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邵宏来初国梁江化霖
类型:历史战争导演:杨光远翟俊杰 状态:HD 年份:1986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8.5分热度:7 ℃ 时间:2022-04-28 14:25:24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拍摄于1987年的电影《血战台儿庄》是非常忠于历史事实的一部战争片佳作,该片还邀请了当时还在世的经历了该场战役的国军将领郑洞国等担任顾问,所以相当还原历史。本文指出一些历史背景和细节,希望有助于观众更好理解这部佳作以及那段异常精彩的历史。
李宗仁、白崇禧合称“李白”,是新桂系军阀的领头人之一。李白以广西为根据地,发展了“御兵于民、御将于学”的策略,在广西发展教育、奖励农商,将广西发展成了当时民国的模范省。(所以本片由广西电影制品厂拍摄)在北伐之后的中原大战,桂系和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阎锡山领导的晋绥军三家联合和蒋介石争夺国民政府的控制权,最后败于蒋介石,在冯玉祥下野,阎锡山躲到大连的的情况下,李白带领桂系剩余3万精兵在其根据地广西摆出和蒋的中央军决死一站的架势,最后在社会贤达的调解下,二派和解,李白加入国民政府,所以在剧中一开始,李白在国民政府虽然分别居于要职,但是和蒋以及黄埔系将领汤恩伯等貌合神离。李白二人在李宗仁担任代总统之前一直亲密无间,所以白崇禧在剧中看到李宗仁一直非常热情,笑容可掬。
张自忠,西北军著名将领,山东大汉参军时因为身材魁梧,浓眉大眼,被冯玉祥一眼看中(片中的特型演员也是非常符合本人),后来张将军表现也不负冯玉祥所望,在西北军逐级高升。在七七事变中,张自忠担任29军第38师师长兼天津市长,隶属于另一位西北军将领宋哲元。经过卢沟桥抗战后,宋哲元被日军蒙蔽转而与日军谈判,最后被叛徒掣肘北京失守。宗哲元和张自忠潜回南京,被全国媒体人民口诛笔伐。所以在片中,李宗仁力主启用张自忠。张自忠后来在抗战中也是誓死杀敌,每战必冲锋在前,后来在枣宜会战中以集团军司令之高阶牺牲在一线,成为我军二战中牺牲的军衔最高的将领。
西北军是冯玉祥培养起来的军阀派系,西北军以江湖气统帅部队,讲究辈分,注重体罚,重视白刃战。听听冯玉祥和其手下将领的称号“十三太保”充满了江湖气,冯玉祥的十三太保分别是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三、张维玺、过之纲、闻承烈、程希贤、葛金章、赵席聘、韩多峰。所以西北军的“大刀队”成为抗战初期令鬼子胆寒的利器,日军还一本正经研究过给士兵配备脖子上的铁箍防止被大刀斩首。在台儿庄后期,西北军经常利用日军不善夜战、夜晚重火力无法展开的情况,组织敢死队夜袭日军。敢死队有时连抢都不携带,只带大刀和手榴弹,取得了意外的好效果。在片中看到,国军白刃战时基本使用的都是大刀。
韩复渠也是出自于西北军派系,是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其粗通文墨,并不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大老粗。后来有许多把山东上一代奉系军阀张宗昌的事迹嫁接在他身上了。韩复渠担任高级指挥官后在中原大战会议上提出和冯玉祥不同的意见,被冯玉祥当场体罚并命令其在军帐外罚跪,让其开始和冯玉祥分裂。后来和变色龙石友三一起归顺了蒋介石。在韩复榘投蒋后不到几个月,韩复榘发现蒋原来承诺的财政支持几乎是一纸空文,韩复榘就有了反蒋的预谋。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时,在七七事变前一边和日军暗通款曲,一边又反对蒋介石中央政府势力进入山东。但韩复渠和张作霖采取一样的方式,口头上全部答应日军的条件,后来一样都不执行。所以才出现片中的中日交战后,日军代表还来与其谈判。
