继续做你想做的事?”(这一幕太有爱了!),Tallie咬紧牙关,既克制又羞涩,扭头正准备回答,Abigail却用指头微微抬起她的下巴主动凑近,Tallie先退后进,反守为攻,Abigail则顺势抓住对方的衣领,于是二人有了第一个贪婪又克制的吻。当喘息渐浓,彼此都想要索取更多时,Tallie又停了下来,不过从她脸上凸现几次的咬肌可以看出,她仍在艰难地克制,是不得已才从此间抽离。Abigail又微微蹲下,这一次是略带不解地看着Tallie的眼睛,Tallie笑着说:“我怕把感冒传染给你。”Abigail:“你闻起来有饼干的香味。”两人都忍不住笑了,Tallie用鼻尖蹭了蹭 Abigail的额头,嘴唇凑近,似挑逗又似抚慰,温柔地说“我得回家了”,仿佛下了很大决心(咬肌再次凸现),她走了出去。看看她那双无处安放的手吧:先按了按Abigail的手,然后在裙子上摩挲了一下(因为刚刚紧张出汗?),又抬起来好像整理了一下衣领(接吻时 Abigail一直拉着Tallie的衣领,以使她与自己靠得更近),最后摸着自己滚烫的脸颊,一开始出门还走错了方向;Abigail则出神地站在原地,回头惊觉Tallie已经离开、缓过神后,就一直在细品、回味。
Astonishment and joy. Astonishment and joy. Astonishment and joy.这三句是以Abigail朗读日记的画外音形式出现的。三次的语气,第二次比第一次更加笃定,而第三次更像是喜极而泣般的呓语(估计她写日记时又回味了一遍~),这三次重复更是凸显出情感的往复低回、缠绵不尽。
曾在心里反复思量却找不到定义的情感,此刻却演变成这种突如其来的亲密。手足无措下,她不得不找个椅子坐着,将身体舒展开来,以近乎献祭的方式,微笑着,喘息着,翱翔着,敞开身心去迎接和感受这神圣的战栗和狂喜(这时画外音Astonishment and joy第三次响起,结合着她的喘息声和肢体语言,我甚至认为她的身体和精神都达到了愉悦的顶峰。此时配乐加入了空灵悠远的女声吟唱,有如圣歌。而我相信,情和欲的极致是带有神性的)。接下来,她让自己的身心一整天都继续沉浸于这种恍惚和迷醉。天色已晚,她还慵懒地靠在椅子里,仍沉浸在这又惊又喜的余波里,有一搭没一搭地拨弄着手中的毛线,心不在焉。丈夫回家她也没发觉,他开口责备她怎么一天什么事也没做时,她才如梦初醒起身跑去忙碌。
弗吉尼亚·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一书中,对这一乍现的欢喜有着非常精妙的描写:“这样的感觉虽然只在一时,但已足够。这是不期而至的启示,如脸上泛起的一阵红晕,你想要加以遏制,然而它已扩散开,你拿它束手无策,只得赶紧躲到偏僻的角落里,在那里暗自颤抖,感觉这个世界在向你逼近,这个世界因为某种奇异的意义、某种狂喜的压力而不断膨胀,挣破了稀薄的表皮喷涌而出,用超凡的抚慰能力,缝合了裂缝与剧痛!然后,就在那一刻,她看见了一幕幻景,在一朵藏红花中燃烧着的一根火柴,一种内在的意义几乎就要显露出来。可是,靠近中的世界撤退了,那份坚强也随之疲软了下去。结束了——这个时刻到此为止了。”——导演非常善于捕捉和放大这种微妙的情绪,我刚刚看了一下,果然是女导演。
人的一生会有多少次这样洪恩浩荡的时刻呢?即使出现了,恐怕也只有非常细腻的人才能捕捉到吧!因为“没有一种体验是过于渺小的,就是很小的开展都像是一个大的命运,并且这命运本身像是一块奇异的广大的织物,每条线都被一只无限温柔的手引来,排在另一条线的旁边,千百条互相持衡”。这神奇的命运的经纬,是上天的馈赠,更需敏锐的心智才能完成。
何其有幸,能被这神圣时刻光临,又何其有幸,拥有能力可以感知其中的奥义!她们从此为对方开启了一个与现实抗衡的新世界,这个世界美丽、神秘而隐蔽。犹如广袤的天国里突然传来启示的钟声,澒洞浩渺,恭闻一度是幸,日日敬聆是福。对她们来说,“如果此刻就能奔赴黄泉,那么此刻就是最幸福的时刻了”。
从这一刻起,她们就是照亮彼此唯一的光,也许和这冰冷残酷的现实相比,还不够暖,不够亮,可是相互慰藉已经足够。Tallie给Abigail写信说:“You are my city of joy. ”每颗受情感饱和的心都是一座小宇宙,她们就是这个宇宙的创世者。所以即使Tallie被无情终结了生命,在Abigail的小宇宙里,Tallie依然是她永世的爱人。
我从配乐响起就开始落泪,止不住,我不知道为什么唯独对这一幕念念不忘。脑海里一直在循环回放这一场景,我好像也晕晕乎乎了一整天。其实我与同性从未有过亲吻或其他爱情层面的肢体接触,当然并不一定是肌肤相亲才能产生这种ecstasy,有时候一个眼神、一个字、一句话都可以让人内心翻涌如海啸,不论取向,这种感觉是相通的。
谁不曾有过让自己辗转反侧却又无处安放的情绪?是人类的语言太匮乏,还是我太笨拙而无法定义?不管了!写完了,我去睡了,见者好梦!晚安!
