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娜塔莎·厄本斯卡波利斯·席克JerzyBończakAdamFerencyBogusławLindaEwaWiśniewskaAleksandrDomogarowOlgaKaboAndrzejStrzelecki
类型:战争导演:耶尔齐·霍夫曼 状态:正片 年份:2011 地区:其它 语言:其它 豆瓣:6.5分热度:2 ℃ 时间:2024-06-11 17:22:36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这些天,俄罗斯和乌克兰打的很热闹。一般阐述的原因无非是乌克兰的领土主权遭到侵犯或因为北约东扩威胁到了俄罗斯的安全。然而深层次的原因远非那么简单。有历史纠葛、民族纷争、意识形态不同以及地缘政治各种因素的综合。为了闹清楚,我搜罗了些资料,包括这个电影,力求从各个方面尽可能多的了解些个中缘由。
影片是波兰在2011年拍摄的。从编导的叙述看,整体表现感觉还算公正,对苏联和波兰都是有褒有贬。
讲的是1920年,波兰青年约翰和奥拉新婚初始,战争就爆发了。约翰走向战场。随着军队攻入乌克兰。无意中捡了一张苏联的宣传单,捡就捡吧,还把它念出来,这不是找事儿吗?结果被指为蛊惑军心判决死刑。还没等执行呢,苏军突破波兰阵地,约翰成了俘虏。没承想那张死刑判决书救了他,苏军的契卡大叔认定他是布尔什维克,引为同志。在后来的混战当中,偶遇哥萨克骑兵,这伙子强人打死了押解约翰的苏军,救了约翰。约翰很疑惑:哥萨克不是和苏军一伙的吗?那位队长告诉他:“如果布尔什维克打败了你们,我们也会失去我们的自由。”约翰最终回到了自己国家,并参加了华沙保卫战。他的新婚妻子奥拉久等丈夫不归,参加了救护队,影片结尾,战争结束。重伤的约翰和奥拉终于在伤兵医院中相见了。
影片中,战场上的镜头很多,也很惨烈。以前听革命老前辈讲:“我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听了这话,却总也不能想象出那时的惨象。而在这部影片中,展现的真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侥幸活下来的奥拉站起身来,踉跄一步就差点倒在死人身上。英国艾克双翼轰炸机手动投炸弹,士兵们端起步枪或手枪去射击肆无忌惮的飞机。法国FT-17薄壳坦克,伴随着昂首挺胸步伐整齐的步兵队形去送死。冲锋的步兵们靠的是刺刀见红,个个都像是催命鬼,冷热兵器一起上。看着真是千奇百怪千姿百态。很残酷也很养眼。
纵观整个战争,波兰和苏联方面,双方都有侵略和防守。攻防的转换不过在瞬息之间。我们在其间看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当这支军队入侵别国的领土时,大都士气不震,军心涣散。可一到了需要保卫自己的国家时,立马群情激愤,争先恐后的上战场。例如影片中在征兵处的那个孩子就是如此。当时波兰的元首毕苏斯基在苏军大兵压境焦头烂额之时,全国人心惶惶,他只得找了个老农民维托斯担任国家总理。而维托斯在接受这个职务之前的唯一请求就是“在收割季节回家忙庄稼”。毕苏斯基接受他的请求之后问他:“你打算怎样开始?”这位朴实的农民回答:“从对波兰人民的动员开始。”