韩复渠后来为了保存实力,丢弃黄河防线、济南、泰安。当时其正好隶属于第五战区,归李宗仁指挥。韩复渠行为打乱了李宗仁的全部部署,使得李宗仁气愤之极。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时召集韩复渠开会。韩复渠好死不死还询问李宗仁自己该不该去参加。李宗仁于是忽悠他“你去认个错,不就没事了”。后来韩复渠还在会上指责蒋介石“丢失南京是谁的责任”,最后被枪决。
4.孙连仲和和老将庞炳勋
这二位也都曾属于西北军的系统。在日军进攻娘子关战役中,日军占领了娘子关旧城,孙连仲率第二十七师赶赴前线,他严令部下沉着作战,相机歼敌,把战局稳定了下来。但后来在日军优势火力轰击下伤亡惨重。台儿庄战役后,孙连仲参加了徐州大撤退,和第五战区撤退到湖北河南一带与日军拉锯。
老将庞炳勋也属于民国一位不倒翁,其统兵也颇有水平。在台儿庄会战中,其率部守住临沂,顽强阻击住坂垣师团,使得坂垣师团不能和西路的矶谷师团实现数路并进的效果,孤军深入从而被围歼在台儿庄。战后,庞炳勋的第三军团从1.2万人减员到1千多人,减员如此之大,竟然还顽强守住了临沂。庞炳勋在解放战争后在台湾穷困潦倒,和孙连仲在台湾合开饭店为生,传为一时趣闻。
王铭章在清末保路运动时就投入革命,后来一直在川军服役。“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愆了!”这句台词是其在台儿庄战役中的原话。王铭章下定了决心,昭告全城官兵, “决心死守滕城,我和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他还命令将南北城门堵死,东西城门暂留交通道路,也随时准备封闭。师部和直属部队也由西关移进城内,后来藤县被日军四面包围,其实王铭章将军是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不幸身中数弹,当场牺牲。而不是片中的自杀殉国。
四川本为天府之国,地理相对封闭,如果齐心协力经营四川可以大有所图。但是北洋军阀时期开始,地方军阀刘湘、刘文辉、邓锡侯、杨辉互相攻伐,争夺四川统治权,荼毒川中20余年,所以有了王铭章将军的那句“内战二十余年”台词。经过反复争夺,刘文辉退守西康。刘湘占领成都。杨辉分占重庆、万县。在七七事变后,川军摒弃前嫌,一致抗日,所以才有了川军出川抗日的事迹。在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建都重庆,四川成了抗日大本营,为抗日出力颇多。有兴趣的可以前往成都的“建川博物馆”观看“川军抗日馆”,里面有详实的介绍。2009年,是滕县保卫战71周年,王铭章的子孙以及儿媳一行14人来到大邑县建川博物馆,代表王铭章98岁高龄的遗孀叶亚华向博物馆捐赠了7块刚从台湾带回来的词匾,其中3块有蒋介石的亲笔题词,分别书写“民族光荣”、“死重泰山”、“烈比睢阳”。
写了2000多字了,本期为《血战台儿庄》电影中诸多易被忽略的历史细节(上),如果观众反响热烈,本文将更新历史细节(下),将重点介绍台儿庄会战的战斗细节、敌我情况、武器装备。谢谢大家。
志愿军:存亡之战
山寨火种
侦察兵
智取华山
烈火金钢
二百三高地
影片聚焦铁原阻击战。1951年5月,中国人民...
