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云当前播放组>

HD中字

暴风云>

HD中字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猜你喜欢

    二二六是由五社英雄执导的一部拍摄于1989年剧情,动作,战争片在日本上映,主演由萩原健一,三浦友和,竹中直人,本木雅弘,加藤昌彦领衔。  昭和8年(1933),日本出兵满洲里,脱离国际联盟,在国际上受到空前孤立;国内经济滑坡,人心不安。时军队内部分为“皇道”和“统制”两派,皇道派认为天皇已成为贪污大臣的傀儡,不知人民疾苦和国家安危。因此一部分年轻军官聚集起来,提出“尊皇讨贼”的口号,意图推翻内阁,成立天皇直接领导的军人政府  昭和11年(1936),以安藤辉三(三浦友和 饰)、香田清贞(胜野洋 饰)、野中四郎(萩原健一 饰)、河野寿(本木雅弘 饰)、中桥基明(うじきつよし 饰)、栗原安秀(佐野史郎 饰)、矶部浅一(竹中直人 饰)、村中孝次(隆大介 饰)等8人为首的陆军下级少壮派军官商议,定于2月26日发动名为“昭和维新”的军人武装政变。  是日凌晨,1500名全副武装的年轻军人冒着风雪冲进了政要的府邸……
  • 头像
    je-deviens-moi

    汨罗渊中波涛动,巫山峰旁乱云飞;昏昏浊世吾独立,义愤燃烧热血涌。权贵只晓傲门第,忧国此中真乏人;豪阀但知夸积富,社稷彼心何尝思!贤者见国衰微征,愚氓犹自舞世间。治乱兴亡恍如梦,世事真若一局棋!昭和维新春空下,男儿连结为正义!胸中自有百万兵,死去飘散万朵樱!腐旧尸骸跨越过,此身飘摇共浮云。忧国挺身立向前,男儿放歌从此始!苍天震怒大地动,轰轰鸣鸣非常声。永劫眠者不能寝,日本觉醒在今朝!且观九天云垂野,又听四海浪哗然。革新机会现已到,夜起暴风扫日本!天地之间落魄人,迷茫不知道何方。尘世曾夸荣华者,谁家高楼还可见?功名不过梦中迹,唯有精诚永不销。人生但感意气过,成败谁复可置评!离骚一曲高吟罢,慷慨悲歌今日完。吾辈腰间利剑在,廓清海内血泊涌!

  • 头像
    黑潴河畔林二郎
    国家要有朝气,非要有朝气蓬勃的青年人不可。但青年之所谓爱国,可不是仅仅有一腔热血便可以的。皇道派青年军官的这次二二六兵变,虽打着尊皇攘奸的旗号,抱着爱国之心,而实际上确是把国家放到火上去烤。
           历史大背景下日本正处于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之中,青年人面对困境全然不知从宏观经济上找原因,政策上寻求解决,只一味的指责贪官污吏,实在是可悲。自以为爱国便是对的,全然不知道如何去爱国。小山六之助脑袋一热,照着李中堂就是一枪,结果呢?为了维护日本的国际声誉,伊藤博文只好少向大清要了一亿两白银。安重根脑袋一热,照着伊藤博文就是一枪,结果呢?日本国会中最重要的一位反对日朝合并的重臣被他亲手打死了,朝鲜也只好为他这一枪亡国了。新文化运动时青年头脑一热,更是差点连汉字都废了。
          所以呢。爱国是对的,但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要中日一有矛盾就上街砸日本车,就叫嚣着要跟日本打仗。兄弟,那车中国人买了就是中国的啦。你砸了它赔的是中国人,日本人可一点不受损失。中国经济飞速增长,日本经济衰退,你非要跟他打什么仗呀。这时候不发展去打仗?你不是日本的间谍吧?所以说,于是一定要想一想,切莫抱着爱国之心干了损害国家利益的事。至于那些只是打着爱国旗号过过瘾的人,还是闭嘴的好。
  • 头像
    朔风
    青年日本の歌
    昭和維新の歌
    1930年

