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爱情片  »  何日君再来

何日君再来  Au Revoir, Mon Amour,Hoyat gwan tsoi loi,何日君再来 何日君再來

229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梁家辉梅艳芳吴家丽徐少强国村隼曾江赤井英和青山知可子邓萃雯

类型:剧情爱情战争导演:区丁平 状态:HD 年份:1991 地区:香港 语言:粤语 豆瓣:7.2分热度:1 ℃ 时间:2024-06-11 18:57:34

简介:详情  六年前,梁森(梁家辉 饰)告别心伤爱人梅伊(梅艳芳 饰),来到后方参加地下党,梅则按照吴先生(曾江 饰)的安排成为夜总会歌女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梁森和革命同志重返上海公共租界,当晚便目睹...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六年前,梁森(梁家辉 饰)告别心伤爱人梅伊(梅艳芳 饰),来到后方参加地下党,梅则按照吴先生(曾江 饰)的安排成为夜总会歌女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梁森和革命同志重返上海公共租界,当晚便目睹五个日本和尚惨遭杀害的景象,而幕后指使者竟是日本人白川(国村隼 饰)。梁尾随白川来至夜总会,两人发生搏斗,白川被杀,梁也多处负伤。养伤之际,梁森重逢爱人梅伊,旧情不断,难以割舍。  白川之死激化租界内的矛盾,76局特务头子铁泽民(徐少强 饰)对地下党进行无情捕杀……
  • 头像
    李濯青

    首先我觉得短评就够了,然后字数超了。nn你甚至能发现这是梁家辉和梅艳芳演的,和我看完梦中人发现周润发和林青霞居然是主演唉一样的抓马心情。n健全而曲折的人设,宏大的背景,冗长的看了二十分钟即心生倦怠的叙事,于是我在倦怠的同时看了下导演,嚯,导过梦中人。两片的劣病可谓一脉相承,宏伟的故事挤出一个狗shi的作品,无语得让人无语,也许比梦中人好一点的是时间太紧了所以没地方夹大量情欲戏。我认为导演的戏可能就是按剧本上两个字的即兴情感泼洒,看一次很浓郁很激情,看两次挠挠脑袋,第三次就无聊了。也许是版本更替得太快,在角色为中心没有任何多余信息的浓缩感情表现里,所有动作的刻意隐喻和导向结局被来自未来的观众破解,归于无聊。n先试图捉1些bug,赤井演1个反战的日本人(姑且先这么说,梁饰演的抗日青年在一次暗鲨中打瘸了日本人的腿,因为日本人在重庆的暗鲨名单上,即便梁今天不杀,重庆明天也会派别人鲨,同时梁的心上人梅因与日本人结婚亦在暗鲨名单之列,梁提出日本人以伤残军人的身份回国,同时令日本人假结婚的对象梅入籍日本离开战场,以此保证两人的安全。首先以上是我的叙事,但片里的对话差不多是原封不动,以此为前段完全照着剧本两个词泼感情的例证。此刻经过种种痛苦的思索,结果日本人台词说,我不在也会东亚共荣……也许日本人只是单纯的i梅所以喜提冤大头剧情(这剧情放今天实在过于沉默啊不工具人……),前面在俱乐部(划去)酒吧劝汉奸、将梁带出监视区的种种都成为一种木然的闲笔,或者说,也许是日本人非常i梅,甚至在i国的基础上……个人以为,如果他是个反战左翼派,哪怕只是这个剧情,都能让这个本身就主打时代潮涌的影片多一丝身不由己的气息。片中不乏这类我明白想说什么但表达出来就是一团shi的表演,或者说,全片都是这样shi一般,使用优秀演员泼洒角色感情的段落合集,角色自带的属性不能、演员个人的发挥更不能掩盖剧情本身的鸡肋与弱势,因而观影体验分外冗长。n全片由一些国仇家恨的人物剪影杂糅而成,这些高浓度起承转合胶囊的表现,便是一些细节上的不协调,譬如日本人突然爱国,我在后面思考这是否一种导演为了以此表示割裂感?影片最后梁想追回和日本人假结婚的梅及孩子,在日本人家里发表一通被侵略感言,日本人无话可说(我倒觉得也是没什么可说,梅闪现,指责梁没有出现。诚然,在梁消失的很多年里,暗恋梅的日本人堂堂出场,竭尽所能为她提供了很多庇护,可梅的台词有……太平洋战争……身边的人无了……然后梁也就真的没再据理力争地发表被侵略感言,此处倒是极其符合日本对侵略的描述,魔法对轰你惨我也惨就完事了,继而笔锋一转继续小情小爱。不是啊导演编剧,有没有一种可能,这样就真的只剩小情小爱而没有国仇家恨了啊!即便在此前帮助日本友人种下了思国难更重感情的形象,剧情的种种也显出她不得已的屈服,然而后期这番发言,令她完全忘记了集中营的父亲,变成听从日本宣传的精神日本人(我看日本人本日本人也没有这么爱国JPG,难不成他的父亲是作为美国公民而非中国人进的集中营?更何况梅前期作为一个上街抗议的学生,歌女时期遭到日本的种种苛责,这已经不是单纯的偏重个人感情,而是完全无视包括自己在内承受的不幸,只感受现下之幸的目光浅薄者,这与完全汉奸形象的铁泽民,是否变成不同轨道殊途同归的同质形象?而如此注重个人情感的梅,似乎不该为梁的再度出现而心揪,如此,选择现在的丈夫日本人是一个人无需纠结的必然结局。不过考虑到也许人就是复杂的纠结的我选择两眼一黑!nn一些无关发言:n我是冲着梁家辉看这片的(大哥你也被区丁平祸害过啊JPG。n日本人长得不错(……,暗恋戏意外可以……属于不挑明但大家都能接受到的部分……意外地比主线剧情含蓄而隽永……n导演也好编剧也好,我一定要找个人为这坨笔力不足拉出来的shi买单()nnnn