播放指数:525℃
小时候看地道战地雷战百团大战小兵张GA铁道游击队等等战争大片,我十八集团军及附属部队县大队游击队区小队等等等等无不是论武力可以一当十,论智谋可料敌于股掌。于是每次看完便如过年一般的高兴。稍微大点,一次,电视里放《血战台儿庄》,看完之后竟不像其他大片那般欢欣鼓舞雀跃,一直作为我看国产战争片导师的渡江战役老战士我姥爷也察觉出些异常,语重心长的说了一句:那时候惨啊,四五个人换小日本人一个就不错了。
儿时的脑硬盘很快便被更多快乐但无聊的事情占据,到大学时候再看此片,看完之后依旧是没有欢欣鼓舞雀跃,姥爷的那句话再次从记忆的硬盘里翻出来。再到抗战胜利将近七十年之今日,敢问还有那部抗日的片子反映出来过当时那场战争敌我两军的真正战力?凭此一项,我武断的将这部片子列在国产战争片的No.1,看在我去世一年有余的姥爷的面子上,请勿反驳。
片子最后的“血肉长城”让人无法对血战台儿庄的胜利感到欢欣雀跃,作为一个正常人,谁看到自己的同胞尸横遍野的画面都难以接受,这不仅仅是因为我们看了太多的地道战和地雷战。“不能接受”的情感在这一瞬间更胜于“不愿接受”。可偏偏在这部片子里,国军官兵四五个人才能在白刃战中拼掉一个日本人,引用的“阵亡68人,击毙支那军人250人”的日军战报,我相信也没有人会找到导演夸大捧高日军的理由。
这就是那场战争让我们不愿接受的现实,也是我们在战争片中不敢面对的真实。
舍此之外,我们知道了,抗日的不只我十八集团军,还有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和第二十军团,还有川军122师,59军和庞炳勋军团。不论战力如何,许多年前,这些军人,为了民族,死了。
“赵参谋长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赵卫兵参谋长和740团团长王凌死战不退,已和阵地上的官兵们一起战死殉国了!”
“我方援军现在在什么地方?”
“联系不上,没有一点消息。”
“既然如此,你马上替我发个电报。”
“是”
“十万火急。徐州李长官,并转蒋委员长,目前,日军已攻破藤县城防,我方援军至今杳无音讯,职部王铭章及全师官兵决心以死报效国家,以遂成仁之志。谨此急电。民国二十七年三月十七日下午,下午三时。”
“站住,抬的什么人?”
“报告长官,这是我们营长。”
“你们营还剩多少人?”
“全营都在这儿了。”
步兵第十联队战斗详报:本日,我军官兵阵亡66人,歼灭支那军250人,观支那军昨日以来之战斗精神,其决死勇战之气概,令人震惊。敌方守军顽强抵抗,直至全部阵亡,睹其壮烈,虽为敌人,亦为之感叹,曾使翻译劝其投降,应者绝无。看来,尸山血河,绝非我日本军人所独有。此报。昭和十三年四月二日。
同胞们,向前走,别退后!
同胞被屠杀,土地被强占,我们再也不能忍受!
我们再也不能忍受!
亡国的条件我们决不能接受!
中国的领土一寸也不能失守!
同胞们,向前走,别退后!
拿我们的血和肉,去砍掉敌人的头,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牺牲已到最后关头!
战地服务团墙上:生在陕西死在山东!
”我们已经固守了7天了,昨天晚上我派一个团增援庄内,今早撤下来,只剩下十几个人了。“
”长官,眼下咱们连命都不要了,还要大洋干什么?留着这点钱,等抗战胜利了,别忘了给咱们立块碑就行了。
“立正!杀敌报国!”
残损破旧的关帝庙,满面尘灰衣衫褴褛咳嗽不止的池峰城看着”忠义千秋“的牌匾,沉吟良久:“这个仗打成这样,咱们不死于阵前,也得死于军法呀!我老池豁出去了,通知工兵连,立即炸掉运河浮桥!”
“师长,炸掉浮桥,我们就无后路可退了。”
“对,我就是要破釜沉舟,决一死战!”