    作詞・作曲:三上卓

    1.
    汨羅の淵に波騒ぎ
    巫山の雲は乱れ飛ぶ
    混濁の世に我れ立てば
    義憤に燃えて血潮湧く

    ・汨羅~・・・「汨羅の淵のさざれなみ 巫山の雲は消えぬれど」(土井晩翠「万有と詩人」『天地有情』)「浮世の波の仇騒ぎ」(同「希望」)汨羅は屈原入水の地、巫山の雲は男女の情事をいう。「妾在巫山之陽、高丘之阻。旦為朝雲、暮為行雨。朝朝暮暮、陽台之下」(宋玉「高唐賦」)。なお後者の故事の由来は、屈原が仕えた楚の懐王である。
    ・混濁の~・・・「混濁の世にわれ立てば 義憤に燃えて血潮湧く」(大川周明「則天行地歌」)/「世溷濁而不分兮」(屈原「離騒」)

    2.
    権門上に傲れども
    国を憂ふる誠なし
    財閥富を誇れども
    社稷を思ふ心なし

    ・権門~・・・「権門上に傲れども 国を憂ふる誠なし」(「則天行地歌」)
    ・財閥~・・・「財閥富を誇れども 民を念ふの情(こころ)なし」(「則天行地歌」)

    3.
    ああ人栄え国亡ぶ
    盲たる民世に踊る
    治乱興亡夢に似て
    世は一局の碁なりけり

    ・ああ人~・・・「嗚呼人栄え人沈み 国また起り国亡び」(土井晩翠「夕の思ひ」『天地有情』)
    ・治乱~・・・「治乱興亡おもほへば 世は一局の棊なりけり」(土井晩翠「星落秋風五丈原」『天地有情』)

    4.
    昭和維新の春の空
    正義に結ぶ丈夫が
    胸裡百万兵足りて
    散るや万朶の桜花

    ・正義に結ぶ丈夫が・・・「正義に結ぶ益荒雄」(「則天行地歌」)
    ・胸裏百万~・・・「胸裏百万兵はあり」(「星落秋風五丈原」)

    5.
    古びし死骸乗り越えて
    雲漂揺の身は一つ
    国を憂ひて立つからは
    丈夫の歌なからめや

    ・雲漂揺の~・・・「雲飄揚の身はひとり」(土井晩翠「暮鐘」『天地有情』)
    ・丈夫の歌~・・・「いづくか歌のなからめや」(「万有と詩人」)

    6.
    天の怒りか地の声か
    そもただならぬ響あり
    民永劫の眠りより
    醒めよ日本の朝ぼらけ

    ・醒めよ~・・・「時「永劫」のふところを/出でしわが世のあさぼらけ」(「万有と詩人」)ここはそれほど明確な引き抜きではないが、当該の詩からの盗用が多いこと、及び字句の配置が似ていることから参照のあとがうかがわれる。

    7.
    見よ九天の雲は垂れ
    四海の水は雄叫びて
    革新の機到りぬと
    吹くや日本の夕嵐

    ・見よ・・・「見よ九天の雲は垂れ 四海の水は皆立て」(「星落秋風五丈原」)

    8.
    ああうらぶれし天地の
    迷ひの道を人はゆく
    栄華を誇る塵の世に
    誰が高楼の眺めぞや

    ・誰が高楼の~・・・「誰が高楼の眺めぞや」(土井晩翠「雲の歌」『天地有情』)

    9.
    功名何ぞ夢の跡
    消えざるものはただ誠
    人生意気に感じては
    成否を誰かあげつらふ

    ・功名~・・・「功名いづれ夢のあと 消えざるものはただ誠」(「星落秋風五丈原」)
    ・人生~・・・「人生意気に感じては 成否を誰かあげつらふ」(「星落秋風五丈原」)/「人生感意気 功名誰復論」(魏徴「述懐」)

    10.
    やめよ離騒の一悲曲
    悲歌慷慨の日は去りぬ
    われらが剣今こそは
    廓清の血に躍るかな

    ・やめよ~・・・「やめよ離騒の一悲曲」(土井晩翠「赤壁図に題す」『天地有情』)離騒は屈原の詩。
  • 头像
    范克里夫大尉

    影片基本符合事件经过史实,除了野中四郎那句“不知我等是狂是愚,唯知一路奔驰”在片头出现,这句话实际上是他在自杀前留下的遗书。nn片中每日每时发生的情节,包括气球标语和劝降传单,都严格按照史实制作,应该说制作比较认真。但全篇一直在强调天皇直到叛军解散才接到消息,无疑是在这个重要问题上做春秋笔法,事实上叛乱后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持续140天的戒严令和告叛军士兵书,都是必须由御前会议下达的,不可能跳过裕仁。nn影片以叛军军官团被处决结尾,没有很好地交待二·二六事件对日军皇道派的彻底打击,统制派从此一扫皇道派、统一全军凌驾政府的后果,也没有揭示。