  • 头像
    没猫|病
    那时候的港片 都有点作坊的感觉 一看就是小投资的低成本电影 镜头画面也有点太压抑 影片试图深入挖掘战争中人的生命 人的情感 命运似乎在奏响没有人情的人情 比如那时候阿梅凛然道:“只知道爱国,难道你们没有人的感情吗?”甚至有一些主题上《英国病人》的大气魄 还有无辜的孩子 孩子母亲的日常情节 都还原了人本身 正是这些平常的情节 使人想到这些不是在看戏 就如同我们切身都是人 在浪潮里经历着翻滚的无奈
  • 头像
    袁小茶

    女人没有丑美,只有长得浓的和淡的。浓的大概如梅艳芳,杏眼圆睁五官立体,是所有人一眼望去的头牌;

    长得淡的大概如吴家丽,细眉小眼塌鼻子,若是拉过去一样样比五官,吴家丽样样不如梅艳芳。

    然而《何日君再来》,完全被长得淡的吴家丽圈粉。开场的10分钟,把女主梅艳芳比得一点颜色都没了。

    第一景,梅艳芳浓,聚光灯下穿着繁复花纹和皮草,画着浓妆眼影唱歌,正面张扬;

    吴家丽素,一个全素色旗袍的暗色背影,转身在人群,一个肩膀一个腰身勾得人痒痒;

    第二景,梅艳芳动,在聚光灯下唱歌,摆出喝酒的姿势腰身很大,如京剧《贵妃醉酒》的那个下腰;

    吴家丽静,在台下抽烟、小口抿一口酒,一个若有若无的眼神扫了男配一眼,漫不经心在酒杯里吐了一个烟圈,漫不经心地盖上,漫不经心地用红指甲油的手指在盖子上敲了两下,漫不经心地像一个不经过大脑的动作,却把男配的魂儿都勾没了——梅艳芳在舞台上的大下腰白演了。

    第三景,日本人调戏矛盾来袭,梅艳芳火炭脾气,正面冲突,站在c位美艳中咄咄逼人;