镜头一转,满面血污的士兵们回头看着被炸断的浮桥,面无表情。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
台儿庄大战已告结束,歼灭日军一万一千九百八十四人,生俘日军七百一十九人,缴获步枪一万余支,机枪九百一十三挺,火炮一百二十七门,战车四十辆,击毙日酋福荣真平大佐,伊藤敏雄、敖谷琴部队长,金田幸宏、宫川喜一、矢村满少佐,击伤安永中川部队长。目前,日军残部已逃至峄县。至此,台儿庄会战已完成我军全胜之举。谨告。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
拍摄于1987年的电影《血战台儿庄》是非常忠于历史事实的一部战争片佳作,该片还邀请了当时还在世的经历了该场战役的国军将领郑洞国等担任顾问,所以相当还原历史。本文指出一些历史背景和细节,希望有助于观众更好理解这部佳作以及那段异常精彩的历史。
1.李宗仁和桂系
李宗仁、白崇禧合称“李白”,是新桂系军阀的领头人之一。李白以广西为根据地,发展了“御兵于民、御将于学”的策略,在广西发展教育、奖励农商,将广西发展成了当时民国的模范省。(所以本片由广西电影制品厂拍摄)在北伐之后的中原大战,桂系和冯玉祥领导的西北军、阎锡山领导的晋绥军三家联合和蒋介石争夺国民政府的控制权,最后败于蒋介石,在冯玉祥下野,阎锡山躲到大连的的情况下,李白带领桂系剩余3万精兵在其根据地广西摆出和蒋的中央军决死一站的架势,最后在社会贤达的调解下,二派和解,李白加入国民政府,所以在剧中一开始,李白在国民政府虽然分别居于要职,但是和蒋以及黄埔系将领汤恩伯等貌合神离。李白二人在李宗仁担任代总统之前一直亲密无间,所以白崇禧在剧中看到李宗仁一直非常热情,笑容可掬。
2.张自忠和大刀队
张自忠,西北军著名将领,山东大汉参军时因为身材魁梧,浓眉大眼,被冯玉祥一眼看中(片中的特型演员也是非常符合本人),后来张将军表现也不负冯玉祥所望,在西北军逐级高升。在七七事变中,张自忠担任29军第38师师长兼天津市长,隶属于另一位西北军将领宋哲元。经过卢沟桥抗战后,宋哲元被日军蒙蔽转而与日军谈判,最后被叛徒掣肘北京失守。宗哲元和张自忠潜回南京,被全国媒体人民口诛笔伐。所以在片中,李宗仁力主启用张自忠。张自忠后来在抗战中也是誓死杀敌,每战必冲锋在前,后来在枣宜会战中以集团军司令之高阶牺牲在一线,成为我军二战中牺牲的军衔最高的将领。
西北军是冯玉祥培养起来的军阀派系,西北军以江湖气统帅部队,讲究辈分,注重体罚,重视白刃战。听听冯玉祥和其手下将领的称号“十三太保”充满了江湖气,冯玉祥的十三太保分别是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三、张维玺、过之纲、闻承烈、程希贤、葛金章、赵席聘、韩多峰。所以西北军的“大刀队”成为抗战初期令鬼子胆寒的利器,日军还一本正经研究过给士兵配备脖子上的铁箍防止被大刀斩首。在台儿庄后期,西北军经常利用日军不善夜战、夜晚重火力无法展开的情况,组织敢死队夜袭日军。敢死队有时连抢都不携带,只带大刀和手榴弹,取得了意外的好效果。在片中看到,国军白刃战时基本使用的都是大刀。
3.韩复渠和丢失山东
韩复渠也是出自于西北军派系,是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其粗通文墨,并不是一个大字不识的大老粗。后来有许多把山东上一代奉系军阀张宗昌的事迹嫁接在他身上了。韩复渠担任高级指挥官后在中原大战会议上提出和冯玉祥不同的意见,被冯玉祥当场体罚并命令其在军帐外罚跪,让其开始和冯玉祥分裂。后来和变色龙石友三一起归顺了蒋介石。在韩复榘投蒋后不到几个月,韩复榘发现蒋原来承诺的财政支持几乎是一纸空文,韩复榘就有了反蒋的预谋。韩复榘任山东省主席时,在七七事变前一边和日军暗通款曲,一边又反对蒋介石中央政府势力进入山东。但韩复渠和张作霖采取一样的方式,口头上全部答应日军的条件,后来一样都不执行。所以才出现片中的中日交战后,日军代表还来与其谈判。