  • 头像
    汉风和雨
    日本愤青的二二六兵变——电影《二二六》


    汉风和雨 文
      

    青年军官们的决起


    说起二二六兵变,就不能不提到日本国内外背景,《226》(中文名的《二二六事变》,英文名《Four Days Of Snow And Blood》,五社英雄导演,三浦友和等主演)一开始就用文字说明了这段历史的背景:“昭和初期(1930年代),日本攻入满洲,退出国际联盟,国际上处于孤立,同时国内激进派接二连三出动,掀起515事件,刺杀军务局长事件等,加上经济不景,农作物失败,国民的焦虑和不满达到顶点”。


    当时的日本的国内背景,一些日本电影也提到,如《啊,海军》中平田一郎、本多勇都是贫苦家庭的孩子,由于无钱读书只能上免学费的军校,而之后本多永的未婚妻为生活所迫而卖身,本多发现后责骂她(本多之前曾对她说,有什么困难希望能够共同分担,但她拒绝了),未婚妻羞愧自尽,而二二六兵变发生,平田一郎、本多勇十分同情兵变的青年军官,但有一位出身较好同事就反对,平田一郎很不理解,很愤怒地说:你不了解贫苦人家的孩子的想法。后来他也认同了同事的看法,接受了这样意见,也就是军队应当一致对外,不要老想参与改善国内政治。而高仓健主演的二二六题材的电影《动乱》也是如此,现将《动乱》的剧情简介录于此:


    1932年4月,仙台联队士兵沟口为营救因贫穷被卖入妓院的姐姐阿熏,开枪打死上级军官被判死刑。联队上尉中队长宫城启介为其辩护无效,将借到的一千日元交给阿熏。后来宫城被调往朝鲜。上任后的宫城亲眼看到军队上层的腐败,便想发动兵变。宫城再遇成为艺妓的阿熏,责其自甘堕落,让苦闷的阿熏生了求死之心。为了帮助阿熏,宫城放弃了反抗运动。1935年10月,宫城调至东京第一联队,并和阿熏开始同居。宫城拜访了自己的恩师、皇道派的神崎中校后决定起事,并将阿熏送到父亲家中。1936年2月25日晚,皇道派军人发起“二二六”政变。


    这些绝不是什么电影虚构,当时的日本军官末松太平大尉曾对农村的贫困状态有过这样的陈述:“满洲事变发生时,青森第五联队送回战死者的遗骨时,战死者的家属为了想得到抚恤金,在兵营门前演出了遗骨争夺战!其中也有的父母给出征的儿子写信,说战死之后用国家发给的钱来尽孝吧”。高桥太郎,也正是这部电影的一个角色,一个23岁的青年军官,在作为中队副官调查新兵的家庭状况时,才意识到自己在军校的五年寒窗生活是和贫困的世俗隔绝的,深深地体会到国内民生之艰难,这很大激发了他的使命感,并且决心参加兵变。当时的下级青年军官,很多都是农村出身,农村的凋敝对于他们影响极大,但参与二二六兵变的青年军官,最大的32岁,最小的21岁,家庭出身多属社会中层,因为他们既知上层的腐败,也了解下层人民的困苦。


    日本国家局面如此,日本的愤青们都要求内修民权,外争族权,对内要求改善人民生活,国民平等,反对腐败,对外要求采取强硬的外交,反对对英美妥协(这些和现在中国的伪愤青不一样,中国的伪愤青只是逞口舌之快,只是廉价的爱国,不会承担责任,所以通常只提对外民族主义,而不敢对内说要求内修民权,因为有风险)。参加政变的青年军官受到北一辉的《日本改造法案大纲》影响,要求昭和维新。(北一辉曾支持和参加过中国的辛亥革命,与很多国民党元老都有交往,与宋教仁为至交,宋教仁遇刺身亡后,北一辉就曾为他追查真相,而有意潜返中国。后来因为1919年五四运动,中国民族主义的矛头对准日本,北一辉回到了日本,积极推动昭和维新,因为参与二二六兵变被处决,北一辉的遗孀在二战后,要求张群协助将北一辉和北大辉的骨灰运回中国,并助其入籍中国,不过现在中国史学家一般把北一辉称为日本法西斯主义理论家)