通常人们谈论战争,都是不厌其烦的探讨双方的兵力、战争部署、武器装备等等各种条件,认为这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只有毛主席早就深刻的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从历史发展和这部影片中我们所看到的充分印证了毛主席的这个判断。民心,尽管看不见摸不着,却左右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影片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桥段。当约翰到教堂中去为死去的女友祈祷时,里面有一个忙着做棺材的士兵劝他不要祈祷了:“上帝已经安排好,哪只苍蝇停在哪堆屎上,它不会因为某人的祷告改变它的计划,否则我们会陷入很大的混乱。”这个奇葩的言论,乍一听实在是对上帝的大不敬,仔细想来,却也有几分道理。照这个逻辑,既然上帝是造物主,它创造了宇宙间的万物,它自然会事先安排好万物的命运,包括他们生命中的所有历程。对人类也是这样,你生,你死,你欢乐,你忧伤,你努力,你偷懒,都是早就安排好的。影片中那个女人临死前哀叹道:“我的灵魂有罪,但我非常想活下去。”但是上帝早就安排你去死了。这样的哀求有用吗?既然如此,别说做祷告了,就连我现在看电影写观感也是他老人家早就安排好的。那么,为什么不给人类一个和谐的世界,为什么要“安排”那么多的战争?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所幸我是个无神论者,相信人类自身的努力,相信人类的理性,相信社会在进步,相信未来会越来越美好。要不然,面对这个上帝制造的这个丑陋世界,早就该自杀了。
在一战结束时,英国外交大臣寇松曾经提出过一条乌克兰和波兰的边境线,称为“寇松线”。不过波苏双方都没搭理这个建议,都以为凭自己的实力可以得到更多。波兰的元首毕苏斯基在战争之初,曾经判断西面的德国和奥地利已经战败,东面的苏联忙于内战,此时正是他扩张的好时机,他一面策划“海间联盟”,一面大举进犯乌克兰。而此时的苏联也在琢磨着向西,将社会主义革命的旗帜插遍全欧洲。于是整个战争成了一场混战。最后在华沙危急时刻,毕苏斯基急中生智,调了不到两千人的骑兵突袭苏军,把布琼尼的第一骑兵军近两万人打的落荒而逃,苏联战败。这才有了停战,才有了波兰占领了包括现在利沃夫在内的大片西乌克兰领土。二战开始时,德军1939年9月1日进攻波兰,9月17日波兰战败,在伦敦成立流亡政府。在这种态势下,苏联9月23日出兵,夺回了苏波战争中被波兰划去的领土。基本按照“寇松线”划定了波兰和乌克兰的边境。这就是历史事实。现在有些人不顾这些显而易见的历史,说什么“德国和苏联共同发动了二次大战,共同瓜分了波兰”。这完全就是一种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了。很无聊也很可笑。
影片中,波兰这边涉及了哈勒的蓝军团和彼得留拉的白军。苏联这边,有一个镜头,苏军战败后,列宁到斯大林那里发了顿脾气。临走时,陪同列宁的托洛斯基回过头,冷冷的瞪了斯大林一眼,斯大林则是用更加冷酷的目光一直目送着他们出门。观众都明白了。
本人评分:7.0。
志愿军:存亡之战
山寨火种
侦察兵
智取华山
烈火金钢
二百三高地
影片聚焦铁原阻击战。1951年5月,中国人民...
播放指数:525℃
片中的苏俄契卡的政委太具喜感了——“他们枪毙了他。不是因为这个战士强奸了一个老太太,而是因为这家伙擅离职守。要是每个人都为了想‘轻松轻松’而像他这样,我们的命早就被革了!”
听到他手下的战士在调戏挤奶工,“什么,他们不是在干地主婆,而一个无产阶级?这帮混蛋!”
