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次HE的收尾,一改前兩部主人翁都有領便當的悲情收尾,也為三部曲寫下了一個柔情又充滿希望的句點,對應到本片英文片名Viva La Vida的設計,該句原文為西班牙文,在去年的韓劇《閃亮的西瓜》也有多次提及,不管人生有多難、多痛苦,只要有能一起搖太陽的對象,人生就有值得繼續與病魔奮鬥的理由,生命萬歲。
场景方面,贯穿全片的医院重要性自不待言,公交车和天台这两个空间更是让人印象深刻。片中出现了四次公交车或公交站场景,其中三次均为凌敏一个人乘坐或等待公交车,凌敏的孤独与病弱在此经由视觉或反讽般的语言手段映衬出来(窗外高楼外墙上的霓虹、乘客手机里传出的音频“We live in a beautiful city. We should be thankful and grateful for our daily life. We have a perfect life.”、公交站台广告板上的标语“放松心情,收获健康”);而正是在影片76—78分的第三次公交车场景(凌敏获得移植肾的希望破灭)中,吕途用尽全力抚慰凌敏,同时陈说了他对犹如病句的“摇太阳”的理解:“太阳也会累、打瞌睡……用意念把太阳摇醒……林敏,千万别丧,只要意念不倒,太阳终有一天会被摇醒。”这一回,吕途求婚成功了。
韓延的生命(絕症)三部曲最終章,從《腫瘤君》到《小紅花》再到這部,一路見證了韓延在敘事上從稚嫩到成熟的成長歷程,本片堪稱是三部曲中敘事最挑不出毛病的一部,比起前兩部以及其他吃相難看的賣慘電影,本片成功做到了前兩部一直沒做到的悲喜比例完美平衡,也成功做到了豪不矯情的賣慘輸出。
透過病友之間相知相惜的愛情給予彼此奮鬥下去的力量,悲喜之間的精準拿捏既沒有賣慘淪為矯情,也沒有全然脫離現實成為不切實際的改編創作,在彭昱暢以及李庚希扮醜又扮土的賣力表演下,電影既真實又接地氣,兩人在電影裡如同生命共同體般,褪去身上的星味全然投入於角色當中,每一次的互動爆笑中又充滿病友之間的惺惺相惜,最後才假戲真做走向了愛情。
韓延在去年的《我愛你!》精心算計的商業敘事到了本片更加爐火純青,但這次他不再像《小紅花》後半篇幅一樣強行煽情了,而是用最自然不做作的方式讓角色有個HE,到最後韓延似乎也明白好的絕症電影有時不需流淚、不需角色領便當,只要內心有被角色之間的情感所感動、所鼓舞,它就是好的絕症電影。
而這次HE的收尾,一改前兩部主人翁都有領便當的悲情收尾,也為三部曲寫下了一個柔情又充滿希望的句點,對應到本片英文片名Viva La Vida的設計,該句原文為西班牙文,在去年的韓劇《閃亮的西瓜》也有多次提及,不管人生有多難、多痛苦,只要有能一起搖太陽的對象,人生就有值得繼續與病魔奮鬥的理由,生命萬歲。
PS:從去年的大爆劇《漫長的季節》認識李庚希,便看出了她童顏外型演技卻充滿魄力,在這部片的演技自然好的不在話下,既真實又接地氣,悲情卻又充滿強悍的生命力,跟彭昱暢碰撞出的火花為電影加分不少,不是他們兩個主演大概很難碰撞出如此猛烈的戲劇火花,期待李庚希未來的作品。
#我們一起搖太陽#李庚希 #彭昱暢#韓延
日本首席法医上野正彦,被称为“法医之神”,他写过一本畅销65万册的热门书籍《不知死,焉知生》,这本书浓缩了上野正彦法医生涯中真实而难忘的43个故事,通过他这双法医的眼睛去审视生命,呈现出一幕幕人生悲喜剧,在剖析“生命与告别”的过程中,反思人生真谛,咀嚼个中滋味。
韩延导演的“生命三部曲”,与上野正彦这本书的主题殊途同归,都是通过反复修炼面对“疾病、逆境、生死”的心境,从而找到如何好好活着的途径,正如上野正彦的书一样,只有学会如何面对“离别”,才能学会更好生活。
“生命三部曲”来到终章,《我们一起摇太阳》与前两部相比,可以看到韩延对生命与病痛的不断探索与突破。
《滚蛋吧!肿瘤君》里熊顿看似大大咧咧、咋咋呼呼,实际上在她的漫画中却能看到细腻解构病痛的独白。
陌生人乍一看熊顿,可能觉得这女生一点不着调,但只有身边最亲的人才知道,她的靠谱都用在了对生活与生命的尊重。
到了《送你一朵小红花》,两个觉得自己被世界抛弃了的少年惺惺相惜,即使活着很艰难,也不能放弃,要留有念想,就像余华《活着》里写的,“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想我的后半截该会越来越好了。”
而《我们一起摇太阳》则是“生命三部曲”的集大成之作,在某种程度上,它融合了前两者的优点,在节奏上有《滚蛋吧!肿瘤君》的轻快流畅,在故事上有《送你一朵小红花》的情感饱满。
实不相瞒,在看片之前,我本来以为“摇太阳”会十分悲情,没想到,这却是一部予人以力量的作品。
在“生命三部曲”里,韩延始终坚持一个信念,通过不同的有关“生命”的故事,去传递同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我们一起摇太阳》也是如此。
作为“生命三部曲”的终章,它所要承载的意义显然更为重要,这部电影延续了韩延前作的风格,继续聚焦小人物的生活处境,在关照现实的同时探讨生命议题,并融入了相濡以沫的爱情。
《我们一起摇太阳》将焦点对准两个患病的年轻人。
患有尿毒症的女主凌敏(李庚希 饰),在如花似玉的年纪本应该去尽情打扮、展现美貌,再谈一段甜甜的恋爱。
可是,她却因为患病活得小心翼翼,在手机屏幕上提醒自己“少喝水”,渴了就去含柠檬刺激口水分泌,这种连喝口水都担心自己病发的生活,她过了好几年,过得生不如死。
