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n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向后推,被推入过去.n(语出《了不起的盖茨比》)nn挨了一刀的李慧全夸奖晚辈流氓:拳头挺硬。然后他捂着肚子,鲜血直流,在热闹的人群中逆行而上,他想着再当一次观众。然而,双簧表演已然结束,彩色灯管在遥远的招呼声中应声而灭。他倒下时,风中飞着废纸。nn双簧:演的人不说,说的人不演。对于这种具有隐喻色彩的表演来讲,一种行为的人被遮蔽了另一种行为。又或者说:一个人被强行分裂成两个,他们两个总在不搭调的穿帮时刻博得笑料。nn有着“李大棒子”称号的李慧全有着挺硬的拳头,却在需要的时候丧失了出拳的能力,他只能用语言,维护自己作为“前辈”的尊严。恰似,在他短暂一生中,他始终保有的含蓄和善良,却在一次偶然的错误中全盘皆输。n作为一个心地柔软,且太有尊严的“流氓”,李慧全的行为显得忧郁而懦弱。作为旁观者的李慧全,他的愿望只是在边儿上(“旁”)看(“观”),他太害羞,用语言和目光遮蔽了行为。他只是看,看女人屁股,看黄色小报,躲在角落里窥视喜欢的人。当裸体女人躺在他面前,他却仍然保持着克制,毫不迟疑第抽身而去。nn高度的“克制”和反省能力,与他“逾矩之人”的身份形成可笑的反差。这种错位累积成可笑的困惑。他没能力成为一个“正常市民”,同时不可能沦为“正常的流氓”。n比如,在一个钞票发芽的时代,李慧全的烦恼并非“挣不到钱”或“没钱可花”,而是不能够“沉浸”在钱的逻辑之中,既无法享受赚钱之乐趣,亦无法享受花钱之乐趣。对于女人,亦如此。李慧全在黑暗中幻想着过去,头脑中回响着十二年前的纯净之声。nn李慧全的错位如此意味深长,在一个轮回之后,那个逆人群而行的背影仍然动人而鲜明。恰似午夜尽头,飘来了若隐若现的失落之音。
说实话,这部电影的风格和第五代导演的风格有点相似,也是第四代导演残酷青春的收笔之作。在那个年代正是王朔小说的巅峰时期,“痞子”文学的玩世味道充斥文坛和影坛,我看过的《顽主》可以说是这类的代表。老罗说这种叫“犬儒主义”,我不懂哲学,但是我曾经也喜欢过王朔,人生大部分都是用来被调侃的,也没什么错儿。《本命年》和这些东西不一样,剧本是由刘恒的《黑的雪》长篇小说改编,对社会有着深刻的剖析和反省,主题大概就是人生而洁白,落地而黑,人性本善嘛。
是什么打动了我?我想了许久也没个答案。但是我想,每个经历了第二个本命年的人都会体会到这里的意义。成长是一件漫长的事情,如果你运气好到了这时候居然(怎么又是居然?)都没遇到什么挫折,就和大多数人一样,那么你觉得你的成长也是充满了阳光和幸福吗?那不是每个人都幸福了,哪有那个好事啊。孤独是伴随人一生的东西,你逃得掉吗?现实与理想永远都存在差距,你能平衡吗?岁月的痕迹刻满你的身心,你能接受吗?告诉你,别沾沾自喜,没自杀算你命大了就。青春是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但是也最复杂,最没道理,最混乱。我觉得所谓成长就是当我们赤身露体的走向现实的时候,逐渐发现现实的寒冷,于是给自己披上一层又一层的外衣,包裹内心,武装思想,刀枪不入,变成社会流水线上的工业产品。这不算残酷,这是一个人走向成熟的必然过程,不这样就悬了。
看完这部片子,我就感觉到了一股冰心的寒意,也许,我该再加一件外衣了。
一股八十年代的味道,一阵姜文的chui,一首首程琳演唱的流行歌曲,还有叉子、刷子、泉子、京片子。
那个好事的大妈对刑满释放刚放出来的李慧泉(姜文)说,你都二十四了,该考虑这个问题了。泉子认识了在歌厅唱歌看上去很Watons的歌女(程琳),骑28寸大单车护送她夜归家,暗生情愫但始终没有说明,泉子对着她就目光游离结结巴巴不着46。最后那歌女被包,泉子带着回忆被两生瓜伢子捅倒在公园。