整个片子都有点黑色幽默。
男主角因为开玩笑给战友念了段苏俄撒的传单,糊里糊涂得被上级当共产主义分子判决次日枪毙。结果到了第二天,他的上级被打过来的苏俄红军先给当众枪毙了。
男主角从俄国人手里逃了出来又被抓住了。结果,抓他的两个俄国人,被另一拨俄国人——哥萨克给枪毙了。
关于电影我随便吐槽几句吧。
前一小时我简直没搞懂该电影要说啥,没错,是要反映波兰普通民众的生活啊,问题在于,电影有没有做到让人为历史的厚重所感染呢?在两个小时内做到,太难了。所以说,节奏是乱的,确实有似《建国大业》,尤其是涉及毕苏斯基在政坛的部分。
于是,至少在初期,人物的表现太过轻飘飘,看到后来对两个主角本身丝毫无感。
塑造那布尔什维克的特务时,弄得太像小丑和流氓,虽然布尔什维克是很丑,但那副地痞样简直太刻意,真正的批判性是没有的,让左棍主角清醒的理由也同样如此。
无论如何,背景铺垫是含混不清的,可以说是太差了。
后一小时不用多说,小范围的战争场面不错,较为真实,也足够燃。
关于电影以外我随便多吐槽几句吧。
网上对波兰的鄙夷大抵要追溯到08年,和“ANTI-CNN”之类的破事有关,自然,很快传到了军坛又很快传到了死宅圈,然后就有“平独镇露大波波”这句令人深受启发的俗语。在这里我要提示一下,在日文里,独国就是我们所说的德国,露西亚便是俄罗斯,我觉得,后者比中国给的译称更好听呢。——日本大概也是为他们所厌恶的,但在同时他们中的有些人对日本却有某种认同感。
请不要理解说,我在扣帽子、贴标签。我们知道,纳粹和苏联总有拥护者存在,由于后者似乎在邪恶排名里稍逊——没有侵略那么多国家,也就没那么时髦了;而纵是如美国,只要玩儿“霸权”,未免不会在引起痛恨之余,也激发出死宅的几分向往。而日本……是啊,褒扬该国民众的所谓牺牲精神的人士不曾少过,他们加的那些“法西斯”、“疯狂”之类修饰词毫不真诚,只是应景的废话,因为他们喧嚷着:学习日本鬼子的爱国精神、神风敢死队多么疯狂又忘我(鬼子在这里被奚落的原因是纵令是兽类,也还需要嗑药才能为“国”献身)、集体主义把日本搞成世界第二……
这绝非偶然,有的人眼中的爱国是——在不考虑自己的国家的情况下,爱些强大的、践踏自由与人道的国家,并想方设法使本国也成为它们中的一个。
不幸的是,波兰从未成为这类国家。当然不是它未强盛过,一切都是际遇使然,当绝对主义时代的黎明来临时,它刚刚以封建的形式兴起于东欧,在中世纪晚期该国主要做了三件事情,安茹王朝(卡佩王朝的安茹——安茹的那不勒斯——匈牙利——波兰这支)的波兰的末代女王与雅盖隆的立陶宛大公联姻;不时和波希米亚国王对抗哈布斯堡家族;艰难战胜条顿骑士团。而条顿骑士团成为波兰的属国普鲁士公国之时,15世纪已经结束二十年了。
然后,它又兴盛了数百年,东欧(不算波希米亚)第一座大学应该是在克拉科夫。当波兰-立陶宛衰落了时,因为它总在对抗俄国,又额外赶上了希特勒入侵,于是就成为前述的那些人攻击的焦点了。至于攻击有多恶毒,看看随便哪里吧,——比如此电影的短评栏。
嘲笑助长无知。起初,死宅诸君只不过是拿一个“又弱又自大”的国家(正如韩国)找乐子,可他们严肃了起来,不由自主开始捍卫他们的嘲笑,滑稽得就像拿《黑塔利亚》(日本“国拟人”漫画)来聊惨无人道、群魔乱舞、哀鸿遍野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许是俄国、普鲁士之类的大国(Great power)具有什么扩张美感,抑或共和国、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民族主义、社会主义之类太不时髦,热中于谋逆、作乱的波兰人终不讨喜,他们竟胆敢没大没小,真可谓活该灭亡啊。这些“猖狂”的波兰人还爱支援国外,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法国的拉法叶侯爵被称作两个世界的英雄,其一是在革命时期的美国,其二是在1791年的法国。这样的人,波兰有好几个,他们在法国、意大利活跃,最有名的要数科希丘什科,他参加美国革命并成为杰斐逊的朋友;他是波兰的捍卫者,还有波尼亚托夫斯基,拿破仑追封的元帅;数次在波兰革命;死于莱比锡战役。此外,知道萧邦的人也一定会意识到,西欧有多少来自波兰的激进派吧。
当然,有些人因为自由什么的反而减波兰的分是挺无所谓的,就像他们认同强权其实无足轻重一样。
他们真的很像日本的极端民族主义者,从来是道德虚无主义者,深信正义取决于民族的胜败,由此,私德的败坏简直不是问题,个人,是依附着所谓集体的。
所以,他们鄙夷着所谓弱国,就像日本愤青至今还辱骂着韩国而毫无悔意(我对韩国的气氛很不喜欢,但是我可不会随着一些日本爱好者和什么创世谣言骂一群从未妨害过我的人,韩国人至少知道何谓自由),他们莫名其妙地辱骂着不同国籍的普通人,有如日本还在被极权主义的灵魂附体。说真的,难怪日本有意于政治的青年,除了共产分子就剩法西斯了。
另外,一个真诚的民族主义者,必定是承认每个民族的独立性的,因为它是新时代的、19世纪的,而非梅特涅式的封建秩序拥护者。可这些人,无非是集体主义官能症下的沙文主义者。
这些人难道会喜欢自由么?