脑子里长了肿瘤的吕途(彭昱畅 饰),整天疯疯癫癫不走寻常路,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看起来没心没肺没头脑,实际上,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病什么时候会复发离去,担心妈妈没人照顾,只能用没心没肺来掩饰自己的掏心掏肺。
同是天涯沦落人,凌敏和吕途的相遇,遵循欢喜冤家的套路,却又跳出了一点窠臼。
凌敏因为活得太小心,所以从来不开心。吕途因为活得太粗糙,失去了感受开心的能力。而一个小心谨慎的人碰上一个大开大合的人,反而意外互补。两人在互相嫌弃的过程中互相了解,凌敏从一开始讨厌吕途的邋遢,到理解他的随意。吕途则从凌敏过分偏执的生活中看到了她的无奈与艰难。
有时候,过分顺趟的两人,不一定会产生太深刻的感情。而拥有同样痛苦的两人,反而能够触达彼此最深的沟壑,产生最深的链接。凌敏和吕途在明白了对方与自己有着相同的绝境时,才生出了高山流水遇知音般的爱情。
在描绘两人爱情的时候,导演用了一首点睛之笔的歌——张玮玮的《米店》。这首歌既有对爱人的思念,也隐隐透出忧伤,“窗外的人 匆匆忙忙,把眼光丢在潮湿的路上……我会洗干净头发 爬上桅杆 撑起我们葡萄枝嫩叶般的家”……《米店》抒情的曲调配合上两人一起做透析、一起煮饭、一起散步爬坡的画面,既有对平凡生活的珍视,也有对来之不易的感情的重视。
“爱是日常”,这一对恋人,嘴上从来没有提过一个“爱”字,在相处中却处处透露出爱的细节,吕途对凌敏的爱藏在了每天用称仔细量过的调味料里、藏在了外星人的接收器里、藏在了一遍遍摇醒的太阳里……
看到这里,我丝毫不怀疑“摇太阳”上春节档的动机了。也有人说,它应该上情人节档,可是,“摇太阳”却又不仅仅是爱情,它里面还有亲情,还有对生命力、生命意义的探讨。
生病的人,痛苦的不只有自己,还有他们的身边人。电影里,徐帆饰演吕途的妈妈,一个用喝酒抵抗生活苦难的母亲,她不能清醒地面对世界,唯有迷迷糊糊沉沦才能躲过一点生活的重击。
韩延可能是内娱最懂刻画病人家属群体的导演,在“小红花”里,我们就见识过“饭桌上甩耳光”的力量,到了“摇太阳”里,用爱喝酒的妈妈与装糊涂的儿子形成了互文,真实的生活,扑面而来。
而“摇太阳”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绝处逢生”的故事向来比顺顺利利的故事要更具有蓬勃的生命力。
就好比为什么《甄嬛传》的粉丝总爱反复琢磨甄嬛被放逐甘露寺、后来又支棱起来、变身成为钮祜禄·甄嬛的桥段,那是因为在甘露寺的甄嬛经历过很深很深的绝望,遭受了心如死灰、断情绝爱,像一株枯萎了的植物,没有人会想到她还会重新吸饱水、活过来,飞升回宫。
后期的甄嬛,要比前期的小白花甄嬛更具生命力,因为她经历过磨难,才懂得风风光光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凌敏和吕途的爱情和生活也一样,在病痛的折磨下,两人活得尤为无趣,到后来互相扶持、对抗命运,大声喊出“奥利给”,手牵手把太阳摇醒,才更能显出生命的顽强,活下去、开心活下去,成为两人今后的共同目标。
同时,两人一遍遍喊出的“奥利给”,也大有深意。很多人或许知道,这句吕途的口头禅“奥利给”出自网红大叔“朝阳冬泳怪鸽”。
冬泳怪鸽本名黄春生,也是个苦命人,家中有着脑瘫的弟弟和年迈的父亲,在随便卖惨也能获得流量的短视频时代,冬泳怪鸽从来不卖惨,而是一次次喊出“加油!奥利给”,赤着胳膊跳下冬天结冰的水中。
他的走红,一方面因为他不合时宜的“怪”,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励志正能量。冬泳怪鸽走红时,说过很多励志金句,“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人活着不是靠泪水去博得同情,而是靠汗水来赢得掌声”。
喊出这些口号金句时,冬泳怪鸽表情夸张,露出一个巨大的笑容,声音浑厚有力,有网友说,在自己低迷的日子里,幸亏有怪鸽给自己加油打气。
冬泳怪鸽的现实人生并不如意,用网络上的身份口号给自己增加一些面对生活的勇气,没想到成了大家的励志偶像。
导演用“奥利给”这个口号为吕途打气,大概也是看中了同为小人物的不容易,懂得这个口号背后隐藏着许多不甘心。
当吕途和怪鸽大声喊出“奥利给”,旋即划破冬天的湖面,仿佛下一刻就能迎来春的新生。
后来,吕途和凌敏终于穿着婚服、漂漂亮亮、笑容灿烂走向属于他们的全新人生。
而韩延也终于完成了他的表达,用“生命三部曲”告诉观众,面对病痛、逆境、告别的态度,折射出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学会直面生死,才能更好地活着,“我想,我的后半截该会越来越好了。”
应该说韩延才是国产导演里面把少年最美好的理想爱情真正拍出来的导演,只不过他是喜欢借用病症题材去讲述爱情,但以这种方式,更像是一种投机取巧,因为好像从苦痛人群中挤压出来的力量更容易打动人心,更容易借用怜悯和同情去反思自己,连他们都有勇气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去保持乐观与期待,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放弃呢?