2021.3.4 23:38
我也曾被给予过别无所求的馈赠。尽管取向不一,天性敏感的我对于女孩之间这种超乎性别的情感也能够深刻共情(在这个复杂的世界,我不是不懂成年人的心机和伎俩,因此真诚才会显得那么难能可贵,我得到的教益也会让我受惠终生)。不过彼时的我天真地以为,情感的理想结局应是投桃报李,因此感恩之余又常因无以为报而心怀愧疚;而如今的我已经明白:一些情绪萌生,不一定要有双向的回应,它们存在过,也许就有了着落和意义。遂释然,祝安好!
写于2021年心境豁然开朗的某天
在3月全网上线的片单中,《打开心世界》格外值得关注——它不仅入围了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还拿下了酷儿狮奖。
不过观众对该片的期待未止于此。
除了奥斯卡影帝卡西·阿弗莱克「制片+演员」双重身份的加持,主演阵容还有《神奇动物在哪里》的凯瑟琳·沃特斯顿,以及凭借同期女性主义佳作《女人的碎片》拿下威尼斯影后的凡妮莎·柯比。
故事发生在1856年的纽约上州,这里在影片中被描绘成一片与世隔绝的幽闭之地。nn一间被冰雪封藏的小木屋在屏幕上停留数秒,阿比盖尔无法入睡。
「骄傲几乎殆尽,希望渺茫,我们迎来了新年。」
新年的第一天,阿比盖尔用无精打采的语调描述了她的观察。几个月前,她年幼的女儿死于白喉,这一创伤足以令一个家庭破碎。
她和丈夫戴亚分坐在餐桌两端,一言不发地吃着煮熟的土豆。这一幕,让人想到《都灵之马》里险恶的黑白色调,这里的生活似乎已干涸倒退至「生存」的原始状态。
这里多说一句,本片改编自吉姆·谢泼德的短篇小说,而促使原作者动笔写下这一短篇小说的契机,是1856年一场发生在纽约上州的暴风雪。在浏览当地农民的日记时,他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我最好的朋友搬走了,我想我再也见不到她了。」nn这张纸条成了故事的缘起,同时决定了这会是一个以人物自述为轴心的故事。
在电影中,阿比盖尔在劳作之余无休止地写作,这是她表达内心生活的唯一方式。
2月,纽约上州走出严寒,没人能预料到这里即将被尖叫的暴风雪和野蛮的大火撕裂。
当阿比盖尔初见塔莉,她们的眼眸便已散发着坦率的依赖。
阿比盖尔是埋头苦写的沉思者,她把世界看作由墨水和想象力构筑而成的保护伞;塔莉则不同,她整个身躯上扬,脸颊红润,头发松散地铺在空气中。她很直接,没有被想象力驱使的习惯。
阿比盖尔和塔莉创造了一个远离了既定生活的空间,她们的男人也一同被搁置在外面。
她们分享关于家庭、农活、孩子的经验,分享童年和遗憾,偶尔守在篝火旁一言不发,或是干脆语无伦次。
有那么一个场景,她们在阳光下一同拧干蒸腾着热气的衣物,情感已然外化为一个金黄色的场景。
热恋珍贵如夕阳,她们坠入爱河。但此前并没有任何模板告诉她们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而《打开心世界》最为成功的一处,就是阿比盖尔和塔莉之间的火花是生效的。羞怯的微笑和无法挪移的目光、触碰的手指、足底按摩式的爱抚、笨拙的吻……
她们的亲密关系建立于导演对肢体情绪的细腻洞察,以及相爱之人彼此间那生机勃勃的拙态和孩童般的喜悦。
热恋降临,阿比盖尔仰靠在桌旁的长凳上,双臂完全放松地舒展开来。
Astonishment and joy.nAstonishment and joy.nAstonishment and joy.