    正是因为这样的残酷的事实,所以在电影中,青年军官密谋的时候说:“要铲除贪官污吏,才能达到“昭和维新”,建设新日本。”(电影台词,第1分)之后青年军官在向士兵说明政变意图,动员士兵时的讲话才会提到这些。原安秀兵说:“国民苦不堪言,你们家人也一样吧?在满洲战线的士兵,他们的妹妹要卖身来换饭吃,老农种出来的米,自己也吃不到,百姓没有工作,他们捱饥抵饿,疲惫不堪。”(电影台词,第7分)坂井直则说:“大家听我说,天皇绝不希望百姓如此受苦,是他身边的特权派,对他隐瞒国民的苦况,隐瞒真实的国情”。(电影台词,第7分)青年军官是以清君侧的名义决起的,他们的口号就是尊皇讨奸,昭和维新。


    事实上,二二六就是一些底层青年军官的一场政变,中国通常说是少壮派军官夺权,这种说法实在夸张,这些军官最高军衔不过大尉,只是下级军官,谈得上什么夺权,即便成功,权也落不到他们头上,他们不够资格。由于统制派不断排挤皇道派,而驻守东京的天皇的近卫一师被调往中国的满洲前线,而近卫一师正是皇道派重地,立志昭和维新青年军官认为再不动手就没机会了,因为1936年3月,他们就要开赴中国战场了,所以他们时间定的很紧,就在2月26日。


    2月26日,士兵被叫醒,执行任务,之前的几天东京便已经下起了大雪,似乎昭示着他们是逆天而行。决起(又称蹶起或是奋起)部队分成八个小组。香田率领的小组负责攻占陆相川岛久之的官邸,强迫高级军官支持叛乱,另一组去占领警视厅。另四个小组的任务分别是刺杀冈田启介首相、高桥是清藏相、内务大臣斋藤实、天皇侍从长铃木贯太郎。刺杀内大臣的小组成功后,再刺杀陆军省教育总监渡边锭太郎(渡边夫人用身体遮住他,不让士兵射击,但士兵将枪探到夫人的身下,继续开枪,渡边身中47弹)。其它两组驱车前往郊区,刺杀天皇的顾问牧野伸显及元老政治家西园寺公望公爵。结果冈田启、介牧野伸显逃过一劫,而长铃木贯太郎也虽然重伤(铃木夫人对安藤说已经铃木已经身中数弹,命不久了,希望不要再开枪,结果奇迹般地活过来),但终究活着,二战末期任日本首相,积极地促成日本投降,西园寺公望虽然推行自由主义而被军队所厌恶,但终究是数朝元老,德高望重,执行此任务的军官拒绝,最终而不了了之。但刺杀任务总体是成功的。
     

    但他们错误估计形势,以为发动兵变,登高一呼,就会有很多人公开支持他们。但他们没想到兵变激怒了天皇,虽然陆军很同情他们,故意拖延镇压,而且很多皇道派的高层人物也纷纷运动,为他们说情,应当说当时有很多国民同情他们的(后来他们被秘密审判,有数万人签名为要求对他们从轻处置)。但是天皇痛恨陆军的恣意妄为,如关东军擅自发动九一八事变,迫使天皇和政府承认既成事实,之后陆军的人又参与了几次刺杀大臣的事件,政变发生后,天皇就十分愤怒地说,陆军简直是在掐朕的脖子。由于天皇的坚决镇压,很多想维护他们的人无能为力,结果青年军官便被出卖了(其实算不得出卖,本来高层的军官也没有赞同他们,自是默认,不存在承诺也就不存在出卖,而且兵变后也积极为兵变说情,而且他们也要自保,做到这地步已经算是尽力了)。但电影故意隐瞒了天皇是决定镇压兵变的最终决策者。