韩复渠后来为了保存实力,丢弃黄河防线、济南、泰安。当时其正好隶属于第五战区,归李宗仁指挥。韩复渠行为打乱了李宗仁的全部部署,使得李宗仁气愤之极。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时召集韩复渠开会。韩复渠好死不死还询问李宗仁自己该不该去参加。李宗仁于是忽悠他“你去认个错,不就没事了”。后来韩复渠还在会上指责蒋介石“丢失南京是谁的责任”,最后被枪决。
4.孙连仲和和老将庞炳勋
这二位也都曾属于西北军的系统。在日军进攻娘子关战役中,日军占领了娘子关旧城,孙连仲率第二十七师赶赴前线,他严令部下沉着作战,相机歼敌,把战局稳定了下来。但后来在日军优势火力轰击下伤亡惨重。台儿庄战役后,孙连仲参加了徐州大撤退,和第五战区撤退到湖北河南一带与日军拉锯。
老将庞炳勋也属于民国一位不倒翁,其统兵也颇有水平。在台儿庄会战中,其率部守住临沂,顽强阻击住坂垣师团,使得坂垣师团不能和西路的矶谷师团实现数路并进的效果,孤军深入从而被围歼在台儿庄。战后,庞炳勋的第三军团从1.2万人减员到1千多人,减员如此之大,竟然还顽强守住了临沂。庞炳勋在解放战争后在台湾穷困潦倒,和孙连仲在台湾合开饭店为生,传为一时趣闻。
5.王铭章和川军抗日
王铭章在清末保路运动时就投入革命,后来一直在川军服役。“不如此则无以对国家,更不足以赎川军二十年内战之罪愆了!”这句台词是其在台儿庄战役中的原话。王铭章下定了决心,昭告全城官兵, “决心死守滕城,我和大家一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他还命令将南北城门堵死,东西城门暂留交通道路,也随时准备封闭。师部和直属部队也由西关移进城内,后来藤县被日军四面包围,其实王铭章将军是亲临城中心十字街口指挥作战,不幸身中数弹,当场牺牲。而不是片中的自杀殉国。
四川本为天府之国,地理相对封闭,如果齐心协力经营四川可以大有所图。但是北洋军阀时期开始,地方军阀刘湘、刘文辉、邓锡侯、杨辉互相攻伐,争夺四川统治权,荼毒川中20余年,所以有了王铭章将军的那句“内战二十余年”台词。经过反复争夺,刘文辉退守西康。刘湘占领成都。杨辉分占重庆、万县。在七七事变后,川军摒弃前嫌,一致抗日,所以才有了川军出川抗日的事迹。在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建都重庆,四川成了抗日大本营,为抗日出力颇多。有兴趣的可以前往成都的“建川博物馆”观看“川军抗日馆”,里面有详实的介绍。2009年,是滕县保卫战71周年,王铭章的子孙以及儿媳一行14人来到大邑县建川博物馆,代表王铭章98岁高龄的遗孀叶亚华向博物馆捐赠了7块刚从台湾带回来的词匾,其中3块有蒋介石的亲笔题词,分别书写“民族光荣”、“死重泰山”、“烈比睢阳”。
写了2000多字了,本期为《血战台儿庄》电影中诸多易被忽略的历史细节(上),如果观众反响热烈,本文将更新历史细节(下),将重点介绍台儿庄会战的战斗细节、敌我情况、武器装备。谢谢大家。
我们把堆积成山的血肉之躯筑起在了台儿庄的中正门前,换来了这场歼灭日寇上万人的胜利。
这里不缺少英雄,精忠报国、大气凛然的张自忠将军;舍死抗敌、慷慨就义的王铭章师长.....更多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默默无闻的生命,他们有一个共同 的名字--中国人,他们从容赴死只为一个共同的目的--捍卫国土,捍卫尊严。
这部影片提醒人们,请告诉孩子们,中国人曾经是这样面对敌人的侵略!