你不能把这部电影看作聚焦病患思考社会深度的影片,你只能把这部电影当作一部爱情片,当作前者它是不合格的,当作后者它是合格的,它拍出了理想爱情的样子,是陪伴,是牺牲,是奋不顾身。也传递了正确的爱情观和人生观,但它实在是太理想了,影片也说了,那是三亿分之一的概率,拉高了缘分的价值,自然也贬低了现在缘分与爱情的廉价,于是这碗浓郁的鸡汤香味就扑鼻而来了。然而我并不是厌恶鸡汤,我只是厌恶没有营养的鸡汤,我一直强调电影可以理想,因为它可以化为一种期望,一种力量,而且本片也让我们真正地看到了那些患者们真实世界的样子,让我们更加去同情,尊重,理解,包容他们。加上本片的情绪渲染和节奏和立场都是不错的,两个小演员我也很熟悉了,再次看到他们的表演依然会有眼前一亮的感觉,片尾曲也应该往前挪一挪会更好。以及影片当中很多细节的刻画非常到位,女生的手机壳,路上的广告牌,从袖套的遮掩到最后大胆露出的头颅和手臂上的伤痕。以及韩延在小红花就开始使用的“角色号”,从微博到抖音,这种模式除了宣传之外,让看完片子的人也能更直观地感受他们存在与生活的真实。
但对我来说,打动我的已经不再是影片当中的爱情了,更打动我的而是让我看到了那些病患群体真实生活的不易与艰辛,在社会上的不公,以及他们的坚强与乐观,天真与美好。
但值得思考的是,如果要拍一部好的爱情电影,只能通过病症生死吗?普通人的爱情难道就不能拍好吗?爱情只能通过苦难来衬托吗?显然并不是,所以希望韩导不要被局限在自己的舒适创作圈里,未来的作品可以通过别的角度去展现爱情以及爱情以外的事情,它甚至可以单纯的反思和严肃,但可惜的是这显然与主流市场背道而驰。
因为全片人物的情绪动机都是靠爱情和偶遇推动,虽然和《小红花》类似的套路,但这次《摇太阳》没太过于聚焦亲情而是爱情,多了更多苦痛的刻画也加了更多的笑料,《小红花》中的角色是很明显很极端的两面对抗,丧气和乐观,是影响和救赎之间的关系,而《摇太阳》里的两个角色好像都是乐观与悲观都夹杂的存在。本片最后也算是一个好的结局,我对结局是好是坏是否影响本片情绪不是很在意,毕竟是春节档还要考虑市场和机制因素。
影片最大的两个问题,一个是忽略抛弃了现实苦难的因素,角色好像都没有金钱的压力,尽刻画了爱情的纠葛,第二个就是女生对待男生爱的态度转变的速度太快,有点生硬,包括我总觉得全片缺少了一场女生对男生真诚告白的戏份,我本以为会在那场陌生旅游团的“婚礼”上,可惜并没有看到。
最功利的婚姻交易,最动情的永恒约定
2019-09-26
最功利的婚姻交易,最动情的永恒约定
如果把新鲜的花瓣脱水、烘干、染色,那么制成的“永生花”将永不枯萎。在西安有一对绝症小夫妻,他们的爱情如同永生花一样,经历涅重生后,散发着世界上最浓烈的芬芳……
这曾是世界上最无奈、最功利的婚姻:尿毒症患者王宵为了活下去,和白血病复发患者于建平签下结婚协议:他死后将肾捐给她,而她则负责照顾他的父亲。等肾,就是盼“丈夫”快死,这人生的悖论悲壮而惨烈。王宵能如愿等到丈夫的肾吗?命运兜兜转转,又会出现什么转机?
最无奈的婚姻:两个绝症患者的生命协议
2011年,23岁的王宵从西安工业大学毕业,成为西安华荣公司的一名白领。她准备工作两年就谈恋爱、结婚,未来的一切满是光明和希望。
2012年初,王宵突然觉得浑身没劲,吃不下东西,连走路都打晃。到西安交大附属医院一检查,发现自己竟然患上尿毒症,而且已经是晚期!顾不上忧伤,王宵随即住院接受治疗。医生说,如果不换肾,她很可能挨不过一年。王宵的父母有慢性病,不符合器官移植条件;姐姐的条件符合,但姐夫死都不同意。
王宵整天泡在患者QQ群里,苦苦寻找生机。2013年4月的一天,有人给她出了一个主意:“你可以到癌症群找一个男病友结婚。等他离开人世后,以妻子的身份接受他的肾脏移植。癌症患者只要不并发肾功能衰竭、血型吻合,肾脏一般都符合捐献条件。”
在病友的推荐下,王宵加入“活着真好”西安癌症患者QQ群。随后,她在群里了征婚启事。在启事里,她忐忑而真诚地写道:“婚后,我会给予对方最好的照顾!为了活着,请原谅我的卑微和龌龊!”
这个帖子迅速在群里引起了反响。同在死亡悬崖边上徘徊,没有人忍心责备她,很多人都是一声叹息。第三天晚上,一个网名为“喜欢向日葵”的群友,问王宵:“你是不是恶搞?”王宵当即给对方发去了自己的病情证明和身份证照片。过了好一会儿,对方才回复说:“我愿意和你结婚。我叫于建平,西安人,27岁,患骨髓瘤3年,B型血,2012年做过骨髓移植,复发了,已经不抱希望了。”肾移植和骨髓移植不同,只要血型一致就可以,而王宵也是B型血。
王宵喜出望外,很快和于建平交换了手机号。于建平还想继续聊,王宵半天才回了一句:“透析呢!胳膊被固定了,现在是单手兽一只!”于建平以为她在开玩笑,几秒后,王宵却发来一段自拍视频。视频里,王宵正躺在透析机一旁,输液管里流淌着红红的血。她脸色惨白,但笑容灿烂:“看到了吧?一会儿姐旧貌换新颜,日新月异呀!”于建平看了目瞪口呆,这女孩太调皮了!