她成为自己情感的拓荒者,忠于真实欲望的显现。
回顾过往的同性影片,其实最常被拿来浓墨重彩一番的,便是因觉察同性欲望而旁生的「羞耻感」。不过《打开心世界》抛弃了类似的心理构筑,只让她们坠入情感,并将注定夭折的爱情尽可能延后。
所以这部电影既感性又具有现代思维。尽管罗马尼亚的取景地给予影片一派荒芜的基调,但看完之后我仍不禁要问,这些生活在19世纪的农民是否真的如此开放,以至于能够清晰表达内心深处的感受,坦诚面对近乎禁忌的欲望?
而光是这两点,连我这个现代人都很难做到。
不过,《打开心世界》的底子仍是一个经典的爱情故事,放到异性恋电影的传统里,这种模式已被尝试过太多次,其实有些缺乏挑战性。
巧合的是,《打开心世界》与《菊石》都是以19世纪女同性恋为题材的影片,足可见无论是真实故事还是虚构故事,近几年电影人从历史中截取/刻画「女同性恋爱情故事」的做法都很频繁,不知不觉已经创造了新的安全区。
其中黄金标准自然是是《燃烧女子的肖像》,围绕其旋转的除了《菊石》还有《伊莉莎与玛瑟拉》《告诉蜜蜂》《薇塔与弗吉尼亚》和《与艾米丽的疯狂夜晚》。
这些带有年代背景的女同片有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在一个没有情感范例的时空里发明「爱情」。
回到影片,其实除了阿比盖尔和塔莉,两个男性角色同样值得玩味。
芬尼记录着塔莉的一举一动,妻子去了哪里,停留了多久,有没有做家务,肯不肯给他生孩子,是否出轨……
这是一个与宗教和父权制传统捆扎在一起的男性角色,也是我们经常在其它影片中看到的魔鬼化身。
他对妻子的残忍源于他对待女性的方式。影片并未刻意突出他谋杀塔莉是否是因为她爱上了女人,但可以想象,如果塔莉爱上的是另一个男人,结局恐怕也是一样的。
但是卡西·阿弗莱克饰演的戴亚却有着不可思议的人物弧光。他总是用一种沙哑而受伤的声音讲话(卡西·阿弗莱克的自带技能)。相较于企图控制塔莉的芬尼,戴亚这个角色跳出了既有的框架。
在影片的最后,观众能从戴亚身上瞥见人性的一面。他既没有任何失常的迹象,也没有借此要挟妻子。阿比盖尔和戴亚在面对悲剧这一层面,是坚持到最后的、惺惺相惜的同盟者。
的确,戴亚是一个情感表达能力有限的人。对阿比盖尔来说,他与塔莉的距离正如针线盒与地图册的距离。但他还是能做到把渴望埋藏在心底,并通过阿比盖尔对塔莉的情感寻找自我解救的途径。
另一面,他对阿比盖尔的提问探讨了人的极限,即一种「无能为力」。阿比盖尔对塔莉的追忆因无能而自我痛恨,还有他们的女儿,这些都是类似的伤痛。
但事实上,《打开心世界》差点因为一个显而易见的缺陷毁于一旦。
观众在大部分篇幅里听到的主要是画外音。它取材自小说文本,虽然平静而生动,但对画外音的过度依赖几乎触碰了电影这项艺术形式的禁忌。
更致命的是,这些画外音具有繁复深邃的的文学性。当我们单拿出一句台词时,会发现它已经足够丰满,那么为了给这种丰满让位,对视听的削弱已是必然。
可以说,这部影片的魅力来自文本,桎梏也来自文本。当她们在树林里读着优美精致的台词,人物似乎已从日常抽离。但为了体验这样纯粹的浪漫和诗意,我说服自己融入到这种架空的美学当中,便也毫无障碍地接受了。
不过很神奇的是,在很多时刻里,画外音不仅没有成为困扰,反倒创造了新的和谐。nn散文诗般的语言成了「氛围发动机」,导演围绕文本创造出新的视听结构,剪辑、摄影、声音和时代元素……它们转换着搭配方案向前均衡流动。