可是自由、生活、爱国,有什么错?
恰恰是波兰人,每每追求着自由。
最后说一下历史,说波兰先入侵俄罗斯简直是可笑,谁告诉你那时候乌克兰人喜欢布尔什维克的?你至少得知道,那时候有什么国家。其实不奇怪,说苏联“收复”芬兰、爱沙尼亚的有一大堆,我已经说了,他们不算民族主义者,只是帝国崇拜而已。
另外,波兰在立陶宛一相情愿的扩张之类才是喷点,包括破坏小协约国的一连串错误。
在当时,英、法、美对世界局势的控制几乎是没有的,其实是盘死棋,我就不用马后炮了。
这些天,俄罗斯和乌克兰打的很热闹。一般阐述的原因无非是乌克兰的领土主权遭到侵犯或因为北约东扩威胁到了俄罗斯的安全。然而深层次的原因远非那么简单。有历史纠葛、民族纷争、意识形态不同以及地缘政治各种因素的综合。为了闹清楚,我搜罗了些资料,包括这个电影,力求从各个方面尽可能多的了解些个中缘由。
影片是波兰在2011年拍摄的。从编导的叙述看,整体表现感觉还算公正,对苏联和波兰都是有褒有贬。
讲的是1920年,波兰青年约翰和奥拉新婚初始,战争就爆发了。约翰走向战场。随着军队攻入乌克兰。无意中捡了一张苏联的宣传单,捡就捡吧,还把它念出来,这不是找事儿吗?结果被指为蛊惑军心判决死刑。还没等执行呢,苏军突破波兰阵地,约翰成了俘虏。没承想那张死刑判决书救了他,苏军的契卡大叔认定他是布尔什维克,引为同志。在后来的混战当中,偶遇哥萨克骑兵,这伙子强人打死了押解约翰的苏军,救了约翰。约翰很疑惑:哥萨克不是和苏军一伙的吗?那位队长告诉他:“如果布尔什维克打败了你们,我们也会失去我们的自由。”约翰最终回到了自己国家,并参加了华沙保卫战。他的新婚妻子奥拉久等丈夫不归,参加了救护队,影片结尾,战争结束。重伤的约翰和奥拉终于在伤兵医院中相见了。
影片中,战场上的镜头很多,也很惨烈。以前听革命老前辈讲:“我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听了这话,却总也不能想象出那时的惨象。而在这部影片中,展现的真是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侥幸活下来的奥拉站起身来,踉跄一步就差点倒在死人身上。英国艾克双翼轰炸机手动投炸弹,士兵们端起步枪或手枪去射击肆无忌惮的飞机。法国FT-17薄壳坦克,伴随着昂首挺胸步伐整齐的步兵队形去送死。冲锋的步兵们靠的是刺刀见红,个个都像是催命鬼,冷热兵器一起上。看着真是千奇百怪千姿百态。很残酷也很养眼。
纵观整个战争,波兰和苏联方面,双方都有侵略和防守。攻防的转换不过在瞬息之间。我们在其间看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当这支军队入侵别国的领土时,大都士气不震,军心涣散。可一到了需要保卫自己的国家时,立马群情激愤,争先恐后的上战场。例如影片中在征兵处的那个孩子就是如此。当时波兰的元首毕苏斯基在苏军大兵压境焦头烂额之时,全国人心惶惶,他只得找了个老农民维托斯担任国家总理。而维托斯在接受这个职务之前的唯一请求就是“在收割季节回家忙庄稼”。毕苏斯基接受他的请求之后问他:“你打算怎样开始?”这位朴实的农民回答:“从对波兰人民的动员开始。”
通常人们谈论战争,都是不厌其烦的探讨双方的兵力、战争部署、武器装备等等各种条件,认为这就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只有毛主席早就深刻的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从历史发展和这部影片中我们所看到的充分印证了毛主席的这个判断。民心,尽管看不见摸不着,却左右着战争的进程和结局。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