2013年6月下旬,王宵暂时出院了。在熟人的帮助下,王宵确定了于建平的身份。随后,两人约在西安的兴庆宫公园见面。见面时,大热天的,两人却都戴着口罩。远远地,彼此一眼就 “认”了出来,互相拥抱。王宵哈哈大笑:“这算相亲吗?怎么像特务接头?两个奇葩啊!”于建平被她逗乐了,也开起玩笑:“来!看看我,你就活得有希望了!”
于建平摘下口罩,王宵才发现他的脸色很难看。原来,早在一年前,他就放弃了住院治疗,血象维持都是靠服药。王宵十分惊讶:“这怎么行?你这么草率,随时会出大问题!”于建平的神色暗淡:“我不在乎。我受够了,反正你等着我的肾呢!”这是两人都绕不过的沉重,王宵沉默了。
于建平只对王宵提了一个要求:“你不需要照顾我,但要在我死后替我照顾我的父亲。”这个要求令人心酸,王宵毫不犹豫地点了头。于建平比王宵大两岁,毕业于西安交大,是西安光大理财公司的业务经理。他和女友马上要结婚时,却突然查出患了白血病。很快,女友像躲瘟神一样离开了。他的母亲已去世,为了给他治病,父亲把房子都卖了。本来前途一片光明的他,人生陷入绝境。刚开始,他也曾经痛恨命运的不公。白血病复发后,他对自己绝望了,越来越担心父亲:母亲走了,房子卖了,钱也没了,自己要是再走了,父亲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可怎么过?这个念头重重地压在于建平的心头,正感到束手无策时,却意外看到了王宵的征婚启事。他很清楚,这份协议没有法律效力,可是对于绝望的他来说,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他只能试试。
王宵其实也抱着类似的想法。肾脏移植与骨髓移植不同,血型相融是手术的首要条件。其他指标就算配型不理想,也可以考虑手术。能够找到同血型的肾源太不容易了,所以,哪怕手术有风险,她也不愿意放弃这个机会!
2013年7月16日,两人在西安市碑林区民政局办理了登记手续。中午,这对特殊的夫妻在友谊东路的一家小饭馆庆祝“结婚”,并签订了一份特殊协议:鉴于双方的身体情况,两人不同居,不公开,财产独立。若于建平死于王宵之前,自愿捐肾给她,于建平将以遗书形式告知父亲。若捐献手术成功,王宵存活,需要照顾于建平的父亲,直到老人去世。若于建平的肾脏无法使用,王宵无须承担尽孝的责任。
最无畏的反悔:我们一起活着
虽然“结婚”的目的不纯,可真“结婚”后,两人都情不自禁地牵挂起对方来,毕竟这很可能是他们生命中唯一的一次婚姻。他们每天都要打很多电话,一聊就是很久。王宵有失眠的毛病,于建平主动说:“我讲故事最乏味了,保证让你睡着。以后我每晚都给你讲个催眠故事吧。”王宵开心地说:“行啊!”在他温和又有磁性的声音里,王宵很快进入梦乡。
2013年9月初,王宵的肌酐值突然急升,超出正常数值30多倍,紧急住院。看到自己的小腿肿得发亮,回忆起一个病友死前也是这个样子,王宵再也笑不出来了。于建平发信息,她没有心思回;他打来电话,她也不接。于建平怕她出意外,跑到西安交大附属医院肾病科,一间一间病房地找,终于找到了王宵。看到于建平,王宵吓了一跳。见王宵的父母也在病房,于建平连忙自我介绍:“叔叔、阿姨,我是王宵的病友,来看看她。”老人客气地又是让座又是倒水。
等王宵父母离开病房,于建平立刻拉下了脸:“你病了怎么不说一声?”王宵强作欢颜:“对不起,我等不到换肾的那一天了。”看见意志消沉的王宵,于建平心里很难受。同时,冒出一个念头:“如果我现在多陪陪她,她将来或许能记住我的好,能对我爸好一些……”于建平决定每天都到医院陪伴王宵。
在于建平的鼓励和陪伴下,经过半个月的系统治疗,王宵的各项指标都降了下来,腿肿也消了,她又恢复了过去的调皮。有一次,于建平没在病房,她用美颜模式自拍了一张小腿照,发给于建平:“哎,那个当老公的,分享一下我的销魂小腿吧!”于建平哈哈大笑:“惊艳到晃眼!要是你没病,我会追你的!”王宵心里美滋滋的:“那就等我好起来吧!”说完这句话,于建平一下沉默了。王宵心里一沉:她想彻底好起来,要靠于建平的肾。她连忙把话题岔开了。
于建平其实是个幽默风趣的人,上大学时写了很多段子,还会演小品。只是因为病痛的折磨,他的情绪渐渐低落起来。和活泼的王宵在一起后,他的幽默天赋又被激发出来。每当王宵被病痛折磨得没了脾气,他就发给她几个原创的幽默段子,逗得她捧腹大笑。
善于煲汤的于建平,还跟朋友学会了做药膳。他根据两人各自病情的禁忌,每天做好两罐汤,带到病房一起喝。每次他一边喝,一边发出夸张的声响:“哎呀!这该叫同病汤啊!好喝,真好喝!”而王宵也非常关心他,每天都询问他的血象情况。时间长了,于建平形成了条件反射,一看见王宵,就自动报出一大串数据,然后说:“汇报完毕,请指示!”两个人互相关心,互相温暖,两颗心也越来越近。
2014年元旦晚上,于建平吃过饭,特意提上自己亲手做的花篮去看望王宵。一见面,于建平就给了她一个拥抱:“新年快乐!”王宵紧紧拥抱着他,说:“新年快乐,老公。”于建平哈哈大笑:“你应该说,新年快乐,我的肾!”王宵的眼圈瞬间红了,于建平紧紧抱住她,说:“我喜欢你!傻丫头!”在那灯火阑珊的街头,王宵幸福地闭上了眼睛。
然而,元旦过后,王宵又联系不上于建平了。1月9日上午,王宵按照身份证上的地址,打车来到于建平家,是于建平姑姑开的门。于姑姑告诉她,于建平和父亲都在医院里。因为最近于建平连口服的化疗药也停了,血象一塌糊涂。父亲催他去医院,他也不肯去。一周前,于父叫来几个亲戚,把他强行送去西京医院。一瞬间,王宵的眼泪顿时喷涌而出:于建平这是在故意加速死亡,好成全她呀!