所以说一部影片不是不能有画外音,而是要创造性地使用画外音。
片中的画外音更多时候是作为角色不可言说的心声或私藏的秘密而存在。而正因为其语调平静,所以情绪功能转而交给了其它视听元素。导演说,旁白的录制几乎是对影片进行了二次创作。
令人印象深刻的视觉场景同样存在,正如摄影师André Chemetoff拍下的这一场令人头晕目眩的暴风雪。
片中很多室内镜头受到19世纪绘画的启发,其中就包括丹麦画家 Vilhelm Hammershoi的作品。而影片外景的氛围则让人想起画家约翰·辛格·萨金特。
当然,片中最难以被忽视的元素是音乐,它是影片真正不可或缺的那一部分。nn担任配乐的丹尼尔·布拉姆博格在开机前就已经开始作曲了。他参与了影片的拍摄过程,从自然环境中汲取灵感,并有意识地围绕画外音来构建场景。
本片原声带里的曲目非常清晰,几乎就是音乐版的私密日记。
木质地板的颤抖、嘶鸣的动物、晃动的牛铃、呼啸的风声……用悠扬的爵士乐旋律拉动情感,用实验性的音符烘衬焦虑与挑战,正如那场被声音抽象化的暴风雪和在风中尖叫的火焰,二者如此契合。看完电影后重新听一遍原声带,场景会在脑中精准浮现。
虽然《打开心世界》有着丰盈而庞杂的元素,却几乎与《燃烧女子的肖像》背道而驰。后者的导演瑟琳·席安玛在配乐的使用上非常节制,刻意营造的空白成功升华了全片那为数不多的几段旋律。
但我们可以看到另一种方案在《打开心世界》中生效。在片中居于主导位置的画外音和音乐能够进行交流。它们行走在单行线上,又幻化成不同形式的散文诗此消彼长。
正如艺术家劳瑞·安德森在音乐中所尝试的,她将语言与音乐结合,语言里包含音乐性,音乐里有文学性。她拍摄过一部散文电影《狗心》,其中同样充斥着大量旁白和旋律,却和谐而极富魅力。
如果《打开心世界》是一首曲子,那么影片对休止符的运用也很有趣。
戴亚的突然出现曾两度打断阿比盖尔的幻想,一次是通过音乐的戛然而止把阿比盖尔从热恋中惊醒,另一次则是在片尾,阿比盖尔抱着塔莉,回忆被埋藏在日记里的肌肤之亲,然而画面终止,一切回归现实。
归根结底,日记是幻想,地图册则是幻想的延伸。
文字窥探着自己的内心,也窥探远方的爱人。阿比盖尔情感丰富的散文诗里掩藏着怯懦,她的勇敢停留在对欢愉的享受,却无能于拯救。正如她曾偷偷跑到塔莉的家附近,在角落里用望远镜放大塔莉的身影。
阿比盖尔是一只会在笼中唱歌的鸟儿,也是在笼中幸存的鸟儿。但是,仅此而已。
日记里的文字能带来什么呢?其实在闭塞的环境中,唯一的变量就是想象力。想象力可用来自杀,但也可以是一种治疗方式。它是一种理解「存在」命题的方法论。
一个人唯一能逃避的就是想象力,正如芬尼。
但一个人能用来拯救自己的也只有想象力,正如阿比盖尔。
在电影里,死去的女儿和死去的塔莉揭开了一个鲜血淋漓的真相,即「旧的恐惧总会取代新的恐惧」。
生活的痛苦不断翻新,新的土壤在等待干涸,并催促情感里的执着和顽强更夯实一些。nn总的来说,《打开心世界》是一部没有让人失望的影片,无论是氛围、视听语言还是情感张力都有很大的优势。当你看过之后,会像是经历了一场虚无缥缈的倾盆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