     
    由于形势不断恶化,政变已经无可避免地失败,陆军已经派部队镇压,军队互相厮杀的局面一触即发。本来安藤是所有人中最谨慎,也是最关键的人物,也是最后一个决定参与政变的人,没有他参与,也许根本就不会决定兵变(所以电影一开始的场景就是各军官说服安藤参与兵变,而安藤说不希望牵连到自己连队)兵变的一千四百多人当中,其中八百多人隶属安藤所在的步兵第三联队,这些人中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心态:“如果安藤先生愿意干,我们愿意追随”。安藤极力反对撤兵也正是因为,很多士兵都是因为自己而被牵连到兵变中,他要为参与政变的士兵的命运负责,如果就这样撤退,士兵们落得个国贼的名声,并被军法整肃,他不甘心。


    他要为自己所牵连进来的士兵负责,安藤在兵变失败后曾对矾部说:“因矾部君的一句话,我才派出了全部部队。士兵们多可怜啊”(非电影台词,为矾部后来狱中的记述),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他都要顽固地坚持,所以在政变将要失败时他是最反对撤兵的人,与之前态度判若两人,他说:“从来只有疯狂,只有愚勇才能改写历史”(电影台词,第86分钟)野中劝说安藤撤兵:“我们救不了国,也应该挽救士兵的性命和声誉”(电影台词,83分钟)也许正是此言触动了安藤。他之所以如此坚决的反对撤退,也正是为了士兵的命运考虑,因为他已经豁出去了,这是一场不能输的赌博。安藤最终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中午一点左右,他最终下令永田堂込曹长带领部队返回原驻地,并且带着士兵们唱起了《昭和维新之歌》:


    “大海上波涛汹涌,富士山乌云密布。处身于这腐败时代,我的热血沸腾起来。特权之士,不可一世,家国之事,不闻不问,财阀之势,穷奢极欲,家国之事,不闻不问。国家将亡,贪官敛财,人民受骗,社会乱成一团。犹如棋盘的布局,我们出动了,为了“昭和维新”的新天地!”(以上是电影中的文字,昭和维新之歌又称青年日本之歌,原文是:“汨罗渊中波涛动,巫山峰旁乱云飞;昏昏浊世吾独立,义愤燃烧热血涌;权贵只晓傲门第,忧国此中真乏人;豪阀但知夸积富,社稷彼心何尝思;贤者见国衰微征,愚氓犹自舞世间。治乱兴亡恍如梦,世事真若一局棋;昭和维新春空下,儿连结为正义!胸中自有百万兵,死去飘散万朵樱;腐旧尸骸跨越过,此身飘摇共浮云。忧国挺身立向前,男儿放歌从此始! 苍天震怒大地动;轰轰鸣鸣非常声;永劫眠者不能寝;日本觉醒在今朝;且观九天云垂野;又听四海浪哗然,革新机会现已到,夜起暴风扫日本;天地之间落魄人。迷茫不知道何方,尘世曾夸荣华者。谁家高楼还可见;功名不过梦中迹,唯有精诚永不销。人生但感意气过,成败谁复可置评;离骚一曲高吟罢,慷慨悲歌今日完。吾辈腰间利剑在,廓清海内血泊涌!”——昭和维新之歌是五一五事变(刺杀首相犬养毅)的主要谋划者海军青年军官三上卓所作的,文中提到汨罗江、离骚,是为了表明自己与屈原忧国忧民的精神是一样的。《昭和维新之歌》在二二六兵变之后成了禁歌,现在为日本右翼的宣传歌曲之一。
     

    安藤自唱起了昭和维新之歌:“从万劫的长眠中醒来,奔向日本的新清晨,只要有梦想,功名算什么,只有忠诚永不销,回顾此生,总可说无憾”,随后安藤便举枪自尽,但未击中要害,自杀未遂,后被处决(这点电影中没有说明)随后野中四郎与河野寿自尽,野中四郎遗书中最为著名的一句,正是电影开始所提到的“不知我等是狂是愚,唯知一路往前奔驰”,事实上这是遗书,电影之所以这样处理,是要强调青年军官的为国献身的精神(电影结束时各个军官说的话,也是真实的,因为青年军官们都留下了遗书,后来也公开了)。而其它的军官觉得应该坚持在法庭上继续斗争,揭露权贵的阴谋,所以拒绝自杀。但兵变之后便是黑暗审判(无辩护律师,不公开审判,一审终审,不准上诉),最终发动兵变的十七名青年军官被枪决。