“这个傻瓜,这个疯子!”王宵迅速赶赴西京医院。路上,她一边哭,一边痛骂于建平。然而,也正是在这次“你死我活”的抉择里,王宵想明白了一件事:她要拉住于建平的手,一起横渡茫茫沧海,他们要一起活着!一出现在于建平面前,王宵就大声嚷道:“于建平,你不吃药、不治病是想找死,是吧?”
于建平怕王宵说错话,连忙示意父亲在场。王宵却把老人拉出病房,把事情的经过对他和盘托出。她郑重地对于父说:“既然我和建平已经是夫妻了,我们要死一起死,要活一起活!”返回病房,她又给于建平下了通牒:“你必须好好治疗,否则,我就和你离婚,你的肾我也不要了!”
于建平对王宵强调说:“我不是单纯为你才放弃治疗的,我不想受罪了,而且也没钱。现在死还能救你,等以后肾损害了,什么都晚了!”王宵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怒,哭着冲上去扇了于建平一个耳光:“你不怕死,我也不怕!我们连死都不怕,还怕活着吗?”于建平被她镇住了,含泪一遍遍问:“你这是何苦?”王宵也泪流满面地说:“我不甘心,我还没恋爱过,你就当一回陪练,不行吗?”于建平喃喃地问:“我行吗?”“你行,因为我俩在一个起跑线上,旗鼓相当,都是落后分子!”王宵含着泪大声说。于建平笑了,但随即又哭了起来。这一次,他分明看到了生命的希望。
永生花的秘密:那向死而生的芳香
这天下午,王宵回家后,把结婚证放到了父母面前:“我瞒着你们结婚了……”惊呆了的父母弄清前因后果,悲怆泪下。他们怎么忍心责怪女儿?对突然冒出来的“病女婿”,他们也只有接受:“结婚证都领了,也就是咱们的孩子了。”之后,王宵再做透析,也选择了西京医院,方便和于建平相互照顾。两家人还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车库,一起做饭,给两个孩子增加营养。
2014年初,两人的病情都基本稳定了。王宵开始忙着给于建平筹措药费,进行第二次骨髓移植。
因为做过一次骨髓移植手术,于家已经家徒四壁。于建平长期不上班,收入只有单位的基本补助。王宵打算向父母借钱,先给他治病。然而,于建平却无论如何不肯接受:“这和我们结婚时的协议已背道而驰了。万一我再次移植失败,你怎么办?”王宵的父母也不同意:“我们手里只有不到50万元的积蓄,这是你的救命钱!万一哪天等到肾源呢?这笔钱谁也不能动!”
这条路行不通,王宵又开始想办法赚钱。然而,作为一名晚期尿毒症患者,她根本找不到赚钱的门路。就在她束手无策时,朋友李斌给她介绍了一个台湾手工艺人,对方会做漂亮绝伦的“永生花”。
“永生花”有一段缠绵悱恻的故事:二战期间,战火蔓延到欧洲南部的安道尔城,一对情侣即将离别。男孩从花园里摘下盛放的玫瑰,送给女友,说:“当玫瑰的最后一片花瓣腐烂时,你就忘记我,开始新的生活。”然而,他走后,女友把花瓣脱水、烘干、染色,这样制作的花永不枯萎。终于,男孩回来了,两人再也没有分开过。而这种永不枯萎的花,被人们称为“永生花”。
王宵觉得,永生花的故事,简直就是她和于建平的写照。她当即在艺人的指点下,制作了一朵永生花,带到于建平的面前:“我们就像这朵永生花,虽然经过了褪色、染色,但一样绚丽!”看到“永生花”和真花一模一样,于建平惊奇不已。更令他吃惊的是王宵的决定,她要制作大量的永生花到街头售卖,为于建平筹措药费。她自信满满地说:“你等着我!”于建平被深深触动了:“我也跟你一起做花,陪你去卖花。”
2014年春节前,大唐西市广场,王宵和于建平摆的“永生花”花摊开张了。王宵把两人的故事写成一张张卡片,挂在花摊前。她写道:“这是废墟里盛开的永生花,花永生,爱永恒!”不到两个小时,他们带来的百余朵花就销售一空。短短几天,他们就赚了3000多元。“花想容”花艺店的老板王容听说他们的故事后,不仅从王宵这里大量进货,还在当地的花艺群里号召大家一起找王宵进货。很快,王宵就拿到了每月1万盒永生花的固定订单,而且生意越做越大。有一位好心人,一次买了7万元的永生花送人。不到两个月的时间,王宵就为于建平筹到了手术所需要的30万元。
4月中旬,王宵委托姐姐前往上海,联系于建平第一次做手术时的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经过检查,于建平的身体状况符合骨髓移植的条件。4月19日,医院通过骨髓库联系了当初的捐献者,一个25岁的浙年。对方愿意再一次捐献骨髓,得知这一消息,王宵喜极而泣!