    吴家丽从中斡旋,一直站在侧位,处理后低头从男配面前过,再回身看了一眼,看得那一眼柳眉如烟,男配的魂儿彻底不要了。

    第四景,两人同时在人群的刹那,梅艳芳繁复,烫卷头发、亮闪闪无一处不发光的大牡丹瑰丽旗袍,夸张得艳红耳环;

    吴家丽素丽,乌黑的松挽发髻不做任何装饰,宝蓝旗袍只配金色镶边,全身明显的首饰只有一对金耳坠,却把整个色彩焦点都集中在这耳坠上,在夜总会一片花哨的争奇斗艳中,素丽反而是最夺目的视觉清晰。

    之前看中国女人的含蓄韵味东方味儿,万众好评不过《花样年华》的张曼玉,或许是个人偏见,我倒觉得有点名过于实。曼姐在当时短发,已略显美人迟暮;张曼玉真正的风流婉转在《青蛇》里的小青,可以或许角色原因,眼角带着妖而娆,总觉得不在人间。

    林青霞太英气,朱茵太仙气,梅艳芳太艳气,吴家丽倒是演出了更在人间的东方韵味儿。嗯~

  • 头像
    雯言
    一个原本平凡的爱情故事,放在这样的背景下,夹杂着国仇家恨、生离死别,总显得荡气回肠、惊天动地。在看《何日》之前并没有做任何功课,完全是奔着我们缪斯的导演老公区生去的。看完之后,觉得完全有必要把区生的其他电影欣赏一遍,尤其是那部用来勾引我们Muse的《南京的基督》。

    在这部片子里,每一个角色都是痛苦的,局势的动荡,国家的兴亡不得不叫他们压着着自己的感情,无法宣泄,无人倾诉。就算是那一刹那的幸福,亦仿佛如梦如幻,转瞬即逝。看着不免叫人心酸、心痛,无限唏嘘。

    梅伊年轻时参加过爱国游行,有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同时,她也没有因为战争而像其他人那样,迷失了人性。当她抱着受到同胞欺凌的日本女孩时,她痛斥众人,除了国家大义,他们作为人的感情是否还存在?我想自从梁森留下一封信,不辞而别后,梅伊不曾有一刻真正高兴过。重遇梁森后,我不会诧异于她是如何轻易地选择了原谅。显然,梅伊从来不是一个无理取闹的女人。当她确定他的心里一直有她时,怎能做到不认命,不原谅?一切的情爱在国仇家恨下总显得那么渺小,谁也无能为力。何况,一直以来,她从没有停止过对他的爱和思念。但他随时会丧命的工作总让她心惊胆战,患得患失。本以为肚里的小生命能让他为自己暂时停留片刻,但他“不确定”的回应却再也无法让她保持理智。是啊。她只是一个女子。尽管她可以释然,他曾为了完成大业而选择牺牲两人的感情。但此时此刻的她,更需要一个丈夫,更需要为自己即将出世的孩子争取一个父亲。而目前的他,给不了。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本剧的男主角:梁森先生!为了国家,他可以忍心抛下自己所爱,甚至拱手把爱人和孩子让给了情敌,真的让人佩服和感动。但是他的爱情观,我真的接受不到。既然没法在一起,何苦一次次地给对方希望、又一次次地许下承诺。为什么不在重遇时,就像当初不辞而别时那样,狠一次心,给对方一条活路。他总是一厢情愿地牺牲这样,牺牲那样,何曾有一秒种考虑过对方的感受。说的直白点,就是自私。一直到剧情的最后,他还是一路狂奔来到了日本,逼她在两个都深爱自己的男人之间做出痛苦的选择。(当然,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也不能太苛刻了。毕竟爱情的力量是无法抗拒,自己同自己的角力,到最后伤得最深,最痛的,往往也是自己。梁森是,社长亦是。)