     
    然而这些青年军官试图改变日本国内困境局面而发动的兵变,造成了政界的恐慌,军部以此要挟政治家,并且借镇压兵变之际夺权。之后便是我们所熟悉的,也正如日本电影《激动的昭和史》(中译为《军阀》,此电影通过此电影可以了解二二六兵变之后日本一步步走向战争,最终走向失败)所说的,从这天起,日本飞快地走上了战争的道路。一切都十分讽刺,本来应该希望改革国内政治,最后却被转移成外交问题,视线被转移到国外了。正如一位中国史学家评述日本青年的昭和维新运动所说的,一个左翼的动机,铸就的却是右翼的结果。动机与结果完全是两回事,愤青误国正是如此,呜呼哀哉。
     

    电影评论


    《226》所表达的主题是一群忧国忧民的青年将校,为了改变国民受苦的现状,不惜抛妻弃子,抱者“不知我等是狂是愚,唯知一路向前奔驰”决心,毅然率兵决起,尊皇讨奸,要求天皇亲政,进行昭和维新。虽然其中的剧情大部分都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但由于很多考虑,这部电影极力淡化、避免涉及负责的政治,而把重心放在描述发动兵变的青年军官,强调他们也是一群有情有义的普通人,有自己的妻子和孩子,顾念家庭,也就是强调人性。
     

    强调人性,这是《226》的一个特点,其重心在于此,成功在于此,缺点亦在于此。问题不是电影不应该把重心放在人性上,而在于协调均衡,合情合理。如果这部电影的内容是完全虚构,我自然无话可说,但这是历史电影,基本事实不能虚构,问题不能回避,虚构发挥的范围有限,这就是历史电影的特色——带着镣铐跳舞。《226》最大的问题也正在于它回避了很多事实。下面提出的这些缺点,并不是否认这部电影,只是说说自己各人的看法。

     

    1、天皇的态度

     

    《226》这个题材本身就是政治性的,很多问题都是避免不了,《226》最大的败笔就是仅仅将政变的4天表现出来,既没有详细交代青年军官政变前的活动,对于政变结果更是含糊其辞。尤其是对于天皇对于兵变态度的问题,更是歪曲历史,说政变被镇压之后,天皇才得知此事。其实陆军都是同情兵变的,如果不是天皇在此事上立场极其坚决,兵变也不会被镇压,天皇是镇压兵变的决策者。裕仁的态度一向都不太明确,然而他自认为自己在两个问题上的态度,是他一生中态度最为坚决的:一个就是决定日本无条件投降,另一个就是下令镇压二二六兵变。第一个是终止战争,而第二个则是阻止日本受到军阀的控制,走向战争。


    日本涉及昭和政治的电影往往都为天皇讳饰,很多电影根本不惜违背事实,就完全略去天皇的影响,即便不得不提到,也是遮遮掩掩,如《日本的最长的一天》中,天皇总是只有一个背影,唯一的一个正面镜头是决定终战时天皇哭泣的镜头,即便是这个镜头,也看不清天皇的面目。虽然人间宣言已经发表,然而日本国民还是将天皇当做神一样来对待。日本是自由国家,自然可以议论天皇过失,事实上也有很多历史著作论述天皇的战争责任,指责天皇。也就是说日本这样的国家,并非不可以非议天皇,只是有很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付出代价还是在其次,最大的障碍还是国民感情的问题。对于已经商业化的电影来说,不同于学术性著作,电影是不会冒这个风险的,所以不惜歪曲事实。

     
    2、无头无尾


    对于政变前的情况,仅仅以寥寥数句的旁白加上历史照片交代历史背景,还有各军官说服安藤参加政变的情形而已,对于政变的更深层次的背景却避而不谈,如北一辉,西田税等人的幕后影响,之前的五一五事件,刺杀军务局事件,还有矶部在两年前被指控策划兵变而被开除军籍的事件,等等都没有提到。而且对于政变的动机——也就是青年军官对于社会现状的不满,极其社会的危机,在电影中都只有人物对话中寥寥几句的交代。不过也许是不同电影有不同重心,另一部涉及二二六兵变的电影《戒严令》,则是弥补了《226》的不足,《戒严令》的重点主要在政变之前的事件,以及北一辉等人的幕后活动。