王宵的父母拿出了10万元,于家父子又自筹10万,一共凑了50万元。4月26日,于建平在上海瑞金医院完成了二次骨髓移植手术。进舱前,王宵捧着一束红色的永生花,含泪亲吻着于建平的额头:“老公,我等你健康出来!”于建平给了她一个踏实的拥抱:“等着我。”
因为是第二次移植,各种风险都将无限增加。在舱内的一个多月,于建平数次挣扎在生死关头。而王宵不停地制作着永生花,她相信这些经过了涅重生的花朵,将散发世界上最浓烈的芳香,丈夫一定能闻得到!与此同时,王宵也在拼命自救,她定期做透析,跑步,吃中药。
5月底,于建平顺利转入普通病房。6月20日,他的各项指标正常,和父亲、王宵一起返回西安。看着儿子身体逐渐康复,于爸爸对王宵既感激又惭愧,对她说:“孩子,要是没有你,建平就没有今天!我的肾要是适合你,马上捐给你!”王宵含着眼泪说:“您这么大年纪,不能做手术了。放心吧,我好好调养身体,慢慢等肾源。”
而爱,再次催生了生命奇迹:王宵的病情不但没有恶化,反而好转了。透析由每周两次,改成了一个月一次。2015年1月,经检查,她的肌酐指标进一步降低。医生说,如果照这样下去,即使不换肾,她也可以活下去。
2015年2月14日,王宵和于建平在西安和平大饭店举行了婚礼。王爸爸给他们写了一副对联:“一对老夫妻,从此新生活。”而他们的爱情和生命,如同永生花一样,经过种种考验后,涅重生,历久弥新。
韩延导演的“生命三部曲”终章《我们一起摇太阳》是我个人的2024年度最佳电影之一,真挚动人又浪漫治愈。经过三刷,本片主要的三个优点渐渐清晰起来,而此前曾有的疑问也得到了令人信服的回答。
首先是现实层面,这也是全片的稳当根基,一切皆由此出发。
影片对大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呈现极尽真实。女主角凌敏(李庚希)身患尿毒症,生活的绝大部分内容就是用尽全力勉强活着,平时工作主要是为闺蜜写公众号运营新媒体、探店拍短视频推广。凌敏的性格既坚韧独立又敏感忧郁,在精确严苛的自我管理之余难免有疲累焦躁的emo时刻,故又得名“不高兴”。男主角吕途患有胶质母细胞瘤(颅内肿瘤中常见又恶性最高的一种),表面开朗积极活蹦乱跳及时行乐,实则内心特怕病痛死亡,只想放弃治疗摆烂颓废到底。吕途言行比较鲁莽幼稚,自称“没头脑”。男女主人公正好表现出了病人中的两种典型心态,性格又与各自所患疾病相当贴合。此外,两位主角也有相应不同的家庭情况及文化水平,凌敏来自北方某地,父母经济条件较好,读过大学,拥有导游资格证,而吕途是长沙本地人,“自中学后就没写过长作文”,父亲早逝,只有母亲独力支撑全家。
片中随处可见对各样细节的写实描绘,无论是主要人物的身体外形、生活方式,还是他们所处的出租屋、医院、社会环境等,都特别贴近现实。
举例来说,凌敏一家居住的出租屋内逼仄老旧,遍布凌乱的物件,还有满是油污、不易点着火的燃气灶。她平日里必须执行强迫症般精细谨慎的自我管理(过着一种活在指标与数字中的人生),不能喝饮料和吃外卖,必须严格控制摄水量,在口干舌燥时只能含柠檬刺激唾液分泌,每日要定时称体重、测血压与记录24小时尿量,做菜需焯水以防止高钾,容易拉肚子,需随时预防透析并发症(比如低血糖,最好准备糖块或巧克力等),做了动静脉内瘘的手臂需要保护,颈内静脉临时管须防止感染(不能淋浴),等等。吕途这边,虽然平时看起来健健康康百无禁忌,实而始终面临着脑瘤时刻复发的风险,还要接受突如其来的昏睡与部分肢体动作的难以协调,手术后在ICU需要住多久和能不能醒来也都是未知数……
《我们一起摇太阳》的主要取景地均在长沙,凌敏所租住的老小区也是真实地点,距离几家大医院(其中长沙市中心医院在片中镜头不少)都不远,一旦遇上严重并发症便能迅速就医。医学上看,本片其实拍得比那篇作为灵感来源的纪实报道更贴近现实(慢性肾脏病五期不可能摆脱或减少透析,急性肾衰竭患者肾功能才有可能恢复),专业性十足。
某种意义上说,本片已触达该类题材剧情片写实程度的边界(与韩延导演“生命三部曲”前两部《滚蛋吧!肿瘤君》《送你一朵小红花》比起来更是明显),重症慢性病人的衣食住行、工作问题、污名歧视、家庭压力乃至器官移植困境都涉及了。我们太需要如此认真关注、细致呈现特殊人群的电影。
影片的姿态是平视、直面生之艰辛,苦痛与欣悦、沉重与轻盈、酸涩与甜蜜的配比恰到好处。节奏把控至为妥帖,几无冗余、牵强或矫情之处。片中的喜剧段落大多与主角们的病症特性及日常情境紧密契合,比如,吕途爱吃垃圾食品和喝可乐饮料,所以一开始在凌敏家中才会不小心将可乐随手倒入桌上的量杯中,而他却不知道尿毒症患者的尿量少又没什么味道)。当然,有不少欢闹场面还源自两人的性格反差(这也是欢喜冤家型爱情喜剧的惯例),严肃正经和土气傻帽相碰撞,一切皆有可能。
李庚希的表演自然无痕,彭昱畅的演绎也足够精妙,无可挑剔。鲜活生动的角色塑造与表现给影片加分不少,足以使人共情。凌敏冲到房产中介面前哭喊着据理力争、软硬兼施耐心劝说吕途接受治疗的场景相当有说服力,她在与移植失之交臂时伤心无奈又自我安慰一笑置之的态度、短暂重拾导游工作时的开心劲儿和面对不确定前路时的落泪,都让人动容。吕途最惊艳的一场戏当属凌敏造瘘手术后二人在家吃饭时的先笑后哭,一镜之内完成情绪翻转。此外,吕途这个角色带有一种浅浅的暧昧性,你很难分清他是装傻、后天疾病导致的真傻还是天生性格如此,在这个维度上,彭昱畅看似徘徊轮转于三者之间的表演给了观众更多解读余地。徐帆、高亚麟和刘丹这三位老戏骨,则将孩子父母的坚强、温情、无奈与不安等多种心理都演绎得细腻可感。