影片中有一个非常精彩的桥段。当约翰到教堂中去为死去的女友祈祷时,里面有一个忙着做棺材的士兵劝他不要祈祷了:“上帝已经安排好,哪只苍蝇停在哪堆屎上,它不会因为某人的祷告改变它的计划,否则我们会陷入很大的混乱。”这个奇葩的言论,乍一听实在是对上帝的大不敬,仔细想来,却也有几分道理。照这个逻辑,既然上帝是造物主,它创造了宇宙间的万物,它自然会事先安排好万物的命运,包括他们生命中的所有历程。对人类也是这样,你生,你死,你欢乐,你忧伤,你努力,你偷懒,都是早就安排好的。影片中那个女人临死前哀叹道:“我的灵魂有罪,但我非常想活下去。”但是上帝早就安排你去死了。这样的哀求有用吗?既然如此,别说做祷告了,就连我现在看电影写观感也是他老人家早就安排好的。那么,为什么不给人类一个和谐的世界,为什么要“安排”那么多的战争?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所幸我是个无神论者,相信人类自身的努力,相信人类的理性,相信社会在进步,相信未来会越来越美好。要不然,面对这个上帝制造的这个丑陋世界,早就该自杀了。
在一战结束时,英国外交大臣寇松曾经提出过一条乌克兰和波兰的边境线,称为“寇松线”。不过波苏双方都没搭理这个建议,都以为凭自己的实力可以得到更多。波兰的元首毕苏斯基在战争之初,曾经判断西面的德国和奥地利已经战败,东面的苏联忙于内战,此时正是他扩张的好时机,他一面策划“海间联盟”,一面大举进犯乌克兰。而此时的苏联也在琢磨着向西,将社会主义革命的旗帜插遍全欧洲。于是整个战争成了一场混战。最后在华沙危急时刻,毕苏斯基急中生智,调了不到两千人的骑兵突袭苏军,把布琼尼的第一骑兵军近两万人打的落荒而逃,苏联战败。这才有了停战,才有了波兰占领了包括现在利沃夫在内的大片西乌克兰领土。二战开始时,德军1939年9月1日进攻波兰,9月17日波兰战败,在伦敦成立流亡政府。在这种态势下,苏联9月23日出兵,夺回了苏波战争中被波兰划去的领土。基本按照“寇松线”划定了波兰和乌克兰的边境。这就是历史事实。现在有些人不顾这些显而易见的历史,说什么“德国和苏联共同发动了二次大战,共同瓜分了波兰”。这完全就是一种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了。很无聊也很可笑。
影片中,波兰这边涉及了哈勒的蓝军团和彼得留拉的白军。苏联这边,有一个镜头,苏军战败后,列宁到斯大林那里发了顿脾气。临走时,陪同列宁的托洛斯基回过头,冷冷的瞪了斯大林一眼,斯大林则是用更加冷酷的目光一直目送着他们出门。观众都明白了。
本人评分:7.0。
与黄俄没啥可说的。
电影总得有倾向性,有个度就行。至少人家承认起初是波兰先出兵乌克兰(乌克兰和波兰,罗刹的历史恩怨请自行百度,不要上来就说乌克兰是苏联的一部分,谢谢),不过黑契卡真是黑的够犀利,太任性了!
罗刹方面,有革命导师和他的地球仪,老爹和他的烟斗,托托和他的小胡子,波波方面,男主是英雄,女主是美女,有信仰坚定殉教的神父,有学成报国的无线电专家,有称雄几个世纪的骑兵,当然还有狂霸酷拽的大B神。
狂霸酷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