    鉴于以上所属,《226》这部电影最大缺陷就是无头无尾,将重心完全集中在政变后四天内的事情,而且这四天的事情也是有意忽略了很多重要的事情,将重点方在政变第四天,也就是政变败局最终无可避免地失败,军官们的反应上。对于在前三天各方人物对于政变的态度,以及幕后的政治纷争都没有明确交代,尤其是天皇对政变的态度。电影原名《226》,显然有点名不副实,而其英文名《Four Days Of Snow And Blood》倒是更加确切。
     

    至于政变后的结果,《226》含糊其辞,如安藤自杀但是未遂就没有交代清楚。对于政变后所进行的黑暗审判也没有交代,这些青年军官错误估计形势,天真地以为还将采取公开审判,所以兵变失败后还心存侥幸,认为可以利用法庭来揭露权贵的阴谋,继续在法庭上斗争,所以没有自杀,也没料到处罚如此严厉(十七名青年军官被处决),也就是说这些青年军官没想到兵变失败的后果如此严重。此外,对于兵变造成的后果也回避了。二二六兵变所造成的后果,《激动的昭和史》(《军阀》)中就对二二六所造成的后果有详细的描述。从这点来看,《军阀》所叙述的历史正是二二六之后的历史。并不是说非要详细地交代前因后果,但如果连起码的交代都含糊其辞,那就实在是说不过去。从这个方面来看,《226》是有着很大的缺陷的。


    造成电影结构产生问题是《226》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题材,不同电影都有自己侧重点,高仓健主演的《动乱》则是曾更加微观的角度来描述二二六兵变,电影中高仓健扮演的角色是参与兵变的一位青年军官,电影也正是以他为中心。《动乱》的定位就相对比较明确。而戒严令也是如此,主要以北一辉为主线来叙述整个事件,不会造成叙事上的繁冗琐碎。《226》对于从一个新的角度来阐释二二六兵变做出了新的努力,所以遇到这些问题也是难免的。


    3、其它问题


    这部电影最难处理的就是,在一个多小时内,要塑造如此之多的人物。参与兵变的青年军官有十几位,主要的也有好几位,而电影又想把他们塑造成有情有义的普通人,所以也涉及到了军官们的妻子,这样一来涉及的人物就更多了,叙事的范围扩大,战线拉长。这样的结果就是没有太多剧情来塑造人物,造成很多人物的形象很模糊。其中的主要角色无疑是安藤、野中、矶部这几位主要军官。安藤的饰演者,年纪大一点的中国人都很熟悉。电影对于安藤这个人物的塑造还算是成功的,对于矶部、坂井的塑造也是成功的。但其它的很多人物就被边缘化,只有一些模糊的印象,这是很失败的。

     
    二二六兵变这样的政治事件,涉及人物众人,事件复杂,自然就造成要电影的叙事很可能流于琐碎,造成零散地无谓的叙事。其中的很多场景,都显得有点无谓,而造成这样的结果也正是这部电影所希望达成的目的——塑造人性化,为了达成这样的目标,造成了很多无谓的叙事,造成电影的节奏被打乱。而且令一方面,虽然整部电影需要交代的事情很多,但电影又紧紧拘泥于政变失败后青年军官的反应,大部分的时间都耗费在这点上,结果造成结构失衡,在很多场景上当细不细,只是闪烁其词。


    在一些场景上的刻意刻画,大量使用长镜头一个一个的长镜头的连接,而且跳跃较大,使得电影有点像一场一场的话剧的更替。如军队发动兵变,出发时部队行军时候的场景过长,而对于军官兵变的谋划,以及兵变前对士兵的动员讲话却一笔带过,当略不略,该详不详的感觉。还有最后兵变失败,军官们一个一个告别安藤和野中,这个场景耗费时间也有点长,应该说这是应当刻意刻画的场景,但不应该耗费太长的时间。此外还有不少场景,不能一一列举。

     
    另外,印象最深刻的是其中的饰演军队士兵的演员,演员似乎不是军队的人,而是普通群众,队伍也不那么整齐,而且步伐凌乱,动作不一致,虽然电影配上了整体有力的踏步声,但显然声音与画面有一种违和感——声音是很整体,动作却显得凌乱。当然在场景真实的把握上,《226》还是可以的,很多场景都是比较真实的,如气球、告示,传单等,而且在人物服饰的问题上也没有犯错,之前曾看到有的电影中,兵变军队并没有穿军大衣,而是一般的军装,与事实不符。

    http://blog.sina.com.cn/hanfengheyu

热播榜

复制短链接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4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