在镜头语言上,导演常常使用手持摄影,自然又写实,契如纪录片,例如片头凌敏奔走于医院、透析室之间的画面,以及冒着大雨赶往移植科的段落。手机录像、vlog等形式也多次复现,这些都是非常生活化的拍法。
《我们一起摇太阳》的第二大优点,是奠基于写实之上的浪漫。
此处的浪漫大致有两层含义,一个是对男女主人公爱情的渐进描摹,另一个是吕途对世界的浪漫化。
本片从女性视角切入(凌敏的过往病史闪回及日常生活呈现)并贯穿全片,刻画立体饱满,实属难得。但也有个缺点,就是男主吕途一开始的死缠烂打和跟踪骚扰戏实在有些惹人反感。不过,考虑到现实中的确有部分男性倾向于以如此错误的方式对待女性,再加上男主角莽撞缺根筋的性格和没有受过多少教育的背景,这段情节也就不是不能理解了。而且影片在此之前几乎全是丧郁的基调,在此也需要两人的争吵冲撞营造出一种喜剧感,所以在现实主义和艺术化处理这两方面上可以说尚算合理。
从二人关系演进的角度看,电影的故事结构依次是:凌敏因日常生活不顺积郁到极点而发出征婚/征肾视频(二人产生交集的前提) → 吕途遇见并“考核”凌敏(更多是给她带来麻烦和烦恼) → 第零次结婚(参加闺蜜婚礼,使两人进一步拉近关系的“激励事件”) → 吕途帮助并鼓励凌敏(其实也是赎罪和补救) → 第一次结婚(半是形婚,彼此仍存误解关系也还差一点) → 凌敏帮助和激励吕途(先死再重生,最终相互坦白) → 第二次结婚(补办正式婚礼) → 平等守望相助(片尾彩蛋部分)。凌敏和吕途就是这样完成了一段照亮对方、双向救赎的爱之旅。
在剧作上,凌敏的父母因照顾在老家摔伤的老人而临时离家+吕途不小心破坏了凌敏左臂上的动静脉内瘘是关键点,由此,爱方能从偶发事件渐次升至命定永恒,遂有后续的患难见真情和相互拯救、彼此守护的故事。两人就这样从交易发展为真爱,从嫌弃厌恨到生死与共(“我不想替你活着,我想和你一起活着”),正是彼此在慢慢生活长路上的牵挂在意与互助前行印证了爱的历程。
这种同生死共患难的爱情实在弥足珍贵,普通人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办法亲身经历一回。毕竟,逆境见人心,患难见真情,相互拯救、彼此守护的幸福,可遇不可求。而在这一系列情节中,凌敏对吕途态度的转变似乎是自然而然完成的,吕途此前的不当举止也渐渐可以让人原谅。
(此处插入解释一两句关于不少观影者对角色妆容的疑问。男主邋遢脏兮兮的造型源自他的性格态度及家庭情况;前半段女主面色蜡黄唇无血色的外表正是对尿毒症患者皮肤状况的写实展露;她之所以在后来才经常化妆,则是由于进入爱情而产生了与以往大相径庭的人生追求,毕竟谁都希望能将自己更美丽的一面展示给喜欢的人,此前一个人勉强活着便已耗光心力无暇也无理由好好装扮自己,但爱却能予人满满的动力与热情。)
进一步对故事段落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自从拉伤内瘘这一关键事件之后,情节段落基调大略以一喜一忧的节奏交替,最终形成悲欣交集的整体氛围。如:凌插临时管后的艰难生活 → 天台隔空对谈&凌在吕家吃饭 → 凌移植愿望落空 → 二人领证&蹭旅游团喜气 → 凌遇到前男友纠缠 → 二人和老年团一起欢歌畅玩 → 二人吵架不欢而散 → 凌收到汇集“偷拍”日常的视频感动落泪 → 吕复发要求放弃治疗&凌在医院偷听掉泪 → 三位父母交流并达成认同 → 凌劝说成功二人在天台和解 → 吕手术生死未卜 → 吕苏醒&二人举行正式婚礼。
场景方面,贯穿全片的医院重要性自不待言,公交车和天台这两个空间更是让人印象深刻。片中出现了四次公交车或公交站场景,其中三次均为凌敏一个人乘坐或等待公交车,凌敏的孤独与病弱在此经由视觉或反讽般的语言手段映衬出来(窗外高楼外墙上的霓虹、乘客手机里传出的音频“We live in a beautiful city. We should be thankful and grateful for our daily life. We have a perfect life.”、公交站台广告板上的标语“放松心情,收获健康”);而正是在影片76—78分的第三次公交车场景(凌敏获得移植肾的希望破灭)中,吕途用尽全力抚慰凌敏,同时陈说了他对犹如病句的“摇太阳”的理解:“太阳也会累、打瞌睡……用意念把太阳摇醒……林敏,千万别丧,只要意念不倒,太阳终有一天会被摇醒。”这一回,吕途求婚成功了。
天台场景在片中仅仅两次登场,却举足轻重。第一次(正好在影片中间点)是吕途自己组装好信号接收设备,去天台观测,让凌敏在楼下房间里监测音箱动静。吕途对外星人联络日的笃信恰是一种对世界的浪漫化,但在此时实际上退居背景,核心是两人借由空间上的一定距离得以更加敞开心灵地交流,在他们用对讲机隔空聊天时,一些当面说不出口或没到时机的话终于能半遮半掩地释放出来(“我怎么听出了点表白的味道啊?”)。双方心知肚明,却各自稍稍装聋作哑(“其实你挺好的”“信号干扰,没听见”),彼此距离其实已经大大拉近。第二次天台戏更是凝聚了影片的大部分情感力量,也将此前的重要元素及埋下的伏笔一并带出(“头名状”“再来一瓶”“奥利给”“人生剧本说”“摇太阳”)。至此,即使删掉后续的结尾部分,影片的表达也已基本完成。高空中的天台将情感升华,也犹如浪漫化的一个象喻。