惊喜发现,寂寞难耐的泉子躺在床上,就着台灯看的那期《健与美》杂志你曾经看过,还记得两页三个穿泳装身材爆浆的外国妞。他房间墙壁上贴的Lambo史太龙的海报,你哥也曾经买来贴在墙上(当时风行一时《第一滴血》,男生均视史太龙为偶像,还知道史先生脸上肌肉坏死不会笑,身体里边做手术植入很多钢筋,还有他那压抑低沉的声音和墨镜——当时电视里没有比他更酷的了),并且时常对着Lambo海报练习哑铃臂力器。泉子所贴另外一张李小龙海报倒没有,但是你哥当时也是Bruce Lee的粉丝一条,买过一本黄皮的李小龙技击图解书,还自制了一双节棍,不时在屋内对着镜子比划。最后该书和双节棍均不知所踪,《健与美》与海报下落不明。
在片中,姜文不停地点烟、抽烟,躺在床上若有所思时,靠在墙上精神恍惚时,在摊点卖衣服鞋袜时,在歌厅盯着着程琳唱歌时,乃至被捅之前还叼着根烟(因为打火机没油了,所以叼着,正是林海峰唱到“我有烟边个有火”),香烟牌子有的是万宝路,有的是南洋双喜。除了烟,还有啤酒,单身汉泉子的屋内零乱堆了不少酒瓶,姜文的酒量跟演技一样牛——至少在戏里边,最后泉子和歌女在高级酒店里边喝的好像是易拉罐的绿喜力,那时候你家里偶尔喝喝龙八,青花(水口所产一土著牌子啤酒),青岛和生力算高级货色。姜文的行头是墨镜,黑背心,皮手套,大衣,萝卜形牛仔裤,旅游鞋(当时我们叫波鞋)。当他穿上黑背心牛仔裤戴上墨镜叼着香烟吞云吐雾,露出宽厚的胸脯和发达的二头肌,露出一股狠劲和霸道,简直就是中国的史太龙,但是他没有战场可以上,对罗里罗嗦的大妈不好发作,在片警面前又唯唯诺诺点头哈腰,也就只能痛殴包了歌女的倒爷崔永利以发泄荷尔蒙了。
一个大龄未叉未拖未婚青年的本命年,家中只有一张母亲的遗照,看着儿时青梅竹马的玩伴小芬嫁人大肚子,被梁天扮演的刷子唰了几百块钱,且玩伴兼狱友的方叉子逃狱见面后又不得不离去,倒爷崔永利只是想算计和利用他,友情也告之破产,在目睹歌女不再清纯投向倒爷怀抱之后,第一泡爱情也活活憋死。最后,欲壑难填的泉子眼角淌出一颗热泪,在公园被捅踉跄倒下而落幕。
这是他的本命年,也是你的。他的在1989,你的在……
那个导演的意思是让我认真看看《本命年》的剧本,学学他的手法,但是我发现我根本写不出来这种东西,因为《本命年》的叙事太没技巧了,太不前卫了,一点也不酷,但它为什么仍能吸引我呢?绝对不是因为姜文,虽然我喜欢姜文,但还没爱屋及乌到如此地步,我喜欢这个本子是因为它的情节。
因为没看过电影,所以从剧本中获得的感受比较纯粹。抛去性格不说,李慧泉这个人物实在相当典型,90年代初,一批刑满释放人员走头无路之下被迫白手起家,他们人面广,有种,而且视违法犯罪为家常便饭,再加上市场经济刚刚起步,头脑灵活些的都发了财。但是背在身上的前科让他们永远无法融入社会——或者说为社会所拒绝,他们是边缘人。
李慧泉的性格比较憨厚,讲义气重感情,是个男子汉,如果他没有犯事,可能平平淡淡的过完这辈子,但事情已然至此,在作者平平淡淡的叙述中,李慧泉死去了。死的那样微不足道,不会为任何人所想起。一个普普通通的好人以这种方式死去,就是煽情的关键所在。
剧本的叙事角度相当狭窄,读者似乎永远只能看到李慧泉眼前三米,这也是普通人视野的极限了。老百姓们埋头过日子,除了新闻里那些过分抽象的国家大事,就只有眼前三米的油盐酱醋了吧?单身汉的李慧泉,刑满释放的李慧泉,木讷的李慧泉,他的欲望、野心、抱负也止于眼前三米。偶尔有好心的街道大妈和片警走进这个范围,偶尔有青梅竹马的姑娘路过这个范围,偶尔有青春和活力的女歌手、奸诈的旧相识和一同入狱的生死弟兄闯进这个范围,他被挤得无处可去,更看不清道路,只得随波逐流,死在冷的雪地里。
小人物的一生不都是这样度过吗?