    野口,这个总是在梅伊背后默默支持,守护,给予她无限包容和无私爱的男人,怎能让人不动容?野口其实一直很清楚自己的定位。有一个镜头让我印象深刻。在看到梁森并没有死的那一刻,他除下了自己的结婚戒指,解释着自己和梅伊这段有名无实的婚姻。一个男人要爱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到如此?看着自己深爱的女人为别的男人哭泣;彻夜坐在车里承受着内心的煎熬;三番两次利用职务便利放走他;即使腹中怀着的并不是自己的骨肉,他也照单全收。这种种一切,皆因一个爱字。但如果一直将这个角色如此圣父下去,当然也得不到我的青睐。剧末,当梅伊面临选择的那一刻,他终于不再一昧成全,他哭泣着不断乞求她留在自己的身边,像一个孩子一样祈求着一个拥抱,努力为自己争取最后的机会。

    无论怎么说,这三个人的爱情故事走得太曲折,太艰辛,简直是心力交瘁。可谁都没有错,错就错在他们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一切都由不得自己。不知不觉中,我又想把自己带入故事中了。(其实我就是这么地喜欢自虐- -111。社长那句“假设想的问题我不回答”还真得没学会。)算了,本来还想纠结一下选哪个,既然没有在那个年代生活过,这假设性的问题还真给不出答案。

    剧情中,吴家丽扮演的阿姨(名字记不住)和徐少强扮演的特务头子铁泽民之间的这条线索也很难让人忽略。初初看来,小妈搭上汉奸,或多或少是因为难耐寂寞。她完全清楚别人会怎么看她,怎么想她,到最后选择了他,就意味着失去全世界,但还是一头栽了进去。可我清楚地记得她义无反顾地挡在了对准他的枪口;而他亦为了她倒在了枪下。难道看到这里,还不能认为他们之间存在着感情么?起初的动机在此刻似乎变得不再那么重要,在最后的那一刻,他们互相明白便已足矣。

    最后,奉上梅姐为《何日》同名歌曲献唱的歌词:(配上画面和故事情节真是赞到爆)

    寒风吹散雪花 随歌声飘飞
    投入白云夜里 在心中唤碎
    浮起千串记忆 和那次的你
    何日在何日 问何日君再来

    可知呀可知何日 你轻轻再吻干从前泪
    用你甜蜜呀 一一依你我盟誓 问何日再共一次醉

    漫天千片雪花 随心思飘起
    人在寂寥夜里 轻轻问句

    谁可以告知  重演那一次
    何日在何日  问何日君再来

    可知呀可知何日 我方可以与君重聚
    若再重会啊 一一供你我回味 是迷是爱是痴醉
    若再重会那 一一供你我回味 是迷是爱是痴醉
  • 头像
    风间隼
    一部《何日君再来》分两天看完,头一天看了一小时,觉得不过尔尔,第二天看完,不禁泪流满面。

     

    这个时候挑这部片子看,自然有纪念梅姐的意思。然而即使不带私心地看完全片,给人印象最深的也还是梅姐的表演。一开场的歌舞先声夺人,舞女角色对歌手出身的梅姐来说,自然驾轻就熟。妖娆而大气的台风乍现,立即把全场所有其他演员的风头都压了下去(当然除了曾爷,呵呵)。此后剧情徐徐展开,梅森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也一一浮现,从学生时代情窦初开,到混迹风尘的成熟妖娆,重遇旧情人时的犹豫与渴望,挣扎在日军铁蹄下的无奈与不甘,一直到最后洗净铅华的日本家庭主妇形象,梅姐演来无一不丝丝入扣。

     

    最扣人心弦的表演,我认为有两处。一是剧中唱《何日》的一段蒙太奇铺陈,梅姐把梅森一边身怀六甲盼情人,一边在日军的威逼下忍辱负重的处境刻画得真切感人,霑叔的词曲在梅姐沉郁动人的歌喉演绎下,犹如一声声叹息,让人忍不住放声一哭,既是为了国家,更是为了没有国家保护的女性。二是片末梅森拒绝旧情人的一场戏,两分钟的渐近镜头,梅姐把人物内心从心如止水到情难自已哭出声的转变演得极富感染力,让人想起她在《川岛芳子》中最后“行刑”一场的精彩表演。

     

    梅姐的演技,至少和她的歌艺一样出众。那种孤高豪迈的大将之风和温柔婉转的小女子意态居然可以如此完美地融合在一个人身上,现在想来,真的仿佛是世间不该有的传奇。

     