上述这些单拎出来听上去相当平常甚或烂俗的话语,在影片所对应的情境中竟能给人带来无比的触动。可见想象有时是真的有用——有意思的是,本片中所有浪漫化的元素都仅存在于语言和想象之中(甚至没有“生命三部曲”前两部中的异国或远方图景)——而爱情这道光,会强烈改变你的所见所感,让平凡无奇的事物也变得独特而崇高。
这便是本片的第三个优点:在扎根平凡现实又呈现极致浪漫的同时,它能给你巨大的激励与疗愈作用。片中真切又浓烈的情感、诚挚而纯澈的爱恋,足以穿透银幕深入我们的内心。在影片丰沛情绪的浸染下,我们恍若成为或陪着凌敏与吕途,度过了一段虽遍布风浪却幸福完整的人生。
这种渗透式的感染力,也体现在了电影的音乐与语言之中。
影片并未过多地依靠配乐来渲染感情,相当精准克制。除了彩蛋后的片尾曲《自己》(由张杰演唱,也很契合本片的基调,直面自我,每日踏实又怀着希冀地生活)之外,全片仅出现了两首歌曲。其中一首是张玮玮的经典之作《米店》,这首民谣两次均出现在凌敏于医院透析时,头一回是吕途教她将开启外放的手机置于玻璃杯中,创造出一种简易音箱的效果,凌敏因新的内瘘未成熟而不得不插临时管透析,父母又不在身边,困难重重,幸有吕途陪伴照料;《米店》第二次登场是在凌敏跟吕途吵架后恢复一个人透析时,这次她亦将手机放在杯子里听音乐,在随后的一段蒙太奇中,她先是将吕途那张让人啼笑皆非的“考核成绩单”收藏进抽屉,之后又收到了吕途此前拍摄的她的日常生活视频集锦,笑着笑着便掉下泪来,最后一个镜头里,她在餐厅同桌人谈论前往巴厘岛的二人之旅时不无落寞地望着窗外的一只鸟(呼应吕途“世上的鸟儿都被换成了人工智能鸟”的天真执念)。在这两组段落中,《米店》均以画内音乐起始,再作为画外配乐绵延至展现凌敏日常生活的蒙太奇,正如这首歌忧伤又温暖的词曲,生活虽然琐碎又辛苦,但总有点滴的温情或未来的爱意等着自己。
另一首歌曲正是片名来源《摇太阳》(原唱是方芳,90年代曾经相当流行),这首歌实际上也只在正片剧情中唱过两次,外加成为讨论话题一次(吕母陶怡请凌敏来家里吃饭时首次播放,凌敏移植未果后吕途在公交车上跟她解释“摇太阳”的意义,以及凌敏带陶怡及其朋友游览长沙时到KTV里一起高歌)。更确切地说,《摇太阳》基本只在影片大约第70—90分钟内出现,正好夹在两次《米店》段落之间。《摇太阳》曲调轻快,洋溢着青春与奔放的气息,作为第一首片尾曲(二人幸福生活的彩蛋时间),它的欢唱恰逢其时,也让“HE”结局的美好氛围弥散开来。
不过,“摇太阳”这一说法似乎和“奥利给”一样不现实、不靠谱。笔者第一次看到这个片名、第一次听到吕途口中的“奥利给”时,简直和凌敏的反应如出一辙,都觉得莫名其妙、毫无意义,相信不少观影者也有类似的想法。但随着影片情节的推进,“摇太阳”所代表的乐观精神及“奥利给”所潜藏的热血拼劲终于渐次展露出来,流入人的心底。
其实,与“奥利给”一同出现在片中的网络用语并不算少,如凌敏口中的“挂了”“戏精”“傻缺”“脑回路”“emo”“我谢谢你(反讽义)”和吕途说过的“被动技能”“叠buff”等。尽管笔者一向不太能接受网络流行语的过多使用,但不得不承认:本片中的这些网络用语,一来符合二人普通大众的角色定位并适合百姓观看,二来契合于男女主人公各自的职业或业余爱好(凌敏的工作是运营新媒体,写营销推送时自然常用更接地气的表达,而吕途的网络用语则更多源自他喜欢打的游戏),更重要的则是贴合于二人的心境。
两人初遇时,凌敏压根儿就不屑于说出听起来土到掉渣的接头暗号“奥利给”。但到了二人用对讲机谈心时,双方的距离早已缩小,且她已经在彼此相处的过程中听熟了这个词(比如吕途帮凌敏搬家干重活时叫出的“奥利给”),因此自然而然就用上了它,两人在袒露脆弱一面后互相加油打气时,她甚至喊得比吕途更加起劲,这亦昭示着爱让凌敏逐步接纳甚至融入了原先看不惯的对方的世界。而这里的“奥利给”,其实可以替换成任意对二人有特殊意义、承载着情感价值的词句或声音。不久以后,在凌敏与吕途蹭旅游团聚餐玩婚礼游戏,以及短暂当回导游两人一起肆意玩闹时,“奥利给”也不时冒出,浪漫又欢脱,恍如饱受生活压抑摧残后的尽情释放。然而,后来吕途坚持放弃治疗,似乎再也说不出“奥利给”,在凌敏使出浑身解数劝说吕途时,轮到她在天台上竭力呼喊:“加油,奥利给,干就完了!”
在此,李庚希真实自然的表演、用尽全力呐喊的姿态与动情的声音,还有大半部影片的细腻描摹,都让这一声加油鼓劲的呼召力道千钧、饱含热忱。原本空洞无物的能指“奥利给”竟而汇集了所有的一切!而这种奇迹恰恰源自具体的情境、对特别的人或特定事物的爱。
《我们一起摇太阳》便是如此认真关注、细致呈现特殊人群的现实生活,并用浪漫又珍贵的爱治愈我们,真正予人前进的力量、生活的勇气、去爱的热情。 希望我们都能在艰难困顿的时候喊出独属于自己和身边人的“奥利给”,一起加油,摇醒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