你已经多久没有唱过国歌了?
看到影片结尾,油画般的画面,史诗般的镜头,“用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悲壮的歌声回荡在心中。
我们把堆积成山的血肉之躯筑起在了台儿庄的中正门前,换来了这场歼灭日寇上万人的胜利。
也许换算双方伤亡人数的比例,我们胜利的代价太过庞大。也许一次胜利,不可能阻挡整个战区最终的沦陷。
但是通过这部纪实性的影片,我们多少能够了解到一些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真实情形,多少能够体会到一些在民族存亡之际有血性中国人的不屈精神。
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战争影片中,已经有了足够多的被塑造得过分高大典型的战斗英雄形象,足够多的英勇就义前高呼的崇高革命口号。
我们需要英雄,同时,我们也想了解那些在战场上如草芥般死去的普通中国人。面对侵略时,那些人们是怎么战斗的,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赴死的。
这些,也许在这部影片中,你都能看到。
杨光远导演身为一个山东人,立誓要把1938年发生在家乡土地上的这场战争真实的呈现给世人。我想,他做到了。
这里不缺少英雄,精忠报国、大气凛然的张自忠将军;舍死抗敌、慷慨就义的王铭章师长.....更多的却是一个个鲜活的默默无闻的生命,他们有一个共同 的名字--中国人,他们从容赴死只为一个共同的目的--捍卫国土,捍卫尊严。
这里没有过分艺术化的“万岁”“打倒”之类的口号,人们走向死亡时喊的是“替我多杀几个鬼子!” 或者去以血肉之躯阻挡一辆日寇的坦克,却只轻描淡写地说一句“清明想着给我烧点纸。”
固守台儿庄的最后时刻,国民党守军已被逼入绝境,而汤恩伯的援军还在畏首畏尾地按兵不动。守军将领孙连仲接受李宗仁的命令和建议,用大把的洋钱给部队打气,“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显然,用错了地方,这不是在打内战,而是在面对侵略。“我们命都不要了,还要钱干啥?留着这些钱,给我们立块碑吧。”最平凡的士兵们身上却往往能闪烁出最伟大的英雄主义光芒,他们就这样踏着扔了一地的洋钱,走向死亡。
所以说,这场胜利,不仅仅是一次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大捷,不仅仅彰显了李宗仁领导下一批抗日将领们的功勋,更加是广大中国人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意志和决心的体现。台儿庄残破的城墙上,烈士们用鲜血渲染着几个大字“宁死不当亡国奴”!
这部八十年代拍摄的影片,尽管受到拍摄条件,资金,特效水平上的种种限制,但是无论是在规模,布景,画面,人物的表现力上,都不逊色于现在拍摄的任何一部国产的同类题材纪实性战争电影。影片的成功是因为多达二十几个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因为处处力求还原历史真实的严肃拍摄方式,以及油画般唯美的画面;更是因为这部电影通过真实的历史告诉了人们,在中华民族受到侵略,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中国人是如何不屈地面对这一切的。
看过这部影片,请告诉孩子们,中国人曾经是这样面对敌人的侵略!
2、汤恩伯说的一番话也道出了蒋的心思:淞沪抗战,蒋的嫡系都快被打光了,就剩汤手里这点家底了,在当时谁有枪谁说了算的情况下,蒋也不得不考虑保留一点自己的实力,否则自己没有枪了,想领导抗战也不可能。但汤可以这么顾虑,蒋毕竟是政治家,只是淡淡地说:我会考虑的,你只管前去。
3、台儿庄虽然胜利,但徐州依然难守,必须要撤退,撤退途中炸毁黄河大堤,确实起到了迟滞日军的作用,保存了抗日的主力,才有后来的武汉会战。这一炸堪称中国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只是普通民众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这笔账不能算在国军头上,还是要算在日军头上才对。
历史人物的复杂性只有通过细节才能体会,泛泛地脸谱化对于人民了解历史没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