    影片的其他角色也一样生动。吴家丽扮演的小妈乍看是忍不住春心寂寞的放荡妇人,勾搭上汉奸还有卖国求荣的嫌疑,然而面对锄奸队的枪口她挺身而出,可见心中也有真情。徐少强演绎的76号汉奸头子阴险毒辣,然而在最后关头依然还是愿意为保护过自己的女人牺牲。曾江扮演的老板仗着美国护照和人脉八面玲珑,最终仍不免惨死狱中。野口痴情单纯,并且不赞成武力侵华,但是谈到国家利益的时候也毫不犹豫,坚持“中国应该被日本统治”(形象比那个什么叫“角川”的学生兵真实可信多了)。梁家辉扮演的男主角看似单纯的热血青年,可是影片也没有将他符号化。面对爱情和亲情,他满心纠结,对自己执行的潜伏破坏任务,他不无怀疑和憎恶,还放弃使命放走了梅森和野口。最后讨还亲人一场戏,国家的命运与个人的悲剧交织到一起,“难道我有得选择么?难道我没有选择的权利么?”,一下将剧力抬高两层楼。

     

    可以说,每个角色身上都有着丰富的人性,不可以黑白一言蔽之。这些不被充满“中国人”、“日本人”、“汉奸”和“爱国者”等政治概念的史书承认的人性,却正是上海孤岛时期的众生相。

     

    影片制作很花了些心思,美工出身的区丁平在还原旧上海时代氛围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弄堂、评弹和花样混杂的十里洋场颇具信服力,灯光也很考究。诚如大波所言,港片因为场景捉襟见肘,所以镜头不免局促琐碎,但是也自有一份意趣在。剧中的打斗场面沾了香港动作传统的光,也挺有观赏性,不过汉奸间谍组织出动火箭炮未免无稽,连日本正规军都未必有这样的装备。

     

    91年香港影坛,依然还是新武侠和英雄片一统天下的时代,然而重新书写历史的潮流也在悄悄萌动。《川岛芳子》、《等待黎明》、《何日君再来》这样的电影一般被归于“文艺片”,其实是香港影人重新寻找自身定位,欲对本土文化源流有所言说的野心之作。我前几天说过,香港代表的,是中国文化中没有被一种“主义”清洗过的草根层面。香港电影中的史观,诸如《少女慈禧》、《川岛芳子》之类,往往让我们觉得陌生,其实正是中国传统戏文中的精神——人情第一,大义其次。无论《昭君出塞》还是《六郎探母》,观众为之感动的都是其中亲情人伦的部分,而不是什么“国际主义精神”和“民族大义”。这样的精神乍看似琐碎,实在是人本,反而比什么“主义”都更具有普世性。中国传统与西方人道主义的差距,其实并不那么远。

     

    《何日君再来》中,有一个镜头特别让我难以忘怀,那就是梁家辉在1946年赴日寻找梅森,在一个车站办公室内找到了当年被自己打瘸腿的野口。两个情敌隔门对望,本来是多有戏剧张力的时刻啊!可是导演却让摄影机退了出来,从办公室沿着开始进入的路线退到车站门口,将抱着孩子的妈妈、维持秩序的乘警、打着绑腿的伤兵各色人等一一收入镜中,既刻画了战争的创伤,又展示了老百姓的人情之美,两个男人之间的空白,一下就被千千万万人的命运充实了,正所谓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比某些跟着个小日本兵瞪大眼睛没完没了欣赏惨剧的“反战电影”不知高明多少。

     

    现在来看《何日君再来》,让人在为剧情感动的同时,也在感慨那种兼容并包的历史观和文化氛围的逝去。现在我们的银幕上,无论《建国大业》还是《南京南京》,充斥的都是一些从概念出发的刻板人物,只不过调子不同而已。回归后,香港电影失去的,远远不只是黑帮电影中的几个删节镜头,而是一整套看待历史和人生的传统草根视角。这类“俯下身来,将心比心看历史”的港片传统,港片北上之后已经断绝。在2007年的《色·戒》被和谐事件之后,更是不可能被重新拾起了。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