So we beat on, boats against the current, borne back ceaselessly into the past.n于是我们继续奋力向前,逆水行舟,被不断向后推,被推入过去.n(语出《了不起的盖茨比》)nn挨了一刀的李慧全夸奖晚辈流氓:拳头挺硬。然后他捂着肚子,鲜血直流,在热闹的人群中逆行而上,他想着再当一次观众。然而,双簧表演已然结束,彩色灯管在遥远的招呼声中应声而灭。他倒下时,风中飞着废纸。nn双簧:演的人不说,说的人不演。对于这种具有隐喻色彩的表演来讲,一种行为的人被遮蔽了另一种行为。又或者说:一个人被强行分裂成两个,他们两个总在不搭调的穿帮时刻博得笑料。nn有着“李大棒子”称号的李慧全有着挺硬的拳头,却在需要的时候丧失了出拳的能力,他只能用语言,维护自己作为“前辈”的尊严。恰似,在他短暂一生中,他始终保有的含蓄和善良,却在一次偶然的错误中全盘皆输。n作为一个心地柔软,且太有尊严的“流氓”,李慧全的行为显得忧郁而懦弱。作为旁观者的李慧全,他的愿望只是在边儿上(“旁”)看(“观”),他太害羞,用语言和目光遮蔽了行为。他只是看,看女人屁股,看黄色小报,躲在角落里窥视喜欢的人。当裸体女人躺在他面前,他却仍然保持着克制,毫不迟疑第抽身而去。nn高度的“克制”和反省能力,与他“逾矩之人”的身份形成可笑的反差。这种错位累积成可笑的困惑。他没能力成为一个“正常市民”,同时不可能沦为“正常的流氓”。n比如,在一个钞票发芽的时代,李慧全的烦恼并非“挣不到钱”或“没钱可花”,而是不能够“沉浸”在钱的逻辑之中,既无法享受赚钱之乐趣,亦无法享受花钱之乐趣。对于女人,亦如此。李慧全在黑暗中幻想着过去,头脑中回响着十二年前的纯净之声。nn李慧全的错位如此意味深长,在一个轮回之后,那个逆人群而行的背影仍然动人而鲜明。恰似午夜尽头,飘来了若隐若现的失落之音。
在欧洲讲学。继布鲁塞尔之后,3月12日又在维也纳一个老影院Bellaria放了《本命年》。
不同观众对电影有许多不同的感受。一些八、九十年代在中国呆过的外国外交及文化人,感叹片中的老北京气息;一位旅欧华裔作家热情地赞扬小说作者刘恒的新写实主义风格。这使我想到本片的原作小说《黑的雪》的许多好处。由于介质的不同,我删掉了其中好多内容,特别是作者文采迥然的心理、精神描写。所以希望喜欢电影的人再去读读原作,你会获益匪浅。
昨天放映后,还有一位外国中年先生的观感很新鲜。他对我说:他很被震撼,看到了一个到死都没有与女性有过性接触的男人!刘恒小说里对性压抑、性扭曲的描写很多,我在电影里只能极含蓄、简单地暗示。但这位观众还是看懂了。是啊,生活在西方环境里的人,确实难以理解我们曾经有过的禁欲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